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氣與十環傳奇》:我心內「思慕」ㄟ人
.
「血債必須要血償。」
.
平凡的代客泊車青年尚氣,原來並不平凡,他的父親文武擁有十環神器,創立勢力龐大的十環幫,年紀超過千歲、他的母親映麗早逝,出身神秘的古老村落大羅。母親過世後,尚氣與父親失和,躲在美國十年,直到十環幫找上了他。尚氣擔心人在澳門的妹妹夏靈有難,與青梅竹馬好友凱蒂一起前往澳門,找尋妹妹的下落...
.
#Destin_Daniel_Cretton 導演的《尚氣與十環傳奇》,令我想起多部電影:例如神秘村落大羅很有《神鬼傳奇 3》既視感、尚氣喚醒的神龍跟《神隱少女》的白龍非常相似、吸靈怪獸與神龍的對決,像是《哥吉拉大戰金剛》翻版、尚氣等人首次踏入大羅村時的驚訝驚喜反應,有著濃濃的《侏羅紀公園》氛圍、文武和映麗的竹林對戰或是尚氣和十環幫師傅的對打,無論是配樂(鼓點的節拍)或是鏡頭與剪輯方式,都跟《臥虎藏龍》如出一徹,至於澳門大廈的鷹架之戰、密閉空間(電車)的武打戲等,則是跟成龍與香港電影致敬了。
.
「如果你迷路了,它會幫你找到回家之途。」
.
我對《尚氣與十環傳奇》的評價其實跟《脫稿玩家》有些相近,它沒有太讓我驚艷(太多前人影子),但我也不討厭這部作品,場面熱鬧、配樂搶耳、娛樂性十足。
.
《尚氣與十環傳奇》是「小格局」作品,它聚焦在家庭問題,尚氣夾在父親和母親中間,陷入像爸爸(血債血償)還是像媽媽(以柔克剛)的抉擇,尚氣年輕時選擇逃往美國,既是逃避父親的壓力(不想臣服於威權底下,卻又害怕跟威權槓上,只好逃亡,#這心境倒有點意思)、也是逃避自己的文化/家庭/背景根源(對於「出身/身份」的自卑感)、夏靈直指中國重男輕女的文化,女孩子唯有自立自強,才能在男性主導的社會,找到一席之地、文武在妻子過世後,走不出喪妻之痛,為了彌補內心的空洞,忙於發展事業,疏於照顧孩子的心情;一家三口,因為母親/妻子的死亡而分崩離析,又為了接受母親/妻子死亡的事實而重聚。
.
#底下有雷請斟酌閱讀
.
.
.
我說《尚氣與十環傳奇》是「小格局」之作,一,吸靈怪獸於大羅村造成嚴重傷亡,但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民,根本不知道在某個維度空間中,有一場大戰正在發生。二,文武的十環幫勢力龐大,這個幫派並未對世界造成太多紛擾,幫派成員上下一條心,傾力完成文武救回妻子的夢想。三,它是親情電影,是父親重新承擔起身為人父的責任、是兒女走出父母羽翼/陰影,找到自我的故事。可惜看完電影,我並沒有被劇中的父子情、父女情、夫妻情、兄妹情所打動,甚至覺得文武的「便當」領得力道不足,沒能激起我內心更多的情緒。不過,我喜歡夏靈接手十環幫,並且將幫派轉換成「自己的風格」,有著走出父親(男性)陰影的意義!
.
《尚氣與十環傳奇》上映前後,很多人說男主角劉思慕(Simu Liu)的外貌很像習維尼,我自己是不覺得啦。劉思慕的演技還行(跟他在《金家便利商店》的表現差不多),也覺得他的武打身段不錯,只是,當我聽到楊紫瓊飾演的小姨對尚氣說:「像你媽媽。」我忍不住笑出來,小姨亂講話,哪裡像啦!另外,尚氣在片中提到自己在學生時期被誤認為是韓國人一事,我也有呵呵笑,畢竟劉思慕在《#金家便利商店》,就是飾演韓國人啊!
.
最後,《尚氣與十環傳奇》裡的神獸莫里斯很可愛、滿大人很可愛,Ben Kingsley 是本片的亮點,他的每一場戲都有讓我呵呵笑、Awkwafina 很可愛,從對人生「沒有目標」到「#射中目標」,這個設計有收買我、梁朝偉也很可愛,講英文比講中文還有魅力,可惜影片沒有安排他講粵語,那才是他真正熟悉的語言!
「慕夏風格英文」的推薦目錄:
慕夏風格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黃淑萍
是迷信,還是相信?
