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十二之十二)-獻給日月處於傳統六分相的你]
月光將要隱沒,現在是準備休息、療癒和放鬆的時刻。進入靈命道途的最後,人生中遇到的失去與混亂,往往也是為了放出新的空間,準備讓新的開始注入生命力。
你是這個族群生的朋友嗎?歡迎和我們分享你對生活與生命的體悟和觀察,當然,所有留言的朋友都有可能是大家靈性上的兄弟姊妹,因為我們的靈魂乘陽光而來,被月光接往地球的。
----------------------------
生命對我們來說有什麼意義呢?
生命的意義不等於功成名就。每個人一生的道途未必都是以世俗成就為主,一切的經歷只是為了考驗並活出內在最深刻的渴望。有些人的日月和上升形成吉相,容易自在地活出自己。有些人日月與上升無相位或形成壓力相位,於是要在現世的角色裡,慢慢修出屬於原始意識的初衷。
如果說,太陽所在的星座象徵我們精神意識的道途(可能要修好幾世),那麼月亮所在星座就顯示我們這生所在的階段。今天分享的這個階段正年輕~
-----------------------
《理論》
參考占星家丹魯迪海爾(Dane Rudhyar)的八種月相分析,並且進一步參照日月所在星座,做為靈魂狀態的參考:
☆下弦月期(Last Quarter Moon Type) -日月相位為90度至45度前
概念:果實收成後
通常是農曆二十二或二十三起三天半內的日月相位(詳細仍要參考實際的命盤)。
像是採收後的植物,必須改變原來的生長方式,將仍留在枝葉上的花果分解,重新取回自己的力量。因此他們可能仍然按照舊有的方式生存,但是要為未來的新目標慢慢轉向,重新定位。
例:心理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的太陽在獅子,月亮在金牛。雖然曾和佛洛伊德(生於新月期)合作,推廣心理分析學說,但最終理念不合,分道揚鑣,最後發展出自己的學說,其中像是「個體化」、「人格」、「集體潛意識」…都富有創新和啟發。他在專業訓練和文化藝術宗教的學習(月亮金牛)過程中,逐漸取得自己的力量,實現整合意識與潛意識後個體化的最高目標(太陽在獅子)
☆殘月期(Balsamic Moon Type) -日月相位為45度至0度前
概念:種子落至土地上
通常是農曆二十六至二十七起至新月前(詳細仍要參考實際的命盤)。
處於舊循環結束前至新循環的階段,既有舊的事務和問題要結束,也要為新生做準備。舊有的經驗對他們來說不敷使用,可能需要為更大的目標和理想犧牲奉獻。命運推動著他們向前,他們也要學會超越現狀。
例:第十六任美國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的太陽在水瓶,月亮在魔羯。身為平民總統,他最大的貢獻是在美國內戰中領導北方軍隊擊敗南方勢力,並且頒佈解放黑奴的宣言。他從務實的政治生涯(月亮魔羯)中努力推動聯邦的完整,並且實現自由民主(太陽水瓶)。
---------------------------
《內容》
★月亮在牡羊座,太陽在金牛座 –以物質保障為出發的戰士
這個族群約出生在下弦月期至殘月期,擁有身經百戰般的老靈魂。太陽和月亮在彼此躍升的星座,意識與潛意識、過去和未來巧妙地連結,他們必須解決舊有的衝突,或是克服最後的敵人和關卡,為得到所要、保護所愛而戰。隨著年紀的成長,他們懂得不打沒有把握的仗;面對人際關係時,也盡可能不讓自己受傷。
雖然他們是太陽金牛座中較為衝動善戰或懂得社交的一群,但是他們終極的目標是回歸平靜的生活,擁抱過去累積的財富、人脈和經驗。
★月亮在金牛座,太陽在雙子座-以傳播分享為出發的園丁
這個族群約生於下弦月期至殘月期,擁有懂得學以致用的老靈魂,很多事情都看在眼裡。他們容易有不錯的學習力和多元興趣,渴望將知識和資訊轉化為有價值的成果,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他們擁有解決問題的工作能力,但是也可能礙於安穩的慣性,只肯做少許的創新和變化。事實上這個月相出生的人,是被鼓勵解決既有問題,告別過往,迎接新的可能的。
這個族群懂得享受生活,他們和人聊八卦,也能與人聊股市投資;他們和人討論專業,也能討論現在到那裡買東西最划算,要小心嘗鮮的態度可能會有過度的購物慾。他們需要的就是能陪伴他們一起開心過生活的人。
★月亮在雙子座,太陽在巨蟹座-以感情安定為出發的記者
這個族群約生於下弦月期至殘月期,擁有敏感多變的老靈魂。渴望得到親友的愛與支持,也懂得率先付出。然而,為了取悅或了解他人,他們不斷地在收集各種資訊與情報。這樣固然能達到知己知彼的效果,但也容易讓情緒充滿波動。他們懂得察言觀色、旁敲側擊和自我解讀來保護自己。這個族群需要參與家人好友的生活,從聊天交流當中得到滿足感。
