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N @osn.osn 6月初校園行程
.
6/1 樹林高中
6/2 Hito頒獎典禮
6/3 高雄科大
6/4 新北高工
6/6 恆毅中學
6/7 聖約翰大學
6/9 台南高工,Klash演出
6/12 南應大,弘光科大
6/14 楊梅高中,三民高中
6/15 中州科大
。
。
。
#好聽 #新歌 #台北 #加油 #Taipei #Taiwan #音樂 #kkbox #indiemusic #recordlabels #originalmusic #myjam #songwriting #musicianslife #popmusic #indiepop #newartist #cpop #musicmatters #nomusicnolife #newsound #陶山 #SKRstory #高爾宣 #osnrap #洗爾恭聽 #osnallears
恆毅中學翰林 在 地瓜校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冒險教育 」
記得20年前在念台藝大美術系時,恩師 顏貽成 帶著一個大鬍子藝術家以及一批約莫國高中的學生,說要來跟我們藝大的學生較量一下,印象中只覺得他們充滿自信(其實是高傲),但邏輯清晰地跟我們對話(戰)了很久,最深刻的是他們說:「你們有爬過山嗎?是那種真正的登山,如果沒有,你們憑什麼創作?你們有什麼別於人家不同的生命體悟?」
當時也年輕氣盛,尤其對要成為藝術家的我們,面對這些氣焰囂張的青少年怎麼可能咽得下這口氣,不過回想起來坦白說我們的確在這個思辨對談中居於相對弱勢。一直到因為做了雜學校,才知道這群當時認為很討厭的小屁孩們,竟是台灣體制外教育的先驅,鼎鼎有名的「全人中學」。而那位大鬍子藝術家,就是原本在解嚴後台灣最早的體制外學校「森林小學」教授藝術的程延平老師, 因為認為那時的森林小學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毅然決然勇敢帶著一群老師與家長在苗栗卓蘭的一片山坡地上一磚一瓦的築起了他的教育夢,是台灣第一個體制外的中學, 也是第一個實施全民主教育的學校(Democratic education)。
後來從事藝術教育的我常常都跟家長說:「藝術是不能教的」,因為「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親身去體驗事物!」。真正的藝術家不在於擁有什麼技術或新的觀點,只有自己找到自己生命在藝術裡所嚮往的命題,這必須要自己親自體會走一遭,才有可能用一種當真的姿態用一輩子去實踐!而這其實就是一種冒險,因為沒有人可以告訴你遠方在哪裡。
而教育界常談的「體驗教育」,核心是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好的學習者,願意主動去學習,不只接觸教科書等二、三手資料,能直接體驗、從做中學!」學不會,覺對不是大腦空間有限,而是學習方式不對!因為所學的知識缺少整合,更沒有實際的操作與應用。而冒險,可以當作是所有體驗的開端,因為人對未知永遠是恐懼的,而所有新體驗基本上也是對未知的探索。而冒險代表著一種態度,對信念的堅持,對恐懼的一種宣示!我們常常在教育裡關注的都是所謂的「認知能力」,而往往忽略了影響人一生最深的「非認知能力」。而要登頂征服一座山所需要的除了是所有需要的認知能力外(基礎知識,專業訓練的體能、冰雪岩混合攀登技術等),更重要的是過程中的恆毅力、熱情、勇氣、自我覺察、自制等非認知能力,這才是促使人願意自我超越的根本,得以自我實現的最重要能力。
好巧不巧,這次K2攻頂世界第二高峰的計畫,張元植與呂忠翰這兩位傑出的台灣登山家,就是我剛提到的全人中學畢業的學生,雖然不確定是不是當時遇到那群氣焰高張的小屁孩😂😂😂,但我可以知道的是,在這樣的全人教育思維下成長,還真讓他們真的找到對應他們生命想要追求的一種超越的價值,然後帶領我們寫下台灣冒險史的新紀元!
雜學校的Slogan叫 #DareToBe, 其實就是體現這樣的精神,我們人類社會之所以能推進,靠的不就是每一個時代勇敢去拓展邊界,打開想像而用行動實踐的每一個冒險家嗎?
希望大家支持這個計畫,因為這樣的典範對我們與社會都有很重要的教育意涵~ 也希望兩位能帶著我們的希望出征,平安的歸來!
http://user61575.psee.io/HKZ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