上次談慈禧跟康有為的文章大家好像都很喜歡,這次就繼續來談談康有為這位「一代偽哲」。
大家應該都在歷史課本中看過這張照片,這張照片非常有名,主題是戊戌變法的主事者:光緒皇帝、康有為與梁啟超。殊不知這竟然是中國最早的一張「照騙」──原來這是康有為用當時最高科技「合成」出來的,目的是為了騙國外的華僑,要他們相信光緒皇帝與他關係匪淺,以出錢投資他的「保皇公司」。
—
上次談到「公車上書」,其實康有為根本沒有去送,這個事件完全是一個「烏龍事件」。康有為沒有上書的原因是,當時他得知自己已經考中了進士,擔心上書抗議,會耽誤了他的前途。(而且考卷上還不敢用「康有為」這個名字,他怕主考官看見他的名字會故意不錄取他;後來放榜,大家才知道原來這個人是康有為,當下13億人都驚呆了。)
就是因為考上了進士,所以康有為才有被光緒皇帝召見的機會。據康有為《康南海自編年譜》記載,光緒召見他的談話共持續了2個半小時,且皇帝對他心悅誠服,接受了他的變法建議;然而,這其實是光緒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召見他,且學者根據史料推測,康有為很可能撒了謊,當天光緒與康的談話應只有十幾分鐘。
光緒皇帝與康有為談話的當天,並沒有安排拍照行程;且光緒此生從未見過梁啟超,所以這張照片中光緒皇帝與康梁二人的合照,只可能是虛構的。更何況光緒皇帝身體羸弱,不可能像照片中看起來這麼胖。
光緒召見康有為後,只是把康從六品工部主事的職務,調整為同樣是六品的「總理事務衙門章京上行走」。(根據護航派學者的說法,光緒皇帝並不是不重視康有為,而是因為當時朝廷中守舊勢力反對,所以不敢一下子給康有為太高的官職,這樣做反而是為了保護康。)於是,一向以「教主」自稱的康有為大失所望,認為光緒的安排「可笑之至」,受到「屈辱」,結果沒去上班。
後來康有為仍然不斷給光緒皇帝上書,他一再提出設立一個「制度局」的主張。據他聲稱,「制度局」效仿的是日本明治維新,只負責議政而不涉足具體的行政;但實際上,以制度局為中心的政治綱領,不僅要架空原有的中樞機構如軍機處,還要架空原有的六部,並且推廣到地方一級。當時的帝師翁同龢在日記中說康有為的想法「狂甚」。(原來古人就很喜歡用「狂」這個詞了😂😂😂)
說到底,「制度局」這個機構要由誰來統領呢?──當然就是提出這個構想的「教主」康有為了。後來這個構想被慈禧太后徹底否決。康有為意識到,慈禧太后是他掌權的重大阻礙,如果不除掉這個老太婆,他就永遠無法進入朝廷的權力核心。
根據記載,在康有為面進光緒皇帝之前,保舉過他的當朝權臣榮祿曾問他:實行了一兩百年的祖宗之法,如何能說變就變?康有為的回答是,殺一兩個阻撓新政的二品以上的大臣,法就變了。可見康有為觀點激進。說好聽點,是為了變法不擇手段;說難聽點,就是為了奪權不擇手段了。
康有為於是開始密謀刺殺慈禧。他指責以慈禧為首的朝廷大臣是保守派,不除掉慈禧,清朝不可能有光明的未來;在他流亡海外之後,更是不斷宣揚慈禧「守舊」、「頑固」、「腐敗」的形象。但實際情況與此完全相反。自強運動是慈禧領導,戊戌變法是慈禧下令允准,她唯一反對的是康有為那些激進、荒謬又可笑的變法主張;當局勢已經發展到一發不可收拾的時候,慈禧就只能站出來,結束這場可笑的「鬧劇」了。
漢學家夏偉、魯樂漢說得好:「外人對慈禧的刻板印象是保守派的拱衛支柱,但事實上完全相反,整個1860年代,她支持李鴻章許多銳意改革的自強計劃,在各省級舉行,包括馮桂芬建議的現代化兵工廠及西學學堂。但慈禧朝廷的致命失敗,在於未能把這些零散、僅在各地進行的改革行動推而廣之,加強力道,施展到整個帝國。」(《富強之路》,頁74。)
夏偉、魯樂漢還少說了一個失敗的原因,就是康有為這個「投機分子」。若沒有康有為,光緒皇帝的下場不會這麼慘,戊戌變法也不會整個被帶往一個荒謬的方向,導致完全「變質」。
-
下次我們再來談談慈禧為什麼會發動「戊戌政變」,以及康有為荒謬的海外生活。
-
延伸閱讀:
1. 張戎《慈禧》
2. 夏偉、魯樂漢《富強之路──從慈禧開始的長征》
3. 汪榮祖《康有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張戎慈禧」的推薦目錄:
- 關於張戎慈禧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張戎慈禧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張戎慈禧 在 莊偉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張戎慈禧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張戎慈禧 在 [心得] 慈禧張戎著/譯-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張戎慈禧 在 未提供相片說明。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張戎慈禧 在 Re: [問題] 該買《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張戎慈禧 在 《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Empress Dowager Cixi 的評價
- 關於張戎慈禧 在 [問卦] 有沒有張戎及她寫的慈禧的八卦doasgloria PTT批踢踢 ... 的評價
張戎慈禧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誰叫我一時不痛快,我就叫他一輩子不痛快!」
原來是容嬤嬤啊,我還以為是慈禧太后呢!
--
今天要來翻案一下,請看:
「(甲午戰爭)這場滅頂之災,賬一向算在慈禧頭上。人們說她把建海軍的錢拿去造頤和園,導致戰爭失敗;說她一意主和;說她在戰爭期間不顧反對大辦六十大壽。有人還捏造了一句慈禧名言:『誰叫我一時不痛快,我就叫他一輩子不痛快。』事實上,沒有任何嚴肅的文史資料記載她說過這句話。中國的現代海軍是慈禧創建,她為了修頤和園從海軍拿的錢,並沒有對海軍建設產生根本性影響,甲午戰爭失敗與修建頤和園無關。一意求和的更不是她。宮廷中只有她一個人毫不含糊地主張拒絕日本的條件。甲午戰敗,馬關簽約,責任歸根究底在光緒皇帝。他弱不禁風的肩頭承擔不起千鈞重擔。赫德當時慨歎道:中國『沒有首腦──沒有強人』。其實,那裡有一個女強人。但身為女人的她不能做首腦,宮牆外也聽不到她的聲音。一位頗有洞察力的法國人說,慈禧是『中國唯一的男子漢』。這才是一八九五年紫禁城中的慈禧。」
──張戎《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頁210。
談到慈禧為什麼會被「妖魔化」,當然就要說到戊戌變法的兩位主事者──康有為與梁啟超。他們在變法失敗、流亡海外後,大肆辦報與雜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妖魔化慈禧,並把光緒皇帝說成是一代明君。
一般歷史課本都把康梁二人描述為正面人物,「公車上書」是他們主導的,維新運動中的各種進步措施也是他們搞出來的,好像他們是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殊不知,歷史課本的敘述完全是科幻小說……
梁啟超有空再來談,在近代學術史方面,筆者較有研究的是康有為。今天就藉由慈禧,稍微來談一下康有為好了。
「公車上書」──根據北京大學茅海建教授考證,由康有為組織的18行省舉人聯名上書,那是一次流產的政治事件;而且康有為組織的18省聯名上書,並不是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為根本沒有去送。(參見《戊戌變法史事考二集》)然而,兩個月後,康有為的《公車上書記》居然大張旗鼓地在上海出版,從未送呈的「公車上書」就這樣成為眾人心中促成變法的關鍵事件;歷史學者姜鳴曾驚歎道:「『公車上書』是康有為對歷史的一次成功的大欺騙!」
