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先進運輸系統專案報告】
第二次臨時會的今天(2/22)進行了「捷工處」(對,臺南已經有捷運工程處了!)針對臺南市先進運輸系統的『綠線建置計畫可行性研究規劃成果』與『優先路網(藍線、綠線、紅線)規劃』的專案報告。
Ingay數週前就拜訪過捷工處,向處長 Chi-Kung Chin秦繼孔博士請益,也很感謝秦博與捷工處同仁悉心的指教,花了很長時間拜讀了厚厚的核定資料以及本次提交大會的摘要,確實,進行臺南市先進運輸系統的擘化絕對有其必要性,並且,這樣的重大民生運輸工程(甚至可以說現代基礎工程)也不該只單純的以「是否能營利」來取決,勢必要做綿密細膩的規劃。在這個展望未來的面向來說,這是一定得做的計畫。
但是,這個運輸系統最關鍵的問題,就會在路網的規劃與架構。而這也是各路線一變再變,甚至引起在地反彈的最大理由(昨天就有綠線西門路段的七里里長聯名陳情案)
就目前所得到的資訊,Ingay在專案報告後的兩度發言中,提醒市府應更謹慎的規劃【 #路網安排的合宜性】
比方在報告裡提及三大優勢:所謂「連接雙港」、「連結雙運輸中心」與「連結雙城」方面
說 #連結雙港(安平港、台南空港),Ingay檢視這個「連結」,得要跨越轉乘三條線、28站(綠線安平港站至平實站共17站、藍線平實站至大同路站共8站、紅線大同路站到台南機場站共3站)。但實際從『安平港站(育平健康路口)』到『台南機場』僅8.6公里,開車20分鐘可到。優勢在哪裡?實在不足以說服市民。
說 #連結雙運輸中心(台南火車站、台南高鐵站),事實是目前已經有台鐵沙崙支線(24分左右可到)。
說 #連結雙城(台南、高雄),但又有多少人往返台南高雄(大湖)會想搭站站停的單軌高架?
如果從「交通」與「運輸」的初衷來思考規劃,絕不能「為捷運而捷運」,而必須思考所有不同交通載具的功能性與交通的目的性,共同結合成以人的需求為主的交通協奏曲、立體交通路網。絕非靠單一的軌道系統,而必須同時把高鐵、鐵路、市公車、區間公車甚至民間載具的系統跟路線來疊合連結,這樣才叫做大眾運輸規劃!
而,【「先進」路網真的先進嗎?】
從 #運量來說,規劃中的中運量單軌高架,實際運量跟公車差不多,那這個設計的替代優先性與先進性在哪裡?
從 #路幅空間佔用 來說,高架輕軌所需的路幅,雖然在規劃報告中說明基柱是1.2X1.4(公尺),但是加上可能的安全護欄或者分隔島,就算佔不到一車道,起碼也要1/2~2/3車道。這樣,跟佔一車道的地面公車或地面輕軌比較,替代性與先進性又在哪裡?
另外還有2個隱藏性問題:
根據目前的規劃,軌道基座下緣高度至少5.1公尺;軌道基座1.3~1.5公尺;車體高度(推估)3公尺。也就是說日後在軌道行經之處的五公尺上空,將會有一道三公尺左右的「#破壞線」。尤其在以文化景觀自豪的城市,這個天際線、文化線的景觀不會受到影響嗎?
