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三天兩夜行程分享
來紀錄一下2021/08/17-8/19宜蘭親子行程
第一站:玉兔鉛筆學校(免門票)
如要體驗製作鉛筆及導覽可另預約付費喔,因爲我們隔天要去體驗蠟筆,所以只有參觀一下拍照就離開了~
第二站:宜蘭傳藝園區(需門票)
因晚上住宜蘭傳藝老爺行旅,所以下午來這裡逛一逛,疫情期間,雖然剛微解封,但觀光客還是沒有很多,園區內變得很好拍照。
📍客路9折優惠[9月加碼折50元折價券]
https://www.klook.com/zh-TW/activity/4698-national-center-for-traditional-arts-ticket-yilan/
丁媽Jenny折扣碼:3SS55
#可優惠100
第三站:蠟筆城堡(需門票)
看到評價上都說值得帶小孩來體驗,門票CP值很高,所以就帶Andy來體驗一下。門票可折抵購物,真的很物超所值喔!
📍客路訂票:
https://www.klook.com/zh-TW/activity/45710-lucky-art-ticket-yilan/
丁媽Jenny折扣碼:3SS55
#可優惠100元
第四站:宜蘭頭城北關海潮公園(免門票)
超級短又好走的步道就可以看到龜山島,還有一線天、無邊際平車場可拍照留念。
#滿滿親子行程
#下次要帶孩子去宜蘭搭船賞鯨豚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Jingyi 漫步生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Cheryl謹荑 #teakcafe #batupahat ☆想预订马来西亚包车旅游团☆ cherylkhor915 (微信ID) 提供包车 - 机场接送 - 民宿 - 城市游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透過此連結註冊「airbnb會員」 可以獲得「RM147」...
微行旅評價 在 美學行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美學散步系列
#0224屏東地方微行旅
#蒂摩爾古薪舞集
#開團暖身中🌹
「他們的舞蹈如歌聲一樣將你穿透,將你肉體攝住,它 會進入你自己都不知到的古老靈魂裡,那宛如人類從 自然邁入文化留下的痕跡,那生命起源...」
~~ 法國外亞維儂藝術
Envrak webzine Jean Barak
2006年由團長暨藝術總監路之瑪迪霖(Ljuzem Madiljin)創立的蒂摩爾古薪舞集,是以排灣族地磨兒(三地門)部落為根據地,嘗試將排灣族樂舞一體形式轉化成當代肢體語彙,也成為台灣首支以排灣文化為主題展現的現代舞團。
蒂摩爾古薪舞集2018 首度同年獲得台灣甄選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 Festival Off d'Avignon 」與英國「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 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演出團隊,大獲好評,並榮獲愛丁堡藝穗節評選為第一個獲得5星評價的團隊。
🔶特別安排私人包場觀賞蒂摩爾古薪舞集2020年最新作品「去排灣」
🍀🍀未來行旅團訊搶先看、優先報名
請立即加入美學行旅LINE@
👉👉 http://bit.ly/2oBuGuj
照片提供:蒂摩爾古薪舞集
微行旅評價 在 美學行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美學散步系列
#0113屏東地方微行旅
#蒂摩爾古薪舞集
#開團暖身中🌹
2006年由團長暨藝術總監路之瑪迪霖(Ljuzem Madiljin)創立的蒂摩爾古薪舞集,是以排灣族地磨兒(三地門)部落為根據地,嘗試將排灣族樂舞一體形式轉化成當代肢體語彙,也成為台灣首支以排灣文化為主題展現的現代舞團。
蒂摩爾古薪舞集2018 首度同年獲得台灣甄選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 Festival Off d'Avignon 」與英國「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 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演出團隊,大獲好評,並榮獲愛丁堡藝穗節評選為第一個獲得5星評價的團隊。
🔶特別安排私人包場觀賞蒂摩爾古薪舞集2020年最新作品「去排灣」
🍀🍀未來行旅團訊搶先看、優先報名
請立即加入美學行旅LINE@
👉👉 http://bit.ly/2oBuGuj
照片提供:蒂摩爾古薪舞集
微行旅評價 在 Jingyi 漫步生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Cheryl謹荑 #teakcafe #batupahat
☆想预订马来西亚包车旅游团☆ cherylkhor915 (微信ID)
提供包车 - 机场接送 - 民宿 - 城市游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透過此連結註冊「airbnb會員」
可以獲得「RM147」的折扣還有其他更多的優惠!
