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星期五 絕對音樂】
「人生不要太圓滿,有個缺口讓福氣流向別人是很美的一件事,你不需擁有全部的東
西,若你樣樣俱全,怎麼會去管別人吃什麼東西呢?
試著體會每一個生命都有缺陷時,就不會再與別人作無謂的比較,反而更能珍惜自
己所擁有的一切。」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fm997.cityfm.tw
*************************
《中年『三明治族』:試著做和解練習,可以微笑、但不憂鬰…》
一回到家,脫掉高跟鞋,衣服還沒換,直接就倒下。
她原本只打算在沙發上坐一下,卻累到在沙發上睡著,耳環還沒拿下來,臉上的妝還沒有卸。
這時候,突然有人來到她的身邊,輕輕搖醒她。原來是她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寶貝女兒,寫完功課的現在,想要跟媽媽聊聊天,說說話。
一回到家,脫掉鞋襪,領帶還沒鬆開。
他原本只打算在沙發上坐一下,誰知道媽媽一通電話打來,說老爸住院了。
電話裡慌張焦急的聲音,讓他立刻打起精神,一邊安慰著媽媽,一邊想著接下來要怎麼安排請假,主管會不會同意,手邊的專案進度,尤其是跨部門合作的部分,現在進展得怎麼樣了;若是請假,職務代理人會是哪位同事,可靠嗎?腦中飄過更多的待辦事項。接下來,他還要去醫院輪流接替,照顧爸爸。
微笑憂鬱的人,往往也是非常有責任感的人
工作壓力很大,養兒育女的責任及壓力更大。因為必須騰出原本屬於自己的時間,甚至是犧牲自己僅存的時間,從此沒有優質睡眠,要拚命工作賺錢,要為孩子把屎把尿,看前顧後。
原本可以跟朋友喝下午茶或逛街,去接睫毛、做臉或做個優雅華麗、bling bling的光療指甲;跟好兄弟相約打球、爬山,組隊玩線上遊戲。但現在,閒暇的日子、從容的生活節奏,恍如隔世。
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你完全沒有了屬於自己的生活。不僅如此,你來到青壯年,爸爸媽媽的年紀也大了,身體開始出現退化,可能有慢性病或者突發狀況,需要你來照顧及幫忙。
即使成長過程中,你對於父母的教育方式及管教態度有許多怨言,心中也留下了不少陰影及傷痕,但是再怎麼說,當初也是他們克勤克儉、含辛茹苦才把你養到這麼大,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尤其現在的你,也身為人父人母,有些事你開始能夠體諒,將心比心;有些恩怨情仇、前塵往事,你也同時學著努力把它放下。所以,當父母需要你,你二話不說,當仁不讓。父母的事豈能耽擱?尤其攸關健康,當然必須一肩扛下。
但事情卻怎麼做也做不完,怎麼做也做不好,問題還一來再來:都這麼努力了,爸爸的病況怎麼會沒有穩定下來,甚至是愈來愈壞?怎麼孩子會在學校惹事闖禍,或者被同學霸凌,直到出了大事才被學校通知?為什麼一開始,孩子沒有對你說?……
於是,你忙上加忙,恨不得自己能有三頭六臂,巴不得自己能有好幾個分身,甚至忙到很想往生。於是,你所有的時間、心理餘裕及體力,都用來滿足其他人的需求,還有用來負責。
這些忙碌來自於責任,一個又一個「非你不可」的責任。
為責任賦予新的意義
面對責任之所以讓人感到痛苦,是因為我們多數時候感受到的,是責任帶來的壓力。
壓力來自於外界的要求,與你現有的資源、能力有著明顯的落差。
在這個落差裡,我們會感受到焦慮,但我們也會努力動用自己的資源,來提升自己的能力,處理這段差距,拉高到相同水平,甚至提升到更高的水平,進而解決掉壓力。
但如果差距持續存在呢?也許是可用資源不夠,也許是自己的能力提升太慢,或者問題一直一直來,解決完第一個,還有第二個,接著還有第三個……這樣的話,要如何讓持續到來的壓力及負擔停下來?
除了責任帶來的壓力感受之外,絕大多數受責任綑綁的人,幾乎找不到,也感受不到責任背後的「意義」。意思是說,養兒育女、照顧父母的責任背後,有什麼珍貴的心理意義?這需要我們看見及認識,並且刻在心底。
從責任中學習,與自己和解
想想看,責任就只是負擔而已嗎?
