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Vito出書 #如果是你 #你也會這麼做嗎
這週三的直播讀書會我們提到一個概念叫做「#將不適感去污名化」(出自於《魅力學》,什麼意思?
人們很常有不適的感覺,不論是生理上或是心理上的。
▌#生理上的不適感
可能是你在洽談一個重要的會議,但是身上穿的衣服過於緊繃或是坐在窗邊太陽過於刺眼,這會在生理上行程不舒服,如果你不跟對方說,你的眯眼、扭動、臉上的不舒服感,可能會讓對方覺得你是否對他說得話不贊成或是對你產生負面的印象。
▌#心理上的不適感
人不喜歡「未知」,例如我們想要趕快知道結果,不想要提心吊膽的等待最後的結果,面試前不知道是否會表現好,簡報前不知道是否會順利,這都會讓自己的有心理上的不適感。比較所產生的不滿、自我批判(尤其是冒牌者症候群*)、自我懷疑都會在心理上產生很大的不適感。
針對這些不適的感覺,我們需要需要掃除這些心理障礙,其中一個方法就是開頭提到的「將不適感去污名化」。
▌#將不適感去污名化的方法
① 看成一種正常、普遍且沒有什麼好焦慮或見不得人的感受,就能降低它的衝擊力。心裡不舒服或負面情緒,是生活中再自然不過的事,每個人都經歷過。
這件事情很重要,我2018年買這本書的時候,因為這句話深受鼓勵。我以前一直很怕自己不一樣(明明自己也不是什麼太特別的人),但刻意尋求合群、不突出,讓我自己有一度很焦慮。
看到這句話之後,我瞬間心情輕鬆了許多,我知道其實我不孤單,我不是唯一的那個,每個人都會有。就算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都會有,只要想像每個人都會有我自己就安心了不少。(這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安慰劑效應*」的效果)
② 把它視為許多人共同承擔的重擔,此時此刻非常多人也感受到同樣的情緒,你只是其中一位。
如果說第一點是看成每個人「曾經」有的經歷,那麼第二點就是「同時」不只你一個人正在遭受這樣的感覺。例如不知道好或不好的工作轉換、離婚、親近的人過世等等。
我們的文化常常會告訴我們有負面的想法或是感受是不對的,我們要常保正面的心態,但是這些情緒是千真萬確一定會有的,我們無法避免,我們應該是「阿!情緒來了,那就讓它休息一下,然後再離開吧」。
③ 想看看有誰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特別是你景仰的對象。
如果你需要一個也有同樣類似經歷的人鼓勵自己,那麼你可以找找身邊甚至是自己崇拜的對象。這也是為什麼我會這麼喜歡看傳記的原因,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很多力量,重點不在這些人如何成功,而在這些人失敗是如何站起來的。
同時我也在直播中鼓勵大家如果你有這樣的經驗,你可以寫下來鼓勵大家。
我的朋友 Vito就新出版了一本書《#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他在45歲的時候,因為疫情,公司告訴他:如果兩個月內業績沒有起色,那麼只好請他走人。
這是所有人在疫情時期時的夢靨,那時候我做了很多職涯諮詢都是受疫情影響,例如每個月無薪假2週,也就是你的薪資砍半,或是前三個月領半薪,後三個月領全新,第7個月開始領1.5個月,也就是把前三個月的半薪,延後半年發,當然也有直接開除人的,不管你過去的業績如何。
Vito從接到這個消息開始,開了一個粉專 (同書名: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 -上班族都該領悟的道理),Vito從未公開坦承他是這個粉專的主人,我很幸運,我在一場活動中認識Vito,這場活動是他第一次公開這個秘密,而後,我成為保守這個秘密的人之一。
同時因為Vito的年紀根據他本人宣稱可以生出我這個年紀的女兒,所以也不客氣的叫他「Vito把拔」,女兒的壞處就是花錢,所以,去年我舉辦的200個人的日更團創作者派對,他義無反顧到場支持,他甚至是我公布就付費的人,對於這點,我真的非常非常非常感動。
這本書的文字很順,你可以一直看下去,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道理,也不是要教會你什麼,你會看到一個中年大叔,很坦誠的說出自己在這60天的焦慮、過程、生活中的觀察、變化,是那麼的真實。
你會知道,「將不適感去污名化」不只是我們在線上讀書會的一頁PPT,而是一個真實的人生,是每一個人真實的人生。
要能夠每天都挖心剖肺的衷心敘述自己的心境其實不容易,真的,不容易。內心的心魔比你想的還多。
週五的早上,寫給你們。
如果是你,你也會這樣做嗎?
