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杰課|單字篇】
哈囉朋友們!這週我們繼續延續我們上次的單字主題,那些難以被翻譯的法文單字!在上次我們學到了名詞 « dépaysement »,今天我們要來一起學一個動詞 « flâner »。
#flâner_對巴黎人來說非常巴黎的單字
有些人認為這是最巴黎的法文單字!在19世紀時,被巴黎的文青定義為「一種悠閒漫步巴黎街頭的藝術」,沒有任何特定的目標或地點,單純只是為了享受這個城市的美麗。
這些漫無目地遊蕩的巴黎人也被稱為« flâneurs »。口語上,動詞« se balader »比另一個動詞 « flâner »更常用,因為無法表達« flâner »實際的含義。所以也包括英文的動詞「to stroll」、「to saunter」、「to loiter」、「to lounge」、「to dawdle」... 都無法一次到位地表達« flâner »!« flâner » 就是如此獨一無二地存在著!
在« Les Misérables »(悲慘世界)第780頁,Victor Hugo 寫到:« Errer est humain, flâner est parisien. »(漫步是凡人的事,但« flâner »是巴黎人的事!)一 有些法國人認為你無法到處« flâner»,因為只有在像巴黎這麼美的城市裡,才能做到真正的« flâner »。
#flâner_用在觀光客身上就是_櫥窗購物
所以歷史上來說,« flâner »是一個非常「巴黎」的字,即便很快地這個字也延伸到用來描述巴黎的遊客,比如說:
Les touristes flânent dans les rues de Paris, en regardant les vitrines et en observant les passants.
(遊客漫無目的地走在巴黎街頭,看著櫥窗櫥窗商品,觀察路人。)
事實上,當遊客正在商店四周« flâner »時,他們總是會做一些法國人稱為 « du lèche-vitrine » 的事,意思是「櫥窗購物」。比如說:
Nous avons fait un peu de lèche-vitrine en flânant sur les Champs-Élysée.
(當我們漫無目的地走在香榭大街時,做了一點點櫥窗購物。)
這裏 « lèche »是« lécher »的變位,意思是「舔」,而« vitrine »的意思是「櫥窗」,在法文中« lèche-vitrine »指的就是「櫥窗購物」。而 « faire du lèche-vitrine » 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舔櫥窗」,你只「舔」商店的櫥窗,但不「吃」裡面的商品,意思是「你不會買東西,你只是看一下」。這就是« flâneurs »會做的事。
#你是哪一種flâneur
那究竟什麼是« flâneur»呢 ?最初這個字是用來描述都會中一個矛盾人物,他徘徊於社會之外,卻同時又是敏銳的社會觀察者。如果要更深刻理解這個充滿詩意的字,建議可以看一下Paul Gavarny的畫作« Le Flâneur »,靜靜地端詳它,你會感受到世界上有些事情是言語無法形容的。
現在, « un flâneur » (陽性) or « une flâneuse » (陰性)常被用來描述某人無目的地漫步或是不想做事的人。像是以下的句子:
Il y a beaucoup de flâneurs sur les places publiques !
(在公共廣場上有很多人漫無目的地走來走去。)
Hey ! Petits flâneurs ! Tu n’as rien d’autre à faire de si bon matin ?
(嘿!小懶蟲,你一大早就沒事了?)
是的!如同你所看到的,並不是所有人都認為« flâner »是正面的,從第二個例句,我們可以知道他也可以有負面的意思。事實上,從第一個解釋做延伸,« flâner »也指「什麼都不做的休息、放鬆」,即使你不是走在擁擠的街道「櫥窗購物」,而是在自家客廳慵懶地休息時,你一樣可以使用這個動詞:
Comme il est bon de flâner le samedi matin!
(星期六早上什麼都不做的感覺真棒!)。
但是不要忘記,這個動詞在第二個解釋中,通常有負面的含義。比如說像老師、校長、經理、老闆這樣的人,他們不喜歡« flâneurs »!如果你的老師大喊:
Dépêchez-vous, nous n'avons pas le temps de flâner !
