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柏言對談前碰面,聊到贗品感。
⠀
「我一直有很強烈的贗品感,」我說,「最近,特別是寫東西的時候,特別容易感覺到真品已經死掉了,我卻還活著的感覺。」
⠀
「好深噢。真的好深噢。」併桌的咖啡店座位,全程忌憚著鄰桌陌生手肘的柏言忽然仰起因拘謹而前傾的身子,重複著我不太懂的回答。
⠀
結束後他送我到站牌,因為我們真的在他稱為迷宮的溫州街。公車上,我又更想通一些:其實真正讓我難過的,不是真品「已經死掉」的這件事,而是真品「已經存在過」的這件事。我並不是為了真品的消逝而沮喪,而是為了自己的存在後於它們的消逝而沮喪。我遠比我意識到的更加卑鄙。
⠀
更好的作品被別人寫下來的這件事,於我的意義竟然不是它們的誕生,而是與它們相似的一切的死亡。
⠀
⠀
∗
⠀
我、熊、楚和 Wen,兩年前有個晚上我們喝酒。想到 ✧ 就住在附近,隨手傳訊問他要不要來。
⠀
✧ 原說有事忙,但還是來了,帶著筆電處理工作。我覺得歉疚,但又不捨難得相聚,在尷尬和多情之間讓 ✧ 待了下來,甚至跟著我們續攤打屁。
⠀
那晚, ✧ 第一次對我說比較重的話。
⠀
「是的,我對一群寫作者相聚在一起的場合,是有期待的。」雖然 ✧ 並沒有教訓人的意思,我卻一直記得他瞪著地板說的這些話,並在那之後下意識奉行著,「如果聚在一起是要閒聊的話,那應該有更好聊的人吧?創作者見面的時候,如果帶著對寫作有啟發的心情、聊彼此正在寫的東西⋯⋯我是有這樣的期待的。」
⠀
我再也不曾約或赴創作者的會,除非確定是要聊創作。唯一一次破戒是去年主持亞妮和曉樂的座談後加上隸亞,繞到師大夜市的店吃宵夜。店裡,惦念著的還是 ✧ 的話:現在是一群寫作者聚在一起,小心不能閒聊、開些對創作心靈有意義的話題;想像我們正在度過某種、比一般的時間更好的時間。
⠀
然而當曉樂聊起韓樂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喔喔喔喔喔妳有聽,」我在我的烏梅冰前彈起來,「se so neon?SWJA?妳聽什麼?」
⠀
曉樂卻面有歉色起來:「嗯 —— 我好像是聽一些男團。」
⠀
話題像遭報應似的斷在這裡,徒留我為了自己小小的失控而慚愧。
⠀
認清自己根本無法自制的事實以後,我更加篤定地只揪專心玩桌遊或專心廢話的團,見老朋友,說笑的時候隻字不提寫作的事。
⠀
⠀
∗
⠀
柏言說:今天請務必讓我請客。
⠀
我拿出筆電,盯著讀《溫州街上有什麼?》做的筆記。寫作者的聚會。
⠀
「這場你本來想談什麼呢?」我開口。
⠀
「這場本來想要閒聊欸⋯⋯」柏言說。
⠀
「啊,這樣喔,好唷⋯⋯」
⠀
好唷。這大概就是人生吧?
