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今日新增本土175例,出現疫苗接種後11例死亡,專家呼籲需全面調查死亡個案,避免民眾施打疫苗疑慮;全台共83間長照機構出現感染情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今日國內新增175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病例,為連續5天新增案例數在200以下。另死亡個案部分,新增19例,從去年疫情爆發以來,高齡者死亡佔多數,以75歲以上確診者最多,死亡比例達22.7%。
日本捐贈的124萬劑AZ疫苗從15日擴大接種至今,陸續出現血栓等不良反應,指揮中心今日統計,有11例接種AZ疫苗後死亡,其中8例發生在75歲以上長者,死亡個案絕大多數均為高齡長者且有慢性疾病。接種疫苗後發生血栓的狀況,據指揮中心統計,目前一共通報5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強調,具體死亡是否直接與疫苗接種相關,還要再持續釐清因果,現階段並沒有確認死亡是直接因為疫苗造成。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在記者會表示,新北市出現3起因疫苗施打後死亡的案例,但是否因打疫苗造成,詳細死因仍有待釐清,而是否會影響疫苗施打意願?侯友宜進一步表示新北市的疫苗施打率從15日的6成多,降到今天施打率只剩4成7。感染科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建議應該對所有接種後死亡的案例去做詳細調查,以解除民眾的疑慮。
■今日新增175例確診,新北市87例
今日立法院審查「紓困4.0」特別預算,衛福部長陳時中前往立法院備詢,記者會由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主持,他指出今日新增175例確診案例中,以新北市87例最多,仍聚集在中和、板橋以及新莊地區;其次為台北市34例,苗栗縣31例,新竹縣10例,桃園市7例,花蓮縣、基隆市及臺中市各2例。其中53例為已知感染源,1例關聯不明。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陳宗彥特別說明苗栗新增31例,其中30例為6月初京元專案開始時匡列的接觸者,再次採檢後找出來的確診者。由於當時先進行集中隔離10到14天,已無公共活動史,社區傳播風險較低。苗栗縣政府也表示,今新增的30例皆為外籍移工,其中京元電子17例、智邦科技12例、京鼎電子1例。
■疫情蔓延全台83家長照機構,預計2週內長照機構完成疫苗接種
至於新增案例中,新竹縣今日也累計10例,為長照機構的群聚感染。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根據統計,全台已經累計有83家長照機構有確診案例,一共有67位工作人員和297非工作人員確診,另外還有165人相關接觸者仍在居家隔離中。這類機構或醫院裡的群聚感染趨勢雖有下降,但北北基的長照機構狀況仍然不是非常樂觀。
羅一鈞強調,按照指揮中心在6月開始公布六大長照機構加強措施,接下來無論感染發生在照護人員或是機構住民身上,都應按照SOP管控,作法包含機構新住民要入住或轉院時,須提供3天內的PCR陰性證明,採一人一室進行隔離14天;確診相關接觸者啟動一人一室居家隔離,同時清空原有空間,並分散人員安置等措施,藉此來確定住民能持續接受採檢,不要再跟別人接觸,以免疫情繼續滾雪球。
為減緩長照機構感染所帶來的影響,指揮中心近期也將長照機構疫苗接種順位調整至第二類別。羅一鈞指出,經過昨日跟雙北的聯繫,將在2週內完成機構人員的疫苗接種,以提升疫苗接種率的作法達到後續預防效果。
■接種疫苗後死亡案件今增加9件,莊人祥:高齡者佔8成以上
自15日全國開始施打疫苗至今,陸續出現血栓等不良反應,甚至傳出多起高齡者接種後死亡案件。指揮中心指出,根據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顯示,目前已收到11例接種AZ疫苗後死亡報告,其中8例發生在75歲以上長者,死亡個案絕大多數均為高齡長者且有慢性疾病。
針對外界對疫苗的疑慮,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進一步解釋,在大規模疫苗接種初期,不管是英國或日本,都是以高齡者為優先接種對象,接種者本身就多有潛在多重疾病,導致通報死亡數量往往都會增加,且透過109年人口統計資料來看,75歲以上人口數為143萬,同年度死亡為9萬5,367人,如此可計算在沒接種疫苗狀況下,本來每天都會有200多位75歲長者死亡。