(快一點!我們沒有時間無所事事!)背後的意思就是,你不是來香榭大道當觀光客的,你應該要快點起床並完成工作!
#你也是un_gastronome_des_yeux
很多法國思想家並不認同這種很曖昧的解釋。Sainte-Beuve曾寫到:「« flâne»與無所事事相反。」Anaïs Bazin 曾說過「巴黎真正且唯一的統治者是« flaneur »。」Honoré de Balzac把« flânerie »描述為« la gastronomie de l'œil » (視覺的美食家)。喔!我忘了介紹一個美麗的單字« La flanêrie » !
我們知道法國人很喜歡藝術,而且他們也喜歡把所有的事,甚至是「無意義的事」提升到藝術的層次。« La flânerie » 是« flâner » 的名詞,可理解為這個動作所隱含的精神,無所事事邊看街景邊碎嘴謾罵幾句,可以在« Ce qu'on voit dans les rues de Paris »( 我們在巴黎街上看見了什麼,1867 )閱讀“the art of flânerie”的章節。對於作者來說,在« flânerie »中,沒有什麼懶惰的意思,相反地,它是瞭解巴黎多元面貌的一種方式、它是都會體驗的動態照片, 我們用以下的句子來闡釋這個字的詩意:
Ce beau temps invite à la flânerie. ( 這美好的天氣邀請您出來閒晃)
Le samedi est jour de course et de flânerie. » (星期六是人們悠閒購物和漫步的日子。)
La flânerie et la rêverie sont deux de mes passe-temps de prédilection. » (漫步和做白日夢是我最喜歡的愛好。)
去吧!如果你認同貼文的最後一句,不要懷疑,把它複製貼上你的LINE狀態!如果有人你說「你太懶了」,告訴他你是“un gastronome des yeux”(視覺的美食家)。來,跟著我說:« Je ne suis pas paresseux. Je suis un gastronome des yeux. »
#每日一杰課_單字篇
形容懶惰的句子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日一杰課|單字篇】
哈囉朋友們!這週我們繼續延續我們上次的單字主題,那些難以被翻譯的法文單字!在上次我們學到了名詞 « dépaysement »,今天我們要來一起學一個動詞 « flâner »。
#flâner_對巴黎人來說非常巴黎的單字
有些人認為這是最巴黎的法文單字!在19世紀時,被巴黎的文青定義為「一種悠閒漫步巴黎街頭的藝術」,沒有任何特定的目標或地點,單純只是為了享受這個城市的美麗。
這些漫無目地遊蕩的巴黎人也被稱為« flâneurs »。口語上,動詞« se balader »比另一個動詞 « flâner »更常用,因為無法表達« flâner »實際的含義。所以也包括英文的動詞「to stroll」、「to saunter」、「to loiter」、「to lounge」、「to dawdle」... 都無法一次到位地表達« flâner »!« flâner » 就是如此獨一無二地存在著!
在« Les Misérables »(悲慘世界)第780頁,Victor Hugo 寫到:« Errer est humain, flâner est parisien. »(漫步是凡人的事,但« flâner »是巴黎人的事!)一 有些法國人認為你無法到處« flâner»,因為只有在像巴黎這麼美的城市裡,才能做到真正的« flâner »。
#flâner_用在觀光客身上就是_櫥窗購物
所以歷史上來說,« flâner »是一個非常「巴黎」的字,即便很快地這個字也延伸到用來描述巴黎的遊客,比如說:
Les touristes flânent dans les rues de Paris, en regardant les vitrines et en observant les passants.
(遊客漫無目的地走在巴黎街頭,看著櫥窗櫥窗商品,觀察路人。)
事實上,當遊客正在商店四周« flâner »時,他們總是會做一些法國人稱為 « du lèche-vitrine » 的事,意思是「櫥窗購物」。比如說:
Nous avons fait un peu de lèche-vitrine en flânant sur les Champs-Élysée.