這個月相人容易活在複雜繁多的資訊與情緒當中,必須學習結清業力,一方面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另一方面要思考如何轉化現狀,迎接新的未來。最好的防禦是主動的出擊。他們習慣在持續的互動中,建立信任和安全感,慢慢把對方當成自己人。雖然能欣賞不同的觀點,但是會對沉悶、死板、不給他面子的人敬而遠之。
★月亮在巨蟹座,太陽在獅子座-以熱情自由為出發的母親
這個族群出生於下弦月期至殘月期,擁有溫暖有力的老靈魂。日月都在自身掌管的星座,展現絕對的優勢。他們渴望受人崇拜和景仰,也非常了解如何照顧和取悅自己人,激發對方的安全感和信心,引領對方向前行。事實上,他們非常需要他人對自己的愛,以及無條件的包容,並有選擇從嚴的傾向。
這個月相屬於業力的總結與新開始的準備,因此或多或少得面臨過去、現在、未來的課題。也許太愛自己,無法對現狀滿足;也可能付出太多,沒有意識到內在的力量。不論他們在外面多麼光鮮亮麗,家永遠是避風遮雨的地方,強烈的愛與溫暖是家的基石,若能優先處理好實際的家庭關係或內在的安定感,他們才能將力量傳承給下一代或其他的人。
★月亮在獅子座,太陽在處女座–以物質保障為出發的超級巨星
這個族群約生於下弦月期至殘月期,具有高標準、愛挑剔的老靈魂。他們渴望自己是品質保證和完美的焦點,非常需要別人的讚美和注意,否則容易沮喪。他們習慣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也可能藉由對他人有過多的要求和批評,以確保自己的優越性。他們必須接受現實,盡力解決問題。但是終結過去,看向未來會讓生命更有意義。
他們需要掌控並監督自己的生活,從吃穿和用品開始,都不願意馬虎。他們關心親友,但也會確保一切事情都在他要求的標準當中。他們可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是絕對知道自己不要什麼,所以容易透過刪除法的方式過生活。如果不能得到物質生活的保障,他們寧願不做選擇。
★月亮在處女座,太陽在天秤座–以傳播分享為出發的工藝大師
這個族群生於下弦月期至殘月期,擁有成熟溫柔又敏感的老靈魂,習慣支持他人,成為團體中的一份子。他們也非常注意小細節,內心不時在為自己與他人打分數,實際上很害怕自己不夠好或做錯決定。事實上,他們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只是會為了關係而妥協,或想跳下去幫忙解決問題。他們可能活在某種業力當中,被人際的困擾束縛。事實上這個月相鼓勵他們展望未來,在告別過去的同時,也要把個人的成長轉換成新的發展目標,並且與人分享。
需要在人際關係或伴侶關係中得到自信的他們,容易倚賴或被倚賴。儘管時有紛擾,但是若能積極主動地承擔責任,或明確知道自己所要追求的,會讓他們變得更吸引人,也更能與對的人攜手向前。
★月亮在天秤座,太陽在天蠍座-以感情安定為出發的外交官
這個族群生於下弦月期至殘月期,擁有愛美又認真的老靈魂。他們渴望深刻地投入一段關係裡,深深地被愛與被需要,也許是婚姻,也許是合作合夥,他們能因此變得更強壯,並且向上提升。然而,過度需要陪伴與和諧的需要,可能會讓他們選擇表面和平,偽裝成沒事一樣,看似是一種取悅與操控,但是有可能讓自己進入更長期的失衡。這個月相生人注定要來終結舊的模式與業力,將所學到的經驗,轉向新的人生方向,甚至扮演教導與傳承的角色。
這個族群雖然也是外貌協會,但是他們更喜歡結交有資源、有地位、有背景,能提升自己的朋友,他們知道借力使力的重要,但是生命經驗往往會讓他們在有新的體驗。他們喜歡把家裡弄得舒舒服服的,但多少帶有私密的色彩,只有家人和特別好的朋友才能到家中做客。
★月亮在天蠍座,太陽在射手座–以熱情自由為出發的特務
這個族群約生於下弦月期和殘月期,擁有深刻奔放的情感。他們習慣隱藏自己,暗中努力,展現自己最陽光快樂的一面,然而他們或多或少都有不為人知的情緒課題。看似樂觀的他們,其實很難敞開心胸,也或者必須在時機成熟下,才能釋放悲傷與壓力。生於這個月相,他們必須在此生和心中的陰影和解,和外在複雜的關係告別,重新活出自由的人生,甚至朝向導師的方向,以自身的行動鼓勵他人。
他們的居家環境比較隨興些,而且很容易放滿自己興趣的收藏。他們不一定愛打掃,只想住起來輕鬆。他們不喜歡被束縛,否則時間一久,他們很容易想要破壞現狀,玩起全民大脫逃的遊戲。事實上,他們的靈魂常處於作繭自縛的狀態中,需要在混沌當中,不斷衝撞,不斷蛻變。
★月亮在射手座,太陽在魔羯座–以物質保障為出發的獵人
這個族群生於下弦月期至殘月期,擁有深謀遠慮的老靈魂。他們渴望找到生命和宇宙的律法,活出認定的價值。他們會藉由旅行、學習、進修和接觸外國的人事物尋找屬於自己的理念,隨著年紀成長,和世俗成就的提升,克服困難能幫助他們更有自信。他們不只想要生存,而且想要生存地好,是天生的導師和教練。