康有為的思想傾向是專制的。多年來人們對康有為的誤解,是因為他流亡之後,大量修改戊戌時期的作品,把立憲、議會等內容加了進去,重寫《戊戌奏稿》,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進步的改革家,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大騙局。
康有為認為中國必須有像西方天主教一樣的宗教組織,那麼當然要推尊孔子,讓孔子成為像耶穌一樣的救世主,創立「孔教」;康有為一向以孔子再世自居,故理所當然(也當仁不讓)的,教主就是康有為。康有為為此撰寫了《孔子改制考》一書,根據孫家鼐的說法,他在書中千方百計「必證實孔子改制素王而後已」。
什麼是「素王」呢?就是說孔子雖然沒有實際上當皇帝,但是他創教垂統,設立了一套救國救民的政治制度,所以孔子是一位進步的改革家,他的地位實際上跟皇帝差不了多少──完全可能,其實是康有為自己想做皇帝。康有為的別號為「長素」,意思是「長於素王」,也就是他自認為比素王孔子更厲害;言下之意,孔子就算再有才華也沒當上皇帝,那麼康有為顯然要擁有帝王之位才能超越孔子了。台灣著名學者黃彰健院士認為:「孔子為素王,康如果革命成功,則康即可為真王。康以長素為其別號,其理由當在此。」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流亡日本,於 1899 年初寫下了個人回憶錄《我史》,成為後人研究戊戌變法的重要參考史料。不過,這本書其實是一本真正的「歷史小說」,充滿康有為作偽的痕跡,實際上是一部「偽史」。茅海建教授在《從甲午到戊戌:康有為〈我史〉鑒注》一書中,針對其作偽之處,詳細進行了一番考證,十分有趣。
康有為還有更多誇張的行為,比如他在加拿大創了一個「保救大清皇帝公司」,收了一堆華僑支持者的錢,結果他自己把錢兜進口袋裡,還跑去各國旅行……以後有空再來說說。
--
延伸閱讀:
1. 張戎:《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
2. 鄉民談慈禧:Re:[問卦] 慈禧太后有優點嗎?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84466998.A.A4F.html
3. 【晓说 第二季 Morning Call 2】34 康有为欺世盗名扰时局 2013112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Q5luUOYqF0
張戎慈禧 在 莊偉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早排放假,有咁啱得咁蹺,一星期內先後讀完三本已經睇咗個幾月嘅好書,暢快淋漓,非常滿足,一次過推介畀大家。
張戎《慈禧》
每晚臨瞓前閱讀。
作者皓首窮經,翻查浩瀚如煙的中外史卷,有根有據,重寫慈禧生平事跡,徹底顛覆一百年來加諸她身上的醜陋形象。四十幾年獨裁統治,在列強環峙下掙扎求存,卻催生了近代中國所有新生事物,鐵路、電報、報刋、現代化海陸軍、廢科舉、辦大學、禁纒足、䆁女權,不一而足,作者尊稱為一代偉人。這樣一本驚世駭俗的鉅著,怎能不讀?
馮.曼斯坦《失去的勝利》上冊
上班途中閱讀。
二次大戰三大回憶錄之一,由戰敗國德國陸軍元師親撰,不同於其他史家事後以旁觀者角度的作品,以親身第一手資料講述戰爭背後不為人知的荒謬和慘烈,過程緊張刺激,戰情峯迴路轉,對惡魔希特拉有精闢入微的描寫和分析,絕對不能不讀。
鄧永鏘《A Chink In The Armour》
交替閱讀。
香江名門望族鄧肇堅後人,靠個人實力,先後創辦中國會會所、上海灘服裝和China Tang餐館,手執古巴名牌雪茹Cohiba代理權,一介成功商人,卻以文人雅士形象遺世獨立,音樂、藝術、文學、中外歷史、遊歷、中英文造詣,無一不精。此書既暢論天下大事,語出驚人,也談人間慘事,感人至深。讀過之後,方知天上有天,人外有人。慚愧!
2010年4月2日起,2013年8月1日止,合共寫了一百零一篇「我的書單」,其後斷斷續續再寫,至今點評近二百本書,算是稍盡綿力推廣閱讀風氣,如果這份堅持,能感動你們當中一人重拾書本,善哉善哉!幸甚幸甚!
