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和你介紹一本書,中文名叫《成長的邊界》,作者是大衛·愛潑斯坦。這本書的英文名非常簡潔,就是一個單詞「Range」,我把它翻譯成「廣度」,後面我們也用《廣度》來稱呼這本書。
你可能知道有一本非常著名的書《異類》,分析成功者為什麼能夠成功。我們之前的來信里也提到過這本書。而這封信要和你介紹的《廣度》,恰恰提出了和《異類》針鋒相對的觀點。
簡單來說,《異類》提出了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強調「刻意練習」、成為專才的重要性;而《廣度》這本書就如它的標題所言,更強調「廣度」在成長和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兩本書的觀點,談一談廣度和深度的問題。
愛潑斯坦為什麼反對「深度」?
先簡單介紹一下《異類》和《廣度》兩本書各自的主要觀點。《異類》一書中有三個非常鮮明的觀點,《廣度》主要針對前兩個,我們就重點談兩本書有交集的地方。
先來看《異類》的第一個觀點,就是大環境和起步的時間很重要。你生對了時代,就有更大的概率成功;甚至你生對了月份,一開始比同年級同學大了幾個月,容易成為孩子王,後來就更有可能成為領袖。《異類》的第二個觀點,就是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講什麼事情要做好,需要有一萬小時的練習。
針對這兩個觀點,《廣度》這本書又是怎麼說的呢?
《廣度》的第一個觀點,就是認為早期優勢或者說早期的刻苦練習對於長期發展來講幫助不大。《廣度》的第二個觀點,就是它的副標題,講在這個專業化的世界中,通才更能夠取勝。
簡而言之,《異類》強調起跑線上的優勢,一開始佔優,後面就越發展越好;而且強調人要投入大量練習,成為專業化的人才。《廣度》則認為,早期優勢沒有那麼大的作用,比起專業化,現在的世界更需要的是通才。
《異類》的觀點你應該很熟悉了,也是現在社會的一種主流觀點。這封信我們介紹《廣度》,就稍微展開看一下《廣度》的作者愛潑斯坦是怎麼論述他的意見的。愛潑斯坦從四個角度論述了自己的觀點。
首先,愛潑斯坦把世界上的事情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規則明確的事情,比如學鋼琴、打高爾夫球、做銷售、編程序,成功的標準非常清晰。在這些事情上,一萬小時定律是成立的。
但是還有第二類事,就是大量規則不明確的事情,比如創業。我在之前的信中講過,成為億萬富翁比登上珠峰更難,因為後者目標清晰,訓練方式固定,而前者沒有可以遵循的通用標準。愛潑斯坦認為,對於這樣的事,就算投入大量時間練會了一個單一技能,意義也不大。愛潑斯坦還特別提醒,要警惕那種「因為自己手裡有了一個錘子,因此看什麼都是釘子」的思維方式。
其次,愛潑斯坦講專業人士的判斷未必就更可靠。有的專業人士過於相信自己的訓練和固有的方法,結果有時候表現甚至不如普通人。這樣的例子我們見過很多,比如對股票的預測,對選舉結果的預測等等。
愛潑斯坦還舉了一個很特殊的例子。他說一項研究發現,每年心臟病專家聚集起來開年會的時間段內,心臟病患者死亡率反而會降低。這項研究推測,可能是因為心臟病專家忙於開會,沒時間做手術,而手術本身有風險,因此手術總量減少帶來了患者死亡數量的減少。換句話說,有些患者不做手術可能還能活過這段時間,結果因為做手術反而喪命了。這個統計結果提示,專家的判斷也有可能是不準確的。
第三,愛潑斯坦認為,方向比毅力更重要。愛潑斯坦也承認毅力是個好東西,但一味堅持、永不言退,甚至一條道走到黑,卻未必是美德。
愛潑斯坦講,世界上成功的道路千千萬,你怎麼知道自己選的路就是對的呢?如果走在錯誤的道路上,那越有毅力可能越糟糕。
《廣度》這本書講了許多改變人生道路而成功的名人故事。其中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梵高。梵高年輕時做過牧師、傳教士、店員、藝術品交易員,對每份工作梵高都做得很認真,但就是做不出成績。直到接近三十歲,梵高才開始學習繪畫,並且迷上繪畫藝術。我們知道,最終他是作為畫家而流芳百世的。
最後,愛潑斯坦還舉出了很多實際案例,說明很多成功人士不是只懂某個領域的專才,而是廣泛涉獵的通才。這樣的例子你肯定也能想到不少,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通過上述分析,愛潑斯坦提出結論:面對複雜問題、特別是沒有明確衡量標準的問題時,廣度比深度更有用。人要懂得放棄和退讓,不要一根筋只知道往前走。後退一步看似多花了時間,但可能因為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反而省了時間。每一次拓寬人生道路的嘗試,只要處理得好,都會成為人生的閱歷,並不白走。愛潑斯坦舉了喬布斯的例子,講喬布斯當年旁聽的一門書法課,後來對他設計麥金托什電腦和其他產品發揮了作用,因為喬布斯對藝術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這門課。
要廣度還是要深度?