這裡很特別,因為地理位置很特別,在德國那麼大的國家,距離慕尼黑開車不用兩小時,距離超狂景點新天鵝堡也不用半小時,然後也可以半小時進到奧地利喔!
Cherry姐,愛說故事(今天的故事有點長,但是希望在這段期間,讓你們好像跟著我旅遊一樣,我們坐在遊覽車上,放鬆,聽故事就好)
宗教信仰跟飲食一樣,是所有人類的文明習慣,因為不管是我或你媽,不管美國人或德國人,這兩件事情都是從小在家裡養成的。比如我媽咪吃蔥吃辣吃蒜吃香菜,我就吃,而我吃,我女兒當然跟著吃。宗教也許長大後會因教育環境/學習知識/朋友同事圈的影響,亦或夢境的指引,可能會有所改變,不過從小的影響還是存在。
在很多國家旅遊的時候,行程多少都會安排參觀當地知名的宗教景點,義大利羅馬梵蒂岡教皇國、法國巴黎聖母院、日本東京淺草寺、印度新德里阿克夏坦大廟、泰國曼谷臥佛寺、土耳其艾菲索斯夜鶯山……,我們台灣台北的龍山寺。
(The Pilgrimage Church of Wies-朝聖教堂在維斯)德文「Wieskirche」。這個人口不到3000人的小鎮,海拔760公尺,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很南邊的一個鄉村「史坦加登村」裡。是德國洛可可藝術的完美傑作及代表,1983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中歐地區早在250年前就存在的朝聖地~來自一尊曾經落淚的「受鞭打的救世主雕像」。
(傳說中的故事,帶有傳奇性的故事,又有宗教聖蹟的故事。cherry姐看了幾篇英文報導,自己翻譯的內容,再加上我自己的敘述方式,請多包涵!)
故事要從1730年說起,史坦加登村的修道院要在復活節舉辦活動,於是請兩位當地的木匠打造了一尊「 受鞭打的救世主雕像」,用了幾年過後因為重複使用開始有點破損跟落彩,所以就把這尊木頭雕像存放在修道院的閣樓。在一次聚會談話中,當地的一位農婦「 瑪麗亞•洛里 Maria Lory 」,就跟修道院表示希望能讓她帶回家侍奉膜拜,就這樣~
傳說1738年6月14日,瑪麗亞突然看見耶穌基督的眼中有淚珠,為了確認,還叫他先生上樓看看是不是地板或牆壁有漏水,真的真的沒有啊!這是這是~停
聽故事的你們千萬不要問:是哪個眼睛?是一直流還是只有幾滴?啊那為什麼不用碗去接著?還是老人家眼睛花了?
《別多想別多問!》
這是真的嗎?隔天一樣,每天都一樣,所以跟隔壁的老黃說,老黃來看,老黃也跟隔壁村的老王說,於是消息一傳十十傳百的,超多人都想來瑪麗亞家親眼看看神奇的淚珠,而這期間也有多起來此祈求膜拜後的聖蹟出現。史坦加登村修道院為了滿足越來越多朝聖者的需求,於是建造起了一間小小的禮拜堂來重新供奉。接下來,消息跟著人們跨越過阿爾卑斯山山脈,在那只有腳跟馬車的年代,沒多久,一團又一團,一隊又一隊的朝聖者,東西南北不辭辛勞的翻過山來,只為了親眼目睹這來自天堂落下的眼淚!
要做大事了,修道院決定這次一定要好好的慎重的蓋一間真正美麗與莊嚴的教堂來供奉耶穌基督的這尊雕像,小鄉小村小修道院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但相信遠在羅馬的教廷應該也給與支持及指示。但是怎麼蓋、找誰蓋還是得當地修道院全權負責,院長最後找到了在當時已經紅遍天的一對兄弟,他們可是在那時候專攻德國洛可可風格的畫家和建築師。
朝聖教堂,開工於1745年,1754年完工,由茲默爾曼兄弟(Johann Baptist Zimmermann)和(Dominikus Zimmermann,他人生最後11年都奉獻給教堂)聯手呈現了充滿活力、豐富色彩、愉悅氛圍的洛可可風格。讓辛苦用雙腳從歐洲各地走來的朝聖者們一走進教堂,就有如身處在天堂般中的釋放。( 至於有別的文章裡寫到的-整座教堂體現了苦難、悔罪、拯救,嗯……cherry姐個人沒有喔!)
