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3/7
* 【緬甸示威少女安琪兒 中彈身亡前留言死後捐器官】緬甸一名19歲少女週三參加反軍方政變示威時,不幸頭部中彈身亡,成為連日流血衝突中的犧牲者之一。她早知自己可能有去無回,事前就在面簿留下血型等個人醫療信息,並表明要在死後把器官捐出。
這個勇敢又善良的女孩叫瑪良烏(Ma Kyal Sin),英文名為安琪兒(Angel,意為天使),網民紛紛在社交媒體留言哀悼「天使」之死。她遇難時身穿寫有「一切都會好起來(Everything will be OK)」字樣的T恤,這句話也成了激勵緬甸人繼續為未來抗爭的標語。
* 【緬軍繼續用催淚彈和眩暈手榴彈驅散示威者】緬甸反軍方示威繼續遭到強力鎮壓。安全部隊昨天(3月6日)再次發射催淚彈和眩暈手榴彈,驅散仰光的示威活動。昨天早前,聯合國秘書長緬甸問題特使呼籲聯合國安理會採取行動對付射殺示威者的緬甸軍方。
* 【世貿組織下周開會商討 全球約百國支持豁免疫苗專利】全球至今已有約100個國家支持豁免疫苗研發專利。世界貿易組織將於下周開會,討論南非和印度提出的暫時放棄冠病藥物和疫苗知識產權的提案,但歐美等國都表示反對。
世貿組織成員國對於是否應豁免疫苗專利限制出現意見分歧,中低收入國家普遍表示支持,例如肯尼亞、莫桑比克、伊斯瓦蒂尼和巴基斯坦在去年底已表達這一立場,富裕國家則持反對立場。
世貿組織下周開會商討 全球約百國支持豁免疫苗專利 https://www.zaobao.com/znews/international/story20210307-1129315?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與逝者「通話」】日本岩手縣一座俯視太平洋的小山上,有個白色的玻璃鑲板電話亭,亭內有一個黑色旋轉式電話。原來,這個電話亭是當地一名居民2010年失去親人後在自家山頂花園建造的,通過在亭內「呼叫」逝去的親人,來撫慰受創傷的心靈。
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東北大地震後,這個「風之電話亭」開始向公眾開放,讓民眾得以用同樣的方式,哀悼自己逝去的親人。在三一一大地震10週年之際,前來拜訪的民眾漸漸多了起來,大家都希望能在這裡與逝去的親人「親密對話」。(圖3)
* 【新加坡公共領域醫護專業人員將加薪】新加坡超過5萬6300名公共醫療領域的護士、藥劑師以及行政與輔助人員,從今年7月起將獲得介於3%至14%的加薪。新加坡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昨天在國會說:「醫護人員是我們醫療體系的命脈,他們的工作對於保護社會的健康至關重要。我們必須維持醫護人員薪金在整體市場上的競爭力,以繼續吸引和留住優秀的人才。」
* 在中美兩國政府圍繞冠病溯源調查問題的緊張關係日益加劇,以及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體呼籲展開新調查的情況下,世界衛生組織(WHO)冠病溯源調查小組計劃取消發佈關於其近期對中國考察情況的臨時報告。
WHO武漢任務小組取消發佈冠病溯源調查臨時報告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307-1129398?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上將說,他對中國大陸可能在未來六年達到軍事優勢、強迫改變地區現狀感到「非常擔憂」。他認為這種現狀的改變將是永久性的,美國應該鼓勵台灣在自我防衛能力上做更多投資,美國政府持續對台軍售也是「至關重要」的。
美印太司令:擔憂未來六年中國強迫改變地區現狀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307-1129423?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和第一夫人弗洛雷斯星期六(3月6日)接種了第一劑俄羅斯冠病疫苗「衛星五號」(Sputnik V),馬杜羅表示感覺「很好」,還開玩笑說自己應該會說俄語了。