介紹完愛潑斯坦的觀點,問題來了:我們該信誰的呢?是《異類》作者格拉德威爾說的刻意練習、成為專才,還是愛潑斯坦說的多加嘗試、追求廣度?兩位作者都舉出了很多現實案例支持自己的觀點。當然可能你也會覺得,兩人的觀點並不完全矛盾,也可以並行不悖。
但我們在生活中要面對的問題往往更加實際。比如你剛下班,接下來有一個小時的自由時間,你到底應該做什麼?對此我們必須有一個選擇,因為做了這件事就不能做另一件。如何選擇呢?其實還是要回到理性的分析上來,而不是聽信任何現成的答案。
我常常講如果你不知道做什麼,就想一想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不妨按廣度和深度兩個維度,把人分為四類。
第一類人,既沒有廣度,也沒有深度,這自然不是我們的目標。
第二類人,既有廣度,又有深度。這種人通常是天才,比如達芬奇、牛頓、愛迪生、喬布斯,還有用數學建模來進行投資的文藝復興公司創始人詹姆斯·西蒙斯等等。不過,這類人的數量在世界上可能連萬分之一、甚至百萬分之一都不到。我們雖然能講出不少這樣的名字,但這是因為他們站在聚光燈下,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看看身邊,這樣的人可能一個也找不到。當然,如果把要求放低一點,只說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人,可能還是能找到一些的。
再看第三類人,有深度,沒有廣度。這種人我們身邊應該有不少,或許我們自己就屬於這一類。
第四類和第三類反過來,有廣度,沒有深度,這樣的人也比較多。
簡單分析一下:第一類人我們不用考慮;第二類人雖然你我都很嚮往,但很難成為這樣的人;那麼我們主要考慮的,就是在第三類和第四類中選擇。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結合你自己的情況,要成為第三類或第四類,哪一種對你比較容易?此外,第三類和第四類人,在生活中哪一種相對更受歡迎、更容易成功?根據我自己的觀察,答案是第三類,也就是比起有廣度沒深度的人,還是有深度、但廣度有所欠缺的人更容易成功一些。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完全不贊成愛潑斯坦的看法呢?並非如此。我專門和你分享這本書,正是因為雖然愛潑斯坦和我的觀點不完全一致,但仍然給了我很有益的啓發和提醒。他提醒我們,做事不要死鑽牛角尖,要注意看方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情,要嘗試各種新東西。實際上,愛潑斯坦講的「廣度」也不是蜻蜓點水、多而不精,他也談到了在保持一顆開放心靈的同時,我們也要選擇某個領域往深里走。
怎麼讀書才能為我所用?
