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係香港2021秋季號 #現已出版
#中環街市PopUpStore率先上架
#歡迎大家過來先睹為快!
搶先試閱:012.beinghongkong.com
這個秋天,疫情仍未完全遠離,我們要學習和病毒共存;除了行山,也不妨重拾在市區行街的滋味,重新體驗香港城市文化的複雜多元及趣味。Let's rediscover together,香港街道。
#REclaim REmap RElive// 香港街道演義
過去百多年來一步步生成的香港街道,像是一道道仍然未被完全馴化的城市空間,總有那麼一點一滴的故事或痕迹,令人意料之外或者喜出望外。當一條街道有了自己的名字,蓋了一些樓房,住上一些人,有些人又開了一些店,或成為街坊,就像一個生命有了期許,並隨著年月長成、積聚、沉澱。如是,每條街都有了自己的故事,並成為人們腦內心中重要的身份及集體記憶印記。
#REvisit// 180年來,攝影師鏡頭下的香港街道
十九世紀時最先前來遠東地區進行影像記錄的John Thomson、曾效力Magnum圖片社的 Ed Van der Elsken、1970年代起在香港留影逾50年的Keith MacGregor;三位不同年代和風格的外籍攝影家鏡頭下的香港街道,展示城市一路以來的轉變。還有攝影大師何藩在五十年代留下來的經典畫面,景觀以外更記下了香港人堅忍的面貌。
#REdiscover// 德輔道中,時空徒步旅行
由十九世紀一路走到現在,由銀行街走到南北行,由西方殖民走入華人社區,由古典建築走到唐樓和現代商廈。德輔道中,從來都不止是一條商業街或電車路。而路上的環球大廈除了是香港「小馬尼拉」,八十年代時因為興建地鐵中環站而開車站上蓋發展物業先河,成就李超人傳奇之外,在這個異度空間內,也藏著三個鮮為人知的創業故事⋯⋯
#REgion// 九龍塘、大角咀、新蒲崗,有街就有區
充滿英倫味道的九龍塘、以樹木命名街道的大角咀、用數字去為工業區帶來好兆頭的新蒲崗,擁有完全不同的街區氣息。林建才、UUendy Lau和Pen So三位不同風格的香港創作人,因應這三個擁有不同歷史背景及氛圍的街區,演繹他們對街區的思考和感受。
其他精彩內容:
#REplant// 香港時菜Season Hong Kong
隨著八十年代末本地農業式微,農夫棄耕,技術未能承傳,不少名物已絕跡於香港。川龍西洋菜及鶴藪白菜卻是難得分別能傳宗接代及「復育」的香港名物。從一棵白菜或西洋菜,不但透視出本地菜的盛與衰,還有香港城鄉在過去數十年的變化。
#REcord// 鬧市街頭,每當變幻時
城市規劃師Peter Cookson Smith(施培德)在千禧年後十多年間,不斷前往香港多處舊區進行街道觀察,並以素描仔細繪下香港街頭多元混雜的生命力;設計學者郭斯恆以本地霓虹招牌、字型和花園街為研究對象,建構出香港街道文化的重要元素。
#REmap// 是誰建構了中環山城
曾花長時間研究深水埗「棚仔」生態的民間自發組織「知築常落」和「草民軼誌」,嘗試帶我們走入中環山城,走入城市第二層面貌,看看除了規劃師和建築師外,是誰塑造了中環山城?
#RElive// 摩羅街,不止是遊客的
摩羅街其實不止有遊客,也是一個有歷史的生活社區,內裡有著各式各樣的人,以及多種一直被遺忘的本地工藝。在疫情後遊客絕迹的摩羅街,能否以另一種方式重生?
歡迎訂閱 https://bit.ly/3Ew9eN1
#2021就係香港秋季號 #香港街道 #BeingHongKong #HKStreetIssue #精彩內容sneakpeek
同時也有4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收看本篇YouTube影像版本(直播存檔):https://youtu.be/QTczi3XtVz4 ▶ 收聽本篇PODCAST聲音版本: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ts795z61x0q0850sf7g7t60/platforms ▶ 閱讀【方格子】圖...