▌《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4976
▌名詞解釋:
* #冒牌者症候群 (impostor syndrome) :有能力的人並不覺得自己有能力,成天擔心別人會揭穿他們是冒牌者。
* #安慰劑效應 (placebo effect):它是一項假療程,醫護人員給病人實際上根本沒有療效的「假」藥錠,並告知這個藥可以治療他們的疾病。令人驚訝的是,許多病人接受了這種無藥效治療後,病症仍然獲得實際改善。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Cup 媒體 Cup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回簡介過「專注力協定」作者尼爾.艾歐(Nir Eyal)就量度行為是否對人生有助益而設計的十字模型,並從模型中得出鍛煉專注的四個步驟。第一步為「管理內在誘因」:人類所有行為都由內在的不適感驅使,要處理分心問題,首先要坦誠面對內在的不適、坦誠面對它所引發的分心衝動,再像旁觀一樣,任由情緒流過,避免立...
心理上的不適感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寶寶睡前撞頭
#諮商心理師寧寧老師
#寶寶行為背後都有需求
媽咪問:「 #寶貝睡覺前會去撞頭?是什麼原因?怎麼辦?」
大多會問到寶寶撞頭的媽咪,幾乎都是男寶,也有女寶,但男寶撞頭的機率高超許多。
#寶寶撞頭正常嗎?其實寶寶撞頭還蠻常見的。
#寶寶會什麼會撞頭啊?寶貝會撞頭,原因有好幾個,寧寧老師來分享
▶️缺乏運動刺激時會撞頭
當我們的身體需要「動能」釋放時,而未被滿足,尤其是多數寶寶撞頭,是因為前庭平衡的刺激不夠,讓寶寶無法有效發展平衡感,所以用撞頭或者撞身體的方式,來滿足身體發展的需求。
▶️緩解生理不適時會撞頭
有時候寶寶在發展中,會遇到一些身體不適的情況,譬如長牙、長骨頭時,或者生病時,耳鼻部位感染時,身體可能伴隨著疼痛、不舒服的感受,也會出現撞頭的情況,可能是寶寶需要透過更強烈的感受,來蓋過身體的不適,轉移生理不舒服的感受,讓自己感覺好一點。
▶️心理需安撫時會撞頭
有一說是寶寶需要放鬆時就會撞頭。多數寶寶是睡覺前,會想要撞頭。撞頭的過程,會為寶寶帶來一種節奏感,從觸覺、聽覺、動能覺、本體覺上,產生一個固定的搖晃感,讓寶貝產生類似「搖」的感受,滿足心理安撫的需求,但有時候寶貝不見得是撞頭,而是一直翻滾,直到入睡。
▶️情緒較激烈時會撞頭
當寶寶情緒激烈時,不知道該怎麼辦時、或者還無法充分用語言表達時,為了讓自己的情緒有地方紓解,就會本能地用頭撞牆、撞地板,或者用身體來衝撞牆壁。因情緒關係而撞頭,就好像在宣洩情緒一樣。
▶️好奇因果關係時會撞頭
寶寶的學習是一直在持續的,好奇心與探索因果關係的學習慾望,會讓寶貝想要試試看,頭撞牆壁會怎麼樣,透過「身體力行」的方式,來佐證自己的想法。
▶️來自大腦及發育問題
有些發展出現異常,或者帶有自閉傾向的幼兒,可能會有撞頭的行為,家長可以觀察,如果寶貝在人際互動、學習反應上出現一些異常,請一定要提早到醫院檢查,以免耽誤早療的黃金時期。
✅在嬰幼兒0-2歲,甚至是到3歲,撞頭行為是常見的,如果遇到寶寶撞頭,一來是要注意寶寶的安全。二來,家長可以帶著細心,理解孩子背後的原因,自然有緩解和解決的方法。
👉如果是運動量刺激不足,可以多做一些促進前庭平衡的寶寶瑜伽式,譬如「飛翔式」「小飛機」「溜滑梯式」「盪鞦韆式」「摩天輪式」...等。多與寶貝一起玩「動作」遊戲,尤其是大動作,能夠促進寶貝的感覺統合,亦能夠帶給寶寶發展及心理上安撫,幫助寶貝減少撞頭的行為。
