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今天
社群網站上大家都開始曬與母親合照
才會從這當中
發現每個朋友媽咪的風格都不一樣
唯一一樣的
是每個媽咪在跟孩子合照時的笑容
彷彿都在說
不管孩子到了幾歲
永遠都是母親心中那個孩子
擔心出門在外有沒吃飽
我的媽媽從我小時候就告訴我
爸爸媽媽作生意沒有太多時間陪我們
要我們自己下課就到店裡寫功課幫忙
小時候我不懂
一直羨慕別的同學爸媽可以常常帶他出去玩
羨慕會彈鋼琴的同學,總在下課時間秀風琴彈琴技巧
後來長大才發現
爸媽這麼辛苦
都只是為了讓我們兄弟倆能平安長大
我媽媽曾在我求學過程中告訴我
她從不要求成績
但只希望我跟哥哥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大人
謝謝媽媽
兒子都有把你的話記在心中
雖然一年中能回來陪你們時間有限
但有空我就會跑回來吃你煮的菜
老媽,母親節快樂
小兒子愛你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90的網紅鋼琴輕鬆談-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eken your inner piani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手腕垂掛—上》 當手臂重量進入指頭,到底是甚麼感覺呢?支撐和放鬆之間的關係有著微妙關係,表面看似容易理解,實際卻常令人誤解。 當手指支撐了手臂重量,手腕、手臂、肩膀都應該是呈現完全放掉的狀態,因此這些部位會「垂」下來,便成了自然發生的事。如果沒有放掉手腕的重量,讓它hold在半空中,結果就是手...
彈琴技巧 在 與芬尼學英語 Finnie's Language Art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成人英語再起步課程有眼尖的學生問我:老師,妳常常把學語文比喻成學音樂,你本身有學音樂的經驗嗎?
有啊,學音樂是我童年的重要部分,鋼琴學到ATCL,小提琴學到八級,Flute有學過,沒有考級,還有合唱團,由初級學到高級,有去過海外演出,雖然唱solo的經驗不多就是了。
雖然有考級,但我可以告訴你,我音樂造詣絕對不高,絕對未去到可以教人或創作的地步。
但我音準很不錯,最起碼聽到別人講話或唱歌走音,或者音不準,我一聽就聽得出來,也有基本的節奏感,不會不懂打拍子,自己衝快了,收慢了,也不知道。
對音準和節奏有基本的認知,對我的英語教學有非常大的幫助,因為長期學習音樂讓我經過訓練後獲得一對靈敏的耳朵,學生講話有什麼問題,我一聽就能聽出來,任何錯誤也是無所遁形,瞞不了我的。(我是否指出他們犯錯是另一回事。)
說起來,音樂就算不算學到爐火純青,造詣傑出的水平,也算勉強可以叫學有所成,而且可以把音樂技術運用在語文教學上,也值得感恩。
其中幾個我要感激的人就是:
我的鋼琴老師,她不止彈琴技巧高,寫字也漂亮,我每一次到她家學鋼琴,她也會送一個貼紙給我,貼在五線譜上,我看著她把我要練習的曲目寫在五線譜上面,還有旁邊的貼紙,總會感到愛不釋手。
我還記得,我每一次上鋼琴課,老師都會給我一個貼紙,但是如果我那一次彈得特別好,老師還會送我兩個貼紙。我從這個行為得到的訊息就是,「有上課,有學習,有努力」已經做得很好了,所以有一個貼紙,彈得特別好,有額外努力,不止有上課,還有上佳表現,這就是做得excellent。
老師的鼓勵,給了我一個訊息:「有做,就是做得好,做得好,更是excellent。」(而不是做得好是應份。)
鋼琴老師在海外讀大學,英文特別好。我長大了,從事語文教育的工作,她還會讓我和她合作,幫她的學生的programme notes由中文翻譯成英文。有這樣特別的工作機會,都是多得老師記得我和用心栽培。
另一位是我的小提琴老師,我的小提琴老師不但拉小提琴拉得好,鋼琴也彈得好,所以我每一次去音樂節拉小提琴或者在考試拉小提琴,都可以找我的小提琴老師幫我伴奏。老師在我身旁考試,我也會比較安心。小提琴老師中英文造詣俱佳,除了教音樂,平時還會兼任翻譯工作。
