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旅遊~
碾米廠改建的玻璃屋咖啡廳
曾是王永慶的御用碾米廠,現在飄著咖啡香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乾杯與小菜的日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加入頻道會員】▶ https://goo.gl/mYsQKC ※支持乾杯小菜請加入"付費會員"小額讚 讓我們頻道持續運作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 (◕‿◕) ✔︎訂閱主頻道 https://goo.gl/JUKTzj ✔︎訂閱副頻道 https://pse.is/KSZ97 ✔︎加入FB粉專 http...
德興碾米廠 在 老屋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屏東 / 大和頓物所
ㅤ
「大和頓物所」建築體前身為「德興碾米廠」,其年久失修已荒廢多時,直到現任業主購入後展開改造計畫,在舊有的建築中保留穀倉鋼結構與磚造外牆,並植入新的玻璃元素規劃為結合咖啡甜點與展覽性質空間。
ㅤ
尚未了解當地歷史脈絡之前,我們本猜想店名與「頓悟」有些關係,在竹田這個純樸的小鎮裡喝咖啡悟出些人生道理,似乎也非常合理。
ㅤ
然而「頓物」二字其實源自於竹田舊地名。竹田鄉與六堆客家初墾地「濫濫庄」(今萬丹鄉四維村)相鄰。六堆先民從糶糴庄開始墾荒,後來逐漸開拓出各庄頭,糶糴庄也因地利之便成為六堆地區的米穀買賣中心。早年由糶糴庄出口的米,需經船運至東港,每當夏季河水暴漲時,小船便將貨物暫時存放於竹田附近,因此將當地稱為「頓物」,也成為竹田鄉的舊名。
ㅤ
ㅤ
地址:屏東縣竹田鄉豐明路26號
資料參考:竹田鄉公所網站
#老屋顏 #老房子 #老屋 #屏東 #咖啡店 #倉庫 #台灣 #台湾 #散策 #oldhouse
德興碾米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是三月底潮州回程去的
會現在發就是清手機容量的節奏🤪
大和頓物所收在口袋超級久
久到屏東市區都開分店了
位於竹田火車站前
在2017年將建於1942年的老碾米廠改建而成咖啡館
前身是70多年歷史的德興碾米廠
現今仍保留大部份的原始風貌
再加上植栽綠樹,平日也不少人來享受靜謐時刻ฅ́˘ฅ̀
點了麵茶鮮乳跟海鹽焦糖咖啡拿鐵
配上古典巧克力蛋糕😌
也有手沖咖啡可選擇
另有咖啡豆批發販售及咖啡專業課程
相關資訊請洽店家🤓
.*・゜゚・:.。..。.:*・゜゚。.*・゜・.。..。.:*・*:.。. .。.
📍大和頓物所
🏠地址:屏東縣竹田鄉豐明路26號
🕒營業時間:09:30~18:30
📱電話:08-7712822
德興碾米廠 在 乾杯與小菜的日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加入頻道會員】▶ https://goo.gl/mYsQKC
※支持乾杯小菜請加入"付費會員"小額讚
讓我們頻道持續運作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 (◕‿◕)
✔︎訂閱主頻道 https://goo.gl/JUKTzj
✔︎訂閱副頻道 https://pse.is/KSZ97
✔︎加入FB粉專 https://goo.gl/RRokCw
✔︎追蹤IG專頁 https://goo.gl/pYeega
★ 合作洽詢信箱:cheers40188@gmail.com
============================================
追劇的朋友都知道俗女養成記拍攝場景
就是在台南的後壁啦!後壁怎麼玩一次報你知!
假日的時候一起來台南感受南部鄉親們們的熱情~
【金德興中藥舖】-俗女養成記拍攝場景
地址:台南市後壁區墨林里菁寮191號
【稻稻來】買米麵包
地址:台南市後壁區墨林里189號
【義昌碾米廠】
地址:台南市後壁區墨林里菁寮243號
【萬味香醬園門市部】
地址:台南市後壁區菁寮里58號
【茄芷工坊 】
地址:台南市後壁區菁寮里73號
【菁寮囝仔】
台南市後壁區墨林里340 號
【藍染熊手作坊】
台南市後壁區墨林里217號
【茗匠製麵】
地址:臺南市後壁區墨林里323號
【卡多利亞良食故事館】
地址:台南市後壁區42-27號
【阿鳳芭樂】
地址:台南市後壁區台一線省道
0905-074517
【烏樹林五分車】
地址:台南市後壁區烏樹林184號
秘密景點
【小南海風景區】
地址:台南市後壁區
▶贊助乾杯小菜吃便當【https://goo.gl/mYsQKC 】
============================================
▼更多影片清單Playlist
《家樂福開箱 》►http://yt1.piee.pw/H6SYP
《好市多開箱 》►https://goo.gl/FvmHi8
《在家做料理 》►https://goo.gl/occyAc
《快速減肥餐 》►https://goo.gl/VXv9BW
《日本自由行 》►https://goo.gl/a7sTaU