👉如果是生理不適而撞頭,建議可以多擁抱寶寶,以及進行寶寶按摩,跟寶貝透過「撫觸」,來緩減寶貝在身體、心理上的不適感。撫觸、按摩是非常好的親子活動,撫觸對寶寶來說,不僅是促進全身神經發展的重要方式,更能幫助寶貝在身體的不舒服、心理的安全感上,種下非常深厚的基礎。
蜜亞醬至今快4歲,我還是超愛抱女兒,跟她一起進行按摩~
大家也可以看看以下文章
📍「擁抱」好處多多!日本研究:抱抱舒緩疼痛的效用比嗎啡還強
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16/10/18/benefits-of-hug/
📍嬰兒按摩好處多促進孩子成長還能增進親子感情
https://heho.com.tw/archives/57307
👉當遇到寶寶情緒較激烈時撞頭,要先留意我們與寶貝之間,當遇到衝突時,是不是有太多情緒性的互動了?我們在教養寶寶時,是否動口或動手呢?讓寶貝感受到較多的負面情緒。而不是教養中,一起學習適當的情緒紓緩方式、學習正向的情緒管理,來幫助自己與情緒共處。
情緒反應是會被繼承,以及被累積的。我們對待情緒的方式,孩子會不知不覺中學習起來,譬如壓抑、否認情緒,或者將情緒用語言、行為爆出來,傷害別人。若沒有機會,學習適當的情緒紓解,或者當有情緒時,沒有在足夠安全與信任的狀態下適度舒緩,而是同樣被強烈的情緒回應,孩子的情緒會累積,直到過度激動,導致需要用身體撞牆、頭部撞頭,來釋放內在的情緒能量。
當寶貝有情緒時,我們可以透過身教,來跟寶貝一起學習更適當的情緒表達。譬如,有情緒時,可以深呼吸、離開現場、數一到十...等等,平常我們遇到孩子有情緒時,也以溫和而堅定的態度來應對,就可以減少嬰幼兒習得負面情緒反應的機會了~
👩🏻🌾嬰幼兒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是有需求的。鼓勵家長,當我們看到寶貝的行為,可以先理解孩子怎麼了,同理孩子,了解孩子,找到原因和需求,適度地回應和滿足,親子一起正向親密地成長~
🎈8月份Kids’ EQ Learning & Parenting #親子情緒教養課程,皆已額滿,可私訊預約10、11月新班課程
🎏寧寧老師親自上課,不只教嬰幼兒們情緒管理,也與大人一起來分享「屬於大人的情緒療癒」
🚼2020年9月最新 #寶寶手語、 #寶寶瑜伽 課程,各班還有少數名額~
請點選: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825948767813137/?vh=e&d=n
報名系列課程,即可長久與寧寧老師親職諮詢~
🔽蜜亞醬也有奧嘟嘟的時候,在媽咪眼裡,各種表情都有可愛之處~
心理上的不適感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上回簡介過「專注力協定」作者尼爾.艾歐(Nir Eyal)就量度行為是否對人生有助益而設計的十字模型,並從模型中得出鍛煉專注的四個步驟。第一步為「管理內在誘因」:人類所有行為都由內在的不適感驅使,要處理分心問題,首先要坦誠面對內在的不適、坦誠面對它所引發的分心衝動,再像旁觀一樣,任由情緒流過,避免立即回應這種衝動。
第二步是「替具有引力的事情騰出時間」。這一步的重點在於重新理解時間管理,了解自己重視的價值觀,並主動為合符價值觀的活動保留時間,以免花太多時間在生命的單一範疇上。
收聽更多:
【*CUPodcast】#58 專注力協定:設計上癮行為的史丹褔教授,教你自然而然變專注
https://youtu.be/uuGDBl59gwo
【*CUPodcast】#57 拖延心理學:如何克服拖延,重新掌握時間?
