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的抱歉 滿滿的感動 無數的感謝
2021年台灣燈會,原本要在2月盛大的在新竹市展開,這是民國71年縣、市分家之後,新竹市最大型的活動,我們做足了準備,要歡迎全台灣、全世界的朋友,來到這座年輕古城,看見它的魅力,重新認識它。感謝今晚線上超過15萬名網友,共同收看這次的演出,透過網路的傳遞,刻劃在你我記憶裡,也讓這場演出更加完美。
我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籌劃2021台灣燈會,市府團隊和藝術家們,透過超過百場的會議、透過國外的參訪、透過腦力的激盪,集結了全世界在光影、藝術及科技互動、多媒體的藝術家及創作者,在2021年2月26日,到3月7日,要將精采的創作呈現在大家面前。
過程當中我們遇到很多很多的挑戰,最讓市府團隊印象深刻的是,我們希望藉由步行的方式,讓大家走到城區裡,藉由我們的規劃、光影的引導,不只看到每一位藝術家的作品,也進到城區裡面的每一個角落,並藉由劇場的演出,讓人彷彿進入了一個光影、藝術、音樂、美食及歡樂的魔幻空間。
不過,在交通上就必須用更強烈的方法來做管制,也因為我們說明的不夠仔細、清楚,讓市民不夠瞭解,當時民眾有很大的反彈,當然,我和市府團隊有很大的壓力,尤其是交通處的同仁,更是站在第一線辛苦、努力的溝通、解決。
但,因為我知道,這些創作無比的精彩,錯過這一次,這一座城市可能要在10年,或20年後,才能再有這樣的機會,看到這樣精采的城市型燈會,因此,無論多麼的困難,我帶領著同仁咬緊牙關,繼續堅持下去,因為我知道,當民眾看到美好的成果,就會知道,我們的堅持是對的。
但,終究人算不如天算,老天爺給了我們一個好大、好大的考驗,2020年covid-19突然爆發,全世界都陷入了不安與混亂,台灣這座美麗的福爾摩沙,這塊土地上的人,自律、配合防疫工作,因此,2020我們渡過了難關,成為防疫上受到國際肯定的國家。
但,2021年疫情還是發生了變化,病毒到了家門口,1月我們一邊緊鑼密鼓的為2月的燈會準備,一邊關注著疫情的發展,那一段時間,我的壓力真的非常非常的大,我捨不得這座城市,透過藝術、文化被重新看見的機會,但我更擔心疫情影響市民的健康、衝擊了國家重要的經濟命脈(新竹科學園區),不過,隨著本土確診案例陸續增加,我和同仁都知道,這一個難題終究還是來了,我們必須透過科學且果決的來決定是否停辦。
那一周我和幾個重要的幕僚,身心靈真的是受盡了煎熬,因為,那就好像是,即將臨盆的孩子,出了狀況,我們到底要用甚麼方法留住這個孩子,但,最後在我們多方詢問公衛專家的意見,我知道這個決定,我必須承擔起來。
感謝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蘇貞昌院長,以及一路和我們一起在燈會上做了許多努力的林佳龍前部長,我們決定停辦2021年台灣燈會,這是台灣燈會30幾年來,從未面臨過的狀況,但是我們在會議當中,都有一個共識,我們相信,疫情總會有趨緩的那一刻,我們要在防疫和展演當中找的一個平衡點,要讓辛苦努力的藝術家的創作可以展現出來。
因此,新竹光臨藝術節就這麼發展出來,光來了,黑暗就散去,並且光臨就是敬稱賓客來訪,我們希望用這樣的意涵,讓大家面臨疫情帶來的衝擊之下,總還留著那一盞燈、總留著那一份期待和希望。
原以為疫情控制住了,7月應該能夠如期的來舉辦新竹光臨藝術節,終究老天爺的考驗還沒結束,5月19日全國進入了三級警戒,5月到7月更是疫情最為緊張的時間,過去,我們習以為常的聚餐、三五好友下班後的餐會,特別節日的家庭團聚,還有最簡單不過的握手、寒暄、擁抱,突然之間也都變得好奢侈。
我們都多了一個口罩,大家見面也多了一份距離,但,我們知道,我們還是要努力撐下去,所以在疫情趨緩之後,我們在7月30日,到8月14日舉行隆恩圳燈區的展演,今天更是透過直播的方式,將藝術家的作品呈現在大家面前,超過15萬人在臉書上觀看直播。