► https://abnb.me/e/X2qXhZOxrZ
透過此連結參與首次「Klook」活動,
可享有RM13.30的優惠折扣!
► https://www.klook.com/invite/3806S?c=MYR
想來好久的咖啡廳——木之屋
也是全馬第一家以木來打造的咖啡廳。
不認真看他們的菜單還真不知道
原來他們餐點有提供
那麼多不同國家的料理
如果要聚會大家喜歡吃的東西又不一樣
Teak Cafe是最好的選擇啦~~
【Teak Cafe 木之屋】
地址:Jalan Zabedah,44, Jalan Zabedah, 83000 Batu Pahat, Johor.
營業時間:12:00pm - 02:00am
☆推薦視頻☆
Batu Pahat石文丁必來摸魚 走情人橋 日落也太漂亮了!► https://youtu.be/Xt-vLLFk2kY
Batu Pahat近期超紅的火爆鍋!海底撈的服務 大家排隊就是為了吃它!► https://youtu.be/Uhyzt7NHaTU
Batu Pahat著名商業城 歐洲建築風 拍照打卡好地方 超美!超浪漫!► https://youtu.be/NkXnwdQIeaU
台式料理燒烤店 評價超好!顧客都是回頭客!烧厝烧烤 ► https://youtu.be/MlDyYghU6U8
Batu Pahat推薦住宿 這裡月老廟超級靈驗!!快點去 ► https://youtu.be/NhrToOwSSFE
☆我的專屬美甲師☆
90`S Nail Maker —— Jeana 0146271014
Lable S Salon-Oasis Ara Damansara
☆追踪謹荑/聯絡我☆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herylkcy/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erylkcy/
Hotmail: cherylkhor915@hotmail.com
☆影片關鍵字☆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女孩 / 台灣 / 台灣留學 / 馬來西亞美食 /馬來西亞景點 / 馬來西亞旅遊 / 生活 / 美食 / 旅行 / 旅遊 / 感情 / Batupahat / 峇株巴轄 / 木之屋 / Teakcafe
微行旅評價 在 Jingyi 漫步生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Cheryl謹荑 #batupahat
☆想预订马来西亚包车旅游团☆ cherylkhor915 (微信ID)
提供包车 - 机场接送 - 民宿 - 城市游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透過此連結註冊「airbnb會員」
可以獲得「RM147」的折扣還有其他更多的優惠!
► https://abnb.me/e/X2qXhZOxrZ
透過此連結參與首次「Klook」活動,
可享有RM13.30的優惠折扣!
► https://www.klook.com/invite/3806S?c=MYR
喜歡吃台灣料理的朋友一定要來這家
【燒厝燒烤 】
真的很有台灣的味道!而且真的都超好吃
跟評價一樣無出入~真心推薦 =)
【烧厝烧烤】
地址:
1-2 Jalan Beringin ,Taman Makmur ,83000 batu pahat johor,
83000 Batu Pahat
營業時段:11:00 - 17:00, 19:00 - 00:00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hyocu/
☆推薦視頻☆
Batu Pahat推薦住宿 這裡月老廟超級靈驗!!快點去 ► https://youtu.be/NhrToOwSSFE
Batu Pahat美食大集合!當地人推薦 ► https://youtu.be/yO9yJhIKYNk
人生一定會愛上一個渣男 原來我只是一個親密的女性朋友 ► https://youtu.be/xL5sxb_RIMI
Titi Eco Farm 離開城市投入大自然懷抱 體驗超多有趣活動!► https://youtu.be/mFrR6Sv0_u0
知知港美食景點推薦 這裡的茶粿一定要吃 ► https://youtu.be/37ejgYONoTg
☆我的專屬美甲師☆
90`S Nail Maker —— Jeana 0146271014
☆追踪謹荑/聯絡我☆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herylkcy/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erylkcy/
Hotmail: cherylkhor915@hotmail.com
☆影片關鍵字☆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女孩 / 台灣 / 台灣留學 / 馬來西亞美食 /馬來西亞景點 / 馬來西亞旅遊 / 生活 / 美食 / 旅行 / 旅遊 / 感情 / Batupahat / 峇株巴轄 /燒烤 / 台灣燒烤
微行旅評價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旅行的旅行] 行動傳播技術空間中的旅行:#當我們用GoogleMap找路時 / 李長潔 🚎
.