「影像描圖去背」的推薦目錄:
- 關於影像描圖去背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影像描圖去背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影像描圖去背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影像描圖去背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影像描圖去背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影像描圖去背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影像描圖去背 在 ai去背挖空-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薦資訊整理 的評價
- 關於影像描圖去背 在 ai去背挖空-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薦資訊整理 的評價
- 關於影像描圖去背 在 ai去背挖空-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薦資訊整理 的評價
- 關於影像描圖去背 在 Adobe Illustrator交流討論區| [發問] 的評價
- 關於影像描圖去背 在 Re: [笑死] 漫畫家反AI 卻被發現違法販售色情同人誌 - PTT評價 的評價
影像描圖去背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認真看】#黑色的都市傳說 | 《糖果人》中,同時身為加害者與受害者的黑人主體 | 自由主義與後殖民主義的矛盾 // 李長潔 🍬🍫
.
「#對著鏡子說5次糖果人,就會被殺死」,這個都市傳(urban legends)結合自於「#血腥瑪麗」(bloody Mary)與「#鐵鉤手」(the hook),變成一個面對鏡子招喚出鉤子殺手的虐殺電影。這個「糖果人」都市傳說文本,先誕生於1992年Bernard Rose的恐怖片《#腥風怒吼》(Candyman),在29年後,由Nia DaCosta導演再度演繹《糖果人》(Candyman)。無論是29年前或後,「糖果人」都是一個成功的恐怖偶像。
.
▓ #作為都市傳說的電影
.
先談都市傳說。電影運用了廣泛流傳的都市傳說作為基礎,透過「對鏡子念名字」、「鉤子殺手」、「糖果裡的刀片」等,形構更加具有文化傳播力的都市傳說:糖果人,#一個誕生於電影內部的都市傳說。
.
電影中也表現了 #都市傳說 的特質,像是1992年版本的糖果人,不準確地、模糊地變成了2021年版本的故事流傳。這讓系列電影的恐怖敘事,真正成為一個會流傳在「不同地方」、「不同人口特色」、「不同時代」的都市傳說。
.
▓ #作為偶像的殺人魔
.
為何虐殺電影中的殺人魔,會是一個得人喜愛的偶像呢?這與《糖果人》的黑色敘事有關。1992年與2021年的糖果人,都是以黑人為主角中心,明顯地在兩個年代喚起「#種族議題」。當然,糖果人不若佛萊迪,你還要喊他五次名字,他才會出現,這大大地提昇了糖果人的親近性。
.
關注種族議題製片的Jordan Peele,先前以《#逃出絕命鎮》(Get Out, 2017)、《#我們》(Us, 2019)兩部驚悚題材,形成一種黑色的批判。在《糖果人》中,他帶著一樣的企圖,並且產生了更深刻的辯證反思。而這個辯證,也使得2021年的糖果人角色,有了更富有複雜的迷人面貌。
.
▓ #同時是被害者也是加害者
.
2021年的《糖果人》,運用都市更新的現代城市背景,讓「糖果人」真正成為一個「都市傳說」,那是過去沉澱、亟欲遺忘、不可言說的「#黑歷史」。而片中角色們幾乎都處於藝術領域,包含藝術家、藝術經紀、藝術評論、藝廊、美術館,層層連帶與剝削。
.
如都市更新一般,皆可見到,主流文化對(種族)階級體制的強烈介入。尤其白人在其中所扮演的主導性角色,是鮮明的隱喻。
.
在後殖民理論家Frantz Fanon的《黑皮膚,白面具》(Peau Noire, Masques Blancs, 1952)中,說明了殖民主義的展開下,黑人身上強加了一種存在的偏差,如同1992年的《糖果人》,一名處女白人「獻祭」給「#強大的黑人男性」,像是慘忍的儀式,誕生出恐怖的復仇形象。
.
而2021年的《糖果人》,卻指出了自由主義、後殖民主義之間的矛盾。過了29年,黑人的政經地位、社會角色已大幅改善(變),黑人的中產階級化,大大削弱了後殖民主義的批評。
.
▓ #自由主義與後殖民主義的矛盾
.
