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親園七里香下的悼念
我的母親張淑芬女士。她大半輩子、大多數的人都稱她:「張老師」!
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當老師的媽媽,但是每個人的媽媽,往往是他這一生的第一位老師——媽媽教我們如何吃、如何穿......直到我們能照顧自己後,甚至教我們如何照顧別人。
我的母親不只如此,她還教我如何做人。
母親是一位教育家,她不只將她在科學教育上的專業,運用在自然科教師的崗位上,也用來教導自己的孩子。
她教會我「好奇」
她教我張開雙眼、用心觀察外在的世界,從不拒絕我的發問,耐心回應我每一個問題,甚至在我有所懷疑時,鼓勵我去發掘其它可能的答案。她教我探索未知、勇敢嘗試、不怯於創新、不受已知的覊絆!
因為,她本身就是一個這般才華洋溢的人——她研發運動會大會舞、指導學生科展、參與編訂教科書......就連在家操作烤箱、製麵機,也要出些食譜上沒有的花樣!
可以說,動腦筋不曾慢下來,動手做也從沒停過——直到晚年為帕金森症與失智疾患所苦......或許,當母親再也無法探索世界、創新事物時,她認知到自身的生命價值已經全然體現,該是在人生的舞台向世界謝幕了!
母親教會我的第二件事,就是認識「價值」——人人生而平等的價值!
早年政府給的待遇微薄,雙親都是公教人員的我們,自然不會是富貴人家;只不過由於家裡有兩份薪水,從小父母就不曾讓子女匱乏過。
然而,在台灣經濟起飛前,我小時候的社區中,仍有許多在貧窮綫掙扎的家庭。
有一回,玩伴約我中午放學後,一起到碼頭附近的市場,撿拾攤販棄置的菜葉,並幫忙拉著板車送到他家——那是他們全家的餐食來源,朋友慷慨地分我一份,我於是興高采烈地帶回家獻寶。
當母親搞清楚那包雜菜的由來後,既沒有斥責我荒廢功課、也沒有告誡我以後不得如何如何;她只是問明白我確實有幫上忙,然後細心地摘洗乾淨,調理出我生平掙得的第一份午餐。
母親沒說、但是我懂:
每個奮鬥的生命,都應得平等與尊嚴!
最後母親教我,何謂「責任」?
也就是為自己所做的承諾負責。
由於父親配住的宿舍鄰近客運車站,小時候最開心的,莫過於例假日全家搭車到澄清湖風景區,尤其那裡有當年新建的水族館。
如同漫畫小叮噹裡大雄惹禍的情節,這一回我向同學炫耀常去水族館,不知怎地就答應下回要帶對方一起去參觀;結果禮拜天同學來到家裡,倆人天真地等待大人帶我們出門,那天似乎父親在公司值班,母親盛裝有喜宴,直到我們彼此搞清楚對方的假日安排後,母親蹬著高跟鞋、二話不說,帶著兩個小毛頭到水族館半日遊,並搭配自然科教學導覽。
送走同學後,母親將我訓斥一番,懲罰的具體內容早已印象模糊,但我仍記得,當看到母親爽約遭親戚責怪,心中說不出有多難受。
母親就是這樣一位好老師。她知道孩子需要什麼,她更清楚該如何讓孩子得到。
於是,在母親的教導下,我對世界充滿好奇,我渇求新知、勇於突破窠臼;在母親的鼓勵下,我努力實踐人人生而平等的價值;最後在母親的寬容下,我體悟自身的責任,嚴肅看待自己的承諾,並且珍惜身邊那為我分攤、愛我的人!
