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窮_越哭越窮
昨天開了新社群,也只在自己的臉書放連結,照理說就是有發摟我的粉~~因為可以匿名,真是想不到立刻就出現了「特別加入來罵我的」留言。
當人可以匿名時,就會出現許多真實面目,而活到這把年紀,看了已經不會生氣,而是從中反觀該種人類,可以用來提醒自己為人處世,以及教育孩子。
一旦匿名就可以攻擊有兩大種人:
一種是城府太深,所以用來作為達成目標的手段,畢竟帶風向傷人是最快的,引起輿論即使當事人清清白白也會蒙上一臉灰;
一種人是太蠢,以為在攻擊人其實完全把自己內在的遺憾缺陷曝露出來,以為亂罵人爽到了,其實只是自曝其短,更加深化了內在的傷痕。
\
所以來聊聊「哭窮」這件事。
我一直認為「好運」和「財神」是會跟這信念走的,當自己老覺得過得差、嫉妒他人、憤恨不平,就會開始屋漏偏逢連夜雨的衰神纏身感,所有不幸都會降臨到自己身上。這沒什麼不好理解,因為會自怨自艾的人,時間都會在抱怨與自憐,原本可以好好拿來讓自己進步、進修、賺錢的時間都浪費掉了;不然所有積極進取的粉絲說說看,是不是一旦你進入學習狀態,會感覺時間根本不夠用?
所以說是信念帶來好運、財神照顧愛錢的人也不為過,畢竟化成現實來看,積極的人機會自然變多、專注於事情進展上所以大腦不會處在DMN預設模式上(一種極度耗能、讓你深陷在腦霧中的狀態)。
昨天看了淡如姐的文章,討論了彭凱平教授的 『積極心理學理論』:人類的心理是漫長的進化歷史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和性選擇是產生這些心理機制的主要進化過程, #選擇出來的心理機制的意義是要有利於人類的生存和繁衍。譬如~當人們看見崇高美好的事物時,就會感受到一種積極的力量,這是因為 #迷走神經張開的關系。(以上節取自網路)
大致來說就是,腦科學是一種能積極改變人生的科學,你的選擇呈現了表現出來的言行,而你的選擇也決定了人生樣貌。
\
基於此我從來不哭窮,我還真的很怕自己越哭越窮!
我記得當初筋肉老爺剛中風時,只有跟一個朋友調過頭寸,好姐妹借我也已經如期還完;其他我都是跟銀行借貸,因為信用良好借貸順利,我連跟銀行哭窮都不需要,因為銀行也是很現實的,你哭窮他會怕你還不出來不借你,你跟銀行展示自己的賺錢力,越高就越好借錢。
所以我還真的不知道,人生走一遭,哭窮有什麼用。
當時我也沒把時間拿來哀怨哭窮,而是除了睡覺時間其他都很壓縮的在賺錢與進修同步,不然怎麼一個人賺到兩三倍的薪水?
斜槓是需要實力累積的;
看起來過很爽毫不費力是因為我用盡努力;
如果有網友誤會了我分享自己欠債、賺錢、從韭菜當起的歷程是在哭窮,那還真是欠缺文字閱讀能力,因為那是在鼓勵還沒有投資理財的粉絲,連我都可以,大家也一定行。
\
至於囤房與炒房我還真的沒在鼓勵!來說說我為什麼喜歡到處看房子:
基於以上「積極心理學」和「腦科學」,看房子可以激發自己想要更加向上的慾望,把賺到的錢放在其中作為資產配置,還可以留有後路當成退休後收租固定收入,選擇要不要傳承給小孩,一百種好處都會激發我更想要變強的決心!