作為藝術家的男主角,一方面被藝術評論家指責,作為一個中產黑人,對於黑人社區的黑歷史而言,也是一個加害的力量(用便宜的地租掠取創作空間);採集社區的黑色創傷,在藝術經紀運作下,試圖將暴力化作昂貴的藝術(商品)。
.
我深刻地記得最後一個場景。當男主角完全「黑化」成糖果人而被白人警察槍殺身亡後,一直隱約隱藏自己黑人認同的女主角,也被冤罪地逮補上了警車。她看著黑夜裡車窗的鏡面反射:「一名黑人女性」。她失魂地唸了五次「#Candyman」,警車的紅藍燈光映照了一場虐殺魔幻。
.
▓ #是一部思考黑人議題的電影
.
2021年的《糖果人》,我認為是好看的,整體影像設計精良,說故事的方式也算順暢,如果不將其當作是殺人魔電影(其實原本就不算是)。
.
電影描述了美國長期的社會問題,如階級焦慮、中產階級化和種族暴力。它將原版電影中被歷史化的種族暴力,更複雜地帶進了21世紀,當然,與還有那些才剛發生不久的,警察對黑人施展暴力的議題關注。
|
#可以看的恐怖電影
#沒有很恐怖
#後殖民理論
#政治正確會怎樣嗎
影像描圖去背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攝影138] 細說分鏡 Vol.15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04
🖍在我心中,沒有那句「差不多這麼拍就好」
🖍每個參數都代表者
🖍心中當下感受的一項取捨
🖍既是為了創作與藝術,所做下的決定
🖍每一次次的決定,都是獨一無二
決定曝光構圖與曝光 (How),以及創作者身後的動機 (Why),兩者交接的地方,那就是照片故事 (Story),故事已經發生,且存在在那裡不會改變,身為創作者,或是說書人,對於相同的故事所能做的,就是找出自己如何理解故事,與故事的關係在哪裡,每個人對故事都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是「創造力」讓這個世界更有趣豐富的地方。
🟥電影重播、重製與重拍
「重播」就是同一隻影片,原封不動的按下「播放鍵」,從中播到尾,任何一點改變也沒有,不會有任何新意在裡頭,你無論看上幾篇遍,影片永遠都是相同的內容,差的就是你多看幾次,心中解讀也會多少而有差異。
🔹在我心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電影「絕地任務 The Rock」, 描求一名軍官為了掙取為了愛國進行任務死去的同袍弟兄,得不到應有的撫恤對待,因為挾持惡魔島監獄的觀光客,以要求政府巨額的贖金來賠償那些死去的士兵將領,每每在第四台看到這部電影一再重播,我都會停下來看完它 (無論從哪一段開始),雖然劇情倒背如流,已經無任何驚喜與期待,但是每回看時都會對劇情中不同的片段,在心中就會對該片段,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是過去幾次沒有想到的部分,特別是裡頭,由「艾德.哈里斯」飾演的「弗蘭克」,最後對著手下傭兵說的那句話「士兵,任務結束」,有次看到這段,正是因為知道他整個恐怖行動目的為何,也知道即將發生的悲劇,特別看看他說這句話的態度神情,那時的堅定的神情是整部片中我認為最精采的一段,反而推翻了許多人心中 (包含我)最經典的橋段 – 尼可拉斯凱吉雙手握著信號火花,脆在空地,背對著觀眾面對二台投下炸戰飛機整個人被炸飛的經典畫面。🔹
重製電影就是將既有的內容,透過更好的數位修復技術,讓畫質、音響得到更好的品質,當你重看後,得到的感受差別不大,最多就是視聽的享受提昇一級,不過也能在閱讀重播的電影過程中,重新發現更有趣值得討論的空間,也能在畫質、音效提昇的空間下,發堀出一開始沒看清楚的電影細節。
