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李鴻章,如今方知真中堂》
文/牛皮明明
(註:牛皮明明,詩人、作家,曾在西藏流浪多年。擅長寫民國人物,寫那些被遺忘的故事,筆下的每一個人物都能夠讓人熱淚盈眶!)
前言:
1896年,巴黎萬國運動會。 開幕儀式上,各國國旗伴著國歌依次升起。
輪到中國時,卻只有黃龍旗在一片寂靜之中緩緩升起,自始至終,沒有音樂聲,沒有掌聲,沒有國歌。
過了一陣子,在場的所有人開始大笑。 他們嘲笑偌大的中國,竟然連首國歌都沒有。
在一片嘲笑聲中,年過七旬的老人拄著拐杖站起來,邁著步子走到黃龍旗下。 他挺直腰板,神態毅然,滿懷深情唱著家鄉小調《茉莉花》。
這個老人就是大清權臣李鴻章。 歷史書裡,他是喪權辱國的罪人,是賣國求榮的權臣。
梁啟超卻說:“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今天,我們不讀李鴻章,不知愛國為何物,更不會知道,在歷史洪荒中,一個渺小的人負重奮力前行時需要多大的勇氣。
01
1840年, 22歲的李鴻章站在皇榜下,他伸長脖子,渴望能從榜單上找到他的名字。 可把榜單從頭看到尾,也沒有看到“李鴻章”三個字。
陪他一起來看榜的父親搖著頭:“走吧,跟我去見一個人。”
父親帶李鴻章見的人,是當時在京城聲名日隆的曾國藩。
從此,李鴻章拜曾國藩為師,跟著他學習經世致用之學。
三年之後,李鴻章信心滿滿走進考場。
這一次,他一舉考中進士,他被欽點進翰林院學習。
這一年,李鴻章25歲,成了大清三十年內會試考場上最年輕的得中者。
從此之後,李鴻章仕途一路扶搖。 從咸豐三年的正七品編修到咸豐八年的三品按察使銜候補道,不到五年的時間,官升七級。
官場多風波,隨處起波瀾。 做官太順利,李鴻章處處遭到排擠,再想往上走一步,已經是寸步難行。
1858年,35歲的李鴻章做了個艱難的決定:辭去官職,到老師曾國藩門下當幕僚!
當官就如同行路,一步步走不難,難的是應對進退,難的是在路途段窮之際,朝天一躍,另起一段。
李鴻章深知繼續走下去,只有死路一條! 不如換條道路,重新出發!
02
在曾府當幕僚,李鴻章跟曾國藩學習,學他如何帶兵打仗,學他如何處理政務。 這三年,李鴻章進步飛快。
曾國藩有個習慣,和幕僚吃飯時,喜歡圍坐著談論,講學問經濟,也講為人處世。
每次陪曾國藩吃一頓飯,李鴻章都受益匪淺,他說:“和老師吃一頓飯,勝過上一回課。”
1861年,太平天國調集重兵猛撲上海。 上海陷入重兵包圍,岌岌可危。
曾國藩派李鴻章前去鎮守。 李鴻章率領淮軍到達上海,先給軍隊撂下一句話:
"第一仗如果打不好,我們馬上滾出上海!”
當時淮軍9000人,太平軍10萬人,李鴻章不硬拼,只打巧仗。
他讓人虛扎了好幾個營盤,旌旗招展。 太平軍看到營盤就用火砲轟毀,幾回下來,太平軍的彈藥就已經消耗大半。
為鼓舞戰士,李鴻章親自督戰。 他拿把大刀,神情嚴肅地站在隊伍最前面:“一會兒誰敢後退,我就先把誰砍了!”
淮軍聽到這話,個個拼命前衝。 到達上海的第一仗,李鴻章贏得乾淨漂亮!
收到捷報的那一刻,曾國藩連夜上折,保舉李鴻章接任江蘇巡撫。
曾國藩可能自己都沒有想到,他在把江蘇交給李鴻章的同時,也把大清國的後幾十年,都交給了他。
03
當了江蘇巡撫後,李鴻章的仕途開始真正的“一飛沖天”。 李鴻章的官位定律為兩年一升,每隔兩年,官升一級,平步青雲。
1864年,41歲,李鴻章被賜封一等伯爵。
1866年,43歲,李鴻章剿捻有功,獲賞黃馬褂。
1868年,45歲,官升為太子太保銜、湖廣總督;封疆大吏。
1870年,47歲,李鴻章調補直隸總督;是大清9位封疆大臣之首。
1873年,50歲,李鴻章正式補授武英殿大學士,正式成為全大清漢官之首。
在整個大清,漢人能把官做到極致的,也只有李鴻章一人。 一言以蔽之,李鴻章把官做到頂了,比他官位高的人只有王爺和皇帝!