最後,借著《廣度》這本書,再和你談一下讀書這件事。我們在閱讀他人想法和接受他人經驗的時候,有一個很容易進入的誤區,就是當那些想法和經驗特別符合我們的胃口,我們就會非常順暢、甚至不假思索地接受它們。
有的人讀了《異類》這本書,聽到了一萬小時定律,覺得很有道理,然後就為自己簡單低水平的重復工作找到了理由;被其他人問起來,就抬出一萬小時定律當藉口。同樣的道理,有的人讀了《廣度》這本書,就為自己不能在一條路上深入找到了藉口,說自己是要成為通才。很多人說是讀書,只是不斷為自己找藉口而已。
實際上我們讀書的時候,對於作者的觀點,既不應該輕易接受,也不應當直接拒絕。不同視角、不同觀點的書,往往能給我們有益的啓發。
比如有人覺得一萬小時定律很有道理,但自己試了好像不靈,就不知所措了。這時你讀到《廣度》這本書,就會發現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立,還需要其他條件,比如只有對於可以清楚衡量、可以明確追蹤進步的目標,一萬小時定律才有效。這樣一來,兩本書中看似不同的觀點就起到了相互補充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多讀書,而且要讀不同的書。
一本好書,不在於它的觀點都符合你的心意,而在於它能夠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視角,啓發你的思考。因此,即使我不完全贊同《廣度》的觀點,這本書仍然值得一讀。
小結
如果你自己讀這本書,也要記住我們讀它的目的是接受它的啓發,而不是聽了那些遙遠的故事就放棄努力。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比起廣度,更欠缺的還是毅力。成為通才並沒有錯,但更多人只是把「成為通才」當成了半途而廢的藉口。
當然,對於格拉德威爾和愛潑斯坦的觀點是如此,對於我的觀點,也是如此。我的結論應當是啓發你思考的材料,而不應該直接成為你的結論。瞭解了這兩本書,你更應當運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和審視,找到適合你自己的進步道路。」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Ryan W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特斯拉最新的電動皮卡Cybertruck在上個月發表了。在大家一窩蜂地觀注2片玻璃為什麼破掉的同時,Cyberturck已達到25萬台的預購。其中最大的功勞當然就是Elon Musk馬斯克的獨特魅力與行銷手法。究竟這場發表會用了哪些神一般的行銷手法,我們一起來看看... #特斯拉 #Cybertr...
愛迪生股票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80後百萬富翁》
【思維篇--你付出了多少?】
曾經有個80後朋友跟筆者說,說儲錢很難,財富沒有增長,要達成各種財務目標都似乎是遙不可及的事。但當筆者問了他一個問題之後,他便不能作聲了。
筆者只是問他:「你付出了多少?」
大部分人都想致富,但同時大部分人都不想付出,可惜的是,現實世界並不存在免費午餐。若果你是一位抱怨無法創富的人,你就要問自己:
‧ 付出了多少呢?
‧ 在最近這一年時間,你儲了多少錢?
‧ 可投資的金額增加了多少?
‧ 財富增加了多少?
‧ 資產增加了多少?
‧ 你的知識及能力提升了多少?
‧ 讀了多少本有用的書籍?
‧ 有沒有上一些提升金錢知識的課程?
‧ 在投資方面有沒有獲得一些經驗並有所進步呢?
‧ 有沒有認真訂出一個創業計劃,甚至已開始創業呢?
‧ 有沒有結識到一些成功人士或擴展自己的人際網絡呢?
‧ 你有沒有訂下一個賺錢大計呢?
現在你已心中有數,知道自己為了建立財富付出了多少,明白自己是否認真想建立財富。若清楚自己是沒有付出,財富沒有增加可說是「理所當然」。
李嘉誠年青時做推銷員每天工作十幾小時,行遍港九新界;愛迪生一天工作16小時;而蓋茨為把握時機創業,放棄哈佛大學的學位;巴菲特為建立財富,生活非常節儉,不放過每個分毫。
筆者當然不及以上大人物,但為了建立財富,同樣願意付出,曾1星期工作7天,除正職外,還有不同的兼職;曾試過在股市低迷時,為儲更多資金入平貨,一個月只用$700;亦曾為了用更多時間去分析股票,連續幾個月的星期六、日,全都留在圖書館閱讀公司年報。
沒有付出那有回報,財富絕對不會從天而降,今天的財務情況是由過去的自己所
做成;若想將來有一個完全不同的你,就要由今天開始。
--------------------------------------------
《80後百萬富翁》分享我如何用一套恆之有效的理財創富方法,令月入萬多元的我在5年間合理地累積到$100萬,而這套方法應用在任何人都同樣有效的。
這書由起手到出版花了兩年時間,雖然我不敢說這書對你是否有作用,但我敢說這書是花了我不少心機而寫成的。
若你認為此書好看,對你有幫助,可到各大小書店,如三聯商務誠品等購買,多謝支持!
愛迪生股票 在 升鴻投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還記得上個月想報名當我徒弟的16歲底迪嗎?