謝謝妳,我的母親、張淑芬老師。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張淑芬 那裡 人」的推薦目錄:
- 關於張淑芬 那裡 人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張淑芬 那裡 人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張淑芬 那裡 人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張淑芬 那裡 人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張淑芬 那裡 人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張淑芬 那裡 人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張淑芬 那裡 人 在 [爆卦] 小馬:林秉樞跟張淑芬私訊炒股票-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張淑芬 那裡 人 在 在台唯一親戚!台積電董娘張淑芬談表弟郭台銘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張淑芬 那裡 人 在 林智堅-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張淑芬董事長來訪】...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張淑芬 那裡 人 在 張淑芬郭台銘關係 - 新北建案查詢網 的評價
- 關於張淑芬 那裡 人 在 [爆卦] 小馬:林秉樞跟張淑芬私訊炒股票 的評價
張淑芬 那裡 人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是一篇很值得留念的對話……
《張忠謀VS陳文茜:54歲的賭博——在科技落後的台灣創辦世界一流的半導體公司》
◇ 陳文茜:我今年六十歲,都覺得快退休了,可是你五十四歲時,也就是1985年,你決定回台灣。即便我現在都太不可能再冒險,何況你不是台灣長大的孩子。
很多在這個土地裡長大的人都未必願意回饋生長的故鄉,你為什麼會願意在你五十四歲時回到台灣發展?如果當時是二十四歲時我佩服你,三十四歲時我覺得你敢冒險,五十四歲!實在很了不起,而且當時台灣整體嚴重落後於美國,薪水也遠不如美國,你為什麼願意回到台灣?
◆ 張忠謀:主要是我認為這是一個挑戰,就是要將工業技術研究院做到世界級的研究機構,變成一個真正能夠有所幫助的,並且能推動台灣工業、產業和技術進步的一個單位,而徐賢修(行政院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就是以這種挑戰性的方式來說服我的。因為那時我已經認識幾位台灣官員,徐賢修還不是我最熟的,我最熟的是李國鼎、孫運璇。認識他們完全是因為我在德州儀器做資深副總裁多年,那時,曾到台灣設立裝配廠,因為這個緣故認識了李國鼎、孫運璿、俞國華和徐賢修,我也知道台灣非常落後,可是至少這幾個人都是位居要職,政府里的重要官員,他們非常努力推動台灣的經濟和科技,所以我覺得台灣那時是很有可為的。
◇ 陳文茜:你看起來不像會賭的人,你當時五十四歲回台灣算賭嗎?
◆ 張忠謀:表相也許不像是賭,到工業技術研究院我不認為是賭,可是過了幾個禮拜,李國鼎要我創辦一個半導體公司——台積電,這個就是在賭!這是賭我剩下的年華。我那時候五十四歲,就是如你此時,而剩下的年華其實是非常美好的!
我從美國到台灣來的時候五十四歲,就認為我要做到六十五歲,而五十四到六十五歲的這十一年,會是我最美好的黃金時期。把工研院做到世界級的研究機構,我認為這十一年應該可以做成,能夠推動台灣的產業發展和技術,可以有些成績,可是成功創辦台積電的把握絕對是非常低。
◇ 陳文茜:那你為什麼敢賭?
◆ 張忠謀:其實李國鼎並沒有一定要我把台積電做成世界級,雖然他是一位很有遠見的政治家,可是也沒說要把台積電做成世界級公司,因為他不懂半導體業。而我懂,我知道在半導體業,如果沒有世界競爭力,是不會生存很久的。
◇ 陳文茜:你沒有做到Top(頂級),就根本沒有生存空間?
◆ 張忠謀:對!就是要當Top Layer(最高層級)、One of the Top(頂級之一),否則你的生存期不長,我覺得這是我帶到台灣一個最重要的認知。
◇ 陳文茜:所以你覺得後來我們的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一種半導體記憶體)是因為沒有認知到一定要做到世界的Top,所以生存期才會那麼短嗎?
◆ 張忠謀:不只是DRAM,還有好多別的公司都是如此。
◇ 陳文茜:台灣過去雖然很有遠見,可是從來沒有「我要做到世界的Top Layer」的志向。而你一開始就知道,雖然沒有把握,但台積電一定要做到那裡,要不然就一定失敗?
◆ 張忠謀:因為我知道半導體的生態是這樣子,德州儀器就是Top,而台灣可以說很少人知道這一點,甚至可以說沒有人知道,因為好像都沒有朝這個方向做,只有台積電是朝這個方向努力。
◇ 陳文茜:大多數各行各業的人都因為身處這個島嶼,世界不理我們,我們也不理世界,所以都沒有培植出國際觀和國際抱負,也就是要做到Top Layer的野心!除了台積電做到了,你會不會覺得我們普遍有這種現象?
