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十餘年來郁慕明主席都會親赴大陸陝西黃帝陵拜謁,我也曾有幸追隨郁主席到現場感受過巍峨隆重的氣氛。這兩年由於疫情關係,往返兩岸不便,蔡英文當局更全面「去中國化」,廢止過去七十年來官方清明遙祭黃帝陵典禮,郁主席乃於台北率領我們與陝西黃帝陵同步祭祀,通過視訊連線,兩岸同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
此次台灣地區遙祭黃帝祭典,還邀請到堅定的統派學者邱毅教授、張麟徵教授,前新聞局局長鍾琴,統一聯盟黨主席紀欣……等貴賓共同參與。我代表與祭者恭讀祭文,內容由我撰寫,抒發了我們這些在島內碩果僅存的中華兒女,撫今追昔的殷切期望。我們堅定追求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21青連線」進步青年,也集體行三獻禮,遙祭黃帝陵。
下面是我撰寫的「辛丑年(2021)清明遙祭軒轅黃帝文」,與大家共勉:
歲次辛丑,時屆清明;慎終追遠,民族振興。遙祭吾祖,至誠至敬;偉哉中華,千古聖靈。
炎黃世胄,淵遠流長,歷久彌新,挺立昂揚。五千年文明,舉世獨有;十四億同胞,共享榮光。
回望歷史,百年滄桑;又逢辛丑,國恥難忘。風雨兩甲子,浴血重生四海龍翔;骨肉一家人,海峽兩岸統一在望。八國聯軍俱往,於今誰敢猖狂?九州山河待圓,重任吾輩來扛!
去歲庚子,疫情驟發,砥礪前行,多難興邦。分隔三代人,兩岸對峙,手足乖方;闊別七十載,寶島沉淪,為虎作倀。懲逆除賊,中華兒女匡復家邦;撫今追昔,江山依舊子孫無恙。
黃帝威神,浩浩盪蕩,香火綿延,血脈流淌。敬祈吾祖,垂聽祝禱:澤被蟻民,福運恆昌;護祐中華,國富民強;兩岸統一,台灣永光。謹此虔敬,伏惟尚饗!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rt #inkart #龜山島 在三張金色畫仙板所組構的畫面上,描寫的對象正是宜蘭外海的龜山島,這個宜蘭人的精神象徵,也是我心中的桃花源世界,在海島文化中尋找個人水墨創作的靈感,是我對這片土地深深的情感流露。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張麟徵教授」的推薦目錄:
- 關於張麟徵教授 在 王炳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張麟徵教授 在 唐慧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張麟徵教授 在 王炳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張麟徵教授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張麟徵教授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張麟徵教授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張麟徵教授 在 中華庶民| 『轉傳』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麟徵女士痛心指出 的評價
- 關於張麟徵教授 在 台大教授張麟徵:兩岸已無和平解決可能恐只有一戰 - Mobile01 的評價
張麟徵教授 在 唐慧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張麟徵教授投書中時>#台灣已無緣一國兩制
上個世紀80年代前後,大陸在經濟與外交上實力有限,國際處境並不好,願意委曲求全,處理台灣問題。鄧小平所提「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幾乎是以接受兩岸現狀就地合法的方式,爭取台灣接受名義上的兩岸統一。承諾台灣將成為特別行政區,享受特別自治權,可以保留軍隊,大陸不派軍不派人到台灣,維持台灣經濟制度、生活方式與同其他外國的經濟、文化關係不變等。
對台灣而言,這個提議應是最好的政治解決方案。那時如開始談,台灣還可能要到更好條件,如再劃一兩個省給台灣試行台灣制度,爭取採用我們的國旗國歌國號。不過台灣始終不為所動。
台灣不願接受一國兩制,理由很多。國共恩怨、正統心態、念日情結、分離意識、外力干預都是。台灣領導人,從兩蔣到台獨、獨台等主張者,都沒認真思考過如何解決兩岸對峙這個難題。拖,是共同的選擇。因為有美、日支持,他們不認為「拖」有多危險,拖不下去,最多也就是接受一國兩制。
但世局多變,白雲蒼狗,現在大陸崛起,不僅與台灣實力已不成比例,連美國都感受到壓力,國際權力結構也為之重組。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反對自由貿易及全球化、退出巴黎氣候條約等乖張行為,動搖了國際秩序,習近平不費吹灰之力就成了國際仰望的新舵手。今天大陸處理台灣與香港問題還會繼續委曲求全嗎?
