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渴望刺激與認可,以填補生活中的空檔
我們已經有明確共識,撫摸嬰兒以及對成人施予與之相當的象徵性待遇(認可),都具有生存意義。那問題是,接下來是什麼?日常生活中,人們互相問候完要做什麼?
在「刺激渴望」和「認可渴望」之後,接下來便是「結構渴望」(structure-hunger)。青少年經常面臨的問題是:「(互相問候)接著,你要對她(他)說什麼呢?」不光是青少年,對很多人而言,沒有什麼比社交中斷、一段沉默、空白的時間更令人不舒服。人類的永恆問題是如何安排其清醒的時間。從存在主義的角度來看,社會生活的所有功能都是為了讓人們朝該目標前進而互相幫助。
「時間結構」(time- structuring)的操作方面可稱為「程式」(programming),它有三個方面:物質、社會和個人的。安排時間最常見、最方便、最舒服和最實用的方法,是制定計畫以處理外部現實中的物質:這便是通常所說的「工作」(work)。這種規劃可稱之為「活動」(activity),「工作」這個詞反而不太合適,因為社會精神病學的一般理論應該會認為社交也是工作的一種形式。
「物質程式」(material programming)是為了應對變化無常的外部現實,就這一點而言,物質程式化的活動僅僅是安撫、認可,以及其他複雜的社交形式所產生與發展的條件。物質程式化一開始並不是社交問題,它在本質上以資料處理為基礎。建造一艘船的活動要依靠一連串的測量和評估其可能性,而為了讓建造活動持續進行,在此過程中所發生的任何社交互動都應當處於次要的從屬地位。
「社會程式」(social programming)產生了傳統的儀式性或半儀式性交流。其最主要的判斷標準是能被地方所接納,即通常所謂的「有禮貌」。世界各地的父母都會教他們的孩子要懂禮貌,也就是讓孩子知道如何適當的問候、進食、排泄、求偶和進行哀悼儀式,以及在一段主題式談話中如何表現出進退得宜。這種進退得宜便體現出一個人處理人際關係是否老練或得體,其中有些是普世通用的,有些則具有地域性。通常,正式儀式後面是半儀式性主題式談話,而為了區別,可以將後者稱為「消遣」(pastime)。
隨著人們愈來愈熟悉彼此,將會出現更多「個人程式」(individual programming),結果就會發生「關鍵事例」(incident)。關鍵事例在表面上似乎是偶然出現的,而且當事人也能夠將它們說清楚,但如果仔細考察就會發現,它們往往遵循明確的模式(我們可以對這些模式進行整理、分類),而且有一些潛在規則限制了這些關鍵事例的發展順序。只要大家按照心理遊戲規則玩下去,無論雙方是友好還是敵對,這些規則便持續潛藏,但是一旦有人違背心理遊戲規則,它們就會現身,並且帶來一聲象徵性、口頭上,或者「有法律意義」的大喊:「犯規!」和消遣不同,這樣的發展順序更多基於個人程式而非社會程式,所以我們稱之為「心理遊戲」。家庭生活和婚姻生活,以及各種組織生活,都有可能在年復一年的進行著同一種心理遊戲的不同變體。
「大多數社交活動是由心理遊戲所構成」並不意味著心理遊戲「好玩」或者玩遊戲的人沒有認真參與關係互動。從一方面來說,如同「玩」足球和其他體育「遊戲」有可能一點都不好玩,而且參與者也可能相當嚴肅。人類心理遊戲的本質特徵並不是虛偽的情感,而是將人的情感規則化。一旦出現不合規則的情感,就會施以懲罰。「玩」心理遊戲可以非常嚴肅,甚至嚴肅到具有致命性,但是只有當規則被打破時,才會出現嚴肅的社會制裁。
