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高層曾經介紹過這位前輩。我有一個特點,就是我是一塊海綿,在面對新的領域的時候,會不斷吸收一切。好的前輩教的,我就會全部接收。
於是,我托我去開的二手書店 Lily Bookshop 找到這本親筆簽名大作。
我的團隊正在快速增長,所以如何管理團隊成為了我目前最大的問題。這本書給了我很多的啟發。雖然我有不同意的地方,我覺得自己確認了很多固有的看法,絕對能幫到我以後。感謝前輩的用心。
這裡面的一些東西,我希望記錄下來:
1. 2017年前輩有190人,業績8765萬,人均138萬。
2. 懂得追女仔就懂做保險。這我一直都這麼覺得。
3. 做保險成功沒有樣看。
4. 新人想成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要找成功的人學習。
5. 前輩收一個人需要通過層層面試,過程漫長。我還是覺得簡單好 - 我看不準就會拒絕,看準就馬上收。我眼光會錯,也被團隊視為燈神,但我的直覺只會越來越好。我一切以效率為先。
6. 前輩認為兼職不可接受,認為沒信心一定會輸。我鼓勵大家貪,魚與熊掌兼得。我只有一個要求;你不要給我只知道你在本職也是垃圾。我什麼都要,全部都要做好。分別只是,我能,而你不能,所以你只能抉擇。
7. 大部份客戶買保險並不是充分了解產品而是覺得充分被了解,因而感性相信顧問,所以顧問給人印象重要。
8. 給人印象好、能融入團隊,就成為核心成員。不能融入,則需要是有客戶群的人,才能成為一般成員,但要和核心人物隔開。這也沒有的話,不收。因為一般成員其實反而需要投入時間一對一,所以要慎選,因為時間有限。
9. 招募人要稱讚到被招募者飄飄然,提升興趣和決心。我一向如此。
10. 遇到尊貴客戶,要有膽識開大單。
11. 重質不重量,寧願如此。但我真的認為量不怕多,因為我自然會隔開。誰值得被投放資源,我直覺很準。
12. 培養人才要培養可以做領頭羊的,用師徒制培養,讓他們成為領袖。
13. 團隊規矩,要做到法情並行,取平衡。
14. 民主集中制。大家都有發言權,但決定由職級在某程度上的人才能投票。我同意,以前大律師樓也是如此。一切以效率為先。
15. 規則寬鬆,嚴格執行。我好喜歡這個方針,因為這樣真的是 no excuse.
16. Leader 是法官,以維持法治精神,避免衝突。
17. 早年前輩每年請20幾人,曾經總人數不升反降,40人萎縮到23。
18. 同事有家人問題、失戀失婚問題等,都不是藉口。沒有藉口,全部不留。炒人不留情,否則團隊成績只會是一般般。
19. 顧人還是顧團隊,最後還是要取平衡點,但要有底線。每年給所有人一個免死金牌,如果有第二次,看情況。第三次一定炒。
20. 經常不達標的人留在團隊中會令其他人有樣學樣拉低大家。看一個團隊要看最差一位出什麼成績。我卻覺得重點是要隔開這些人。簡單。炒不炒,核心團隊根本不再感受到這些人的存在,自生自滅。
21. 簽單即使細也很重要 - 保持狀態。每個月至少2-4張。
22. 評估一個人,用5個A:Achievement, activity, attendance, appearance, attitude.
23. 傳統導師training的最大問題,是10個人其實4個明白,6個一知半解。最後那6個就會墮後。
24. 兩分鐘迴轉壽司訓練法很有趣,有待驗證。
25. 集體演練,互相指正,再自我修正和改進,比被上線指出錯處感覺更好。
26. 前輩的東西很系統化,某程度反映自身讀了這麼多的證書。我自己的看法是,可能太看高了普通人的水平。我認為一切必須從簡,但絕對不是代表沒有系統,只是一針見血,Strip away all the non-essentials.
