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時報 第107期
本期公法欄位部分,關於學生認其權利因學校之教育或管理措施而遭受侵害時,司法院釋字第784號解釋已放寬學生對學校所為措施之救濟,李仁淼 教授針對第一件相關之勝訴判決詳細評析,討論學校對學生記過、記警告之法律性質,曁學生之救濟範圍,值得深入研讀!
民商法欄位部分,陳榮傳 教授針對最高法院最近一則判決涉及共有物應如何管理、部分共有人將共有物交給第三人無償使用時不同意的共有人得主張何種權利、公同共有債權應如何行使等難題,賜稿提出具有啟發性的觀點。侯岳宏 教授撰文探討公司對於擔任企業工會幹部之人給予考評C等時,企業工會是否有工會法第35條第1項第1款之不當勞動行為申請權?此外,醫療瑕疵行為之舉證責任分配一直是當前法界與醫界的重大爭議難題,究竟醫療瑕疵行為與責任成立之因果關係間,應適用原則性證明度抑或降低後之證明度,劉明生 教授為此撰文深入剖析。楊岳平 教授則針對最高法院肯定未經金管會許可即銷售投資期貨交易之決策軟體,因而構成期貨交易法上之違法經營期貨顧問事業罪之判決,評析其要件適用是否正確,並提出法院於金融科技發展中可扮演的角色建言!
刑法部分,李佳玟 教授則針對最高法院最新一則判決,延續其先前之研究發表再探討性侵害創傷症候群,作為補強證據於刑事審判使用時,其性質與扮演之角色為何。
在其他欄位,本期司律評台欄位中陳瑞仁檢察官的「同一待證事實有多項證據時應如何處理?」、梁志偉 法官的「從歐洲人權法院裁判看國民法官法之評議問題及判決理由」,對於目前刻正如火如荼試辦的國民法官運作問題,提出深刻參考觀點。又邱文聰 教授等的會議綜述「科技防疫與個人資料保護(下)」,亦具有現實社會意義。此外,「法苑.法觀」專欄,施慶堂 檢察官的法律小品「醫生又不是我,怎麼會知道我有沒有醉!」,均值得本刊讀者品味。
【訂閱雜誌,#實體講座免費參加】http://qr.angle.tw/caa
《裁判時報》
ℹ記過警告與學生權利救濟
──花蓮地方法院108年度簡字第54號行政判決評析/李仁淼
ℹ共有物的管理、使用借貸與公同共有債權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789號民事判決評析/陳榮傳
ℹ工會是否有工會法第35條第1項第1款不當勞動行為申請權
──最高行政法院106年度判字第223號判決評析/侯岳宏
ℹ醫療瑕疵與因果關係證明度降低爭議問題之評析
──評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233號民事判決/劉明生、陳冠諭
ℹ由投資軟體銷售之違法經營投資顧問罪論金融科技時代下法院的角色
──評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3128號判決/楊岳平
ℹ再探性侵害創傷症候群於刑事審判的使用
──評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978號刑事判決/李佳玟
《司律評台》
✒同一待證事實有多項證據時應如何處理?/陳瑞仁
✒從歐洲人權法院裁判看國民法官法之評議問題及判決理由/梁志偉
《會議綜述》
🔳科技防疫與個人資料保護(下)/邱文聰、吳全峰、劉靜怡、劉定基、翁逸泓
《實務法學》
🔳釋796刑法第78條第1項本文牴觸比例原則/林鈺雄、王士帆
《法苑、法觀》
🔳醫生又不是我, 怎麼會知道我有沒有醉!/施慶堂
=======================================
📚全國院檢書展,滿額 #85折 訂閱月旦系列雜誌:http://qr.angle.tw/6lz
📕訂閱月旦雜誌,#贈特選好書3本:http://qr.angle.tw/gyj
🛒公務機關、商業團體採購優惠:http://qr.angle.tw/4xq
👨🏫月旦講座, #購書滿額65折👉http://qr.angle.tw/9tb, 尊榮會員👉http://qr.angle.tw/pll
📖#月旦知識庫 優惠方案👉http://qr.angle.tw/bpn
#釋字802、#讓與擔保、#過失致死罪、#違法收受存款
【#5月新書推薦】
👉http://qr.angle.tw/8ge
待證事實 舉證責任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舉證責任轉換或降低證明度所應考量之因素
受訴法院於具體個案決定是否適用民事訴訟法第277條但書所定公平原則,以轉換舉證責任或降低證明度時,應視各該訴訟事件類型之特性及待證事實之性質,審酌兩造舉證之難易、距離證據之遠近、經驗法則所具蓋然性之高低等因素,並依誠信原則,定其舉證責任誰屬或斟酌是否降低證明度。
🌞初夏充電季,#訂雜誌,#購知識庫點數 贈充電禮 #新書兩本👉http://qr.angle.tw/jaj
🔹元照網路書店購書滿1000元加贈〈專區書籍〉乙本,專區書籍👉http://qr.angle.tw/3a6
【#5月新書推薦】👉http://qr.angle.tw/dg6
【#6月新書推薦】👉http://qr.angle.tw/t0u
待證事實 舉證責任 在 鄉民挺起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 柯黑教母!
#冠軍腰帶雙手奉上
難道抗爭者是自己打自己?!
今天,台北市柯市長針對法院判准國賠太陽花運動14位受傷抗爭者決定提起上訴。
這個決定令人憤怒,難道2014年連署徹查國家暴力的柯醫師,不是2019年今天的柯市長?難道柯市長覺得抗爭者身上的傷是自己打自己造成的?
柯市長,為何你對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評論是「紛擾難免擦槍走火」?然後今天連曾經連署過的國家暴力,也忘記了?
關於柯市長要求的證據,我們看看法院判決怎麼說:
「有關周倪安等人所受傷勢是否為警察執行職務、以強制力逾越比例原則所造成,縱並無拍到被警察攻擊受傷錄影畫面,仍得由原告提出證人證言,或以診斷結果顯示受過重傷勢、受傷部位是人體致命或要害部位而具高度危險性等情事,舉證證明至使法院心證度達到降低後的證明度,獲得該待證事實為真實的確信,即應認已盡舉證責任。」
新聞報導: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1127/15889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