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些日子, 阿滴英文 、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路路LuLu ⋯⋯還有一些公眾人物都紛紛公開自己過去罹患心理疾病或者是相關症狀的事情,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事,讓大家重新正視情緒疾患的污名化、標籤,還有我們可以怎麼和這些情緒疾患的當事人、甚至是這樣的自己相處。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要先聲明憂鬱跟焦慮有很多原因,尤其是到形成心理疾病,可能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會是單一原因。這裡所講的內容,也不是援引自心理學文獻,更沒有要試圖解釋「其他公眾人物為何容易得到焦慮跟憂鬱的症狀」,這裡我只想要講一個我最近體會到的事情;然後這裡指的焦慮跟憂鬱,並不是指焦慮症和憂鬱症,而是指焦慮和憂鬱的情緒。
#好了我要開始講了
不知道是因為論文,還是耳鳴這個陳舊的疾病困擾我已久,前陣子資格考結束之後,我陷入了一個非常漫長的人生無望感的時期(我老闆說這個是榮格心理學裡面的「創造性的退化」,然後就再也什麼都沒說了😂)。
大概有一到兩個月的時間,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討厭自己,覺得好像做什麼都沒用、做什麼都沒意義(不知道有沒有人曾經有過類似的感覺)。雖然還是會寫正向的內容,還是會錄音,但在陪伴大家的過程當中,那些話好像也是在鼓勵我自己。
當然,這段時間我也沒有終止繼續接受榮格分析治療,但是幫助都很小,我就連打開論文的檔案都不想,每天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也沒有心情打電動,血源詛咒、薩爾達傳說擺著都不想玩。沒錯,就是那種什麼都不想做的感覺。
我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是有一次在整理BDI-II(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的時候發現,其中有一個題目是類似「過往讓我感覺到興趣的事情現在都讓我提不起勁」,我嚇到尿都要噴出來了!趕快拿起筆來填寫,只可惜我做完了整份量表,大概只有14分,連輕度憂鬱都不太算;於是我又去做了貝克焦慮量表(BAI),也不符合焦慮症的診斷水準。講雖然是這樣講,但是那種無望的感覺,還是很明顯。
其實我已經吃SSRI吃了(用來調節大腦血清素藥物,通常用來治療憂鬱,但當初醫生是因為我的耳鳴開給我的,據說有幫助?)一段時間,情緒上面稍微有改善一點點,但是沒有很明顯,就這樣子持續了一個多月。
突然有一天,雖然論文還是沒有動靜,但不知道為什麼,那種無望、覺得自己沒用的感覺,突然就消失了。我想起心理師小D十年前曾經跟我說過的一句話:「改變不會憑空出現,一定是這段時間,你做了什麼事情。」;左思右想了好久好久,後來我終於明白,那是因為我開始給自己一個生活空間(我弄了一個可以讓我寫論文、工作的獨立空間),這個空間不只是物理上面的空間,也是心理上的空間,更重要的是,我找到可以依靠、陪伴我的時候讓我覺得心安的朋友,這些朋友其實也沒有做什麼,他們就只是在旁邊而已,光是那個「在」本身,就會讓我覺得心安。而且,這樣的朋友不能隨便亂找,還要讓你覺得「你不會造成他的麻煩」。
當上帝幫你關了一扇門,他就會為你開一扇窗——休蛋及咧,這是講給正向積極的人聽的。在我們這種悲觀的人眼裡,解釋的路線應該是反過來:當上帝幫你開了一扇窗,他也會幫你關一扇門。
沒錯,好景不常,雖然無望感不見了,但是取而代之的是焦慮,每天會有滿多明顯的焦慮湧現,可能是會坐不住,可能是會常常覺得胸口悶悶的、呼吸不過來等等,抗焦慮藥通常就只是像頭痛藥一樣的效果,吃了之後有一段時間會覺得舒服,但藥效退了之後一切又回到原點(一般而言我的經驗大概是三個小時到四個小時)。至於我一天到晚夾在耳朵上的CES,有一些效果沒錯,不過幫助並沒有很大,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我的Medium看相關文章。
#為什麼你會討厭自己
一直到這幾天,我的分析師跟我在治療上有一個巨大的進展,細節我就跳過不說了,我想要分享一個很關鍵的發現,或許可以幫忙到和我有類似狀況的人。
先講結論:有些時候你的焦慮跟憂鬱只是用來提醒你,過去一直以來你所習慣的那種生活方式,已經不能夠再支撐你現在的日子了。那些你所擅長的技巧,對過往的你可能有用;這些「技能」可能是防備、可能是穿盔甲、可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可能是在別人面前呈現出不錯的樣子⋯⋯老實說,這些方法以前真的很有幫助,也讓你度過了許多困難的歲月,但現在不行了,所以焦慮跟憂鬱就像是「使者」一樣,來敲你的門,跟你說:嘿,親愛的陛下,該換個方法囉!