我們用最佳的鏡頭將優人神鼓的表演,搭配著新竹的地標-東門城,還有一個用竹架構完成180度的環形劇場,新舊融合、科技藝術、力與美的舞台演出,創造出了今晚的美好。
這是過去40年來,從來沒有看見過的景象,但,也是近幾年來,新竹市政府舉辦的各項活動,唯一一次不讓民眾入場的戶外展出。
世界在轉變,台灣也無法置身事外,大自然在考驗我們,我們不僅要堅韌不拔,並且要找出一條路,一條重新看見那一道光、迎向未來的路。
謝謝這一年多來,相信市政府團隊的藝術家及創作者們,因為你們讓我的故鄉、讓我的家鄉再度榮耀,因為你們,讓我們知道,只要我們堅持在一起,我們總會找到一條路。
一代宗師電影中所說的,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留一盞燈,有燈就有人,台灣燈會雖然停辦,但是藝術家和創作者心中的那一盞燈,永遠沒有熄滅,未來我們會用更多、更多的方式,持續呈現在大家面前。
再一次深深的向無法來到現場觀賞的朋友,表示抱歉,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只能透過直播的方式來呈現,這也是疫情時代下新型態的展演方式;站在自己家鄉的地標-東門城前,看見了這一年多來,市府團隊還有參與這個計畫的每一位年輕朋友,在結束之後,我都好想給大家一個大大的擁抱,真的感謝你們,謝謝你們,相信新竹市政府,謝謝你們支持新竹市政府,真的讓我無比感動。
再一次的感謝,王俊雄老師、吳漢中老師、林長叡創辦人、王騰崇創意長、甘銘源建築師、左腦創意程詩郁執行長、BITO劉耕名創意總監,還有辛苦的市府團隊,尤其是沈慧虹副市長、陳章賢秘書長,還有雖然離開這個團隊,但去年一整年都在籌備協調台灣燈會的文化局前局長黃竫蕙以及承接光臨藝術節的現任局長張馨之,以及主責東門城燈區由張力可處長帶領的產發處同仁,還有總是忙進忙出的黃任瑋處長,請大家見諒,我無法一一點名,但,你們都是我由衷感謝的對象。
今夜的東門城真的好燦爛,我想這也是用另類的方式,向這座守護我們190多年歷史的東門城(迎曦門),獻上我們的感謝,我也期待,未來新竹光臨藝術節後續的展演活動,都能夠持續順利的演出,讓藝術家的創作被看見。
今晚的演出,不只是向全球展現台灣人的韌性,更向國人展現新竹人的勇敢。各位夥伴我們再次證明,無論眼前的挑戰多麼的巨大,但只要我們團結在一起,就好像留下的那一盞燈,只要用我們的熱情,就能點燃璀璨的光芒。
《祭天》、《新竹能量》
總製作 安益國際 Interplan International Corp.
總導演 王騰崇
演出指導 優人神鼓創辦人 劉若瑀、優人神鼓藝術總監 黃誌群
演出 優人神鼓
影像設計 當若科技藝術 iF+ 、 Muzixiii Studio
《光之島》環形多媒體劇場
策劃統籌 程詩郁執行長 左腦創意
總導演 劉耕名 Bito
監製 王威人 赤兔影像
空間場域美學設計
甘銘源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朱文英 YI.ng Lighting Design Consultant 一隱照明設計顧問
轉播攝影工程
導播 林家偉 無限映像製作有限公司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蘇貞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週 #院會影片 又來啦!本週有三項事情要跟鄉親報告: 🧒 這幾年來,大家慢慢感受到「托育有補助、收入有減稅、孩子有安全」。面對少子化的國安危機,政府多管齊下一起努力,從幼稚園到娃娃車都出力改善,讓家長負擔更少、孩子過得更好。 🔧 今年的國慶遊行,有一群年輕人會上街接受國人的喝采。他們就是今年在...
