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創!
陽明交大歡送首屆開業生 攜手VTuber、YouTuber主持虛擬攝影棚線上典禮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5日舉辦交大校區開業典禮,受疫情影響改以線上直播方式舉行,並以虛擬攝影棚作為典禮場地,由知名籃球YouTuber 10N與虛擬見習偶像VTuber妮酷共同主持。典禮邀請到連加恩醫師與多位校友獻上祝福,成為全台唯一由虛擬偶像主持、於虛擬攝影棚舉辦,極具創新創意的線上開業典禮。
典禮採雙開直播方式,同步於陽明交大官方Facebook與YouTube頻道直播。有別於以往傳統典禮由在校生擔任典禮司儀,今年首度由本校開發之虛擬偶像VTuber妮酷搭配YouTuber 10N(百川學程大三學生石恩亞)主持,一搭一唱、默契十足!線上小編也即時與觀眾互動,許多開業生家人在留言區直呼「很開心可以在線上直播看小孩的畢業典禮,真好!」「恭喜帥兒子畢業,媽媽以你為榮!」「為你感到驕傲,我知道你是多麼努力地來到這裡!」在線上參與典禮的開業生也留言刷一排「開業快樂!」「我陽明交大我驕傲!」雖然形式改變,但最即時、最真誠的祝福使線上典禮更為溫馨感人。
今年共有1150名學士、3384名碩士及225名博士生完成學業。林奇宏校長恭賀學生完成階段性任務,邁向人生下個階段,並表示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代,如《雙城記》所言「這是一個最壞的年代,也是一個最好的年代」,教育、經濟、生活都因疫情有了重大改變,在如此巨變、轉型的階段踏入社會,更凸顯第一屆陽明交大人的新精神及肩負的社會責任。他邀請在螢幕前的同學為自己完成撥穗,畫下完美句點,「不同於傳統的線上開業典禮,可以想成遺憾,更可以看成創新。人生路上也會有許多危機,願你們都能走成轉機」。
李大嵩校務長說,交大校區的「開業」典禮,是回歸大學授予學位「Commencement」的意涵,代表學生在交大校區勤奮努力的付出,所成就的重要里程碑,也代表即將開展生涯的出發點。期許學生保持勇於突破的創業精神、向社會貢獻的使命感,帶著陽明交大第一屆校友的精神及使命,在每個領域做到第一,「不是和別人競爭的第一,是不忘初衷的第一,是盡其在我的第一」。
線上典禮溫馨氣氛不打折
典禮中也頒發傑出貢獻獎、斐陶斐榮譽學會榮譽會員。許多師長在線上收看並留言恭賀開業生,「疫情狀況可能對我們產生許多限制,但限制不了師長、親友與同學對開業生的無限祝福。」學生也留言感謝師長給予的教誨。最特別的是,開業生預錄線上拋帽接力,影片呈現開業生接過畢業帽戴上,為自己撥穗後拋出鏡頭,由下一個鏡頭的開業生接來戴上,極具創意的拋帽設計讓線上收看者直呼「超可愛!」透過即時留言區更發現,參與拋帽接力的外籍生Aalliyah Aimable,其位於聖露西亞的家人也克服時差在線上收看並留言傳達對她的愛與驕傲。
無法面對面舉行的典禮,透過線上打破跨國、跨時區的界線,即時聊天室的留言分享,更讓開業生、家長、師長齊聚一堂,留下最真實、最真誠、也最能傳遞到心底的祝福。
連加恩醫師期許學生成為下世代的inspiration
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台灣第一屆西非布吉納法索外交替代役連加恩醫師為學生帶來演說。連加恩醫師表示,去年他參與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舉辦的線上畢業典禮,對學生無法出席典禮的遺憾感同身受,雖然有些遺憾難過,但是開業典禮後要做的事情更為重要,「你需要找到一個需要或一個問題」。