重播、重製都可說是相同的元素、相同的畫面,最多重製後的電影,新增了過去因時空限制下沒放入的片段,讓整部劇情更加完整,甚至反轉了電影本身主指 (比如說銀翼殺手,因應不同播放地區,刪除、新增部分片段,使得既是重製,也更還原作品的原貌)。
「重拍」就是完全不同的作品了,重拍的「幅度」可大可小,小幅度的微調,比如說「倚天屠屠龍記」,每段時間就重拍一輪,小說依舊不變,差的是選角的適配性,或是劇情微調讓觀看的節奏更好一些,但故事還是相同;大幅度的改變是否還稱作「重拍」就有待商確,比如角色的「性轉」,男性變女性 (或反過來),黑人變白人等等,「性別、種族」等觀念大大影響一部電影角色意義與價值,雖然是對既有的小說改變成電影後「重拍」,但「小說歸小說」「電影與重重作品」等這三者,就可說是三個獨立的故事。
🟥照片故事與創作者
猴硐貓村,自早是有許多貓在那兒棲息,又再加上貓群的繁殖,因而聚集上百隻貓在那兒與居民共處,透過愛貓人士發起「有貓相隨、猴硐最美」等活動,再配合政府規畫、建設,在 2013 年與日本兩大貓島、美國、義大利、土耳期等地,有著「世界六大賞貓景點」之美稱。
相同的故事,同樣前往貓村拍貓的人,背後動機可就完全不同,我相信大多是「貓奴」「愛貓人士」居多,前往這奇特景觀的小小村落,更多是像我這種純粹的觀光看,感到好奇去看看世界有名的「貓村」是什麼模樣,相同的故事,不同的動機,交織出來的「照片裡的故事」,自然不同。
🔹我認為呀,相同在貓村所創出每個照片,照片故事盡管大同小異,就算兩人用相同的構圖拍攝同一場景、同一隻貓,相同的照片故事,會因攝影者 – 也就是說故事的人,心中對貓村的「連結感受不同」,使得拍攝照片流程、動作、構圖一致,背後想訴說的故事也更有意思,若請這兩位發表分享一下「照片的故事」,我們能從二位創作者表達過程中,感受到「是純粹湊熱閙的觀光客?」還是「愛貓成痴的貓奴?」二者之間熱情的不同。🔹
不過呢,這故事還在進行,自 2009 年開始規畫、發展至今,這十多年間的變化不斷的改變「世界最佳賞貓景點」的樣貌,比如說一些惡劣的飼主在這裡遺棄動物,或是觀光客太多造成當地景觀破壞、居民生活被打擾,或是貓咪被人偷走、動物間的傳染的疫情等問題,都不斷的改變最初「貓村」的好意與樣貌,這故事持續改變著,相同創作者,在不同時空下前來的感受,那就更不一樣,若再刻意執著一些,找到相同一隻貓,相同的構圖原素,甚至是連「畫面」都完美複製出來,相信這二張不同時期拍攝的照片,訴說的照片故事也完全不同。
🔹若以這例子來看 – 刻意的在不同年代,拍出「完全一樣」,是「重播」還是「重製」還是「重拍」? 我認為「都不是」,貓村時空境遷改變了樣貌,最早的初衷也許也漸漸消失在人們回憶,僅保存於最早的文字、影像畫面裡,由於故事已經不同,拍攝出的「照片故事」,也應屬於新的作品,即使同一創作者,不同年代下心境路程也隨年紀增長有所不同,這創作者不同時期前來此處創作的「背後故事」我相信也是不同的故事。🔹
故事變了、人也變了,所有的事物都變了。
🟥回到攝影與攝影人
真的要問我「拍照,跟攝影有什麼不一樣」,這麼難的題目,要我用最簡單的回應的話,斬釘截鐵一點的說法,我認為是:
🔹「帶著主觀的意識,思維,並且追尋特定目的下的按下快門,這叫做 “攝影”;倘若只是隨手不經意的按下快門,那叫做 “拍照”。」🔹
相信這麼說一定會招來許多非議之論,若有機會我也許能再另外書寫一篇,我對這二者的看法,但這裡容我暫時取這樣子武斷的定義往下說。
這裡不談「不經意的拍照」,我們談談簡單的「攝影」,帶著主觀意識、思維,到了一場景追尋,心中抱持特定目標加以尋找,並且依當下的考量,決定了構圖與曝光所有的元素,最後按下快門產生照片,這張照片幅有著「故事」,與創作者有深刻的連結,說說這個「連結」,那就是創作者的「動機 Why」,也就是前面幾篇不斷說的「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