責任其實也讓我們擁有了跟爸媽相處,跟兒女交心的黃金時刻。
而在相處上,那些習以為常的態度及口氣,我們也獲得了修正及調整的機會。這些正是我們時常忘卻,卻是最珍貴的東西。
重新找到責任的意義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你會發現,在養育兒女的負擔及辛苦過程中,自己竟然學習到了很多,甚至在教養兒女、彼此嘔氣的過程中,你能夠探索、發現、認識、修復,並療癒了自己當年在原生家庭裡的成長傷痛。
你可能曾經因為調皮搗蛋,就被父母禁足;你可能曾經被父母誤解,遭受到莫名其妙的體罰;你可能曾經被父母苛求課業成績,讓你發下宏願,或者是立下毒誓,今生絕對不能成為這樣的父母,讓孩子在成長過程蒙受陰影而傷心。
或者是你曾經在國中時期,被父母反對談戀愛,甚至被父母偷看日記,讓你提醒自己,只差沒有在手背上刺字,要學會注重孩子的隱私,因為他們跟你我一樣,不是誰的財產,都是獨立的個體。
你會去調整標準,不去複製上一代的模式,成為高要求的父母。
原本都是少一分打一下,為什麼是八十五分,不是九十五分?為什麼練習過的習題,還會出錯?為什麼吃飯吃這麼慢,還一邊在玩,你這樣有時間寫功課嗎?上禮拜鋼琴老師教的曲子,你練好了沒有?以上這些提醒、嘮叨和逼迫,不會出現了。因為這時候的你,深刻明瞭你和孩子的關係,還有孩子的內心世界更重要。
這不就是責任背後的意義嗎?也是最珍貴的自我成長,它讓你再次回顧了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當你看見責任及壓力背後的意義,都是再一次跟自己和解,療癒當初那個痛苦、難過、委屈及傷心的自己的契機。並且,還能把這些讓你重新回顧,進而醒覺的提醒,運用在你和孩子的關係裡。
面對父母也是一樣。照顧父母的需求確實辛苦及痛苦,卻也讓我們終於看見了父母親會老,而不是活在永恆的中年時空裡:那是父母留在我們心中的樣子。以前總是一通電話,五分鐘內搞定,現在終於能好好地說說話,也能仔細地看看他們了。
我們會因為責任而焦慮及憂鬱,甚至是微笑憂鬱。
但我們也會因為責任背後的意義,真正地認識生命的意義;對你所愛的人,對你重視的人,表達關心及謝意。
作者:寶瓶文化 洪培芸
(文章來源: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2004160029/157896/%E4%B8%AD%E5%B9%B4%E5%BE%8C%E9%87%8D%E6%96%B0%E6%84%9B%E8%87%AA%E5%B7%B1%E3%80%81%E9%87%8D%E6%96%B0%E6%84%9B%E7%88%B6%E6%AF%8D%EF%BC%81%E5%81%9A%E3%80%8C%E9%80%99%E4%BA%9B%E3%80%8D%E5%92%8C%E8%A7%A3%E7%B7%B4%E7%BF%92%EF%BC%8C%E8%88%87%E7%88%B6%E6%AF%8D%E6%84%9F%E6%83%85%E5%A5%BD%E3%80%81%E4%BA%BA%E4%B8%8D%E8%80%81?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text&utm_campaign=200427)
***************************
往生暇身意思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師生情:我和我的中文系爺爺(上)〉
#鳥、番薯和豬腰#
老師一句話沒說完突然停下,我們在等。
他悠悠地:「你們聽,外面有小鳥在叫。」說完就開始模擬它們之間的對話,滿頭白髮瞬間不見。
「今天有比較熱喔?唧唧唧。」
「對啊,這個天氣是這樣啦,齁。唧唧喳。」
「在樹枝上站站我也要去接我家小鬼啦。」
「嘰喳喳。起風了。」
繼續上課。
老師講啊講到一半,想起什麼便停住了,忽然,像是對我們說,又像是在自言自語:「孔子有個弟子通鳥語呢。真妙。」
中文系的老師詞彙量都很驚艷,經常迸出一些讓人耳目一新的典故或比喻,每每這時,頓感渾身清爽。
因為我從廣東來,老師很愛逗我說粵語。有一次發言,我說:「當時世界的目光並未曾注視過台灣,這一滴眼淚。」
聽到後半句,老師的眼睛瞬間眯彎了,瞧瞧這小妹妹,好大的能耐!他在嘴裡重復默念「一滴眼淚」,好多次。
繼而打斷我說:
「台灣是一顆蕃薯。」
好吧,一顆眼淚確實矯情,
改為「一彎月亮」好了。
他不,堅持道:「一顆蕃薯。」
番薯可以,但老師怎麼也接受不了課本里有關芒果的注釋是「豬腰狀」,他一邊給我們講解一邊碎碎念,豬腰,嗯?豬腰!豬腰...唔,好吧豬腰。
#傲氣與孤獨#
悄悄觀察我發現,老師會忍不住把眼睛飄向窗外,我知道了,大約是惦記著鳥。
入夏的午後困意襲來,認真聽課的人並不總是那麼多,但老師絲毫不在意,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與文字為鄰的人總有些不可言說的傲氣與孤獨。
普遍散漫的學風下,遇到不遷就、不討好學生的老師,我都打心底里佩服,這位老師便是,一敲鐘就上課,講課有自己的節奏和水平,學生聽不懂就多做功課去!
這樣的課堂混是混不下去的,但認真的學生就自然收穫滿滿。可謂是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呀。我超喜歡。嗯,喜歡得不得了。
第二次上課的時候,我就和老師熟起來了,下課後被叫去吃飯喝東西,同行的還有助教學長和幫忙照顧老師日常生活的看護姐姐。
老師突然問我:你覺得台灣有什麼不好?嚯,果然没跟我客套的!
我也就老實交代了,我說我是覺得台灣的課堂腦電波共振不是很夠,大家會神遊太虛。
對了老師你上課到一半冒出一句「孔子的弟子通鳥語」更像是自言自語,他聽了大喜,說:「對啊我上課其實都是在自言自語欸!」
接下來的聊天過程中,老師一不小心以「爺爺」自稱,我反應迅速,把對他的稱呼順勢從老師改為爺爺,立刻親切多了!