除卻自然死亡,莊人祥也強調,目前台灣一共有113萬人已經接種AZ疫苗,其中有17萬人是75歲以上長者。按照不良事件通報系統數據顯示,現在的11起死亡報告中,有8例是75歲以上長者,且多數有慢性疾病,只是具體死亡是否直接與疫苗接種相關,還要再持續釐清因果,現階段並沒有確認死亡是直接因為疫苗造成。
此外,指揮中心也表示,11例接種疫苗後死亡的個案中,其中2例已經經過司法相驗解剖,發現死者有動脈阻塞性心血管疾病加上急性心肌梗塞;另一例則是發現有3條動脈堵塞,並且有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等;而其他個案後續會透過解剖、回顧病例資料去確認是否和疫苗相關,也會持續監測,建議家屬若有疑慮可以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
至於接種疫苗後發生血栓的狀況,據指揮中心統計,目前一共通報5例。年齡分別是30多歲男性、40多歲女性、50多歲男性,還有另外審查中的30多歲女性和40多歲女性。在發生率上,莊人祥舉出國際數字相比,他表示,英國接種後血栓比例為14.3ppm(百萬分之一)、加拿大是15ppm、德國則是11.6ppm。
■不良反應頻傳,台北市施打意願未受影響,新北市接種率從6成下降至4成7
對於不良反應頻傳是否影響疫苗接種意願,新北市長侯友宜在今日的記者會中直指,死亡案例的發生確實影響長者疫苗施打意願,如今日新北市的接種率就從前幾天的6成一路下降至4成7,因此呼籲相關單位要盡速查明原因。
在台北市的部分,多家醫院施打狀況不一,不過就今日上午開放的疫苗預約系統資訊中,已出現半數醫院預約額滿的狀況。這波預約將開放非設籍於台北市80歲以上長者、65歲以上原住民登記施打。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強調,此次長者預約接種率為98.04%,而施打疫苗的市民中,有86.5%市民是透過網路預約,目前預約總人數已經高達31,966人。
對於接種後陸續出現的不良反應是否影響民眾對疫苗的信心,莊人祥強調目前並沒有出現疫苗緩打潮,據疾管署統計,截至昨日為止,全台接種AZ疫苗與莫德納疫苗的總人次為117萬。
為了減少不良反應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感染科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建議,有兩項工作必須要做到:一是針對所有接種後死亡的案例去做詳細調查,解剖也是一個方式,去釐清這些死亡案例有沒有出現共通的跡象;再來,端出完整的調查結果向全民說明疫苗是否有疑慮,在如此資訊透明的狀態下,才能夠盡可能消除民眾的疑慮。
■染疫死亡者設籍新北市,新北市將發放每人10萬元慰問金
新北市近日確診案例雖下降,但仍然居冠全台,侯友宜下午宣布,若設籍在新北市的確診者死亡,新北市將發放每人10萬元的慰問金,同時協同社會局人員主動電訪關懷。若民眾有諮商需求者,也會主動轉介心理諮商服務。
新北市社會局長張錦麗也補充表示,後續慰問金部分,將依疾管署認定為因感染COVID-19而死亡且設籍新北市的往生者,由社會局列冊後主動致電關懷並致上10萬元慰問金。
但對死者發放慰問金,台北市卻有不同看法。柯文哲表示:「還是要有一致性。」他認為如果因COVID-19死亡而要賠償,「那流感、腸病毒等傳染病要不要賠?這一題還要從長計議,再討論看看。」
(文/孔德廉;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黃適敏;攝影/鄭宇辰、陳曉威、黃品維、余志偉)
#延伸閱讀
【送行者的防疫告白──我們維護確診死者最後尊嚴,卻深陷感染風險】https://bit.ly/3gAWjOK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三級警戒 #疫苗 #苗栗 #群聚感染 #長照機構 #AZ疫苗 #莫德納 #慰問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其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專家報你知 武漢肺炎免驚! 今天一早,我特別召集相關部會討論防疫措施。 #防疫視同作戰 行政院蘇貞昌院長今也決定將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升至第二級,並由衛福部部長擔任指揮官。 . 「武漢肺炎究竟是什麼?要怎麼預防?」 「口罩怎麼戴?能不能出遊?」 「陳醫師」及前衛福部的部長、前台灣感染科醫學會的理事...