⠀
⠀
∗
⠀
他當然是開玩笑的。贗品感顯然不是閒聊的話題。
⠀
我告訴他,他的小說我總是必須專注讀,因為情節事件發生的節點往往在一兩句話間結束。主要篇幅讓給角色的意識行進,像接縫極微的拼布,一旦錯過某個接點,就會不明白後續大片敘述的底色。他點點頭,說:美學上好像不知不覺就變成喜歡這樣了。
⠀
「一種去戲劇化的傾向吧。」他說。
⠀
去戲劇化,然而情節的流動就在那些看似無事發生的意識裡。《溫》裡我最愛的〈日系快剪〉,喪妻的中年男人對偶然踏進的潮流髮廊從一而終,在那裡他初遇自己往後將會忠貞指定的那位二十出頭男設計師,洗頭時因他手指的撫觸而想到性;進而想到自己在妻子瀕死前去做男體按摩,被摸遍時犯錯似的說著:我不是 GAY 的,我結婚了,我有老婆 ——
⠀
寫男人頭髮護到一半,感覺到一滴水珠從頭皮緩緩移動、終將滴到臉頰。他忍住沒有去撥,讓那一滴水順著自己臉龐,滴在身上的毛巾。
⠀
那不正是某張迷因裡頭,用強力膠瓶頭比擬將射未射的陽具,配上一句「當你去女友家只有抱抱什麼都沒做」,的高度精緻版的文學轉譯? —— 男人溢出的性慾,面對髮廊清楚的鏡子,卻只有自己知曉 —— 那一滴透明微小的水滴,不可能有人看得見的,就算看見了也不會覺得那有什麼意味,但就這樣,活生生滴下來了。
⠀
(用鄉民的話,就會是,啊流出來了。)
⠀
男人的慾望與難堪,迷惘與受困,忍著讓它滴下來,卻又是忍著不讓它滴下來。最暗的暗示,細讀時交易最明的明白。我最愛的〈日系快剪〉。
⠀
他的〈日系快剪〉。令我最震動的戲劇張力,在一滴水。
⠀
顯然不是閒聊的話題。
⠀
⠀
∗
⠀
「最近看到有人翻出我超久以前寫的詩。好可怕。」柏言說。
⠀
「IG 上所有抄我作品的人幾乎全部都是斷章取義,一看就知道他們根本沒有讀那本書。」我說。
⠀
但又能怎麼樣呢?二〇一三到一四年,我在役期間默默進行著刪去網路黑歷史計劃,寄信給所有上傳了我醜照和爛文的網頁,乞求他們下架,再向 Google 申請移除搜尋結果⋯⋯那時候還趕得上的,但現在,別人口中的我已經長得比我還快了。所有我沒有說話的時間,別人都在為我代言。
⠀
為什麼,他們對於自己是假的這件事,一點自覺也沒有呢?
⠀
「我發現這種線上直播的影片不會刪除欸,」柏言說,「我們兩個要留在那個景框裡面了。也是一種虛構吧。」
⠀
我們在站牌前最後一個路口道別。
⠀
我想到碰面的一開始,我對他提起我事前準備的、有點像閒聊但絕不算是閒聊的閒聊:「最近我一直在找一篇看過的作品,應該是散文或小說,大意是作者看著過馬路的人群,因為號誌燈的倒數而快步,有感而發,寫這個社會體制之宰制,之要求規整的殘吝,總是只剛好夠讓一群人這樣拮据地過馬路而已。」我滿懷期待:「我完全忘記作者和篇名,也不記得完整的字句,所以估狗根本估不到欸。你會知道是哪一篇嗎?」
⠀
「呃⋯⋯我也沒印象欸。」
⠀
「那你覺得有可能是誰寫的?我一直以為是盛浩偉,結果不是。」
⠀
「嗯⋯⋯張惠菁?」
⠀
回到家,我在搜尋列裡打上「張惠菁 過馬路」,卻只找到她的兩篇小說,和她在雜誌上連載的手寫日記,半點也沒有我所忘記的那段話的蹤跡。
⠀
⠀
⠀
⠀
⠀
⠀
空中閱覽室 X 臺北文學季
陳柏言 ✕ 蕭詒徽|人人心中都有這條街:《溫州街上有什麼?》
⠀
2021 年 3 月 24 日(三)20:00 - 21:00
於誠品 R79 書店內廣播實況播出,並於誠品書店 Facebook 專頁同步直播 ➤➤ https://www.facebook.com/eslit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
意識上傳中小說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村上春樹關於棄貓和父親的書寫
剛過去的農曆年,是親人團聚的日子。據說一個人年紀越大,越珍惜親情,更關心自己年邁的父母,更想多與他們相聚。對已逝的父母,也更有懷想之情。作家的散文作品,特別多的是懷念父親之作。因為父親通常忙於工作,與孩子相處時間較少,對父親的印象較母親模糊,父愛也不像母愛那麼明顯。到年紀大了,回想過去父親的一點一滴,父親的形象反更清晰,和引起更多念想。