很多 孩子 都 走 了 蘇 貞昌 在 陳思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寫給郭台銘的一封信
#字典裡沒有放棄的男人
郭董,您好
感謝您從未放棄過採購500萬BNT疫苗的捐贈計畫。
感謝您教會小市民們甚麼叫做台灣人的硬頸精神。
昨晚媒體報導,上海復星醫藥公告 指出控股子公司上海復興星實業與鴻海永齡基金會簽訂銷售協定mRNA新冠疫苗。
從5月28日起您宣佈要捐贈國人500萬劑疫苗,永齡基金會用光速展開作業至今,中間發生了太多光怪陸離、傻眼貓咪讓人懷疑眼睛有業障的刁難過程。我們看到郭董關關難過關關過,中間曲折有如打怪。總算在6月24日暫拿到過關法寶,蔡總統向媒體表示要『開綠燈』協助。
卡關筆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諮詢專家李秉穎造謠疫苗「快過期」
👉蘇貞昌院長三不一沒有:保證郭董買不到。第一,要看疫苗的生產原廠有沒有貨;第二,原廠要不要賣;第三,原廠願不願意賣給郭台銘。
👉衛福部長陳時中:需要8大文件,因原廠授權書卡了將近1個月
👉網軍造謠:郭買的疫苗是中國製,而且快過期了。
#台灣需要疫苗 #Delta突變株正開始肆虐
世界各國經過一年半的疫情封城,全球的經濟和民生各個層面都受到重創, 加上新冠變種病毒的不斷在突變中, 疫苗更新的速度趕不上病毒的突變,思宇懇請大家一定要切記,我們共同的敵人絕對是病毒而不是彼此。我們需要疫苗,感謝政府正在努力,感謝所有正在為疫苗奔走的各方賢達。
現在正是七月畢業季,我記得您曾經在2019年到吳鳳科大致詞曾經給年輕人很多重要的建議。看到這些話,足以印證您對於採購疫苗的決心和毅力何來。
「如果你們每天工作16小時,沒有週末假日,持續45年,未來將會超越我!」
「畢業即失業,最好連3天都失眠,去思考你的人生,未來的10年20年,你要什麼樣的生活,學歷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你的專業,你的堅持」。
「我工作前20年都是為了賺錢,後面20年是為了理想在工作!」。
#真正的富有 #時窮節乃現
不辭辛勞不畏流言,從未放棄為國人持續爭取救命的疫苗。您帶給年輕人最珍貴的普世價值,不只是如何打拼賺錢,心靈富足以後才會慷慨地給出。懂得如何累積財富,還有運用財富無私助人。
您的言教和身教不只榮耀您的孩子們,也激勵著每一個善良上進的人。做事,做好事,作對的事,永不妥協。
辛苦您,感謝您!
祝 大發
陳思宇 2021.07.12
很多 孩子 都 走 了 蘇 貞昌 在 凱子凱の日本旅行大補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想到台灣這波來得又急又快.....
早上突然開臨時記者會就知道有大事要發生了,當蘇貞昌院長提到180人的時候...我還沒意會過來,還在內心想說這一波前前後後已經180人了呀!?結果換到阿中部長講話時,才知道原來是一天就突然暴增到180人....(那時我真的從沙發上跳起來、大叫一聲、太shock了!)
一年多以來有在關注日本疫情的話,應該知道近期這第四波日本疫情一直壓不下去的主因就是變種病毒傳染力太強,而且會讓年輕人重症化,已跟從來型的武漢病毒不一樣了。直至今日,日本重症患者還一直在創新高,已超過1000多人。
英國變種病毒也成為此次台灣疫情會快速擴張的主因,可能只是去買個東西、跟不明患者有接觸然後就不小心染疫了,最擔心的就是這種您走到哪裡被感染都不意外的情況發生,這就是進入社區感染階段的麻煩之處。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台灣有充足的時間可以準備好各種物資,而不是像去年過完農曆年之後,收個假回來就發現口罩跟酒精都買不到了!相信國家跟醫療體系也早已有所準備,變種病毒肆虐著全球多個國家,又不可能斷掉所有的航運空運、甚至還有少部分商務往來的人士,這一場硬仗遲早都會到來的。政府或許已準備好應戰了,但台灣的人民有準備好了嗎?
