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改善 #少子化 的討論,有社會福利層面、也有女性層面
因為小孩的出生和成長,是需要醞釀的
所以生育政策比長照,更不容易立竿見影
生育政策就算一步到位下去
5年到10年後才會看見人口增長的效果
這就是為何在政策上,注重生育不容易上檯面
對執政者任期內的效益並不高
只能每次吵過一次而轉移焦點
--
那至少,我們要一次到位的生育支持政策有哪些?
摘錄一下討論內容,大致4點
1. 針對不孕症的人口,要放寬補助
這是中產階級之痛,在這女性也要拼事業的年代
很多都是過了36歲以上才遇上真正相愛的另一半
也在家庭經濟穩定下才求子生產
40歲以上來不孕症門診在所多有
但是顯然消費力上力有未逮
在以色列,因為他們的國情
對於所有家庭都有公立醫院不孕症服務補助的
(但是,這前提是以色列人民40-50%收入繳稅的全民福利制)
2. 對女性推廣凍卵是未來趨勢
其實不應該把凍卵當成是女性的“後悔藥”
而應該是要推廣的趨勢
現代女性在年輕時不想生育
可能沒有穩定對象、事業也需要衝刺
但是達到經濟高峰與家庭穩定時
大概都接近40歲了,如果當初有凍卵過
那就不用花費大幅預算重複受抽卵之苦
3. 公共托育、企業彈性工時與托育中心需執行
沒有托育是對育兒家庭最可怕的待遇
叫他們生,衝個生育數字好看
小孩子的營養健康自己帶
根本無良榨乾了自己的勞動人口
4. 領養,與社區育兒互助制度推行
在有些專家眼中
當這個時代,99%資本走向1%人口的未來
我們已經不能保證每一個孩子的出生
是我們想像中的典型家庭
有些可能未婚生子,這些孩子需要友善領養制度接應
當然我們保留墮胎的權利
只是真的在完善家庭下出生的生命
在進步國家只會有越來越少的趨勢
因為經濟優渥的族群,為保證孩子未來有的人生品質與財產繼承
就會有 #自然節育 的情況
我們可能要更專注那些經濟相對不優勢的族群、甚至非典型族群
孩子出生,我們要有資源接應,也想有後續足夠養育資源
否證就是墮胎掉,不然一生出就下流社會,我們也太不負責任
出生不佳,我們可以給有能力領養的家庭
這樣孩子的人生起始點也有起碼的公平
在社區育兒制度方面
因為我們脫離了農村時代
養小孩的壓力完全由小家庭承擔
要打破這限制
以色列有社區每四個家庭,就有輪流養育的制度
這是可以參考的
但是就要有地方政策推動
其他像是有友善的婦女哺育環境
(有些公司哺育空間居然是玻璃會議室)
也是要繼續要求的
—
過了10年,透過主播邀約
沒想到可以與醫學院的老師 曾啟瑞教授 在這平台相見
就是他在提倡應該要提升不孕症補助
來幫助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
催促政府用對力氣是很重要的
在台灣的政策裡,太多惠及老人
我們對於年輕人口與生育率要求
相對較多、又不友善,確實是事實
養兒防老的觀念,是應該要變了
如果什麼都要依賴健保,我是希望老人的補助要越來越限縮
多一些資源給予年輕世代人口與生育率補助才對
性健康友善門診是什麼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跟好友聊到,他一些堅持女性主義的朋友,認為推母奶的人對女權是很大的侵害。其實,我也是女性主義者,女性主義的演化至今已進入第四波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3319 ) 我們要如何從女性主義的角度來看母乳哺育這件事情呢?