讀者遍全球的日本暢銷作家村上春樹,今年已經72歲了。他的最新作品是關於父親的懷想錄,書名叫《棄貓:關於父親我想說的事》。
據書中所紀,他與父親曾經因一件小事發生齟齬。那時村上已經成名,父親接受一家雜誌專訪,未徵求兒子同意,擅自提供他的少年舊照,村上一怒之下斷絕親子關係,長達20年避不見面,也不開口說話。直至90歲的父親糖尿病併發癌末臨終前夕,才面對面和解。這也造成村上的悔恨與遺憾。寫這本書可能是帶一點贖罪感吧。
村上春樹向來反戰,也反對日本當年發動的侵華戰爭,但他父親,卻在20歲時被徵入伍,前往中國作戰,相傳是攻陷南京的血腥部隊。父親至死都沒有向村上春樹交代細節,也因此增加了村上春樹跟父親的疏離。兩代人對戰爭的體驗和認知,使村上對戰爭的歷史感變得立體了。
村上春樹與貓
在《棄貓》一書中,村上春樹回憶在昭和三○年代(即1955-1964)初期,住家鄰近,仍殘留二戰被美軍轟炸成廢墟的銀行建築。
某夏日午後,父親踩著單車,載小學低年級的村上春樹,前往2公里外的海濱,把一隻老貓遺棄在防風林。
道了再見,父子原路折返家門。拉開玄關門,赫然發現剛才拋棄的老貓,正喵喵撒著嬌,不計前嫌迎來。傷腦筋。只好飼養下去了。
貓是村上春樹的好伙伴。他經常在日式簷廊下陪貓一起曬太陽。他的文學書寫也常見貓的踪影。《發條鳥年代記》的開端便起源於尋貓。《海邊的卡夫卡》裡也有通曉貓語的男子。《聽風的歌》裡,讀生物系的主人翁為了做實驗,殺死三十六隻貓。在《海邊的卡夫卡》,貓殺手「JOHNNIE WALKER」虐殺二十三隻貓,手段變態殘忍。這是村上的黑暗之心的顯現。
村上春樹曾說自己是悲觀的人,常被黑暗之心所誘惑,同時也很樂觀、重道德,在心中兼容著相反的要素──生與死,善與惡,虛與實,地上和地下,光明和黑暗。
父親童年被雙親棄養,送去奈良某寺院當小和尚。跟「棄貓」似的,父親事後返回原生家庭,卻在心底留下疤痕。
村上小時候,父親常帶他去看電影,看棒球賽。年歲漸增,二人個性太好強,不輕易退讓,也不敞開心胸溝通。
到村上30歲以小說家出道時,父親似乎為他高興,但二人的親子關係已經相當冷淡了。更因父親向雜誌提供他的舊照而生嫌隙,兩父子20年不見面,直至父親臨終才和解。就像棄貓又走回家和他們在一起。從這時開始,村上追尋著父親的往事。
「棄貓」,跟對父親的懷想有關係嗎?村上春樹以他小時候跟著父親要去拋棄一隻貓,結果貓又自己跑回家的故事,展開他對於父親的多重聯想,有關敘事也被賦予多層次意義。
事情因時間而被喚起
村上春樹的祖父是京都安養寺的住持,父親童年被雙親送到寺院禪修成僧侶。二十歲時,爆發戰爭,被徵召送往中國戰線。村上春樹幾經調查,慶幸父親未參與血洗南京的戰事。而當年與父親同在一個師團的同袍幾乎全都戰死。
父親逃過戰爭的劫難,戰後考上京都帝國大學,結了婚,生下村上春樹這個獨子。
某回,父親黯然吐露,戰場上一個被俘虜的中國士兵,明知快被殺死了,竟不掙扎也不害怕,只靜靜閉上眼睛,等待被砍下頭顱。是兵亦是僧的父親,目睹人類巨大殘酷的殺戮,無語問蒼天,留下無解的心理創傷。而創傷又在某程度上傳遞給聆聽此事的兒子。
經歷過二戰的父親,每日早起,面對小玻璃罩裡的觀世音菩薩唸經,超度戰場上陣亡的同袍和敵軍。父親平日幽默,熱愛俳句——一種日文短詩,但喝了酒會鬱悶,「本質上很認真,也算是責任感很強的人」,對兒子既不喜歡也不討厭,昭和時期的日本大男人就是這樣。
村上真正理解父親的歷史,是從父逝之後才串連起來的,由此而勾勒起父親的故事。當他試圖關注父親的由來與經歷,才明白一個人是如此地複雜且多面向。出生於1949年二戰後,村上春樹一直堅持反戰和承認日本的戰爭罪行,但直到他60歲同父親和解後,去了解去想像參戰時的父親,思考父親在殘酷殺戮的戰場上看見了什麼, 體驗了什麼,又如何改變了父親的後半生,他對二戰的想像變得更為立體。他說: 有些事情會隨著時間淡忘,有些事情會因為時間喚起。戰爭,就是會淡忘又會被喚起的事情。
寫棄貓,也寫人的流離
村上寫棄貓,也寫人的流離。他父親村上千秋從小被迫成為養子,年輕時又因二戰,從僧侶被迫成了軍人,完全不由自主。日本當時處於集體無意識的軍國狂熱狀態,他感受到父親如「異鄉人」一般地反省著殺人行為。父親的身影在村上筆下益發濃烈。人生有著無盡的荒謬,但也有超越悲喜的一瞬。