早上趕緊跟朋友說今天新增180人耶,結果朋友跟我分享說他的母親有提醒叫他在北部工作要注意、不要亂跑,然後就馬上說要趕去南投掛香了....。中午時,老婆跟孩子的補習班櫃台人員說下午的課程乾脆先請假好了,櫃檯人員說:「是因為今天的180人嗎?....有那麼嚴重嗎?」,我老婆回應她說:「你不知道你們附近全聯的東西已經快被搬光了嗎?」。可見台灣有很多人民目前警覺心都還不夠,您身旁肯定也還有一堆這樣的人!台灣就這一丁點兒小,真的不要以為您不在北部就沒您的事,請千萬不要太過於鐵齒。
一年多以來我們一直嘲笑日本政府竟然可以把疫情控制得如此差,但當災難真的降臨到台灣時、當台灣也要開始學習「自肅」時,人民們是否真能配合抗疫呢?是否真能一起忍耐呢?
台灣會步上日本疫情失控的後塵嗎?
我覺得暫時還不會。
74年從未修改的日本憲法,保障人民移動的自由,並無法靠法律來處罰這些亂跑的人,那些從海外入境在機場隔離或居家檢疫的日本人肆意亂跑,政府也只能公布姓名或者寄電子郵件警告這些人,不同國家的變種病毒就這樣輕易地傳入到日本社區感染。先前我就說印度雙變種病毒一定會進入日本市中感染,果然這件事很快地就已經發生,沒有出國過的日本人也已經驗出印度變種病毒株。
而台灣可以輕易地修法,馬上就可以祭出高額的罰責嚇阻不守法的民眾,各項集會或活動賽事可以馬上宣布停止,甚至教育部也可能對就學有所對應,並利用著先進的軟體監控,最後真的太嚴重或許就會考慮走向封城,當然我們都不希望有這一天的出現。
日本的憲法保障人民有絕對的自由,是一個高度尊重人權的國家。但自從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竟然就沒有修過憲法,遇到這種瘟疫災難,已經讓國家經濟造成重大損傷,還是不知變通,無法因應疫情而實施更嚴厲的法律來約束人民行為,釀成「現在每天新增6000-7000人確診、第三次的緊急事態宣言實施了將近快一個月卻完全沒效果、反而讓更多的地域進入「蔓延防止重點措施」這樣無法收拾的局面,這樣反而是讓「人權」害慘了自己人,我已經說過無數次了,「這個病毒自始至終考驗的就是人性」。
阿中部長在上午跟下午的記者會都有提到要隨時根據疫情變化及聽取專家意見,採取「滾動式應變」。這是疫情至今為止台灣本土最為麻煩的一次,人民肯定都很緊張,但不可能一下子就把警戒就升到最高,而是要一步一步來的。請大家千萬不要一直跟那些名嘴或政客那樣只會出一張嘴說幹嘛不怎樣怎樣的,用說的大家都會、但很多事情實際要施行起來都有它的困難度。一開始就採取過於嚴格的防疫規定可能會因為時間拉長而讓人民感到疲憊,然後後續就鬆懈到一直外出、口罩就都不戴了,看到今年日本黃金週各景點「不怕死」的人潮湧現,就是給我們今日台灣最好的警惕。
台灣跟日本都有自己各自的問題要面對。
雖然日本疫情一直都很慘重,但相對是有著較多的病毒株資料數據、有先進的AI模組分析後續疫情可能的變化,甚至已掌握了多家不同廠牌的新冠病毒疫苗,但台灣目前主要還是只以AZ疫苗為主,數量也....嗯....看各大醫院疫苗預約幾乎都已滿就知道了。(前幾天我有分享横浜市立大学医学部的研究指出Pfizer輝瑞疫苗對於七種變種病毒皆有著9成以上的防護力。不過我在美國的朋友說他打了兩劑Pfizer疫苗都有著不同症狀的副作用,像是感到房間天旋地轉、滿滿噁心感等,感覺還是蠻看個人體質的,這部分僅供參考。)
而台灣當然也有很多的問題,在這種龍蛇混雜、出入比較複雜的地方,檢調肯定相當不容易。今天的180例並沒有公布確診個案列表,感染源不明佔了多少比例、確診患者出入過的地區,對我們來說還是一個大問號,雖然可以體諒在短時間之內要完成所有較為詳細的檢調是有一定困難度的(畢竟有很多人可能會隱瞞足跡、像是某個案竟然還謊稱女兒出國),但台灣目前疫情尚未明朗也讓民眾開始憂心了起來,這一個禮拜將會是很重要的關鍵。最為麻煩的是台灣就然還有著相當多的非法移工,沒想到邊境管制都已經嚴格執行那麼久了、還有這麼多外籍人士還躲在台灣不同的角落,太魯閣號事件中有部分責任不就是因為那位非法滯留打黑工的越南人,如今跟茶室相關的非法移工恐怕也容易成為破口,這兩件事情都釀成台灣2021年很大的災難了,警察先生們您們真的不多花點心思去查這一塊嗎?
