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急診的小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
Molly是一個13歲的女孩 ,她在7月下旬來到我們的兒科急診就醫。
她為什麼來急診呢?
原來她才剛坐飛機從美國回來,在飛機上妹妹有輕微胸痛及心悸,這些症狀持續八個小時之久!
因此家長將妹妹帶來兒科急診。
我們詳細病史詢問後了解,Molly 7月中旬在美國接種了第二劑的BNT疫苗。
打完BNT疫苗後的2天內,妹妹有全身性肌肉痠痛以及注射部位的疼痛。
但是Molly 沒有發燒、頭痛或其他呼吸道的症狀,所以經服用解熱鎮痛藥後,症狀改善。
妹妹7月下旬搭飛機返台,在飛機上,她開始出現心悸、輕微胸痛,Molly 有自備脈衝式血氧機, 在飛機上,她量到的血氧都是96-97%,心跳在120到140之間。
在急診室,我們幫Molly 做了心電圖,看起來是sinus tachycardia,並沒有發現arrhythmia。
而抽血檢驗,她的心肌酵素也都正常!
這也讓大家鬆了一口氣 !
因爲「初步排除心肌炎的可能性!」
「mRNA疫苗與心肌炎」
指揮中心宣布,校園9月23日起開打BNT疫苗。
我們看看美國的統計!
截至 2021 年 9 月 11 日,迄今為止,
美國總接種COVID-19疫苗劑量高達3.8億劑。
完整接種人數1.79億。
完整接種人口百分比54.4%。
在美國,接種了超過 3.6 億劑mRNA COVID-19 疫苗,至 9 月 11 日為止, VAERS 已收到 「1404 份」因接種 COVID-19 疫苗的 30 歲及以下人群的出現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報告。
大多數病例是在接種 mRNA COVID-19 疫苗(Pfizer-BioNTech 或 Moderna)後報告的,尤其是在男性青少年和年輕人中。
通過包括病歷審查在內的隨訪,CDC 和 FDA 已確認了 「817 例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報告。
這些人中的大多數完全康復,但尚無關於潛在長期影響的信息。
目前美國在青少年中接種 mRNA 疫苗,但英國的疫苗接種諮詢機構並未建議為所有 12-15 歲的青少年接種 mRNA 疫苗。
那家長要如何注意、觀察呢?
甚麼時候該就醫呢?
以下的提醒;
青少年,尤其是在男性青少年,接種完 BNT疫苗(尤其是第二劑)後的4-7天內,如果出現:
1.呼吸困難
2.心跳加快、心悸或心臟劇烈跳動的感覺
3.不規則或(急性、持續)胸痛
建議立即就醫和檢查,因為這些症狀可能就是心肌炎和心包膜炎。
心肌炎 心 酵素 在 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才後知後覺看到最近有小孩得到急性心肌炎,不幸病情發展迅速惡化😓急性心肌炎應該是所有兒科醫師跟急重症醫師的惡夢!今天來簡介一下心肌炎~
👉🏻定義:急性心肌炎就是心臟的肌肉層發炎,導致心肌細胞損壞甚至纖維化,造成心肌收縮不良、甚而侵犯心臟的傳導系統造成心律不整而使心輸出量減少,鬱血性心臟衰竭、休克甚至猝死。
👉🏻致病原因:
✔️ #絕大多數由病毒引起,如:
🔹#腸病毒(克沙奇B病毒、伊科病毒)
🔹#流感病毒、
🔹#腺病毒、
🔹微小病毒B19型(Parvovirus B19)
🔹EB病毒
🔹C肝病毒
🔹麻疹病毒
🔹水痘病毒
🔹皰疹病毒等
✔️細菌、黴菌或寄生蟲感染、
✔️發炎性疾病(川崎症、發炎性大腸性疾病、類肉瘤病、糖尿病)、
✔️自體免疫性疾病(紅斑性狼瘡)
✔️毒物、藥物等。
👉🏻年紀:因應不同年紀會有不同的症狀及嚴重度
🔸新生兒或嬰兒👶🏻:多見猛爆性心肌炎。
🔸兒童👧🏻:多為急性心肌心包膜炎合併心臟衰竭。
🔸青少年👦🏻:常以急性或慢性心臟衰竭合併胸痛表現。
👉🏻症狀:#兒童急性心肌炎最難診斷的原因就是其症狀無明顯特異性,不像大人可以明確說出心悸、胸悶、胸痛、呼吸喘、全身無力等心肌炎症狀,#常常一開始看似輕微的感冒或噁心嘔吐腹痛如腸胃炎,#也有可能無症狀因此容易讓人輕忽,但病情可能迅速惡化成失去意識、休克、猝死等重症,常讓人措手不及!常常在疾病初期造成診斷的困難度!
兒童心肌炎最常見的為病毒性心肌炎,就是一開始先有一個病毒感染,因此症狀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為感冒期,病童有上呼吸道感染,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感冒症狀或腸胃道症狀如拉肚子,噁心,嘔吐等一般感冒症狀。
2️⃣#第二階段為心肌炎期,會有胸痛、呼吸喘、心跳過快、倦怠、無力、頭暈、咳血等症狀,#這時候一定要儘速就醫!