消遣和心理遊戲,是現實生活中真實親密關係的替代品。因此,我們可以把消遣和心理遊戲視為訂婚,而不是真正的婚姻結合,這也是為什麼它們會展現出一種尖酸的戲劇性特點。當個人(通常是本能)的程式變得更強烈並且人們開始放棄社會模式和隱蔽的動機與限制時,就會出現親密關係。親密關係是唯一能夠完全滿足刺激渴望、認可渴望和結構渴望的方法。它的原型是充滿愛的受孕行為。
結構渴望具有與刺激渴望一樣的生存意義。刺激渴望和認可渴望表達了個體避免感覺饑餓和情感饑餓的需要,缺乏感覺和情感會導致生物退化。結構渴望所表達的需要則是避免無聊,齊克果(Soren Kierkegaard)曾指出,「惡」始於時間未結構化。如果這種未結構化再持續一段時間,無論多久,無聊就會成為情感饑餓的同義詞,並且帶來相同的結果。
一個人獨處時有兩種安排時間的方法:活動和幻想。有的人即使在人群中也有可能維持獨處,每一位學校老師都知道這一點。當個體成為由兩人或多人組成的社會集合的一員時,就有多種結構化時間的方法可供選擇。根據複雜程度,它們是:(1)儀式;(2)消遣;(3)心理遊戲;(4)親密;(5)活動,後者是前四種方式的基礎。
社會集合中,每一個成員都想透過與其他成員交流儘量獲得滿足,愈容易讓人接近並獲得的滿足就愈多,而他的大部分程式化社交都是自動的。由於有些「滿足」(satisfactions)是在諸如自我毀滅這種程式化之下獲得,我們很難用「滿足」一詞的一般意義去理解,所以最好使用更中性的詞來替換,例如「獲益」(gains)或「獲利」(advantages)。
社交接觸的獲益圍繞身體和心理平衡展開。它們與以下因素有關:(1)緩解緊張;(2)避免有害情境;(3)獲得安撫;(4)維持已建立起來的平衡。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已經詳細調查和討論了這些因素。若用社會精神病學術語來說,它們可表示為:(1)內在原發獲益(primary internal advantages);(2)外在原發獲益(primary external advantages);(3)次級獲益(secondary advantages);(4)存在需求獲益(existential advantages)。前面三個恰巧與佛洛德所描述的「疾病獲益」(gains from illness)相對應,分別為:內在原發性獲益(internal paranosic gain)、外在原發性獲益(external paranosic gain)和繼發性獲益(epinosic gain)。我們的經驗已顯示,從獲益的角度來考察社交作用要比視其為防禦機制運作更具啟發性也更有用。
.
【註】
安撫(stroke):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認可
伯恩將「安撫」定義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認可,並認為安撫對個體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現在,物質剝奪、嬰兒依戀以及身體接觸對健康的重要性可能是心理健康領域研究最充分的幾個主題。例如,研究已證明幼兒需要身體安撫來維持生存,但是隨著他們學會用言語和非言語方式來交換安撫,實際的生理安撫已非必需。
.
以上文字摘自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1【人間遊戲】》
拆解日常生活每一個互動、每一段對話中的真實密碼
Games People Play: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relationships
.