他們有抓大放小的習慣,對於在意的東西,會努力追求最好的,例如:喜歡球具,喜歡車,就會不斷努力晉級,甚至成為行家。對於不在意的事情,只要滿足最低條件就好。他們看似很包容,卻在堅持的理念上不退讓,像是一定要獵到獵物才敢回家的獵人一樣。
★月亮在魔羯座,太陽在水瓶座–以傳播分享為出發的父親
這個族群生於下弦月期至殘月期,擁有冷靜務實的老靈魂。他們渴望推動現狀的改革,分享個人理念,並且得到認同和支持。然而,他們仍能夠順應現實,一步一步做起,等待時機成熟才會展現影響力。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常面臨眾多的困難阻礙,因此他們可能要花更多時間說服他人,證明自己的理念與價值,扮演吹哨者的角色。
由於日月都在土星掌管的星座,他們容易有較強的公民意識,想要參與群體事務,改善不公不義的事情。他們欣賞聰明理性的對象,特別是擁有共同理念,且能勇敢發聲的人。和他們在一起過生活,是一種平淡的幸福,必須能並肩齊行,往山的那頭走去。
★月亮在水瓶座,太陽在雙魚座-以感情安定為出發的科學家
這個族群約生於下弦月期至殘月期,有著同理心又冷靜的老靈魂。他們是天生的人道主義者,也可能是動物保護人士、環境保護人士,因為他們關心的議題可以下至地球核心,上至宇宙中其他星系,所以能與無所不聊,成為組織、朋友群中的重要一份子。他們渴望活出一體性的特質,我如此對你,你也如此對我的平衡生態。然而,他們要在解決人際問題和為人服務的挑戰中,感受到生命的敬意。
他們重視心智與理念的契合,能欣賞不同類型的朋友。他們也可能因為突然的感覺與感動,就落入了愛情。但是時間一久,又可能變成像朋友的情人。這個群組容易在參與社會活動、學習講座,甚至上網學習、玩遊戲時。但是他們很需要自己的空間,才能更有安全感。
★月亮在雙魚座,太陽在牡羊座–以熱情自由為出發的靈媒
這個族群約生於下弦月期至殘月期,擁有敏感溫暖的老靈魂。他們渴望活出獨立自主的精神,卻很容易為身邊的人事物忙碌,想要幫助人解決問題,也需要處理自身的問題,最後反而受到限制。也由於他們很容易察覺新的事物,直覺力強,但注意力難以專注,但也能因此享有多采多姿的生活。這個月相生人必須清楚了解到自己的優勢,才能在參與他人活動時,成功扮演導師的角度。
他們喜歡隨興生活,很容易想要幫助弱勢或迷失的靈魂,因此也很容易意外發展浪漫的戀情或奇妙的友情。然而,若他人太過依賴這個族群,變成不可承受之重時,他們也可能想要逃避或離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
「循環小數化分數證明」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循環小數化分數證明 在 蘇飛雅 Sophi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循環小數化分數證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循環小數化分數證明 在 藍鯨冒險隊 Blue Whale Adventur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循環小數化分數證明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循環小數化分數證明 在 循環小數化為分數1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循環小數化分數證明 在 B1--1-1---循環小數化成分數的公式與為什麼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循環小數化分數證明 在 循環小數化分數例題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循環小數化分數證明 在 循環小數化分數的評價費用和推薦,YOUTUBE、EDU.TW 的評價
循環小數化分數證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IPSA從一開始有自律循環液
就會透過肌膚檢測
來找到合適自己的號碼
還記得將近10年前我們第一次接觸IPSA
那時候還會幫妳的肌膚打分數
那時Lianne還處在狂長痘痘
且還不太會保養自己肌膚的狀態
所以拿到了‘’負3分‘’
現在如果再去檢測的話一定可以拿到高分了
還記得那時候Lianne有一位膚況天生麗質
不出油又不長痘的朋友
所以從來不保養
沒想到肌膚檢測也拿了負3分
事實證明天生麗質還是要保養啊!