27. 訂立一個令自己興奮的目標,做到會高興但做不到不會太失落。
28. 督導必須是恆常定時,這樣同事才會習慣,心理沒負擔。督導看狀況,不是一定要太多。可以以小組形式進行。
29. 每週15個客,就可以MDRT。這真的不容易。做不到就要懲罰。懲罰真的不是說做就做到,因為很arbitrary,很自虐的感覺。我認為自律的道理才是皇道,關鍵是為什麼會自律。
30. 讚美比批評有效,但讚美讚的是努力,不是天資。不要隨便打擊士氣。
31. 適合表揚、獎賞、恐懼,再引導為自我激勵。
32. 不要過分呵護,要他們自己經歷,面對挫折,才有真正實力。教授專業知識和技巧、助他們養成好習慣即可。他們遇到挫折,就給安慰和顧鼓勵,教方法自行面對,但僅此而已。
33. 要互信關係,但要保持適當距離。我不能同意更多。我不是來交朋友的。
34. 小團隊想突圍而出,必須找出自己的獨特性和優勢,將所有資源和宣傳聚焦在上面,放棄其他。在市場上要建立獨特性、唯一性、稀有性。在某方面闖出名堂的話,就會消費者走上門。這就是核心競爭力 - 這就是林作成功的原因。這一行,乃至全香港,只有一個林作這樣的人設,簡稱「林作現象」。
35. 應該由一個做得好的同事帶一個做得不好的,行程一對,buddy 計劃,如果兩人成績都達標,就會有獎賞。人盯人戰略。
36. leader負責團隊,個人由buddy leader負責。我必須接受自己直屬下線確實多,目前還能處理,將來必須專注團隊層面,下放權力。
37. 2013年6月23人 - 2016年11月118人。3年半,95人增長。
#作哥哥閱讀報告
#打造100%MDRT團隊
#周榮佳
#感謝無私奉獻
懲罰 權力 獎賞 權力 和 專業 權力 在 劉天賜個人專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世界華人歷史會社 2018年04月15日 檢舉
《二十四史》從第一部《史記》至最後一部《明史》,共耗時1800餘年,全書共4000萬字,是世界圖書史上的巨著。它記敘的時間,從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明崇禎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後歷時4000多年,可以說是中國的一部比較完整、系統的「編年大史」。讀《二十四史》,可閱盡世間興衰、人情世故。現將其中經典名句擷取100句分享品讀。
史記
1.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譯文: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穫。
2.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無形。《史記》
譯文:明智的人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早早預見,聰明的人在無形中就能避開災禍。
3.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史記》
譯文:鳥將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候,他的話也是善良的。
4.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記》
譯文:能夠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夠說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夠說出怎麼做這件事情的人不一定能夠做得好
這件事情。
5.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
譯文:(人生一世,無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為利而來;天下攘攘,都是為利而往。
6.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史記》
譯文:苦口的直言,就像良藥;動聽的言辭,就像疾病。
7.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記》
譯文:依賴品行立足的人越來越興盛,依賴武力讓人順服的人會逐漸走向消亡。
8.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史記》
譯文:事情要取得成功很難,但失敗卻非常容易;時機要得到很難,但失去卻十分容易。
9.道高益安,勢高益危。《史記》
譯文:道德越高尚,為人處事好,就越安全;權勢越大,更容易濫用權力,剛愎自用,就越危險。
《漢書》
10.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漢書》
譯文:先採取行動的往往處於主動地位,後採取行動的往往被人所制。
11.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漢書》
譯文:有了過錯,而不悔改,這才叫過錯。
1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漢書》
譯文: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
13.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漢書》
譯文:在一百里的範圍之內,可能氣候是一樣的,出了一百里,這個氣候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
不同了。
14.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漢書》
譯文: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
15.事不當時固爭,防禍於未然。《漢書》
譯文:事情不應該立馬確定下來,防止禍端在沒有發生之時。
《後漢書》
16.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
譯文:有志氣的人,最後一定成功。
17.濁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後漢書》