接種俄羅斯疫苗 委內瑞拉總統開玩笑:應該會說俄語了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307-1129422?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最近一系列的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對中國的看法達到有史以來最負面水平,越來越多的人支持拜登政府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以影響中國政府的行為。
民調:美國人對中國的負面看法加劇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307-1129415?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面對中國芯片(半導體及晶片)技術「卡脖子」問題,中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周玉梅認為,中國需要加大加快投入力度,跟時間賽跑。她強調,中國芯片技術跟世界先進技術相比仍有差距。
面對芯片「卡脖子」 政協委員:中國要跟時間賽跑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307-1129414?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中國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指出,在全球製造業四級梯隊格局中,中國處於第三梯隊,實現製造強國目標至少還需30年。
工信部原部長:中國成為製造強國至少還需30年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307-1129406?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國會參議院星期六(3月6日)午間投票通過1.9兆元(美元,約2.55萬億新元)的經濟救助計劃。該計劃將交回眾議院重新審議投票。
美國參議院通過1.9兆美元經濟救助計劃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307-1129381?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微電子學英文 在 宜蘭縣議會議員陳文昌服務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兩天最熱門的新聞,便是台積電的股價市值創新高的消息。對於台灣的企業能達到這樣的成就,一方面是感到敬佩,一方面也會擔憂資源過度集中的問題。這裡說到的資源包含了政府政策的焦點、台灣資通訊人才的群聚而無法進入其他產業。
最近在看一份文件,由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教育領域的副總裁 Evan A. Feigenbaum 所撰寫的報告,裡面內容很完善的討論到台灣過去的成功以及目前的窘況,包括少子化導致整體人力的萎縮、基礎科學及統計資工人才的不足、缺乏雙語環境及海外市場的企圖心,這都影響了下一世代新創產業誕生的可能。
另外除了問題面外,這份報告也列舉了幾項我們能思考突並作突破的部分,包含以色列整合軍事及產業的人才培育策略、APEC及美國印太平洋計畫旗下能讓台灣產生更多槓桿的子計畫、GDPR個資政策與重視未來人工智慧資安的方向,又或是台灣善用資通訊的高等教育吸納東南亞甚至全球的學生等(以目前台灣疫情的控制我個人認為有可能)。
可以看到,要營造整個有利創新的環境,不單單只是經濟部的科專或科技部的計畫等,甚至要連內政部、國防部、外交部、教育部也一起,統整出一個綿密的策略。
以下是我看了整本報告的筆記,單就翻譯品質上絕對不足的,但想說如果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同討論,一起想想台灣該如何營造有利的制度,讓創新產業能踏穩及在全球有所突破。
以下筆記:
「台灣新創未來該如何突破?」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
Evan A. Feigenbaum
VICE PRESIDENT FOR STUDIES
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experts/719
原文連結: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assuring-taiwan-s-innovatio…
