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滯型通膨即將來臨嗎?】
我認為我們即將在一兩年內經歷全球大部分地區的停滯型通膨(stagflation)。我認為投資的方向也會因此微調。
1. 濫發通貨的後果比我們想像中嚴重
我在《後疫情時代中國面對的經濟環境》一文中預測的通貨膨脹現象,已經從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逐漸拓展到美國一般消費市場。
從媒體報導或社群網站上的照片記錄看來,普遍性的消費商品價格上漲已然發生。(見圖)
如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F. A. Hayek曾以蜂蜜形容貨幣的流動,在注入貨幣的過程,會造成某部分價格上漲,然後才慢慢拓展出去。而以當今Fed的貨幣干預手段,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國債利率的下跌與股票、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的價格上漲為常見的起點。而最後,亦如另一位諾貝爾獎得主M. Friedman所言:「通貨膨脹始終是貨幣現象」。
我相信讀者也在許多財經媒體上看到有關通貨膨脹的警告或討論了。
經濟學家Joseph Carson指出,美國在1970年代的CPI統計是包含房地產價格,因此1979年CPI成長11.3%中有相當比例是因為當年房地產價格激增。但現今的統計卻排除了房地產價格。而新冠疫情之後美國房地產價格因濫印貨幣而飆漲,故即便美國官方公佈的過去12個月CPI增長5.4%,但如果採取1970年代的標準計入房地產價格因素,則實際CPI漲幅應該是兩位數!
這也表示,Fed聲稱通貨膨脹只是暫時且不嚴重的論點,很可能是基於刻意被低估的統計方法。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Fed自疫情封城後每個月都買入$400億美元房貸為基礎的金融證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但我們也都清楚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一大肇因就是美國聯邦政府轄下兩個專門替房貸信用擔保的房利美、房地美機構(Fannie Mae and Freddie Mac),其相當於政府干預市場的行為扭曲並蒙蔽了市場對真實風險的判斷。
更值得警醒的是如顧問公司MBS Highway指出美國Fed實質買入的房貸基礎證券金額恐怕高達$1000億美元每月,硬生生人為壓低房貸利率0.25~0.35%。
綜合來看,Fed刻意濫發通貨不但眾所周知,很可能實際規模超越我們理解。而美國政府的CPI統計卻因排除房地產與股票等資產,無法正確地理解真實通膨現狀。
2. 政府引發通膨並非萬靈丹 -- 菲利普曲線早已失效
美國上班族實質週薪相較去年同期收入下降了1.7%,製造業員工更是下降了2.2%。
然而根據總體經濟學的菲利普曲線與相關理論認為,通貨膨脹引發的實質薪資下降理論上應該可以提高就業。可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是五月份高達900萬份職位仍空懸找不到勞工。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六月份失業率5.9%竟仍高於新冠疫情前的3.5%。
為何如此?早幾年我已經多次撰文談過,菲利普曲線只是基於紐西蘭某一小短時期的統計數字,從經濟理論上就存在內在矛盾與瑕疵,根本不是個普遍可適用的通論,頂多算是個「特例」。因此我們常看到經濟學家質疑此曲線失效實屬正常。
從制度經濟學角度觀察,貨幣政策的確可以引發通貨膨脹造成實質薪資下降,但工作機會與適任員工二者的媒合本身並非不存在交易費用,這意味著並非實質薪資下降馬上需求曲線丟進來,交易量(即就業人數)立即增大。
美國Fed的達拉斯分行4月份報告就指出:30.9%因疫情失業的勞工並未重新回到他們原本的舊工作,此數字還高過去年7月的19.8%。
根據美國人力網站ZipRecruiter近日研究發現幾個目前美國就業市場現象:
a. 本來在娛樂或餐飲旅館行業的就業人士,被疫情的強迫停業嚇怕了,高達70%欲轉行,但多數卻因為行業專業不同難以順利轉換跑道。
b. 過去幾個月來新開出的職缺與失業人數竟然同步上升。
c. 因為疫情許多人跑去城市郊區甚至鄉村避難,結果開出職缺的區域與求職者所在區域出現明顯分離。
d. 同樣因為疫情封城管制造成的後果,紐約市區星巴克的今年五月來店人數相較兩年前同期下降65%,工作機會也隨之發生改變。
e. 每週$400美元的失業補助讓許多失業者不急於找工作。溫蒂漢堡、必勝客、Applebee's、Taco Bell等知名連鎖餐廳提供額外的獎金補貼也依然找不到員工。
而這一些因交易費用增加產生的就業市場成交量下降,從制度經濟學角度來看難以依靠貨幣政策改善,而是必須透過放寬就業市場法規來協助降低交易費用。可是我們看到卻是迷信政府管制的新一任Biden政府。
3. Biden總統的行政命令
今年7月初美國總統Biden簽署了一系列行政命令,新增了橫跨農業、健康產業、物流、交通、科技產業、勞工...等各種管制,聲稱可以透過政府干預帶來產業競爭狀態的改善與消費者/勞工權益。
我們可以從Biden總統的發言看到他對基礎經濟學概念的嚴重無知與缺乏:“Capitalism without competition isn’t capitalism. It’s exploitation,” ... “Without healthy competition, big players can change and charge whatever they want, and treat you however they want. And for too many Americans that means accepting a bad deal for things that you can’t go without.”
經濟學認為競爭無處不在,而不同的侷限條件會導致競爭的態樣改變。某些侷限條件下的競爭會有較高的租值消散,某些則較少。純粹市價競爭的自由市場是理論上完全無租值消散的一種競爭態樣。
因此,政府管制往往帶來的只是更多租值消散與尋租空間。誠如雷根總統說過:「政府本身就是問題,而不是解答。」
所以我們不難發現試圖以更多管制措施、更多政府干預來「使市場健康競爭」的Biden政府,必然是一場徒勞無功且弊病叢生的白工。只是所增加的交易費用,依然是由美國人民來承擔,這對通貨膨脹烏雲蓋頂的底層百姓而言,恐怕雪上加霜。
還記得中美貿易戰多篇文章我均指出,從正確的經濟學邏輯角度來看,時任Trump政府對中國的各種關稅或非關稅貿易壁壘,最終的成本承擔者只會是美國消費者。
我們看到前任Fed主席,現任美國財政部部長Janet L. Yellen也於7月中旬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鬆口承認Trump時代對中國的關稅障礙結果是在傷害美國消費者。("Tariffs are taxes on consumers. In some cases it seems to me what we did hurt American consumers, ...")
這樣的錯誤,美國政府百年來犯了無數次。例如我們曾談過Milton Friedman 與George Stigler 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共同撰寫的知名論文「Roofs or Ceilings? The Current Housing Problem」以1906年甫大地震後225,000人無家可歸的舊金山市為研究對象,發現當時無力管制的市政府放任市場自由定價,結果是多數人很快找到新家,即便是十分貧窮者,也有與之對應的廉價房屋提供(1906 advertisement “Six-room house and bath, with 2 additional rooms in basement having fire-places, nicely furnished; fine piano; … $45.")
但到了1946年,舊金山因人口增長而推出租金管制,明明房屋短缺嚴重性遠不如1906年大地震後的慘狀,但卻發生多數人租不到房子的窘境!