去年底紐西蘭籍已婚機師與親密女性友人害連253天本土零確診的台灣破功,這次事件中的華航機師也有金融業女友、但凌晨又在酒吧私會空姐,超級「時間管理大師」的獅子會前會長進出比較複雜的地方造成疫情連環爆,這些不該有、不適當的「人與人的連結」確實是給全體人民一個很大的警訊。我相信這些人的經濟層面應該是蠻不錯的,但家裡肯定也有很多的問題要面對,我一直說這段疫情到底要帶給全體人類什麼啟示呢?我們是不是有時候跟他人有太過度的連結了呢?如果我們某一天突然就染疫生重病了,我們可以留哪些有價值的東西給我們後一代呢?是不是總是要等到最後離世的那一天,才能感受到原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家人呢?
相信大家在這段時間也有準備了一些物資,但其實到大賣場人擠人排隊也是一種群聚,也是很危險的,或許可以利用一些電商購物平台取代,或者想辦法避開人潮擁擠的時刻前往。相信在一年多的準備之下,目前台灣的物資跟口罩數量都是很豐富的,阿中部長團隊也替我們努力守護夠久了,很多事物都不是理所當然的,就像前幾天的大停電,失去之後反而會讓我們懂得更加珍惜。這個時候已經不是藍綠鬥嘴的時刻了,而是全體人民該團結起來共同全力抗疫。
日本人雖然在「自肅」方面沒有做得很好,但在其他國家防疫失敗的借鏡之下,同時也給了我們更多的時間與機會可以去看看別人、警惕自己。我們一起為台灣的疫情而禱告,我們也可以努力把正確的防疫觀念傳遞給身旁的親友。先把自己給保護好,就是給國家最大的幫助!
--
🆙防疫新生活紫外光隨身除菌好物(台塑集團產品)
https://bit.ly/3oL7O8V
🆙桌上型空氣除菌機(台塑集團產品)
https://bit.ly/2QFZ2Nl
很多 孩子 都 走 了 蘇 貞昌 在 蘇貞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週 #院會影片 又來啦!本週有三項事情要跟鄉親報告:
🧒 這幾年來,大家慢慢感受到「托育有補助、收入有減稅、孩子有安全」。面對少子化的國安危機,政府多管齊下一起努力,從幼稚園到娃娃車都出力改善,讓家長負擔更少、孩子過得更好。
🔧 今年的國慶遊行,有一群年輕人會上街接受國人的喝采。他們就是今年在 #技職界奧運 國際技能競賽中,青年組拿下5金5銀5銅23優勝,青少年組獲得4銀1銅優異成績的技能競賽選手。不只行行出狀元,年輕狀元的光彩更應該被看見。
🌍 暨三月脫離「稅務不合作名單」、六月離開「歐盟漁業黃牌名單」後,台灣剛剛獲得「亞太防制洗錢組織(APG)」評鑑的最佳等級。經過幾年努力,我們一起默默洗刷國際社會對台灣的壞評價。讓國家更有尊嚴,也讓鄉親抬頭挺胸、走路有風。
政府在做的事情很多,繼續讓 #孩子有照顧 、 #行行出狀元 、 #國家有尊嚴 ,繼續跟大家一起衝!