感染科醫學會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敦促全球衛生的新方向
金傳春/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
吳宗樹/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全球衛生講師
顏慕庸/台北市聯合醫院感染科醫師
石富元/台大醫院急診科醫師
盧道揚/衛福部台北醫院兒科醫師
台灣因防疫得當,並未爆發新冠肺炎大規模感染,也願將防疫經驗與世界各國分享。圖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左)正在說明疫情。記者潘俊宏/攝影
世界衛生組織(簡稱世衛組織)每年五月在日內瓦舉行衛生大會,今年因新冠病毒全球流行而備受重視。事實上,世衛組織自1948年創立以來,曾在根絕天花、防控瘧疾、建立全球流感病毒偵測實驗室、每年決定南北半球的流感疫苗株、2003年SARS流行後訂定國際衛生條例及2012年協助韓國防控中東呼吸症候群(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MERS)流行,均有實質貢獻。在傳染病較多的1950年代,世衛組織甚至敬邀各國傳染病專家出版一系列的防疫技術報告專書,將累積的知識與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各國。惜1980年代傳染病漸被慢性病取代,具國際視野與成功防疫實務經驗者劇降,因此若新興傳染病爆發流行在醫衛資源不足地區,世衛組織的專業領導遂扮演重要的樞紐角色。
我國因經常最鄰近新興傳染病的原發地,面臨的挑戰也最大,加上1971年退出聯合國,是國際孤兒!2003年SARS流行時,美國疾控預防中心派專家來臺臺當我國開始推動「全民量體溫」的第一天,美國團員即趕緊蒐集資料,對任一新防疫策略蒐集科學數據;同時也教我們評鑑院內感染每一環節的重要性。世衛組織雖首度派專家來台,因懷疑低報,特走訪台中市而非較多院內感染醫院的北市或高市,自此深深體會強化我國傳染病偵測系統的重要。
因此,臺大公衛學院流行病所病毒研究室聯合臺大醫院急診科、國衛院生物統計學家、疾管局資訊室、臺北市衛生局及市立聯合醫院,共同研發以醫院急診國際疾病診斷碼為基石的新興傳染病症候群偵測系統(syndromic surveillance system),並與世衛組織專家一起發表在國際學刊。此系統建置後速降低腸病毒對幼童的危害;2009年H1N1新型流感病毒全球流行時,疾管署公布不同年層的「類流感」病例數,發揮預警防疫功能。此外,感染科醫學會多次舉辦防止院內感染研習會ゝ疾管署推動醫院感控評鑑及與病毒合約實驗室提升新興病毒的檢測力,又與臺臺流行病所培訓全國衛生局基層衛生人員的疫情調查能力,讓臺臺在新冠病毒突襲時足以應戰。
簡言之,2003年SARS流行後的系統化防疫建置,經71型腸病毒流行的試金石與2009年新型H1N1流感的歷練,臺臺市又加入校園傳染病症候群偵測系統,較醫院急診症候群偵測的敏感度與時效性更佳,尤其流感病毒流行影響社區,社區病例飽和度又與醫院群聚息息相關,須全方位動員社區人物力資源、有效分流,跨越政治鴻溝,建立不同單位的互助合作,提供一全球流行而根植社區的成功防疫模式。
因此,世衛組織可參考臺臺經驗,在檢測資源不足國家,建立「類新冠病毒感染症」的症候群偵測,並對輕、重症與其接觸者三群人,以不同地區、不同年齡採系統化抽樣進行病毒檢測,暫免昂貴的大量篩檢,再以確診病例、可能病例與疑似病例三層次比對重要流行趨勢,一旦掌握流行脈動走向,疫情控制易撥雲見日。
至今,公衛先進國採用防治措施不盡相同,幾項重要問題待跨國比較探研:如佛系防疫是否比疫情調查與即時檢疫會犧性更多年長者死亡?盡早升高民眾戴口罩百分比是否比疫情高峰時增社交距離更能降低病例的發生率與致死率?哪一種病毒蛋白的抗體較具保護力又可維持較久?更重要的是那些防控措施對開發中的國家公共衛生效益最大?