大陸實力上升,與是否延續一國兩制政策本來並無必然矛盾,如無嚴重的認同問題,一國兩制當然可繼續實施,但事實不然。
大陸對殘餘的殖民勢力與殖民地人民的懷舊情結瞭解不夠,準備不足,沒想到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後波折頻起。香港回歸後卻在外力蠱惑下,反對基本法23條立法、國民教育、「鳥籠選舉」,發動分離色彩的雨傘革命,讓大陸很受挫。對大陸而言,一國兩制必須先有一國,不接受一國,那就不可能有兩制。
香港的一國兩制因牽涉國際承諾,未來30年還會走下去,但不要期待大陸會在關鍵議題上輕易鬆手。從習近平七一訪港的多次談話,及最近大陸對港的強勢作為來看,大陸將收緊對港政策。
至於台灣,大陸應不會再犯在香港的錯誤。台灣政治社會情勢發展的偏差程度,猶勝香港,既拒絕一國兩制於先,又大搞台獨,牽手美日於後。民進黨不接受兩岸同屬一中,執行全面去中國化政策。在這種情況下,不管兩岸以何種方式統一,統一後要在台灣實施當年倡議的一國兩制已難有可能。即使讓台灣保有一些自主空間,但其內容將與一國兩制完全不同。
台獨勢力以近30年時間完成去中國化,去台獨化是否也要相當的時間?大陸能放心台灣哪個政黨來完成此一工程?不能,那就自己來,台灣因此注定「被統」。「被統」就是台灣一切問題都由大陸決定,難有台灣置喙餘地。
可惜了,一國兩制,機遇一去不返!
<結語>無限期拖延是不可能的, 一直反對和談與深化文化台獨, 讓大陸覺得和統無望, 迎來的將是:#台灣難逃被武統後萬事難以置啄的命運!! 這就是民粹黨送給台灣人民的大禮!! 真話往往並不動聽!! 但事實是不是如此, 我想明白人心裡都是雪亮的!!在台灣要講真話不媚俗, 需要極大的勇氣!!
張麟徵教授 在 王炳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欺師滅祖的馬英九青年團
有網友問,看到中評社照片,我出席了日前國民黨「孫文學校」辦的「國民黨領導人檢討系列:馬英九的歷史評價」講座?在此簡單回應如下:
1. 我本只想透過網路直播觀看,避免被有心人編織「新黨介入國民黨內鬥」的聯想。後因當天大陸友人來訪,順道帶他參觀台灣政黨活動,中間才到會場,全程低調未做發言。
2. 親綠媒體見縫插針不足為奇,刻意把討論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馬英九這一系列做過總統的國民黨領導人的講座,說成是要批鬥馬英九亡黨亡國。令人訝異的是親馬的國民黨幾位前青年團長,竟在現場發言質疑「如果不是批鬥馬,何以媒體及社會大眾會有此疑慮?」
3. 真不知這些前青年團長口中的「社會大眾」到底是誰,或根本就是綠媒及他們這些藉綠媒文章發揮的人?如外界質疑就要拿香跟拜,認錯妥協,那一堆人說「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國民黨是否根本應該解散!
4. 如果這些前青年團長,平時積極為黨辯護,或許此時此刻出來講話尚有道理。問題是從太陽花到反課綱,馬英九領導的國民黨幾次遭逢大難,你們都到哪裡去了?如今出來砲聲隆隆質疑張麟徵教授,個個張牙舞爪步步進逼,該插話該打斷毫不「溫良」。如果他們能用這種戰力對付太陽花,國民黨何至於此。是否會更好?
5. 幾個在馬英九時期毫無戰功,卻又享盡訪問大陸大小論壇、獲習近平接見等各種榮寵的青年團長,跑到馬英九的「長輩」張麟徵教授前耀武揚威,甚至效法綠營將張麟徵教授抹紅,質疑張教授演講的正當性,這幕欺師滅祖的歷史悲劇,令人既悲又憤怒!
6. 曾為了兩岸和平發展大局,在2012年呼籲大家「含淚、含血也要投馬英九」的張麟徵教授,最後留下一句話:「孫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國最無私的政治人物,今天哪個政府實踐了孫文路線,我們就應支持他!」字字句句發人深省!
#親馬青年團遭難時神隱
#享盡好處卻毫無戰功
#如今又效法綠營抹紅他人
#令人不勝唏噓
張麟徵教授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art #inkart #龜山島
在三張金色畫仙板所組構的畫面上,描寫的對象正是宜蘭外海的龜山島,這個宜蘭人的精神象徵,也是我心中的桃花源世界,在海島文化中尋找個人水墨創作的靈感,是我對這片土地深深的情感流露。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張麟徵教授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art #inkart #龍洞
「龍洞之歌」一作完成於2011年,是用四張金潛紙的紙板所組成,以龍洞較具特點的海岬地形為描寫對象,突出海中的尖形岩群來暗示用盡全力,克服萬難,永不妥協的造物精神。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張麟徵教授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約七成二企業對已擁有資訊證照之求職者提供優先面試機會;六成五民眾未來一年有意投考資訊證照證照社會來臨,擁有證照變成個人專業實力與競爭力的象徵。
根據104教育資訊網與104市調中心「台灣地區資訊技能證照」調查報告顯示,有83.5%受訪者 認同資訊證照可提升求職競爭力,約六成五的民眾表示未來一年內會考慮考取資訊證照。
而企業對資訊證照也多抱持正面態度,約七成二企業表示對已擁有資訊證照 之求職者,會有優先面試機會;約半數之企業表示在人員招募時,會以是否持有資訊證照作為為是否錄取的主要考量因素。
高階證照時代來臨TQC+
近來TQC證照考試已漸漸朝更高階發展,由於考電腦證照已經成為時下年輕人的一股風氣,
升學與球直沒幾張證照,似乎就不如別人,相較之下,OFFICE證照已經是人人必備的。
但除了OFFICE類證照外,還是會被比較的,
線在的觀念,已經有有證照,提升至有什麼證照的階段。
除了要有證照,還要看有什麼樣的證照,
因此,高階證照漸漸受到青睞,而哪些算是高階證照呢?