根據二位經濟學大神研究,1906年每一個想租屋的人,大約有10間房子供選擇;但租金管制後的1946年,每375個求租客對應10間房子供給。
更嚴重的實例還有1970年代石油危機期間,美國政府出台的各種價格與非價格管制干預措施的結果,反而更抬高國內石化產品價格,加劇石化產品短缺現象,不但各地加油站大排長龍,不少妙齡女子以身體為代價與加油站老闆員工上床以取得汽油的新聞不絕於耳。
因此我推斷,美國如不放寬對中國的制裁,只會加重自身通膨惡果,同時惡化真實失業狀況。
一方面,管制會加重人民負擔提高交易費用這點已經敘明不再重複;另一方面,中國是美國過去二十年瘋狂印鈔卻未引發嚴重通貨膨脹現象的最大助力。
這點不僅我這樣看,如經濟學名家張五常教授、前任美國聯準會主席Alan Greenspan於2005年美國國會聽證會發言,乃至於經濟學人雜誌2004年10月份的特別報告「Unnaturally low -- China is helping to keep down global interest rates」也做如是想,且不說還有許多經濟學家也持一樣的觀點。
誠如Greenspan於前述聽證會上發言指出,對中國貿易制裁結果必然導致美國民生物價上漲與人民生活品質受損,但卻無任何經濟學理與客觀證據支撐政客謬論 -- 制裁中國並無法改善美國就業率。
可即便Greenspan早在2005年國會上已言者諄諄,顯然後來十幾年美國政客們是聽者藐藐。因為政客利益往往不等同於人民利益,這是民主國家最大的侷限條件。
回過頭看,Biden政府上台以來,不但沒有放寬Trump時代對中國的諸多基於污衊指控而實施的貿易制裁,甚至有變本加厲的態勢。但如此舉措對美國自身其實極為不利。行文至此我們已經可以確定實質經濟成長停滯與通貨膨脹雙擊的「停滯性通膨」將來臨。
4. 歐美國家與日本普遍高負債結果只能以提高稅率或利率為結果。
所謂的「現代貨幣理論(MMT)」根本是一套無視成本的胡扯,違背了「凡有選擇必有代價」的經濟學最基礎侷限。各國瘋狂印鈔當然最後會出現通貨膨脹,不負責任的政府只能以提高稅率或提高利率為代價。
只是每個國家面對的侷限條件不同,使得代價發生的時程或「閥值」有所不同。
通貨膨脹現象說到底是個「貨幣增長率對上經濟成長率」的過程 -- 當貨幣增長率追不上實質經濟成長率,通貨收縮會發生;當貨幣增長率超過實質經濟成長率,則通貨膨脹會發生。注意,我這裡指的「實質經濟成長率」是「真實」的經濟成長,而不是GDP、凱因斯經濟學那套錯誤的觀念。這部分我以前就為文批評過,有興趣的讀者請自行查找。
故,同樣因應新冠疫情而寬鬆貨幣的俄羅斯,其面對的國際經貿環境不比美國日本,自然很快就承受不住通膨壓力於近日宣布一口氣調升利率100個基點至6.5%。(見圖)
美國聯邦政府2021年政府負債$28.5兆美元,是GDP的128.31%。僅利息支出達$4025億美元,佔年度預算5.3%,佔聯邦稅金收入9.8%。如果美國無法成功抑制通貨膨脹,則隨之而來的利率飆升將造成美國財政風險。畢竟市場利率始終是由「無風險利率+風險貼水+預期通貨膨脹率」組成。
我們可以注意到1980年代初期,美國國債淨利息支出增加的時期,其相對應的10年國債利率也大幅攀升。
同樣地,在高通膨率的1980年代初期(藍線),市場利率也曾一度飆升至近20%(黑色虛線)。(見圖)
再看看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債務狀況(見圖)
新冠疫情之後,世界主要國家的債務風險只增不減。
英國經濟學家,前英格蘭銀行與英國貨幣政策顧問Charles Goodhart警告:「中國帶給全世界的經濟紅利若因其人口結構老化而逐漸消失,則世界必將面對通貨膨脹衝擊。」("...as aging populations in China and other nations spend more of their savings, average interest rates will rise higher than governments have bargained for...China’s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global growth is now past. This great demographic reversal will lead to a return of inflation.”)
通膨來襲加上實質生產力成長受損的停滯性通膨夾擊下,歐洲與日本等主要經濟體不得不面對更棘手的債務危機。這些國家未來政治與社會的動盪將會是常見的現象。
美元20多年來快速通貨成長下而無明顯國內通膨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於其做為世界最主要國際貿易交易結算貨幣的角色,使得世界整體經濟成長大於等於美元通貨成長時,通膨率不易上升。就如Greenspan 2005年在美國國會作證所闡釋,中國作為1990年代以來美國成長最快且體量非常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對美元的需求本身就保證了美元的購買力,同時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產品也大幅壓低了美國國內物價增長率。
上個世代扮演此角色的是日本,因此我們也看到日本與中國分別是目前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Foreign governments owned US$7.053 trillion of US debt in November, including China's US$1.063 trillion, and Japan's US$1.260 trillion, US Treasury data showed. )
然後在此次疫情重創且血虧的奧運會之後,其逐漸衰退的整體生產力與相當惡化的債務狀況,我懷疑日本還有多少殘存力量支撐美元。
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何美國新任Biden政府上台後汲汲營營地尋求與中國高層會面。
結論
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與中美經貿脫鉤二者都會帶來美元實質購買力的衰退與美國通膨惡化。因此美國政府如要避免財政危機,必須做到二件事:a. 解除貿易壁壘,尤其是針對中國的貿易制裁;b. 確保中國繼續願意大額購買美國債券以及使用美元為主要國際貿易結算貨幣。
中國數字人民幣推展與歐洲也開始積極發展數字貨幣的背後,都是直接對美元在國際貿易、金融體系的競爭。一帶一路若越成功也越能協助人民幣國際化。
這些都是美國非常不樂見。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美國不斷在造謠污衊中國的一帶一路與科技後門監聽等事項,就算明明被抓包踢爆監聽全世界的是美國自己。
然而如同我多次解釋過,美式民主制度下政客的利益與人民利益往往不一致。當鼓動對中仇視有利於競選時,美國政客很難選擇與中國和平、更深度交流的道路;當增加更多政府管制干預與有利於尋租時,政客也是毫不猶豫地如此選擇。所以我們會在未來相當長時間看到精神分裂的美國 -- 又不希望中國在世界經濟影響力增加而欲打壓,但自己又不能真的因打壓中國與之脫鉤。
這種人格分裂狀態恐怕未來十幾年都會是美國政壇主旋律。
因此站在投資人的角度,我選擇把財產壓在美國利率終將上漲這一大方向上。
文章連結:
https://tinyurl.com/58hauwkf
參考資料:
WSJ, "How Much Are Prices Up? Here’s One Family’s Day-to-Day Expenses." July 9, 2021
WSJ, "Job Openings Are at Record Highs. Why Aren’t Unemployed Americans Filling Them?" July 9, 2021
WSJ, "Governments World-Wide Gorge on Record Debt, Testing New Limits" July 12, 2021
范一飞, "关于数字人民币M0定位的政策含义分析" 2020年09月15日
元毓, "宏觀經濟學的尷尬—菲利普曲線死了嗎?" May 8, 2018
NYT, "Yellen Says China Trade Deal Has ‘Hurt American Consumers’" July 16, 2021
WSJ, "Biden Targets Big Business in Sweeping Executive Order to Spur Competition" July 9, 2021
WSJ, "The 2021 Olympics Are Turning Into a $20 Billion Bust for Japan" July 20, 2021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CBDC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monetary system" BIS Annual Economic Report | 23 June 2021
Barron's, "The Housing Market Is on Fire. The Fed Is Stoking the Flames." July 23, 2021
Barron's, "Disco Inferno: The U.S. Could Be Headed Back to ’70s-Style Stagflation" July 16, 2021
Reuters, "Russia raises key rate to 6.5% in sharpest move since 2014" July 23, 2021
Milton Friedman & George Stigler, "Roofs or Ceilings? The Current Housing Problem" September 1946
Alan Greenspan, "FRB: Testimony" June 23, 2005
The Economist, "Unnaturally low -- China is helping to keep down global interest rates" Oct 2nd 2004
「必勝客發薪日」的推薦目錄:
- 關於必勝客發薪日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必勝客發薪日 在 龔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必勝客發薪日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必勝客發薪日 在 Re: [問題] 必勝客達美樂拿坡里打工請益- 看板fastfood 的評價
- 關於必勝客發薪日 在 靠北必勝客1151 可以請問一下必勝客發薪都幾點入帳ㄇ因為是 ... 的評價
- 關於必勝客發薪日 在 #問必勝客打工 -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必勝客發薪日 在 【最佳解答】#問必勝客打工- 工作板|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必勝客發薪日 在 薪水在半夜匯入?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必勝客發薪日 在 必勝客正職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必勝客發薪日 在 必勝客正職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必勝客發薪日 在 必勝客正職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必勝客發薪日 在 必勝客-活力打工族-高雄大社 時薪... - 1111 - 男公關條件 的評價
- 關於必勝客發薪日 在 書店打工dcard 的評價
必勝客發薪日 在 龔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龔成問答信箱】(Q18421-Q18440)
Q18421:
Hi老師,我今年19歲,上年比媽媽介紹左股票呢樣野,由完全唔識就去抽9988,之後無意中睇到你個page,
認識價值投資,買咗兩隻潛力股,到而家得到一個可觀嘅回報
呢年經歷唔少起伏,有3月股災,果時"輸"唔少,因為明白價值投資而冇擔心過,想多謝你先。
你成日叫人Strong hold優質股,我明白佢如果有個特點係可以永遠優質,理論上係可以唔放
但係唔放咪一直入錢入錢而冇得享受?要直至足夠金額財務自由咪好耐?其實聽咁耐財務自由,
姐係有幾多(錢/收息股)先叫財務自由?