一、台灣五大未來創新上會面對的挑戰:
(一)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人才跟人力的資本問題
(二)市場規模太小的問題
(三)硬體至上思維如何改變?
(四)如何為台灣增加附加價值?
(五)政府政策該如何幫助產業?
二、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人才跟人力的資本問題:
(一)台灣必須加強STEM的人才訓練,特別是新創者的數學、統計、資工、資料科學的技能。
(二)在PWC 2018年的新創調查中,僅13% 工程背景、 7% 科學背景、13% 資訊背景,六成的創辦人為文學及商業背景。
(三)因為過去資通訊的成功,也磁吸了大部分相關人才到TSMC跟MTK。
(四)台灣少子化非常嚴重(全球最低),總體勞動力人口也不斷在萎縮,連帶的影響各種專業人力的總量,以及投入到科技領域的人數。
(五)台灣越來越少科學及工程的畢業生,從2007到 2014,每年相關的畢業生減少了快一萬名(從92167到83394)。
(六)綜上,每年透過教育體系產出的人才庫越來越萎縮恐會供給不足。
(七)台灣到美國就學的畢業生及在學生也都在萎縮,以2000跟2017來比較,在學生總數從10668到7003,畢業生從15022到9236 。
(八)出國留學者越來越少比例的人願意回台灣,2004到2007約65%留在美國,2012到2015約75%留在美國。
(九)留學美國者回台灣的重要性是在,過去80、90年代會形成一個美國跟台灣間的「腦力連結」,而塑造一個學術及業界的台美連結機制,對下一代人才的塑造是重要的。留學回國的數目下降,對形成前述的機制是不易的。
(七)人數減少,長期來說也會影響下一代重要技術,例如AI的競爭力。
(八)此外,台灣的學程所教授的內容通常距離最新的科技相隔三到五年。
(九)來自北京的人才競爭也不可小覷,它能透過薪資及市場的誘因來吸引台灣人才。
(十)台灣應思考如何透過生活品質及民主政體來吸引留住人才。
三、市場規模太小的問題
(一)人口萎縮也持續影響市場規模。
(二)即使本國市場小,還是有機會成為較大規模市場的服務跟平台,例如、來自瑞典的spotify,但這也關乎了台灣在前個主題的人才庫的養成。
(三)因為產業西進及人力成本的提升,目前台灣已經無法單一區域就完成一個完整的製造生態系。就連富士康及和碩,仍要跟中國的製造商合作。
(四)台灣的VC資源仍強壯,但也有VC反應近十年來台灣缺乏足夠的可成為投資標的新創團隊。也因此,有些投資單位也會開始物色中國的新創團隊。
(五)一大挑戰,便是吸引美國及國際的投資人,且過往台灣的市場資本曾經有被高估過,也是加深了這挑戰的原因。(這句得求證)
(六)另外一個台灣的大挑戰是,如何創造對投資人有誘因的下世代科技,然而台灣也面臨這部分的問題,包括AI領域的資料不足,或是量子計算的人才不足等。
(七)目前有許多中國的AI研究人員在美國的單位工作,這帶來兩個層面的影響:在八零九零年代台灣跟矽谷間的連結,取而代之的是中國跟矽谷的連結。未來美國諸多領域的AI的形塑方向,也會與中國有關。另外,基於華盛頓跟北京的競爭趨勢,也將有許多在美國的AI人才回流到北京。
(八)如果未來華盛頓跟北京的競爭加劇,世界將會分成兩大陣營。而北京也會持續運用各種方面的壓力來影響台灣、吸收台灣人才。
四、硬體至上思維如何改變?
(一)台灣另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是,過往硬體製造的成功經驗,也影響了下一代台灣的軟體硬體整合的發展可能。
(二)以中國大疆無人機為例,無人機算是軟硬整合的成慣例,除硬體外,有必須搭載不斷突破的演算法,同時,透過無人機拍攝的資料,又能持續改善演算法。這解決方案也吸引了許多全球跟美國的單位,包括美國,運用大疆的無人機再開發更新的軟體技術。
(三)台灣的切入點仍存在的,考量有些國家,包括美國,可能會對中國打造的AI科技有所疑慮,在這部分台灣應有潛力來取代服務。
(四)但即使要做到前述這點,用過往硬體生態系的思維來面對也並不合適,得直接有軟硬整合的思維基礎來面對。
(五)台灣必須找到基於硬體及軟體的優勢來發展,像是以色列及愛沙尼雅的做法。
(六)以生物晶片作為基礎建設發展的生物科技,並整合硬體、韌體及軟體,也是可考慮發展的方向。
(七)要如何用硬體優勢、結合軟體,以彈性的工程概念迅速打造下一世代的高科技的基礎建設,對台灣來說是必須發展及規劃的。
五、如何為台灣增加附加價值?