但說來也奇怪,從那天起,
我們的師生緣分,
確實也越來越深了。
#隨時考試#
我們幾個在世新的食堂吃飯,
另外一位老師跟爺爺打招呼,
坐下來一起聊天。
爺爺斜傾身子,眼珠子咕嚕轉:「考考你,你和這位老師身上共有的非漢族血統是什麼?」非漢族?什麼是漢族血統我其實都搞不太清楚,瞎蒙很久才答出來是鼻子。
接著,爺爺又出了好多題,「那存在主義在這裡的表現是?」「你猜他的姓氏是什麼?線索就在剛才的談話里哦。」結果我都答錯!
爺爺搖搖頭,
說你都沒看書,
你要多看書。
是啊!嗚嗚嗚,我都沒看書!
啊啊啊啊啊!
爺爺說他喜歡隨時考試。
我說那我喜歡隨時考零分。
爺爺哈哈哈哈哈哈。
爺爺說你這樣沒有資格做我孫女啦!
我說所以我才要當你孫女啊!
爺爺哈哈哈笑說這鬼丫頭嘴巴很甜。
話說回來,
被長輩叮該多看點書的感覺居然是
很!幸!福!
#彌勒佛和算命道長#
我說爺爺你笑起來好像彌勒佛哦!他哈哈哈哈哈哈,跟旁邊的老師說:「我一個基督徒,她卻說我像彌勒佛。哈哈哈哈哈哈。」
那位老師卻沒能領會這份幽默,一本正經地說:「所以說她缺乏社會經驗嘛。」哼。所以同為老師,我喜歡爺爺多過喜歡你嘛。爺爺看向我,我倆默契地眨了眨眼。
爺爺是耶穌的信徒,卻喜歡解說手相,有模有樣的,又像個算命道長。
只見他看了看我的掌紋,便說道:「這世界上有一部分人的成功是因為天份,但你今天得到的一切,都是你努力的成果。」
我不服,反問道:「所以我是個沒有天份的人嗎?」他說不是,天份對你來說只是起點。我哈哈哈笑說爺爺講話也很甜。
爺爺噘起嘴巴,像在思考,他問我在家裡說話有人聽嗎。我說我以前是個在家裡不怎麼說話的人。
他說他看出來了。「但我已經意識到了,所以決定要多開口說話了。」爺爺說:「嗯,這很好。」
那一整個學期,我每天都特別期待禮拜四,因為聽完爺爺的課以後,就可以和大家一起吃晚餐。
有時候學生多,坐滿一圈,我們從西式吃到中式吃到日式,話題從天南到地北,邊吃邊聊,我看啊,爺爺那一節課的工資大概全用來付餐費了!
爺爺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總是非常溫馨,平日還會給我傳來徵稿信息,鼓勵我多參加,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聯合報的瓊瑤讀者心得徵文,我還因此回顧了一下從前在大陸看過的瓊瑤劇。
爺爺對校園裡的課外活動很感興趣,我曾在校運會啦啦隊比賽上偶遇爺爺,那天是週末,他卻特別趕回學校看學生表演,真有活力呀!
因為跟著爺爺的緣故,我還混了一個觀影體驗不錯的前排位置!學期末段的時候,我跟爺爺一起去學校附近的文藝空間看傳播學院學生辦的攝影展,他說有從前的學生邀請他,我倆便利用中午時間去捧捧場!
#台灣師生情:我和我的中文系爺爺老師(下)
#爺爺的研究室#
看完啦啦隊表演,爺爺問我要不要一起吃飯,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便打電話邀請助教學長買便當到研究室來,我們幾個一起吃。
爺爺的研究室在世新大學舍我樓的十一樓,所謂高處不勝寒,來往的人不多,很安靜,適合沈下心來看書或小憩。
我對爺爺研究室的第一感受是:哇,好多書。除了書架上黑洞般裡裡外外好多層,還有的書都堆到地上去了,一摞一摞的。
除了現代文本,爺爺這裡更多的是文言文和古書。隨手抓起一本,都有一堆有趣的事可以講。
例如這本《說文解字》,爺爺告訴我裡頭注釋中的「切」是什麼,一般來說是指用幾個字共同輔助表某個單字發音的音標規則,類似我們今天使用的注音或拼音波潑墨佛。
有趣的是,古代人們常將「切」應用於黑話接頭,例如兩個匪徒到了一座茶館裡,佯裝用餐,實則觀察適合打劫的對象,找到目標後,兩人當然不可明目張膽地說「打劫他咋樣?」,這時候,他們就會利用切來給彼此傳遞信號。
研究室一進去便有一扇屏風,上頭貼滿了學生親筆的賀卡和信件,有祝福,有思念,有感謝,爺爺十分珍惜。
牆壁上的筆墨作品掛得滿滿當當,有各種各樣的漢字字形,我只知道上面有很多我看都看不懂的書法作品,其中一幅的字特別像一隻頭上有三道痕的老虎!
漢字是通行至今的世上最古老的文字,從先秦、秦、漢、唐時期、宋元時期、明清到現代,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我看啊,在爺爺這裡也有一部中國文字發展史!