當新冠病毒來襲考驗人類之際,臺臺盡其所能作最完善的準備與最壞的打算,以系統化的思考,不斷累積經驗、修正、驗證防疫成功法則,歡迎世衛組織專家來臺臺論防疫實戰經驗,我們有志協助中低收入國家與世衛組織聯合打贏新冠病毒全球疫仗。
感染科醫學會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吧,昨天的問題我自問自答了🤣
今晚九點來直播說說如何解讀 #清明大普篩!
1.請問得了新冠病毒痊癒後產生的抗體是有保護力的嗎?得了還會再感染嗎?會是永久的保護力嗎?如果無法完全排除再感染,是因為病毒可能突變的原因嗎?
04b答:兩週左右抗體會出來,很大機會應該是會有保護力。但不確認可以保護多久。多數專家目前還沒有100%肯定的答案。這題請去問黃立民老師….我其實很好奇為何這麼基礎的問題,現在還是莫衷一是。
這題在4月14日記者會上有人問到類似的問題。
張P回答:這是一個全新的病毒,很多的專家都認為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研究、了解。包括曾經報告過,確診者身體出現了某些抗體,可是還是可以驗出他繼續存在有病毒,也是相對其他的傳染疾病來說,比較不尋常的現象。
至於已經產生抗體以後,是否不會產生二次感染?這裡面要探究的事情蠻多的,通常在科學上會希望能驗證一種「中和抗體(neutralizing antibody)」,研究是不是產生的抗體裡面,確實有把病毒中和的效果,如果有中和的效果,通常就會避免發生再次的感染。
而要檢驗是否有中和抗體,這需要一些比較特殊的實驗室的技術,指揮中心也正在努力進行這樣的研究當中,相信世界各國也在做這樣的研究,但這部分還沒有看到正式的發表。
2.Nature的德國研究顯示七天以後雖然PCR還測得到,9個案例的病毒都培養不出來。請問有可能PCR測到的是核酸而不是完整的活病毒嗎?我們可以說七天以上可能就已經沒有傳染力,未來可以讓病患早點解隔離回家嗎?請問國內案例可能做類似這樣病毒培養的研究嗎?
04b答:是否七天以後就沒傳染力,這應該要再累積多一點的研究資料才能知道,因為Nature那篇僅有九例太少了。新冠病毒培養要在高規格的實驗室才能做,不是每家醫院都能做。但我相信陸續會有研究出來的。
3.我們看到各國統計致死率差很多,醫療崩潰的國家可以到10%。但這很可能是因為這些國家分母太多輕症無症狀都沒有測到。比方說大量篩檢的韓國和德國分別是2.06%和2.36%。請問如果沒有或有醫療崩潰,張教授預估得到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分別大概是多少?美國Anthony Fauci醫師說的1%是合理的預估嗎?
04b答:因為分母有稀釋的問題,民主國家分子較不會漏掉,我同意Fauci醫師的預估,致死率可能落在1%左右,季節性流感的十倍。而醫療崩壞的狀況下致死率就不一定了,要看每個國家各自醫療崩壞的程度,高風險族群佔人口的比例,原本的醫療水準等等。
其實重點是要強調,這個病的致死率不太可能如同SARS一般來到10~15%。報到死亡率這麼高的國家主要就是輕症要不是根本放手不驗了,不然就是根本醫療太忙了驗住院重症都來不及了,或是做檢驗的量能有限,無法幫輕症檢查。更不要說還有相當程度的無症狀也在分母,更是幾乎都不會去檢驗的。
4.坊間流傳得了新冠會肺纖維化,就算不死也會對肺功能有永久的傷害。請問教授目前全世界已經有43萬人出院康復,有看到多少比例的病患有留下這樣的後遺症嗎?如果還沒有數字,可以從當年SARS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大概的比例嗎?