《棄貓》始於傷逝,終於羞於啟齒的懺悔之情。日常隨處可見的光景,是村上腦中浮現的對父親最鮮明的記憶。歷史並未過去。思索了很長時間後,村上決定寫他的父親,和二人的關係。
從棄貓切入,村上寫下了父親的點點滴滴。從父子關係,亦牽涉村上到文學根源。他說:「歷史並不是過去的事情。那會在意識的內側,或無意識的內側,化為有溫度有生命的血液,不容分說地流向下一個世代。」
個人與體制,戰爭與和平,父與子,罪與罰,是村上春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難題,也是他作品中「卡夫卡式」或「杜斯妥也夫斯基式」的無窮迴旋。
「棄貓」原刊載於《文藝春秋》月刊2019年6月號。19年底準備出版單行本的時候,村上春樹特別指名委託台灣插畫家高妍為全書繪製插畫。高妍,1996年出生,是年輕一代的插畫家。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曾在沖繩習油畫。目前主要在台灣和日本從事插畫和漫畫創作。村上表示:「插畫家高妍的畫風令我感動,於是決定全部交給她處理。她的畫作有一種令我懷念的不可思議的感覺。」
24歲、深受村上影響的高妍,說接到這個工作訊息與其說興奮,不如說是驚嚇,這是她做夢也沒想過的事情。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3村上春樹
意識上傳中小說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週臺灣院線新片】 2021年2月 第四週
農曆新年連假剛過,這週末準備迎接另一個228連假
準備要用哪部電影告別二月了嗎?
戴上你的口罩,進電影院欣賞好電影囉!
這禮拜大家選哪一部呢?
.
本週有16部院線新片(含舊片重映):
▶《#澪之料理帖》
日本 | 中影、希望行銷 | 132 mins
日本同名系列小說改編,大阪料理名店天滿一兆奄的老闆娘阿芳收留了澪,並發現澪極具料理天分。澪悟出了大阪和江戶飲食的差別,開始思索真正屬於自己的味道…。
.
▶《#夏目友人帳 特別上映版》
日本| 木棉花 | 51 mins
《夏目友人帳》短篇選集,「喚石」與「可疑訪客」。天生能看見妖怪的夏目,和強大妖怪「斑」組織跨越人妖的組合,為夏目嶄新的高中生涯帶來眾多不同的邂逅。
.
▶《#晨曦將至》
日本 | 傳影 | 140 mins
改編自辻村深月的同名小說,探進年輕媽媽們分崩離析的靈魂。永作博美飾演為了家庭而放棄事業的典型女性,蒔田彩珠詮釋意外懷孕的少女,挑戰演員強大的內在能量。
.
▶《#複身犯》
臺灣 | 麻吉砥加 | 106 mins
由楊祐寧一人分飾多角,在複雜的意識空間中找出真正凶手。一場離奇的意外爆炸車禍,扯出駭人聽聞的連環兒童失蹤案件;車上罹難的乘客被迫上傳意識技術借屍還魂。
.
▶《#100%小狼人》
澳大利亞 | 華映 | 96 mins
佛萊迪原以為自己可以變身成為高大威猛的狼人,結果卻意外變成了一隻超萌貴賓狗!為了證明自己擁有和狼人一樣的超強能力,佛萊迪展開一場超乎想像的城市冒險。
.
▶《#師範跆拳道領袖》
南韓 | 車庫娛樂 | 85 mins
記錄韓國跆拳道領袖姜信哲與冠軍女兒熱血的心路歷程。描述熱愛跆拳道的父親與女兒,每天持之以恆地不斷練習跆拳道,最後終於稱霸世界大賽。
.
▶《#我的母親經典數位修復》
西班牙、法國 | 天馬行空 | 101 mins
2000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為阿莫多瓦的作品《悄悄告訴她》前身。片裡強烈的色彩,對於女性的詮釋細膩和豐富的層次,也表現出另一種全新的視野。
.
▶《#穿越時空遇見妳》
南韓 | 暗光鳥 | 68 mins
科幻題材帶來有別以往的不同樂趣,乘坐能夠回到過去的時光機改變人生。一名男子某天收到能回到過去的神秘傳單藉此回到過去,遮掩了與祕書劈腿的事實。
.