(一)東亞的製造供應鏈正迅速在轉變,,從中國轉移到越南、馬來西亞或印尼,因為中國的工資成本也在上漲。2017年爆發的美中貿易戰也正加速此進程。
(二)有些供應鏈的轉移並不容易,例如廣東富士康的微電子零組件生態系,而泰國或越南也難以吸收這樣的產業移入。而富士康的印度基地是轉移的其中一個例子,同時製造印度人口所需的手機已經小米的機體。
(三)台灣的挑戰包含了:
A.必須瞄準新科技(AI及量子技術)的其中一部分製造鏈,而這些新科技的廠商包含雅馬遜、GOOGLE或是中國的百度、阿里巴巴等。
B.台灣可以尋找一些目前平台大廠尚未提供服務的領域,而這服務是針對消費者市場的。包括醫療、教育、資安的部分,都仍有發展軟體、人工智慧的空間。
(四)在台灣,雖然礙因於資料量,較難發展大量資料所產生的人工智慧企業,但有許有機會發展少資料型的人工智慧演算法。
(五)除了ICT跟半導體,大部分產業過去都聚焦在低毛利的製造,也造成未來轉移至高值化的障礙。
(六)台灣必須綜合國際趨勢、尖端科技及研發能量,找到對台灣來說高附加價值的產業發展。也能參考美國未來市場所需的人工智慧及量子計算來發展。
六、政府政策的幫助
(一)許多台灣政府的政策或計畫停留在陳述的階段,即使有加強對人工智慧的投資力道,但並沒有有效地針對特定領域訂定策略。相對來說,美國及歐洲都有進行規劃策略,以日本發展AI醫療為例,政府便有計畫建立十處以AI為基礎的醫院來發展AI醫療,投入金額將在2025達到100 million美元。中國也發展人工智慧人臉辨識,進而誕生出獨角獸Megvil,此公司最近也沒加入美國商務部的Entity list。
(二)這說明了,過往台灣在硬體的成就,難以讓台灣在未來的科技競爭上穩穩站足。
(三)政府應引導整個台灣發展市場上有興趣的項目,讓國外的投資者能不斷投注資源,並且不讓法規或稅制造成這類投資的障礙。
七、台灣應針對上述五點問題進行解決,並且也在國際間找到能一同解決的合作夥伴。像是過去台灣跟矽谷的合作,應該與美方產生一種新世代的合作模式來解決前述問題。
以下是討論建議參考的解決策略:
八、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人才跟人力的資本問題:
(一)雙語經濟是能加強的方向,透過英語的加強來征服區域及全球的國際化挑戰。
(二)台灣可做為一個區亞洲域型的高等英文工程相關課程(電機、機械)的中心,吸引東南亞學生,以相較於美國及歐洲、澳洲更低價的課程來吸引東南亞電機人才,並透過策略留住這些學生在台灣電機相關領域。
(三)從此刻,為了往後十年到二十年的STEM人才庫做努力,同時這樣的人才庫得累積包括科技、商業、軟硬整合,讓台灣能發展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及資安等領域。
(四)針對5+2產業,應在大學建立相關的新創加速器。先從政府資源挹注,後續再由業界資源銜接。這些加速器應扶植跟聚焦的技術,並不是短期投資市場所關注的,反而應關注長期有潛力發展的技術。
(五)政府應鼓勵學校,引導商學院學生加強科技的應用技術,同時也加強理工、電資學院學生商業及金融的知識,培養綜合型人才。
(六)台灣在各方面都有人才,然而國際交流型的人才還是太薄弱。
(七)按照PWC 2019新創的調查,60%的新創團隊並沒有聘用能推展國際化的人才 ; 54%的團隊沒進行投遞或參加國際的展演及投案 ; 只有30%有針對國際市場進行評估。
(八)即使台灣團隊嘗試培養很前端的科技技術,然而終究會因為缺乏國際的管理者,而導致難以開發台灣以外的市場。
(九)以色列模式:
A.瞄準遠期尖端科技,特別是數年後才會帶來收益的科技。
B.策略並不會雨露均霑,而是選擇有足以作為特色及槓桿的項目,像是基礎科學及資工便是投入好幾年資源的項目。
C.透過政策及策略銜接軍事單位、軍種及業界,讓好的人才在當兵時能得到更完整的培訓及成為業界能善用的人才。