晚清,在與世界對賭國運中,西方國運往上,中國國運往下。
為了挽救中國,晚清權臣左宗棠、張之洞、曾國藩、李鴻章以一己之力為大清續命。
許多學者至今評價,如沒有四大名臣,大清恐怕會早亡50年。
身為晚清重臣,李鴻章勵精圖治,當時的中國已風雨飄搖,他在寒風中扶著這隻大船,生怕這隻大船隨時沉沒。 李鴻章給朋友書信中寫道:
"變則新,不變則腐;變則活,不變則板。”
李鴻章第一“變”,是變中國之體力,用武器強大中國。
1865年,他親自出馬,託人去美國購買機器,聘請高級技師和工匠。 在上海,成立了全東亞最大的兵工廠江南機器製造總局。
李鴻章第二“變”,變中國之腦力,為中國培養近代化人才。
他挑選各省聰明幼童,赴美留學。 每年三十人,十五年後,依次回國,報效祖國。
這些留學生都成大氣,他們中有電報局長梁金榮,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校長唐國安 ,交通大學創始人梁如浩,民國首任內閣總理唐紹儀,鐵路工程師詹天佑。
可以說這些人,都是李鴻章的學生。
李鴻章第三“變”,變中國之實業。
我們可以看到一張脈絡清晰的李鴻章實業清單:
1879年,中國第一條電報線;
1880年,中國第一個船塢——天津大沽船塢;
1881年,中國第一家近代化煤礦——開平礦局;
1882年,中國第一個海軍基地;
1885年,中國第一所陸軍軍官學校——天津武備學堂;
1888年,中國第一支純近代化艦隊——北洋艦隊;
而這些諸多的“中國第一個”,創辦者都是李鴻章!
至今,他創辦的輪船招商局依然影響著中國,現在招商銀行的前身就是晚清輪船招商局的子企業。
然而,古老的中國穿越千年塵埃,已經接近她的終點。
她疲憊、衰老、風光不再,在現代文明前,她窘迫難堪,風雨欲來,大廈將傾,單靠李鴻章這樣的權臣孤身支撐,又怎麼能夠支撐得住?
04
1871年8月,當李鴻章用顫顫巍巍的手簽下《中日修好條約》,從那天開始,他的後半生都在永不停歇地簽約。
中國挨多少次打,李鴻章就簽多少次約。
1895年3月20日午後2時半,73歲的李鴻章在隨行官員的攙扶下,拄著拐杖登上馬關議和之地春帆樓。
還沒落座,李鴻章就先看到了日方在他座位邊安置了一隻痰盂。
他拄的拐杖碰到地面“吭吭”有聲,面色嚴肅地坐下,開口就說:“首相大人,我還沒老!”
談判進行了四天,唇槍舌劍,談判僵持不下。
3月24日下午4點,第三輪談判結束,李鴻章走出春帆樓,乘轎車返回驛館。
快到驛館時,混亂的人群中突然竄出個日本男子,朝他臉上就是一槍。 李鴻章左頰中彈,血染官服,倒在血泊之中。
隨從慌了神,哭成一片。 可他醒來第一句話卻是:
"慌什麼,都不要哭,我死不了! 此血可以報國矣!”
他不准醫生給他動手術,只讓醫生將傷口簡單縫合起來。
三天后,李鴻章頭裹白紗布,又坐在談判桌前。 世界輿論嘩然,開始譴責日本。
輿論壓力下,伊藤博文主動提出減少賠款一億兩白銀。
談判最後一天,李鴻章已是疲憊不堪,在談判桌上,我們看不到那個一人在上,萬人在下的晚清權臣李鴻章,而是一個在菜市場買菜,討價還價的孤獨老人。
他與伊藤博文討價還價:“再減少5000萬,行不行?”
被伊藤博文言辭拒絕。 李鴻章又還價:
"5000萬兩不行,再減少2000萬總行吧?”