第9代的自律循環液
只要一瓶就抵以前3瓶
真的是懶女人也能讓臉發光✨
大家還不趕緊去櫃上預購起來
即日起到12/31靠櫃預購ME自律循環液
並加購任一單品活特惠組
就送手感木質化妝棉盒子、ME棉麻真皮手提束口袋一份
#ME小白瓶
#水乳液
#ipsalianne篇
@ipsa_tw
循環小數化分數證明 在 藍鯨冒險隊 Blue Whale Adventur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登山醫學】登山睡不著怎麼辦?
阿鯨上山也會吃 #安眠藥史汀諾斯
該藥物為管制藥物
❗️可能會有夢遊失憶的副作用
(大概用藥後入睡前1小時容易發生)
如果有使用記得提醒一下隊友
萬一半夜出去上廁所太久沒回來要注意一下
有可能出去夢遊了😂😂
#用藥一定要先諮詢醫師
在平地就要確認自己的副作用反應
避免高山發生更多狀況
❗️如果太晚用藥又沒睡飽(每人狀況不一定)
起床可能會有昏沉沉記憶模糊的狀態
也務必要小心要算好時間吃藥
⛔️女生也要注意該藥物也曾被作為迷姦藥
❗️請注意自己人身安全防人之心不可無
⛔️一般常見的抗焦慮藥物-安邦(粉紅色的)
是屬於BZD類藥物也有助眠的效果
但可能降低血氧不建議在高山使用唷
-----以下為陳崇賢醫師專業好文-----
安眠藥,主要分為兩種「BZD類」&「非BZD類」。因為BZD類的藥物,會造成呼吸抑制,進而在高山上造成血氧的下降,導致低血氧,甚至高山症。
各位看到這兒,傻子在高山上,也都會選非BZD類的安眠藥;所以,造就了山上安眠藥界的當紅炸子雞 ~ 就是大名鼎鼎的〖史蒂諾斯〗(Zolpidem, Stilnox)。
BUT,有些山友真的太誇大或過分依賴這個藥物了,再怎麼說,它還是藥呀,一定會有其優缺點;不過我常遇到的都是已經有心理上的依賴了。甚至還當成寶一樣,分享給其他山友(這可是管制類藥品耶!)
那我們就來看看這顆在山友口中被過度渲染的神藥,優缺點在哪兒:
〖優點〗:作用快、半衰期短(約2.5小時)、早上起來比較不會有精神變差的副作用、不會有呼吸抑制的情形。
〖缺點〗:聽起來最可怕的副作用就是「夢遊」了,在平地夢遊也罷,在山上夢遊可不是在開玩笑的,小則從上鋪跌落,大則掉進山溝。另外還有可能會阻斷短期記憶成型,導致無法記得服藥後所做的一些事情。有些個案連白天的記憶也會受到影響。
另外,好用的藥,有個共通的缺點就是「容易成癮」;生理上的依賴還好處理,心理上就很麻煩了。本來可能只是在山上吃吃,突然發現下山沒它就睡不著了,這種慘事時有所聞。
因為容易上癮,它就成為健保署特別管制的藥物之一;請大家不要以身試法,到處想拿這個藥,一定被會盯上的。
--
§ 山上有多少人在用安眠藥?
在一篇2016年,於法國白朗峰的研究指出,依據他們留到的尿液檢體,發現12.9%的登山客,有安眠藥的反應;如果單看Zolpidem(史蒂諾斯,Stilnox),則占全體登山客的8.4%。〖果然是山友心中的第一名呀!〗
不知道有沒有人要做做台灣的研究呢?
§ 是哪一篇新的文獻支持我不愛開安眠藥給山友的理念?
這一篇2018年8月的文章,是法國學者在霞慕尼的南針峰(Aiguille du Midi),所做的研究。目的是看在平地和高山上,使用Zolpidem,4小時後,對於「認知功能」&「肢體協調」是否有影響?