◆ 張忠謀:對!我覺得台灣到現在都還是一個相當封閉的地方,雖然說最近二三十年來相當國際化了,可是我十四歲到十八歲時的上海,可以說比現在的台灣要國際化得多了、開放得多了。
《英語閱讀成習慣》
◇ 陳文茜:現在的年輕人要如何超越這個島嶼給他們的限制?或者如何超越他們自己的限制?你想給他們什麼建議?他們該學習什麼,讓自己可以突破?
◆ 張忠謀:我覺得首先是英文,因為最好的報紙、雜誌都是英文的。
比方說《經濟學人》(Economist),在台灣沒有跟《經濟學人》相當的刊物,也沒有和《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相當的雜誌。
所以如果要學國外,尤其是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德國、英國,還是要看英文的雜誌和報紙。
不要說一天閱讀六七個小時,即使是兩三小時,至少足足一半的時間應該用在英文學習上,這樣你就會開始瞭解國際。
你看報紙,主要不是看新聞,而是要閱讀他們的社論和專欄等等。當然假如有機會、有能力到國外去,不要只是遊山玩水,到國外可以去聽聽學術會議,例如經濟的學術會議,如果有好的外國朋友,就常常談談經濟、政治這類嚴肅的事情,這些都是國際化很重要的管道。
大陸進步得很快,國際化的速度使我非常驚奇。
我去MIT、史丹福,發現他們大部分的華裔學生都是從大陸去的,而不是台灣,即使我們也有些留學生,可是大陸學生的英文都比台灣學生好!這正是他們國際化進步的一個指標。
◇ 陳文茜:培植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當然你因為在美國,所以英文能力各方面都沒有問題,可是我們現在很多年輕人,絕對比你父親那一輩的人幸運太多,前面提到你父親很優秀,但他最後因為誕生在中國,不能早一步,也不能晚一步。早一步他就是胡適,晚一步就可能成為今天中國非常傑出的財政官員。
你父親在教養你的過程中,怎麼樣告訴你他的人生遭遇?
◆ 張忠謀:他沒有唉聲嘆氣,因為他認為在那個悲劇的時代,他已經相當幸運了。1949年一直到1980年,他雖然覺得自己有志未酬,但他在美國並不是找不到事,他那時念完哥倫比亞商學院,獲得MBA已經是四十七八歲了,是最老的學生。
畢業後他有兩個工作機會,一個是在很小的大學當助理教授,薪水很低,即使是MIT的助理教授也只有五千美元的年薪,那時五千美元一年是很低的薪水,但他不想去;另一個工作是在紐約銀行裡當出納員,就是客人來兌換支票,也就把現金給他,那個薪水也不高,也是跟助理教授差不多。而他那時還有一點錢,於是就以這些錢買了一家小雜貨店。
那個雜貨店從1955年一直經營到1972年,十七年的時光中,頭十年只有一位職員,就是我媽媽,我爸爸負責對外,從買貨、進貨、報稅到和房東交涉都是我爸爸出面,而招待客人、賣東西就是我媽媽。每天從早上九點到下午六七點,禮拜六也要做,但禮拜天休息。一共做了十七年,可以使他們的生活無慮,我相信他們賺的錢是比我爸爸去當銀行的出納員或助理教授都好。
◇ 陳文茜:我們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想自己開個小店,你覺得爸爸的選擇是對的嗎?郭台銘批評這些年輕人為什麼整天只想開咖啡店,不想創業!
◆ 張忠謀:我想年輕人現在的野心恐怕不只是開個小店了。我爸爸開那個小店就只是為了生活而已。
◇ 陳文茜:我們非常多年輕人活在一個很安逸的時代,現在才二十幾歲,卻未必有你的冒險精神,尤其到了金融海嘯那一年,2008年,你本來只當董事長不當CEO,結果那一年你看到金融海嘯,就重掌兵符。也就是將近八十歲的你,還要每天去上班,本來裝潢得很好的房子也沒有時間住了,就隨便在新竹找個房子,太太張淑芬就把她的畫掛一掛,就住進去了。我曾經到新竹看過你們家,我難以想像堂堂台積電董事長自己直接接國外的訂單,接洽從國外飛來的客戶。這些其實都非常辛苦,你五十四歲還在冒險,到了八十幾歲還重掌兵符,這不只是勤奮,是什麼支撐著你?