爺爺指指一幅對聯墨寶,說是學生送的,讓我猜猜這是什麼意思,我一看,「屈子當年投水去,徐師今日駕雲來。」
爺爺見我文學素養捉襟見肘,
只好自己破梗:
「我的生日是端午節!」
我恍然大悟,噢!端午是屈原投江的日子,而爺爺正好在那天呱呱墜地。
「白底黑字,我當時還以為自己收的是輓聯呢,他好像在咒我仙逝歸西!哈哈哈哈!」雖然爺爺這麼說,但顯然他很滿意學生這份別出心裁的生日禮物啊!
那天,爺爺準備寫一首詩悼念往生的友人,我看了,說其中「乘鯤」二字用得好,爺爺說這是有來由的,這位友人生前研究《莊子》,所以用乘鯤向他致敬。
鯤在古代文獻中,記載最早的當屬《列子·湯問》,「終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其長稱焉,其名為鯤。」
鯤,傳說中的大魚,生活在北邊幽深的大海,而台灣本身就是一座海島,大魚海棠,蓬萊仙境,鯤生於斯,長於斯,最後沈寂於斯,飛升於斯,如此說來,這「鯤」字便實在是匠心獨運,好玩好玩!
高中語文老師曾在課堂上告訴我們,有機會的話,讀中文要去找台灣人取取經,學繁體中文,學傳統文化,趣味無窮,可不嘛!
訓詁學多有趣啊,說文解字多好玩啊,以前真不曉得中文這麼過癮,嘗到甜頭以後,我有事沒事就往舍我樓十一樓跑。
#文學華山論劍#
當有人問到董卿為什麼要開創一檔古今中外經典文學的大型朗讀節目《朗讀者》的時候,她說:「因為文章在那裡。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文字被忽略了,被遺忘了,被淡漠了,甚至被丟棄了,是很可惜的事。」
爺爺專門開了一門課,帶學生研讀《史記》,他曾在課堂上跟我們開玩笑說:「讀書當然要讀經典啊!人生這麼短,哪有時間讀有的沒有的。」
爺爺的聲音和語氣像古時候的說書人,聽他念文言文特別過癮。曹丕有言: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經典的文章,更是我們生命不可或缺的養分。
但爺爺也無奈地說,我們沒有可能讓其他系來承擔傳揚傳統文化的責任,因為現在的國語教育,讓年輕一代看不懂古文。
在我的印象中,常有一個男同學來找爺爺討論自己作的詩,每當這時,他們二人會自成結界,以譬喻為弓弩,以聲韻為矛盾,以意象為劍戟,小試牛刀,平平仄仄一來二去,好似華山煮酒論英雄,不亦樂乎!
只是爺爺這裡沒有酒,只有我自己帶的珍珠奶茶。當他們有不同意見時,爺爺還會時不時對我說,來!你來評評理。我會說我喜歡這聯,丹、血、桂集中出現,場面飛花般目不暇接、凜冽銳利又氣勢磅礡,贊!我喜歡!
又過了一會兒,爺爺嘖嘖稱奇,說這聯中「下天狼」的「下」字用得極妙,我一看,認同!班門弄斧分析道,下字可謂一箭雙雕!
天狼星在空中,若原來的射天狼只是張弓,而下天狼則直接包含中射之結果,不言而喻,「下」字重讀,元音發音更是讓人痛快。
爺爺說正是此意!師生多人擠在這小小的空間里,以文會友,比劃推敲,動情處還會大力地拍大腿,高聲感嘆一句:「水啊!」
可能是珍珠奶茶糖分過高,
外加便當的澱粉衝擊,
很快我就困了。
爺爺的研究室雖小,卻藏了好多神奇寶貝!我最愛的就是那張可以支開的折疊躺椅,帶一小枕頭,睡起來還不會硬邦邦的。
大家幫我支開躺椅,用小毛毯子把我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就這樣伴著四溢書香,在他們思想碰撞的電光火石中甜滋滋睡去。
朦朦朧朧,隱約感覺有人把燈關了,讓我好睡。耳畔還是那鏗鏘又唯美的中文辭藻,疏繁、風晚清、定無雙...不久,沒聲了,不知道是我睡熟了,還是大家也被困意傳染了...
#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
我有好長一段時間跟著爺爺、助教學長、看護姐姐還有其他學生一起去參加爺爺所在教會小分隊的「小排愛宴」,每次我們乘坐交通工具前往的時候,隊伍總是那麼浩浩蕩蕩。
舉辦愛宴的兄弟姊妹是從香港來台定居多年的一對夫妻,手藝一絕!我在他們家又認識了好多可愛的朋友,但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期末考試的時候,我還低著頭奮筆疾書,忽然助教在我桌子上放了一顆糖,我抬起頭看向爺爺,他對我笑笑。
到了第二學期,因課程和時間的緣故,我沒能再和爺爺他們一同聚餐,但每每想起那段日子,總覺得十分快樂難忘,讓人捧腹和拍案叫絕的小片段在眼前不斷湧現。
說起爺爺,其實他是個很了不起的人,我也是很久很久之後才聽別人說起他的往事,因為一些變故,爺爺讀高中時就需借助輪椅生活,一直到現在。
即使手腳行動不便,
書寫有困難,
他依然立志報考台大,
並不負眾望實現了這個目標。
也許是因為這些生命經歷,當爺爺成為一名教師時,他堅持自己的學者風範和教學要求,對學生學業嚴苛、課堂規則多、考試門檻高等等,這些便是他對於畢生所追求和熱愛的中文傳承事業的責任與擔當吧。
爺爺成長過程中充滿挫折,但他從來不提這些過往,更不以悲傷的口吻詮釋人生和未來,他只跟我們分享在中文文學領域探索時挖掘深海遺珠的喜悅以及許多年以後遇到主耶穌時重生的美好。
爺爺總是跟我說:「海珊啊,你相信嗎,主耶穌真的存在!」我會對他用力點頭,回以鄭重的肯定,笑著說嗯!我信!爺爺我信!
