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月刊2019.12.【啊哈~原來是心理學】專欄
。
我是誰?──「生命敘說」的自我整理
。
國一放學回家,窗外魚塭夕陽西照,空蕩蕩的房子炎熱安靜,身處偌大空間讓我感覺渺小,覺得人的一生跟其他生物沒兩樣,傳宗接代、生老病死,我只是眾數之一,沒我也沒差,不如不要浪費地球資源,此時死的意念冒出,令人害怕。我不理解發生怎麼,忍到母親返家才哭,那種虛無感不知道是什麼。
人真的複雜多了。較高等的動物頂多擁有服務本能的情緒,就算是黑猩猩的智商,最多類似五歲小孩,且學不會語言與書寫。然而人類不但擁有生物基礎,還有感覺、意識、學習、記憶、動機、情感、智力、人格、壓力、社會行為及心理異常,是《普通心理學》裡羅列出的人類因素。「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心理學延續哲學繼續回答這些提問。
「人生意義」是人類最終的追求,要用整個「人生時間」才能完成,心理學家艾力克森提出《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將人生分為八階段,最後一階段要統整人生,自問「是否過的有意義?沒有白來一遭」。
我常鼓勵來諮商的人們寫下自己的故事,類似傳記,他們都很驚訝,因為沒有人問過他們的故事。人生若是一個故事,你會怎麼區分章節呢?試著用「時間軸」、「重大事件」或「深刻情緒」為題來書寫,回憶越細越好,或許你就能說出「我是…」。
。
TIP:生命敘說(storying)
敘事治療論認為當事人才是詮釋自身經驗的主人,當我們敘說生命故事,即是在解釋自己的生命是什麼,將它轉化成一個具有意義的人生。通過「敘說」(storying)與「再敘說」(re-storying)」,能讓人們擁有新角度、得以脫困的新故事,為自己的生活帶來活力。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張老師 敘事治療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張老師月刊2019.12.【啊哈~原來是心理學】專欄
。
我是誰?──「生命敘說」的自我整理
。
國一放學回家,窗外魚塭夕陽西照,空蕩蕩的房子炎熱安靜,身處偌大空間讓我感覺渺小,覺得人的一生跟其他生物沒兩樣,傳宗接代、生老病死,我只是眾數之一,沒我也沒差,不如不要浪費地球資源,此時死的意念冒出,令人害怕。我不理解發生怎麼,忍到母親返家才哭,那種虛無感不知道是什麼。
人真的複雜多了。較高等的動物頂多擁有服務本能的情緒,就算是黑猩猩的智商,最多類似五歲小孩,且學不會語言與書寫。然而人類不但擁有生物基礎,還有感覺、意識、學習、記憶、動機、情感、智力、人格、壓力、社會行為及心理異常,是《普通心理學》裡羅列出的人類因素。「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心理學延續哲學繼續回答這些提問。
「人生意義」是人類最終的追求,要用整個「人生時間」才能完成,心理學家艾力克森提出《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將人生分為八階段,最後一階段要統整人生,自問「是否過的有意義?沒有白來一遭」。
我常鼓勵來諮商的人們寫下自己的故事,類似傳記,他們都很驚訝,因為沒有人問過他們的故事。人生若是一個故事,你會怎麼區分章節呢?試著用「時間軸」、「重大事件」或「深刻情緒」為題來書寫,回憶越細越好,或許你就能說出「我是…」。
。
TIP:生命敘說(storying)
敘事治療論認為當事人才是詮釋自身經驗的主人,當我們敘說生命故事,即是在解釋自己的生命是什麼,將它轉化成一個具有意義的人生。通過「敘說」(storying)與「再敘說」(re-storying)」,能讓人們擁有新角度、得以脫困的新故事,為自己的生活帶來活力。
張老師 敘事治療 在 賴佩霞 快樂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談婚姻與家庭治療
#賴佩霞談婚姻與家庭治療大師安德森
# 親密,是彼此之間的聽與說,體貼對方也照護自己。
❣️對話之所以能夠打動人,重點在於從人的感受層次運作,絕非依循「想改變別人」為目標的方式進行。
▶️賀琳・安德森(Harlene Anderson)
美國心理學家,因創立「合作語言取向治療」(collaborative language systems approach),簡稱「合作取向治療」而聞名全球,在世界各地舉行了大量的研討會及講座,對家庭治療上有傑出貢獻。
休士頓婚姻家庭協會分別於一九九五年及一九九七年,頒贈傑出貢獻獎及終身成就獎。
著有《合作取向治療──對話.語言.可能性》(張老師文化出版)等書。
第一次聽到賀琳・安德森(Harlene Anderson)博士的名字,是透過敘事治療專家吳熙琄博士口中得知。熙琄老師長年居住美國,曾經擔任美國哈佛大學劍橋醫院婚姻與家族臨床中心顧問與督導,擁有豐厚助人的工作經驗。她於二○○五年回台,致力推廣後現代敘事對話。前幾年,我為了想多瞭解後現代心理學的發展與概念,報了名上了一期的課,而安德森博士的名字也多次在課堂上被提及。
據了解,敘事治療、焦點解決諮商和合作取向治療,如今被列為後現代心理治療的三大思潮。前一陣子得知《合作取向治療:對話、語言、可能性》及《合作取向實務:造成改變的關係和對話》兩本書的作者賀琳・安德森即將來台,當然要把握機會,趕緊安排這個不可錯失的求教良機。
為什麼提到熙琄老師?因為她身上有一股相當溫柔、天真、真誠而且甜度相當高的人格特質,這在學者身上很少見。過去三十年,我認識無數國內外心理學大師與教授,多是態度嚴謹、嚴肅,如果加上和藹可親,已經算是難得了,如她特質的學者,絕無僅有。如果我沒有記錯,安德森博士應該是熙琄老師非常敬重,而且受其影響頗為深遠的一位良師。
帶著好奇,準時到達約訪的地點,第一眼看到安德森博士,她的親和跟溝通能力,讓我印象深刻。特別是在訪談完之後,一如每位受訪者都會和所有工作人員道謝之外,我看到她非常穩健地對每一位工作人員賦予了一份說不出的關切跟耐心;她在每個人身上「多」停留的時間,雖然只是多個十幾秒,但這片刻卻是極具分量。
她特別強調,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特色是對話和交談,這是一種強調開放交流的關係。對話之所以能夠打動人,重點在於從人的感受層次運作,絕非依循「想改變別人」為目標的方式進行。因此她認為,自己的諮商工作比較像是藝術創作,而不像是一個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這一刻,我的願望是我們不要再談治療了,而是視為人類的藝術來談論,一種跟他人連結的藝術。」
合作取向治療方向在於,在當下的時刻,找出如何靠近一個人的方法,以及找到和他說話的方式,也稱為對話治療。這種方式是當今社會科學,特別是婚姻家庭治療領域倡導的國際運動。安德森博士希望重新檢討治療中與人(個案)的連結關係,既然治療是一種交談,治療師就應當放棄病徵的思維、採取一種「not-knowing」(全然無知)的姿態,一切以案主自己的聲音為治療關係的主導。
這樣的觀點的確顛覆了以往大家對於治療師、醫師、諮商師的定位,權威式的分析、提點,已漸漸被平行式的對話取代。不僅如此,從賀琳・安德森博士身上,我看到了一份溫柔婉約,一份帶有甜度的耐心與疼惜。這時,我更肯定生命中有一位好的典範何等重要,兩位優秀的女性待人的特殊氣質,喚醒了我內心自己都不太確定的細膩,我只能說:「我真的很欣賞!」。
摘錄自【魅麗雜誌】98期 面對大師單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