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3
哥哥早上很開心地分享他的學校成績,
順便和媽媽解釋了一下成績單內容!
原來哥姊學校成績單上一共會列示四次的分數,
第一次是期中考前的平常小考+作業+報告分數(滿分為25分),
第二次是期中考分數(滿分為20分),
第三次是期末考前的平常小考+作業+報告分數(滿分為25分),
第四次是期末考分數(滿分為30分),
各科將這四次相加後就是學期成績(滿分為100分),
最後再從50~100分成1~4的等級分,
而所有科目的總分相加即可得出學期總成績的等級分!
經由前幾次的經驗,
知道哥哥如果有低於及格分數的情況,
是可以用其他方法補救的,
比如謄寫精美的筆記,
以及上第八節輔導課,
還有遞交自己整理的心智圖重點,
甚至還可以多做線上測驗...等,
都可以向各任課老師爭取加分!
哥哥早上開心地說著他泰文科第三次分數是24分,
只差1分就滿分,
還驕傲地說他和班長同樣高分哩!
於是泰泰摸摸他的頭稱讚他表現好,
咩伴也笑著說哥哥以一個外國人的身分,
泰文科竟然比很多泰國本地孩子還要強真是厲害!
就這樣一科一科看下來,
底下怎麼會出現一科只有8分的!!!!!
一問之下,
那科竟然是美術 @__@
泰泰:「你美術一向沒問題甚至還可以說很好,這次怎麼會只有8分!!!」
哥哥:「我想是因為有一次要做美術的線上測驗,我把手機借給隔壁沒帶手機的同學用,然後他可能有用到我的帳號回答吧!」
泰泰:「你沒有去確認嗎?」
哥哥:「這是我自己猜的啦!因為後來我看他的成績單上美術這科和我一樣都是8分啊!」
無奈又無言的泰泰一度氣到講不出話來,
待情緒緩和些後,
問哥哥那這個8分該怎麼解決,
哥哥不耐煩地說:「我會去處理啦!妳就不要再唸了!」
好~好~好!
孩子大了,
媽媽我該學著忍住不出手,
就讓他試著自己去解決吧!
雖然說家長不應過度重視孩子的成績,
分數不代表一切!
但是至少要得到相對應的評分吧!
希望哥哥可以真的重視自己應該得到的分數表現啦!
否則明明就擅長美術的他,
只因為這樣很瞎的理由得到8分,
這原因可是會讓我唸他唸夠久的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曼曼職能治療師的育兒紀錄,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想知道更多育兒技巧與活動,快來本《0~2歲 黃金期:職能治療師媽媽的超強育兒術》 慶祝新書上市,購書加贈好禮(限量送完為止!!) 📙博客來:http://bit.ly/37MaBWu *限量加贈:Mentari串珠奶嘴鍊夾 📙金石堂:http://bit.ly/2s67B8r *限量加贈:Combi...
心智圖 有用 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極速解決工作難題的心智圖大全》x2本
你想改善自己的職涯發展嗎?你想掌握高績效的職場能力嗎?你想找到翻轉人生的關鍵因素嗎?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就是一個能夠用來「整合思維」的好用工具,不僅能夠加深你對事情的理解、釐清腦中紛亂的想法,還能幫助你制定更有條理的策略。這個工具就是「#心智圖」。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mindmap-book/
.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
我第一次認真動手畫出「心智圖」,是在讀了「樊登讀書」創辦人樊登的著作《讀懂一本書》之後。在這本書中,樊登說明了他之所以那麼會「說書」,有很大的功勞來自於他善用心智圖來整理讀書心得。所以跟著他的腳步,我也試著畫了很多張讀後心得的心智圖。
畫心智圖這件事情,我採取的是「先行動、後思考」的策略,在累積了一些實作經驗之後,我才接著問自己:「你真的知道心智圖是什麼東西嗎?」為了解答自己的這個問題,我決定求助最熟悉的朋友:「書」。很幸運地,我讀到了一本實用性非常高的書。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極速解決工作難題的心智圖大全》這本書的作者是被譽為「心智圖天后」的台灣學習力訓練師胡雅茹(Monica Hu),她寫過許多本心智圖相關的著作,包含如何做深度筆記、增進閱讀吸收、加強考試記憶力,甚至能用來解決職場難題。
我曾經以為,心智圖只是一種寫筆記的方式,但是在這本書裡我卻學到了:「心智圖不是單純的塗鴉或筆記法,而是一種『思考工具』,也是正確使用大腦的方法。」這個工具只要用到熟能生巧、融會貫通,就能激發大腦的思考,幫我們解決生活和工作上任何問題。
在這本書裡,雅茹用了精簡的篇幅介紹了心智圖的好處、功能、畫法、注意事項,然後用大量的實際案例展示了心智圖的用法。書中共有43種常見的應用題,包含探索人生方向、打造競爭優勢、激發創意靈感、維護人際關係、掌握管理要領、減輕心理壓力、規劃下班之後的生活。
.