每次來到這裡,遠遠看著她高高在上,我都有種敬仰的感覺,在那一大片草原上唯一的一棟建築,更顯得身為人的渺小。
教堂左右兩邊的外門並不大,進去裡面你們可以看到各種語言的「 請輕聲細語」「 請不要拍照攝影」「我們這世界遺產的建築需要大家的幫忙才可以永續生存」「 蠟燭是修道士們做的,請捐獻給我們,謝謝」
一張照片,一個故事 to be continued
Cherry姐,愛說故事
慕夏風格英文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去過兩次時代廣場,但是沒在那裡跨年過,也不會特別想去那裡跨年。
事務所裡的日本前輩川桑,年輕時曾跟剛結婚的妻子,展開過一段長達三年的環球旅行。「環球旅行」或「環遊世界」這詞彙好像很久沒聽到過了,記得以前曾經風潮過一陣子,如今忽然聽到竟感到有些陌生,甚至忍不住上網查一下,懷疑是否使用正確。總之,在環遊世界這詞彙一說出口,還是件很令人(或者只有我?)嚮往的年代,川桑的其中一站,就是去時代廣場跨年。
他曾告訴我,一輩子很應該要去那裡體驗一次跨年。他分享經驗談,告訴我該如何在那一天從百萬遊客之中脫穎而出,順利擠進時代廣場上最好的位置,同時還提點我必須仔細準備好的注意事項。
「會場只進不出,所以你連想上廁所都不能離開。一走,就回不來了。必須包紙尿布,」川桑說:「要是真的想小便了,至少不會尿褲子。」
在攝氏零下的寒冬中,他的秘訣是腹部要貼滿一圈暖暖包。
「只要你的肚子是暖的,就不太會想尿尿。」
我光是聽到這裡就知道這招對我絕對沒用。還好我本來就沒想去時代廣場跨年,因此接下來也就沒問他該如何挑紙尿布了。
雖然我沒想過要去時代廣場跨年,但卻曾經很憧憬去到那裡。
●相隔十八年的舊地重遊
第一次踏上時代廣場是在大學的暑假。那年夏天,跟朋友報名了紐約郊區為期兩週的英文課程,但想也知道學英文只是個幌子,因為那年代役男出國很麻煩,唯有透過這方式才比較簡單,而且學校提供宿舍,經濟實惠地解決了前兩週的住宿問題。每天中午課一結束,我們就從郊區往曼哈頓市中心跑,兩週後課程結束,直接搬去中央公園哥倫布圓環附近的YMCA,又待上兩週。前前後後在紐約居遊了一整個月,非常奢侈的時光。
直到現在仍清楚記得,第一次站在時代廣場上的感受。原來,傳說中的國際大都會就是這個樣子啊!我在心中讚嘆。大城市的繁華氣味生猛而新鮮,不夜城的霓虹光彩奪目,一下子就擄獲了人生正在起飛,尋找風向的自己。
那一年我才二十歲。去紐約完全就是劉姥姥進大觀園,所有的事物在涉世未深的我看來,一切飽滿驚奇。在智慧型手機尚未誕生,社群網站也不發達,全球化更尚未吞噬各地的年代,紐約和台北在各方面來說,都相差得很遠。沒有網紅和旅遊達人事先暴雷,在第一手的親身體驗中,那是一個好容易就能獲得嶄新體驗,並刷新價值觀的時代。
第二次再踏進時代廣場,一眼瞬間十八年。世紀的數字往上跳,我從後青春期邁向中年。生活的據點搬遷至東京,另一個常被人稱羨的繁華都會。這些年走過的國家,見過的世面開闊許多,再回首時代廣場,沒有過往處處驚喜的震撼,更多的是時光對照的感觸。
Time Square的緣由來自於《紐約時報》,照理說應該中譯成「時報廣場」更為貼切,但說成「時代廣場」也積非成是成定案。我倒是喜歡這個將錯就錯的翻譯,因為這裡真的記錄著跨越好幾個時代的歷史記憶,無論是世界的、紐約的,或是遊客的。像我這種跨過青春時代,隔了十八年還有幸舊地重遊的旅人,時間感自然不在話下。
在廣場上邊走邊看,那些賣著大同小異的紀念品店,印著NYC卻都不是美國製的T恤、磁鐵、馬克杯、地標裝飾品或筆記本,年輕時真是買了不少,但這次卻一間也沒進去逛。把省下的錢多吃一餐美食,多買包咖啡豆,身心愉悅了最實際,還不會造成囤積的負擔。這算不算是一種長大了,成熟的證據?
