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 IRSEM 軍事大學戰略研究所 (隸屬國防部) 日前出版了這本讓人嚇到吃手手的報告 :
LES OPÉRATIONS D'INFLUENCE CHINOISES - un moment MACHIAVÉLIEN
中國的影響行動-馬奇維利的時刻
嚇到吃手手是因為內容也太詳細,中國對台灣的資訊戰+假消息,有些我們當時只知其一, 但這報告給了其二 ! 真的讓我很讚嘆,這根本間諜級報告吧? 原來法國人也很懂中國的伎倆 ? #馬恐龍有看嗎 ?
因為有六百頁, 所以我當然不可能馬上看完, 挑了有關台灣的部分(417-479頁)跳著看, 除了傳統的媒體方式內外夾攻,近期最常見的就是假消息了! #現在還有KMT黨主席光明正大裡應外合國共再度攜手?
這些假消息通常透過KOL 部落客發送,而且不是政治意識形態的部落客, 是家居生活旅遊料理之類的網紅。 假消息有什麼了不起? 難道沒有核實機制嗎? 當然可以核實, 但假消息可以慢慢滲透,也可以如烏賊噴墨汁般瞞天蓋海,前者讓你察覺不出是假消息,後者是亂槍打鳥, 讓你分不清誰是誰非。
甚至鬼島這個名詞也是來自311解放軍.
《北京用來削弱和分化臺灣社會的最常見的說法之一是「鬼島」,即臺灣沒有什麼可以提供給年輕人的東西(低工資,沒有工作機會)。北京不僅通過傳播資訊(甚至有一個以這個名字命名的Facebook群組和中國年輕人討論這個問題的論壇),而且還通過組織人才流失來促成此事。臺灣事務局(TAB)在2018年3月初透露了「對台31項措施」,以吸引臺灣公司和個人遷往中國大陸,例如,鼓勵臺灣文化產品(電影、電視節目、書籍)在中國大陸發行,鼓勵其作者在中國大陸培訓或成為中國專業協會成員。2019年11月,增加了26項新措施,其中13項針對公司,13項針對個人。》
還有2018年潔比(燕子)颱風事件, 造成蘇啟誠先生自殺,日本關西機場澄清中國當時根本沒有被允許派遊覽車進入關西機場接送僑民,最初廣傳的照片是日本人排隊上巴士而已 ! (中國大使館派的車另有故事)
《因此,一場爭論可以發展十天,甚至導致一個人的死亡,而沒有任何一家相關的臺灣媒體採取主動。 一個人的死亡,沒有任何一家臺灣媒體花心思去報導。以驗證初始信息。他們只是毫無懷疑地從社交網路上的匿名帳戶中獲取現成資料。政治人物,例如國民黨的陳宜民,也幫助傳播中國版本的事件。9月17日,臺灣的媒體監管機構(國家通訊委員會,NCC)進行了干預,叫停了幾家沒有核實此案事實的電視臺和網路媒體。事實上,此案表明,「2018年的臺灣民間社會普遍沒有意識到[資訊操作所帶來的風險] 」。這一事件加速了公眾和島上的數位平臺對(可能致命的)錯誤資訊的嚴重性的認識,特別是PTT,在隨後停止了新帳戶的註冊。》
而韓國瑜的粉絲團則是 : 《然而,後來證實,這個小組並不是由候選人的真正粉絲創建的,而是 "由一個似乎是專業的中國網路小組創建、指導和培養的 "。它的三個管理員,從一開始就存在,確實是可疑的帳戶--在選舉後的第二天就完全不活動了。》
是不是很有趣? 懂法文的大家可以讀一下! 不懂的用google 也可以看懂七八成...如果不是我的deadline在十月中,我就會手癢翻譯了….有沒有網友願意出手呢 ?
#原來有不少媒體都報導了 #中文版指日可待?