【心智圖是什麼?】
.
心智圖(Mindmap)是被譽為「大腦先生」的英國心理學家的東尼.博贊(Tony Buzan)於1970年代提出,當時被認為是一種「圖像式輔助思考」的工具。這個方法是在一個平面上,針對一個特定主題出發,用「放射狀」、「分類法」和「條列式」的綜合方法畫出所有相關聯的對象。
由於這種表現的方式,比起單純的文字更加接近人類思考時的「空間性想像」,所以越來越為大家用於創造性思維過程中。雅茹對心智圖的中文有另一種詮釋:「心」代表情緒與感性;「智」代表邏輯與理性。畫心智圖的過程就是一種融合了感性與理性的思考方式。當我們把思考的內容畫下來之後,更容易讓我們聚焦目標、瞭解困難、激發靈感,這就是所謂的「思考的可視化」。
.
【心智圖的功能有哪些?】
.
如何讓自己腦中飄渺不定的思考內容,可以紮紮實實地被記錄下來,甚至加以應用?使用心智圖畫下腦中的想法,就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當我們看到自己「思考的內容」被呈現在平面的紙張上面,會產生異想不到的六種奇特功能:
1. 整理大腦:快速將雜亂的思緒分類與歸納。
2. 延伸想法:幫助腦中剛萌芽的想法延伸和落實。
3. 聚焦思考:能讓我們看遠、看近,從宏觀聚焦到細節。
4. 找出盲點:檢查思考的過程之中是否有疏漏。
5. 優化想法:把粗糙的原始想法打磨成精美的鑽石。
6. 洞悉慣性:打破無意識的自動駕駛,打破舊的慣性。
.
【畫心智圖的六個步驟?】
.
雅茹給心智圖的定義是:「利用線條與色彩,把關鍵字詞的邏輯關係呈現出來的圖像」,畫一張心智圖具體的六個步驟是:
1. 拿一張白紙,準備三種顏色以上的筆。
2. 把紙張橫放在眼前,在正中央寫下你想探討的「主題」。
3. 換另一個顏色的筆,從右上角寫下第一個「主要關鍵字」,然後從主題處畫出一條線連接到主關鍵字的下方。
4. 用同樣顏色的筆,在主要關鍵字後方,逐一寫下相關的「次要關鍵字」。同一種主要關鍵字的脈絡下,使用同一種顏色。
5. 用順時鐘的方式,換另一個顏色的筆,寫下第二個主要關鍵字,再接著寫次要關鍵字。
6. 鄰近的兩條關鍵字脈絡,避免用同一種顏色的筆。順著這個邏輯,把主題周圍逐漸畫滿。
這個畫法跟我之前常用的「單色」心智圖不同,雅茹建議把「色彩」也考慮進去,可以讓思考更有層次。我練習畫了許多張心智圖之後,最後還是決定使用單色筆。一來是我總是崇尚極簡風格,二來是我的空間概念還不錯,不至於搞混淆不同脈絡的內容,三來是樊登也是用單色的(喂)。
.