當時我問他一些問題,他講起投資和商業議題頭頭是道,所以我決定好好來跟他聊一下。
剛聊完,果然很特別。
底迪從去年開始投資,本金幾千元,現在資產已經快10萬了。
最早接觸投資,是小學二年級,在圖書館看了很多偉人傳記的漫畫版。愛迪生、比爾蓋茲、歐巴馬、歐普拉...但只有看到巴菲特時,讓底迪眼睛為之一亮,覺得這人太酷了,所以一頭栽進商業的世界。
底迪研究股票,沒有什麼資源,他就上網看任何他能看的免費資源,財報、券商報告、線上法說等。或者多看多聽一些網紅的東西,他很喜歡謝孟恭,他說啟發他很多觀念。
他會參考研究報告的估值和EPS,自己算算看跟各家券商算出來的有何差異,然後看看券商給出的本益比區間,來做操作。
例如台積電各家券商給的範圍在25-30倍,他就會在跌破25倍時開始買進一些,然後等到股價轉強再加碼一些。
前幾天他也試算世芯的估值,發現還有跌幅空間,他就買進一張認售權證,雖然股價看對了,但因為買的時候溢價太高,所以賠幾百元停損。
平常做研究時,如果遇到看不懂的,就自己想辦法上網找答案或者問學校老師。例如他對第三代半導體很有興趣,看到國內的中美晶、宏捷科,漢磊...等等,他覺得都佈局的蠻好的,國外的Cree他也很有興趣,但因為他是文組,有些技術看不太懂,他就會去問學校的化學老師。
他原本喜歡一個長的很可愛的女同學,但教女孩K線、MACD、除權息...等概念,教好幾次,女孩還是滿臉問號,他就放棄了,決定停損砍掉,哈,但他也知道他是個怪咖,沒幾個同年紀的同學能聊股票。
他平常會透過同學們的生活方式來尋找商機,例如現在高中生都玩TikTok和IG,玩FB的只剩下不到兩成,雖然他沒有玩TikTok,他覺得很浪費時間,但他很看好,他覺得黏性、可擴展性、以及利潤率都非常高,所以之後如果字節跳動有在海外上市,他會開複委託來投資。
媽媽很開明,底迪想做什麼事就讓他做,他現在班上成績沒有特別好,大概第十名,他就基本該念的書唸一唸,晚上跟假日都在研究股票。
底迪沒本金,媽媽只有一個月給他3千元零用錢,媽媽說,你沒有富爸爸富媽媽,我們讓你做想做的事,但你要靠自己。
所以底迪幾乎不花錢,早上就吃媽媽給的吐司,中午學校的營養午餐吃超多(因為媽媽繳費的),可以吃到兩三輪,同學都笑他是團膳小偷,每次同學們中午討論要吃什麼UberEat,他都說你們吃就好,這很貴耶,我省下來可以買2股0050,我可是一秒鐘幾千元上下,買這些幾百元的東西我沒興趣~
底迪說他之後要升高三了,要準備一下考試,但如果我這邊有什麼有搞頭的產業或標的,拜託跟他說一下,他一定會好好研究。
我說當然沒問題啊,我心中已經認定這個徒弟了。
每個人出身不同,條件不同,或許你運氣很差。
但怎麼過接下來的人生與時間,是自己能掌握的,看了底迪的例子,那些酸別人都是靠爸,卻不想想可以怎麼努力的酸民們,有一些啟發了嗎?
愛迪生股票 在 Ryan W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特斯拉最新的電動皮卡Cybertruck在上個月發表了。在大家一窩蜂地觀注2片玻璃為什麼破掉的同時,Cyberturck已達到25萬台的預購。其中最大的功勞當然就是Elon Musk馬斯克的獨特魅力與行銷手法。究竟這場發表會用了哪些神一般的行銷手法,我們一起來看看...
#特斯拉 #Cybertruck #Tesla #最接近神的行銷手法
更多特斯拉的數位行銷術↓
https://www.kolformula.com
--
聯盟行銷 vs. 直銷,哪個比較好賺?