以TQC的規劃,TQC-EC中考的都可以算是高階證照,EC系列認證包括:
1.專業網頁設計工程師
2.專業多媒體網頁設計工程師、
3.專業電子商務應用工程師
3.專業網站程式開發工程師、
4.專業互動式網頁設計工程師、專業網站資料庫管理工程師、專業資訊管理工程師
考試的內容屬高階證照有:
影像處理:PHOTOTSHOP CS3或 PHOTOIMPACT X3
多媒體:FLASH8 的進階級,會考到ACTIONSCRIPT
程式設計類:VB專業及與JAVA專業級
網頁設計:JAVASCRIPT專業級 與 PHP專業級
工業繪圖:AUTOCAD 2010、2008與 SolidWorks
以上幾張證照都是很不容易取得的,能通過的算是鳳毛麟角,也因此若能取得這些證照其中之一,
一定能因此在升學上得到肯定,
職場上受到一定的重視,即使沒有直接加分,至少升學時可以得到多一點得注意與討論。求職時,能多一點被口試到的機會。
所以要能在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高階證照是時勢所趨,
所以高中高職生若能利用暑假參加暑期密集證照達人班,
相信除了對未來升學有助益,對未來就業更是取得入門卷。
最近也是因為郵局招考才讓 TQC-EC 受到很多人的注意,
其實TQC-EC考試科目出來已經有一段時間,
只是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對只知道程式設計類只有國際證照,
可能是因為宣傳不夠吧!所以一般人不知道原來 TQC 也有辦成式設計的認證,加上 TQC考場大多還停留在 OFFICE考試為主,
實在是高階的考試除了要花時間去研究考式的環境,包括硬體與軟體和許許多多的設定;
1.硬體設備需要更高階的電腦才跑的動。
2.軟體要裝許許多的的套件,還要確定裝了之後能跑得出來。
3.監評老師本身的功力要夠,不是都裝好了就沒事,若是臨時考式有問題,還要懂得如何解決。
4.監評老師要能隨時回答考生的突發問題,也就是老師自己也要考過這個考試,或是曾教授過這門科目才行。
5.最複雜的設定要以PHP為最,光是WEB網站設定,又不能與IIS衝突,APPACHE只好掛在8080PORT,加上PHP與MYSQL也要掛載正確,裝完畢之後,還是設定MYSQL的資料庫管理員,確定MYSQL有裝好等等設定,這些都不簡單啦!
不過設定好之後考生考起來就很得心應手了!
我覺得因應大環境的改變如ECFA的簽訂後,高階人力需求大增,快快充實程式設計的能力是有必要的,除了公職考試
需求,高職生也可以利用平時開始準備,把 TQC-EC 當成努力的目標,在畢業前拿到這張證照,除了升學加分外,未
來就業也會有幫助。
湜憶溫馨考場就在[民權西路捷運站]正對面
吳老師教學網:
http://3cc.cc/10g
部落格: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
溫馨論壇
http://10g.10g.com.tw
湜憶電腦[民權西路捷運站]正對面
http://www.10g.com.tw
湜憶,TQC,考場,證照,吳老師,乙級,網頁,硬體,免費,線上教
學,PHOTOIMPACT,PHOTOSHOP,VB,AUTOCAD,JAVA,PHP,SolidWorks
張麟徵教授 在 台大教授張麟徵:兩岸已無和平解決可能恐只有一戰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被共匪收編的藍丁丁學者, 你覺得會說什麼. ... 张麟征祖籍浙江平湖,1961年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后获法国巴黎大学(第一)法学博士学位,历任台湾大学政治学 ... ... <看更多>
張麟徵教授 在 中華庶民| 『轉傳』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麟徵女士痛心指出 的推薦與評價
張麟徵 是法國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在台大當過蔡英文、陳文茜、朱高正的老師。 她的丈夫黃秀日(1936.12.20-201 0.10.18)曾在錢復部長任內出任中華民國外交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