而研究為什麼會訂4小時呢?其實很多登山客為了在好的時間登頂,常會在半夜就出發,而上山又可能捨不得睡,打屁聊天到很晚才就寢,睡眠時間就可能很短。(看來不管哪一國的山友,都有這樣的情況呀⋯⋯XD)
之前的研究,幾乎都是評估用藥之後8小時的身體狀況,作者覺得這樣和現實情況有所落差,所以做了上述的研究設計。
(是說可以在山上輕鬆睡滿8小時,應該是佛系登山客吧?不攻山頭、不看日出、不趕時間⋯⋯機緣到了,自然就有大景了)
結論是:「認知功能變差」、「反應時間拉長」、「錯誤率上升」、「肢體協調性變差」。
不過也有好處,「睡眠的品質變好」、「不影響睡眠中呼吸的狀態」、「不會降低血氧飽和度」。
如果要我總結一下,就是要吃安眠藥,就要睡好睡滿!行程排太滿的,睡覺時數沒超過6小時的,都可能會影響到高海拔活動時的表現。(Zolpidem半衰期為1.5~2.4小時,我喜歡抓3個半衰期以上,個人意見)
§ 好的,一定有人說我怎麼一直罵Zolpidem;現在來平衡報導一下。
2009年有一篇很推崇這種短效的安眠藥物,在軍隊的高山訓中扮演的角色;可以讓士兵維持更好的身體狀態。(睡得好、體力恢復也快)
有個研究團隊在一系列的研究中,提出了Zolpidem的好處:
1. 減少急性高山病的症狀,還不會影響認知功能 (使用舊版的路易絲湖高山症評分表 ~ 還保有睡眠障礙評估)
2. 改善睡眠品質,還不會影響到睡眠時的呼吸參數。
§ 那在山上想睡覺,不吃安眠藥還有哪些藥可以用?
這個命題錯誤,除了藥物你還有很多選擇,如:做瑜珈、塞耳塞、自己帶頂單人帳去睡外面、用棒子把自己打暈(X)。
有人提到來喝個酒,應該可以幫助睡眠吧?酒精類和BZD類安眠藥物的作用機轉類似,都會有呼吸抑制的效果,可能會造成睡眠中的血氧下降;在美國CDC出版的旅遊黃皮書也特別提到,在高度適應期 (前48小時),不建議使用酒精,因為會讓高山症的機率上升。
另外,我自己愛用的是會有嗜睡副作用的抗組織胺,如:Diphenhydramine (俗稱 Vena),帶在登山藥包中,有時蕁麻疹還可以拿來壓一下,覺得很方便。
§ 最後總結一下:
希望大家能對高海拔使用安眠藥有比較全面的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沒什麼是一顆安眠藥不能解決的失眠,如果有...那就吃兩顆。(這樣保證會藥物濫用)
說正經的,如果是高山症所造成的失眠,那狂吞安眠藥不能解決任何事情,往往只會解決你自己。在希望醫師協助你改善高海拔的睡眠問題前,你能不能自己評估是否有高山症的情況呢?在使用藥物前,有沒有考慮過其他的解決方案呢?
最後,祝大家在高海拔活動,都平安順利;旅遊醫學就是為了這個存在的。
〖高海拔睡眠的特色〗
在尚未適應高海拔環境時,睡眠的變化有以下幾個:
1. 陣發性呼吸(Periodic breathing, Cheyne-Stokes breathing)
2. 睡眠結構上的改變,如:快速動眼期的時間拉長、易驚醒、不易進入深度睡眠(第1, 2期的睡眠拉長)
註:陣發性呼吸模式:漸強→漸弱→沒有呼吸→漸強→漸弱……(反覆循環);常見於腦傷或心衰竭的病人。多發生在清醒時以及非動眼期淺睡期 (第 1, 2期的睡眠),在動眼期及非動眼期深睡期(第3, 4期的睡眠)則不易見到。
主要因為缺氧,而造成過度換氣,使得血中二氧化碳分壓下降至於呼吸停止的閥值 (apnic threshold) 以下,呼吸就停止,通氣量減少,血中二氧化碳逐漸累積,一直到高於apnic threshold以上,又再度引起呼吸動作。當二氧化碳分壓上升到正常換氣的閥值 (eupnic threshold)以上,就會引起換氣量明顯增加,二氧化碳排出增加,血中二氧化碳濃度下降,直到二氧化碳分壓低於呼吸停止的閥值 (apnic threshold),又再度引起呼吸停止。
〖高海拔睡眠的呼吸形態〗
就是上述的陣發性呼吸,成因為
「高海拔造成缺氧」 → 「過度換氣」 → 「二氧化碳過低」 → 「睡眠中呼吸停止」 → 「更缺氧」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呼吸狀況,造成睡眠的品質更差。在之前有關使用藥物預防高山症的研究中指出,使用安慰劑的族群中,約有71%-93%出現睡眠的問題。
〖Acetazolamide (丹木斯,Diamox) 在高海拔睡眠的角色〗
研究指出,Acetazolamide可以顯著減少週期性呼吸的比例,有篇論文的結果還減少大約50%!也使得睡眠的品質變好,深度睡眠的時間增加,在主、客觀的睡眠評量中,都有所幫助。
但是,Acetazolamide不也會造成過度換氣嗎?為什麼沒有走進陣發性呼吸的死胡同中?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常被提出來的論點有兩個:
1. 藥物產生的過度換氣,不是在身體缺氧時才出現,而是一直過度換氣,所以不會出現睡眠時的週期性呼吸。
2. 在實驗動物中使用acetazolamide,可以讓呼吸停止的閥值 (apnic threshold) 下降,所以即便二氧化碳被清掉很多,還不至於會出現呼吸中止的狀況。
也因為如此,有些文章中,把acetazolamide當成是高山上的安眠藥來解說;其實藥物本身沒有安眠的效果,只是減少在高度適應過程中出現睡眠中週期性呼吸。
〖BZD類安眠藥的研究〗
有關這類藥物的研究很少,主要也是因為在藥理機轉上,可能會造成呼吸抑制,血氧下降的風險;這樣的實驗設計,在現在要送人體試驗委員會(IRB)可能就會被打槍了⋯⋯
目前找到的有3篇是使用temazepam這顆藥,但一般的治療劑量是30mg,研究中都使用10mg。而結論分別如下:
1. Dubowitz (1998) :睡眠品質變好,無顯著血氧下降,早上起來沒有昏昏沈沈
2. Roggla et al. (2000) :降低動脈氧分壓,升高動脈二氧化碳分壓。
3. Nickol et al. (2006):主客觀的睡眠狀況都改善。
另外有一篇 (Roggla et al., 1994),是使用diazepam,也是降低動脈氧分壓,升高動脈二氧化碳分壓。(怎麼這個人做的研究都會降低氧氣分壓?)