另外想請教潛力股,點樣去判定佢唔再有潛力?例如你所講嘅1211,你話要等電動車普及,先考慮放出,
咁其他行業呢?小米就可以等佢將平價手機引入啲生活用品比人購買,製造一個生活圈都用小米
同樣道理係咪姐係當佢生活圈普及就代表佢潛力會減左(同時亦代表佢成功左普及)到時就可以放?咁樣你認為點先為止普及?
有咩準則?你之前隻六福點解放左?因咩事/因素/準則你覺得佢潛力唔及1211?
龔成老師︰
當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時,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方法。年輕人應著重於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就應著重保守類別。因年輕人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以承受較高風險,所以應以增長為先。
在初期會投資較有潛力股票,去令財富增值加快。到一定金額後,可轉較平穩增值的股票。最後有相當財富時,才換成收息股去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而中間係唔係一定唔會沽貨,又唔一定。如果你無定平貴能力,咁一直持有一隻優質股,會係最安全架做法。
若你有一定投資經驗,當發現個大市好狂熱,估值已經異常地高。咁我地就應該增加現金持有架比例,因而要沽出部份優質股。
而點樣去判斷一隻優質股,已經無潛力。就正如你所講,現在投資比亞迪(1211),因為好大程度係由於佢係行內有很高技術,而且電動車未普及。當電動車普及,佢就會由潛力股,變成平穏增長股。
每個企業都會有不同原因,你要自已細心去研究,到底間企業架獨特優勢在那裡(可能係技術、品牌、壟斷性優勢等),從而知道點去衡量一隻股票潛力是否尚存在。
例如投資潛力股,好多時的原理是「由細間公司開始投資,等佢變大」,到佢真正變大左,就可以賣出。
而六福(0590)我個時賣出係好早期架事,當時係因為見佢升唔少,比亞迪(1211)又在$1X水平。其實要考慮好多值博率的問題,但原則上,會建議長線為核心。
------------------------------------------------
Q18422:
龔成,前幾日發生咗一件事,想分享一下同埋同你講聲多謝!
話說前幾日去銀行遇到個RM,都預咗佢會sell產品但見仲等梗就聽吓啦!佢一開始係sell年金,記得你經常強調「先增值後現金流」,我覺得以我年紀可以接受增值力強啲既投資所以推咗佢。
佢見我嫌回報低,就推界高息股票掛鈎xx(唔記得最尾幾個字),我突然閃出「大富翁致富藍圖」入面講既銀行高息產品陷阱,所以就用風險太高嚟推佢。
點知佢再解釋,果然就係期權,但呢兩個字完全冇出現過。
我就直接答佢:咁咪即係期權囉...佢呆咗5秒就答:期權?唔係...!佢可能係咪俾我拆穿之後唔知點反應...之後佢屢敗屢試,見我話風險太高就叫我買債券,但睇吓都係BB級別,何況而家低息環境債券都唔太吸引啦所以又再推咗佢
短短20-30分鐘我感覺好似係個考試,考梗我喺本書度學到啲咩
所以好多謝你,$168既書可以咁長知識
龔成老師:
哈哈,好呀,證明你的基礎知識不差。
銀行與坊間的投資公司,都會包裝產品去出售,不是話佢地的產品有問題,而是我地要有自己的知識,先可以「避免比佢地帶住走」。
2008年金融海嘯,當年好多高薪一族,就是買左大量累計期權(Accumulator),最後輸左好多錢。所以,你有知識,就可以有獨立分析能力。
就算到近年,唔少銀行賣債券基金,話裡面投資「高息債券」,所以派息穩定,但高息債券另一價名就是「垃圾債券」,所以,我地有知識是十分重要的。
保持進步啦!
------------------------------------------------
Q18423:
龔sir你好,我今年35歲,正常月入35000,另加bonus,唔穩定,因為我有家庭,減去家用、工人等等基本上每個月都無得淨。疫情前有bonus才有得淨。
有計劃置業但現在經濟差,打算買d有質素股票等多d資金再置業。想問如何建立一個健康的股票組合?麻煩晒龔sir
基本資料如下
現金500000
月薪 35000
股票 9988 $239 400,
700 $521 100,
1810 $23.8 1000
多謝指教!
龔成老師:
由於你收入與支出相等,未能儲到現金,因此要較小心運用$50萬,唔好太進取。
你現時持有的股票,都有質素的,可以持有。
你之後可考慮平穩增長股,由於市況唔特唔平,因此你動用$25萬好了,慢慢分注入優質股。
你可以考慮盈富(2800)、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
Q18424:
龔成老師
我在手頭上
有 2手1號長和 平均價$51.75
有 2手5號匯豐 平均價$42.5
有 2手2018 瑞聲 平均價$55.22
你覺得我可否長期持有?
有無升值潛力?
希望得到你少少意見
龔成老師:
長和(0001)有質素,有收息及少少增長能力,不過增長力就比過往年代弱。
瑞聲(2018)有質素,增長力會比0001好,你可以長線持有。
至於匯控(0005),賺錢能力與增長力的確弱左,但又未去到完全無質素,近期股價受壓,除左佢經營環境影響,佢派息問題都是因素,因為市場一向理解這股是「收息股」。
我從股息角度分析這股。
相信長遠是收息股,但股價增長就有限。可以先從佢近年唔派息及財務情況分析。
首先睇翻佢財務數據唔算話特別差,今次要停派息,主要原因係接獲英倫銀行透過審慎監管局發出的書面通知,要求匯豐取消派息。
所以,佢並不是自己好唔得,而去到要唔派息,而是因應翻英國監管局要求,才這樣做,所以,雖然是不好的利息,但不是核心性不利。
停派息對收息股從來都不是好事,但在這全球經濟咁差時候,為集團預留一筆資金備用,對集團和股東都是有利的。
在全球經濟環境影響下,集團中短情況相信都會維持波動,未來再停派息也說不定。但我地投資應該要集中考慮翻佢長線因素,雖然預期匯豐中短期表現會受壓,但長線質素依然存在。
作為收息股係可以,概念上,就是放棄中短期股息,而預期將來慢慢回到正常狀態,只要你投資組合唔好太偏重單一隻匯豐或銀行業就無問題。
但記得,唔好佔比太重就得。同時明白這只是收息股,唔好對股價有太大期望。同時不能持有太多。
------------------------------------------------
Q18425:
你好,我今年34歲,之前一直幫屋企人還錢,完全冇積蓄,月月清
終於今年還哂,我好想要有多啲錢
我月入35K, 每個月應該係可以有18K儲蓄嘅⋯
我想問
完全冇投資經驗,點開始好?
多謝!