最後,無奈的李鴻章甚至說:“無論如何再減少點兒,就作為老夫回國的旅費吧!”等到的還是拒絕。
國弱呀,國弱,李鴻章放下了全部的尊嚴,只是為中國省一點銀子。
大家只看到李鴻章的“賣國”,卻不曾看到中堂大人的艱難!
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73歲的李鴻章帶著一身疲憊和那顆恥辱的砂彈啟程回國,船離開日本土地那一刻。 李鴻章對身邊人說 :
"老夫此生不再踏上日本國土!”這屈辱,他真的受夠了!
可中國那邊呢,等待他的並不是理解和包容,而是罵聲一片,鄙夷一片。
他拄著拐杖,站在甲板上,低頭看著海水洶湧,良久,說不出一句話。
海風吹著他紙片一般消瘦的身體,稍微使勁,就能一下子把他吹到歷史的塵埃里。
05
李鴻章回國,朝野上下,罵聲一片,官員同僚也開始孤立他。
而自始至終,他又做錯了什麼呢? 他不過只是一個無法改變大局的棋子,只是一個73歲的快要進黃土的老人。 雖然他說: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又何妨。流言止於智者,盡其在我,何懼人言!”
但到了第二年,罵聲一片的國內也待不下去了。 1896年,74歲的李鴻章只好出國去躲流言。 他從俄國開始,相繼訪問德國、英國、美國等多個歐美國家。
1896年,巴黎萬國運動會。 開幕儀式上,各國國旗伴著國歌依次升起。
輪到中國時,卻只有黃龍旗在一片寂靜之中緩緩升起,自始至終,沒有音樂聲,沒有掌聲,也沒有人唱國歌。
過了一陣子,在場的所有人開始大笑。 他們嘲笑偌大的中國,竟然連國歌都不知道為何物。
在一片嘲笑聲中,年過七旬的老人拄著拐杖站起來,邁著步子走到黃龍旗下。 他挺直腰板,神態毅然,滿懷深情地唱著家鄉小調《茉莉花》。
在不可一世的西方人面前,李鴻章從來沒有卑躬屈膝,而是不斷地捍衛尊嚴。 他得到了西方人的尊重,西方人稱他為“東方的俾斯麥”。
在德國,俾斯麥接見了李鴻章;
在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給他頒發伯爵勳章;
在美國,前總統格蘭特的夫人將總統的名貴手杖贈給李鴻章;
一年之後,李鴻章結束環遊歐洲之旅,登上回國的航船。
途經日本時,他乘坐的“華盛頓號”巨輪必須在橫濱換另外一艘船才能返回中國。
而日本天皇和首相伊藤博文知道李鴻章到來,希望能夠行使外交禮節,早早等在岸邊。 隨從對李鴻章說:
"中堂大人,我們要上岸換船。”李鴻章臉色瞬間暗沉下來,一言不發。
從《馬關條約》簽訂,李鴻章誓死不再踏入日本國土一步,這屈辱他銘記於心。
他絕不上岸! 最後隨從只好在兩艘輪船之間,架起一塊木板,通過木板通往另一艘船。
在高高的輪船之間,一塊狹窄的木板上,李鴻章,這個74歲的老人,白髮蒼蒼,面容清癯。
他端正官帽,面容堅定,拄著拐杖、顫顫巍巍邁出步子,每一步都異常艱難。 也許風一吹,他就會掉入腳下波濤洶湧的大海。
上船之後,李鴻章並不停留一分鐘,也不拜見日本天皇,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立即啟程。
李鴻章是可憐的,也是驕傲的! 可憐是因為沒有選擇,內心卻整整驕傲了一生。
06
1901年,李鴻章生命的最後一年。
這年,他78歲,話越來越少,常一個人坐在有假山的院落,更多時候,他像一條剛上岸的魚,大口大口喘著粗氣。
初秋的一天,經歷過八國聯軍蹂躪的天津城,滿目瘡痍,一片殘垣斷壁。 在已成廢墟的直隸總督府前,七旬老人李鴻章徘徊良久。
突然像個小孩子一樣嚎啕大哭起來。
老去一身如渡海,五官無處不風波。
李鴻章油燈將枯,可是,又被派去和八國聯軍商討議和之事。 弱國無外交,哪裡有商討一說,不過是簽字罷了。
可是偌大的中國,不派李鴻章去,又能派誰呢?
