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麼可以這樣?」或許是你心中常出現的OS,你努力帶著善意為他人付出,卻老是期望落空,於是心中常上演怒火與失落的小劇場。
時間久了,你失去對人的信賴、想放下對他人的期待,不自覺地關上心扉,讓自己變得冷漠無情。
長大的過程好像就是這樣,以為只要成為了大人,就能工作愛情兩得意,但到頭來現實卻不是如此?
成為大人後的我們,依然過著被他人所傷、也傷害他人的人生。在人際關係中受傷,並為此痛苦。
‧善用「我訊息」,取代「你訊息」
‧中斷容易產生誤解的「曖昧溝通」
‧放棄「折磨自己」的執念
‧接納每個人的差異,將這差異視為「不同」而非「錯誤」
‧看見隱藏在自己體內「懸而未決」的課題
每一個篇章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你或許會在書中看見自己。經過作者由淺入深的引導,我們一起看見煩惱和傷痛發生的原因,並且找到解決煩惱的做法。
在每一次的練習中,放下多餘的期待和執念,包容、認同自己原本的樣子,相信真正的和解就會在你內心發生。
取自《為什麼你替別人著想,自己反而受傷》
*********************************
各位朋友,早安:
在昨天討論如何面對情緒化的伴侶之後,我想拿這篇摘文進行補充。我們常要釐清,什麼事能改變?什麼事又要試著接納?
本來對方就不一定能符合我們的期待,那重點是我們願不願意把時間精力收回來,為自己行動?
有些在家庭中認真付出的朋友,會換來傷痕累累。也許這時候討論這本書,能幫上一些忙。
祝願您,別因為對方的冷漠,而失去了對自己的熱情!
*********************************
老公嘴上說愛我,卻不肯改變
【文/ 李東龜】
我們是新婚一個月的夫妻,但老公的模樣卻與戀愛時截然不同,令我失望透頂。每次老公用完浴室,裡面就會變得亂七八糟,牙膏和刮鬍泡沫沾得到處都是,吹風機也從來不曾物歸原位。最重要的是,老公總是把馬桶蓋掀起,害得急著上廁所、想都沒想就坐下的我弄得一身狼狽。見到老公有別於戀愛時期乾淨俐落的面貌,我深刻地領悟到,結婚不是什麼美好的幻想,而是再真實不過的現實。
每次我用完浴室,都會考慮到別人,把洗手台的水漬擦乾,散落一地的髮絲也一併清掉,所以對老公絲毫不體貼別人的行為很不高興。我拜託過老公保持浴室的整潔,也為此發過脾氣,但只要稍微有一點改變,老公就會故態復萌,在反覆經歷相同的情況之後,我對老公感到既失望又生氣,甚至懷疑「就連這點要求都無法做到,這個人真的愛我嗎?」同時也擔憂往後要怎麼和這男人共度數十年歲月。
***
這個人原本就是這樣
話說在前頭,包含我自己在內,人都不會輕易改變,尤其是嘗試改變年過三十歲者的行為都註定會失敗。你可能會反駁,這番話是以什麼為根據,又或者可能會訝異,人確實不會輕易改變,但為什麼偏偏是以三十歲為基準?
我之所以會認為年過三十歲的人難以改變,大部分是以我的諮商經驗為基礎,不過也有許多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性格或氣質不會輕易改變。擁有外向氣質的人大致比內向的人感覺更幸福,而這種傾向也同樣不會輕易改變。儘管如此,後青少年期到屬於前成人期的二十歲為止,形成「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的自我認同是很重要的發展課題,因此某種程度上仍可能發生變化。但從自我認同相形穩固的三十歲開始,喜惡會變得分明,並成為那個人的特性,因此不會輕易被外部的影響改變。
當然,即便過了三十幾歲,也會因為非常特別的事件,好比說失去了至親、碰上自然災害、經歷心理創傷、透過各種學習而有所頓悟,進而改變性格或習慣,但一般而言並不容易。只要仔細觀察那些為了人際關係所苦惱、感到痛苦不已的人,就可得知許多情況的癥結都在於試圖將某個親近的人改造成自己期望的模樣。嘗試將他人改造成我所期望的模樣,這些行為都註定會失敗。
你希望老公能成為一個愛乾淨的人,認為浴室使用完畢後清理乾淨的行為是對別人的一種體貼。你期待老公體貼自己,所以想將浴室弄得亂七八糟的老公改造成你期望的模樣,但這種嘗試終究很可能失敗,更可能會在過程中經歷各種摩擦。假如此時你又產生「如果老公愛我,至少能為我做這點事吧?」的想法,不僅雙方會對彼此感到失望、說出傷害對方的話,最後對婚姻產生懷疑,導致夫妻關係面臨危機。仔細想想,有必要為了說服對方而互相傷害嗎?你的信念只適用於自己,不該將這套標準強加在他人身上。
許多人總會先丟出「到底為什麼這個人非這麼做不可?」的提問,接著才開始尋找解答,但這一類的問題很難找到明確的答案或解釋。即便找到了答案,也不會因此消除衝突。因為「為什麼」這個提問傳達出衝突的原因在於對方身上的訊息,反倒對改善關係毫無幫助。