🔹為何總有人一個點、一個景追尋了數次,若水三千只取一瓢追尋的精神;反之他人不經意的按下快門,若這二人擦肩而過,都朝著相同點做出相同的拍照流動與動作,「作品意義與人的連結」大有不同,我想說到這兒,再配合前面數篇的分享,或許讀到這行字的任何人,能夠了解…,其實我說了這麼多篇、這麼多例子、觀念,我只是不斷表達一個觀念「照片故事確實是重點,但人與故事的連結才是深入照片的靈魂」🔹
單單是「照片故事」不是我最感興趣的,那個「創作者與作品的連結」可真的無法單純透過「一張照片搭配照片故事」就能清楚說明,談到那深入照片靈魂,並不是在照片裡頭鑽牛角尖,而是回到創作者個人的故事,才是最後一張照片的原點,我想我們更該在意這一點。
既然如此,那麼以上述「攝影」而不是「拍照」簡單武斷的定義下,攝影者所拍出的每張照片,除了「照片故事」外,也包含「攝影者的故事」,這兩個故事進而產生「連接與交集」,我們就可以說 – 在這樣子的交集之下,每一張照片自然沒有那個「差不多這麼拍」就好
🔹「焦距增減那 1mm,視角改變了一些,快門快慢一點、光圈大小一點、ISO 高低一點、白平衡 K 數左右偏了一些、最後焦點停留在哪」,這些細細的拍照流程裡的動作,都是每位攝影人「當下對場景的感知,透過內心的感受加以回應世界所做下的決定」🔹
再加上拍照條件總非十全十限,器材的限制、環境的條件,時間的壓迫…,甚至是身體的不適,都無法很難讓每張照片理想條件下誕生出來,但無論如何抱著攝影的心態下,每個參數的取捨,都是為了「創作與藝術」做的決定,任何一個決定、哪怕是重複一來再來的拍攝,我認為對自己都是獨一無二。
若是這樣,當我們表達分享一作品,自然就不會有「差不多,這麼拍就好」的說法,但表達分享過程,仍舊像是說故事分享的過程,而「說故事」這件事本身又是另外一項專有的領域,追尋精美的攝影作品後,也該花點時間在「表達、說故事」下點努力,畢竟我們知道「藝術,包含了前段創作的過程,也包含了後段分享表達的部分」,缺乏了前、後任一片段,都無法讓一張充滿靈性的照片,能被更多人看到、感受到。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影像描圖去背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收看本篇YouTube影像版本(直播存檔):https://youtu.be/QTczi3XtVz4
▶ 收聽本篇PODCAST聲音版本: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ts795z61x0q0850sf7g7t60/platforms
▶ 閱讀【方格子】圖文整理:https://vocus.cc/article/61481d07fd89780001ef4d20
【梗你報新聞】2021-SEP. WEEK 3 國內外影視新聞回顧
.
01 視帝 龍劭華猝逝 緊急送醫搶救不治 享壽68歲
近期在高雄拍攝台視八點檔《美麗人生》的68歲資深藝人 龍劭畫,因9月14日晚間劇組人員無法與他取得聯繫,與民宿業者前往他下榻的85大樓民宿內時,發現龍劭華倒臥地上,經救護人員搶救不治。在演藝圈內有龍哥之稱的龍劭華,出道至今40餘年,因2013年《喇叭紅的悲喜曲》2019年《菜頭梗的滋味》兩度獲得金鐘視帝。猝逝消息一出,令不少演藝圈友人不捨。
.
02 克里斯多福諾蘭將與環球影業合作,五大高門檻條件成關鍵
知名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與合作18年的發行商華納關係生變後,如今將籌備拍攝原子彈之父 羅伯特奧本海默的二戰題材電影,上週確定將與環球影業展開合作。根據DEADLINE獨家揭露,諾蘭此次向片商開出包括擁有完全電影製作權、保證電影院上映100天、支付約1億美金的預算及相等行銷費用、票房20%收入分紅、上映前後3週不得安排其他電影上映等五大嚴苛要求。
.