再者,軌道基座下緣5.1公尺的限制,意味者將限制平面交通的可能性。大型工程機具、大型商品(遊艇、雕塑)、或者災變時需要的大型機工具,將無法通過高架輕軌下方路段。如果藍線原設計的「環形路網」成真,反而『#圍城』,對跨環的平面運輸將產生極大衝擊。
回頭想想「交通」吧!交通的主角還是在「人」。
臺南過去以來的城市發展,就是一個南北向分段,朝東西向的發展方式。過去的河川、條港區、老路,都是東西向的運輸要道,構成、勾勒出城市發展面貌。這個脈絡一直延伸到現在,體現在人口的分佈、也顯現在各區的通勤移動模式,當然,也包含了日後的可能發展。
但是我們從整個(甚至包含優先路網以外的線圖)路網可以看到:目前的規劃並沒有真正涵括人口數最多的區域(如永康與安南區),只是象徵性的滑過邊緣。就算目前通過核定的藍線(東半環),南北向中華路到中華東路的路線,是否真實符合永康區的通勤實際需求?反觀溝通東西向(永康到仁德、歸仁方向),連區間公車網都嫌脆弱,卻沒被納入路網思考,真的可惜。
以觀光為導向的交通需求是一種規劃;以通勤為導向的交通需求是一種規劃;以縮短城區差異、促成南北(如新營與舊台南市)連結的交通需求是一種規劃。這些規劃都必須綜合考量,但不是用一套邏輯價值去套用到所有規劃。
所以Ingay同意臺南市發展先進性交通運輸系統的必要性,但是,針對路網安排的合宜性思考,基於 #市民交通需求 與 #城市未來容貌 的橫縱格局思考,提出以上想法來向市府請益,也跟議會同仁交流。
完整詢答影片:https://youtu.be/dwPWnuGFMTY
#臺南市先進運輸系統
#交通不只是交通
#效益不能只從經營收入來看
#如何而可能讓臺南未來更好
#先做的準備工作不能少
#兩次都講得很快因為今天主席時間抓好緊><"
#然後在房屋稅報告中要提醒大家用詞
#在捷運報告裡還要捍衛族語拼音名字權力
#真的無時無刻族群敏感加戰鬥
#今天的廣告就獻給Angcoh安通部落了
#以下開放代穿部落T雪兒募集XDDD
德運永康格局圖 在 Ingay Tali 穎艾達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臺南市先進運輸系統專案報告】
第二次臨時會的今天(2/22)進行了「捷工處」(對,臺南已經有捷運工程處了!)針對臺南市先進運輸系統的『綠線建置計畫可行性研究規劃成果』與『優先路網(藍線、綠線、紅線)規劃』的專案報告。
Ingay數週前就拜訪過捷工處,向處長 Chi-Kung Chin秦繼孔博士請益,也很感謝秦博與捷工處同仁悉心的指教,花了很長時間拜讀了厚厚的核定資料以及本次提交大會的摘要,確實,進行臺南市先進運輸系統的擘化絕對有其必要性,並且,這樣的重大民生運輸工程(甚至可以說現代基礎工程)也不該只單純的以「是否能營利」來取決,勢必要做綿密細膩的規劃。在這個展望未來的面向來說,這是一定得做的計畫。
但是,這個運輸系統最關鍵的問題,就會在路網的規劃與架構。而這也是各路線一變再變,甚至引起在地反彈的最大理由(昨天就有綠線西門路段的七里里長聯名陳情案)
就目前所得到的資訊,Ingay在專案報告後的兩度發言中,提醒市府應更謹慎的規劃【 #路網安排的合宜性】
比方在報告裡提及三大優勢:所謂「連接雙港」、「連結雙運輸中心」與「連結雙城」方面
說 #連結雙港(安平港、台南空港),Ingay檢視這個「連結」,得要跨越轉乘三條線、28站(綠線安平港站至平實站共17站、藍線平實站至大同路站共8站、紅線大同路站到台南機場站共3站)。但實際從『安平港站(育平健康路口)』到『台南機場』僅8.6公里,開車20分鐘可到。優勢在哪裡?實在不足以說服市民。
說 #連結雙運輸中心(台南火車站、台南高鐵站),事實是目前已經有台鐵沙崙支線(24分左右可到)。
說 #連結雙城(台南、高雄),但又有多少人往返台南高雄(大湖)會想搭站站停的單軌高架?
如果從「交通」與「運輸」的初衷來思考規劃,絕不能「為捷運而捷運」,而必須思考所有不同交通載具的功能性與交通的目的性,共同結合成以人的需求為主的交通協奏曲、立體交通路網。絕非靠單一的軌道系統,而必須同時把高鐵、鐵路、市公車、區間公車甚至民間載具的系統跟路線來疊合連結,這樣才叫做大眾運輸規劃!