大學畢業後他到西非布吉納法索任替代役,在這塊土地上看到許多需要和問題,於是發起撿垃圾換舊衣活動、挖水井改善水源、蓋小學解決教育需求,他認為這世界最不缺乏的就是需要跟問題。有時候問題非常棘手,充滿困難與矛盾,面臨改變時又牽涉到思想、文化的改變,例如我們正在面對的新冠肺炎、核能問題、氣候變遷、社會正義等,「好消息是,你我可能擁有解答!」連加恩醫師說,陽明與交大合校後,擁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資訊科學、醫療領域等各方面的專才,這世界面臨的許多問題,已經在陽明交大學生的手中有了答案
連加恩醫師引用甘迺迪總統1961年就任時所言「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嘗試問自己能夠做什麼,如果找不到答案,就試著找到台灣的問題、台灣的需要,並嘗試解答,「學校師長已經把所知盡可能教給你,在你手上你有一切問題的解答,而當你開始解決這問題的時候,你會得到不成比例的回饋,是名聲、是金錢,更是影響力,期許你們可以成為下一個世代的inspiration」。
校友勉勵
多位校友特別拍攝影片祝賀開業生。宏碁集團創辦人兼榮譽董事長施振榮表示,不斷學習是提升能力最重要的關鍵,提醒領導者要具備王道利他思維,許多人重視直接、有形、現在的顯現價值,但領導人要看見間接、無形、未來的價值,並隨著時間、環境不同取得利益平衡,才能永續經營。
聲音媒體/音樂藝術家雷光夏表示,這一年世界以科幻小說的跳躍敘述與速度,走向人類下個篇章。她認為,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年代成長,上天必定會準備好生存應對之道和冒險本領。「路,是從些許的迷惑中,越走越清晰的。」也許不是一開始就知道答案,但終會了解時代賦予的任務。
群聯電子董事長潘健成恭賀第一屆陽明交大畢業生參與了歷史,期許繼續升學的畢業生多吸收新知,培養多元能力;走入職場者,更需要不斷學習,以面對職場多變的情況,「職場佔據人生中很長的時間,祝福各位有好的前程、好的發展」。
美感教科書計畫共同發起人陳慕天離開校園後與同學創業,透過群眾募資幫偏鄉孩童發書、重新設計台灣教科書、幫博物館策展,都是進入社會後開始摸索學習。他以自身經驗分享,不要被所學限制住想像,人生應該不斷嘗試與挑戰各種可能性。
開業生致詞
110級開業生代表、電機系許雅柔表示,經過四年的淬鍊與成長,大家即將開啟新的旅程。這段時間學習在學業與課外活動間取得平衡,意識到這就是大學真正的樣貌,在這小型社會中成長、茁壯,離以前口中的「大人」更近一步。也許未來會遇到許多難以抉擇的事情、沒有標準答案的難題,但希望各位都能不忘初心,記住自己最想成為的那個模樣,一步步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也想跟大家説聲『開業快樂』還有『辛苦了』,即使沒辦法一同參與典禮,即使我們之間隔著口罩、隔著螢幕,還是快樂!」許雅柔說,喜歡進來時的交大、也喜歡離開時的陽明交大,「這是改變我人生很重要的地方,感謝學校的栽培與教導,我們收穫滿滿,我們即將展翅高飛」。
典禮最後,由陽明交大友聲合唱團帶來交大校區校歌,如歌詞所言「為世界之光」,期許所有開業生未來一片美好、成為世界之光。將於6月12日舉辦的陽明校區畢業典禮也改為線上典禮,行禮如儀地以全新面貌呈現,包括校長、貴賓致詞、畢業生致詞等,邀請大家現「聲」參與。減少人與人的連結,維持心連心的溫暖,進行一場小而美的線上畢典。
活動連結:
YouTube頻道直播:https://youtu.be/vbRJhEln1hU
交大校區110級畢業歌MV《rul 284》:https://youtu.be/qKCKR-a-2vk
虛擬拍照舞台《手機限定》:https://line.me/ti/p/%40792yjguv
「感人畢業致詞」的推薦目錄:
- 關於感人畢業致詞 在 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感人畢業致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感人畢業致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感人畢業致詞 在 [校園] 社會系b99吳嘉苓老師畢業致詞- 看板NTU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感人畢業致詞 在 兩個爸爸參加畢業典禮兒感到驕傲!老師超感人致詞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感人畢業致詞 在 感人的畢業致詞!!... - 爵晉媒體 的評價
- 關於感人畢業致詞 在 2020最失控的畢業致詞(撕講稿、喝台啤???) 的評價
- 關於感人畢業致詞 在 2022畢業感言-大學國高中升學考試資訊,精選在Youtube上的 ... 的評價
感人畢業致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肺炎疫情下的畢業典禮。
今年的畢業生幸運的是還有最後倒數的創造回憶活動,以及畢業典禮排練。雖然也是限制家長人數入場觀禮(一家限2人、最後在教室的觀禮只限一人),但是畢業證書是一人一人唱名領取。沒有在校生送行,來賓也只剩2位,而且來賓致詞也省略、電報祝賀詞也請大家自己去公布欄看,唯一的致詞只有校長,發聲者除了校長只有司儀、2個班導的唱名。
真的是完全畢業生領畢業證書的儀式而已,也沒感人肺腑的演講,怕哭花眼妝變熊貓🐼,今天還刻意沒上眼線,塗超淡妝去(反正有口罩可以遮),結果都沒哭到。
這次讓她們穿上日本畢業代表和服「袴」,這不知是幾年前開始才在小學生間流行的,以前都是大學畢業生穿的樣子。然後租的和買的價錢沒差多少,甚至有些買的還更便宜,為了怕畢業典禮因為疫情有拖延變更,所以選擇直接購入。髮飾則是在大創買的,一個和風、一個珠珠可以當滿天星那種感覺襯托用的。
畢業女生約1/3穿袴吧,Nano班導也穿袴登場。而在場父母,爸爸最簡單就上班的西裝,媽媽們清一色黑色或灰色,或是加米色風衣。只有我穿淡紫色,本來我有想套黑色的外套,但是實在太熱,我直接沒加外套只帶披肩出席。30多歲的媽媽身材還不錯的,都穿得很雜誌那種感覺,40歲之後的,其實大家都滿輕便的。畢業、入學不需買整套,只要不是太居家型就可。很多人就穿喪禮也穿的那種黑色套裝。真的很注重服飾的,感覺只有幼稚園和小學入學,以及私立學校吧,完全就是雜誌上看得到的那種,4-50歲的真的撐不起那種感覺,所以大多上下分開,甚至布料也不一樣。這屆家長裡沒人穿和服出席的。
等櫻花開,再來穿這去拍照好了,只怕兩人害羞不敢穿出去而已。
感人畢業致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處長的日常
#給藝術家藝術品ㄧ個家
#博物館是文化藝術的長河
昨天出席了 嘉義市立博物館 開幕典禮,繼12月份的 嘉義美術館 開幕活動,感受到親切的勇媽 勇媽阿惠 - 黃敏惠 對文化藝術的投入,以及身為嘉義人蕭宗煌次長對家鄉文化發展的重視,昨天感人的是見到張博雅院長親自出席這個在17年前由她爭取興建的嘉博館。
會上蕭宗煌次長致詞時開玩笑,要代表雲林列席的我不要吃味,會後我跟次長說,我是 嘉義女中 畢業,對嘉義也有情感,欣然樂見嘉義市在文化藝文的茁壯。
不過倒是羨慕嘉義市雖然人口數不多(26萬),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樣樣俱全,反觀我們雲林縣67萬人口,美術館、博物館、總圖皆無,109年文觀處也提出了這3者的縣政規劃,目前總圖可行性評估已進行到期中,提案去年12月也已送至中央 行政院 ,博物館可行性評估也完成了期初,至於美術館我們規劃先以 土庫庄役場 做為先期籌備處,此外延宕許久的全國第一座 #布袋戲傳習中心 興建工程,也於109年12/23完成發包。
這兩年來雲林確實在改變,雲林也的確需要改變,把該有的完整,把遺失的找回,身爲雲林人,試問我們能為雲林做什麼?我們能為雲林留下什麼?我們不忍心看著雲林的藝術家、藝術品一直在外流浪,藝術文化是一條長河,需要日積月累的灌溉、流動於生活中,才能養成一地的藝文魅力,館舍是凝聚共識、凝聚文化的基石。