譯文:希望從渾濁的源頭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體有筆直的影子,這都是不可能的。
18.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後漢書》
譯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
19.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
譯文:站在深潭邊,希望得到裡面的魚,還不如回家去結網。
20.宜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慄栗,日慎一日。《後漢書》
譯文:應該像面臨著深淵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樣提心弔膽,害怕得發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謹慎。
21.廉約小心,克己奉公。《後漢書》
譯文:處事謹慎,能夠約束自己的私慾,以公事為重。
22.丈夫有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後漢書》
譯文:大丈夫立志,越是處境困難時越是堅定不移, 越是年老,其志向越是雄壯。
23.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
譯文:富貴時不要忘記貧困時的朋友,不要拋棄共同患難過的妻子。
24.專己者孤,拒諫者塞。《後漢書》
譯文:拒絕接受別人意見的視聽閉塞,自己獨斷專行的遭到孤立。
25.無為親厚者所痛,而為見仇者所快。《後漢書》
譯文:做事不要讓自己親近的人感到痛心,敵對者感到高興。
26.精誠所加,金石所開。《後漢書》
譯文: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
2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譯文: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
28.愛之則不覺其過,惡之則不覺其善。《後漢書》
譯文:喜歡一個人,就會察覺不到他的過錯;討厭一個人,就會不知道他的優點。
29.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多,而憂智之不博。《後漢書》
譯文:不應為地位不高而羞愧,應因德行不崇高而羞愧。不因得到的報酬不高而恥辱,應該因為自己的見識不
廣闊而恥辱。
30.智者棄短取長,以致其功。《後漢書》
譯文:聰明人捨棄短處,發揮長處,以此來取得成功。
《三國志》
31.揚湯止沸,不如滅火去薪。《三國志》
譯文:把鍋里的開水舀起來再倒回去,使它涼下來不沸騰,不如把火滅掉抽去柴薪。
32.迷而知返,失道不遠;過而能改,謂之不過。《三國志》
譯文:迷路後知道回來,就離正確的道路不遠了;犯了錯誤能夠及時改正,錯誤就不算什麼。
33.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三國志》
譯文:良將不會為了怕死而苟活著,壯士不會為了求生而毀掉自己的名節。
34.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三國志》
譯文:說話跨越了真實的情況,不可以太過重用(這個人)。
35.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看。《三國志》
譯文:人分別了一些時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來看待。
36.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圖四海者,匪懷細以害大。《三國志》
譯文:有志行走萬里的人,不會中途停止;謀取四海之大的人,不能計較小利而妨礙大事。
37.國之興也,視民如赤子;其亡也,視民為草芥。《三國志》
譯文:要使國家興盛,就要把百姓當作嬰兒一樣照顧(即愛民如子),國家敗亡,是因為老百姓被當成泥土草芥
。
38.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三國志》
譯文:對照明鏡是為了看清自己的面容,研究古事是為了知道今天的時勢。
39.明者見危於無形,智者見禍於未萌。《三國志》
譯文:明智的人在危險還沒形成時就能預見到,智慧的人在災禍還未發生時就會有所覺察。
40.患人知進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三國志》
譯文:擔心的是人們知道前進卻不知道後退,知道索取卻不知道滿足,所以才會有受困窘侮辱的過錯,才會有
產生悔恨的過失。
《晉書》
41.義感君子,利動小人。《晉書》
譯文:道義可以感動君子,利益可以打動小人。
42.太剛則折,至察無徒。《晉書》
譯文:過於剛直就會折斷,極其明察就沒有門徒。
43.全一人者德之輕,成天下者功之重。《晉書》
譯文:成全一個人功不足道,拯救天下人功德重大。
44.非得賢之難,用之難;非用之難,信之難。《晉書》
譯文:不是得到賢才困難,而是使用賢才困難;不是使用賢才困難,而是信任賢才困難。
45.學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晉書》
譯文:學習的人,不擔心才學比不上別人,而是擔心沒有立下遠大的志向。
46.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於天下。《晉書》
譯文:長久積累善行,知道的人很少;一天做了壞事,四面八方都會知道。
《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
47.疾風知勁草,嚴霜識貞木。《宋書》
譯文:起了強風,才知道何種草足以抵擋風力;下了冰寒的霜,才知道哪種樹能夠受耐嚴寒。
48.罰慎其濫,惠戒其偏;發濫則無以為罰,惠偏則不如無惠。《宋書》
譯文:處罰面不能過寬,獎勵面不能過窄;處罰過於寬泛,還不如不罰;獎勵面過窄,還不如沒有獎勵。
49.不務先富民,而唯言益國,豈有民貧於天下,而國富於上邪?《南齊書》
譯文:不先使民眾富裕起來,而只談什麼國家利益,難道有百姓窮於天下,而國家富強的事嗎?