(當我們漫無目的地走在香榭大街時,做了一點點櫥窗購物。)
這裏 « lèche »是« lécher »的變位,意思是「舔」,而« vitrine »的意思是「櫥窗」,在法文中« lèche-vitrine »指的就是「櫥窗購物」。而 « faire du lèche-vitrine » 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舔櫥窗」,你只「舔」商店的櫥窗,但不「吃」裡面的商品,意思是「你不會買東西,你只是看一下」。這就是« flâneurs »會做的事。
#你是哪一種flâneur
那究竟什麼是« flâneur»呢 ?最初這個字是用來描述都會中一個矛盾人物,他徘徊於社會之外,卻同時又是敏銳的社會觀察者。如果要更深刻理解這個充滿詩意的字,建議可以看一下Paul Gavarny的畫作« Le Flâneur »,靜靜地端詳它,你會感受到世界上有些事情是言語無法形容的。
現在, « un flâneur » (陽性) or « une flâneuse » (陰性)常被用來描述某人無目的地漫步或是不想做事的人。像是以下的句子:
Il y a beaucoup de flâneurs sur les places publiques !
(在公共廣場上有很多人漫無目的地走來走去。)
Hey ! Petits flâneurs ! Tu n’as rien d’autre à faire de si bon matin ?
(嘿!小懶蟲,你一大早就沒事了?)
是的!如同你所看到的,並不是所有人都認為« flâner »是正面的,從第二個例句,我們可以知道他也可以有負面的意思。事實上,從第一個解釋做延伸,« flâner »也指「什麼都不做的休息、放鬆」,即使你不是走在擁擠的街道「櫥窗購物」,而是在自家客廳慵懶地休息時,你一樣可以使用這個動詞:
Comme il est bon de flâner le samedi matin!
(星期六早上什麼都不做的感覺真棒!)。
但是不要忘記,這個動詞在第二個解釋中,通常有負面的含義。比如說像老師、校長、經理、老闆這樣的人,他們不喜歡« flâneurs »!如果你的老師大喊:
Dépêchez-vous, nous n'avons pas le temps de flâner !
(快一點!我們沒有時間無所事事!)背後的意思就是,你不是來香榭大道當觀光客的,你應該要快點起床並完成工作!
#你也是un_gastronome_des_yeux
很多法國思想家並不認同這種很曖昧的解釋。Sainte-Beuve曾寫到:「« flâne»與無所事事相反。」Anaïs Bazin 曾說過「巴黎真正且唯一的統治者是« flaneur »。」Honoré de Balzac把« flânerie »描述為« la gastronomie de l'œil » (視覺的美食家)。喔!我忘了介紹一個美麗的單字« La flanêrie » !
我們知道法國人很喜歡藝術,而且他們也喜歡把所有的事,甚至是「無意義的事」提升到藝術的層次。« La flânerie » 是« flâner » 的名詞,可理解為這個動作所隱含的精神,無所事事邊看街景邊碎嘴謾罵幾句,可以在« Ce qu'on voit dans les rues de Paris »( 我們在巴黎街上看見了什麼,1867 )閱讀“the art of flânerie”的章節。對於作者來說,在« flânerie »中,沒有什麼懶惰的意思,相反地,它是瞭解巴黎多元面貌的一種方式、它是都會體驗的動態照片, 我們用以下的句子來闡釋這個字的詩意:
Ce beau temps invite à la flânerie. ( 這美好的天氣邀請您出來閒晃)
Le samedi est jour de course et de flânerie. » (星期六是人們悠閒購物和漫步的日子。)
