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主手中靈活的工具
文/狄恆神父(寫於2015年入會70周年慶)
我出生在愛爾蘭的一個天主教家庭,是十二個小孩當中的一個,九個男孩,三個女孩;我們住在一個小村莊裡,在那裡大家都彼此認識。我幸運地擁有很棒的父母,特別是我的母親,她把她的信仰傳給我們,她每天參加彌撒,晚上我們家有一起唸玫瑰經的時間;所有的男孩到了一個年齡,都會在當地的聖堂中參與彌撒服務。所以從小在我們的生活中,教會佔有很重要的部分。
有段時間來了一位耶穌會神父,他是被邀請到我們堂區傳達一項“使命”的。有一天,我在他主持的彌撒擔任輔祭,結束之後,他轉身向我說:「小朋友,你長大後想要做什麼?」我很不好意思小心的回答說:「我想要成為一個神父。」他接著說:「你有想過要成為一位耶穌會的神父嗎?」我說:「沒有。」但是很奇怪地,在我回家的路上,心中對於成為一位耶穌會神父的想法,我感到充滿喜樂。我告訴我的母親,她說:「耶穌會的神父是什麼?」我回答:「我不知道,我也還不太清楚。」這就是天主吸引我走向這個聖召的開始。
到了我該上中學的時候,剛好那時我的家庭經濟上有碰到些困難,無法送我去讀寄宿學校,天主再次介入我的生命--給我們堂區講使命的耶穌會士,他告訴我的父母,有個耶穌會的學校,能提供完整的獎學金,包括學費、食宿…他們非常地高興及感恩。在學校裡,我知道更多有關耶穌會士及耶穌會的神父是什麼;中學畢業後,我申請進入耶穌會,在1945年的九月被接受了。
在結束一般的大學及哲學課程之後,讀書修士們不是被派去我們的學校教書,就是被派去傳教區尚比亞或香港。我很想去尚比亞,因為我有一位很好的耶穌會朋友在那裡,他常給我寫信說那邊的情形;省會長告訴我他只派一個人去尚比亞,而我不是那個人。他問我:「去香港如何?」我回答他:「我很高興被派到任何地方去。」
所以,天主再次為我指出方向。於是我和兩位讀書修士一起,在1953年的七月抵達香港,同時開始學華語。這是我第一次遠離愛爾蘭的體驗!!一切都是全新的:一個全新的擁擠城市、一種全新的語言、全新的食物、全新的習俗,甚至是全新的熱帶天氣。我們花了二年的時間在語言學校內學習華語,接著的第三年被派去學校教書。而學習語言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呢。
六個月後,我覺得只有一些些的進展,但憑藉著毅力,我的粵語說得還算相當不錯,但在書寫方面就不是太好了。三年後我們回去愛爾蘭讀神學,終於在1959年我晉鐸成為一位神父,為我和家人及朋友,這台彌撒是一個快樂的經驗。
在卒試之後,我在1961年回到香港;如今我在這裡已經過了54年,大概全部的時間都花在教育、學術、靈修和倫理方面。我喜歡教書,因為看到在影響和塑造年輕人的生活方面,它是多麼的有價值。我們受“耶穌會的教育特色"指引工作方向,同時也將之分享出去,所以不只在耶穌會的學校,甚至於遍及亞洲的天主教學校。
我越來越瞭解到,在服務他人特別是青年,我必須是天主手中靈活的工具。『如果沒有我,你什麼也不能做。』『我是葡萄樹,你們是葡萄枝。』只有當我們連接在葡萄樹上,我們才能結果實,而且是豐盛的果實。除了教育,我一直也有參與其他的使徒工作。這一生我非常感謝天主和耶穌會,給我機會,來到香港的團體和為教會服務。
#感謝狄恆神父一生為教育付出
#教育能豐富人的生命
#息止安所永光照之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