這幾天被分析之後,我突然有個體會是,原來 焦慮跟憂鬱有時候背後真實的原因是來自於背離自己,背離那個真正的自己。因為一些外在的原因、因為別人的要求、因為他人的期待、因為想要活成別的模樣,因為武裝,而把自己弄成其他的形狀,可是個背叛,對於內心那個被縮得很渺小的自己來說,是很心疼的,所以他用各種方式來提醒你——這樣做不對喔,你快點過來過來看看我,你怎麼會放棄真實的我呢?
有了這一層了解之後,我才突然懂得,前陣子我覺得很無力,而後來覺得很焦慮,是來自於我一直在跟「那個自我」對抗——我內在的自我一直想要航向某個地方,但行為上的我一直跟他抵抗。我用我過去所習慣的方式在生活,但就像前面所說的,以前我習慣的那個方式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日子了。
什麼是我過往所習慣生活呢?以網路上面的創作者來說,就是大家喜歡的樣子。這些創作者很多時候會面臨內心裡面的眾多情緒,是來自於廣泛的外在眼光和壓力。由於點擊數、追蹤數、討論數都來自大量的其他人的眼光,有喜歡你的人就會討厭你的人,所以心情會變得非常複雜。你可以想像一下在一個房間裡面,裝了很多台攝影機,你的一舉一動都被評價,你所做的事情都要考量別人喜不喜歡,雖然你也有鏡頭以外的生活,但你的心靈空間終究有一大部分被這些評價給佔據——想一想,那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我很喜歡的一個心理學概念叫做「關係依存自尊」(relational contingent self-worth),意思是說,你對自己的好惡、完全建立在你和其他人的人際關係當中,這些人際關係可能是你的伴侶、身邊很重要的人,或者是別人對你的眼光——簡單地說,就是當大家都喜歡你的時候,你就覺得自己有價值,讓大家討厭你的時候,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公眾人物經常面臨這種心理上面的波濤洶湧,如果心理強韌性不夠,就很容易被拉入這種起伏的漩渦。
回到我自己的例子,原來前陣子我一直有種焦慮是,我自己覺得,好像早就過了臉書的時代,現在ig 與 YT才是大家習慣看的東西,有時候去大學演講我都覺得不好意思,因為年輕人都不認識我,我有一種被時代拋棄的感覺,然後這種焦慮會讓我很想要再抓住多一點東西,多貼一點文章(因為我不習慣拍影片,只習慣寫東西)、多錄一點Podcast,但卻忘記了,抓住這個東西其實是很虛幻的,就像浪花一樣,退潮之後就會變成空氣。過往的我習慣跟隨著這些浪花的生活,但現在的我,似乎更適合坐在岸邊,觀看潮起潮落。我之所以會有這些情緒,是來自於我的不習慣,我還習慣著在浪花上面馳騁,但我內心那個真實的自己,其實很想坐在石頭上面休息(這一段有點困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懂)。
#找到你不可取代的東西
所以治療師說了一段話,我也想送給大家:「你可能需要思考的是,這世界上很多東西都可以被取代,但是你這個人本身,一定有什麼是無法被別人取代的東西。去到找到這個閃閃發亮的東西,把它當作你最珍貴的寶藏,花時間在上面深耕,就可以拓展出屬於你的一整片森林。」
什麼是對我來講,屬於我自己不可取代、又很珍貴的東西呢?不論是在跟個案工作,或者是在接觸自己的情緒上面,我發現我都不是那麼擅長跟情緒一起合作,因為我的理性大腦太明顯了,就是喜歡整理步驟、因果邏輯跟推論,硬是要去處理那些模模糊糊的情緒,好像是要拿腳去踢石頭一樣。
但是,我很喜歡閱讀知識,從知識裡面得到的快樂,常常會讓我快樂很久很久(真的是很久),也很喜歡整理一些我所知道的東西分享給大家,這才是我喜歡的、而且相對於其他人不可取代的部分。這個就是我的寶藏。
這也是我這段時間,
一直背離的那個,真實的自己。
你呢?你喜歡那個真實的自己嗎?