這兩年頻走訪各縣市館設,無非就是為了交流見習,昨天再次當面向蕭次長說明我們的進度與迫切,期許有中央的認同與支持,雲林的改變指日可待。

感人畢業致詞 在 兩個爸爸參加畢業典禮兒感到驕傲!老師超感人致詞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VSMEDIA #原創授權✓Boiz Dorm男生宿舍 https://reurl.cc/Er543K # 畢業 ... 老師超 感人致詞 重新定義什麼是愛|VS MEDIAx@BoizDorm. 814 views · 1 ... ... <看更多>
感人畢業致詞 在 感人的畢業致詞!!... - 爵晉媒體 的推薦與評價
感人 的畢業致詞!! 因為疫情確實失去很多,但終歸是個過程,頑強地走下去,毫無保留的展現這一代畢業生的堅毅!! 祝所有的畢業生,在未來,一切順利~~ ... <看更多>
感人畢業致詞 在 [校園] 社會系b99吳嘉苓老師畢業致詞- 看板NTU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畢業系友必推母系的感人畢業致詞:)
--
協力滋養、遍地種菜
吳嘉苓/台大社會系B99小畢典致詞(按照慣例PO在FB,無限期祝福B99)
一、共同栽培的新生代
柯主任、各位老師,各位親友團、粉絲團,各位B99的同學,大家好。很榮幸
有機會代表系上老師在小畢典跟大家說幾句話。我與B99這一班相識於三年前
的社會研究法。這一屆歷經了一個作業改革:同學們分組一起進行田野工作
、資料蒐集,但是「自己的報告自己寫」,每人要交一份一萬字的期末報告
。為了一萬字,我付出很大的代價,同學們上課經常用哀怨的眼神看著我。
可是當我最後改到大家寫的師大夜市住商爭議、護理勞動權益的推動、資源
回收系統的組織化等等,資料紮實、論證有力,經常充滿文采,真是覺得實
驗成功。直到三個禮拜前,你们的班代錢國斌來告知,本人獲選為小畢典致
詞的教師代表時,瞬間明白什麼叫做「十倍奉還,三年不晚」。下次你們要
出這種三千字的作業給老師時,懇請要跟我们一樣,在學期初就要宣布啦…
.
我還很記得改你们報告的驚喜。那時你们大二,才二十歲,就已經很有關懷
與分析社會的能力。有些組用嶄新的眼光,重新詮釋原本熟悉的人事物,像
是用「規訓」的角度來檢視你们經歷的高中生活,用「性別政治」來分析台
大各系所辦理的XX之夜,以勞動過程來分析默默出現在我們周遭的台大清潔
工。或是你们認真去理解跟你們生活世界截然不同的「他者」。你们探察檳
榔攤的空間與生活、穆斯林在台灣的社會處境、更生系統的運作。你们表現
這麼優異,近因可能是大一社甲與社統的老師幫你们打下良好的基礎,你们
的課堂助教費心給予指引。遠因也可能是,你们來到我們系上,本來就是一
群不一樣的人。
你们到底是誰? 為了這個小畢典,也為了練習一下研究法,我邀請你們填一
個半結構的網路問卷,想像著你们成長的軌跡。
我畢業那一年你们還沒誕生。我的畢業典禮那天,椰林大道掛滿了白布條;
那年發生了天安門事件,台大校園悲憤地聲援那些為民主而流血的中國學生
。那一年的暑假,無殼蝸牛發起了露宿街頭的行動,你们有些人的爸媽也許
已經成家,不知道是否也在煩惱著房事。隔年三月,野百合學運震撼了台灣
社會,廣場上的學生要求結束萬年國會,成功地促成了台灣另一波民主的改
革;你们作為受精卵,也差不多在此時孕育。你们跟台灣的網際網路同一年
誕生,那一年原運團體發起第二次憲法運動,訴求政府將「山胞」正名為「
原住民」,雖然還要好幾年後才成功,但是經過這波倡議,你們的字典裡已
經沒有山胞與蕃仔。念幼稚園的時候,還沒成名的怪獸跟五月天的團員,有
時會在社會系館一樓的聯誼室練唱反思規訓體制的「軋車」,唱著「按怎學
校的老師、攏無疼痛我、是不是ABCD看無、卡憨就攏免教」(劉岱欣代唱)
。進小學的時候,講閩南語早已不會被罰錢,母語課程成為必修。你们小一
的時候有了google,小五的時候開始用MSN,我可能跟你們差不多同時間開始