龔成老師:
你要做三樣野,第一,增加知識,你要學理財及投資的知識,記住,投資並不是坊間的炒炒賣賣,你要從書本或課堂上認真學習。《股票勝經》適合初階者的。
第二,了解銀行及證券行,去開一個證券戶口,並準備做月供股票。
其實兩者都可以,銀行就較方便,但手續費就較貴,證券行收費就較平。你可以先了解下不同的收費。
第三,將每月的部分資金,去做月供股票,供盈富(2800)。對初階投資者來說,月供股票是一個很好的累積財富方法,因為可避免你一次過在高位買入的風險。
你現時可開始,每月供$8000盈富(2800)。
原理如同儲錢,不過就不是儲現金,而是儲股票。計劃要長期進行。
另外,盈富是一個組合,適合絕大部分人投資,風險不高,長期儲貨可助你財富平穩增值,記住要長線持有。
當你在做上述三件事的同時,開始學下股票,了解下那些股票適合你自己。上述只同你簡單供盈富,當你過幾個月,有知識及少少經驗後,就可以利用你手上的資金,其中一部分,去投資股票。
------------------------------------------------
Q18426:
龔老師,在現有的數隻房地產信託基金中,是否以領展最有發展潛力,並且收息較佳?
若想買領展,現在的價格是否合理呢?
謝謝!
龔成老師:
領展(0823)在當中,增長力較高,但股息率卻不是最好,如果要股息高少少及穩定D,置富(0778)會較好。
領展現價合理,分注投資,長線持有,可以的。
------------------------------------------------
Q18427:
你好,龔老師,我今年32歲,想幫小朋友做一個讀書基金,每月儲5000
而家開始,18年後可以用,請問股票可以月供邊隻同埋供幾多隻,等到18歲既時候有一筆錢,謝謝你
龔成老師:
最好就是月供ETF,你可以供盈富(2800)$3500、華夏恒生科技(3088)$1500,長期進行,這是一個較平衡,長遠有基本增長力的做法。
------------------------------------------------
Q18428:
龔成老師你好,我而家做緊餐廳生意,我生意唔錯搵到一舊錢,黎緊租約滿唔續租,我有以下打算
而家二選一
1.買樓+開間小型餐廳
2.同股東開間大型餐廳
如果是老師會點揀?那個風險較高?
龔成老師:
1)會較低風險,你可以平衡左你的財富,同時有基本的物業持有,對你來說較穩陣。
2)風險會較高,不過,如果你較年輕,想進取D,而你對你及股東又好有信心,就可以做。
------------------------------------------------
Q18429:
龔成老師 我47歲有2個20,14歲仔女,有工作,老公同我分開投資,想問呢個組合可以長期持有嗎?合適嗎?
我樓已經供完,有一份年金剛買每月供$1000供10 年,亦有儲蓄保險連危疾供$1000 現金有10萬如大跌市再可入貨
股票30萬,如下778佔15%,2388佔15%,1177佔15%,1448佔7%,14佔8%,1972佔15%,1928佔10%,270佔15%望到時退休财富已經纍積唔該
另仲想問強積金如恒指升到高位需要轉保本基金?
龔成老師:
儲蓄保險連危疾供$1000,可保持進行。
現金有10萬如大跌市再可入貨,方向正確。
至於股雲組合,都是有質素的股票,而你的年齡,財富仍有增長的能力。你可以用「先增值,後現金流」的方法。
你現時的股票組合,基本上都適合的,但個股去到15%佔組合,已經是上限你最好增長翻一些ETF,例如盈富(2800)、恒生科技(3088)(盈富佔較多),對你的組合平衡度會較好。
當你到近退休年齡時,你可以轉到收息類資產
至於強積金的配置其實唔複雜,你只要按你的年齡階段,去進行分配就得,年輕時較進取,中年平穩,退休前就保守。基本上你按年齡,慢慢跟這樣比調整就得。
強積金是一個超長線投資,中短期當然會有上落,但就唔需要轉來轉去。
只要按你的年齡,長線配置就得。我自踏入社會工作後,一直都是100%恆指,無變過,根本唔需要理會。
------------------------------------------------
Q18430:
1)老師你好,我是澳門的,今年27歲,現金約有十萬,亦因疫情關係未來薪金每月只有1萬多,扣除所有洗費月供基金年金供款等每月能儲2千
想累積財富未來兩年結婚或必要時用,但對股票不太認識,想了解老師常推薦的盈富基金適合嗎,月供多少比較好?及有其他推薦來分散風險嗎?如入手現在可入嗎?
2)可推薦新手投資的書藉嗎?
龔成老師:
1)如果你的資金,將會在1、2年內動用,投資股票未必是最好的選擇,因為買股票原理如同買企業,企業增長需時,而中短期股價只會因當時市況而波動,而無人知你1、2年後動用資金時,市況如何,因此,你應該持有較多現金,以「所需的現金」作最大的考慮,如果有資金剩,就可以投資股票。
當然,你不用100%持有現金,但就會大部分都是。你可以按你可承受的風險,小部分投資股票,盈富(2800),是可以的,這是一個組合,對未有選股能力的投資者來說,是較好的選擇。月供$2000可以,但你要先考慮現金情況。
2)你可首先睇:
《80後百萬富翁》
《股票勝經》
《財務自由行》
之後再睇其他。
------------------------------------------------
Q18431:
老師你好,我今年19歲,今年讀大二,外地讀書冇收入,積蓄有7萬元左右,想未來畢業後10年內草到第一桶金,請問可以點做?
龔成老師:
你最好試下做生意,這年齡最適合試,多d發掘身邊的機會,一些你地年輕人先見到的商機,好好把握。
如果你唔想做生意,都可以善用這筆資金,投資股票,$25000可以開始投資,另外$25000就等投資機會,要大跌市才動用。$20000就是備用。
你這個年齡,是財富增值的黃金時期,要好好把握,盡你一切的力量去儲蓄、投資、學投資知識。
你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潛力股」,不過,由於潛力股要求你有一定的投資知識,因此這刻不用急著投資,你可以集中在平穩增值股先,潛力股小注好了。
你可以考慮盈富(2800)、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如果想增長力高少少,可考慮:華夏恆生科技ETF(3088)、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比亞迪(1211)、中生製藥(1177),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部分要等回少少先入。
現時大市處合理區,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18432:
龔成老師您好,由2018年初至今follow 你FB 已經2年多了,睇住你由2年前得5-6萬follower,到今日既16萬follower,真係好戥你開心
多謝您2年幾前推介既1211,令我而家整個股票組合升值了不少(平均買入價4x蚊)。我諗我會繼續長期持有。
(不過估唔到既係0285升得仲勁、因為1211和0285如果同時持有就會有集中風險,所以我最後揀左1211)
龔成老師:
近幾年我的確發展得好快,比較有趣的是,當我FB的人數上到大約10萬,開始多行家針對我,其實我都唔知點解,但有趣的地方,反而係我因為咁樣而多人識多,有網友同我講就係因為咁樣而跟左我。
比亞迪(1211)可以保持長線持有,比亞迪電子(0285)都有質素,但有時我地投資,都要先從風險角度考慮。
------------------------------------------------
Q18433:
老師早晨,Q1. 看了你比亞迪短片,覺得應該持續長線持有此股。
不過,查返資料幾年前比亞迪試過來港搞電動的士,不過因為充電及電池續航性問題而失敗並徹出香港,擔心能否再在香港卷土重來
始終充電站設施不足在香港土地問題下是一個阻礙,如果香港始終難以普遍,對此股票會否有深遠影響?
Q2. 百勝中國質素如何?