【畫心智圖的注意事項】
.
我之前自己在畫心智圖的時候,總是喜歡把關鍵字都「圈起來」,然後才開始連線。但是雅茹卻強烈地建議「千萬不要把關鍵字圈起來,因為會限制了你的想像」。我回頭檢視了自己畫過的圖,再拿出樊登在《讀懂一本書》展示的讀書筆記心智圖,才恍然大悟原來連樊登也沒有把關鍵字圈起來。這或許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是我後來試著不畫圈之後,的確對靈感的發想有起到正面的幫助。
另外,一般而言心智圖是畫給自己看的,是用來跟自己腦袋「對話」的工具,重點不在於精美的畫圖,而是要達到實質的功效。我最近剛好在讀萬維鋼老師的新書《高手學習》,在書中他專門為了心智圖寫了一個段落來探討,他認為:「心智圖,本質上就是思維的草稿圖。更高端的用法則是用心智圖做決策和判斷。」
他進一步說明,大腦的記憶力是有限的,而心智圖就像是大腦的「延伸記憶體」。平常你只能想著四個東西,但是思考某個主題卻要同時考慮八個東西。這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這八個東西都寫下來,擺在眼前輔助思考。
萬維鋼還認為,有時候你不一定要完全照著「條列」和「分類」的規則,你可以偶爾跳脫規矩,把不同區域的關鍵字連結起來,更有助於刺激思考。他總結道:「花俏的裝飾和美觀的外型未必實用,真正的武器身上應該有創傷,有錯誤,有煙硝的味道。」實際畫過就會知道,真正對自己有幫助的心智圖必然是潦草亂的,不求花俏,要求功效。
.
【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
我除了平常會以心智圖紀錄讀完一本書的收穫之外,反而很少用在其他生活的領域。但是雅茹這本書給了我許多靈感,讓我認識到原來心智圖還可以用在那麼多不同的地方。
像是這本書主打的「解決工作上的難題」,雅茹就用了各種實際的應用案例,讓不同職場階段的讀者都會有所收穫:(1) 小職員,可以用心智圖定位自己的職場技能、盤點競爭優勢、優化工作流程。(2) 管理者,可以用心智圖加強對上級和下屬的溝通、如何避免流程疏漏、如何培育不同特質員工。
另外,讓我耳目一新的是心智圖還可以用來「解決心情上的難題」。例如在工作上遭遇委屈,你可以用「受害者心態」先大肆抒發、宣洩情緒性的字眼寫在紙上,然後再以「旁觀者心態」站在第三人稱的角度,把你遭遇的事情重新寫一遍。使用「前後兩張心智圖」的方式,有助於釐清自己的思緒,分清楚哪些是情緒性字眼、哪些是理性的判斷。書中給出的43種案例,相信能幫到身處不同境遇的讀者們。
.
【後記:值得推廣的思考工具】
.
讀完了《極速解決工作難題的心智圖大全》之後,我重新檢視了自己畫心智圖的方法,也對這個工具有了更多元的認識。如同雅茹引用日本企業講師高橋政史的一句話:「一個人一生之中只要有一到兩種思考框架,將它運用到熟能生巧、融會貫通,就足以處理所有工作上的事物。」
雖然聽起來有點誇張,但是我實際畫過了許多心智圖之後,也漸漸地產生認同,心智圖就是一個這樣的「萬用工具」。無論是基本的筆記和回想功能,或者是中階的思考內容整理,到最進階的輔助決策和判斷,心智圖都能夠釋放腦中原本的束縛,讓思緒飛躍於紙上。
最後,分享給你一句我從書裡讀到的話,引述自美國神經學家詹姆斯.奧斯汀的「凱特琳法則」:「運氣偏好那些採取行動的人,當你廣泛涉獵、積極行動,就會出現各種事件,形成『快樂的意外』。」我想,開始學畫心智圖這件事,就是我這幾個月來,遇到最快樂的意外。
.