這一年,李鴻章和慶王愛新覺羅·奕劻出席《辛丑條約》簽字儀式,慶王作為當時中國的最高代表,按理說應該他來簽字。
慶王正準備簽字,老人說了一句:
"天下最難寫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你以後的路還長,這賣國條約,還是讓老臣來簽吧。”
那年,李鴻章78歲,慶王63歲。
李鴻章接過慶王手中的筆,顫抖將“李鴻章”三個字簽成“肅”字的模樣,這三個字擠在一起,看上去既虛弱無力,又辛酸悲苦。
簽完條約,李鴻章一陣劇烈咳嗽,吐血不止。
兩個月後,李鴻章病情急轉直下。
八國聯軍進京之後,慈禧和眾大臣逃離京城,全大清能夠主事的人也就只剩下一個病床上的李鴻章了。
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的病床前,幾個俄國公使前來,逼迫他在俄佔中國東北的條約上簽字,此時的李鴻章已是油盡燈枯。
但俄國人態度蠻橫,強迫他立即簽字。
簽完字後,李鴻章大口大口吐血,一口氣沒喘上來。
身邊人大哭:“還有話要對中堂說,不能就這麼走了!”
李鴻章瞪圓眼睛,身邊的人對他說:“俄國人說了,中堂走了以後,絕不與中國為難!”
李鴻章兩目炯炯不瞑,張著口似乎想說什麼。 身邊的人又說:“未了之事,我輩可了,請公放心!”
聽到這句話,李鴻章閉上眼睛。 他死後,大清上下,哭聲一片。
07
《華盛頓郵報》評價李鴻章說:他無數次將中國人從無知而導致的麻煩中拯救出來,卻每次都被謾罵、指責。
李鴻章的一生,他自己曾這樣概括:
"予少年科第,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一路扶搖,遭遇不為不幸。”
就仕途名位而言,李鴻章是幸運的。
時危始識不世才,他抓住了時代提供給他的所有機會,青雲直上九重霄。
然而,這時世的艱難困頓,既是他一切榮耀的來處,也是他一切屈辱的源出。
李鴻章扶大廈之將傾,耗盡心血為遲暮之帝國,小有中興卻難逃歷史洪流。
時局惟艱,干戈未息。 滔滔歷史,每個人不過是滄海一粟,所有的反抗總是無力,所有的尊嚴,也不過是對自己的嘲弄。
如果第一次簽字的人不是他,也許他不會背負那麼多的罵名。
一生中,他顫顫巍巍簽下30多個不平等的條約。 他自己深知,從簽字開始的那天,他就會背負一世罵名。
但歷史就是這樣,如果不是李鴻章,還會毫不留情地選擇另外的一個“背鍋俠”。
這是他的不幸,這也是適逢其時的每一個中國人的不幸。
雙腳踏翻塵世浪,一肩擔盡古今愁。 李鴻章一生跨越了時代,卻還得回過頭,勉力扶著一個大國,艱難地走兩步,退一步,又要爭取多走兩步。
滿腔都是血淚史,可嘆無處著悲歌。 對於時代來說,李鴻章很小,但這個時代巨浪裡渺小的人物,最終,讓歷史吐出了重重的嘆息。
今天,我們不讀李鴻章,便不知愛國為何物,更不會知道,在歷史洪荒中,一個渺小的人負重奮力前行時,究竟需要多大的勇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補上禮拜的偷懶進度 內容勘誤:當年日軍登陸的地點為今日新北市的貢寮 #歷史上的今天 1895-JUNE-07 日軍佔領臺灣 / 乙未戰爭 我們在歷史課本上知道,中日甲午戰爭後,臺灣因為《馬關條約》被清廷割讓,日本接收台灣;但後續的「臺灣民主國」或是「乙未戰爭」,則鮮少被人提及,但這卻是與臺灣息...