與大家分享我碩士論文的其中一段~
為什麼不餵母奶的媽媽會有罪惡感?為什麼餵母奶的媽媽常抱怨受到限制?媽媽與寶寶在母乳哺育的進行中有沒有可能有自由的關係?Hausman在《母親的乳汁:美國文化的母乳哺育爭議》(Mother's milk: Breastfeeding Controversies in American Culture)提出哺乳中的女性身體,既具生物性也具社會性,應該用「生物社會角色」(biosocial role) 來討論。若我們不正視媽媽們把奶擠出來餵,將母乳哺育與女性身體去連結所造成的問題;若我們無法將哺乳視為女性的「權利」,而想辦法從女性主義的觀點來促進與保護,那麼,媽媽與寶寶在母乳哺育的過程中的自由關係就難以找尋。若要強調母乳哺育是回歸自然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們應該建立一個以當代女性身體為典範的論述,卻不流於懷舊之情。當代女性不可能回到以往的採集生活,但在當今的社會典範中,應該想辦法維持哺乳身體原本該有的運作模式。若從性別與政治差異來看,回歸哺乳身體的討論,才不會讓母乳哺育成為加重母職的負擔,而不是讓媽媽們有權決定自己餵不餵母奶就好。
2012年一次關於修改優生保健法的專家會議,我與參加會議的幾位前輩會後閒談。一位男性前輩婦產科醫師提到,他很認同母嬰親善醫院認證,也支持他的產婦哺餵母乳。但對於有些女性在公開場合哺乳無法認同。他說有一次參加會議,一位與會女性一邊餵奶一邊開會,害他不知眼睛要擺哪裡。他覺得這樣的舉動,「宣示」意味大過一切。另一位單身女性婦產科醫師,點頭表示認同。而在一旁主持這次會議的女性立委聽到了,很激動地說:「是誰?那場會議誰主持的?她的主管是誰?誰准她帶小孩來開會的?」一連串強力的質問,讓我把原本想分享的經驗硬是吞了回去。當時我想說,剛開始參加母嬰親善認證工作小組會議時,老二還沒離乳,我帶小孩來開會,就在今天這間會議室,而且一邊開會、一邊餵奶。我不是要宣示什麼,這就是我的生活。
一個支持母乳哺育的婦產科醫師,一定對於母乳哺育生物學上的好處有所了解。然而,他/她仍是在父權制度下看待母乳哺育這件事,所以覺得開會不能帶小孩、不能哺乳。在當代社會中生活的女性,若要維持哺乳中身體的自主性與能動性,結合女性主義將母乳哺育視為女權,才有轉圜的立足點。Hausaman也提出,若我們將哺乳視為生殖的一環,持續運作對婦女身體健康是有利的,那麼並不會將女性身體因為要哺乳就限制在家中,而是像懷孕一樣,重新塑造一個對哺乳友善的環境。生物醫學不該侷限於對乳汁物質性的討論,「乳汁是物質,母乳哺育是實作」, 科學研究若只著眼於物質性的好處,母乳哺育的好處就會化約成為「餵的是母奶」就好,誰餵?怎麼餵?就變得不重要,母親的身體就被邊緣化、去身體化。而這樣產生的科學知識,更加容易成為限制女性成為一個「好」母親的道德規範。一旦成為道德規範,就會有「心不甘,情不願」的可能,成為一種壓迫。
之前上廣播節目與曉芸學姊聊母奶,大家可以再複習一 下
第一集 https://youtu.be/LBc1YTRlCUs
第二集 https://youtu.be/pQfaO89eJP4
Haraway認為「處境知識」(situated knowledge)的要求,要把知識的客體想像成一個行動者和能動者,而不是一個螢幕,或是一個地基,或一項資源,最後永遠不可以當成主人的奴隸,而主人以其獨特的能動力和對「客觀知識」的著作權關閉了辯證的進行。唯有正視被研究「客體」的能動力,才能夠避開這些科學裡的各種含渾錯誤或假知識。 對母乳哺育而言,處境知識應該要來自母親與寶寶的身體實作。
所有哺乳的問題,都歡迎預約 好孕工作室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秉璇的諮詢 。
好孕的產家,歡迎入住 協和產後護理,有國際認證泌乳顧問郁惟的專業協助,也可以就近到阿萍醫師的門診討論。
性健康友善門診是什麼 在 世界級上班族 繪美理Emi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家醫轉診等了一年的專科門診,由於疫情的關係改成電話會診。
關於暴食狀況,醫生花了1小時的時間,鉅細靡遺的詢問狀況,食物內容,心情以及體重的變化,不會催吐,也沒有隔天報復性的運動,聽起來似乎不是什麼嚴重的,但一直以來對某些時候,狀況下無法控制的進食狀況感到困擾。