【抽獎辦法】感謝 采實文化 心智圖天后 胡雅茹
1、抽出「2本」《極速解決工作難題的心智圖大全》送給閱讀前哨站的讀者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覺得心智圖有用嗎?你為什麼會想學心智圖?例如:「我認為有用,我想瞭解心智圖可以用在哪些情境」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3/3(三)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1/3/4(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心智圖 有用 嗎 在 Zoey 佐依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拒絕知識焦慮❌ 定時整理腦內資訊🧠
你會不會覺得自己每天都在
E-mail、臉書、Line 和私人生活之間忙碌著
腦中塞了太多雜事而無法好好思考
要做的事情太多,常常感到焦慮呢?
我這陣子讀了一本
《讓思緒清晰、工作有條理的大腦整理習慣》
給了我解決這個惱人問題的靈感🙌🏻
研究證實,人的大腦在一天中
能產生多達六萬個想法 (當自己少年維特🤣?)
而大腦跟電腦一樣,記憶體空間就這麼多
如果經常在腦中塞滿不必要、無法使用的資訊
久而久之,大腦也會越跑越慢、越來越鈍
這會導致你腦袋常常當機,重要會議卻忘記😅
該專注的時候靜不下心來,有急事心情卻被帶著走
———
文章太長來不及閱讀?
可以先分享這則貼文到自己版上
晚些再回來看呦~
_____
如同打掃家裡環境那樣 ▸ #頭腦也須要打掃!
本書作者金景祿是韓國一位思考教練
他透過聰明工作法和設計思考
倡導在資訊氾濫、大腦超載的時代
整理大腦不僅可以改變日常生活,也能改變人生💪🏻
作者將整理大腦資訊的3大步驟
#捨棄 → #分類 → #有效傳達
❶ 捨棄你的想法
所有整理術都有個不可或缺過程:「丟棄」
我們腦中有許多要丟掉的包袱
例如「負面情緒」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❷ 分類你的想法
將「需要&有用的資訊」做整理、做分類
可以透過如邏輯樹、心智圖、Smart工作法等
找出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價值
幫助自己做出對齊核心目標的判斷
❸ 完成目標並有效傳達出去
如果頭腦中有一個很棒的想法
但無法向別人解釋,那這個點子毫無用處~
只有在能精準表達時,這個想法才得以實現
書中也有幾個有趣的自我問答練習,例如:
✨ 從1-10,請排出在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十件事的優先順序
✨ 你覺得每天讀書30分鐘對你有幫助嗎?哪裡有幫助?為什麼?請詳細描述
也許這會讓你覺得繁瑣且不知該從何回答😭
但這就是腦力激盪和資訊處理的開端
透過真正動筆練習,你才能提高整體的參與度~
最後最後~想跟你討論個有趣的論點
作者提到~我們這個年代被稱做
罹患選擇困難症的「或許(maybe)世代」🤔
社會上充滿著:問他什麼就回答「都可以」的人
問他喜歡什麼「不知道」
就連要不要離職、要不要創業、要不要分手
要不要繼續深造,甚至是要吃什麼都會想很久?
#你覺得會什麼會有或許世代產生呢?
留言跟我分享一下~
P.s 我把作者的看法放留言處呦 👇🏻 👇🏻
心智圖 有用 嗎 在 曼曼職能治療師的育兒紀錄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想知道更多育兒技巧與活動,快來本《0~2歲 黃金期:職能治療師媽媽的超強育兒術》
慶祝新書上市,購書加贈好禮(限量送完為止!!)
📙博客來:http://bit.ly/37MaBWu
*限量加贈:Mentari串珠奶嘴鍊夾
📙金石堂:http://bit.ly/2s67B8r
*限量加贈:Combi 6層紗側開圍兜
📙讀冊:http://bit.ly/2umuLYK
*限量加贈:Rice幼兒餐具組
📙誠品:http://bit.ly/30g4LtU
📙三民:http://bit.ly/36MOMpK
📙momo:http://bit.ly/36UMDZq
食尚夫妻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hisunfuchi/
食尚夫妻部落格: https://shisunfuchi.blogspot.tw/
=========================================
【活動說明】
1.效果:提升頭頸背和上肢的肌肉力量
2.時機:直立抱已經開始出現頭部控制能力時,就可嘗試此活動
3.道具:墊在胸口下方的支撐物,如:包被巾、枕頭等
4.注意事項:(1)餐後不會吐奶時才可嘗試 (2)寶寶累了就要休息 (3)重點是經驗累積,表現用來觀察發展狀況 (4)如果對活動有不確定一定要詢問,安全第一喔!