3️⃣#第三階段為心衰竭或休克期,症狀如臉色蒼白,盜汗、缺氧、發紺、昏厥、低血壓、四肢冰泠、呼吸困難等,#若這時候才就醫通常預後不佳😓
👉🏻診斷:
✔️心電圖(ST-T段變化、QRS波變小、心律不整)、
✔️胸部X光(心臟擴大、肺水腫)、
✔️實驗室檢查(血液心肌酵素上升)、
✔️病毒抗體或PCR(判斷病源體可以給予抗病毒藥)
✔️心臟超音波(心臟擴大、左心室收縮不良)、
✔️心臟核磁共振(心肌水腫、壞死)、
✔️心導管檢查(心臟切片)等。
👉🏻治療:#目前尚無特效療法只有支持性療法‼️
藥物:利尿劑、強心劑或抗心律不整等藥物。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或類固醇,臨床效果可能有幫助,但實證醫學尚未定論。
較嚴重的心肌炎可能導致休克,需要體外循環支持治療(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葉克膜)或心室輔助器(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VAD)以穩定病人的生命徵象,甚至成為等待心臟移植的過渡時期。
⚠️ #但葉克膜並不是萬靈丹‼️葉克膜只是暫時代替心臟運作,讓心臟休息,#心臟能不能恢復原本的狀態要看原本疾病的進程,基本上沒有特效藥可以讓心臟恢復如初!如果因疾病狀況不佳,葉克膜時間拉長,隨之而來的併發症如:顱內出血、消化道出血、末端肢體缺血、甚至可能需要截肢、感染、腎臟衰竭、肝功能異常等併發症都可能發生!
👉🏻預後:#越小的嬰兒得到猛爆性心肌炎的預後越差,甚至死亡率可以達到75%。一般孩童跟少年的預後會比較好,#但容易獲得後遺症如擴張性心肌病變(慢性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等,甚至在未來還需要作心臟移植。心肌炎常常來得又快又急、病情惡化迅速也無特效藥,何況疾病初期診斷困難,是所有兒科醫師跟家長的夢靨啊!
👩🏻⚕️小孩子有時會無法分辨胸痛或腹痛,不管是肚子脹、悶痛、絞痛、想大便、小孩都會覺得是肚子痛,就像這次這個小妹妹,也是用腹痛、嘔吐來表現,心肌炎真的是兒科醫師最頭痛的疾病沒有之一!曾經我在實習的時候,有個有糖尿病的50歲婦人說她胃痛,吃胃藥無效,結果最後竟然是下壁心肌梗塞緊急做心導管!因此這個鑑別診斷一直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裡~大人都會搞錯何況是小孩呢?
🚩一定要注意的紅旗警訊‼️
🔔#退燒時精神食慾異常差‼️(小孩精神食慾永遠是最重要的評估指標,小孩如果異常嗜睡一定要問題!須盡快就醫評估!)
🔔#呼吸急促或很喘‼️
🔔#四肢冰冷或發紺‼️
🔔#哭鬧不安無法安撫‼️
爸媽如果注意到以上幾個徵兆建議儘速就醫!
🙋🏻♂️小朋友都在家裡沒有出門為何會染病?
👩🏻⚕️前面有提過造成心肌炎的病毒很多是常見的病毒,有可能大人以前得過因此產生抗體,可能只會以小感冒甚至無症狀來表現,但沒得過此病毒、抵抗力較弱的小孩如果感染,可能不幸以心肌炎來表現。(也有可能常見的病毒卻以腦炎來表現,腦炎也是一個不常見但預後很差的疾病,下次再細說)
👩🏻⚕️所以雖然疫情嚴重,我建議爸媽還是防護做好帶小孩來親自就診取代視訊看診較為妥當,畢竟兒科醫師已經習慣當一個偵探🕵️♀️邊問診邊觀察小孩的精神反應,#而且身體理學檢查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像我們診所有超音波有時也可以做輔助檢查~畢竟爸媽不是專業的醫護人員,大多是單純敘述症狀,以這樣的案例如果視訊看診,爸媽可能會敘述小孩腹痛加上嘔吐,相信九成九的醫師都會開止吐藥跟腸胃藥給小孩😓這樣反而會造成病情的誤判!就像線上問診一樣不適合!
之前我有放過一個線上問診的舉例,我的朋友大多是醫護人員,下面不乏很多醫護人員的回答,大家因為本身的資歷科別及訓練過程不同,可能心裡的鑑別診斷都會不同~所以不同的醫生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如果親自理學檢查後通常會接近一致!
➡️ https://ppt.cc/fd10Mx
#佳鴻診所
🔽此圖截自健康網頁Heho
心肌炎 心 酵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COVID-19 的兒科急診日記
今天新增250名本土病例,新增26人死亡,確診病例中已累計411例死亡,致死率也上升至3.22%。
Moderna 疫苗已經開使接種!
今天再補充一些Moderna 疫苗的資訊……
首先,美國接種人口達到51%,完全免疫達到人口42%,新冠疫苗接種3.05億劑次。
美國聯邦衛生官員已在 30 歲及以下接種 mRNA COVID-19 疫苗的人群中確認了 226 例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病例,並正在調查大約 250 多起報告。
這些案例來自美國「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只要有人通報就會登錄。
在系統登錄的所有年齡層中,總共報告了 789 例心肌炎/心包膜炎,其中輝瑞疫苗有488例,Moderna 疫苗有301例。
最常見的是在第二劑後共573例 (輝瑞372例,Moderna 201例) 。
病例主要見於男性,第二劑後心肌炎病例的中位年齡為 24 歲,出現症狀中位時間是2天。
12-24 歲年輕人的心肌炎/心包膜炎報告數約佔第二劑疫苗接種後報告總數的 53%。
在475 名 30 歲以下,且向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初步報告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人,
最常見的症狀依序是是「胸痛」、「心肌酵素升高」、「心電圖ST 或 T 波改變」、「呼吸困難」和「心臟超音波異常」。
但美國CDC 表示目前的報告病例都是初步報告,將於6月18日召開ACIP會議,以進一步評估證據並評估COVID-19 mRNA 疫苗接種後發生心肌炎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