頂多就是拍拍照吧。從前擔憂膠卷底片不夠用,很困擾,拍得錙銖必較;現在是一不小心就拍太多了,也困擾,回旅館後得花時間篩選出滿意的一張,修圖上傳。
●時代變化中更迭的廣告招牌
時代真的不同了。佇立在時代廣場,三百六十度環顧視野,想起那個懸在外牆上冒著煙的日本合味道杯麵,不知何時已被時光吞沒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來自韓國和中國各行各業的廣告。
在「世界的十字路口」投放廣告,當然所費不貲。據說時代廣場出現的最高廣告價格記錄,是Google曾租下一面約八層樓的廣告牆,一個月耗資近七千萬台幣。就算比較邊緣的看板位置,平均的刊登「一般價」大概兩週也要台幣五百萬。
在最精華位置的廣告,因費用高,出現的多還是知名大廠商,不過,環繞在核心位置周圍的小廣告,這幾年開始讓時代廣場的廣告風格大為轉變。
有很多中國廣告代理商買下小塊螢幕的廣告權,再以五到十秒為單位,宣稱只需五萬台幣左右就能登上時代廣場,薄利多銷給中國境內的客戶。這些客戶刊登的商品,不是針對美國人的,有些甚至根本只寫中文,目的只是過水加持罷了。影像傳回中國國內,可宣稱是榮登時代廣場的人氣品牌,最終是為了內銷。
另一種近年來出現最多的廣告,是中國粉絲集資為偶像慶生的廣告。粉絲不願自己鍾愛的偶像輸給其他人,自掏腰包大打廣告戰,也算是強國奇聞。途經的幾個西方遊客抬頭看,問彼此那些人是誰?沒人答得出來。一臉茫然,名符其實寫滿了黑人問號。
從前靜止不動的霓虹招牌,現在是一個比一個尺寸還誇張的LED螢幕,炫目的畫面不斷抽換,活像人生的走馬燈。記憶中,當年夜裡最閃亮的招牌,該屬維京(Virgin)唱片行或是華納兄弟商品店吧,如今已不見蹤影。
時代變了。以前曾流連在維京唱片裡,試聽過許多稀奇古怪的CD唱片,現在拿出iPhone就能在串流音樂平台上隨時隨地找到想聽的歌。
●時代洪流中的STRAND BOOKSTORE
時代怎能不變呢?唱片行一間又一間的消失,CD一年恐怕也沒買到一張。倒是更古老的書籍,賣紙本書的書店,雖然在視聽媒介的列強環伺下亦是奄奄一息,但似乎還比唱片行的下場好一點。只是書店不能只是賣書而已了,得靠兼賣各式各樣的商品來補貼營收。特別是知名的老書店,針對前來朝聖打卡的遊客,走進書店或許不會買多少書,但至少做些印著書店名稱的原創紀念商品銷售,也算雙贏的皆大歡喜。
其中,1927年創業的「STRAND BOOKSTORE」是紐約最具代表性的獨立書店,最初座落在紐約第四大道上,後來搬遷至靠近Union Square的地方。因歷史悠久,聲名遠播,過去除了賣書收益以外,還能依靠舉辦講座及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購買紀念品營生,然而二〇二〇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遊客和顧客同時歸零,一度陷入存續危機。紐約愛書人聽聞慘況,在推特上發起拯救STRAND BOOKSTORE運動,在疫情中戴起口罩去買書,店門外出現難得一見大排長龍的感人場景。
第一次去紐約時,去的多是像「Barnes&Noble」這類型的大型連鎖書店,第二次造訪時,則特別喜愛走訪獨立或二手書店。STRAND BOOKSTORE自然也在我的行程中。書店從裡到外的裝潢,有著一張樸實的臉,不因為其外表過度亮麗而搶戲,將書店的主角身份,還給書籍本身。一間幾乎看來像圖書館風格的書店,在台灣或日本,已經愈來愈少見了。愛書人來這裡不是為了「逛」書店,而真的是找書和買書吧。
慚愧的是旅人的我,多少也是抱著朝聖之心而來的。確實最終沒購入任何一本英文書,只好買些書店印製的書袋和明信片聊表支持心意。
STRAND BOOKSTORE跟其他知名的書店一樣,在店內販售印著店名的原創商品,滿足粉絲和慕名而來朝聖者。從書袋、背包、托特包、小包到筆袋等,竟多達一百五十款以上,絕對是我見過擁有最多原創商品的獨立書店,真是徹底善用了它的響亮名聲。
●時代的風潮