屬於你獨特的、不可取代的,和別人都不一樣的部分,是什麼呢?如果你胸口有一小把的火焰,這個火焰在提醒你,好久以來都沒有好好的看見他了,那個珍貴的火焰,會是什麼呢?
「每個人各自擁有某個特定年代才能得到的特別的東西,彷彿是些許的火焰。小心謹慎的幸運者會珍惜的保存,將它培養大,當作火把般照亮著活下去。」——村上春樹。
承認自己的有限,允許自己有些事情真的無能為力炸醬麵,是我們一輩子都要不斷練習的課題。
願我們在今年夏天,都能夠找到心中的那把火焰,一起坐在篝火旁邊,煮酒烹茶,彈著吉他,跟星星許願,然後重新,和真實的自己靠近。
#憂鬱 #憂鬱症 #焦慮 #焦慮症 #耳鳴 #自我厭惡
情緒調節論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讓自己活得更年輕
沒想到我居然到了寫這話題的年紀了…哈哈!其實時光無法逆轉,人一定會變老的,我們要努力的也只是讓自己更健康,盡量抓住青春的尾巴,使自己看起來比同齡的人更年輕罷了。這幾年因為健康因素,我的確有開始認真地養生,也確實讓自己看起來比以前年輕不少(ㄟ,應該有吧?!哈哈),有些心得不藏私來跟大家分享,想要抓住青春的尾巴的姊妹們,我們一起加油吧!💪
1、#充足的睡眠最重要
熬夜絕對是皮膚膚況的大敵,如果睡眠不足或是睡眠品質不好,就會讓皮膚的調節失常,影響細胞活力,所以有沒有好好睡覺,會直接表現在皮膚上,尤其是眼部的肌膚,非常可怕,魚尾紋和眼下細紋都是這樣來的啊… 而且在深度睡眠過程中,人體會生成大量的雌激素和黃體酮,這些激素可以增強皮膚的天然修復功能,讓人容光煥發,所以每天至少要好好睡覺7-8個小時,可以消除肌膚疲勞,使皮膚細胞的調節活動處於正常,延緩肌膚的老化。
(這點我真的也是常常沒做到,不知不覺都會拖到很晚,捨不得去睡覺,這點要反省~)
2、#即使再懶再累都要運動及伸展
以前我的確都不運動的,藉口有心律不整的問題,運動會讓我心跳過快而昏倒(以前的確發生過數次),但其實運動也能溫和進行,不能慢跑也可以快走,就算快走都不行,也可以做些肌耐力訓練及核心運動啊!(網路上有很多影片教學喔!)
運動能讓皮膚緊實,變得有光澤,流汗能排出體內多餘的廢物及毒素,也能使皮膚代謝加快,使肌膚光滑柔順,有沒有發現那些開始規律運動了的人,真的看起來都比以前年輕了許多?皮膚看起來有光澤,身型也緊實了?所以運動真的可以使人年輕有活力啊!