https://youtu.be/cZ1YFk8FCgo
如何賺更多錢 - 最重要的公式
https://youtu.be/t4Ncrf6saB0
複利效應:最簡單卻最有力量的成功公式 - 如何運用利效應在27個月內創造成功的人生?The Compound Effect by Darren Hardyhttps://youtu.be/Jg4dr6cll7c
--
Email
RealRyanWu@gmail.com
Instagram - @ryanwu4444
https://instagram.com/ryanwu4444
加入我的團隊 - 用手機建立第二份收入
http://ryanwu.tv/gi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PSWjVohvAo/hqdefault.jpg)
愛迪生股票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四年前開始上載的第一輯-更新版)卡薩羅馬堡壘主人亨利.米爾.柏拉特男爵(Sir Henry Mill Pellatt)於1859年出生, 17歲畢業於加拿大的阿波爾學院,隨後便進入了家族經營的柏拉特股票經紀公司工作. 1882年愛迪生發明了蒸氣發電機,機敏的亨利查覺到透過電力可以獲得龐大的利潤,於視訊樹成立了多倫多電力公司. 1889年亨利成功地獲得了獨家為多倫多提供30年電力的合約. 同時又斥資鉅額投資橫貫加拿大全國的太平洋鐵路, 大量購買加拿大東北的地產公司股票,短短幾年間投資獲利高達當時的400萬加幣. 1902年在尼加拉瀑布興建了加拿大第一座水力發電廠. 此舉讓亨利成為了加拿大金融界的當紅炸子雞. 其實亨利的發跡不僅僅只依靠他敏銳的膽識以及魄力,更是依靠在軍界的人脈, 亨利一生效忠於英國皇室,在學生時期即加入了女王步兵團. 1905年,亨利獲得英王愛德華七世冊封男爵頭銜,表彰他為加拿大軍界的服務以及為加拿大電力發展所作出的偉大貢獻.亨利男爵生性浪漫,為了讓行動不方便的妻子瑪麗可以欣賞美麗的歐洲建築,便請到最好的設計師使用最好的建材來修建一棟歐洲古典城堡樣式的房子, 以此做為送給愛妻的禮物. 1909由加拿大建築師E.J利諾斯繪製藍圖 開始興建他畢生的夢想, 在一個可以俯瞰多倫多市區的地方蓋一座中世紀風格的城堡. 卡薩羅馬是北美最大的私人住宅,主體是三層樓的中世紀城堡,主廳高達60英尺是整個古堡的焦點, 城堡內共有98個房間一部電梯等等整體設計追求英格蘭風格. 溫室花圃地面的大理石進口於義大利.花圃內還安裝了在當時十分罕見的蒸氣水管,以保持室內溫度. 其中也有一套客人房間採中國風設計裏頭收藏著亨利的東方骨董整個古堡內有如博物館美輪美奐,卡薩羅馬的美麗是絕對令人讚賞的,但令人更印象深刻的則是古堡主人戲劇般大起大落的人生.亨利夫婦樂善好施,資助女王步兵團 維多利亞護士團 以及多倫多天主教會,夫人瑪麗出任加拿大童子軍首任軍長並於1919年在卡薩羅馬家中獲得童子軍最高榮譽-銀魚獎章.亨利男爵以及他的夫人在城堡中度過了一生最美好的時光.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亨利投資的大量房地慘因為戰爭貶值,戰後經濟暴跌使他的股票變的一文不值.一連串的巨變使得亨利只能開始變賣家產. 1923年亨利為了不要失去爵士封號,同意銀行拍賣他位於卡薩羅馬家中的收藏骨董以及藝術品,5天的瘋狂拍賣,在這場被稱為世紀大削價的拍賣中,一座價值1500美元的野牛銅像只賣出50美元,總共拍賣獲得14萬元還不及當初亨利投資於這些藝術品的十分之一. 據說那天是亨利一生中最難過的一天. 亨利爵士一家黯然離開卡薩羅馬 一年之後他的夫人便去世了. 1937年同濟會俱樂部把卡薩羅馬租下並發展成一個旅遊勝地. 這棟美輪美奐的城堡因為亨利男爵的故事更增添了許多色彩.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zsGxqTWpM4/hqdefault.jpg)
愛迪生股票 在 電動車王|股神投資15年比亞迪變「最強中資」 與Tesla力爭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電動車巨擘的夢,有份投資比亞迪的芒格(Charlie Munger)更形容王傳福是「 愛迪生 ... 股票 |#投資|#短炒|#恒指|#金融|#bossmind https://youtu.be ... ... <看更多>
愛迪生股票 在 愛迪生的投資專頁 的推薦與評價
愛迪生 的投資專頁. 125 पसंद. Welcome To My Page 技術分析|金融自由業|反思家20歲開始學習投資股票,主.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