報告的摘要之一 :
- 北京的明確目標是建立「一個新的世界媒體秩序」。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自2008年以來,政府每年投資13億歐元,以完美控制其在世界上的形象。中國的主要媒體在全球範圍內,用多種語言,在幾大洲,在所有的社交網路上,包括在中國被封鎖的網路(Twitter,Facebook,YouTube,Instagram),他們投入大量資金,人為地提高他們的線上觀眾。中國政府還試圖控制國外的中文媒體,並取得了成功,因為中國共產黨事實上已經實現了准壟斷,而主流媒體也是如此。最後,党國還通過電視、數位平臺和智慧手機影響全球資訊供應鏈的每個階段。
快點由此去下載全文 ! https://www.irsem.fr/?fbclid=IwAR0URPuHVUN1hYPdYPH3xfqjBKFw_4GgrvanUiLIT3Cpks5_Rc-VPV7bEGY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qxUvLrLG4SSg8ANZnqvBfDOxUrtPmaB5/edit
快 譯 通 產品 註冊 在 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幾年前寫過一篇「自言自語的法國人」,後來編輯改了名字「學會四個黃金字彙-讓法國人愛上你」刊登在天下網站( https://reurl.cc/4aZjrK )
主要是抱怨法國人有夠愛講話,有聽眾很好,可以中午聊到夕陽西下。沒聽眾也罷,不管做什麼,都會自備os旁白。去買個菜也會有不認識的阿嬤在旁邊自言自語,如果你沒時間,眼神千萬不可跟她對上,不然就會被石化...我是說會被言語轟炸到很想石化(當然免費練習法文很好)。
我搬來山上這一年,跟左膠相處的時間幾乎是24小時,他不跟鄰居聊天的時候,聽眾就是我一人。我也習慣了,想聽就聽,不想聽就當耳邊風。不是我沒禮貌,而是我常常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講給我聽的…當然有時候是講給殺手貓聽的,我知道🙄,但我耳朵又不能自動關上。
雙胞胎小叔七月從英國回來住在我家之後,這單口相聲變成了唱雙簧,(我命苦) ,兩個人只要醒著,都在說話。而且本來對貓講話的只有一個人,現在變成兩個人,還都用對小寶寶講話的語氣,我簡直快瘋掉 !小叔可能在英國太久沒講法文,真的自從七月以來,我家就好像隨時開著廣播電台,身歷聲杜比音響講個不停。
而且還每天上演立法院國民大會😞,什麼事情都要辯論。(請見前幾天的貼文)
我本來就常常說「住鄉下真的很吵」,除了鄰居不時來串門子的音量,還有左鄰右舍三不五時的割草機聲音,加上我家一直在進行的各項修繕工程,一下電鑽一下鐵鎚…我能在這種種噪音聲中繼續進行我的筆譯工作, 我都覺得我應該得諾貝爾和平獎。尤其我的聽力是經過法國體檢醫生認證的「極佳聽力」,可能接近自閉症傾向的聽力了吧 ?雖然不至於一點小聲音就像打雷,但我確實很怕吵。
為了阻絕各種突如其來的噪音,我特地買了工程專用的耳機。因為我之前去自閉症學校幫忙口譯時,發現好多自閉症患者都戴這種耳機。這種耳機是不能聽音樂的,只是罩住整個耳殼隔絕外來的聲音而已。因為緊緊貼著耳朵,隔音效果極佳,但戴久了猶如罩著齊天大聖的緊箍咒,所以每隔十分鐘就要拿下來, 不然頭會被夾得有點痛(可能是我臉大)。
前陣子正想換個抗噪耳機,想說除了隔絕噪音,開視訊會議,還可以在一天的工作結束之後(通常是三更半夜)聽聽音樂追追劇。結果就這麼剛好,有機會試用了sudio無線藍芽耳機,一戴上,我覺得我的耳朵就戀愛了…耳機的形狀怎麼可以這麼剛好的符合我的耳型 ?感覺完全量身打造,完全沒有壓迫或不舒服,現在的科技真的太人性化了 !北歐設計沒話說 !