◆ 張忠謀:主要是當時我認為台積電好像成長停滯了,慢下來了,甚至於如果你看過去十年的歷史,2000年固然是有所謂的網絡泡沫,尤其是科技業的泡沫化。2001年泡沫後,大家的業績都跌下來,可是2001年到2004年台積電還是成長得相當快。
然而,2005年到2009年卻停住了。我覺得台積電還是有成長空間,而且空間很大。所以,我是有點所謂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就想自己上前線,也許可以把台積電的成長加快。
現在已經三年了,的確是如此,我從2009年重上前線,不到三年的時間,已經成長了差不多40%。
◇ 陳文茜:同樣作為工程師,其實你有好幾位很不錯的幫手,為什麼你一上台,可以使事情改變得這麼快?
◆ 張忠謀:這個不是工程師的問題,是總經理、董事長要有比較廣的知識。要看市場、要看未來的經濟發展,而影響未來的市場發展有許多因素。
《從挫折學習,永不抱怨》
◇ 陳文茜:有一次,我在一個場合碰到你,好像是去年你的生日,你高枕無憂,因為不管人工智慧時代,還是iPad、手機將取代過去的手寫筆記,筆記本電腦又會何去何從,你都不在乎,因為所有東西都要用到半導體。而且,不管是諾基亞垮了,或是哪一家起來了,都要用到你的半導體。
◆ 張忠謀:對!就是雲端也要用到半導體。我們擔心的絕對不是半導體不被用了,而是競爭者的威脅。
◇ 陳文茜:你現在最大的競爭者是誰?三星?
◆ 張忠謀:對!
◇ 陳文茜:我聽到一個故事,不知道是不是事實。聽說賈伯斯在過世之前,曾經找台積電報價,希望用台積電的半導體,結果你們報了一個價格,然後他拿這個價格去跟三星說,我跟你買,但你把價格砍下來,這是真的嗎?
◆ 張忠謀:我想這個故事大概只有三分之一是對的,但是哪三分之一對,我不跟你講。
◇ 陳文茜:你現在最大的競爭者是不是三星?還是美國的德州儀器?
◆ 張忠謀:2009年以來,其實我們多了三個競爭者。一個是Global Foundrie,一個是三星,另一個則是間接競爭者英特爾。英特爾跟直接競爭者一樣有威脅力,因為它是在跟我們的客戶競爭,我們的客戶完全要靠我們的技術和生產。假如我們的技術和生產不能支持我們的客戶跟英特爾競爭,那就完蛋了,我就沒有客戶了。
◇ 陳文茜:所以你要想辦法幫你的客戶打敗英特爾?
◆ 張忠謀:對!到現在為止我覺得是很好,不過以後到底怎麼樣,當然是以後努力了,英特爾也在努力。
◇ 陳文茜:你曾經害怕過嗎?
◆ 張忠謀:害怕倒也不必,而且假如我真的害怕,就不會做。
◇ 陳文茜:前面提到的三星,這些企業競爭對很多年輕人離他們很遠,可是張董事長並不是不知道他們的可怕,但你會開始思考,在理性上要怎麼計算,加來加去,我們(的研發經費)其實也差不多,沒什麼好怕。當年歐債危機從2010年後大家都很緊張,我聽說你只要聽到這種消息,就一笑置之,回家倒頭就睡。為什麼你如此氣定神閒,你明明知道對手那麼龐大,知道世道那麼不好,為什麼你可以做到這麼祥和,處理危機不慍不火?