03 傳阿湯哥對《不可能的任務7》發行方式不滿
根據ScreenRant報導,湯姆克魯斯傳對派拉蒙將《不可能的任務7》採院線上映後45天於Paramount+上發行的策略感到不滿。派拉蒙公司最近宣布CEO吉姆賈諾普洛斯已辭職,改由尼克兒童頻道總裁 賴恩羅賓斯接手;如此巨大的管理階層變動,派拉蒙將優先考慮串流平台發展而非院線電影,加上《捍衛戰士2》延檔,可能是造成湯姆克魯斯不滿高層作為的導火線。
.
04 丹尼維勒納夫批漫威電影「千篇一律」
近期推出《沙丘》的加拿大籍導演 丹尼維勒納夫,在宣傳期間接受訪談時提到:漫威有太多電影都是拿別人的東西複製貼上而已,引發討論;他表示,這些電影可能把觀眾變成殭屍,漫威的電影問題就在於都是用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除此之外,他也不忘強調《沙丘》是一部希望人們都能夠走進戲院享壽的電影,而非跟著疫情期間方興未艾的串流媒體。
.
05 羅伯派汀森版《蝙蝠俠》將開柯林法洛版《企鵝人》衍生影集
羅伯派汀森所主演的新版《蝙蝠俠》,預計在2022年3月4日上映;這部作品目前華納兄弟已宣布將有一部以高譚市警局為主軸的外傳影集,如今有多家媒體透露,華納兄弟也正在籌備以柯林法洛飾演的新版企鵝人為主角的衍生影集,兩者皆將在HBO Max上獨家發行。消息來源表示,《企鵝人》影集將交由《神盾局特工》編劇羅倫勒佛朗克執筆,柯林法洛正接洽回歸演出。
.
06 《真人快打》電影續集、HBO Max延伸作品同步開發中
今年上半年上映的電玩改編電影《真人快打》,是目前HBO Max上觀看次數最高的電影;根據Variety報導,劇組正積極開發《真人快打電影宇宙》(MKCU)的衍生作品,包括今年上映的電影版續集計畫。導演表示,計畫會是在劇情中提及的比賽前、中、後各拍一部電影,而電玩粉絲們喜愛的角色 強尼凱吉也有可能將在未來作品中登場。
.
07 新版《終極戰士》宣布殺青!
年初才傳出由《柯洛弗10號地窖》導演 丹崔克坦伯格執導的第五部《終極戰士》電影,上週證實已於今年6月初開鏡、上月底殺青。據消息指出,有別於過去系列濃厚的科幻風格,本次故事將發生在美洲大陸,以一名19歲的美國原住民女孩為主軸,描述她如何和族人一同對抗來自外星球的終極戰士;電影製作人 約翰戴維斯表示,這次的風格會非常接近《神鬼獵人》。
.
08 《國定殺戮日6》確定籌備中,法蘭克葛里洛宣告回歸演出
今年七月於北美限定上映的《國定殺戮日》第五集《無限殺戮日》,票房表現雖不如前作,卻也達到疫情期間的基本盤。如今卻由本系列的演出班底 法蘭克葛里洛,於外媒《The Playlist》的PODCAST節目上證實, 《國定殺戮日6》正在籌備中,他也將會回歸演出。
.
09 《瘋狂麥斯》外傳檔期多延一年
預計在2023年上映的《瘋狂麥斯》首部外傳電影《芙莉歐莎》,傳出檔期異動、延後至2024年5月24日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上映。本片將由安雅泰勒喬伊將接棒莎莉賽隆演出少女時期的芙莉歐莎,更有克里斯漢斯沃、葉海亞阿巴杜馬汀二世一同演出。
.
10 《終極保鑣》翻拍計畫再重啟,克里斯漢斯沃、卡蒂B有望合作
90年代由惠妮休斯頓、凱文科斯納主演的經典電影《終極保鑣》,經Variety報導,華納兄弟又再次重啟翻拍計畫,由著名舞台劇作家 馬修洛佩茲執筆劇本、曾參與《福爾摩斯》的台裔製片林暐擔任製作之一,有望網羅克里斯漢斯沃、卡蒂B、查寧塔圖等明星演出。
.