50.有賢而不知,知賢而不用,用賢而不委,委賢而不信,此四者古今之通患也。《南齊書》
譯文:有賢才卻不知道,知道了賢才而不用,即使用了卻不委以重任,委以重任卻不信任人家,這是通患。
51.不充詘於富貴,不遑遑於所欲。《梁書》
譯文:對於富裕和顯貴不得意忘形,對於所想要的不匆匆忙忙去追求。
52.溪壑可盈,志欲無滿。《梁書》
譯文:溝壑可以蓄滿水,而人的志向和慾望是永無止境的。
53.居後而望前,則為前;居前而望後,則為後。《陳書》
譯文:在後面,望著眼前,那是前;而在前面望著後面的,就為後。
54.取草絕根,在於未蔓;撲火止燎,貴乎速滅。《陳書》
譯文:取草斷了根,在沒有蔓延;撲火停止燃燒,貴在迅速消失。
《魏書、北齊書、周書》
55.耕則問田奴,絹則問織婢。《魏書》
譯文:要了解耕田方面的知識,,去向農夫請教;;要了解紡織方面的知識,,去向織女請教。
56.尚儉者開富之源,好奢者起貧之兆。《魏書》
譯文:崇尚節儉的人打開財富之源,喜歡奢侈的人於貧困的徵兆。
57.思政不察逆順之理,不識大小之形,不度強勢之勢,有此三蔽,宜其俘獲。《北齊書》
譯文:思政不明白逆順的道理,不知道大小的形狀,不度強勢的勢,有了這三個遮蔽,他們應該抓住。
58.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遠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遠期,惟君子為能及矣。《北齊
書》
譯文:負擔重莫如身體,經歷險莫如口舌,時間長莫如年代。負重任,行險路,長期堅持,唯君子才能做到。
59.儉為德之恭,侈為惡之大。《周書》
譯文:勤儉乃修養德行必須的態度;奢侈是惡行之中最嚴重的。
60.清者蒞職之本,儉者持身之道。《周書》
譯文:清白廉潔是做官的根本,節儉是做人的基礎。
61.學不精勤,不如不學。《周書》
譯文:學習不刻苦勤奮,不如不學。
62.士必從微而至著,功必積小以至大。《周書》
譯文:成功的人必然都是從默默無名開始才有後來的聞名天下,功勞也是小功績慢慢積累才成為大功勞。
63.經師易求,人師難得。《周書》
譯文:以其精湛的專業知識傳授他人(作經師)並不難;而能以其淵博的學識,高尚的人格修養去教人如何做人
(作人師)就不那麼容易了。
《南史、北史、隋書》
64.人生不得行胸懷,隨壽百歲猶為夭。《南史》
譯文:人的一生如果不能施展抱負,即使活到一百歲,也像是死了一樣。
65.蟬躁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南史》
譯文:蟬兒的叫聲越喧鬧,森林就越發顯得靜寂;鳥兒的鳴叫聲越響亮,山野就更加顯得清幽。
66.行生於己,名生於人。《北史》
譯文:行為是自己做出,名聲是別人賦予。
67.審而後發,猶未為晚。《北史》
譯文:仔細瞄準了,再把箭射出去,這樣雖多費點時間,也不算是遲誤。
68.時不可再,機不可失。《隋書》
譯文:好的時機不可放過,失掉了不會再來。
69.因人成事,其功不難。《隋書》
譯文:依靠別人的力量辦成事情,取得成功並不困難。
70.清其流者必竭其源,正其本者須端其末。《隋書》
譯文:如果想要讓水流清澈就必須保持水源的清澈,如果想要端正其行為就必須端正其思想。
《舊唐書、新唐書》
71.先謀後事者逸,先事後謀者失 。《舊唐書》
譯文:先謀劃後做事的人成功,先做事後謀劃的人失敗。
72.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
譯文:用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興衰和更替;以人作鏡子,可以明白得失
。
73.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舊唐書》
譯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筆)也寫不完罪惡;放盡東海之水也無法流完惡行!(罪大惡極)
74.樂聞過,罔不興;拒諫,罔不亂。《新唐書》
譯文:喜歡聽別人指出自己的過失,沒有不興盛的;拒絕別人的規勸,沒有不混亂的。
75.不才者進,則有才之路塞。《新唐書》
譯文:無才的人得到晉升和重用,那麼有才之士就不會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
《舊五代史、新五代史》