學習電腦中打。國中生葉永誌在你们念小二的時候過世,性別平等教育法在
你们小學畢業時通過,台灣首度將性傾向與不同性別氣質的權益保障,明文
納入法條。中學時,你们喜愛的國外流行歌曲,你們說有Red Chilly Hot
Pepper, Parapara和Sorry Sorry;地理課已經不再教從廣州到北平要如何搭
火車,歷史課仔細討論了蔣渭水,公民課本介紹了公民不服從,有好幾種社
會學營隊等著你們報名參加。你们高三準備大學入學考試時,台南女中學生
,在操場捍衛著穿短褲的權利,彰中與彰女關切著故鄉環境受到傷害,致力
反國光石化。
二、豐富的工具箱
你们是整個台灣社會奮力朝向民主自由與多元文化,所共同栽培出來的新生
代。社會學的理念與實踐,可能早就以不同的形式與你們相遇;你们想必已
長出不同的骨骼與肌肉。面對頭好壯壯的你們,這四年來,我們也很努力地
繼續豐富你们各種知識與實踐的工具箱。你们歷經了百萬字的閱讀與思考,
操作了各種系統性探索世界的方法,系上開拓了公共社會學的實作課程,你
们也混了社團、組了樂團,為球隊流血流汗,參與了反核、紹興、華光、士
林王家與太陽花。
你们想必收獲豐碩。一個同學說,這四年下來:「社會學給我相當多的工具
重新對社會的理解與詮釋,這是一個全新認識自己與社會之關係的過程。」
另一位同學說:「獲得了做選擇的勇氣、獨立思辨的態度。」你们說得真好
。而我請你們填了幾題中研院社會變遷調查的問題,發現你們的熱血度破表
。熊瑞梅老師調查發現,台灣人有七成想要對社會有貢獻,在東亞國家裡頭
最高,但是只有四分之一的台灣人認為自己對政府的作為可能有影響力。而
你们有九成五想要對社會有貢獻,而且有超過七成認為自己可以影響政府。
是的,你们可能是這個社會最積極的公民。你们也許口袋尚淺、人脈還少,
但你們有一些特有的家私,比我們更豐富而多樣,像是網路媒體的掌握,新
科技的學習能力,對新興議題的敏感度,還有這種相信能影響社會的傻勁與
熱情。畢業後,你们將散佈各地,去一些我们曾未去過的地方,用各種我们
老師也不會的方法,開展出我们也望塵莫及的社會學計畫。而且我知道即使
你们大多來自都會中產階級,這四年修了一樣的必修學分,但是你们之間仍
有很大的差異。我請你們選一首歌,作為你大學生涯的主題曲,你们的歌有
入陣曲、玫瑰色的你、林生祥的化胎,也有棉花糖的一百個太陽月亮、
Shinee的A-Yo,以及可愛巧虎島。你们的曲風多元,我可以想見未來你们要
執行的社會學計畫也各擅勝場。這可能在政府辦公大樓、民調中心、研發機
構,也可能在街頭、廚房、巷仔口,或是在國際NGO 、social media。
三、遍地種菜
也許有人說你们會遍地開花,但我在此先期許你们遍地種菜。你们未來要在
各處實踐的社會學計畫,也許有點像是個充滿挑戰的種菜計畫。就像我們系
館屋頂、由你們學姐蕭玉欣、楊淳名等等所主導的傢傢久計畫,在你们耕作
的菜園(不管那是你的社區、球隊、街頭、還是職場),你們要串連各種異
質的人事物。為了有機土的咖啡渣與菜葉,你们要跟周遭的社區與店家交朋
友;面對菜蟲與風雨,你们要思索如何與動物世界與環境共處;就像蔡珠兒
在《種地書》說的,萬物有靈,得努力跟草木蟲鳥溝通;你们要邀請各方一
起來栽種與收割,你们要促發各方人士的齊心協力。為了你熱愛的那塊園地
,你得面對許多你從未受過專門訓練的相關知識與技能,跟超越你原本人際
關係的男女老少共事,你要邊做邊學,要時時彈性協調,有時甚至沒有前例
可尋,你得特製調配來成事。在這些園地,你得長久持續地耕耘,可能就像
我們的屋頂菜園,大多數時候沒人看見,但是你認為重要就會勤勤懇懇地栽
種培養。
幾年前「花博」開辦時,我们有門課與芬蘭建築師Marco Casagrande合作,
考察這個城市早已存在的「菜博」。同學們深入理解這城市許多角落、畸零
地、甚至是墓園中所長出的菜園。那堂課主張,豐富這個都市紋理的、促發
社區連帶的,並不是大手筆的建設與規劃,而是這些不時冒出佔領都會一角
的香草與蔬菜。這些有縫隙就種菜的歐巴桑與歐基桑,Marco稱她們是在灌注