◆ 張忠謀:也許是我從小經過很多災難、苦難。小時候逃難,我父親帶我母親和我從上海到重慶,要經過前線。那時前線雖然不打仗、沒有戰事,但還是相當危險的地方。經過前線後到了國民黨控制的地方,但是要坐一段火車,經過潼關時,日本人就在對岸,對著火車放炮,大家都非常緊張,而火車是舊火車,政府不願意用新火車,因為知道可能被炸掉,所以舊火車就盡量開快,將燈都熄掉,大概有十到十五分鐘是非常危險的,最後終於闖關成功,燈開了,大家歡呼,這種興奮、這種喜樂,我也經歷過。
◇ 陳文茜:那時候你幾歲?
◆ 張忠謀:那時我只有十二歲,但終生難忘。在重慶時,也經過轟炸,後來到了上海,就是1948年,又逃難到香港,那一段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逃難的人很多,船坐太滿,沈掉了,也是蠻苦的。從上海到香港雖然不能說是災難,也是有很多挫折。
◇ 陳文茜:所以你把挫折當成你的資產,把災難在人生中留下的刻痕,化做你後來的力量?
◆ 張忠謀:的確是,有的挫折是可以懷念的記憶,像闖潼關是一個可以懷念的記憶;有的是可以學習的,比方說兩次考試MIT碩士考不取,這是可以學習的挫折。
◇ 陳文茜:現在年輕人所生活的時代不是災難的時代,不是在敘利亞,不是希臘。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很平凡,但他的不幸可能也在於他的安逸,安逸的生活就欠缺你那一代人的歷練。你父親是被犧牲的一代,可是你的時代焠鍊了你,有貧窮、有挫折、有苦難、有災難,你存活過來。可是他們不可能有這樣的經歷,就像你的女兒或是更年輕的人,你會給他們什麼樣的建議?他們應該勇敢去闖關,去史瓦濟蘭(位於非洲東南部),去世界很多非常危險的地方做志工(即志願者)?去認真看待世界其他地方的工作,以志工來歷練自己,變成一個不平凡的人?還是建議他們就安逸地在台灣念完大學,進入台積電上班?兩種孩子你會選哪一個?
◆ 張忠謀:我覺得這完全看每一個人的興趣,你先要知道自己要什麼。現在這個世界比我年輕時的選擇要多,正如你所說,我那時闖潼關是不得已,不是我的選擇,可是現在如果你想冒這種險,可以到敘利亞去!甚至可以到以色列,它如果攻打伊朗,問題會更大。所以,這個區域也是一個不安定的區域!你可以去那種地方歷練,可是,我想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想去那種地方。
當然也可以去做美國和平軍,或是去非洲服務,這種機會一定有,不過我相信絕大部分的年輕人都不會要做這種事情,希望在一個比較安定的社會,就像你所說的,到台積電去做事,雖然比較安定,可是絕對不會沒有挫折、沒有奮鬥。我就在台積電工作,現在挫折、苦難其實多得很,而我的同仁也分擔著我的挫折和苦難。
◇ 陳文茜:張董事長剛剛談了很多,我們從他身上學到幾個部分:第一,他每天看匯率;第二,他永遠在閱讀國際各種不同的雜誌,當然也包括他自己的專業領域,還要經常看那兩個「大猩猩」到底在做什麼東西。以他現在的地位、年齡,他還要去和客戶談訂單,並且每個禮拜都有挫折。我想問面對挫折,你回家會做什麼?抱太太哭?聽蕭邦?看一本書?還是喝酒倒頭就睡?
◆ 張忠謀:讀書,聽聽蕭邦、莫扎特,莫扎特跟蕭邦都比較能夠安定我的心。我早上喜歡聽巴哈,下午喜歡聽貝多芬、馬勒。晚上比較喜歡聽蕭邦、莫扎特。
◇ 陳文茜:我認為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張董事長的第一個態度就是好學不倦。你提到,你升到部門總經理,包括你原來學機械,走入半導體,也是一邊工作,一邊苦讀。有些人並不瞭解高處不勝寒的意義,這句話不是只說沒有朋友,也包括愈到一個位置,需要知道的事情愈多,所以你一直好學不倦。我如果沒有記錯,你一天花六個小時讀書?