https://youtu.be/T0meVBi9Ts8
【*CUPodcast】#56 拖延心理學:五種拖延者,你屬於哪一種?(下)
https://youtu.be/5kELvdtmM5o
*CUP Media Podcast 可於 Spotify、SoundCloud 及 iTunes Podcast 等平台收聽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0zq9LpH4Lw4WCvhR22ZLe?si=JuCfsNstTa6ka-7yuvHVGw
SoundOn: https://player.soundon.fm/p/cupmedia
iTunes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hk/podcast/cup-media-podcast/id1493758335?l=en&i=1000478002964
Google Podcast: https://shorturl.at/ahEGH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t.me/cupmedia
? WhatsApp ? bit.ly/2XdWXqz
心理上的不適感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最新影片: 《最後生還者》如何將遊戲化為藝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1JVdvfdD8Y --~--
10年來最好看的動作片推薦: https://youtu.be/c-H1PBw7ZTo
監製/編輯: 監製/編輯: 黃豪瑞 (Jasper)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Q-fBheHysYWz9ObSEzMdA/join
=====================================
#幫你看電影 #吞噬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如果你不喜歡此影片的話歡迎指教
我會盡量改進
喜歡的話也請不吝嗇分享啦!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美國新銳導演卡洛米拉貝拉戴維斯一鳴驚人的首部劇情長片《吞噬》,描述一名擁有一切的美麗少婦,卻在懷孕後著迷於「吞噬」危險物品,失控的慾望逐漸摧毀她的完美生活,更迫使她吐出不願面對的真相。
年輕的杭特與丈夫瑞奇新婚後便一同搬進了丈夫父母送他們的嶄新豪宅,一面布置新宅一面期待新生命到來的同時,她也意識到自己病態的癖好:吞食各種危險的小物品。
無論是小彈珠、螺帽、紙張,甚至是圖釘、電池都在她的「食物清單」上,即便見血也阻止不了她將這些容易危害身體的小東西吃進肚子裡的衝動。而這樣的病態癖好被丈夫發現後便被強制送去接受治療。
在與心理醫師愛莉絲會談後,杭特意識到這癖好的緣由直直指向她人生黑暗處最不為人所知的秘密。當她意圖挖掘面對這秘密的同時,卻也發現丈夫過於逼人的掌控越來越激烈,甚至欲將她送去精神病院,她與孩子的生命也因此急速受到威脅……。
以《K歌情人》偶像歌手一角出道的海莉班奈特,這回以令人不寒而慄的精湛演技登上翠貝卡影展影后。沒有血腥噁爛,卻帶給你前所未有的不適感,堪稱年度奇片。
心理上的不適感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當湧現不舒服的感受時,就勇敢地用第三 ... 的推薦與評價
所以,在喚回事件情節後,先不要聚焦於埋怨老闆不公平,或是氣惱被老闆責罵,你要做的,是先把注意力放在身體的不適感上。或者,你想起前一陣子跟父母意見不合,甚至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