另一位是我的Flute老師,雖然和他學flute不久,但他不但會吹flute,還會吹Clarinet和Oboe,他很喜歡Jazz、Blues和Pop,讓我大大擴闊了的我音樂眼界。
當然還要多謝我的爸爸媽媽,雖然我的家境不算特別優渥,但他們總會帶我去聽音樂會,包括柏林愛樂、維雅納愛樂、Anne Sophie Mutter、Midori拉琴的音樂會,都是他們買票和我一起去的。
還有特別多謝我的媽媽,她深知名師難求,一找到好老師,就算三顧草蘆都要請到她教,還有,不要吝惜給老師的學費,即使每高一級,老師就要加價也好,家裡可以負擔的話,盡可能也不要和老師講價,因為知識有價之處,就是在於其無價,老師有心教的話,教給小孩的東西,是一生受用的。
家裡也有卡拉揚和Simon Rattle指揮的貝多芬交響樂CD,當然還有其他很多CD(未必全部能負擔買正版),讓我每天品嚐美樂。
我還需要感謝合唱團的指揮、伴奏和同學,因為合唱團讓我了解到團體合作的重要性,因為我是獨生女,爸媽擔心我學不會和別人相處,所以要我去合唱團,學習如何和其他人相處,讓我明白,原來和別人相處,特別是女校接觸不到的男生,也是充滿學問的一門藝術。
合唱團的指揮和伴奏都讓我知道了什麼是敬業樂業,對音樂和藝術有要求,如何把對藝術的追求融合在team management裡,還有展示了鼓勵大家恆常練習需要的leadership技巧。
學習路途上,當然還有許多其他扶助過我的人要感激,有空多回憶、多回顧,你會發現學習路途上,只要你肯學肯找,定會遇到良師益友呢!
【Patreon 月費學習計劃】
每日做功課,Tiffany幫你改、每週詞彙練習、每月電影討論會、IELTS / TOEIC 聽講讀寫訓練:
https://www.patreon.com/finnieslanguagearts
【成人英語再起步課程】
有系統地從頭學好英語文法,每周和我們上互動網課,練習所學,溫故知新,畢生受用:
https://finnieslanguagearts.teachable.com/p/adult-foundation
每星期兩個Podcast,分享學英文貼士、心得:
https://finnieslanguagearts.buzzsprout.com/
彈琴技巧 在 中時新聞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哇塞😮 這下真的槓上了... (#MM編)
#李元玲 #電影公司 #應酬 #飯局 #封殺 #鋼琴女神 #網紅
彈琴技巧 在 鋼琴輕鬆談-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eken your inner pianist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手腕垂掛—上》
當手臂重量進入指頭,到底是甚麼感覺呢?支撐和放鬆之間的關係有著微妙關係,表面看似容易理解,實際卻常令人誤解。
當手指支撐了手臂重量,手腕、手臂、肩膀都應該是呈現完全放掉的狀態,因此這些部位會「垂」下來,便成了自然發生的事。如果沒有放掉手腕的重量,讓它hold在半空中,結果就是手臂重量下不去;手臂為了撐住此重量所以也無法放鬆,那麼代償就產生了。
速度無法產生的原因,跟放鬆有密不可分的關聯。嚴老師在這部影片中,詳述從桌面到鍵盤,透過一步步的步驟,解釋我們該如何確實實踐理論中的原理,並提出大家可能因動作錯誤導致代償的原因。手腕垂掛的鬆度,是手指建立原理一切的根本,如何感知手腕的放鬆,進而訓練其靈活度,讓彈琴技巧中最終目的地—「速度」自然而然地發生。
手指建立有一套特殊的路徑和顛覆傳統的觀念,如果我們能理解運動界中「練法與跑法不同」,那麼鋼琴演奏的「練法」與實際演奏的「彈法」,就不會混為一談囉!
✨手腕垂掛下集,將解釋如何用進實際單音練習中!
👉「手腕垂掛(下集)」傳送門:https://youtu.be/1XUSLAGz5h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Wh65gc19M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