一個自住、一個收租,我的規劃是未來要是能力許可,會再看第三間,畢竟要照顧筋肉老爺,可能需要兩間租金比較能維持退休後生活。
所以基於這個夢想,都會讓自己更專注於現在的自我進修,提升能力去賺到更多合理報酬,這跟炒房不太有關聯呢~而是積極理財的一環。
一邊看房、一邊玩台灣,這是非常棒的週末休閒,也讓我多理解未來想要居住的處所~譬如買在青埔後,搬出了台北市那種輕鬆快樂還真是難以言喻。
\
抱怨與哭窮唱衰,對自己的人生是沒什麼好處的;該位酸粉我知道你會看,畢竟你也是昨天看了我的貼文才加入社群不是嗎?
這篇我不是在罵你,是希望你換腦思考,這樣人生才會過得更美好;而你自己過的美好了以後,就不會處處看人不順眼,還要花時間特別加入社群,等了一天讓我核准你加入,在趕緊發文罵我了~~
浪費了一整天只為了罵我,時間有夠浪費哩!
#時間就是金錢呢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2萬的網紅快樂大學Happiness Universit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犯了錯。」 為什麼要人們承認錯誤,如此困難? 揭示人類犯錯之後, 心理機制最具影響力的「認知黑箱」 【記得開啟字幕觀看】 趕快鎖定本週【熊仁謙書房】 - 訂閱快樂大學頻道,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快樂 👉https://pse.is/SZ2A6 想多了解我的生活 也歡迎訂閱我的生活頻道 ...
心理機制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Podcast:男女情緒反應大不同!
——《#診間裡的女人》第二季:男性的心聲
也許是在家庭與社會教育上的影響,或是生心理機制運作的不同,在面對悲傷的情緒反應表現上,男性和女性截然不同。為什麼男人總是更擅長展現憤怒,而無法流暢表達感性?台灣少見提供男性情感教育的社福機構 城男舊事心驛站 Men's Talk,蒐集了許多台灣男性的真實心聲,世上不只有「渣男」和「笨拙男」,要讓你不再說「台男不意外」,更讓兩性關係 Level Up!#最後一張圖絕對不是被前任刷爆卡所以難過
░▒ 林靜儀醫師 Ft. #城男舊事心驛站 主任黃重仁 ▒░
EP06|有些男性要花三、五年才能走出分手的傷:
https://bit.ly/3zyC3EP
EP07|在婚姻中,男人常有深深的挫敗感:
https://bit.ly/2XPjTSp
▍全球Podcast平台同步上架:
▹ Spotify:https://spoti.fi/3yzXshd
▹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xy9eaE
▹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VFreTh
#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心理機制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年前,聽聞身邊朋友真的走入詐騙事件中,才驚覺「詐騙」從本來遙遠的新聞時事,變成了你我生活可能的「日常」。於是,我們開始決定分頭做點功課,試著從一些時事與案例中,找到受騙背後的心理機制(沒錯,就是《#你今天被騙了嗎?》這本書)。
最簡單的結論是,詐騙是從人性下手的——貪、慾、懼。
但隨著科技的進步,「詐騙」feat「各種先進技術」之後,手法愈來愈複雜;雪上加霜的是,政府修法、立法、調度人力的速度,比不上「勤奮」的詐騙集團。這也使得我們未來被詐騙的機會、風險不減反增,如何學習「保護自己」、「保護家中長輩」就變得格外重要⋯⋯
👉 https://wreadit.com/@headshrinkerspocketblogspotcom/post/329686
💡文章重點摘要💡
- 鏡週刊分享的《虛擬的夢》系列文值得一讀
- 你有辦法辨識什麼是「廣告」嗎?
- 從認知失調理解受騙的「沈沒」行為(摘自《錯不在我》)
- 反詐騙心理的書單
心理機制 在 快樂大學Happiness Universit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犯了錯。」
為什麼要人們承認錯誤,如此困難?