另外很重要的是,睡前的伸展及練習瑜伽。伸展可以放鬆肌肉,減少腰酸背痛的狀況,還能美化肌肉線條;而練習瑜伽可以幫助放鬆身心,矯正身體的關節,持續一段時間下來,你會發現壓力紓解不少,呼吸也順暢不少,同時身體的曲線也美化不少。
3、#保持心情愉悅很重要
其實這一點應該放在最前面,保持心情開朗愉悅,對健康而言才是最重要的條件,當情緒不好時,或是常常抑鬱寡歡,有事悶在心裡沒說出來,覺得不開心… 這都容易造成腸胃不適,或導致月經失調,而血壓波動大,還容易頭痛、罹患高血壓,心臟病的風險也提高。
所以學習不被情緒影響心情,真的很重要,平靜淡然看待人事物,凡事想開一點,換個角度看待事情,不要過度執著,別鑽牛角尖,不要為了別人的過失而懲罰自己,也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而自怨自艾,更不要動不動就生悶氣,不僅無濟於事,還會因為眉頭深鎖而產生皺紋,到時還要打肉毒,又多花錢了…得不償失。
(但如果你已經來不及了,額頭眼尾已經產生皺紋,那別客氣,可以私訊我,討論一下肉毒好了~XD 我可以跟你分享心得。😂)
以後心情不好時,或是覺得生氣時,先深深吸口氣,然後伸展一下,聽聽喜歡的音樂、外出散散步,或是打掃整理房間,轉移一下注意力,又或者想一些快樂的事,都有助於改變心情喔!(有看過網路上的”不要生氣”歌嗎?看了保證會笑開懷。🤣)
4、#學習自我釋放壓力
減壓真的很重要,生活上工作上的壓力源實在太多了,壓力大會使人記憶力減退、引起脫髮掉髮、臉上長粉刺痘痘、容易感冒、加速老化、體重變重,更嚴重的還容易罹患癌症,以及自體免疫方面的疾病(例如:我)。
因此醫生當時說,最好的狀態就是”遠離壓力源”,如果無法遠離,就要學會自我調適及減壓。除了睡眠及運動外,減壓還有一個好方法,那就是按摩,透過按摩,可以讓身體舒暢,不再緊繃,排除體內積結的壓力,達到平衡放鬆,免疫力也會隨之提高,當然也會比較好入眠,提升睡眠品質。
另外還有一些可以紓壓的好方法,提供給大家做參考。例如:聽音樂、打坐冥想、深呼吸、泡熱水澡、使用能舒緩身心的香氛、看爆笑影片、做瑜珈伸展、找人聊天,還有我最會的”發呆放空”。
(別說防疫期間怎麼按摩?沒有另一半怎麼按摩?我都自己隨便按啊…網路上教學影片很多,幾個關鍵穴位按壓就可以達到效果。)
5、#飲食規律
如果你覺得自己越來越胖,怎麼都減不了肥,容易疲勞且經常感冒,常常覺得累,總是提不起勁,這都是你老化的徵兆,是代謝變得緩慢所造成的現象。(悲傷~~~)
年紀增長,代謝的確會變慢,但是吃過飽或是偏食,抽菸、酗酒、熬夜、少運動等不良的生活習慣,更是代謝惡化的推手,尤其是飲食無度影響最大。所以改變飲食習慣,就可以讓代謝變好,恢復年輕時期的代謝力,也就能喚回青春囉!(用說的真容易啊~就是很難做到吧!?)