時常有人問我,你每次去日本的那些超級冷門的風景、傳說地點、氛圍氣喫茶老店,到底怎麼找到的,聽都沒聽過這些地方。剛開始,我會查詢中文與外文的旅行資訊,像是旅遊手冊、觀光網站,都是基本工作,可以給旅客一點基本的地理想像,如方位、氣候、規模、人文特色等。接著,我會做一件事—大量地運用google map細查地方資料。
.
地圖,是一種人對空間權力的掌握,當旅人們從地圖繪製者的手中,搶回擁有地圖的權力,這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旅行生活?然而,我們真正因為google map而搶回了對空間的掌握嗎?我們先從紙本地圖的使用開始。
.
▓ #紙本地圖的時代
.
不只是到了旅遊的當下才使用google地圖來找路,而是平常沒事時,就打開地圖滑呀滑,細察預計拜訪的地點,了解地理資訊。不過,在2005年以前,旅行時掌握地理環境的技術大都依賴紙本地圖,旅客與觀光客在出發前,會購買旅遊手冊、旅行文學,透過特定旅行專家與旅遊資訊編輯的視野,來觀看地方(林子廉,2009)。在那時之前,各種「旅遊天書」隨著出國人數的增加,而銷售量大增。
.
出國旅行度假,不單僅是選好地方、買張機票、然後去就可以說「#這是我的旅行」,旅行的體驗是由生活中的不同媒介內容(電視、廣告、電影、書籍、旅遊手冊,現在還有社群網站)與你的真實旅程所交織而成(Urry, 2002)。當然也包含地圖。
.
地圖是一種地理狀態的再現。我們覺得地圖模擬了真實的環境樣貌,但事實上,地圖是一種「#簡化」、「#挑選」、「#裁切」,尤其是紙本地圖,在有限的平面版面上,地圖的終極目標並不是一比一的還原,而是透過地圖繪製與資料整理,表現製圖者對大地的擁有權、解釋權。
.
在從前的旅行中,我會在行前買一份巴黎的城市地圖,在台灣時就把旅行手冊上看到的景點標示在地圖中;並在旅程中逐一刪除,有時候還會用紅筆將散步走過的路徑畫上,以展示我對巴黎的熟稔程度。基本上,整張巴黎地圖我都畫滿了。
.
▓ #google地圖的出現
.
2005年,Google Map正式上線,一開始只是電腦版,同一年裡很快地推出手機版本,並且加入Google Earth的服務,直至今日,google的地圖是Google公司流量第二大的營運項目。Google Map運用了地理資訊系統(GIS),整合地表空間幾何特性以及地理屬性等兩種資訊之資料庫, GIS 中記錄的資料藉由適當的軟體解譯後可重現地表相關地形與地貌,使用者可以免費且自由地在地圖檔上標記並添加註記。這個地圖很快地成為旅行者的最佳找路工具,可以用微觀與巨觀的視野,審視空間樣態(廖酉鎮、陳均伊,2013)。
.
相對於傳統紙本繪製,#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廣泛應用,省卻了實物儲存的難處,也使我們可以在同一空間的地圖上看到不同的主題的重叠和互動,我們更能按照我們的想法,在給定的地圖框架上任意標籤,製作對我們有意義的地圖(Lo, 2012)。
.