經典上說,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這大概,就是我這位爺爺的人生寫照和啓示吧。
2020.03.10
往生暇身意思 在 布魯桑 / Bluesomeon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很適合週末晚的好文章,分享給你們
(讀完覺得內心愛力滿滿!❤️)
「多一點愛嘛~」:)
John Robbins是天使的化身,勇於放棄坐享其成,反而提出勇氣與父親內在革命!
生來就有個富可敵國的富爸爸很幸運,長大明白真理,勇於拒絕繼承萬貫家產,若不是因「覺醒」內在充滿「愛與和平」很難有抗拒能力。
關鍵時刻John Robbins選擇讓父親一個人面對自己的痛苦(被兒子拒絕繼承家業),然而卻因而終結了食品惡性循環殘害地球更多動物與人類。
不要父親的一分錢,與妻子離群索居搬到小島,親手種菜給自己吃,學習與大自然共處。工作之餘自修瑜珈、禪修,學習與美麗的世界和平共存。
拒絕繼承父業理由,何其偉大:
John Robbins:「爸爸,你和我的世界不一樣,今天的環境一直在惡化,人的活動一直在傷害地球,牛奶製品和工廠化養殖方法是衝擊這個世界的重大原因。你可能不認為高糖含量對心臟有害,可是現在確實證明有關連性。我們生活在這恐怖的陰影之下,如此令人害怕的事實,您有看到嗎?」
.
許多人跟我一樣吧小時候吃過31冰淇淋。詳讀以下內情就明白為何消失,還有為什麼我提倡不吃牛。
向John Robbins致敬,你的不貪婪,無私,勇敢,終結惡性循環。
__天合中心
.
愛與和平-John Robbins台灣公開演講全文:
謝謝你們在地球上出生,有暇滿人身,有人的體驗。當然其中會有痛苦,有年老、疾病、死亡等生老病死苦,但同時也包含了美、愉悅、療癒,以及愛的機會。這個愛是服務人群的愛,從中能有機會成長。在智慧的部分,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對全世界行善,也是你們的特質,所以我要謝謝你們,感恩各位。
出生富豪之家 死亡帶來生命覺醒
我出生於一個冰淇淋王國的企業家族,我的姑丈和爸爸成立了31冰淇淋,是全世界最大的冰淇淋公司。我是唯一的獨子,有姊妹、沒有兄弟;我的爸爸總認為我會繼承事業,他訓練我、培養我,希望我能接班。以財務觀點來看,這家公司經營得非常成功,我的父親認為他提供了一個年輕人會感恩的機會給我,當時我也很感恩他對我的信賴。在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非常喜歡吃冰淇淋,直到一些事情慢慢發生了。
我的父親的合夥人就是我的姑丈,54歲時因心臟病往生。他很胖、體型很大,吃好多冰淇淋,在當時被認為還很年輕就死亡了。我問我父親:「你覺得姑丈心臟病發作跟吃那麼多冰淇淋有沒有關係啊?」我的父親看著我說:「絕對沒有關係!沒有!NO!他的心臟就是累了,不想工作了!」父親的意思是絕對不要再問這個問題了。我可以理解為什麼我的爸爸完全不會考慮有這樣的可能性。他當時生產銷售的冰淇淋比其他廠商加總起來還要多,對於我們家族的產品可能有害,這件事他連想都不會去想,其間可能會有這樣的關聯性。也有可能因為死亡的是姑丈,所以他避而不談這個話題。
但我很坦白地想要知道答案,想知道兩者之間是否具有連結性:一個單一冰淇淋吃一口或一桶當然不會怎麼樣,但是吃得越多呢?我的姑丈真的吃得很多。吃得越多是否越有可能有醫學上的問題呢?在病理學上是否就有可能得到心臟的疾病?這對我來說是個覺醒的時刻,打開了我的眼睛,看到另一些事情。而另一個時刻也來了。
真相 揭開人生的抉擇
那時候我們的冰淇淋連鎖店有好幾千家,在連鎖店櫃台後有非常大的照片,上面有許多漂亮的乳牛,飼養在美麗的威斯康辛州的草原上,哇!很棒的草原、陽光,是帶給大家的感覺和印象,彷彿跟全世界和諧共存,動物很快樂地生活在草原上。
但是有一天,我跟我爸爸去一個養牛的牧場,那是我們家族企業的供應商,在加州中部。情況跟我當時想的完全不一樣,這些牛完全被禁制在牛棚裡,完全沒有給他們吃草,他們站在泥巴裡、站在牛糞上,擠得要命,密度非常高地集體放在一起,根本動彈不得。我當時還是個小孩子,想要接近一頭牛,跟牠說:「哈囉!」打個招呼,但小牛馬上很害怕地往後跳,顯然牠很害怕我。他為什麼害怕我呢?在人的手上,這些牛是怎麼回事?他們害怕人類。牛的本性是非常和平、有耐性的動物,可是這群牛非常地急躁、非常地有壓力、非常地害怕,因為人給他們生活的條件非常差。下一次再進入冰淇淋店,我看著照片的時候,我知道它們沒有說實話,照片都是假的。