◆ 張忠謀:應該說是六個小時閱讀。廣泛閱讀,也就是讀關於經濟、政治、歷史的書,通常我都是在家裡閱讀,一天大概是三小時左右,但到了禮拜六、禮拜天可能每天讀六七個小時。
◇ 陳文茜:你挑選書很特別,有歷史、大國政治、經濟,這些都並不是完全跟半導體有關的,為什麼?
◆ 張忠謀:我大部分的閱讀都是跟半導體無關。禮拜一到禮拜五有三小時是在公司,閱讀跟半導體有關的書,但在家的三小時就跟半導體無關。
◇ 陳文茜:因為現在很多年輕人是閱讀很奇怪的八卦新聞,所以我特別要請教張董事長,為什麼你要閱讀大國政治、歷史和經濟?
◆ 張忠謀:老實說,閱讀大國政治是因為它必然牽涉我職業的成敗。-選自《我害怕成功:陳文茜編》〉
張淑芬 那裡 人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時候讀孽子 不明白青春鳥之間何以彼此不做愛
白先勇這裡有他的答案
既是歡喜當下的青春鳥勇敢做自己,何以小說中的少年們彼此不做愛,只和年紀大的男人發生關係?「肉體是人的現實,小說家寫肉體也寫不過《金瓶梅》,但肉體寫穿了,也不過這樣,有些故事可能需要,但《孽子》主題不在那裡,它的主題是父親,處理各式各樣的父子關係…」
父親,父親,始終是父親。《臺北人》壓軸是〈國葬〉,寫大將軍喪禮;《孽子》最終一個章節,孽子們替傅老爺子送終;《父親與民國》最後一張照片,他撐著傘在雨中祭父,「父親是我生命最重要的主題。」他說。「你沒有讓爸爸失望吧?」「我想他對我很器重。」「爸爸知道你的事嗎?」「他知道,知道就不談啦。我們家沒有像我小說裡面寫的那個樣子,父親拿著槍要你滾出家門。」知道,卻不說破,所謂人情世故。
性向這件事,他在香港受訪坦承不諱,大家也就不追問了。別人這樣待他,他也這樣待人,如得其情,哀矜而勿喜。蔣曉雲《民國素人誌》等於把《臺北人》的故事重寫一遍,她沒指名道姓,但好事的人從線索推敲,不免把尹雪豔連接到張忠謀老婆張淑芬的媽媽去,拿這個事問他,「我覺得文學家下筆可能要留幾分慈悲。」他笑笑著,便沒有往下說。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樹猶如此》悼念王國祥,不稱男友、伴侶或情人,僅僅說是摯友。若非怕父親失望,是否那感情太真摯,真摯到無法用世間任何一種尋常關係去定義?「那是一段很深的情感。」這一次,他不加思索地回答了。
小說裡的孽子被趕出家門,而他呢,家在那裡呢?「桂林是我原來的地方,台北感情很深,好多親友在這裡,美國住了幾十年,有一定的attachment(連結),家在那裡呢?文化才是我的家。」深諳人情世故的作家說自己家住《紅樓夢》《牡丹亭》,回答得體又漂亮,誰都不得罪。然而故鄉便是父母埋骨處,《奼紫嫣紅開遍:白先勇》紀錄片的總製作人林文琪說,一次他們在白崇禧墓園取景,白先勇指著家族墓園一角落告訴她說以後就埋在這裡。
張淑芬 那裡 人 在 在台唯一親戚!台積電董娘張淑芬談表弟郭台銘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台積電董娘 張淑芬 在台灣唯一的親戚就是鴻海老闆郭台銘, 張淑芬 在東森鏡頭前除了展現和表弟郭台銘的姊弟情誼,並且大讚郭董相當有愛心,而且擇善固執, ... ... <看更多>
張淑芬 那裡 人 在 林智堅-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張淑芬董事長來訪】...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張淑芬 董事長帶領的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對於長者照顧、偏鄉教育還有弱勢扶助上不遺餘力, ... 其他人留言「國民黨財產都被查封,那裡有錢」、「才給12萬,我好心疼我的 ... ... <看更多>
張淑芬 那裡 人 在 [爆卦] 小馬:林秉樞跟張淑芬私訊炒股票-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