成立 北洋艦隊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 1895-JUNE-07 日軍佔領臺灣 / 乙未戰爭
我們在歷史課本上知道,中日甲午戰爭後,臺灣因為《馬關條約》被清廷割讓,日本接收台灣;但後續的「臺灣民主國」或是「乙未戰爭」,則鮮少被人提及,但這卻是與臺灣息息相關的故事。
▶ PODCAST收聽讓耳朵懷孕的聲音: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bfgpg2tsidy0873b2ermu7l
▶ YouTube收看精彩的影片圖像版本:
https://youtu.be/FKBfXmkcum4
1894年,中日雙方因朝鮮問題爆發甲午戰爭;這是清朝推行「洋務運動」的總驗收,同時也是日本推行「明治維新」後的期末考。清朝的北洋艦隊在甲午戰爭期間重創,最後被迫簽下《馬關條約》;事實上,《馬關條約》在正式完成簽訂之前,中日雙方不斷交涉談判,清廷重臣李鴻章在割讓台灣澎湖與台澎附屬各島嶼的條件上爭論不休,甚至還為了條約內容的談判在日本挨了刺客一槍,相當狼狽。
直到1895年4月17日,中日兩國代表在日本下關的春帆樓正式簽署了《馬關條約》。完成簽約後,日本政府派出第一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海軍大將,在基隆外海與清朝官員交接,清廷則派出李經方辦理「交割」事宜,並命令臺灣巡撫唐景崧回京,所有在臺灣的文武官員內渡。但就在澎湖被日軍佔領的消息傳回臺灣本島後,臺灣地方仕紳開始與唐景崧等人籌組「臺灣民主國」,並推舉唐景崧就任總統,丘逢甲擔任義勇軍統領,準備與前來接收臺灣的日軍決戰,並等待清廷支持。此時,因為是甲午戰爭後一年,是為「乙未戰爭」
「乙未戰爭」就在5月29日日軍登陸新竹澳底後爆發,並花了十天的時間,在6月7日進入台北城,宣布日本開始殖民台灣。諷刺的是,「臺灣民主國」在5月15日成立,唐景崧卻在日軍登陸不久後在6月6日喬裝成老婦,潛逃至廈門;唐景崧潛逃後,民主國內部指揮系統大亂,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繼續在台灣中南部地區領導反抗勢力;直到同年10月底,劉永福陣前潛逃,日軍進入台南城,日本才認定「臺灣民主國」勢力滅亡,反抗勢力轉為地區性零星的游擊戰,乙未戰爭才告一段落。
這場戰爭在軍方死傷統計上,臺灣民主國與日軍方大約1500人死亡;但在這段期間受害的一般平民百姓,據估計有十萬人以上。「乙未戰爭」也象徵著清廷統治臺灣約200年間,一直無法有效建立起完整的管理機制,在割讓臺灣之後更放任臺灣自組組織武裝反抗,讓日本接收台灣的旅程變成征服的戰場。這也讓日本方在事後認識到必須從民政機關強力控制臺灣民眾,引進更為現代化的政府制度,以推動殖民統治工作,才有了後續日本建立警察制度,以有效建立起完整的殖民政權。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歷史上的今天 #甲午戰爭 #乙未戰爭 #日本 #清朝 #臺灣 #賽德克巴萊 #黑旗軍 #台灣民主國 #唐景崧 #李鴻章 #劉永福
成立 北洋艦隊 在 黑貓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說書模式】
好,來談談韓戰吧!
現在北韓跟美國關係超級緊張。
兩邊都在互嗆要射暴對方。
如果你問「為什麼韓國會分成南北韓呢?」
...答案是因為:1950有個韓戰沒打完,才導致今天這個尷尬的局面。
但韓戰的細節大家可能比較不熟...
因為美國人不喜歡這段過去,不喜歡就不拍電影也不作遊戲,所以大家就沒興趣惹... ┐(´д`)┌
-- -- -- -- -- -- -- -- -- --
但這個故事其實相當充滿戲劇性。
你想看看,美國耶?
二戰尻爆德國又碾爆日本的超強軍事大國:美國耶!
風風光光的跑去外送民主全餐...
結果客戶不但不吃民主,還反過來餵你吃土
雖然最後算是美國小贏一點點。
但假如一隊NBA球員跑去打學生系際盃,最後卻只有51:50贏一分,是我也不想張揚。
而且美國不愛談,我們的政府也不愛談。
畢竟要研究韓國這一場戰爭,就會發現韓戰跟國共內戰,甚至台灣現況,都是同一個副本...
-- -- -- -- -- -- -- -- -- --
好,開始吧!