不過我建議不要帶著走來走去,萬一掉了也沒感覺就糟了 !因為真的不會感覺到他的存在….(這不是女性生理期用品啦) 。
其實會這麼貼合耳朵,是因為附贈不同尺寸可拆卸耳翼,大耳孔小耳孔都有適合的尺寸。而且遇到大雨、汗水和偶爾天外飛濺來的水(提分手被潑咖啡 ?)都可以安心。
我接下來翻譯的最後衝刺就要靠這個了 ! 希望能完全阻絕惱人的噪音,完成塵世中清淨閉關的不可能任務…結束後我要放空三個月 !!!
🌾🌾🌾🌾🌾🌾🌾🌾
以下是廠商給的優惠
1) Sudio 官網結帳輸入折扣碼peggy4u ,Nio只要2193,全館85折,還可半價選購Nio耳機套,隨單附贈冰島風情托特包+質感卡片夾,送完為止。
2) 加入 Sudio Sphere 會員,購買後註冊商品,全系列耳機音響產品皆享有長達三年的保固期。官網 : https://www.sudio.com
3) 全球免運,30天免費退換貨。我下單後大概不到一星期就到貨了。
Sudio #sudio #sudiotw #shapingsound #sudiomoments #sudionio
#試用分享文
快 譯 通 產品 註冊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Joe:「半導體產業確實需要一些看壞的新聞,越來越多人看好半導體,這樣半導體產業的股票暫時可能不容易起飛,不過二三線的半導體產業股票真的不太能投資,那個風險很高。」
全球晶片短缺,波及汽車和電子產業,世界多國政府透過補貼企業的方式來興建晶片製造廠房,以降低對台灣生產的依賴,包括美國、歐盟和日本政府都考慮斥資數百億美元興建晶圓廠,因擔憂全球3分之2先進晶片的生產都集中在台灣。美國1高級將領日前對國會議員指出,中國攻占台灣已成為太平洋最大的軍事隱憂,中國也向晶片產業提供可觀的補貼,以降低對西方技術的依賴,包括在2019年設立規模達29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促使各界議論西方國家也必須跟進,需在亞洲之外興建晶片製造廠的聲音,促使台積電和三星電子計畫赴美設廠,爭取高達300億美元的補貼。Intel日前也宣布,將重返晶圓代工市場,在亞歷桑納州和歐洲分別設立2座和1座晶圓廠,佳能、東京電子和Screen Semiconductor Solution等3家日本企業,將與日本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簡稱產總研)合作,攜手研發2奈米晶片,而日本經濟產業省將提供約420億日圓(3.85億美元)的資金援助,且將和台積電等海外廠商建構合作體制,以重振日本處於落後的先進半導體研發,這種由各國政府帶頭,重組半導體產業的風潮,可能扭轉述十年來美國和歐洲半導體公司將晶片製造外包給台灣和南韓的趨勢。
但專家警告,此舉可能重蹈1970年至1980年代晶片過度生產的情況,導致價格崩跌,大量半導體公司倒閉,半導體產業研究機構VLSI Reserch執行長Dan Hutcheson表示:「我們現在處在每個國家都想建立自家晶圓廠的局面中,我們將由全球互相連結,變成處處都看得到垂直的孤島。」
如果各國政府興建晶圓廠的計畫過關,全球半導體產業可能像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光景,當時每個國家都認為,晶片對其通訊和國防至關緊要。但Hutcheson說,其中的風險在於,全球將興建過多的晶片製造產能,導致價格崩跌,摧毀大量半導體公司,這與1980年代的價格崩跌導致晶片工廠從澳洲倒閉到南非類似。
Hutcheson指出:「從納稅人的角度來看,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我們是否真的要發起另1場冷戰,半導體晶圓廠等同於核武器,而我們卻在浪費這些資源?」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理事長劉德音提到,半導體晶片短缺不論在哪個國家生產都會有這些因素,希望世界對台灣不要有誤解,有人說因為晶片都僅在台灣製造有關,但其實今天的短缺,無論在哪邊生產,短缺都會發生,希望世界對台灣不要有誤解,現在晶片短缺有三個主要原因,第一,中國武漢肺炎導致供應鏈庫存堆積。
第二,則是不確定因素增加,來自美中貿易戰使供應鏈與市場占比的轉移,其他競爭者預期華為因制裁失去市占後可以拿到更多市占,這些不確定因素導致重複下單,實際產能其實大於真正市場需求。
第三,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加速數位轉型,工作與生活型態改變。