也基於沒有明確的證據支持,我對於這類藥物在高山上使用是很保守的。(好啦,我是所有安眠藥都很保守⋯⋯)
〖結語〗
在用藥上,每個醫師都有自己的考量,也因為訓練背景的關係,會造成藥物熟悉度上的差異;以我來說,真的很不愛開安眠藥,總是覺得,如果吃吃丹木斯就可以改善,就不要多吃一種藥。(當然有人會說,吃個藥,睡飽飽、精神好,有什麼不好?就像我之前文章說的,只要你充分了解藥物的資訊,醫師也願意開立,那也很好;畢竟選擇沒有對錯,就是取捨罷了)
而一些以登山為業或爬山狂熱者,如果每次上山都需要使用安眠藥物,我都會和他們聊聊,那麼常上去,卻還是不能習慣山上的狀況,是不是應該想想有沒有除了藥物之外的解決方案。(當然也有人會說,就像做粗工的,幾乎都要吃止痛藥或是下班後到診所打個針;我只是上山吃吃安眠藥也沒什麼問題吧?)
最後,因為安眠藥這塊不像一些高山症預防藥物有明確的指引,所以大家在使用上的差異一定很大,在用藥前可以多和你信任的醫師談談,了解藥物的好處/壞處。
--
2018新版路易絲湖急性高山病評分,主要移除了之前的『失眠』項目;新增了『臨床功能評分』
【移除睡眠障礙評分的原因】:
Hall等人 (2014年)使用來自292名接觸3650至5200米海拔高度的研究志願者的數據的網絡分析,來證明睡眠障礙與AMS的其他症狀相關性較差。
重要的是,40%的嚴重頭痛病例沒有睡眠障礙。
麥克尼斯等人 (2013年)應用因子分析法對路易斯湖AMS 491名尼泊爾健行者,在4390米處的分數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睡眠與分數中的其他四種症狀的關係不大。
Milledge在自己的研究中(2014年),表示懷疑睡眠障礙是否是AMS的症狀,或者說是缺氧本身的影響。
許多關於AMS的研究僅使用白天暴露,使得睡眠組分不相關。在這些研究中沒有睡眠評分,可能是因為這個評估比較不易執行。基於這些擔憂,共識委員會建議將失眠分數從路易斯湖AMS評分中刪除。
【新增臨床功能評估】
這應該是為之後的高山症研究鋪路,再來整合症狀及功能的相關性,所以在新版的使用上,仍是以症狀的總分來評估;而臨床功能則是獨立在外面的一項。
資料來源: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https://www.facebook.com/FMOMdoctor/
因原文分為三篇粉絲頁貼文不易搜尋
故摘錄重點為一篇方便大家閱讀
關於藥物大家還是要諮詢一下醫師唷
這邊只是分享我個人經驗及網路搜集資訊
循環小數化分數證明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19.04.14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54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要跟你分享的是「穿越壓力的五個方法」。
想像一個情境喔,如果你要面試一個夢寐以求的工作,或者是進行一場眾人矚目的公眾演講,你會怎麼做?你會怎麼樣讓自己不被壓力吞噬呢?
你告訴自己不要緊張,或者是運用很多朋友給你的偏方,拼命的給自己洗腦說:「我是最棒的!」這些有用嗎?我想你可能會嘆一口氣,大概就知道什麼意思了喔!