Google不斷推出越來越豪華的地圖服務,像是「#交通資訊」、「#街景服務」、「#旅行規劃」,最近更加入虛擬實境的概念,將導航升級成「#AR導航」,透過 GPS 獲取用戶的位置,並使用街景資料產生「視覺定位系統」(Visual Positioning System,VPS),快速辨識周遭地標建築定位用戶位置,並在手機相機中以巨大的動畫箭頭結合街景,藉以更清楚地告知方向。這些方便的工具是積累在行動通訊技術、運算技術與人群使用習慣的大量應用與快速進步上,嶄新的地圖技術深刻地改變了旅行、旅人與城市的互動關係。
.
▓ #人與機器結合下的旅行:地理媒介
.
人與機器在移動技術空間中,被結合成一種人機複合體,或是Bruno Latour行動網絡理論中的「人—物」,這讓人的體驗更加複雜。你有沒有一種經驗,就是打開Google Map後,隨著指標轉動身體,試圖協調數位與真實的空間方向。或是,跟著導航行走,耳畔響起「向左轉」,就毫不猶豫地走向左方的街道。又或是,最一般的情況下,使用者會打開軟體,了解地理定位下自己與週邊資訊(店家、車站等)的關係。
.
進入到隨身行動傳播科技時代,人與物結合下的移動與定位本身就是一種資訊,這些資訊詮釋了流動空間、網絡連結、移動過程的具體樣態。一方面,機器深刻地鑲嵌入人類的生活世界中,反過來說,人們亦透過機器產生全新、方便、延伸的特殊經驗。這種人機合一、日常鑲嵌的 #地理媒介(geomedia)(McQuire、潘霽,2019),在旅行實踐中更顯鮮明。
.
在Web2.0時代,藉由地理媒介所構連起來的網絡式公共空間,展示了人類時空感知的嶄新轉變。透過行動傳播與數位化的技術,遊歷的地點本身不只是被媒介再現,而是,這些地點本身就是媒介,在程式運算的框架下,人與人、人與城市有了全新的關係:Google Map的使用與資料的積累,很大的程度上,人們利用社會實踐、消費行為與協商互動來定義旅行的地方。
.
例如這次我們旅行到關東地區,特地前往宇都宮吃餃子。在行前我們藉由Google Map的即時資訊決定乘車的方式,查詢車站附近所有的餃子店以及他的評價、照片、菜單,用街景服務來定位自己如何到達要去的「餃天堂」。然後在這家算是有特色的餃子店鋪,我們竟然在餃子裡吃到了一根鋼刷鐵絲,店家也沒有很認真地看待。就默默地打開Google Map說明了當下的狀況,並給予較低的星級。
.
▓ #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上述的情境是一種建構主義的場境,使用者們可能自知的情況下,#自願參與地理資訊的建構,這稱做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GI,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Sieber and Haklay, 2015),Google Map的VGI使得人們更有機會參與城市意義的詮釋,在公共參與的意義上,Google Map也是一種社群媒體,它建築在遊客、居民、店家等大量用戶的傳播意向性上。在McQuire與潘霽(2019)的「地理媒介」評斷便提到中,媒介傳播技術、隨身行動和城市地理元素的深度融合,共同造就了「#成為公共」(becoming public)的體驗,打開城市生活的審美維度,同時推動了「成為公共」的過程。城市中的社會關係和權力關係,不再僅僅依據根植於城市空間結構的生活形態,而是更直接地被轉化為主動的「傳播」過程。
.
從知識論的角度來看,Google Map有著三種資訊類型:自然的資訊、技術的資訊與文化的資訊。自然的資訊,如同人們所可以感受到的地形等;技術的資訊則如道路、水系的測量描述;而文化的資訊則指涉各種人類的行為,如駕駛、消費等。透過運算平台,當然也包含IG、FB上的「#社會標註」,像是打卡、分享美照、「#」,使用者、物、與城市風景大量交織成數位形式與真實形式共存的存在,並且在公共性的概念下交往互動。
.