而,【「先進」路網真的先進嗎?】
從 #運量來說,規劃中的中運量單軌高架,實際運量跟公車差不多,那這個設計的替代優先性與先進性在哪裡?
從 #路幅空間佔用 來說,高架輕軌所需的路幅,雖然在規劃報告中說明基柱是1.2X1.4(公尺),但是加上可能的安全護欄或者分隔島,就算佔不到一車道,起碼也要1/2~2/3車道。這樣,跟佔一車道的地面公車或地面輕軌比較,替代性與先進性又在哪裡?
另外還有2個隱藏性問題:
根據目前的規劃,軌道基座下緣高度至少5.1公尺;軌道基座1.3~1.5公尺;車體高度(推估)3公尺。也就是說日後在軌道行經之處的五公尺上空,將會有一道三公尺左右的「#破壞線」。尤其在以文化景觀自豪的城市,這個天際線、文化線的景觀不會受到影響嗎?
再者,軌道基座下緣5.1公尺的限制,意味者將限制平面交通的可能性。大型工程機具、大型商品(遊艇、雕塑)、或者災變時需要的大型機工具,將無法通過高架輕軌下方路段。如果藍線原設計的「環形路網」成真,反而『#圍城』,對跨環的平面運輸將產生極大衝擊。
回頭想想「交通」吧!交通的主角還是在「人」。
臺南過去以來的城市發展,就是一個南北向分段,朝東西向的發展方式。過去的河川、條港區、老路,都是東西向的運輸要道,構成、勾勒出城市發展面貌。這個脈絡一直延伸到現在,體現在人口的分佈、也顯現在各區的通勤移動模式,當然,也包含了日後的可能發展。
但是我們從整個(甚至包含優先路網以外的線圖)路網可以看到:目前的規劃並沒有真正涵括人口數最多的區域(如永康與安南區),只是象徵性的滑過邊緣。就算目前通過核定的藍線(東半環),南北向中華路到中華東路的路線,是否真實符合永康區的通勤實際需求?反觀溝通東西向(永康到仁德、歸仁方向),連區間公車網都嫌脆弱,卻沒被納入路網思考,真的可惜。
以觀光為導向的交通需求是一種規劃;以通勤為導向的交通需求是一種規劃;以縮短城區差異、促成南北(如新營與舊台南市)連結的交通需求是一種規劃。這些規劃都必須綜合考量,但不是用一套邏輯價值去套用到所有規劃。
所以Ingay同意臺南市發展先進性交通運輸系統的必要性,但是,針對路網安排的合宜性思考,基於 #市民交通需求 與 #城市未來容貌 的橫縱格局思考,提出以上想法來向市府請益,也跟議會同仁交流。
完整詢答影片:https://youtu.be/dwPWnuGFMTY
#臺南市先進運輸系統
#交通不只是交通
#效益不能只從經營收入來看
#如何而可能讓臺南未來更好
#先做的準備工作不能少
#兩次都講得很快因為今天主席時間抓好緊><"
#然後在房屋稅報告中要提醒大家用詞
#在捷運報告裡還要捍衛族語拼音名字權力
#真的無時無刻族群敏感加戰鬥
#今天的廣告就獻給Angcoh安通部落了
#以下開放代穿部落T雪兒募集XDDD
德運永康格局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4月2日 華爾街日報 金融時報 紐約時報新聞標題彙整
今日圖片 :漫畫家的狂想,歐美去年啟動的FTA談判,歐洲也是花招盡出,替自己爭取有利地位。
相關的新聞是金融時報今天刊出的報導,標題是"習近平呼籲中歐達成雙邊貿易協定"
習近平昨天在歐洲演講時,呼籲歐盟和中國積極研究雙邊貿易協定,表態力爭歐盟和中國簽訂雙邊貿易協定,目標是2020年時,達到一兆美元的貿易額。
金融時報的分析認為,目前歐、美、中三方正陷入FTA的博奕當中,歐盟和美國去年啟動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歐美這麼做,是要搶在中國之前,制定全球貿易規則,突破WTO框架內的多邊僵局。歐美官員曾公開表示,歐盟和美國的貿易談判,是應對中國崛起的戰略經濟對策。