首先,我們要從一百年前的「日清甲午戰爭」開始講。
當時韓國還叫《朝鮮王國》是清國的屬國,宮廷現正內鬥中,國內情勢亂成一團。
一邊是閔妃,也就是之後拍成韓劇的「明成皇后」。
一邊是李昰應,名字太難念,叫他「大院君」就對了。
日本看到這是開副礦的好機會,就將觸手伸進韓國,暗中幫忙「大院君」獲勝,讓他取得韓國政權。
事情告一段落後,日本依然沒有離開,繼續跟他說:「嘿,你們韓國被清國欺負這麼久,有沒有想過要獨立啊?」
大院君:「這...不好吧?清國會揍我的」
日本:「兄弟講這什麼話,我罩你啦!」
就這樣,在日本的幫忙下,韓國宣布獨立,再也不繳保護費給清國啦!
清國就森氣氣,痛譙日本是姬芭人,集結精英鐵甲艦隊要教訓教訓日本。
結果一打起來,不得了啦!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被日本帝國海軍幹到飛起來,整個被尻爆!
最後清國只好咬著手帕認輸,一邊承認韓國獨立,一邊把台灣割給日本,還賠了一大堆錢。
韓國人則開心的跳來跳去,《朝鮮王國》直接升等《大韓帝國》而且是獨立自主的國家喔!YEEAAAAHH~~ (゚∀。)
-- -- -- -- -- -- -- -- -- --
但是事情哪有這麼簡單?
本來以為獨立了正在開心的韓國人,這時驚訝的發現:為了內鬥、獨立,宮廷中的大咖全部都是日本安插的親日派。
然後接著各機關人事一波空降後,整個政府已經被日本滲透,所有功能被外包給日本人啦!!
韓國人:「太...太大意惹! OAQ」
-- -- -- -- -- -- -- -- -- --
儘管韓國人民隨即陷入恐慌,但日本完全沒有罷手的意思,甚至連日本人都直接跑進宮廷上班了,走投無路的韓國人這時只好去找北邊又大又粗的《俄羅斯帝國》求救。
俄羅斯天氣超暴幹冷,冬天港口都會結冰,很不方便,所以跟清國租了一個不會結凍的港口來用,俄國船用過都說讚。
結果日本這樣來一搞,港口與通往港口的路段就一直起爭議,弄到戰鬥民族很不開心,一直跟日本對罵,樑子越結越大。
就在這個moment!
在歐洲的英國follow到了這件事,決定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因為英國超賭爛俄國。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英國馬上找日本作好朋友,並且期望日本能從後方幫桶俄國,最大力的那種。
戰爭一觸即發,全世界都在看熱鬧,心想「ㄏㄏ,小日本竟然敢挑戰俄羅斯戰鬥民族,真的是不想活了」
結果日俄戰爭一開打,日本各種神調度,不論是陸軍還是海軍都屌打俄國,俄羅斯被打的不要不要的,連後方都被日本間諜滲透,革命與動亂四起,再打下去別說朝鮮了,整個國家被翻過來都不意外,只好趕快找日本談和,賠一筆錢,割了北海道附近的一堆島,摸著鼻子撤出朝鮮半島。
日本打爆俄國的消息一傳出去,全世界譁然,小小島國的黃種人竟然能打贏不可一世的俄羅斯帝國!!
太神啦RRR!!━━━(゚∀゚)━━━!!
戰敗的俄羅斯的影響力一路電梯向下。
但英國沒打算放過俄國,拉著美國,繼續鼓勵日本對俄國的牽制,還跟日本說:「我看...為了不要讓韓國人再被這些強國欺負,你直接把它收成日本的一份子吧?」
日本:「正有此意! (`・ω・´)」
於是,大韓帝國滅亡,韓國被併為日本領土,開始了35年的日佔時期。
-- -- -- -- -- -- -- -- -- --
在這段日佔時期,為了滿足索求無度的母國日本,韓國人不但要忍受外族的統治,還不斷的在各方面被剝削,連自己的語言跟文化都保不住,苦不堪言。
但韓國人民沒得選擇,因為一出來抗議就被鎮壓,示威還會被屠殺。
眼見高壓統治下的韓國人,一個一個變成日本人的形狀……
-- -- -- -- -- -- -- -- -- --
到了第二次世界戰爭。
北方的俄國變成了蘇聯。
韓國依舊是日本的殖民地,還成為了日本侵略中國的前線基地,不但要負責為日本人補給,甚至還一堆人被拉上戰場,死傷慘重。
但接著日本開始節節敗退,戰況越來越不利…
-- -- -- -- -- -- -- -- -- --
在義大利與德國相繼倒下後,日本高層激烈的討論,到底要投降?還是要「像個武士,戰到最後一兵一卒」?