04b答:這我回答很多次了。自己去找答案XD
5.請問目前大量做檢測的國家,如韓國德國美國,他們做的檢測都是PCR嗎?還是有哪些國家用的是快篩?
04b答:就我所知都是PCR。
6.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日本七個都府縣進入緊急事態宣言。近日日本,特別是東京大阪等地的疫情嚴峻。日本沒有像歐美採取硬封城,而是讓一些設施停業,保持交通和民生必需的行業。李秉穎教授也曾提到重點式防疫,並不需要規定所有人足不出戶。請問指揮中心有沒有沙盤推演如果台灣也發生大規模社區感染,我們可能採取怎樣的措施?
04b答:個人同意李醫師,要在這段時間內觀察各國類封城的種種措施,決定我們自己的防疫措施。可能不需要照單全收,停幾種重點難以保持社交距離在其他國家發生過群聚感染的業態,在家上班線上上課的準備都要做好,不同疫情階段採舉強度不同的手段。
7.進入社區大量傳播時最重要的是防止醫療崩潰。除了我們已經看到指揮中心有規劃呼吸器病床專責醫院等準備外,請問民眾就醫到時可能會採取怎樣的政策?我們會像英國一樣建議民眾輕症留在家病重才叫救護車,像日本一樣設置專線可能只檢查重症,還是會像韓國德國廣設得來速大量檢驗?我們要如何防止到時大量輕症湧入醫院癱瘓急診門診系統?
04b答:這一題我沒有答案,要靠指揮中心的智慧了。理想上我覺得要設置類似得來速的大量篩檢,量能還可以的時候用PCR,在社區案例更多時可以考慮用快篩取代(當然還要看快篩的品質如何)。我其實覺得日本設置專線的立意是好的,讓正確衛教一對一發生在電話上(也可以設置網路或是LINE機器人呀),告知民眾去哪裡檢驗,大量篩檢然後輕症集中治療,輕重症還有一般醫療分流。絕對要避免恐慌的民眾湧入醫療系統就診,這樣沒得病的去醫院都被交叉感染了!
8.有許多報導指出得了新冠病毒會攻擊全身各個系統,不只是肺部。比方說神經系統,腎臟,心臟,生殖系統,甚至如HIV一樣攻擊淋巴球的免疫系統。請問這些描述是正確的嗎?
04b答:首先,多重器官衰竭是很多感染症致死前共同的最後身體系統崩潰看到的共同現象。很多感染症死前都會看到很多器官功能出問題,這在醫學上是很常見的事情,不是新冠的專利。
再來,科學要講究的是比例的問題,但新聞很喜歡報特例,然後把特例放大。前陣子新冠在腦造成腦壞死的美國案例就是一個極稀有的案例。另外目前為止有兩例腦膜炎。全世界已經破160萬案例了,但就只有這麼零星的案例,真的不值得炒作 #新冠會傷腦 這樣的議題。
所有其他的病毒,也都有攻擊全身各種器官,都是比例高低問題。其他器官我就不一一澄清了…..
9.請問新冠病毒會如同HIV,B型肝炎,C型肝炎,人類皰疹病毒一樣變成帶原狀態,帶原者會一直帶著病毒可以傳染給他人嗎?