就是會有幾個夜晚,突然失心瘋的剋了一兩千卡的零食,好像心裡住了一個大食怪,明明撐到胃凸,顯示五個月懷孕大小,腦子裡卻有個聲音還想繼續吃,或者是跟客戶朋友聚餐的下午或傍晚,去了一間期待已久的餐廳,明明份量超過自己所需要的,卻還忍不住地把盤子清空,繼續加點甜點。
遇到出差的日子就更誇張了,在亞洲這些便利的城市,吃開的回飯店的路上,可能還會去超市帶點零食回飯店繼續,一邊工作一邊吃,直到精疲力竭懊惱不已。
藉由跟醫生的談話,還有用餐的紀錄,慢慢找尋這些「意外」發生的軌跡,當時的心理狀況壓力指數,然後理解到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容易在晚上暴食,通常是因為當天時間的運用不夠有效率,臨時抱佛腳的心情在該休息的時候工作學習,緊張著事情做不完,卻又得硬著頭皮去完成,很容易心裡的大食怪就在這時候出籠,覺得自己這麼辛苦,來點零食不算什麼,結果當然不是一點,而是超出當日總攝取熱量,塞入了一堆不友善的加工食品到身體裡。
這樣的惡性循環,在沒有出差和聚餐的狀況下降低了,雖然偶爾在家也會發現失控的狀況,尤其是家裡有零食的狀況下,或是看到臉書上大伙收到台灣來的零食補給品,那時候更是燒腦的想要上網在亞超衝動購買,畢竟那些台灣零食回憶都可以24小時內送達,因為疫情網購可是越來越有效率了。
每個人的心理身體都是張獨一無二的地圖,適合別人的不見得適合我,我不是千千,身體很清楚的表示,無法一切安好無止境的享受美食,然而真的是這樣嗎,難道就要放棄從小陪伴自己的零食和台灣美食?最喜歡的義美夾心酥、捲心餅,是身體所不需要的精緻澱粉。小時候每次生病吃不下飯,唯一想吃並且吃的街角鍋貼,可能有一半都是油脂,味精等添加物,真正優質蛋白質,營養素微乎其微。
就連在台灣滷味最喜歡吃的百葉豆腐,其實根本就是精緻澱粉ㄧ塊,喜歡的豆瓣醬,還有知名品牌冷凍水餃裡面的調味料,居然是基因改造黃豆做的(那不是給豬吃的嗎,那我們吃的豬牛肉他們都吃這些基因改造食品,他們又能活得多健康呢),了解的越多事實越讓人沮喪。
你就是你吃的食物的樣子,健身提倡的乾淨原型,不斷警惕著要和這些童年家鄉回憶段斷捨離,可我不甘心,美食和健康絕對不是擇一,人生也不是二選一,在想要的事情裡面找到平衡。
人事物需要斷捨離,對於食物也是,於是清空了冰箱裡的成份不明中式調味料(看起來化學成分一長串的那一種)。想念的時候,用紅扁豆Lentil泡水兩天,做成的潤餅皮跟脆皮蛋餅,用打碎的綠豆泥做成韓式煎餅取代麵粉,居然意外的成功,心中無限的感動和成就感證明,人生真的不是二選一!
宅配購物車裡的選擇,盡可能地購買有機或非因改造產品(越多人買也會幫助這些生產製造商降低成本),雞蛋和肉品選擇放牧,價格高了一倍,但吃這件事情對個人的重要性,把錢花在食材上很值得。
沒想到疫情的期間,可以這樣審視自己改變生活方式,希望這樣繼續下去不會成為邊緣人😅
當然開禁後的適量外食,還有回台灣小吃還是需要的!其他時候就讓我繼續研究超級美食吧😜
圖文不符:鄰近的公園再LockDown週末再次出現前所未有的人潮,彷彿Lockdown從未發生,今晚英國政府就要宣布第二階段的應對措施,在英國死亡位歐洲之冠的狀況下,認真希望英國政府可以晚點再寬鬆...
性健康友善門診是什麼 在 性健康友善門診-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林菁卿說:在防治上,如何促進安全性行為、早期求醫行為、發展預防和醫療活動、促進感染性傳染病者之健康管理(性傳染病之早期診斷及治療、鼓勵並協助個案進行性伴侶服務、 ... ... <看更多>
性健康友善門診是什麼 在 性健康友善門診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感染科醫師如何讓性病患者的性伴侶回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呢?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台灣感染症醫學會# 性健康友善門診 品質提升計畫.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