中國正在大舉投資電腦晶片,並加大培養本土人才的力道。在與美國的科技貿易戰中,中國加快了尋求技術獨立自主的步伐,今年以來,中國半導體企業透過首次公開募股(IPO)、私募籌資和資產出售等方式,已籌集了近380億美元的資金,是去年總額的兩倍多,企業註冊跟蹤機構天眼查(Tianyancha)的數據顯示,今年有五萬多家中國企業註冊了半導體相關業務,數量創下新高,是五年前註冊總數的四倍。
這些企業中有些公司和晶片業關聯甚少,比如房地產開發商、水泥生產商和餐飲企業,它們都將自身重塑為晶片公司,以期與國務院8月推出的為半導體企業提供稅收減免和政府資助的計劃扯上關係,半導體企業激增的狀況與中國近期出現的其他熱潮類似,包括對電動汽車、房地產、P2P貸款和太陽能電池板的投資狂潮,其中部分引發了泡沫或非理性支出,促使中國最高經濟規劃機構對不明智的商業活動發出警告,一些沒經驗、沒技術、沒人才的「三無」企業投身集成電路行業,個別地方對集成電路發展的規律認識不夠,盲目跟上計劃。
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表示,全球市場的晶片供應只有5%來自中國企業,中國的晶片也遠不如台灣和美國同行先進,落後五年甚至更多,Trump採取措施,阻止向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ZTE Co.)出口關鍵技術,此舉促使中國企業爭相尋找國內半導體來源;此類微型處理器對智慧型手機、汽車和其他中國出口產品的製造商越來越重要,這是一個供應鏈安全的問題,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美國列入黑名單。
自1950年代以來,中國北京當局已花費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資金來培育國內晶片行業,先是透過中央規劃,然後藉助外國合資企業。人才瓶頸、投資不慎和繁瑣的官僚主義先前阻礙了該產業取得成功,這一次的不同之處是美中科技戰,這場交鋒大大加強了中國取得突破的意願。最新的行動也更多依賴私營部門的專長,而不是過去主要由國家驅動的方式。
華為表示,由於美國的制裁,其智慧型手機的處理器晶片即將用完。該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強調,需要一個強大的國內晶片產業,華為今天遇到的困難,是華為設計的先進晶片,中國基礎工業還做不出來。
中國六個省(區)承諾在半導體領域投資約130億美元,中國公司也在加大晶片投資力道,其中包括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和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BYD Co.),但幾個備受矚目的中國計劃已經失敗,其中包括中國政府和美國晶片製造商之間的兩個計劃。
總部位於聖地牙哥的Qualcomm Inc.與中國貴州省共同建立的一家伺服器晶片生產合資企業在成立三年後關閉,而加州聖克拉拉的Globalfoundries Inc.在中國成都建造一座先進晶片生產廠的100億美元投資計劃也告吹,法庭文件顯示,在中國南京,一個打算投資30億美元建設兩個晶片生產設施的計劃在其投資者6月份進入破產程序後被迫終止。
https://www.storm.mg/article/3219514?page=1
https://technews.tw/2021/03/29/asml-moores-law-has-not-slowed-down-or-failed/?fbclid=IwAR1ZyN85YYQ89dyUiHyhCLwYTGpnvoKJMt5Ot8ObZGKAwGMq6orXCdIQX1E&utm_medium=facebook&utm_source=fb_tn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481777?fbclid=IwAR1cOlAeB5jweUBGNZxKF2zpYUjzq73iNeGqTbDTCQGsqakPt1WGBVVxfus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481777?fbclid=IwAR1cOlAeB5jweUBGNZxKF2zpYUjzq73iNeGqTbDTCQGsqakPt1WGBVVxf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