龔成老師:
1)潛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總會遇到好多問題,產品未得,這是正常的,如果產品已好成熟,就不是潛力股。
由於佢技術仍不斷進步,好多問題慢慢會解決。而佢主要市場在大陸,發展正面,因此香港市場對佢來說貢獻不會大。
2)百勝中國(9987)有質素,不過由於本身已好大隻,並不是快速增長的類別。
佢主要係中國大陸經營餐廳業務,旗艦餐廳品牌包括快餐品牌肯德基與休閒餐飲品牌必勝客(都係利用獨家經
營和授權經營權)。
佢另外仲有其他品牌代理,包括小肥羊(專營火鍋)、黃記煌(燜鍋品牌)、東方既白(中式快餐品牌)、COFFii & JOY(咖啡店品牌)、Lavazza(授權咖啡店品牌)等。
睇翻佢的資料,佢係中國的1400多個城市,共有約1萬間家餐廳,當中約85%餐廳由集團擁有及自營。
可見有一定的規模與經營網絡,過往的業務都不差,增長力都有。相信長遠能利用當中的優勢保持發展。
不過,現價都唔算平,加上本身已有一定的規模,所以預期佢只是平穩增長類,如果投資,要分注入,適合長線的。
------------------------------------------------
Q18434:
老師 我依家讀緊大學 我想問下你覺得如果邊讀書既話做咩副業會比較好?定還是專心讀書呢?
同埋我發現好多時候一啲優質股未去到好平,通常喺合理區中下部就開始回升,太貪心搞到錯失左機會。
咁係咪應該只留一半錢等待便宜價位,然後另一半喺合理區入手長期持有會比較好?
龔成老師:
你是大學生,應該有能力進行副業,單靠讀書在現時社會無用的。
你可以試下做生意,由你身邊人、年輕人的需求與商機開始尋找。總之,唔好想太多,「做」是最好的,不斷試就有機會。
有關優質股,的確有時會有這情況,因為優質股市場都好重視,好多時唔會跌得太多,所以去到咁上下已經會回升。
因此,我都會建議優質股在合理區,分注買部分(例如買入3-5成),同時留現金,等自己有一些貨,如果大跌就加注。如果唔跌上升,起碼都有基本的貨。
------------------------------------------------
Q18435:
老師想請問一下你
1.你當年離職,成為全職投資者,會唔會突然間冇左固定收入而不安,係咩原因令你決定係當時離職?
2. 3718北控制城市資源管理,會唔會係一個有潛力的股票,我覺得垃圾處理回收係一個大趨勢
龔成老師:
1)因為當時我的被動收入,以足以支持我的日常支出,所以不安感減少左。但最初都有少少的,因為賺錢模式變左,但我地都要克服的。最重要知道是大方向正確,就要自己大踏步進行。
當時我外面的業務發展理想,同時被動收入已足夠,所以辭職。
2)北控城市資源(3718)有質素的。
佢主要在中國從事環境衛生服務;危險廢物處理業務;以及廢棄電器及電子產品處理業務。
環境衛生服務方面,佢的服務涵蓋綜合道路清潔、垃圾分類、垃圾收運、垃圾轉運站管理、公廁管理、糞便收運、綠道養護、河道保潔服務。
同時自2019年起開始,佢有係北京的若干商住區域提供物業管理服務。
過往財務數據不差,有一定的增長力,有長線投資價值。
------------------------------------------------
Q18436:
老師你好,本人平均價$7買入建設銀行三萬股
建設銀行現在的業務狀況你認為我將來$6.5 出售還是在低價購入拉低平均價好?
龔成老師:
建行(0939)有質素的,不過銀行業的賺錢能有所減少,加上壞賬問題,都影響企業的質素。
你原有的貨,可以持有。如果加注,你要先計算加注後,這股佔你股票組合的比例會否太多,銀行股佔股票組合的比例會否太多。
如果你計加注後仍不多,就可加少少。
記住,重點不是「拉低平均價」,而是組合比例與配置。
而這股只是收息股,增長力不強。
另外,你要在加注後,仍有現金剩。
如果你長遠想收息,可一直持有,如果想組合有增長力,就上翻$6以上考慮轉其他。
------------------------------------------------
Q18437:
你好!龔先生,本人因理財不善,今年二月申請了46萬貸款,供6年,每月供$9571,我計算了6年須付多二十多萬利息。
我現手頭有50多萬現金,想請教龔生我直接一次過清貸款好還用投資生財好,約須付42萬左右,已付6萬多利息,自己心想還未付那麼多利息,不如一次過清。
如果你建議我不清,50多萬用可建議我作什麼投資好?
請龔生指教,因本人是不善投資,感謝及等候你回覆!
龔成老師:
第一,你要先找翻資料,了解你這筆貸款的「實際年利率」,如果實際年利率太高,就應該盡快清還。
這個就是你的「資金成本」,除非你的「投資回報率」,能大過這個成本,否則,早點清還是有著數的。
另外,借貸投資是高階投資者才能用的方法,如果你在過往的投資經驗中,10年有8年都有錢賺,平均回報不差,就可以考慮將資金投資。
否則,盡日還錢會較著數。
------------------------------------------------
Q18438:
老師,我手上有400股9988,平均價195. 請問什麼價位可以增持?
另外手上有1211, 590($13x7000),1810($13.4x3000)
同問什麼價位可以增持?
唔該老師
龔成老師:
阿里(9988)有質素,你可以長線持有,至於增持,由於你本身有貨,加上現價唔算平,所以唔需要太急去增持。去翻$230以下,最好$200先考慮會較好。
或者你利用月供,長期入都得。
另外的幾隻,六福(0590)是合理價,你可以首先考慮這股加注(但要記住同一股不能佔組合比例太多)。而比亞迪(1211)、小米(1810),等回翻10%-15%先加注會較好。
同時,大市這刻唔算特別平,所以你加注後,最好有現金在手。
------------------------------------------------
Q18439:
Hi龔sir! 近來科技股一直熱炒,之前月供開嘅1211都有賺到D錢,但此版塊已被熱炒,所以我此刻反而唔想再月供,睇番舊經濟股覺得值搏率更高,我咁諗正確嗎?
龔成老師:
有不少科網股的確有點熱,雖然未到完全狂熱的狀態,但的確要小心。你停供是可以的,持有的貨,可以暫時繼續持有。
而你將資金轉到舊經濟,是可以的。
------------------------------------------------
Q18440:
老師,我之前買賣小米,有短炒情況,發覺好似行錯路。
之前,我心郁郁用左10000左右入左兩手小米,當時24.6,收市又有成25.6,賺左幾百,算係人生第一次買股用真錢,係有種興奮感覺。
但係之後開市26.6一開就即刻跌落25蚊就嚇左一下,即刻放左一手,之後又見佢升返又即刻買返一手
之後成日都心不在焉,時時刻刻都開手機睇股價,最後收市跌返落25.7。
冷靜落黎諗下,發現自己犯左好多新手毛病,終於明白你當初點解講跟市太貼唔係好事。
我個人第一次買成個人都好緊張,明明知要睇長期,但當時就係冇耐性,又有少少跟討論區既人風向行事,同埋俾個股價少少地影響左自己心情。
當交左小小學費攞經驗,純粹同你分享一下,我覺得真係要落一落場試下水溫先有呢種經驗,係幾有挑戰。我依家諗緊好唔好繼續留住兩手好,你有冇咩睇法?
龔成老師:
這些要你自己經歷的,想像投資,同用真錢投資,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這要你自己感受才得。
這都是學習。
希望你之後學識長線投資,因為成功的投資者、基金經理,都是好有耐性,同時能夠平常心面對股價。
而一般的散戶,好易會被股價上落影響左投資決定,例如在優質企業質素無變,但股價下跌的情況下,因為心理因素而賣出。
總之你記住,我地不是炒股,是配置,將你的現金轉為優質股,長線投資。小米(1810)有質素,但相信股價會好波動,平常心。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必勝客發薪日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分享一篇不錯的文章
來自量子位微信公眾號
…………………………………………
印度最強輸出是什麼?CEO!印度裔統治下的美國巨頭:2家市值破萬億,掌舵30%五百強
印度出口的最佳商品是什麼?
