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德國冬天早晨,就是又黑又冷,但還是得如日常生活般上班上課。
早上雖然黑暗又冷冽,不過街道上及各大交通站,可是熱鬧到不行,人們忙碌的一天就在黑黑暗暗展開。
沒錯,這就是約莫7:40分的德國早晨,要等到8:30-9:00鐘才完全天亮,這也是我每天趕上班上課的日常。
看著學生們摸黑上課真的覺得好辛苦,德國政府常常為此在探討是否不要讓學生這麼早上課?!因為對學生的大腦運作時間沒有相對應的實質效用。
根據研究顯示,早晨大腦的運作時間的開展,每個人都不一樣,而多數人其實都處於半睡半醒狀態,成人可以借助咖啡因醒神,但孩童呢??
孩子在早晨知識吸收效率根據統計是比較差的,一個半醒的大腦,尚未全部開啟,對於科目的學習就沒有相對應的正面效果。
所以第一堂課通常是最沒有成效的時段,也因此哪個科目被擺在第一堂,學習的成果就比較差,不是因為難易程度,而是因為我們的大腦都還沒準備好全速前進。
舉例來說,丹尼的大學教授們沒人喜歡第一節課,因為他們也自己說:大家的大腦還沒準備開始運作,我自己也是,大家喝杯咖啡,20分鐘後在火力全開吧!不然教一群半醒的學生,他也提不起勁。
尤其再加上天氣環境因素,想想看在一個黑黑的早晨,就要加速大腦的開啟,吸收新知,這是否有點吃力呢?
所以德國政府放權讓每個聯邦州自行確定上課時間、放學時間及放假時間,當然有些州已經有延後一些上課時間了,不知成效如何?有待觀察。
在台灣,以我的年代為例(現在的學校規定不知改了多少?),都是以紀律為主要核心,我們有教官、要打掃教室、有服儀規定、有朝會、有早操、有固定到校時間、不能化粧、不能塗指甲、不能染髮.........這些都規定的非常嚴謹。
但在德國多數學生的自由度是很開放的,以上所說的一律都沒有,不過有一定的到校時間,但學生還是擁有彈性,只要有正當原因,遲到不是甚麼嚴重的事。
丹尼驚訝的說:為什麼學生要幫學校打掃????!!!!我說那你們不用打掃嗎?他說: 學校雇用清潔公司來打掃,學校是學習的地方,為什麼要學生花時間打掃?!
直至今日,我也不太清楚為什麼要打掃,然後打掃還要班級比賽,這也讓我的德國友人摸不著頭緒,很多問號出現在頭上,我說: 有時還得掃廁所!!!當時的我,學校規定什麼照做就是,哪來十萬個為什麼?!
其實這就是文化不同的地方,我們用紀律來管理學生,加上廣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讓學習的教場趨於一致化,以團體重於個體的形式,以階級重於平等的關係,益於整合學生的服從態度與學校的管制。
但多數的德國學校,相較於台灣是比較自由及奔放,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要的自由會更多,相對而言,適度的開放及體諒會減緩一些學生的戾氣,也因此,就我所看見的青春期學生,能打扮多辣就多辣,能多帥就多帥,而就理解的角度來看,就隨他們去吧!這也沒能干擾或傷害到誰。
以師長與學生的角色,在我所接觸的德國孩子中,他們多數認為是平等的,就是很簡單的一個是教育者,一個是被教育者,兩方可以平等溝通,可以互相指正,可以互相提攜,互相進步,而不是一個上對下的階級模式,畢竟老師只是一個普通人,也會有出錯的時候,而學生犯錯的時候,對於尚未成熟的孩子老師也是需立即的提出建議及方法,但自律還是在德國社會中扮演著很重要的教育角色。
重視個體發展、個體差異,最重要的就是自律,而自律就要從小就養成,父母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引導者,其實做什麼都行,但就是不要干擾到別人。
要不要刺青、染髮、化妝等等等都是學生個體自行決定,這些事不會取決你是否是好學生或壞學生,因為這是個體決定,他們並未因為自己的行為,而對別人產生巨大影響。
這也造就多數學生獨立、自律、不在意他人想法、注重自己內心的意願、不願追隨社會期待等核心原因。
而規定嚴謹的模式下的管理則會多一份同理心,關心周邊事物的發展,參與非只有自身的事物,養成適度的競爭及服從。
無論什麼種的教育管理模式都沒所謂好壞,每個地方有其自己的文化、環境、氣候等等因素,發展出獨有的教育模式。
以不同的觀點去看不同的事物,都能帶給我們反思及進步的空間,每個模式都有優點及缺點,而如何取得一個平衡,這是要根據時代的思想演化去做改變,畢竟我也不是教育專家,只能從自身的經驗去分享我所看見的樣子,平鋪直述的敘述出來而已,沒有對與錯,都只想要成為更好。
只是就我個人而言,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應該適度的放手,多一些退讓及體諒給他們吧!
我們都曾經年輕過,而年輕在一生中只有唯一的一次............不是嗎?!
#個人淺見不
#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年輕真好不想錯過
#德國冬天要早起真的心情都不美麗
#台灣開始的上課時間天都已經亮一陣子了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