5.參考發展里程碑:3個月約可以抬45度,6個月約90度。
#影片中的寶皇2M
#會持續分享各個領域的發展活動,加入FB粉絲團追蹤最新資訊喔
【Q&A時間】
Q:請問四個月可以進行趴撐活動嗎?
A:四個月可以囉~但還是要多觀察寶寶的反應,如果有疲勞或情緒不佳,就要讓寶寶休息!
Q:寶寶沒滿月應該還不能進行趴撐活動吧?
A:等滿月之後作息穩定,比較有遊戲時間再試試看!
Q:寶寶練習趴撐時,腳會翹起來,整個變成U字型,怎麼辦呢?
A:因為整個背側用力,所以腿後側也一起用力,可以有協助扶住骨盆的位置,不要讓腳飛起來,讓寶寶專注練習控制頭頸部的肌肉!
Q:練習的時候,胸口下沒有墊東西也可以嗎?
A:沒有墊也是一種練習,可以拿玩具引誘他抬更高喔! 如果這樣的練習已經撐的很好,就可以稍微增加難度,把手臂的位置調整成手肘在肩膀下面,觀察寶寶在這個姿勢會不會出力稍微將胸口撐離床面,如果比較吃力,就可以參考影片中墊東西,他就會比較好做出這個動作,之後就再觀察寶寶不墊東西是否也可以做出同樣難度的動作!
Q:趴撐姿勢一次大概要維持多久呢?
A:每個寶寶經驗累積不同會有不同表現,媽媽可以在玩具引誘下做這個動作,觀察寶寶可撐的秒數,每一次都多鼓勵他多撐個幾秒(用玩具吸引他撐久一點),這樣就可以了。這個動作發展里程碑主要看得是抬頭的角度,是不是每一次趴撐都可以抬這麼高,還是偶爾才行,穩定的表現至少要八成都可以做出此動作,就算是達到發成里程碑,所以如果是單一次有過很長的秒數,但是其他都很短,就不算穩定。 順帶一提,寶寶如果練習的時候有疲勞反應就要休息囉!(打呵欠、越抬越低、很吃力、想哭等)
Q:新生兒也會抬頭對嗎?
A:新生兒的時候也可能喜歡抬頭看人,不過要注意寶寶可能會突然沒力,頭倒下來會受傷,所以還是有用手扶著頸部喔!隨時保護他!
Q:大概多大可以開始進行?
A: 先觀察直立抱的時候頭可不可以挺直一段時間(不會馬上就累了),然後白天不會吐奶的時候讓他趴姿,看他會不會想抬頭,如果有就可以慢慢增加趴姿的時間囉!
Q:如果寶寶不是用手去撐起來,單純用脖子出力,像小飛機的姿勢這樣可以嗎?
A:手一起撐會比較好,可以幫忙把他的手擺成撐的姿勢!如果幫他擺好又會飛起來,大人就要協助寶寶維持在手撐的位置,讓寶寶去感受並熟悉這個姿勢。
=========================
食尚夫妻,是由曼曼職能治療師、湯姆哥插畫家和寶皇共組之小家庭。自2016年10月起開始藉由插畫、照片、影片、心智圖等,提供最實用的寶寶發展促進活動、寶寶玩具、感覺統合、育兒知識、婦幼用品、生活等小撇步分享,期盼能夠促進家庭教養的親子關係,讓爸媽育兒更簡單。 【新書上市】想知道更多育兒技巧與活動,快來本《0~2歲 黃金期:職能治療師媽媽的超強育兒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