04b答: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以變成帶原者狀態。多半患者兩週左右出現抗體,兩三週病毒便可清除,即使是無症狀感染也是一樣。有些人會排病毒排比較久,但那和前述病毒的帶原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類似的病毒:SARS和MERS病毒都沒有變成帶原者的報導。如果之後科學研究顯示新冠可以變成帶原者,藏在身體的某處,以後等你免疫力變差時再跑出來,我一定會第一個告訴你。
10.請問綜合近來的證據,無症狀感染者估計占比是多少?有可能高到像日本鑽石公主號上將近50%嗎?這些人得到病毒後,可以自己產生抗體排掉病毒嗎?他們大概有多久可以傳染他人的時間?這些人要如何預防傳染給他人?
04b答:我個人估計會在20~40%之間。這些人多半可傳染的期間應該和有症狀者一樣是一週左右,兩週抗體產生後病毒就排掉了。全民勤洗手戴口罩,拉開社交距離,不要隨便東摸西摸再來摸你的口鼻,可以防止這樣的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
11.法國4月10日公布,有43例羥氯奎寧單獨或是合併使用阿奇黴素的患者發生心臟相關的副作用。有7例心跳停止(包括3例經過電擊有恢復,4例死亡),十多例心律不整或引起暈厥的症狀,。法國提醒使用羥氯奎寧等療法的風險,特別是心律不整相關。因此呼籲只能對住院患者進行羥氯奎寧治療,要對患者進行醫學的密切監控。在2020年4月11日上線的美國感染科醫學會治療指引中,建議目前不管是氯奎寧/羥氯奎寧的單方治療,還有合併阿奇黴素(azithromycin)的合併治療,都只適合在臨床試驗嚴密監控之下進行。請問指揮中心的看法?有沒有需要修正治療指引?
04b答:羥氯奎寧是否確認有療效,需要等後續臨床試驗結果。建議一定要由醫師處方。不要自己亂吃,尤其不能自行合併阿奇黴素使用,會加重心律不整的機率。建議要在醫院中由醫師開方使用。
12.何大一博士受訪提到,目前不確定對肺部的損害有多少是由病毒造成的?有多少是由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導致的?請問教授目前有沒有看到如同當年SARS一般在青壯年免疫力較好的人反而發生細胞激素風暴,因為免疫力太強而重症甚至死亡?美國是否有比較多這樣中壯年的案例?是否應該針對細胞激素風暴來治療?
04b答:這題我也非常想知道答案。我正在找資料中。如果某部分的病患是因為免疫力反應太強而回頭傷害自己身體,那就是在SARS還有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我們所看到的事情。此時可能需要考慮使用一些壓制免疫力的藥物,比方說選擇性的免疫抑制劑,如IL-6 inhibitors(Interleukin-6 inhibitors),中文是介白素-6接受體之單株抗體。這是在風濕免疫的疾病上的用藥,藉由抑制 IL-6 與 IL-6 接受體結合來阻斷發炎反應的進行。原本適應症是用於治療成年人類風濕性關節炎。
感染科醫學會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專家報你知 武漢肺炎免驚!
今天一早,我特別召集相關部會討論防疫措施。
#防疫視同作戰 行政院蘇貞昌院長今也決定將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升至第二級,並由衛福部部長擔任指揮官。
.
「武漢肺炎究竟是什麼?要怎麼預防?」
「口罩怎麼戴?能不能出遊?」
「陳醫師」及前衛福部的部長、前台灣感染科醫學會的理事長林奏延教授,以及現任的台灣感染科學會的理事長、台大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教授一起為大家解答武漢肺炎。
政府協同傳染病專家及醫療院所,已經全面啟動防疫工作。
防疫沒有假期,春節期間國家機器照樣嚴守崗位,讓大家安心過年。
#口罩夠 #病床足 #一般民眾有咳嗽時戴外科口罩即可
#非必要不要前往武漢 #勤洗手
#收到疫情謠言請以查證代替轉傳
#有症狀或需要諮詢可撥1922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Z8oKjzgTBI/hqdefault.jpg)
感染科醫學會 在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這是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的臉書專頁,一個分享感染症專業知識的園地。 ... 有一個牌子Dolce Gabbana 有一個黑人跟白女人疊在一起的髒兮兮性感照片不符合感染科要求怎麼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