江湖戲言:是CEO。
納德拉接任微軟CEO,皮猜在Google真正登峰造極,而今,又一家美國科技巨頭——IBM也迎來了一位印度裔CEO,阿爾克溫·克裡希納(Arvind Krishna)。
印度裔CEO一次次被提起,華裔高管也一次次被相提並論作對比。
然而,美國巨頭公司步入“印度裔CEO”時代,可不只是個例。《哈佛商業評論》此前的一項研究表明,目前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有30%的掌舵人來自印度。
都是鼎鼎大名的巨頭公司。還不止於科技圈,更是涉及製藥、餐飲、快消、銀行業等等諸多領域的巨頭公司。
今天,我們就盤點列舉十位代表性CEO,他們在職期間所領導的公司,市值最高破萬億,最低也有近百億美元。若是將他們的公司市值加起來,可高達數萬萬億美元……
也想通過個中經歷和履歷梳理,更加清晰地看出印度裔CEO的上升路徑:從何而來?因何成功?
也想提出思考題:印度裔不斷上位,真的完全是因為“比華人更會搞關係”嗎?
▌Google CEO is an Indian
桑達爾·皮猜(Sundar Pichai),1972年7月出生於印度泰米爾納德邦,今年47歲,現任Google及其母公司Alphabet CEO。
他本科畢業於印度理工學院坎普爾分校,讀的是冶金工程專業。之後在斯坦福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上,獲得了理學碩士學位,此後又拿下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MBA。
畢業之後,皮猜先是在一家半導體公司Applied Materials工作,任產品管理崗位,後又加入麥肯錫,從事管理諮詢工作。
2004年,32歲的皮猜加入Google,對Google的產品業務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首先是帶領Chrome一舉打敗當時市場上還占主要份額的IE流覽器,其後建立了Google在Android系統中的強大優勢。
2014年10月,Google又進行了一波管理層調整,皮猜的權力範圍進一步擴大:除了繼續負責核心 Android 和 Chrome 業務,還接管了研究、搜索、地圖、Google+、商務和廣告產品,以及基礎設施等業務。
這個時候的他,加入Google十年,成為“二號人物”。但這並不是他在Google內部晉升的天花板。
2015年8月10日,Google宣佈進行組織重整,皮猜出任新Google公司董事長及CEO。
2017年7月,他又向前踏了一步,加入了Alphabet董事會。此舉也被認為是佩奇培養其為接班人的體現。
到2019年12月,Alphabet正式官宣,皮猜升任,以Google CEO的身份,同時擔任Alphabet首席執行官職務。
2020年剛開年,Google母公司Alphabet在皮猜治下,市值首次突破萬億美元。
▌微軟 CEO is an Indian
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1967年8月出生於印度海德拉巴的Nizams市,今年52歲,現任微軟CEO。
他在1998年畢業于印度馬尼帕爾理工學院,獲得電子和通信的工程學士學位,隨後前往美國留學,在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攻讀電腦碩士,後來還在芝加哥大學獲MBA學位。
畢業之後,先是在SUN工作,1992年加入微軟,歷任線上服務部門的高級副總裁、研發以及業務部門的副總裁、微軟伺服器和工具業務群擔任總裁等等。
是微軟多項重要技術的開發者之一,比如資料庫、Windows伺服器和開發者工具等等,也曾負責Bing搜索業務,向陸奇彙報。
2011年接手雲計算業務,推出雲計算版Office軟體——即Office 365,並推動微軟雲服務Azure快速增長。
2014年2月,接替史蒂夫·鮑爾默,成為微軟CEO,當時微軟股價為31.76美元,市值2413億美元,備受錯失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困。而且那時候,華裔高管陸奇同樣擁有超高威望和呼聲,納德拉面臨內外壓力。
納德拉上任之後,在微軟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發力雲計算與企業級市場服務,逐步不再只聚焦Windows業務,推動微軟“刷新”。
2018年4月,入選《時代週刊》2018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2019年11月22日,名列2019《財富》年度商業人物榜單第1位。
到2019年12月31日,微軟股價為157.7美元,市值近12000億美元,是上任時的5倍。
▌IBM CEO is an Indian
阿爾克溫·克裡希納(Arvind Krishna),1962年出生於印度安德拉邦,今年58歲。
1985年,他本科畢業於印度理工學院,與谷歌CEO皮查伊、哈曼國際CEO迪內什·帕利瓦爾(Dinesh Paliwal)是大學校友。
隨後他前往美國,1990年在伊利諾州立大學巴納-香檳分校大學獲得電氣工程博士學位。
畢業之後,他便加入IBM,從工程師開始做起,至今已經工作了30年之久。2015年,他晉升為高級副總裁,負責雲計算、認知軟體等業務。
2018年,推動IBM以34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Red Hat,完成IBM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交易,也是開源史上最大的交易。
2020年1月31日,他被任命為IBM首席執行官,接替IBM首位女性首席執行官維吉尼亞·羅曼提 (Ginni Rometty)。
2020年4月6日,他正式就任IBM首席執行官一職,並發出首份員工公開信,宣佈了上任之後的“三把火”:雲、人工智慧、客戶。
疫情當前,近年以來IBM又為核心業務增長乏力、服務部門冗員等問題所累。克裡希納的上任,能否複刻印度老鄉納德拉在微軟創下的成就?
令人拭目以待。
▌百事可樂 CEO was an Indian
盧英德(Indra Krishnamurthy Nooyi),1955年10月出生於泰米爾納德邦馬德拉斯,也就是現在的金奈,今年64歲,2006年擔任百事公司董事長及CEO,2018年退休,現在也是亞馬遜董事會成員。
1974年,從馬德拉斯基督教大學畢業,獲得物理、化學和數學學士學位,1976年獲得印度加爾各答管理學院。
1978年,被耶魯大學錄取後移居美國,當時她23歲,只有500美元。1980年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盧英德的職業生涯起于印度,曾在強生公司和紡織公司 Mettur Beardsell 擔任產品經理。1980年從耶魯畢業之後,以戰略顧問的身份加入波士頓諮詢集團(BCG) ,然後在摩托羅拉擔任副總裁兼企業戰略與規劃總監。
她與1994年加入百事公司,在其建言下,百事公司於1997年10月必勝客、肯德基和Taco Bell從公司分離並獨立為百勝全球公司,2001年,被提升為百事公司總裁兼CFO。
在2006年10月,正式上任公司CEO,是百事集團的首位亞裔女CEO,同年,他也名列《財富》美國商界女強人50強榜首、華爾街日報”全球最值得關注的50位商界女性”第二名、”福布斯權力女性榜”第28位。
在擔任CEO的數十年中,她帶領百事完成了一系列重組,負責全球的戰略發展,在2018年10月3日離任首席執行官職位,工作12年,在她任職期間,公司的銷售額增長了80% ,市值增長255%,達到1400多億美元。
▌諾基亞 CEO is an Indian
拉吉夫·蘇裡(Rejeev Suri)是現任諾基亞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印度裔新加坡人,1967年10月出生於印度新德里。今年52歲。
蘇裡是微軟CEO納德拉的校友,同樣畢業于印度馬尼帕爾理工學院。
他在諾基亞工作了超過20年,2014年開始擔任諾基亞CEO。
這一年,諾基亞已經在手機市場宣告徹底潰敗。在完成與微軟公司的手機業務交易,將設備和服務業務出售給微軟之後,正式退出手機市場。
也就在交易完成的同一天,蘇裡上任了。
此後,諾基亞的經營重點轉移到了通訊業務上,而蘇裡被稱為“諾基亞轉型的直接推動力”。
諾基亞和西門子的電信設別合資企業——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從虧損部門轉變為占諾基亞收入90%的子公司,就是他的手筆。
2015年4月,諾基亞斥資166億美元(約合1029.2億人民幣)收購法國通訊設備公司阿爾卡特朗訊。這家公司給諾基亞帶來了固網、核心和IP網路技術方面的能力。
依靠這些能力,諾基亞大大拓展了在美國通信市場中的份額,並超越愛立信,成為世界第二大通信運營商。
蘇裡表示,這場收購對諾基亞發展5G通訊技術帶來了戰略性優勢。
來到5G大幕已經緩緩揭開的現在,諾基亞在蘇裡的領導下,已然是商用5G市場上最有競爭力的玩家之一。
今年1月9日,諾基亞公司在官網發佈聲明,宣佈已經在全球簽署了63份商用5G合同。
並且,諾基亞還表示,他們是唯一一家5G技術被美國所有四大主要運營商、韓國所有三大領先運營商以及日本所有三大全國運營商選中的網路(設備)供應商。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諾基亞市值207.88億美元。
▌Adobe CEO is an Indian