閱讀無非為增進點個人修養,長點知識,勿存功利之心,以為讀過些暢銷書籍或經典名著,就會變得聰明,須知立身處世的智慧總是點點滴滴累積得來,從無捷徑。
無論如何,我會繼續寫,寫到夠了,就會放手,不會等到意興䦨珊的那一天。
張戎慈禧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張戎慈禧 在 未提供相片說明。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Cixi #慈禧#張戎【揭露慈禧太后一生的謎團重新看待改變近代中國的關鍵五十年】 是誰,廢除了折磨中國婦女千年的「三寸金蓮」、鼓勵女子接受教育? ... <看更多>
張戎慈禧 在 Re: [問題] 該買《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 - PTT Web 的推薦與評價
我覺得還是有意義的當然,一些清史的研究者也認為張戎的推論過於鑽牛角尖太過專注於慈禧相關的史料上而忽略了在清代常見的一些慣例例如女子放足張戎 ... ... <看更多>
張戎慈禧 在 [心得] 慈禧張戎著/譯-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慈禧:開起現代中國的皇太后>
個人評價:低
<慈禧>一書所描繪的慈禧太后,跟以前在歷史課本中所讀到的截然不同,大致上就是一個
有遠見、有魄力的改革者。而根據書末洋洋灑灑一大串的書目,加上作者在序言所提,她
收集了大量的文獻,無論東西方皆有,所有引號都徵引原文,「我不用野史,偶爾需要採
用時用『據說』一類詞彙標明。我寫歷史,不寫小說。」這本書理當是可信度非常高的歷
史相關著作,但內文的呈現跟作者的聲明居然完全不同。
一本作者放話說她寫歷史不寫小說的著作,在文中居然出現許多描述情緒的字詞:慈禧對
自己的行為或許感到不安、甲午戰爭中光緒的表現使慈禧感到絕望、(甲午戰爭勝利後)日
本勝利者輕蔑地說:「中國如死豬臥地,任人宰割。」。文獻沒提及,到底從哪裡知道慈
禧的真實感受?文獻也沒有描述日本人當時的表情和語氣,若從引文內容來說,我個人倒
是覺得那句話非常中肯,畢竟當時中國的情形就是那樣。
還有作者自行下的結論:安(太監安德海)的私物一旦進了宮廷,慈禧立刻交給弟弟照祥。
顯然安的私物裡藏著兩人的私情,親弟弟的手中是最安全等、她並不合皇上的意,可能是
年輕的慈禧想為丈夫分憂。(這類例子太多懶得打字了) 這裡更誇張了,沒有任何證據證
明那些私物裡有偷情的證據,居然還用「顯然」;至於,慈禧不受寵的原因,若無記載,
旁人根本無從所知咸豐的想法,也可能是因為慈禧不夠正啊!
更誇張的是,在書中常常可見作者使用貶意的詞彙描述日本,令人強烈感受到作者對日本
的偏見與厭惡,當然還有諸多非常主觀的詞彙,更不用提對慈禧許多行為重重提起、輕輕
放下的描述。這不禁令人質疑,張戎,妳真的是在寫歷史不是寫小說嗎?而且說要寫歷史
不寫小說的也是妳自己啊!但全書卻處處可見妳個人主觀的意識、擅下的推斷,這些字詞
的使用不只毀了這本書,也讓我懷疑史料的真實性,懷疑的點不是那些學術性的論文,而
且作者會不會片面式的引用那些對她論點有利,而曲解了原作者的意思?
最後,作者的序言也顛三倒四的,前一句話才說不用野史,立刻又接了偶爾需要採用時,
所以她到底想表達?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本書提供了慈禧另一個可能的面貌,只是真實度還是要看相關的
學術論文。不知版上有沒有研究這段歷史的強者可以解惑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4.136.18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22213868.A.EF0.html
※ 編輯: Q311 (111.254.136.188), 01/26/2015 03:55:4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