#繼續衝 #繼續拚
#國家繼續向前進
—————
大家有空嗎?
都看完影片了不如再加一下我的Line:
http://line.me/ti/p/@eballgogogo

很多 孩子 都 走 了 蘇 貞昌 在 蘇貞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月初的時候,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在台北工作的吳永修夫婦放棄高薪工作,回到他們的故鄉-雲林縣元長鄉五塊村,要將廢棄的國小教室改建為「讀冊館」。由於經費不足,七十歲的老農夫蔡振明捐出耕作兩季的萬斤稻米,賣得十二萬,才讓讀冊館落成啟用。
這種「賣稻換冊」的行為讓我非常感動,感受到台灣社會總是有人默默為土地和家鄉付出;但讀冊館卻面臨了有館無書的難題,我當下覺得,感動就要行動,所以立即在Facebook上發起募書的活動,沒想到短短兩個禮拜,就募集了超過40箱、上千本的書籍,這證明了社會處處充滿了溫暖。
有些朋友是從網路上看到捐書的活動,將書一箱箱打包寄來辦公室;有更多人則是利用上班前、下班後,甚至是午休的時間,親自提了幾個紙袋的書拿來辦公室。大家都依照讀冊館的需求,特別捐出了家中適合學齡兒童閱讀的故事書,以及農業相關的書籍。
前幾天,我收到一封陳小姐的來信,她說,因為這個活動,賦予了家中塵封已久的書新的使命。為了捐出這些書,家中的四姊弟還特別整理,甚至將破損的地方進行修補的工作。我相信,打開這上千本的書,一定是充滿了許多人兒時的回憶;讓這些回憶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今天早上,我將所有募得的書籍,從台北運送到雲林,很多好朋友們也一同來共襄盛舉。早起晨作的農婦們說,她們特別向田地請了一小時的假,戴上斗笠、穿上漂亮衣服,專程來跳支舞迎接我,讓我受寵若驚!一問之下,原來她們是中部舞蹈比賽的第一名,還常受邀四處演出。五塊村的小朋友們,起了個大早,朗讀起當地著名文學家蔡秋桐的詩〈牛車牛〉,融合了國、台語,童趣中又帶有濃厚的鄉土情感。
在朗讀聲中,吳永修理事長跟我說,他們放棄工作返鄉,就是要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所以成立了五塊社區發展協會,利用學校餐廳沒在使用的空檔,定期舉辦舞蹈、陶藝、農產行銷等課程。
走進裡面參觀,兩層樓的讀冊館還在陸續整理中,他們將來要規劃這裡成為「活的讀冊館」,要讓小朋友學習說故事給阿公、阿嬤聽;所有的書籍不必有借書卡、借書期限的規定,減少孩子的閱讀壓力,也讓孩子學著對於借書、還書負有責任觀念。甚至,若有多餘的重複書籍,他們也會轉捐贈給其他有需要的單位。
吳理事長跟大家說,要推動社區觀念,真的很難!
我覺得,真正難的不是觀念,而是愈來愈疏離的人際關係。現代社會很多人積極地經營社群媒體,卻往往沒注意到,社群就活生生地在我們的身邊,要讓大家凝聚集體的意識,那麼每個人都得從自己開始,從關心周遭開始。
而都市與農村本來就有差距,但一方面,我們應該要看見「城鄉差異」的部分,保持各自美好之處;另一方面,我們更應該透過瞭解、關心、行動,來彌平台灣當前的城鄉差距,以及所伴隨而來的區域不均、貧富差距、數位落差等嚴重問題。
很感謝熱烈響應的朋友們,這次的募書行動,讓我看到台灣無窮的希望;原先的念頭是感動需要付諸行動,但行動卻真的能夠創造更多感動!希望大家永遠保持著對社會的愛與溫暖,關心沒有期限,關懷需要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