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鳳山站看TOD開發
#問題不在車站美醜而已
圖文/ 鳳山李雨蓁
前幾天我們陸續追蹤了高雄站與左營站的最新進度,今天又回到鳳山。目前站體裝修以接近完成,站外廣場地坪施作中,站內也已利用柴電列車進行過初步測試。
許多網友都關心「鳳山站外觀怎麼會長這樣?」,媒體也報導「鳳山站由8層樓縮水成3樓」。實際上,目前完成的只是鳳山站出入口大廳,後續聯開大樓只預留柱子,尚未興建。這樣的模式和台鐵萬華、松山、南港站類似,並不特別。
而聯開大樓的高度也不只8層,根據鐵改局說法,位於車站出入口西側之地面層臺鐵開發大樓 (用容積估算約14~21層,面積約42550㎡,含土建及一般機電工程),俟完成設計後將採契約後續擴充方式辦理契約變更。
但我們看鳳山車站,問題其實在於「工程導向」和「長遠城市發展導向」間的取捨,並不能讓市民滿意。
在TOD(大眾運輸導向發展)精神裡,重要的軌道運輸轉運節點,應該具有充足的交通轉乘以及住商綜合發展等服務機能,並帶動周遭區域使用強度增強,讓人口往交通網沿線聚集,配合綠地與開放空間的留設,既強化商業機能、提升生活便利性,也改善城市能源使用效率並減少污染。
因此,在車站的設計之初,「車站該有什麼機能」,「如何串連現有交通網」就該被考慮,但台灣許多建設只著眼於把「單一工程」蓋完,而不考慮綜合發展。
所以我們會看到,周邊人行步道和公車轉乘做不好的輕軌,使用動線不良的共構商場,只有外殼但租不出去的車站大樓......等,這就是沒有考量使用者需求的結果。
因此,我們在批評鳳山車站的外表時,重點還是在近千億「鐵路地下化」工程設計時,有無考慮周邊發展計畫? 有無納入居民使用需求與參與? 有無銜接市內交通網路? 有無事先考量進駐業者需求?
在這些配套均沒有制度化下,後續能做的就只是亡羊補牢。高雄車站因為民眾的關注程度提升,在許多前輩努力引進公民參與聲音下,都發局把關把原本SOM事務所的設計推翻,由Mecanoo接手。 鳳山車站也循類似模式,但因進度更慢,因此後續設計與增建就無法一併完成。
我們的主張,則是未來在法治面,就要求軌道建設整合周邊計畫,並提出滾動檢討,以周邊發展績效來評估成果。這就是在「輕軌三箭」中,我們提出「區域運輸計畫」納入地方自治條例的目標。 同樣的概念不只輕軌,延伸到台鐵、捷運...其實都是一樣的!
從鳳山站看tod開發 在 士林、劍潭、劍南路捷運TOD 開發-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00:00 前言00:32 關於 TOD 02:20 士林站05:02 士紙 開發 06:50 劍潭站08:27 劍南路站@constructionintaipei 影片素材提供合作商案歡迎聯繫: [email protected] 怪 ... ... <看更多>
從鳳山站看tod開發 在 高雄好過日- #從鳳山站看TOD開發#問題不在車站美醜而已圖文 ... 的推薦與評價
從鳳山站看TOD開發 #問題不在車站美醜而已圖文/ 鳳山李雨蓁前幾天我們陸續追蹤了高雄站與左營站的最新進度,今天又回到鳳山。目前站體裝修以接近完成,站外廣場地坪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