作者: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18)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上面這段摘文讓我用簡化的語言來說明:就是人與人之間透過互動滿足彼此的需要,這過程中會自然而然表現出情感,而情感表達的規則,跟社會文化環境,還有每個人的個性有關。那些透過情感表達規則滿足雙方需要的互動,可以形成一種心理遊戲。
譬如說,有人常要搶占受害者的位置,因為恐懼為自己負責,所以把自己的某些情緒與行為,歸因於加害者的迫害。而被指派的加害者也可能透過這個過程,滿足自己的控制慾。受害者與加害者,都在這樣的互動中,滿足了部分的需要,儘管對彼此不滿,卻沒有覺察背後的動力。當這樣的互動方式固定了,就可能是一種心理遊戲。
「人們為了心理存活就必須獲得安撫,但由於社會及個體內在規則限制了人們自由交換安撫,所以人們普遍缺乏安撫,因此心理遊戲便成為成年人為獲得安撫而展開的權力鬥爭。」
這段引自施坦納(Claude Steiner)的說法,也可以作為補充。
這本書是50年前的經典,所以在閱讀起來會感覺吃力,這是自然。對我來說,這本經典是教科書等級的著作,書裡面有不少概念,含納相當大的知識量,但缺乏足夠的說明,讓讀者能消化明白。這或許要等到下一中譯本出版,才能讓一般讀者抓到個相對清楚的理論樣貌。
祝願您,能覺察自己如何結構時間,意識每段關係中或遠或近的交流,坦承面對自己的生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3萬的網紅Eric周興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拒絕謊言,愛 不屬於演員的戰場…「I Don`t Want your lie」 立即收聽 : https://eric.lnk.to/3rd_Album 訂閱周興哲 Youtube 頻道 : https://goo.gl/cYssbm Eric周興哲《TWENTY TWO Plus》2018 亞洲...
情感同義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脈輪一年療癒計劃〉最早一批同學,即將完成七個海底輪課題,當然因為預錄的關係,我已經提早一週結束了,在進入下一個脈輪之前,來記錄一下這段時間的改變。
其中之一是:我開始能夠喜歡和人相處了
一直以來我都有很大的疑惑,為何明明對人性很有興趣,卻很害怕「人類」?明明工作需要大量和人深入接觸,為何私生活卻沒辦法和人深交?
海底輪的其中一個課題是「連結」,因為海底輪是我們的根,就像有些樹木會透過根系彼此溝通一樣,沒辦法好好的連結,常常是根基的不穩。
我在覺察這個脈輪課題時,很詫異地發現,其實我骨子裡很害怕「人類」讓我失望,因此寧可深入最永恆不變,大家都一樣的「人性」,彷彿直接擁有了這個,我就不再恐懼無常,不會被傷害情感和失去──就像學生時期不斷經歷的一樣。
擁有對人性的理解,會讓我具備一定程度的柔軟;但同時作為代償的,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冷血。好像可以很在乎誰,了解誰到他一輩子都沒有體會過的深度;但同時也可以隨時抽離,因為不過就是另一個沒什麼不同的人性。但這不過是一種自我保護,躲藏在洞悉人性的盔甲之後,卻讓我沒辦法透過五感,真實而赤裸地接納每一個獨特的個體。
在意識到這個課題之後,我小心翼翼地,一點一滴嘗試著把自己從盔甲放出來,甚至因為走出這麼一步,回頭看見自己許多盲點。
***
原來這些年,我一直覺得自己金魚腦,不管認識多久、多親近,我都沒辦法記得一個人的零碎瑣事,例如愛吃什麼、住哪裡、讀哪個學校、有什麼興趣──其實不是真的記性不好,而是潛意識裡,那被我歸類為「無關緊要」。
但如果打從心底老認為別人的事「無關緊要」,怎麼可能與另一個人真正的連結?那與記性無關,是願不願意交出你的在乎,但對我而言,那甚至是「願不願意在乎到可能受傷」的同義詞。
隨著脈輪的療癒,海底輪的恐懼逐步修復,我開始能面對過去的膽怯,嘗試帶著好奇心和在乎,好好去了解身邊的人──你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對什麼很有興趣?又對什麼事無法忍受?