我開始覺得,銷售冰淇淋賺錢是我父親當時的作為,也是我要繼承的,但是我不要這麼做。我非常尊敬父親,但是他希望我接班的願望非常強烈,在這種情況下,我該怎麼辦呢?於是我試著跟他談一談。我說:爸爸,你和我的世界不一樣,今天的環境一直在惡化,人的活動一直在傷害地球,牛奶製品和工廠化養殖方法是衝擊這個世界的重大原因。你可能不認為高糖含量對心臟有害,可是現在確實證明有關連性。我們生活在這恐怖的陰影之下,如此令人害怕的事實,您有看到嗎?這些議題對我來而言沒什麼道理,如果我對冰淇淋有什麼正面回應,也是我所不願的。不過他聽不懂啊!他不了解。他就是很希望我能接班,進入冰淇淋王國,可是我要走的方向不一樣。於是我得面對這些衝突和矛盾。
公司當時做得非常成功,父親有數百億身價,而我若做他想要做的事,我的財務狀況應該是相當不錯的。但是有一些比錢更為重要的事,互相照顧、關懷地球、互相依賴、能共同成長、關懷,對我而言是很重要的。最後我告訴父親,我不準備做他要我做的事,這決定讓他很受傷、非常生氣,我們好多年都不講話,彼此之間壓力很大。我做了選擇,雖然我盡量地想尊重父親,也想告訴他我之所以這麼做的理由,但那段時光還是讓我們都很痛苦,我覺得很抱歉,但我一定要這麼做。
與大自然共存的生活
我跟太太搬到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的一個小島上。我跟父親說:我完全不要你的信託基金、不要你一分錢。我必須在道德上做一個好的選擇,完全不想依賴他的財富。我們在小島上造了一個很小、很原始的小木屋,住在那裡十年。我們自己種菜自己吃,當時並不知道如何耕種,就在錯誤中學習、嘗試,慢慢知道如何種植。
剛開始我們決定種甘藍菜。之前從來沒種過,在島上要依賴自己,必須種得出來。我們買了幾袋種子,在每三英尺的空間撒下種子。我想若用工業化的方式種植,把作物種成一排一排的,是有道理的,但我們只是人工在做,用手挖個洞、把種子丟進去,不用一排一排、整整齊齊密集地種,像紐約市棋盤式的市容那樣整齊。我用很自然的方式做,照自己的意思來,到處灑種子,以為過幾天就會長出菜來。其實我也不知道種子發芽要多久時間,隔了一天,有些小芽冒出來,以為這就是我要的菜了。種子發了芽,我就在把它移開來,給它更寬廣的空間,澆水、照顧它。我當時也不知道甘藍菜的頭應該長什麼樣子,想說它不應該在地底下嘛!可是也沒長出像甘藍菜的外形,反而像菜園外的植物(雜草),我還想:這很奇妙啊!我的菜園外有野生的甘藍菜呢!我真的以為會種出像在超市中買到的菜一樣,結果並沒有順利生長。這就是我們第一次的失敗,因為無知。可是我們一直企圖想要學習如何種植。那一年沒有收成,我們便從錯誤中學習。我常想,我們只是一般人,都會做錯的,重要的是可以從中學習,不會持續犯相同的錯,只要願望和方向正確就可以了,這些價值如果能把持住,有愛、關懷與承諾就可以,這樣的方向就對了。
當時我們就是想要回到自然界。在這之前我們跟大自然沒有連結,我小時候家庭很富有,我常開玩笑說,在家裡都是人家在服務我,現在我們真的自己在服務自己,完全依賴大自然過生活,我也讓它漸漸實現。我們很努力地工作,也做了很多瑜珈、禪修,試著學習與美麗的世界和平共存。
邁向和平之路
慢慢地,我從當時以金錢衡量一切的價值體制中移開了。之前我對我父親感到有點尷尬。他當時判斷人不是用他的個性特質,不是看他的善,而是看他擁有多少錢。這樣的價值是病態的,我們的社會卻用這個作為正常的評斷方式,我不想接受,不想用金錢衡量一切,我要對它表示抗議,所以我們完全用不同的模式在生活。
之後我寫了《新世紀飲食》這本書,告訴人們,我們可以選擇我們的食物,因為食物影響我們的健康、影響動物、地球和各種生物,我們選擇哪一些食物對我們的身心靈是健康的,同時也可以開放一些空間來修行,讓我們的腦袋和心靈更為清晰,大部分的情感能達到內部的平和。我認為以工廠化的方式生產肉類來吃是夢靨,無法達到內心的平衡,無法造成人的福善。我也閱讀醫療期刊,書中談到心臟病、癌症和吃肉之間的關係,我認為我們不需要飼養動物,把牠們關在其中,也不能用廉價的工廠式養殖方式,我們不應該這麼做。
我的父親最後賣掉他的冰淇淋王國,獲得數以百億的身價,他擔任總裁和董事長,自己的健康卻越來越糟了。他在七十歲的時候有非常嚴重的糖尿病,醫生告訴他,可能要截肢、切掉一隻腳,有可能眼睛會看不見。他的血壓非常高,一天要吃十顆降血壓藥,產生很多副作用,身體當然不舒服。醫生宣判父親一輩子都要吃降血壓的藥,他的體重也是很大的問題,可以說病得很嚴重。