▶《#刺殺小說家》
中國 | 原創娛樂 | 129 mins
改編自短篇小說集《飛行家》中的同名短篇;關寧為了尋找被拐賣的女兒,接受刺殺小說家的任務。想不到小說家筆下的世界和現實世界起了連結,虛實交錯展開大戰。
.
▶《#銀魂TheFINAL》
日本 | 羚邦電影 | 104 mins
完結篇後睽違8年,惡搞界霸主重回大銀幕!故事改編自原作最終章,把完結後就開始耍廢的空知英秋挖起床,漫畫作者本人親自協作!
.
▶《#詐欺女王》
英國 | 采昌 | 118 mins
老人照護詐欺致富事件登上大銀幕,羅莎蒙派克化身智慧型詐欺犯,利用法律手段,成為特定老人家的法定監護人,把他們扔進護理機構,偷走他們的財產。
.
▶《#FANCY以情慾與詩為名》
日本 | 華藝娛樂 | 102 mins
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山本直樹的同名禁忌之作,與黑道來往密切的刺青師郵差、浪漫卻性無能的詩人及拋下一切想成為詩人妻子的女粉絲,三位男女交織出奇妙的三角關係。
.
▶《#竊聽風暴數位修復版》
德國 | 海鵬影業 | 137 mins
本片獲第7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影史上唯一將「史塔西」情報工作曝光的電影,描繪東德情報機構「史塔西」 是如何以縝密的情報佈建,監控著整個國家與人民。
.
▶《#末日終結戰》
英國 | 車庫娛樂 | 113 mins
人類與外星異種歷經多年衝突,如今雙方已能和平共存。然而,地球上的友善外星混種,卻在感染一種神祕病毒後性情大變,再度威脅人類的安危。
.
▶《#伏魔殿》
臺灣 | 車庫娛樂 | 24 mins
靈感來自「更生人」,並加入「神明」等宗教成分,伏魔殿的作用就是將世人的罪都轉嫁到她們身上,暗喻法官判刑,有時讓人不知道是錯還是對。
.
▶《#名偵探柯南緋色的不在場證明》
日本 | 曼迪傳播 | 92 mins
以赤井秀一為中心,聚焦於至今為止部分公開的世良純真、羽田秀吉、瑪麗各自的個性與看點,解明其關聯,華麗帶出赤井秀一在來葉山巔成功復活的「緋色」系列。
.
.
.
**************
歡迎加入【 有梗電影俱樂部 】臉書社團,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需回答問題審核)
.
也別忘了按讚追蹤更多不同平台內容唷!
📣 PODCAST: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YouTube:http://pcse.pw/9ZNYT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本週新片 #電影 #院線 #新片
意識上傳中小說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有沒有一些想做的事,你一直計劃要去做的事,但是你一直沒有去做。你沒有去做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是其中有一個叫做你很擔心你去做了,於是你的自我認同,社會對於你這個人的認識,開始會要有所轉變,而這一點是你很害怕的。
比如說,你一直很想要發揮你歌唱的專長,可是你很害怕,當別人知道你想要唱歌的時候,會影響你原本是個金融分析師,這樣的一個專業身份。
或者是呢你一直很想要動筆成為一個編劇,一直很想要寫作,但是你很害怕這麼做,會抵觸了自己身為一個會計師的身份,甚至於在你生涯過程當中,你不止一次遇到非常好的機會,但是我們卻一再的讓它溜走。
只因為呢我們對自己的看法跟感受,會因為我們把握了這些機會,可能必須要有所改變,它會危及我們自己認定並且努力去實踐的一個價值觀。
講白話文就是,我們一直活在別人怎麼看我,我要讓別人怎麼看我的這個看法,不受傷害的或不受影響,一直維持下去。
於是表面上,這些看法可能成就了你,但是這些看法也綁住了你,讓你的生命動彈不得,讓你一直停留在一個其實你不是很喜歡,甚至於你痛恨自己,但是卻離不開的一個身份角色跟環境。
甚至於我遇到一個朋友,他一直很要想成為一個藝術創作者,他想要成為一個專業的攝影師。他跟我討論這件事已經討論了好幾年,而且他也存錢買設備買器材,然後試著拍作品…。
甚至於駕設了幾個網站,然後做了一些自己的粉絲頁上傳了個人的簡介,看似一切就是要準備啓動,但是他就一直不啓動。
他甚至於在這幾年的過程當中,他花了大筆的金錢跟時間,但是就是沒有真正的去推出,任何有系列或者是完整的作品。
每次問他他為什麼會這樣子,他可以告訴我一千萬個理由,不管是專業不夠啊!品質不好啊!或者他覺得他應該還有更好表現啦…等等這一類的。
總而言之他有說不完的理由,但是卻找不到任何一個理由,是幫助他真正的跨出去。當你聽到這邊,會不會覺得自己也有這樣的情況?