老書店要闢出新的生財之道,否則很難存活下去。於是,在時代廣場上最醒目的位置,STRAND BOOKSTORE開了一間名為「STRAND KIOSK」的小攤位。店開在這裡,客層目標當然不可能是愛書人。針對觀光客的口味,小攤位上擺滿紐約的旅遊紀念品、明信片和地圖,當然也有他們書店的原創商品。不過在這年代,有了Google Map誰還會買地圖呢?而明信片想必也很少人寄了。至於書,還是有的,在攤位一角靜靜躺著。倘若真有觀光客佛心來的挑了本書買,對書店來說當然也是好事,雖然駐足腳步的人,大多還是為了挑一雙印著紐約的徽章、衣服或襪子。
然而,有人並不喜歡這個光景。大半輩子都居住在紐約的幽默作家弗蘭‧利波維茲(Fran Lebowitz)在Netflix紀錄片《假裝我們在城市》裡曾踏上時代廣場。愛書人的她,在「STRAND KIOSK」攤位前感慨萬分。
「你覺得把書帶進時代廣場這樣公平嗎?我覺得這樣對書不公平。」
在鏡頭前,弗蘭毫不客氣地質問攤位上的店員。
「嗯……妳說得對,不過書本沒有發言權。」店員尷尬地回應。
弗蘭認為在觀光客才會流連的時代廣場中央,你擺了一個書攤卻沒辦法賣書,只賣T恤什麼的紀念品,對於書來說真是一件傷人的事。
「我們賣很多袋子……我們也有賣書。」店員試著辯解。
愛之深責之切。對於從小到大,只要書一不小心失手掉在地上,撿起來就會立刻親吻書本的弗蘭而言,一切的情緒只是因為她真的愛書,愛STRAND BOOKSTORE,不忍一間書店淪落到時代廣場變成觀光土產店。
可是,世界總以我們難以預料的方向變化,許多事雖然不那麼甘願,但為了維持下去,也只能夾縫中求尋改變而做了。
就像誰會知道,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一百一十四年來,時代廣場會首次遭逢一個沒有任何遊客在場的跨年之夜呢?既然不願停辦,那麼也只好順應時勢而改變,用線上倒數計時的晚會,繼續維持傳統。
因業務之需,搬回到和歌山鄉下的前輩川桑,不知道在網路上看見空無一人的時代廣場跨年夜,心底會湧起怎麼樣的回憶與情緒?我忽然間想到他。同時我也在想,歷經一場疫情之後,即使在國境解封的未來,我和時代廣場的距離也將愈來愈遙遠了。
世事無常,時間太少,世界太大,我還有更多該去而未去的地方。
有一天,我做了一個夢。我夢見自己重返時代廣場,在夜裡,抬頭看見四周的廣告螢幕,播放著我相隔十八年的兩次曼哈頓旅行畫面。
我看得正起勁,可是不一會兒,時代廣場突然大停電,陷入一片漆黑。再度恢復光源時,廣告招牌全被替換成陌生的面孔,那些粉絲團為偶像集資的廣告。
我離開時代廣場,忍不住又回首看了一眼。
螢幕中青春的臉孔閃爍著,彼此交錯,在時代廣場上誰都想要領一個時代的風潮。我仔細辨認了一會兒,卻覺得看久了全太相似,像一個模子打出來的拓印,不斷重複轉印,直到漸漸失去了清晰的輪廓。
★更多照片請點選連結 https://wp.me/p6anwi-OJ
#旅人的形狀 #如果可以再出發
#世界 #紐約篇
#新文首刊
#張維中散文
慕夏風格英文 在 慕夏-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 飛比價格 的推薦與評價
Mucha Tarot Cards英文版慕夏塔羅牌桌游卡牌游戲叁點半桌遊館 ... 遇見❥便利店【漫游家】文豪野犬慕夏風格新舊雙黑周邊太宰治中原中也掛件. ... <看更多>
慕夏風格英文 在 慕夏-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 飛比價格 的推薦與評價
Mucha Tarot Cards英文版慕夏塔羅牌桌游卡牌游戲叁點半桌遊館 ... 遇見❥便利店【漫游家】文豪野犬慕夏風格新舊雙黑周邊太宰治中原中也掛件. ... <看更多>
慕夏風格英文 在 瘋藝術:永恆慕夏-線條的魔術特展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永恆慕夏特展 | 讀慕夏金句 「外在形式是一種語言⋯⋯而構圖則是藝術家用來 ... 將一直以來無法超越廣告、宣傳媒體的海報的「藝術」等級向上提升,慕夏的風格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