心理學給我們最大的幫助,其實就是透過實驗研究告訴我們,面對各種情況底下,適合的自我調整。
密西根大學有一個「情緒自控實驗室」,它的主持人,叫做伊桑・克羅斯。他設計的一個實驗,你聽聽看喔。
他先請一群受試者,準備「夢幻工作」的面試,並且說出自己為什麼適合這份工作?接著呢,讓他們在面對面試官之前,先花三分鐘感受一下,自己焦慮的感覺。
實驗人員請第一組人去想:「為什麼『我』會這麼緊張?」特別強調喔,第一人稱的主觀敘述。為什麼「我」會這麼緊張?關鍵在那個「我」。
而第二組呢,要他們開始去想:為什麼約翰啊、瑪麗啊;這個約翰、瑪麗就是自己的名字啦。為什麼裘凱宇會有這樣的感覺?
試著從第三者的敘述角度,把自己當成是外人,拉開一個距離去表述自己的狀態。然後呢,接著請他們面對一個面癱的面試官,就是撲克臉、面無表情的喔。去說說自己為什麼適合這份工作?
結果發現了什麼呢?這些「拉開距離」的組別喔,就是用第三人稱的拉開距離,他得到的分數、評價會比較高。受試者的本人,自我感覺也會比較好、比較不緊張。
而且更重要的是喔,無論面試前、還是面試後;這些人呢,比較不會有那種「完蛋了、真的砸鍋了、挫賽了!」這種負面的信念。
所以,回到你身上,你有沒有類似的經驗?不管怎樣,「拉開距離」都是一個可以試試看的方法喔。
就算你已經度過了眼前的危機,從旁觀者的角度,去描述同樣的負面事件,自己的內心,也會比較平靜,不會一直在心裡糾結著。
甚至於,延伸的研究也告訴我們,這種「拉開距離」的方法跟感受,它的效果是可以很持久的。就算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再次發生同樣的事情,我們的抗壓力,都會變得比較強。
其實呢講白了,這個就是一種「旁觀者清」的效果。有時候呢,我們會給別人的建議,會比自己在海景的第一排,去面對那個問題會更容易,也更客觀。你會發現有時候,自己給別人的建議,還挺有智慧的。
所以呢,在我們面對壓力的時候,暫時的把自己放在「第三人稱」的位置,已經被許多行為科學的研究證明,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
而且具體來看哦,要怎麼樣「拉開距離」,把自己放在第三人稱呢?今天這一段影片,就是給你具體的做法。
有五個具體可以操作的方法,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喔!
第一個就是,把你內在的語言,從「我」換成「你」。比如說,你可能會告訴自己說:「『我』很擔心下午的會議,因為大老闆要來。」
你可以把這句「內在對話」換成:「『你』對於下午的會議,感覺到緊張,因為大老闆要來。」
你可能會發現喔,因為這樣的方法,轉換敘述的角度。你就不會因為一直陷在「我」的那種主觀視角裡面,而變成是負面情緒的無限迴圈、無限循環。這是第一個方法。
而第二個具體的方法是什麼呢?從未來的一個時間點,往回頭看。
你想像一下自己喔,坐小叮噹的時光機到未來,你從那個時間點,回頭看現在的狀況。比如說,一個月以後或一年以後,回頭看這件事情,我會有什麼感覺?我會真的這麼在乎嗎?或者是這件事情,還會有那麼嚴重嗎?
就好像是喔,我們小時候,你可能會因為一個玩具跟別人打架,但是如果從今天的角度來看,你連那個玩具到底是什麼你都忘了,你根本都不在乎嘛!
所以,有時候很有趣的是,要透過未來的時間點回顧,這樣子反而讓自己比較能夠平常心。而這一份平常心,拉到現在此刻的壓力情境跟任務的時候,你就能夠做出相對適當的呈現跟調整。
那麼接下來我們談第三個方法,第三個方法就是「切換到別人的角度」。
剛剛是用時間的概念,把自己放到未來;而現在是用空間的概念,把自己切換到別人的角度。如果同樣一件事情,別人來看會怎麼想?
如果這個人是某某某,比如說,如果是裘凱宇,如果是凱宇老師,或者是某個你在乎、你重視的人,他們會怎麼想?甚至於,如果這一個人是陌生人,他又會怎麼想?
這種感覺就像是什麼呢?我們可能在人生裡,都有那種出醜、狗吃屎的這樣的經驗。當你在路邊不小心踉蹌一下、跌倒的時候,你一定會覺得很丟臉對不對?你會覺得呢,這個所有人都在看,然後呢自己糾結在乎的要命。
可是呢,你換一個位置。你想一下,如果你在路邊看到有人跌倒;你看到有一個人,用很醜或者是很好笑的姿勢,仆街在地的時候。這個時候對你而言,是不是頂多笑一笑?
笑完之後,過幾分鐘你還記得這件事嗎?你可能根本就忘了,甚至於你回顧自己一天有發生這件事,你可能根本一點都記不得,甚至於完全不在乎,不是嗎?