D.許多以色列人能流暢的使用英文,因此台灣也能考慮雙語政策,同時許多以色列的企業會企圖發展更國際化的市場(美國及歐洲),及具備有國際化的眼界。
(十)台灣能持續推動的國家政策:
A.有利國際創新的簽證
B.引入國際的產業導師制度,用公私協力的方式,引入國外特訂領域的導師,來觀察及督考台灣各領域的發展,可能的領域包含量子計算、資安、生物科技。
C.擴充gAsia Pass的應用情境(再研究)
D.建立一個跨太平洋的諮詢平台,把投資、需求、選題及台灣的研發能量對接起來。
E.承上面諮詢平台的建立,也同步在教育層面建立,將學術能量引入。
九、市場規模太小的問題
(一)三種策略:台灣做為一個中繼站(hub)、一個值得信任的供應商、以及一個高效能的導管。
(二)台灣做為一個中繼站(hub)
A.不只資料數量重要,資料的處理、資料的合成、資料的部署同樣重要。也可從以色列跟愛沙尼雅的案例看到,如何善用各政府單位及民間單位的能力及優先緒,來增進工業的價值鏈。
B.政府可作為高品質資料的提供方。此外,台灣也能善用法治基礎,來加強資料保護及個資保護的標準。
C.作為APEC中的領導角色,目前APEC中有在討論物聯網跟數位經濟的資安標準,台灣應扮演主導角色來引導框架及提供處理上的案例。
D.成為GDPR標準在亞洲施行的最佳案例。
E.美國的印太平洋策略中包含資安環節,台灣及華盛頓應保持交流溝通管道,在全球及APEC上一同推動。
(三)台灣作為一個值得信任的供應商
A.政府應針對5+2產業旗下的各創新計畫進行TVCP(trusted vendor certification program)認證,加強這些計劃的品質及可信任度,活用優勢,與國外的合作單位共同開創新科技的標準。
B.作為美國的新科技產品的場域實測基地。
(四)台灣作為一個高效能的導管
A.美國團隊也同樣對東南亞快速擴張的市場感到興趣,台灣能成為比中國更信任的夥伴,連結美國進入東南亞市場。
B.美國目前有 New Southbound Policy及 U.S. Indo-Pacific strategy,加入旗下的數位及資安相關的計畫,目前南韓已有加入。
十、硬體至上思維如何改變?
(一)應挑選前瞻的重點軟體科技領域,進入扮演重要的角色(AI、IoT)。
(二)台灣在量子運算上仍未有具規模的使用者,然而學界目前有美國IBM合作的計畫。
十一、如何為台灣增加附加價值?
(一)美國正調整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並尋找下一階段科技上的夥伴,特別是在AI及物聯網、生物科技技術上無資安疑慮的合作夥伴。而這是台灣的機會,台灣應盡可能在這些領域的安全技術標準上佔有一席之地。
十二、政府政策該如何幫助產業?
(一)從半導體的經驗來看,政府政策的投放必須是長期持續、且眼光放遠、針對先進科技的。
(二)台灣在研發上的投入資金比例上越來越少。
(三)調整政策讓基礎研究能成功商業化非常有必要。
(四)接下來三年到五年有些美中的合作計畫有可能停止,台灣必須成為有潛力的取代對象。
(五)台灣目前有加入APEC Cross-Border Privacy Rules,目前該組織的方向趨向歐盟的標準,台灣可先針對GDPR系統預作準備。
(六)台灣應該更積極加入更多科技業標準的制定,特別是接下重要的科技如物聯網、資安等。
微電子學英文 在 張晨("鳥"不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Halo!我是死物傳心師!!》
某天,看見一則關於「動物傳心師」的新聞。
他說連螞蟻都可以談個風花雪月!這種事還居然有大量信眾。
身為廢青的我,忽發奇想!
於是打開招牌,名為「死物傳心師」!
我聲稱為可以聚集宇宙的伽瑪射線,
接觸死物發出的微電子,
用硝酸氧化硫作媒界,了解它們的心情與感覺!