山塔努·納拉延(Shantanu Narayen),Adobe現任董事長兼CEO,1963年5月出生於印度海德拉巴,今年56歲。
他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商管理學碩士,也是鮑林格林州立大學電腦科學碩士。還曾代表印度參加亞洲帆船賽。
他的職業生涯始於蘋果。離開蘋果之後,曾任矽谷圖形公司桌上型電腦和協作產品總監,其後又自己創業,創立了開創互聯網數位照片共用的Pictra公司。
1998年,納拉延加入Adobe,擔任全球產品研究高級副總裁,後又晉升為全球產品執行副總裁。
2007年11月,他被任命為Adobe首席執行官。2017年成為董事會主席。
就任CEO之後,納拉延開創了Adobe延續至今的基於雲的訂閱服務,建立了數位文檔的全球標準。
Adobe稱:納拉延作為首席執行官,帶領Adobe轉變為行業創新者,釋放了人們的創造力,推動了Adobe數字業務的發展。
2011年,納拉延被時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任命為總統管理諮詢委員會(PMAB)成員。
2018年,納拉延在《財富》雜誌的“年度最佳商人”排行榜中名列第十二位。還被印度《經濟時報》評為2018年度“年度全球印度人”。
2019年,他獲得了印度政府頒發的蓮花士勳章,嘉獎其在貿易和工業領域為印度做出的傑出貢獻。
截至2019年12月31日,Adobe市值1596.54億美元。
▌萬事達 CEO is an Indian
彭安傑(Ajaypal Singh Banga),萬事達卡(Mastercard)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出生於1960年,今年60歲。
彭安傑的中學時代在海德拉巴公學度過,這同樣是微軟CEO納德拉、Adobe CEO納拉延的母校。
此後,他在德里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在印度管理學院讀完了MBA。
1981年,彭安傑進入雀巢,從事銷售、市場行銷和管理工作。
1994年,他離開雀巢,加入百事公司。期間,他把當時在百事
旗下的肯德基和必勝客帶到了印度。
在百事決定剝離其餐飲業務之後,彭安傑也做出了改變:從餐飲業轉向到銀行業。於是,他接受了花旗銀行提供的工作。
到2009年離開花旗時,彭安傑已經是花旗亞太業務首席執行官。這一年,他加入了萬事達。
2010年,他從萬事達首席運營官(COO)升任CEO和董事會成員。
彭安傑有一句名言:
創造一個超越現金的世界。
在彭安傑的管理之下,萬事達從一個銀行所有的組織轉變為一個盈利企業。在數位支付領域,仍同Google、亞馬遜等新巨頭積極競爭。
2015年,時任總統的奧巴馬任命他為總統貿易政策和談判諮詢委員會成員。
2016年,印度政府授予他蓮花士勳章。
此外,他還擔任著美印商業委員會(USIBC)主席,世界經濟論壇國際商業理事會成員等職務。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萬事達市值為3008.33億美元。
▌美光科技CEO is an Indian
桑傑·梅羅特拉(Sanjay Mehrotra),美光科技集團( Micron Technology)CEO,印度裔美國商人,出生于1958年6月27日,今年61歲。
Mehrotra早年在德里(印度首都)的一所學校接受過幾年教育。他先是在彼拉尼博拉理工學院(BITS Pilani)上大學,後來轉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Mehrotra在此完成了電子工程和電腦科學的本科和碩士學位。
並于2009年畢業於斯坦福大學商學院(Stanfo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的高管教育專案。
1998年,Mehrotra和其他兩位合作人共同創立了閃迪公司(SanDisk),並在2011年至2016年擔任總裁和首席執行官。
閃迪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閃速資料存儲卡產品供應商。
2017年2月,他被任命為美光科技首席執行官。2019年,還被任命為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主席。
Mehrotra擁有的專利數達70多項。
截至2019年12月31日,美光科技市值597.43億美元。
▌摩托羅拉 CEO was an Indian
桑傑·賈(Sanjay Jha),摩托羅拉前CEO,是一位印度裔美籍商人,出生于1967年,今年53歲。
Sanjay Jha生於1967年,分別在利物浦大學和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學學士和博士學位。2011年,被授予 D.Sc 榮譽學位。2018年,選入美國國家工程學院。
1994年,Jha作為一名高級工程師開始了他在高通公司的職業生涯。
他在高通超大型積體電路集團工作,研究Globalstar衛星電話。
後來,他又著手於第一個13k 聲碼器的研發,該專用積體電路集成到了高通公司的MSM2200晶片組中。
1997年,Jha被提升為工程副總裁,負責領導積體電路工程集團。
他領導並監督了五代數據機和基站晶片組(數位基帶和射頻)以及系統軟體的開發。
1998年,被提升為高級工程副總裁。
2002年,高通科技創業投資公司,Jha擔任高級副總裁和總經理,管理科技投資組合和新技術集團。
2003年成為高通執行副總裁和高通 CDMA 技術公司總裁,並于2006年12月被任命為首席運營官。
2008年8月4日至2012年5月22日,Jha成為摩托羅拉移動設備業務的新任 CEO。
2014年1月7日,他被任命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鑄造企業Globalfoundries的CEO。
2018年3月9日,他辭去了Globalfoundries CEO的工作。
2011年8月15日,Google以1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
2014年1月30日,聯想宣佈以29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智慧手機業務。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摩托羅拉系統市值275.26億美元。
▌哈曼國際 CEO is an Indian
迪內什·帕利瓦爾(Dinesh Paliwal),哈曼國際(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CEO,是一名印度裔美籍商人,出生于1957年12月17日,今年62歲。
哈曼國際是一家旗下擁有包括Revel、 AKG、harman/kardon、Infinity、JBL、Lexicon及Mark Levinson等16個全球領先品牌的母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音響產品製造商,處於全球音響的研發和製造領域裡的領導地位。
除此之外,他還是雀巢公司董事會成員。
Paliwal曾在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新加坡、瑞士和美國生活和工作。
他在印度理工學院獲得工程學碩士學位,在邁阿密大學獲得應用科學與工程學碩士學位和金融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2019年,邁阿密大學還授予 Dinesh 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以表彰他為推進邁阿密大學在商業、技術、創新和創業活動方面的領導地位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貢獻。
在加入哈曼之前,他曾在 ABB 集團擔任全球市場和技術總裁。在 ABB 工作的22年中,他在5個國家擔任管理職務。
ABB集團是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領域的領導廠商,位列全球500強企業。
Dinesh可謂是榮譽無數。
2010年,被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評為紐約都市年度企業家,並獲得了全球印度裔人組織頒發的印度裔美國人成就獎。
2014年,《財富》雜誌將Paliwal評為“年度商業人物”。
2017年,Paliwal 被提名首屆 Recode 100,以表彰當年在科技、商業和媒體領域中做出的貢獻。
2016年11月,三星宣佈以大約8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哈曼國際,Paliwal 在收購後繼續領導公司。
▌共性:理工科高材生,重視MBA教育
以上,就是十位“最有權勢的印度裔CEO”,但也再次說明,他們,還不是印度裔CEO的全部。
還有Palo Alto Network、利潔時集團、星展銀行、高知特、Conduent、帝亞吉歐以及NetApp等世界頂級公司的CEO,均是印度裔。
而且如果把統計放到高管層面,或許還有更多的傑出印度裔會被納入其中。
所以回到開頭之問,印度裔CEO的職場成功之道,是否有跡可循?