11 《駭客任務:復活》背後有洋蔥,拉娜華卓斯基坦言回歸是為了療傷
睽違18年推出續作的《駭客任務:復活》,導演華卓斯基姊妹的姊姊 拉娜華卓斯基在接受柏林國際文學節訪問時透露,此次回歸導演是因為父母、好友連續過世而希望透過《駭客任務》中的經典角色復活來療傷。她說,這就是藝術的功用,能夠撫慰人心。
.
.
.
不知道看到這些影視新聞,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與我們討論唷!
新聞編輯:XXY、Jericho
新聞提供:影劇好有梗、Screen Fandom
#新聞 #電影 #影視 #梗你報新聞
影像描圖去背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文獻數位化編輯與應用第10、11次上課
01_104光譜鴨定義圖樣與填滿與保留鋸齒
02_增加光譜圖層與光譜漸層
03_4X6大頭照練習定義圖樣與填滿
04_106水管快速選取與套索選取
05_106水管模糊與水流與透明度
202_01液化與水波
202_02鴨子去背與旋轉效果
204_01製作漩渦與風動與陰影效果
204_02放射狀模糊與文字描邊
204_03變化題
完整影音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DN7SApJ3PjIDIOB2ergBv0-Fh1oyK6Q
課程內容:
如何用新方法處理中國文獻
雲端應用、影音編輯與APP設計
文獻數位化自動化(EXCEL VBA)
實用電腦類證照考題。
習得企業所需技能為方向。
增進簡報軟體(Powerpoint)的進階應用。
文書處理(Word 2010)能力實作。
試算表(Excel 2010)與資料庫能力的養成。
影像編輯應用(Photoshop)基本應用。
辦公室應用軟體融入文學設計創意。
走出人文學院所學不實用的框架
吳老師 110/5/20
函數,元智大學,程式設計,線上教學excel vba教學電子書,excel vba範例,vba語法,vba教學網站,vba教學講義,vba範例教學,excel vba教學視頻
影像描圖去背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文獻數位化編輯與應用第10、11次上課
01_104光譜鴨定義圖樣與填滿與保留鋸齒
02_增加光譜圖層與光譜漸層
03_4X6大頭照練習定義圖樣與填滿
04_106水管快速選取與套索選取
05_106水管模糊與水流與透明度
202_01液化與水波
202_02鴨子去背與旋轉效果
204_01製作漩渦與風動與陰影效果
204_02放射狀模糊與文字描邊
204_03變化題
完整影音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DN7SApJ3PjIDIOB2ergBv0-Fh1oyK6Q
課程內容:
如何用新方法處理中國文獻
雲端應用、影音編輯與APP設計
文獻數位化自動化(EXCEL VBA)
實用電腦類證照考題。
習得企業所需技能為方向。
增進簡報軟體(Powerpoint)的進階應用。
文書處理(Word 2010)能力實作。
試算表(Excel 2010)與資料庫能力的養成。
影像編輯應用(Photoshop)基本應用。
辦公室應用軟體融入文學設計創意。
走出人文學院所學不實用的框架
吳老師 110/5/20
函數,元智大學,程式設計,線上教學excel vba教學電子書,excel vba範例,vba語法,vba教學網站,vba教學講義,vba範例教學,excel vba教學視頻
影像描圖去背 在 ai去背挖空-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薦資訊整理 的推薦與評價
運用影像描圖來裁切文字DinoH-imagephotoV1 ... ImagePhoto-Logo. Return to Top. 4.4AI影像描圖與挖空... 4.8 人像髪絲去背步驟. Adobe ... ... <看更多>
影像描圖去背 在 ai去背挖空-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薦資訊整理 的推薦與評價
運用影像描圖來裁切文字DinoH-imagephotoV1 ... ImagePhoto-Logo. Return to Top. 4.4AI影像描圖與挖空... 4.8 人像髪絲去背步驟. Adobe&nbsp;... ... <看更多>
影像描圖去背 在 ai去背挖空-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薦資訊整理 的推薦與評價
運用影像描圖來裁切文字DinoH-imagephotoV1 ... ImagePhoto-Logo. Return to Top. 4.4AI影像描圖與挖空... 4.8 人像髪絲去背步驟. Adob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