《台南食遊記 》►https://goo.gl/8Rqw93
《一起開箱趣 》►https://goo.gl/eqREx8
《愛吃鬼遊記 》►https://goo.gl/vfNREy
✔️⏩ 🎁🈲🔥📸🎉▶️
---------------------------------------------------------------------------------------------
▶贊助乾杯小菜器材設備【https://goo.gl/mYsQKC 】
■拍攝器材:SONY FDR-AX60 4K、Gopro hero8、Samsung Note10+
■收音器材:RODE VMP+ Video Mic Pro Plus
■輔助器材:Manfrotto MT055XPRO3、OsmoPoket

德興碾米廠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和風老屋旅行散策:尋訪日式建築,走入老台灣的時代記憶、懷舊聚落、生活情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江明麗
內容簡介:
探訪台灣在地日式老建築,時空背景回溯百年前,
一磚一瓦,一片牆一根柱,都有歷史和典故……
上個世紀,小小的台灣島在日本殖民下,
一座座日式屋舍、鐵道車站、糖廠、神社,如雨後春筍般,遍地生根。
金瓜石採礦風華,留下許多日式老宅和礦業文物;
嘉義林場帶動木業興盛,築起可觀的日式民居;
日本子民大量移居花蓮豐田,移民村藏有東洋生活樣貌,
甚至,因製菸業而築起鳳林一帶綠意環繞的菸樓聚落;
加上一條縱貫線鐵道開通,串起全台北中南七大經典日式風格車站……
這種種,成就了今日島嶼上、街巷間一簇簇溫婉細緻的建築風情。
◎28幢和風老屋──承載時代記憶與人文土地的故事
台灣這片土地,歷經1895~1945日本殖民五十年,從鐵道車站、州廳官舍、醫療院所,到糖廠、酒廠、菸廠、林場、茶廠,甚至連監獄、穀倉、碾米廠都有東洋氣息,處處可見日式建築的蹤影。
歷經時代演變,老屋修復或翻新,如今成了旅人懷舊尋幽的去處。本書精選全台28個日式特色建築,包含純日式屋舍,以及融入西方巴洛克、文藝復興建築語彙的和洋折衷式樣。
走進一幢幢日式老房子,看日治時期小販市場的景況、百年製茶廠的歷史珍寶;教職員的宿舍裡,重現教育家昔時的生活情境;走進日治時期監獄,一窺木造、磚造、鬼瓦融合,並開有「貓道」的監獄建築文化;紅磚搭配灰白泥牆裝飾的洋樓官邸,不分古今,持續散發古典與優雅氣息;旗山車站八角形尖塔散發的哥德風情,教人目光一亮;到碾米廠去看三層樓高的木造碾米機,在老建築裡來一趟稻米文化旅行……
建築是城市的風景,老建築更有著訴說不盡的故事。循著時光線索,在洋溢和風的屋宇中,一邊欣賞匠人的巧思,了解建築技法和美學價值,一邊聽舊時代的故事,還可學習茶道、劍道,穿上和服飲茶、賞日式庭園,了解日治時期礦業、林業、製糖、菸草產業的興衰景況,重溫百年前的生活情境。
◎16項必賞日式建築元素──看熱鬧也懂門道
欣賞日式老屋之美,認識東洋建築名詞是入門的功課。本書精選16項必賞日式建築元素,帶你認識懸魚、鳥居、破風、鬼瓦各有何作用?屋頂、門廊、天井、雨淋板藏著哪些建築意涵?從而了解日式老屋經典的造型式樣、建材工法、裝飾擺設及生活空間運用等,見識早年的生活智慧,來一趟知性與感性兼具的旅行。
◎10個老屋特輯──散步懷舊街廓,新與舊演繹風華
一座日式建築,就是一個時代與土地的故事,串起豐厚的人文地貌。本書延伸10個老屋特輯,以「老屋改建新風貌,走入空間活用」的概念,帶你穿街走巷,在日式氛圍濃厚的屋舍、街廓間,來一趟和風小旅行。台灣從北到南皆有日式建築遺蹟可賞:
✽保有日治時期蓬勃商業街廓風貌的迪化街──早年台北城繁華的縮影,從南北貨、中藥材鋪,乃至轉型經營的藝文空間或餐館,融合新舊建築之美。
✽有背山環水地理優勢的大溪──日治時期陸續興建公會堂、武德殿與四連棟警察宿舍,百年來,老屋老樹相依相襯,保有濃厚的舊城風光。
✽自成一股文風的雲林斗六、虎尾街市──早年因虎尾糖廠設立,帶動運輸鐵道興建,讓雙城同時沾光,留下官邸、郡役所及日式宿舍群遺蹟,如今文創小店進駐,翻轉新意,飄揚著書香與咖啡香。
✽水陸運輸發達的哈瑪星──日治時期高雄港邊通往魚市場的一條鐵道,早年企業會社與行政機構紛紛進駐,日式傳統屋宇、和洋折衷樓房、老車站、日式茶亭與文史工作站,都是古蹟散步的亮點。
喜歡老舊事物的你,跟著這本書在島嶼上遊逛,悠閒尋訪日式老屋串起的街巷風情與人文故事。這些舊時代建築歷經整修或重建,改以咖啡館、民宿、食堂、書店、茶樓、文創空間面貌展現,洋溢嶄新的東洋風情,持續在島嶼上熠熠發光閃亮。
作者簡介:江明麗
曾任職於多家旅遊媒體記者,因職務跑遍世界,包括日本、荷蘭、德國、泰國、美加、中國、俄羅斯、埃及等,其中以中國、日本最為密集,目前專攻台灣旅遊、美食之報導。個人著作有《量身訂作住民宿》、《百年好店》、《嚴選正港台灣味小吃南部篇、東部篇》、《宜蘭美好小旅行》、《花蓮美好小旅行》、《嘉義美好小旅行》、《高雄美好小旅行》、《苗栗美好小旅行》等超過10本著作,現為自由撰稿者及HERE雜誌固定特約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