這樣的情況,剛好我在書中讀到一個說法,叫做『回避法則』。回避法則說的是什麼呢?就是越是會威脅我們認同感的東西,我們越是會去回避!
而這一份認同感,可能就是剛剛所說的,你自己安身立命的角色,你自己希望別人首要去認識你的一個部分。可是這些部分跟你內心真正有渴望,有喜歡有熱情的,不一定是畫的上等號。
所以在我自己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就會發現,當我要帶著學生或者帶著我的個案,去看待一些真正的真實跟真正的真相的時候,他們第一時間有時候是會回避的,甚至於是會抗拒的!
為什麼?因為真相有時候可能會告訴我們,我們必須調整對自己的看法,或者是更強烈的叫做,你可能要先推翻自己一直以來,對自己的信念;因為這些信念可能真的不必然為真,我們可能一直活在一個自我欺騙的幻覺裡面。
就像是我的朋友一樣,他一直想像著有一個叫做「最完美的出發點」,最完美的狀況,可是我一直試圖的想讓他知道,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要能夠完成,並不是做最好的準備,因為當你準備到最好,你也不用出發了!
而是你是否願意先去跨出去,先透過跨出去得到的結果不斷的去修正,這是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精神,它才有辦法去成就你的人生,你的人生才不會被綁定,才不會被框在某個特定的角色跟價值觀裡面。
我再次強調,你要在哪一個角色跟價值觀那不重要,重要是如果你在的那個角色跟價值觀你不開心的話,那你不改變又能夠如何呢?
所以說到這裡,我經常遇到很多朋友,他會逃避,他一直在實踐所謂的「回避法則」,通常的原因是什麼呢?通常的原因不是真相令人難以接受,通常原因是他根本不願意去看什麼叫做真相。
他寧可一直活在自己的想像裡,他寧可一直活在別人認為醫生很好,別人認為會計師很好,別人認為某某專業角色很好,但是那些真的很好,可是你不快樂啊!
那你真的去看待真相,真的去看待這個世界,包含你自己的真相,真的有這麼困難嗎?或許也有可能是你看到真相之後,你也放下一顆心,叫做我真的不適合當一個藝術家,這也是一個解答。
你也可以安心自在的繼續當你的專業人士,這不也是一種快樂嗎?可是最怕的是我們一直沒有打開眼睛跟耳朵,我們一直用我們的想像,在面對我們的人生。
於是當想像成為了一種綁架我們,或扭曲我們價值的存在的時候,請問一下你的快樂、你的自在,又要從何而來呢?
就好像是我們成長過程當中,你有沒有過那種經驗,叫做「知難行易」。你真的沒有去做的時候,你一直覺得好困難、好困難、好困難,可是當你真的去做的時候,你回首一看,真的有那麼難嗎?
好像開始了之後,後面順順的就這麼接續下去了,對呀!這就是我們活在想像,還是活在真實裡面。
所以最後聊到這邊我很期盼你,其實看待真實或看見真實,它真的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一直蒙著眼睛跟朦著耳朵。
你可以想像,當你開快車在高速公路上,你的眼睛和耳朵都被遮起來,這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情,然而你要平安的朝向你人生的目標,你要達到你生命的目的地,是不是第一件事情叫做打開眼睛跟耳朵呢?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內容。
另外關於「面對」這件事情,我在7月21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會對你有決定性的幫助,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一門課它會花很多的時間陪著你,真正的學會什麼叫做「打開感官」。
我再次強調打開感官、看見真實,不等於你就要有天翻地覆的改變,搞不好看懂之後,你也才能夠安心的繼續維持現在生命,不是嗎?
可是當你沒有看懂的時候,你會帶著遺憾、你會帶著焦慮,你會帶著一種不確定,然後在你的人生裡面繼續的煎熬著。
所以不管我們要跟別人達成共識,還是跟自己達成共識,首先我們要做的叫做我們要先能夠還原真實,這一門課會對你很有幫助,我很待能夠在7月21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