揭示人類犯錯之後,
心理機制最具影響力的「認知黑箱」
【記得開啟字幕觀看】
趕快鎖定本週【熊仁謙書房】
-
訂閱快樂大學頻道,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快樂
👉https://pse.is/SZ2A6
想多了解我的生活
也歡迎訂閱我的生活頻道
https://reurl.cc/main/tw
-------------------------------------------------
快樂大學全新企劃
趕快訂閱開起小鈴鐺
🔥熊宇宙計劃
熊仁謙與林思宇全新形態的知識碰撞
👉每週一固定播出
🌟http://yt1.piee.pw/SYCLT
🔥熊仁謙書房
為你精挑細選
重點解析絕對值得一讀的好書
讓你與快樂的生活只有一本書的距離
👉每週三固定播出
🌟https://reurl.cc/E7o16g
------------------------------------------------
歡迎訂閱追蹤我們
🔶熊仁謙
Facebook:https://reurl.cc/lLb62v
Instagram:https://reurl.cc/A1WZap
🔶林思宇
Facebook:https://reurl.cc/Na8eo5
Instagram:https://reurl.cc/mdb1b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GEGyLmFMCI/hqdefault.jpg)
心理機制 在 ΣSigma二次元解密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Simp #二次元解密 #Sigma
►Pateron : https://www.patreon.com/sigma_hk
►成為會員 : https://bit.ly/2wyOG4d
►訂閱我的頻道: https://bit.ly/2mNS6f1
►追蹤我的IG : https://bit.ly/2mMQrX3
►PayPal贊助 : https://bit.ly/2LOqbcO
Refrences:
The Surprising Psychology Of OnlyFans Simps
https://youtu.be/ji5qepCx-8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sQtDpMRxsQ/hqdefault.jpg)
心理機制 在 豐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主持人:陳鳳馨
來賓: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專任副教授 馮勃翰
主題:遠流出版《匱乏經濟學:為什麼擁有的老是比想要的少?面對匱乏感最強烈的時刻,你該如何做聰明抉擇?》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07:00-09:00am
本集播出日期:2020.11.13
#News98 #陳鳳馨 #Scarcity
在豐裕的物質之海,人類卻因匱乏而窒息。面對匱乏感最強烈的時刻,你該如何做聰明抉擇?
在消費主義的邏輯下,供給被無限擴大,需求也被無限擴大,但是個人的資源並沒有相應提高,人的「匱乏感」因而大幅提昇。為了生產,人被無情地驅策,不斷提高產能;為了消費,人要賺更多的錢,去滿足需求與慾望。
人為何總在最後期限之前才把事情完成?貧困為何讓人難以脫身?組織企業為何陷入四處救火的困境?為錢發愁的人為何較難控制衝動?孤單的人為何不容易交到朋友?這些問題看似毫不相關,但是在背後,作者看到同樣的原因:人的生產力與消費力不斷受到剝削。換言之,人不斷處於匱乏之中。
匱乏不僅是一種現象與狀況,久而久之,它會改變心理機制,使得人進入「匱乏模式」,而以錯誤的方式回應,陷入惡性循環。
#行為經濟學 是認知心理學與經濟學的新領域,探討人在什麼認知之下做了什麼決定,不管是在臉書上按了「讚」,還是決定購買(或不買)某個東西,都有心理學的基礎,也有經濟學的意義。《匱乏經濟學》以行為經濟學的最新研究、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趣案例,提供了理解的新方式,也告訴個人與組織要如何管理匱乏。
更多 #財經起床號 專題影音:https://bit.ly/2QvBR55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
▍九八新聞台@大台北地區 FM98.1
▍官網:http://www.news98.com.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ews98
▍線上收聽:https://pse.is/R5W29
▍APP下載
• APP Store:https://news98.page.link/apps
• Google Play:https://news98.page.link/play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News98radio
▍Podcast
• Himalaya:https://www.himalaya.com/news98channel
• Apple Podcast:https://goo.gl/Y8dd5F
•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news9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Ih1gPqBNpE/hqdefault.jpg)
心理機制 在 #迷信的心理機制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心理 有溫度 ... #只要有足夠的期待加上堅定的信念,腦內啡就能做出一定程度的貢獻。它的作用不是用來擊垮癌症或病毒,它也辦不到,但它#能讓你的疼痛或憂鬱得到控制。與其說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