由表及裡,或許可以從履歷中先歸納幾點共性:
第一,基本是理工科出身,但非常重視工商管理類的教育,看重MBA。
谷歌CEO皮猜、微軟CEO納德拉,都是理工科出身,但都專門研習了MBA方面的課程和經驗。
並且據納德拉在《刷新》中的自述,1992年獲得微軟工作機會,同時自己還面臨MBA課程的挑戰,但納德拉並沒有二選一,而是周內在西雅圖微軟工作,週五下班就飛赴芝加哥,一連2年皆如此,最終獲得芝加哥大學MBA學位。
其次,職場忠誠度高。
上述幾位印度裔成功CEO通常在一家公司慢慢升職、積累勢能,而不是為了薪水頻繁跳槽,這對於後來被委以重任也有重要助力。
谷歌創始人拉裡·佩奇和布林在交接班信中就說:皮猜已經在Google的CEO職位上證明了自己,而且他15年來兢兢業業,帶領上下攻克難關解決問題,謙虛又技術範,沒有人比他更合適帶領Google和Alphabet走向未來。
最後,赴美深造,其後落地紮根。
跟諸多外來族裔一樣,印度裔CEO們基本都是在國內完成本科教育——也基本都是國內名校高材生,然後赴美留學深造。
但或許是印度過去一個時代的發展原因,這些印度裔CEO的上升路徑中,沒啥“後路”可言,想要發展更好,就需要在美國全身心融入打拼,甚至拖家帶口,落地紮根。
比如微軟CEO納德拉,家境不錯,父親是印度高級官員,但最後在微軟掌舵,完全憑藉的是個人努力,甚至最初帶妻子去美國,還未能獲得移民許可。
而更多華裔人才,因為中國經濟和科技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面臨機會,也會錯失另外的選擇。
這無關對錯,都是個人選擇,但如果回到那個喜聞樂見的話題:為什麼是印度裔而不是華裔?
或許也要對印度裔在美國管理層的崛起,更加見賢思齊。
之前公開討論時,有說過語言的原因——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印度裔語言上天然在美國優勢。
也有表達種族性格的因素,常見的印象說法如“印度裔團結、拉幫結派”、“一個印度裔進公司會招攬更多印度裔進來”,“一個華裔進公司會排擠走另一個華裔”……
但印度裔高管們自身的努力和優點或許會因此而遮蔽。
是時候更全面、客觀地看待成功的印度裔了,偏見只會加大傲慢,進一步忽視學習進取之心。
你說呢?
必勝客發薪日 在 靠北必勝客1151 可以請問一下必勝客發薪都幾點入帳ㄇ因為是 ... 的推薦與評價
阿不是要當責當責去哪了當哩ㄎㄧ系啦人就在少了父親節還少一個店經理上班你要來幫我站ct是不是? 投稿日期: 2022年7月31日20:17 CST. ... <看更多>
必勝客發薪日 在 #問必勝客打工 - 工作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想請問一下必勝客的工讀有時數限制嗎?,我想去的是沒有內用的店, ... B17 每月1~15號>>25號發16~30號>>隔月10號發如果發薪日是假日就可以提早拿 ... ... <看更多>
必勝客發薪日 在 Re: [問題] 必勝客達美樂拿坡里打工請益- 看板fastfood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naoh810322 (uniqlong)》之銘言:
: 小弟最近想找pizza店打工
: 主要是想學如何做pizza
: 一開始進去不知道能不能夠就直接學揉麵糰做pizza
: 在版上看到有人在達美樂做了一年才開始學揉麵糰
: 或是找非連鎖的pizza店比較有機會
: 謝謝
以小必過來人心得 ~
在面試時, 你可以跟面試的店經理說想要參予的工作站 ~
但還是要看店裡的人力需求跟店裡值班經理的安排 ~
沒很缺人 ~ 就是先外送, 清洗東西, 折紙盒開始 ~
豆班(dough班 : 打餅皮), M/T (製作PIZZA) ~ 通常很缺人的話 ~
也是有一進去就直接學這二個工作站 ~
需要花一點時間記SOP流程, 如果忘了牆上會有流程可以看 ~
然後還要看你可以上班的時間, 在來看學哪個工作站 ~
總不可能說只能上晚上的班, 說要學打餅皮(都是早上打完)
進去第一個月熟悉環境居多, 可以上的班不會太多, 一天可能2-4小時
值班經理認為你上手的程度可以了, 自然排班會多, 或是跟排班的幹部溝通排班 ~
工作站這東西就是練習多, 自然就會上手, 做久就會背起來, 速度自然會加快 ~
有看過很強的, 一個月學完所有工作站 ~ 還可以獨立站穩的 ~
也有來了一年, 還是只會外送, 洗東西, 要教他其他的 他還不要 ~
一切看你的努力, 以及跟值班經理的協調 ~
薪資福利的話
時薪133, 外送一趟8元/雨天12元 國定假日二倍時薪 ~
享勞健保, 做滿600小時, 公司會送85折簡訊 ~ 可以自用或送朋友用 ~
生日禮金, 禮卷500跟看當年度的生日禮品是什麼, 有一年拿保溫瓶的我覺得還不錯 ~
年終禮品, 也是要看當年度的禮品是什麼, 像馬克杯之類的 ~
介紹獎金, 介紹的人進來做滿三個月會有三百,
參加尾牙, 通常時數1000以上, 但看公司當年的規定時數 ~
年資代金, 類似年終, 要滿一年以上才會開始計算, 這問店經理會比較清楚 ~
各類獎金, 會併到店裡的獎金去, 偶爾會有店聚餐, 或是忙碌的節日時有飲料可以喝 ~
員工旅遊, 大概500到1000不等的餐卷, 要看公司當年的規定到職日前才有,
大概是這樣 ~
至於能不能不要外送, 很難, 如果店裡只剩值班經理跟你, 你還是得外送,
如果很多人上班, 值班經理通常不會派最強工作站能力的出去外送,
除非值班經理在訓練其他人力時才有可能,
外送騎車安全最重要, 真的遲倒也沒關係, 就給優惠卷跟誠意地道歉就好
如果處理不了, 就回報給值班經理, 讓他們去處理,
不要超速或闖紅燈, 罰單要自己繳的, 有些新開店有限速車(時速60公里的樣子)
不熟路也沒關係, 有地圖也有google map, 或問店裡員工與值班經理
也可以打去顧客那問清楚再出發
最近要六月了, 會有大四離職潮, 應該蠻多店很會缺人, 可以投履歷看看,
最好先有華南銀行的帳戶(有沒有改薪資帳戶, 面試時問一下)
每個月的10號跟25號會入薪資, 遇到假日會提前發放 ~
要先自費體檢, 隔年公司會幫你出體檢的費用 ~
面試時會跟你說去哪家醫院, 大約要一個禮拜才能收到報告 ~
收到報告就可以上班了,
帽子, 制服, 圍裙公司會發
自己要準備的是黑色褲子(不能一堆口袋的那種), 要有皮帶
跟黑色鞋子(皮鞋或球鞋), 不需要太貴
我是覺得有氣墊的鞋子好一些, 久站比較不會腳底痛
另外, 最好不要有刺青, 在著制服時不露出為標準,
有穿環或戴項鍊耳環的話, 上班前要拆下來,
以免餐點製作過程中掉入, 讓顧客吃到異物是很嚴重的事 ~
以上, 應該沒忘得太多, 希望有幫上你 ~
補充, 雨天外送如何認定 ~
是由晚班的值班經理在打烊時手動電腦輸入認定雨天外送次數 ~
以外送員當下外送時有無下雨為定,
早晚班的值班經理會在交接時該當班有無下雨外送 ~ 要記得認定
若要查證可以在隔天問值班經理 ~ 雨天外送有無被認定到 ~
如果有誤可以請值班經理發e-mail給公司修正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6.248.11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astfood/M.1495911436.A.CA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