76.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舊五代史》
譯文:天生的天子難道生來就是做天子的嗎,不過是因為兵強馬壯(靠武力的強大)才使他成了天子的罷了。
77.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
譯文:憂慮勞苦才可以振興國家,圖享安逸必定禍害終身。
78.習見善則安於為善,習見惡則安於為惡。《新五代史》
譯文:經常見到善行善舉也就會受影響與人為善,反之亦然。
《宋史、遼史》
79.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宋史》
譯文:自身不作表率,別人就不會服從;不以自身為先,別人就不能相信你。
80.世之治亂,在賞當其功,罰當其罪,既無不治。《宋史》
譯文:國家的治和亂,在於獎賞要和他的功勞相當,懲罰要和他的罪過相當,做到這一點,就沒有治理不好的
國家了。
81.感物之道莫過於誠。《宋史》
譯文:感動萬物的方法沒有什麼比得過誠。
82.恩賞明則賢者進,刑罰當則奸人消。《遼史》
譯文:恩賞分明賢者就會趨之若鶩,刑罰得當奸人就會消滅。
83.賢達哀樂,不在窮通禍福之間。《遼史》
譯文:英明豁達的人的喜怒哀樂,與窮困、通達、災禍、幸福沒有關聯。
《金史、元史》
84.疑人勿使,使人勿疑。《金史》
譯文:懷疑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人就不要懷疑他。
85.政令乖失。則人心不服,雖得之亦將失之。《金史》
譯文:政令出現差錯,那麼人心就會不服,即使是得到了中原之地也將會失去它。
86.教化之行,興於學校。《金史》
譯文:教化的實施,興在學校。
87.學校者,士之所受教,以至於成德達材者也。《元史》
譯文:學校是讀書人受教育的地方,在老師的培育下成為有修養有學識的有用之人。
88.力無所用與無力同,勇無所施與不勇同,計不能行與無計同。《元史》
譯文:努力沒有用到實處就跟沒有努力一樣,有勇卻沒有施展就跟沒有勇一樣,有計卻沒有施行就跟沒有計一
樣。
89.為國之道,在立法、任人二者而已。法不徒立,須人而行;人不濫用,惟賢是擇。《元史》
譯文:為國之道,在立法、用人二者上。法律不只是立,需要有人來做;人不濫用,惟才是選擇。
90.天下未嘗乏才,求則得之,舍則失之,理勢然耳。《元史》
譯文:天下從來沒有缺乏人才,求則得之,放棄了就失去的,情勢如此罷了。
91.天地之間,人壽幾何?惡可無聞,同腐草木也!《元史》
譯文:天地之間人能活多久呢?默默無聞,跟腐朽的草木一樣!
92.聚如丘山,散如風雨,迅如雷電,捷如鷹鶻。《元史》
譯文:(用兵之道在出奇制勝):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如同山丘一樣不可震撼,分散的時候又如風雨一樣無處不
在,行動可以像閃電一樣迅速,動作可以像鷹鶻一樣兇猛。
《明史》
93.富貴一時,名節千古。《明史》
譯文:享受富貴只能是短暫的一時,而清廉的好名節卻可以留存千古。
94.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明史》
譯文:接近小人的人一定也是小人,接近君子的人不一定就是君子。
95.居高位者易驕,處佚樂者易侈。《明史》
譯文:身居顯貴職位的人容易驕傲,處於逸樂環境的人容易奢侈。
96.求治之道,莫先於正風俗。《明史》
譯文:治理國家最根本的辦法,莫過於比民風純正更為重要的了。
97.言路者,國家之命脈也。《明史》
譯文:廣開言路是國家的命脈。
98.人非有才之難,而非用其才之難。《明史》
譯文:人不是才能難得,而是自己把才能施展出來實在困難。
99.天生才甚難,不忍以微瑕棄也。《明史》
譯文:人才難得,不忍心因為一點小缺失就棄置不用。
100.成遠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顧細謹。《明史》
譯文:有長遠打算的人不應為眼前的一點怨言而擔憂,做大事的人不必顧及一些細微瑣事。
懲罰 權力 獎賞 權力 和 專業 權力 在 蝦子維大力- 每日一企管French & Raven舉出五種領導權力基礎 ... 的推薦與評價
強制權(Coercive):懲罰部屬的權力,由法制權分出來的。 4. 專家權(Expert):具有特定領域專業知識及技能,而為部屬信任或尊敬的權力。 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