《新世紀飲食》出版之後,我送給他一本,但我知道他沒有讀。出版這本書之後,他去看他的心臟科醫生,是當時加州最棒的醫生,地位非常崇高。這位醫生做了很棒的事,他跟我父親說:「你病得不輕,我們最能做的就是調整一些藥物,試著把副作用降低,讓你接下來的幾年稍微過得舒服一點。可是如果你願意在生活上做些主要的、重大的改變,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喔!」我的父親聽了很害怕:「我的生活要做什麼改變?」醫生就到書架上拿了一本我的書給了他,「你應該讀這本書!」他的醫生並不知道作者跟眼前的病患是父子關係,我在書中只提了一句我的父親,醫生應該是沒看到;我的父親當然知道,可是未告訴醫生。我真希望當時能在診間看見父親的反應。因為對我而言,一邊是我的爸爸,面對地位非常崇高的醫生,一直在治療他的心臟病,把生命都交給了他;而這位醫生建議他讀的這一本書,竟然是他兒子寫的,也是他當時拒絕閱讀的。這是一個很奇怪的時刻,而且是一個對我父親來說很緊張、壓力很大的時刻。
父親開始讀這本書了,因為他很關心自己的病。慢慢地,他做了改變,好的結果漸漸出現,當他做了更大的改變,更好的結果又接著出現。過了不久,他就不再需要胰島素了,也不再吃糖尿病的藥,完全變得像隱性糖尿病一樣,再也不用談到截肢、眼盲的問題,原本要吃一輩子的高血壓藥物,也不用吃了,因為血壓已經正常了。他的體重降了很多,又開始恢復打高爾夫,成績非常好。他打電話告訴我,「小約翰,你絕對不會相信的!這非常奇妙!非常難以置信。我覺得你當時都是對的!」我開始覺得,父親之前對我很失望,可是長期來看,我可以給他更有意義的東西,不只是接班而已。我們開始變成朋友,彼此之間有了聯結,他後來又很健康地活了二十年。
我是唯一一位與父親沒有條件式連結的家族成員。在他周邊的人都聽他指揮,父親給他們錢,他們就聽他的話做事,甚至於我的姊妹和媽媽也是如此。至於我呢,如果我打電話問候他,他知道我絕對不是來要他的錢,因為我從來沒接受過他一分錢,也因此搏得了他的信任。他信任的人只有我,會跟我分享一些事情,這些事他是不會和其他人分享的。我開始確定,給了他更為重要的東西,如果當初接班就不會有這些了。
有一天他跟我說,「你知道你讓我最困擾的是什麼嗎?」我說不知道啊!他說:「我碰到的每個人都有一個價錢,你沒有價錢。」我跟他說:「我不知道你是什麼意思,這是你對我的稱讚吧!」他說:「是的。」
少一點痛苦 多一點愛
最後我爸爸活到九十初頭,又生了病,後來就往生了。往生前在加護病房,我在他的病床邊。他使用手動式的嗎啡注射器,因為身體很痛,必須注入很強的嗎啡藥劑止痛,否則就會昏迷而立刻死亡。當然也不能太頻繁,院方允許他每15分鐘注射一次。於是他痛的時候就打嗎啡放鬆,15分鐘後又有痛的感覺,又開始緊張了,注射了嗎啡又覺得好一點。我很想為他多做一點,卻無能為力。
在某個時刻,我跟他說:「你要痛少一點嗎?」
他說:「是啊!痛苦少一點。」
我說:「少痛一點,要多愛一點。」
他說:「少痛一點!」
我說:「是啊是啊!少痛一點,可是要多一點愛。」
他就說:「少痛一點!」他不說多一點愛。
我就說:「好吧,少痛一點,那就多一點愛嘛!」
在某個時刻,他又打了一次嗎啡,慢慢閉上眼睛,好像睡著了。我想,既然他睡著了,我要表現我的愛嘛,就在他額頭上親了一下,他馬上嚇醒,我說:「抱歉抱歉,我不是想要讓你緊張,我只是親了你的額頭一下」他逼問:「你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因為我愛你啊!」「喔!你總是在講愛嘛,對吧!你一直在講愛對吧。我沒有啊!我不講這些事。」
事實的確是如此。幾年前,我的雙胞胎孫子出生了,是早產兒,情況並不好,必須住在育嬰箱裡。我的父母來拜訪我,看到這些小嬰兒抱在一起,我的爸爸跟我說:「約翰,你覺得所有的小孩都需要愛嗎?還是只有早產兒需要愛?」
我說:「爸爸,我確實認為所有的小孩都需要愛。」
他說:「這對我來講是新的觀念喔!」
我爸爸在病床上時說:「如果大家都講愛,人家就會利用你。」
我說:「也許你的生活一直都如此吧!」
他說:「你關懷人群,對吧!?」
我說:「我試著關懷大家。」他就點了頭了。
這時他身體又痛了,又打了嗎啡,閉上眼睡著了,我又親了他的額頭。這一次啊,他說:「喔~有愛,這邊真的有愛,我感受到了!」
我說:「是啊,有啊,痛少一點,」
他說:「多一點愛。」這一回他說了。
然後我們就來來回回一起說,「痛少一點,愛多一點。」他又睡著了。
這些都是他最後講的幾句話,那一天晚上他就往生了。我非常感恩,到目前都覺得非常感恩,長遠來看,我能用我的方式愛他,不管我們有差異,不管我之前曾讓他完全失望,最終我給他很重要的東西,比接班還重要的。
尊重自然本性
對我來說,學習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當你尊重連結的感覺,在內心完全尊重自己,完全地遵守內心的呼喚,遵循你的心靈、遵循人對地球的本性、以及人生活的本質,就可以把自己調整到這樣的特質上,那會得到很大的力量。這力量比數以百億計的金錢力量還大,而且更為重要。如此做,對地球的未來、對眾生、對靈性都非常重要。如果把自己調整到這個位置,就可以保持通道,讓大家可以表現出人的特質,這是人心本具備的。