La flânerie et la rêverie sont deux de mes passe-temps de prédilection. » (漫步和做白日夢是我最喜歡的愛好。)
去吧!如果你認同貼文的最後一句,不要懷疑,把它複製貼上你的LINE狀態!如果有人你說「你太懶了」,告訴他你是“un gastronome des yeux”(視覺的美食家)。來,跟著我說:« Je ne suis pas paresseux. Je suis un gastronome des yeux. »
#每日一杰課_單字篇
形容懶惰的句子 在 英該多看書 繪本與書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6/26電影:Me Before You,我就要你好好的。
原文版讀了不到1/3(太懶惰惹),而中文版早就在入手時,熬夜哭著讀完;都忘了等了幾個月了,終於在昨天下午獨自去巨城看了電影。
觀看這類觸動內心深處感受的影片,強烈建議不要攜帶正值好奇心及愛問為什麼這樣那樣或她為什麼哭的寶寶,或是以愛之名邀請一整年熬夜沒睡的室友一同觀看,坐著側睡真的極不舒服。
所以,在此同時謝謝不會來看我的臉書的偽長子以『自己昏睡』的托兒方式一打三帶著聽音樂吹直笛自己玩耍的三位(嫩)妹妹,讓我可以無後顧之憂(瀟灑逛街)及只需要在乎自己在觀片時的感受,來欣賞這部期待很久的影片。
看片之前,我已經讀完小說,對於電影的內容及後續應該說是預料之內,也因為這個原因,整部電影對我而言是節奏明瞭,銜接順暢。我沒有我自己預期的那樣大哭,然而,整部片的情緒有自然而然的領著我默默地流淚是有的,我沒有擦拭,就讓眼淚順著臉龐流下。置放在牛仔褲口袋的可愛手帕靜靜的陪著我,雖然沒有派上用場,卻讓我安心。
(哇哩,真是太酷溜溜,我的前(後)左右觀眾都異常冷靜,沒有擤鼻涕、啜泣聲、或擦眼淚的動作出現,這......不團結,不團結嘛!還有,因為我沒有撥開我後腦勺的頭髮,所以看不太清楚坐在我後面的朋友是否有流下無聲的眼淚.....咦?嚇......)
電影情節不需要我贅述,上網搜尋立馬全出。只是,整部影片裡,我最不捨的一幕是Will看著前女友與好友結婚那一段,心痛卻不得不放手,帶著殘存的微愛卻無能為力的眼神。與結局相比,生離難?還是死別易?設身處地去細想Will的感受及為難,不難理解他的堅鐵決定,特別是與曾經的刺激美好過往相比,他的內心的衝突肯定痛苦無比。再看著Will and Patrick這二位劇中男子與Lou的相處及關係,再怎麼喜歡一個人,若沒有先愛自己,先在乎自己的感覺感受,要怎麼談愛?而愛是犧牲自己,成就對方?還是強迫對方來成就自己或這份感情?
(書中形容的Patrick讓我翻白眼都翻越天靈蓋,直達後腦勺。)
在看片之前,我一直在掙扎著是否要帶老大一起看這部片?因為書中內容,包括影片中都有提到的,也是我非常非常想讓她知道的,我用自己的話來說好了,妳的生命只有一次,妳有義務及責任將其活得精彩。而這又讓我想到另一部電影,我在大學時看的Braveheart,我同樣地因為電影而在當時的Spring Break假期時,讀完小說,猶記得句子是Every man dies, not every man lives. 每個人都會面臨死亡,但不是每個人都真正的精彩活過。
希望大家努力讓自己的人生過得精彩及無悔無憾。
Live, Will!
Live well!
林德怡 June 27 2016
還有,送女孩兒禮物要送到心坎裡兒真的是一大門學問及細心入微的觀察;送對禮是暖男,送錯是X男。
補充:英國的貧富差距也是很明顯,不是只有在臺灣。
1. 電影:我就要你好好的。
2. 中譯版:《遇見你之前》。
3. 中譯版:顯示已絕版。
4. Me Before You。
5. After You,中譯版《你轉身之後》。
6. 別擔心,有新的中譯版。
7. 續集:《你轉身之後》,預計七月出版。
Feb. 08 2017
補充
http://lessonsfrommovies.net/#article/1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