無關乎了解人性,而是真實想了解「這個人」。
***
而奇妙的是,越是放下「想要了解人性」的執著,越能如實看清自己的盲點。
就像回頭照鏡子一樣,我看見過去老是在人際關係受傷,其實是因為個性不成熟,講話超級白目又不顧別人自尊,惹到別人會生氣或排擠我,也是理所當然的。
我也看見自己過去因為太寂寞,老是希望別人認同,所以常常不給人表達意見的機會,一股腦兒地就把自己的想法傾倒,甚至還會否定對方的立場。也難怪以前朋友發生什麼事,我都是最後一個知道,然後氣呼呼地覺得別人不夠朋友。
雖然近年來我的個性已經有很大的改變,加上身心靈工作者的身分,反而是很多朋友主動找我談心訴苦,形勢丕變,恐懼卻仍如影隨形,潛意識以為抓著懂人性就可以安全下莊,卻是躲在陰影後頭,看著朋友來來去去,已經沒有勇氣經營平起平坐,彼此深入的情感。
說奇怪也不奇怪,竟然是在無法與人實體接觸的疫情期間裡,才就此頓悟──也許人際關係的徹底淨空,才能讓我在療癒裡徹底照見自己吧。
這陣子我變得有趣了起來,開始會主動約許久未見的朋友線上閒聊,就算只是普通的聯繫,也會多兩句問問對方家的貓還好?就連泡在電腦前改作業,也會主動找出有共鳴的地方回應──不是刻意為之,而是眼睛,或者說五感,忽然開始可以看見「人」,有血有肉,有個性,有喜好,而我願意去聽,去參與他一部份的人生。
真實而不帶批判的理解,但同時又具備原本的深刻與靈敏,我喜歡這樣版本的自己。
分享這張照片給你,是課程中的海底輪曼陀羅療癒牌陣,我用它冥想的過程中獲得很大的力量。
***
〈脈輪一年療癒計畫〉申請表>>>https://yssweet.com/tarot_healer-2
加入日起14個月內,若完成49週進度並繳交每堂作業,可退差額,等同早鳥價。
還有一群同學跟你同進退,一起在社團曬作業追進度,分享生活中的共時性:)
***
另,明天(7/10)晚上十點,粉絲團即將釋出七月下旬遠距心靈問路/隨喜問路名額,請需要的朋友準時填單哦。
情感同義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羈絆:
1.受牽制而不能脫身。
2.一種難以割捨的關係和感情。
同義詞:束縛,牽制
🐤
人生總不乏羈絆的,
那些層疊壓力讓人痛苦,
能活得灑脫,多讓人羨慕;
親情羈絆,愛情羈絆,人情羈絆,
或現實生活還無法滿足的財富羈絆,
人至少都免不了單選一項,甚至~全選;
但兇手常不知道他自己是罪大惡極的兇手;
有時候你會許願,
能不能睡個覺起來,隔天,
那些問題都全都消失了該多好?
那些關係乾脆都全斷了有多好?
嘿~但不可能,除非你死了,
所以,有人就選擇去死了~
🐦
因為那最簡單是吧?
你曾有過這念頭嗎?
很正常的,但顯然我們都沒選擇這麼做,
之所以,我現在能在這寫文,你現在能在那看文,
那很好,代表我們都不想對那些羈絆投降,
而在轉換方式去應對,去調整自己的形狀。
🥰
常說EQ是關鍵,
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這個安安靜靜躺在發展心理學裡的名詞,
其實培養好EQ的方式,並不是靠忍耐靠不出聲,
而是應該懂得適當的發洩釋放與表達,
怎麼做呢?不妨對照一下你做到幾點:
第一點要懂得表達自我情緒別讓喜怒哀樂無聲消滅,
第二點要懂得平衡樂觀與悲觀,不讓情緒偏向極端,
第三點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被旁人左右與動搖立場,
第四點當理智與情感糾結時,還是要勇於做出決定,
第五點當敵意一冒出時,要能迅速思考敵方的立場,
第六點是不拒絕新事物新朋友新想法,並理解往事。
第七點是要常自我激勵,無論以文字或語言都可以。
第八點是當你非正常狀態時,要能精準地自知失控。
🦅
呵呵~
很難嗎?超難,
但若能逐一做到,
別說是EQ,連IQ都會變高的,
讓我們在各自己的世界哩,解開各種羈絆吧。
🐝
本日點播:張惠妹的解脫
#一起唱一起掙脫羈絆吧
#很難但你必須
情感同義詞 在 Eric周興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拒絕謊言,愛 不屬於演員的戰場…「I Don`t Want your lie」
立即收聽 : https://eric.lnk.to/3rd_Album
訂閱周興哲 Youtube 頻道 : https://goo.gl/cYssbm
Eric周興哲《TWENTY TWO Plus》2018 亞洲巡迴演唱會-全面進化版
2018/9/01 . 六 19:30 馬來西亞站