原本我只是鬧著玩,想不到卻有第一宗生意找上門……
是一個男孩,他把高達模型的相片傳給我,
問:「死物傳心師大大,它的左手突然斷了……我想知道這是誰幹的好事!請傳心。」
我看一看,直接回覆:「高達告訴我……你呀,平時玩它時太大力了吧。扯來扯去,自然會斷呀。」
對方「嗚呀」一聲,似乎是被命中要害:「原來兇手是我自己……謝謝你傳心師大大。解了我的心結。」
第一宗生意這就成了,200元袋袋平安。
然後又有另一宗生意,是個女人,她說丈夫一個月有29天都不回家,懷疑他有外遇,想我與其家中大床傳心,搜集證據。
我屈指一算:
「大床說它也不確定,因為一個月只有一兩天看到男主人,資料有限。」
她震驚地說:「對呀!情況就是這樣,你果然有本事。」
我忍著笑:「對,伽瑪射線是很強大的。大床還叫你加油,它不會離開你的(主要是它沒有腳啦)。」
女人說:「這孩子真乖。嗯……即是我家先生還不是100%有外遇嗎?」
我心想:「1000%有啦」
但嘴裡卻說:「是的,還不確定,還有希望呀。謝謝200元。」
慢慢我明白,人類很簡單,總是想別人認同自己。
管你是神是鬼、是真是假。
甚麼問米、動物傳心、死物傳心,道理都是一樣。
他們只想花少少錢,找個認同自己的人。
所以,我就像是個冒牌心理醫生。
在最短時間,抓緊他們心裡最想要的答案。
有些人想要希望,有些人想死心;
有些人想繼續當悲劇主角;有些人想做正能量寶寶。
所謂「好準」,只是看穿別人內心的能力。
「你的舊校服告訴你,知道你很懷念過去,但人還是要往前看,所以你要加油呀!多謝300元」
「你的鞋說,雖然還想陪你走更多路,但已經無能為力(都爛掉了),所以你要加油呀!多謝400元」
「你的廁紙說………它還是剛從包裝袋跑出來,但它相信你男友會回到你身邊的,別哭了。所以你要加油呀!多謝1000元」
慢慢,我也走紅了,還上節目《香港有傳心》作嘉賓,與動物傳心師來個battle!
這個動物傳心師帶了隻「蟑螂」來,要表演「蟑螂傳心術」!
我說我也可與這蟑螂傳心,他死不相信!
然後我一腳將蟑螂踩死,笑說:「牠現在是死物啦。來吧!伽瑪射線!」
現場掌聲如雷,我又贏一仗。
動物傳心師不服,垂死再問:「那...那...天……天花板!在想甚麼??說!!」
我決定要趁這機會,加強自己的signature,
於是合上眼,張開手,輕聲說一句像咒語的東西:「何溝及架渣~何溝及架渣~~天光板,對我說……」
萬籟無聲,全場凝神貫注。
「天光板,對我說……它很孤獨。」我強行咇出淚水。
全場也一起哭了。
「它終生都很離地,很想腳踏實地一次。它說你們還有機會腳踏實地,為何卻經常輕易放棄??所以你們要加油呀!」
全場充滿歡呼與哭聲。
這一刻,大家對我的信任,正式轉變成信仰。
我名成利就,要風得風。
可惜好景不常,亦因為本故事的字數有限。
一顆大大大殞石,正撞向地球。
一撞地球就會毀滅。
各國政府都用過各種方法手段,但殞石的軌道照舊。
這時美國總統半瘋半傻,竟然對全國人民說:
「不怕!世上有一名死物傳心師!我們會安排他與殞石來個終極談判!」
我知道消息後,嚇得把杯麵直噴向電視機螢幕。(我首先是想殞石應該懂廣東話還是英文呢?)
好了,我成為了救世主。
我被綁在時代廣場之下,
群眾大呼咒語「何溝及架渣~~何溝及架渣~~何溝及架渣~~」
來為我增強伽瑪射線。
各地物理學地都盡力放大粒子度數。
殞石要來了,我強忍淚水,決定向眾人坦白,大喊一聲:「何溝及架渣!!!」
他們異常興奮:「有救了!!傳心大大說出咒語了!」
我的眼淚有如湧泉,哭著說:「我唔係唸咒語呀!!我係話『我9噏架咋!!』」
「我9噏架咋!!如果我識死物傳心,我晨早問咗李家誠件西裝,嚟緊邊隻股票升啦!下化?」
殞石墜落
Sayonara~My perfect world.
#多謝有線新聞刺針出色報導
#睇到留言唔止有人講死物傳心仲有玩具傳心
#仲有一隻已經上咗鑊嘅豉油雞
=============
PS. 呢排寫咗叫《不存在的職業》(已完結)嘅小系列故事,冇嘢做時可以望下:https://goo.gl/xh4bbt
有時間可以加埋IG!(冇咩嘢睇,但多私人感受)
https://www.instagram.com/cheungson88/
(ID: cheungson88)
微電子學英文 在 安倍晉三效應!成大畢業生嗆「想槍斃蔡英文」 PTT四篇暗黑文 ...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暗殺震驚國際,一名從成功大學剛畢業一年的男子,疑對政治不滿,PTT留言:「是我也想槍斃蔡英文」,警方啟動追查,昨晚7點在台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