可是,我們還是可以想像與批判,一個反烏托邦正在進行。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正是地理媒介的延伸,甚至不得不參與地理資訊的建立。當你想要運用導航系統時,其使用者本身正參與著車流量預測的演算過程。當我們行動時,我們也正經歷一種數據式的物化,個人與機器結合後,個人在時空中的所有作為都有可能面臨資本主義的收編,例如在Google Map上顯示個人化的位置性商業廣告。
.
▓ #流動的社群與信任革命
.
旅行者們對Google Map的使用,構成了一種流動與移動的社群,這個社群強調的並非穩定的社會記憶,他們更欣賞獲得片刻的超凡體驗,與享受如遊戲般的過程,在虛實間讓自己更能夠掌握旅行的地方。從Google Map的旅遊嚮導設計就可以發現,Google Map將每一位參與地理資料建構的人們都當作「專家」,這個構想在另一個旅行APP「#TripAdvisor」裡也非常鮮明。你可以在「TripAdvisor」裡分享更多評價、文章與圖片,分享你在移動時的超凡體驗,以獲得「#頂尖攝影師」、「#飯店達人」等等標章,以提高個人體驗的可信度。
.
不過,有批評家認為,我們太容易把Google Map、Google Earth上的作為,理解為一種全景全知的圖像、透明的秩序,甚至是前面討論的參與和賦權的工具(Kingsbury & Jones, 2009)。閃耀著令人暈眩光茫的球體,反映了人類的戴奧尼索斯的妄想,我們狂亂地航行,歡天喜地地喧囂,我們全心全意、不加思索地信任它,卻低估了虛擬世界對真實世界的集體監控。
.
▓ #回歸地方化?
.
不過,站在創用的立場,我還是傾向對科技保持信任。信任研究者Bostman(2017)在《#信任革命》中談到,只有「信任」,人類才能在進程上有超越性的變革。當然,對Google Map的信任早在2010年以後就幾乎被廣大的使用者們接受了,雖然偶而還是會看到我父親打開地圖導航後,然後罵導航太笨,繼續走自己的路。但無疑得,Google Map扮演了旅行實踐的重要推動角色,它把商品、交通、約會與各種推薦搓合起來,讓旅行同時是個人的行動,也是集體的社群參與。也因為這些更加錯綜複雜的信任,旅人們才能獲得更多足以創新生活的服務。
.
回到McQuire的地理媒介概念中,如果傳統大眾媒體帶給旅行者與地方的是一種想像的、再現的、去地方化的全球化幻覺。那麼這些隨身、隨地的地理媒介,像是Google Map,則在旅行者與地方之間形成更回歸地方化的關係,同時還包含了跨文化溝通的實現,透過這樣的地理媒介技術,更能提高人們對差異性與流動性的接受程度,還可以確保城市網絡中與他者共存的技能。
_
_
#參考文獻:
.
1. 林子廉(2009)。旅遊手冊如何影響遺產觀光客對於原住民石柱真實性知覺、旅遊動機及體驗。文化大學觀光系碩士論文。
2. Urry, J. (2002). The tourist gaze. Sage.
3. 廖酉鎮, & 陳均伊. (2013). 讓地圖活過來一 Google Earth 運用於地球科學教學設計之應用. 科學教育月刊.
4. LO, K. H. (2012). 論班雅明式史觀和空間觀: 並以領匯霸權地圖為例. Cultural Studies@ Lingnan 文化研究@ 嶺南, 32(1), 1.
5. Sieber, R. E., & Haklay, M. (2015). The epistemology (s) of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 critique. Geo: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2(2), 122-136.
6. McQuire, S., 潘霽(2019)。From Media City to Geomedia: Cross-disciplinary Insights into Information Society from a Pioneering Australian Scholar。資訊社會學研究,36。
7. Botsman, R. (2017). Who Can You Trust?: How Technology Brought Us Together–and Why It Could Drive Us Apart. Penguin UK.
8. Kingsbury, P., & Jones III, J. P. (2009). Walter Benjamin’s dionysian adventures on Google Earth. Geoforum, 40(4), 50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