購票: https://q9t8d.app.goo.gl/kNR3
詳情:Unusual Entertainment Pte Ltd
●拒絕背叛與謊言,學會為愛「Say No」
●找回自己的全新姿態,勇敢唱出「I Don`t Want your lie」
該以什麼姿態,面對愛情裡的謊言傷害?愛不屬於演員的戰場,放開軟弱、憤恨、卑微,該是自信、微笑、瀟灑地拒絕傷害,再也不回頭! 〈同義詞〉歌曲探討陷在情感謊言裡,我們該如何自處,又該如何逃出漩渦,很多視而不見的問題,並不會隨時間而消逝,而誰都不該傻傻地縱容、欺騙自己,當最愛的一切變質的時刻,我們要學會為愛「Say No」, Eric用旋律帶著曾經受困情感謊言走不出來的你我,為自己勇敢唱出「I don`t want your lie」。
●HTC VIVE X Sony Music合作VR MV,打破虛擬界線!
●Eric周興哲 〈同義詞〉VR MV即將推出 看見最真實的Eric周興哲!
〈同義詞〉MV特別與HTC VIVE合作VR版,還重金邀請曾獲得英國倫敦國際獎、英國 OneDotZero、德國紅點設計獎、國際亞太廣告節、坎城廣告節金獅獎…等眾多獎項肯定的〈有機像素〉導演團隊拍攝,並以內心深海為概念,將隱藏於歌曲裡的懷疑、孤獨感完整體現於眼前;與過去不同的是,這次藉由亞洲首次的動態3D拍攝、360度人體掃描與聲音分軌定位技術,展現真正具有立體感、沉浸感、空間感與聲場定位的VR 視聽效果,為了讓歌迷搶鮮體驗,提前曝光VR轉錄版之2D MV,日後即將推出最真實的VR版,這不單只是普通常見的360全景影片,而是讓你更有聲(身)歷其境的影音體驗,在家也能看見Eric周興哲親聲歌唱的姿態!
同義詞
詞 / Eric周興哲 吳易緯
曲 / Eric周興哲
Oh Baby 我們多久沒聯絡
你說你忙工作 忙著跟誰互動
Oh Baby 未接來電太多通
不熟的朋友 為什麼不封鎖
眼神會誠實說出真相
說穿了 愛不屬於演員的戰場
背叛愛的同義詞是說謊
別讓我 愛著你卻要對你失望
Oh Baby
I don't want your lies save your lies babe,
Cus there's no going back once you lie babe
I don't want your lies save your lies babe,
Cus there's no going back once you lie babe
Oh Baby 看著我說真心話
為什麼你身上 香水發生變化
Oh Baby 你太不擅長偽裝
如果說一個謊 要說更多的謊
諜對諜難道你不累嗎
說穿了 愛不需要偵探班調查
修煉愛的同義詞是原諒
在一起 應該享受不該是療傷
Oh Baby
I don't want your lies save your lies babe,
Cus there's no going back once you lie babe
I don't want your lies save your lies babe,
Cus there's no going back once you lie babe
I don't want your lies save your lies babe,
Cus there's no going back once you lie babe
I don't want your lies save your lies babe,
Cus there's no going back once you lie babe
---------------------------------------------------------------------
●Eric周興哲官方FB
https://www.facebook.com/ericchou0622
●Eric周興哲官方Weibo
http://weibo.com/0622ericchou
●更多活動詳情請上
S∥Sony Music Taiwan CPOP-華語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onymusicTaiwanCPOP/
∥Sony Music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onymusic_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