飲食盡量節制,七分飽就好,不要常常都吃太飽(這是在提醒我自己@@),飲食有度的話,能延緩體內器官的老化,減少身體的負擔以及器官的壓迫;而少糖少鹽少負擔,盡量吃食物的原型,並且一定要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減輕對胃的刺激,也可以讓胃有時間消化,減少饑餓感就減少進食量,還可達到減重的效果。
(以前我常常狼吞虎嚥,將吃飯速度降下來後,真的比較不會吃過多,給大家做參考。)
6、#多喝水
喝水好處多多,水能促進淋巴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排毒,改善便秘,還能活化細胞,減緩老化,讓皮膚更健康有彈性,除了有養顏美容的效果外,還可塑身減重,甚至抗癌,所以才有句話說”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啊!
但是你知道如何正確的喝水嗎?最佳的方式就是少量,而且多次的喝水,每次飲水量不要超過200cc,一天至少要喝2000cc,而且不要等到覺得口渴了才去喝水,因為會口渴就代表身體已經缺水好一陣子了,身體才會發出的訊號,所以定時定量的補水,才是正確健康的喝水方式。
(看到這裡的你,趕快去喝杯水。)
(但也不要在睡前喝太多,容易水腫喔~)
7、#抱持心態年輕
心態才是決定年紀的關鍵!無論到了幾歲,也都要持續擁有熱情、保持好奇心,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勇於接受挑戰,勇於去學習嘗試新事物,把它變成一種生活的態度,是種對生活的欣賞與熱愛,至於有沒有成功或是有沒有結果都不重要,樂觀看待即可,這樣一來,你會發現自己充滿了熱情與希望,有了簡單的快樂,持續保持這樣的心態,一段時間一定可以感受到自己明確的變化。
所以,勇於去嘗試想做卻還沒有做過的事,去學習想學卻沒空去學的才藝,去練習想接觸卻還沒試過的各項運動,簡單的專注去從事一件事,就可以帶來極大的樂趣及對生活的熱情,人也會跟著變年輕喔!
(例如我去學潛水、攀岩和玩SUP,最近學刷油漆和架窗簾…)
其實多跟年輕人接觸相處,也是很好的方式,從他們身上可以感受到很多青春的活力,還有一些無厘頭的想法及搞笑,可以豐富生活,也帶來許多樂趣,讓心情愉悅。
8、#吸引力法則
信念很重要,你覺得自己年輕,你才會年輕,自我感覺良好也很重要,如果自己都覺得自己明日黃花,還有誰會覺得你青春呢?所以保持年輕的心態,天天告訴自己我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久而久之,你真的會發現自己變年輕許多。
(抑或是,真的是我自我感覺太良好呢?哈哈哈~😅)
以上跟大家分享,我打了好久喔~ 如果喜歡,就麻煩給我鼓勵一下,幫我分享或留言按讚吧!謝謝~🥰
(預告:下篇我要來跟大家分享,讓自己越來越美的秘訣,再給我一點時間整理一下,因為在想自己都做了些甚麼,又沒做些甚麼的時候,就會越寫越多啊…)
工商一下,牛肉麵及麻辣鴨血真的很讚,趁團購價快囤起來!