金融時報引述布魯塞爾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的貿易專家分析,中國已預見被貿易協定擋在門外對經濟的影響,力爭推動中歐FTA,但歐洲耽心的是對中國的貿易赤字,仍處觀望。這一次,習近平訪歐,已讓中歐之間的部份反傾銷糾紛得以解決,習近平也爭取到歐盟支持中國加入美國主導的全球服務貿易協定談判。目前觀察,三方終將互相妥協,決定21世紀的全球貿易格局。
路透社發出的報導則有不一樣的觀點,報導指出,習近平已得到歐洲承諾,考慮簽署FTA,如果雙方可以達成投資協定,改善商業關係,就可以考慮簽署中歐FTA。英國對此強力支持,法國和意大利則顯得謹慎。路透採訪歐盟官員表示,將把中歐FTA列為中期計畫。
以下是今天的新聞標題彙整
華爾街日報
任正非:華為也就是一個“寶馬”
讀報:外媒評谷俊山“正式”落馬
一個台灣紀錄片工作者眼中的服貿爭議
美股上漲 標普500指數刷新收盤紀錄高位
SEC正對多家高頻交易機構展開調查
約翰尼﹒德普:可能會來中國生活
中國的第一夫人效應
南中國海“劃線”之爭
標普將克里米亞信用評級下調至違約
美眾議院批准烏克蘭援助和制裁法案
北約官員:並未看到俄羅斯撤軍
日本內閣通過決議放寬武器出口原則
華僑銀行同意出價50億美元收購永亨銀行
國際法庭判定日本捕鯨違反國際公約
中國3月份新房價格漲幅繼續回落
新興市場恢復穩定 投資者尋找獲利良機
成交量飆升助力中國券商2013年利潤增長
韓亞航空承認飛行員失誤致舊金山空難
中國首次放開鐵路運輸價格
律所及調查機構擴大亞洲反賄賂業務
中國大舉開發海洋能源 堪稱新技術試驗場
中國審查拖累全球大型交易進度
墓碑上的周氏家族
周永康家族大起底
日圓兌主要貨幣走低
金價跌至七週低位 因美國經濟和東歐擔憂緩解
韓國在韓朝海上邊界附近發現無人機
油價下跌 受庫存增加及經濟數據拖累
美股上漲 標普500指數刷新收盤紀錄高位
IATA呼籲各國政府利用乘客資訊加強安檢
航班對話記錄無異常 調查指向蓄意行為
經濟學家點評中國3月份製造業PMI數據
ADB:中國減速將影響亞洲發展中國家
中國製造業調查表明經濟增長疲軟
出口未見強勁增長 亞洲經濟復蘇堪憂
金融時報
如何避免射陽擠兌風波重演?
媒體劄記:刮“谷”療毒
換種思路應對氣候變化
“新興市場已死”言過其實
中國應警惕“投資懸崖”
如何衡量中國的大國地位?
反腐風暴逼近“大老虎”
讓市場力量決定城鎮化進程
藏共創始人平措汪傑
必和必拓欲剝離非核心資產
中糧將購入來寶農產品業務多數股權
通用汽車再召回130萬輛汽車
FastFT:3月中國官方PMI指數略高於50
小型海外金融機構搶先嘗試A股淘金
MH370背後的馬來西亞政治
分析:馬航事件值得多方反思
航空業承諾不再讓飛機“失聯”
法國再度要求延後壓低預算赤字
茂名PX抗議活動擴展至廣州
殼牌採購中國設備削減成本
中國房地產銷售出現下滑勢頭
彭麗媛換手機了
習近平呼籲中歐達成雙邊貿易協定
紐約時報
中國菲律賓對峙南海仁愛礁
大海茫茫,各國加緊尋找黑匣子
韓亞航空稱軟件缺陷是舊金山墜機事件原因之一
習近平反腐運動觸及解放軍高級將領
朝韓在半島西部爭議海域互相開火
茂名民眾抗議PX工廠項目與警方爆發衝突
聯合國命令日本停止在南極捕鯨
中國高調審理劉漢腐敗殺人案
俄羅斯為克里米亞人提高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