也許有人覺得慈悲是一個弱點,像我的父親當時就這麼認為,可是我不認同。我相信慈悲很重要、愛很重要,這遠比有多少錢要來得重要。我們都知道這個事實,但是在這個時代、這個社會有很多壓力,讓我們遠離了真實,讓我們追求壓力性的物質,感覺非常地害怕,而且一直想著賺錢。當然我們是需要賺錢來供給基本生活,但是我在這世界上生活,看了一些事情,有些現象讓我覺得很悲哀。
在這地球上有幾十億人,有數以億計的人類因為生病、不適當的吃而生病、痛苦,因為不知如何飲食;又有些因飢餓而死亡。同時,在同樣的時刻,有數以億計的人因為吃進太多膽固醇、脂肪和肉而生病。我們用十六磅的穀物做出一磅的肉,其實只要一磅的穀物就可以等比的做成食物,這就是這地球上的不平等性。甘地說,過簡單的生活,別人就可以生活得很簡單,我把它翻譯成:吃得簡單一點,別人也可以簡單吃。少吃一點肉,吃食物鏈中比較低階的植物類,如此就不用看到動物痛苦,牠們不用被關在監牢中飼養,也降低了碳足跡、生物足跡、降低了溫室氣體的排放,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實際上不吃肉,就能對氣候變遷做出貢獻,比開豪華轎車來得更有貢獻。而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做的,不僅讓自己心裡感覺更好,也可以與地球上所有美麗的生物建立很密切的聯結。
我們被教導很多迷思,其中一個迷思是動物沒有感覺、沒有靈魂,也沒有意識,只是一個物體而已,所以我們可以掌控牠們,用我們的方式來處理牠們,吃牠們的肉。我知道這不是事實。學習尊重其他生命,對我而言,在精神道路上是很重要的一步。學習尊重其他的人,尊重其他不同想法、不同膚色、不同文化的人,尊重不同的性別、族群、不同宗教的人,對我而言,在靈性的道路上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尊重需要學習。在靈性的道路上,所有的愉悅和痛苦都需要擁抱,因為身為人就會有這些。走的道路越長,用我們所相信的來生活,讓心靈依照正確的真理來生活,當它越來越強,我們的心靈也會越來越成長,大家會漸漸聚集共同的力量,慈悲心就培養出來了。慈悲心越強,大家的內心會越來越平靜,得到更多和平,身體也會增進療癒的能力。當我們的心靈成長得越好,就會有更好的願望和願景去認知,為什麼我們要來到這個地球上?為什麼我們要出生?生為人身,我們是誰?而不是被教導我們是誰,並非照別人的期待做自己,我們不是被掌控的,而是與其他人以關懷、照顧、愛的方式來互動。這是我一開始感恩大家做為智慧人類的一群,感謝各位身而為人。在這個地球上,要得到人身不容易,卻是值得的,把愛放進來,這是一件很美的事,感謝每一個人所做的善,我相信你們都能做到。
.
約翰羅彬斯 著作
http://search.books.com.tw/exep/prod_search.php…
_________________
Tian He Lu天合中心衷心祝福 每個人皆可勇敢依心走自己的路
#天合中心
往生暇身意思 在 義工維護- 人間處處有菩薩,回向宗達師兄,往生善趣,得暇滿身 的推薦與評價
回向宗達師兄,往生善趣, 得暇滿身,護持正法, 生生增上,直至成佛。 ... <看更多>
往生暇身意思 在 若迴向極樂世界,而亡者希望暇滿人身,怎麼辦?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亡者想 往生暇 滿人身,但是迴向成極樂世界,怎麼辦? 流產多年的胎兒沒有名字,也能迴向嗎? 讓我們來聽聽看如得法師怎麼說! ... <看更多>
往生暇身意思 在 初學者的疑問- 看板Buddhism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有問題想請教大家
從前看了一些佛教書籍,內容提到一心不亂的念佛可往生淨土
包括廣欽和尚及聖嚴法師有關的書籍
我去學了菩提道次地廣論,在迴向往生者的時候,都會念到
往生善趣,得暇滿身,得師長攝受,生生璔上,成就無上菩提
我看慈濟大愛台,大家都會常常發願 乘願再來,生生世世齋戒等等
我的內心有些疑問...是不是我們學佛都應該對於百日之後
往生西方淨土 或 乘願再來 要擇一發願??
往生西方代表成佛嗎?為何這麼多人要乘願再來?了脫生死不是學佛的目的嗎?
不好意思,我的問題有些膚淺.但一直是我的困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5.177.3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