這個人原本就是這樣,他不是故意要折磨你。一個超過三十年都用自己方式生活的人很難改變是理所當然的。如果你認同自己無法遵照別人的信念與習慣去做、變成一個全新的人,那麼不也應該放下要求其他人依照我的期望改變的心態才公平嗎?全然接納對方不會改變的事實後,剩下的問題就是當衝突發生時,應該要如何反應。
***
能改變與不能改變的事
第一,請先認同「這個人原本就是這樣」。
認同、接納包含自己在內,超過三十歲的人都不會改變的道理,才是為關係帶來正面變化的出發點。進行夫妻諮商時,經常可從性格測驗得知兩人的性格南轅北轍,所以如果針對性格差異的部分做進一步說明,反倒能夠改善關係。因為,當事人意識到對方不是故意不把自己放在眼裡,而是性格所致之後,彼此失落的情緒與想改變對方的企圖都降低了。
第二,請別忘了衝突的責任是由兩人共同承擔。
人在生氣時,很容易會認為是對方惹我生氣,但有些人在類似情況下卻不會發生衝突,或者即便面臨衝突情況也不會發火。衝突之所以發生,是因為雙方都很容易發脾氣。由於衝突是兩人共同製造出來的產物,所以你和對方的責任是五十對五十。
第三,當腦海出現「你到底為什麼……」的想法時,請趕快停下來。
「你每次都這樣」或「你從來沒有耐心聽我說話」等言語會刺激對方,很可能會使彼此陷入「指責遊戲」。一旦開始計較誰的過錯比較嚴重,不管是真是假,都只會使所有人成為落敗者。「老是」、「絕對不」、「一次也沒有」等武斷的語氣也最好盡量不要使用。難道對方真的「一次也沒有」聽你說話嗎?生氣時,如果能以「我」開頭進行對話,好比「我本來希望我們的婚姻可以怎樣,但現實變成怎樣後,反而內心覺得很不自在」,如此對方既不會有被指責的感覺,同時也能明確傳達我的想法。
在心理學,以主語「我」開頭進行對話叫作「我訊息」表達法。這種句子尤其適合用在自己發脾氣的時候。相反的,對經歷痛苦的人說話時,則適合使用以對方為主語的句子,好比說「你應該希望能……的,一定很傷心吧?」而這種對話法就稱為「你訊息」。
第四,發脾氣無法解決問題。
起衝突時,生氣確實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有時無法抑制滿腔怒火時,就需要將情緒宣洩出來,但在許多情況下,情緒激昂時說出的話,不僅很難真正反映自己的真心,也會刺激到對方,最後絕對得不到你想要的結果。生氣時,先取得對方的諒解,暫時離開現場,之後冷靜對談也是一種方法。還有,如果不小心發了火,請先真誠地向對方道歉。
第五,請仔細想想自己為何會發這麼大的脾氣,然後將自己介意的部分告訴對方。
有些人雖然會忍耐別人對自己的指責,但如果是自己的家人與娘家被指責,或被拿來與他人比較時,就會感到怒不可遏,甚至吵得一發不可收拾。有些人在說話時,如果對方插嘴,就會覺得對方不把自己放在眼裡而感到不爽。
每個人都有容易受傷的點,所以最好先瞭解自己在意哪些部分、容易對哪些事情動怒,然後告知對方,如此就能避免犯下同樣的失誤、預防雙方關係惡化。
請試著去區分不能改變的事(對方)與能改變的事(我回應對方的方式)。
以下是雷茵霍爾德‧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的「寧靜禱文」。
我的上帝,請賜予我寧靜,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一切;
賜予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一切;
並賜予我智慧,去分辨兩者的不同。
.
以上文字取自
為什麼你替別人著想,自己反而受傷?:放下對他人的期待,活出內在價值,與不完美的世界和解
博客來:https://bit.ly/2Tmx3ks
誠 品:https://bit.ly/3g6yWeU
金石堂:https://bit.ly/2WO2y9d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https://www.facebook.com/ecusbook
.
已額滿 6/14已額滿_免費台南新希望健康講座_您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83251235180580/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Search
愛情心理測驗我和他能進一步發展嗎 在 〈我跟他有機會進一步交往嗎?〉青草青塔羅占卜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