所以,有時候放到我們眼前的一個壓力情境,如果你能夠試著,把自己放到別人的位置、陌生人的位置,或某某人的位置。你就會發現,有很多事情自己在糾結的,可以放下了。
而這一份「放下」,並不是用自我洗腦的方式,而是一個你真正的明白,真正的換位到別人的角度,發現其實可以不在乎。
好!那接下來我們談第四個方法。第四個方法叫做「模擬那個智慧的自己」會怎麼看?
假設呢有一個「存在」,他一樣是你。差別只是在於,他比現在的你更有智慧,但是他擁有你一切的共同記憶,跟共同感受。那這樣的一個智慧自我,會怎麼樣看待你眼前的狀態?
這樣的狀況喔,不僅可以幫助你「拉開距離」,又能夠讓你用原本的經驗,來幫助你自己。其實有時候喔,從這種「智慧的自己」來看自己,曾經推出過的影片,我做了很多影片嘛!
那有時候心裡就有一種感覺,是哇~這一段真的不知所云、不知道在講什麼,真得有夠爛啊!可是呢,當我能夠透過這樣的角度的時候,我相對就比較不會糾結。
因為我就會很清楚知道,這只是一個成長跟發展的過程,誰沒有爛過?誰沒有沒有經驗過?那當有這樣的一個想法,放下這些糾結之後,我就第一個,比較能夠不被過去的經驗,或過去的想像限制住。
第二個,我比較能夠有勇氣,面對現在跟未來。所以試試看,如果有一個充滿智慧的自己,會怎麼看那些你覺得過不去,或者是覺得壓力很大,不知道該怎麼辦的事情?
最後一個方法,第五個叫做「想像給最好的朋友,你的摯友的良心建議。」你可以問自己喔,如果是你最好的朋友,遇到同樣的狀況,你會給他什麼建議?
往往有時候,做這樣的一個「距離的切換」, 或者是做這樣一個身份的調整的時候。 你就會發現,人生把自己當成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其實也是合理的。
可是有了這個角度之後,很多你原本糾結的,或覺得很有壓力、不知道該怎麼辦的。你起碼會知道,現在的第一步,或者是或許從什麼樣的方向調整,是一個可以考量的部份。
所以我們來整理一下喔,這五個方法分別是什麼呢?
第一個,把你的內在語言,從「我」換成「你」。
第二個,從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往回頭看同樣一件事。
第三個,試著切換到別人的角度,甚至於是陌生人的角度。
第四個,模擬一下,那個充滿「智慧的自己」會怎麼看這件事。
第五個,你可以想像給最好的朋友良心的建議,那會是什麼。
其實這些想法,就是我經常在「高難度對話」的課程裡面,提到的「前提」與「背景」的概念,是相呼應的。
當我們呢,都用第一人稱來看待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陷入「自己的覺得」,就是「我覺得」跟「應該」的思維裡面。
這樣子呢,其實是很容易進入一種自我循環,尤其惡性循環。負面的情緒啊、壓力啊、挫折啊…這種狀況,就很容易糾結在那裡。
當你已經先「覺得」一切都「應該」會朝向不好的方向的時候,這時候你跟本看不到其它的可能啊!因為你在你「自己」裡面,你沒有跳出來嘛!
所以呢,「拉開距離」就是幫助自己看見「前提」與「背景」的具體方法。希望呢,你能夠透過這五個具體的方法,找到自己的智慧與力量。
期盼今天的分享,讓你能夠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尤其是我們近期推出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我想穿越壓力,需要具體的方法;一樣面對我們的人生,一個最有限的資源,叫做「時間」。我們也需要一些具體的方法,來幫助自己找到自己效率最佳化、最優化的身心模式。
所以呢,『時間駕訓班』這一門課,會讓你回到自己大腦運作的核心本質,找到適合自己的調整。讓你跳脫出,無論是拖延還是工作狂,這種兩極的狀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平衡點。
『時間駕訓班』這一門課,很期待你的參與,更期待你的發現,能夠跟我們一起做分享。我相信無論是在線上平台,還是實體教室裡,我都能夠很快的見到你,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循環小數化分數證明 在 B1--1-1---循環小數化成分數的公式與為什麼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B1--1-1--- 循環小數 化成 分數 的公式與為什麼. 13,002 views Sep 7, 2016 高中數學免費線上課程單元分類: ... ... <看更多>
循環小數化分數證明 在 循環小數化分數例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循環小數化分數 例題. 7,990 views7.9K views. Sep 16, 2017. 36. Dislike. Share. Save. 信佑高中數學. 信佑高中數學. 2.55K subscribers. Subscribe. ... <看更多>
循環小數化分數證明 在 循環小數化為分數1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循環小數化 為 分數 1. 25,064 views25K views. Feb 21, 2013. 130. Dislike. Share. Save. Description. 均一教育平台Junyi Academy. 均一教育平台Junyi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