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速成立司法精神醫院 妥適監護處分執行】
如何預防精神病患者的犯罪行為,是社會大眾關心的議題,而為了達到預防犯罪、保護社會安寧及矯治教化的功能,我們更需要有適當的處所,來治療犯了過錯的精神疾病患者。所以,我認為,行政部門應該要加快腳步,儘速成立司法精神醫院。
另外,司法精神醫院成立後,該由哪個單位負責?目前的共識是,衛福部負責醫療,法務部負責保安、戒護等工作。但司法精神醫院收容的病人,既然是因為司法裁定才進來的,主管機關當然應該要由法務部來承擔。
最後,關於精神鑑定的問題,我認為,也應該要由一個專業團隊,包括精神科醫師、心理師、法律專家等,一起來鑑定,才能更周延;這部分,我已經提出《保安處分執行法》的修法,希望未來審查法案時,法務部可以共同支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44的網紅Sandy婚禮企劃,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andy今天一反平日甜美活潑語調,改為低沉沉穩。因應這次記者會主題,主要站在反對的立場。 這次關於反心理師法下修法案Sandy特地做了很多功課,也很仔細的聽完主講人全程解說,受益良多,除了對次法案有更多了解,更對臨床心理師有更深層的認識...
心理師法 修法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對「物理治療師法」修法的自由聯想
星巴克、路易莎到底誰搶了誰的生意?
谷大為/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雲縣北港)
上周一天早上,在醫院旁路易莎外帶一杯咖啡,等候過程,看到報載廿年未修的物理、職能治療師法,立院初審通過,未來健康促進等無關治療的服務將「免醫囑」。轉頭看網路醫療界社群媒體,許多人認為物理、職能治療師長期受壓抑,這將有助推展長照業務;但也有認為,如果屬健康促進、預防醫學範疇,不宜納入健保。
固然「疾病以外的介入措施」是否應排除健保外,是重要議題;但精神科醫師同溫層中,許多同儕想到心理師法中的心理治療、諮商等,是否有一天將不用醫師診斷、照會或醫囑?有些認為心理師法,遇精神疾病應轉介治療沒有落實,國外早開發出線上甚至人工智慧諮商,遠端視訊諮商、不須醫師診斷轉介,在國內可能也是遲早的事。
看著手上的咖啡,在近年台灣咖啡店發展歷程,似乎也和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療、諮商發展有類似脈絡。卅年前,筆者讀國小旁邊有家「中菲行」咖啡,對裡面氛圍、餐飲和氣味難以忘懷;這樣老牌精品咖啡店,在卅年前台中可說是異類。
但一九九八年,星巴克進入台灣後,喝咖啡不只是花錢買飲料,也購買一個愜意空間和氛圍,再加社會轉型,靠不同促銷策略刺激消費,出現所謂「定錨效應」,消費咖啡時,認定咖啡是單價較高飲料。根據經理人雜誌報導,在市場打開後,路易莎「刻意定錨星巴克」,鎖定中產階級對消費升級需求,快速追上。
星巴克是否輸了?看來也沒有,精品咖啡店、大型連鎖咖啡店、甚至便利商店把市場做大後,消費者對品質要求提高,明顯轉變是標榜「三十元咖啡」不見了;反而星巴克開始區隔市場,提供包括氮氣冷萃等更高價品項,帶動便利商店也賣精品咖啡。
回到精神醫療,每天面對場景,知名Youtuber「理科太太」最近告訴粉絲,先生罹患憂鬱症,自己也自律神經失調,將休息一陣子。實際上,根據WHO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憂鬱症(鬱症)確實在單一疾病造成負擔排行中,近廿年來持續上竄,預計二○三○年將成疾病首位。中研院鄭泰安教授的研究,我國「常見精神病」盛行率近年亦同樣升高,但政府對於精神健康投入資源,不但低,甚至有時投入經費還下降!
心理治療在精神疾病國際治療準則裡,都是第一線治療,會擔心心理師不需醫師診斷、評估,就提供治療,是顧慮少部分未經妥善診斷就治療,可能使心理師、病人都蒙受風險(例如個案主要問題不是憂鬱症,而是像「我們與惡的距離」裡主角罹患的「思覺失調症」);但或也表示,台灣心理治療服務還不夠成熟。民眾、政府都對疾病與治療方式不了解;有時不是不知道如何選擇,而是沒想過有這樣選擇。民眾有需要、也想要治療時,卻發現醫師有限,心理師卻又受限法規,最終三方共蒙其害。
卅年前,喝罐裝三合一咖啡時,咖啡店屈指可數,但星巴克打開市場後,包括連鎖咖啡及便利商店,推高台灣咖啡銷售,甚至淘汰品質不良咖啡。不論心理師法是否也將修正,期待政府和相關單位能更重視台灣的精神衛生與治療,讓有需要的民眾都能夠得到妥善治療,更透過市場機制汰換品質不良治療。
心理師法 修法 在 王郁揚 WHO FCTC 菸草減害專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您知道 #諮商心理師 與 #臨床心理師 還有 #心理醫師 的差別嗎?
看來這個教育與修法得靠鄧惠文X綠黨開個頭了。
-\-\-\-\-\-\-\-\-\-\-\-\-\-\-\-\-
從心理師法立法以來,已經過去十多個年頭。從去(2018)年開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便在每年11月21日,以「諮商心理師節」的方式慶祝諮商心理師在台灣的誕生。但是這個肩負台灣心理健康重要任務的角色,在經歷風雨的現在依舊面對許多挑戰,要在台灣的社會真正成長茁壯,還有許多考驗要面對。
10年過去,大家仍然不知道「諮商心理師」是什麼
依據心理師法,台灣的心理師可以分成「諮商心理師」與「臨床心理師」,兩者業務有重疊之處但也各有所精。但是比起區分諮商與臨床,更多的人其實比較大的困難是連心理師都不知道,反而常常被叫成「心理醫師」。
這可能是台灣人受到電影或戲劇的影響有關,國外的心理相關工作者依照學歷與性質可以做更多區分,有些就直接翻譯成「心理醫師」,但是台灣因為制度的不同,光是要正名「諮商心理師」,就得花費一番好大的功夫。
心理師法 修法 在 Sandy婚禮企劃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Sandy今天一反平日甜美活潑語調,改為低沉沉穩。因應這次記者會主題,主要站在反對的立場。
這次關於反心理師法下修法案Sandy特地做了很多功課,也很仔細的聽完主講人全程解說,受益良多,除了對次法案有更多了解,更對臨床心理師有更深層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