都市氧氣的園丁,是具有在地智慧的教授。同樣地,你們有縫隙就實踐社會
學菜園,將培育你们成長的土地,養得更肥沃有機,你们才是真正讓實踐社
會學的靈魂人物。
四、真心話大冒險
小畢典常常是個真心話大冒險的時刻,所以最後我要很害羞地,跟你們分享
一個秘密,分享我的菜園-- 那也是我遇到挫折時,療傷的秘密基地。故事要
從2002年說起。那一年我跟陳東升老師、林國明老師,還有一群二代健保公
民參與組的學界朋友,前往丹麥哥本哈根學習審議民主的操作方法。丹麥的
科技委員會創發各種公民參與科技政策制訂的新興模式,是全世界的先驅。
但是不只是審議民主,我們在哥本哈根街頭,四處看見男人三五成群愉快地
推著嬰兒車,大批的上班族騎著腳踏車。丹麥1918年就確認了一天工作八小
時的工時制度,1970年代就發展再生能源,現在是能源使用負成長而經濟繁
榮發展的模範,1989年率先給予同性伴侶權益保障,丹麥的助產師享有崇高
的地位、至今接生大部份的小孩。而丹麥人熱衷參與公共事務,平均一人參
加五個公民團體。丹麥看起來很像是個社會學所說的「真實烏托邦」。
人民是頭家、多元文化、社會連帶,不是口號,是實踐,親身經歷,著實震
撼。
我們頻頻詢問丹麥友人,這是怎麼造成的。她們常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到一百
五十年前,一些有志之士,倡議建立全民(特別是廣大的農民)自由入學的
學校,用常民會講的丹麥文(而非哥本哈根大學所用的拉丁文),在菜園間
施行公民教育。在1848年那個風起雲湧的革命年代,這股來自草根民間的培
力,也成為丹麥廢除專制政體,建立憲政的重要力量。
當時安慰且鼓舞著我們的是,哦喔,原來需要一百五十年。我們的民主體制
才剛開始不久,體質脆弱也屬正常,只有細水長流地深化、別無速成法。我
們已經學得教訓,那些稱之為奇蹟的 -- 經濟奇蹟、民主奇蹟 -- 都在描述
一種短時間達成的成效,可能副作用很多,或是只是外強中乾。我們老師也
會像同學們一樣,面對許多令人震驚的事件,不免挫折而心傷;我們以為已
經建立的理想價值,我們珍視的許多生活方式,我們無法眼睜睜看著崩解。
每次在這些難熬的時刻,我就會想起,努力起碼要有一百五十年這麼長,面
對紛擾就只有繼續耐心耕耘。而每次碰到困境,台灣的公民社會也總是韌性
十足,彷彿蚯蚓齊發,活潑鑽竄,讓孕育這社會的土讓更可以呼吸透氣,也
更加肥沃….
今年三月一群朋友—包括許多年輕的學生--組成了街頭公民審議團隊,把審
議民主的改良配方,帶到了街頭,邀請公民討論服貿、憲政與核電。早年從
丹麥取經的審議民主,如今在台灣跑到了立法院或總統府前的路中央,民眾
一圈一圈地坐在地上討論,場面像辦桌一樣。把審議民主變得這麼台,這是
這些朋友深耕的菜園,也是療癒的菜園。過程也可能灰頭土臉,長出的菜也
還不確定有沒有比較肥美,但是勞動讓人感覺踏實,而且一點點、一塊塊地
種地,土質一定會改變的吧。
而更多的時刻,作為一個大學老師,教育現場就是我們的菜園,好好面對你
們,就是我們耕耘的方式(真心話大冒險:這其實常常是我療傷的方法,為
此真要謝謝你們)。而離開校園之後,你們自己開闢的菜園,一定會更多更
深更廣。期待你們遍地種菜,滋養這個培育過你們的世界。到時候,你們那
裡如果長出了地瓜葉與紅蘿蔔,記得來跟我們這裡交換九層塔。我们一起看
看,我们為這世界灑下了什麼種子,翻過了什麼土,能端出什麼好菜。
一言為定喔。祝福你們。謝謝大家。
--
私心想說社會系畢業致詞真的有放在床頭早晚讀三遍的價值
會不斷砥礪出社會的我們要往好的方向前進!
也祝福所有畢業生都畢業快樂!人生順遂 <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45.10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TU/M.1402153862.A.5B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