紅燒牛肉麵、麻辣鴨血👉http://bit.ly/Sophiee0623
大王冰舖檸檬汁👉https://reurl.cc/Nr0Qm6
#廢話好多寫了三千字
#是要寫論文嗎XD
#快給我鼓勵一下吧
#這樣下一篇才會快點生出來
#圖說 #日月潭的SUP
情緒調節論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正向親職•生活練習】6
我們從肉肉八九個月,十月時,就一直感受到她是個固執的孩子,常有很多讓我們無法理解的堅持
喵爸、喵嬤常是順著她,我總是很佩服他們底線可以這麼寬
我常是會花時間力氣和肉肉理解和商量的人
但也不總是這麼順利的
我有時當天工作累、論文壓力大,我就會選擇順著她,比較輕鬆,或就擱置,等心情平穩了再處理她
如果我身體不舒服,或無敵想睡,只好直接讓身體斷電休息,然後有罪惡感地交給喵爸孤軍奮戰
在第一次,肉肉為了要買小熊軟糖在全聯的地板上肯德基式的打滾之後
在家裡的地板也出現了無數次的肯德基打滾
但是
因為我們兩個是學心理劇的
我的處理通常是讓肉肉好好生氣 好好搥打
打夠了、氣夠了
哭了,願意讓我抱抱了
我才好好的抱他
因為很可以理解的是
不順著她的意 她很難過、很生氣、也很挫折
但有時候,小小的她,真的不容易理解
為何大人也有這麼多的堅持和規則
為什麼不可以這樣,為什麼這件事不能順著她
像什麼事呢?最近常出現的是
肉肉堅持要爸爸抱,不要爹地抱
我通常會先看,喵爸在做什麼
喵爸如果是在洗碗或晒衣,我就會問肉肉要不要先讓我抱
但她就是不要,繼續哭和打滾
第一次,第二次,我就順著她讓她打滾讓她鬧,我就坐在旁邊呼吸
對我來說,我在安定我自己,自我關照
對她來說,我在讓她體會選擇一直哭的自然結果
有一次,她說:我要爸爸,不要爹地,爹地走開
我剛好也不想陪她,想去電腦房做事
我就跟她說:那你再哭一下,等一下,我先離開去做事
她就說:不要,陪我
我只好乖乖又坐回來,就陪她,有時候說點什麼,有時就什麼都不說
有時候,她會說:好(同意我可以離開)
我就真的走開,去房間做事,讓她哭一陣,等爸爸忙完
有時候,我狀態比較好時,就跟她說:
如果你要等,你可能要哭很久喔,要不要我抱著你去看爸爸洗衣或洗碗,然後她就會收起眼淚讓我抱去看爸爸做事
有時候,我會說:你會要等很久喔,我們要不要先一起玩玩具,或看一下書,讓爸爸做完了,再來找我們。有時候,她OK。不OK時,通常她有生理因素,身體累了,或有點不舒服想要爸爸抱,不想要爹地抱。
因為,最近肉肉喜歡假裝是小Baby,讓我抱在懷裡,所以,有時候我會問她:「那要不要小Baby抱抱」,她也會又願意給我抱
前面講的好的狀況,都是在我身心狀態允許下的反應
如果我正在頭暈、血壓高、工作回來太累、太晚想睡,也只能放著等喵,或我就坐著呼吸
有時候,不做什麼,就陪在旁邊,也是一種處理,這也是相信孩子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他堅持不用大人幫忙,那就讓他自我關照自己的情緒
有時坐在旁邊聽她一陣一陣的假哭,也是滿好笑的
我們家肉肉最近有時也很失控
就讓他哭一下
然後看誰有力氣、有心神就誰去陪她
最近也在嘗試避免從頭到尾都一個人處理,試著用接力賽
一個人陪累了,處理累了,就先做自己的事,先照顧自己。另一個人先接手(單親就真的辛苦了!)
二個人都累了,我們就表明:「爹地、爸爸都累了,我們也沒有耐心了,再這樣下去我們會生氣,請你配合我們,先收玩具,接著關燈睡覺。」
肉肉也看得出我們累了!沒耐性了,換她順著我們
如果她看不出、聽不出我們累了,除了先眼神對焦再說一次之外
如果她依然如此堅持,代表她身心也累了,那我就會抱著她,直到她安定了,玩具就先不收了,一起關燈睡覺
育兒的過程
一直在做選擇,有做不完的選擇
但也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有選擇的,孩子可以選擇如何應對我們,以及選擇如何應對自己的期待和情緒
我總之先穩定自己的身心,穩定了再來選擇
無法穩定自己,就信任喵爸的處理,或就先放著,不急著處理,相信孩子也會一起練習自己處理
#不做好爸爸 #練習做夠好的爸爸
by圍爸
---------------
什麼是正向親職?
對我來說,有助於發展「正向親子關係」、促進「親子正向互動」、促進「親子合作與對話的關係」,就是正向親職
圖文不符:在地上玩咖波拍拍燈的肉肉,不要這樣玩他啦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