美國:「戰你老木」
然後丟了兩顆原子彈把廣島跟長崎夷為平地,日本馬上決定要投降。
但在投降之前,蘇聯抓到這個報仇的機會宣戰,揮軍南下,打算在日本投降之前能佔多少是多少。
美國一看驚跳起來:「不行,要是給蘇聯佔掉整個朝鮮,那我美國不就沒油水撈了?」
於是就對蘇聯史達林大喊「達林兄!我們馬上從南部支援你們!38度線以北靠你了,那38度線以南就交給我們吧!」
史達林考慮了一下,心想:「...我要是同意的話,朝鮮這塊至少有50%保底,省下來的時間我可以把之前被日本佔走的一堆島搶回來!搞不好還可以順便拿下北海道喔!?」就答應了美國。
隨著之後的日本投降,局面變成了:
1.美國獨佔日本。
2.朝鮮則被分成兩半,北邊的由蘇聯佔領、南邊的則是由美國佔領
這也種下了韓戰的導火線…
-- -- -- -- -- -- -- -- -- --
二戰結束了。
本來打仗的時候,各國說好戰後要幫忙各民族獨立的,但是二戰一打完,本來的戰友為了利益反目成仇。
世界分裂成由蘇聯帶頭的共產陣營 v.s. 美國為首的民主陣營。
蘇聯為北韓找了傳說中的游擊隊隊長,也是韓國人民眼中的抗日英雄金日成來領導新政府《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而美國一開始先自己成立軍政廳統治,後來找了一個叫做李承晚的老阿伯來成立《大韓民國》
但這個大韓民國是在中國上海租界成立,流亡30年,從來沒有在朝鮮本土執政過的團體。
韓國人:「為什麼不是找本土派的? OAQ)」
美國:「B嘴」
嚴重的種族歧視讓代管的美軍根本沒心好好處理韓國問題,為了快速的讓治理上軌道,還用了一大堆以前日本人的手下來當政府官員,最後端上桌的,是一個貪污腐敗,還由外國人掌控的廢物政府。
民怨與暴動四起,但是由美國領導的聯合國還是召換世界各國的好夥伴一起承認李承晚政府是韓國合法的政府。
蘇聯:「你那個是盜版的,我們北韓金日成政府才是正宗原創」
美國:「啊不然來全國普選啊」
蘇聯:「欸,你們人多,又愛買票,這樣對嗎?」
美國:「可是我們南韓這個才是大家承認的耶……」
然後蘇聯大手一揮,背後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都跳出來說「我們一致認定北韓金日成這個政府才是韓國唯一的政府!」
就這樣,韓國有了兩個政府。
兩方有不同的名字、卻相互不承認。
兩方有不同的靠山、卻又相互敵對。
…局面從「北韓vs南韓」升級成「共產vs民主」
唯一共同點只有:兩邊領導人都是心狠手辣的獨裁者。
-- -- -- -- -- -- -- -- -- --
儘管互看不順眼,但是雙方政府都漸漸上了軌道,美國跟蘇聯決定把燙手山竽丟給聯合國處理。
聯合國說會協調雙方全國普選後,美蘇雙雙撤出了南北韓。
……但事情當然沒那麼簡單就結束。
蘇聯撤退時,不但把北韓軍隊訓練的呱呱叫,還派一堆人跑去隔壁棚打國共內戰吸經驗,甚至還把各種武器、戰車跟飛機留下來給北韓軍用。
而南韓軍隊訓練的亂七八糟,政府貪腐不得民心,美軍顧問又一直打茫,南韓境內到處都在內亂,領導人一天到晚對北韓嗆聲,邊境每天都起衝突。
最後金日成終於忍不住了,就在衝突發生2000多次後,北韓軍跨越了38度線,以閃電般的速度往南韓進擊。
李承晚政府一聽到前線失守,高官們馬上拔腿就跑,指揮系統與防線全面崩壞,首都首爾 (那時叫漢城) 才幾天就失守了…
南韓軍本來就弱,現在連指揮系統都掛掉,對上驍勇善戰的北韓軍毫無招架之力,被打得滿地找牙,不斷撤退。
撤退路上把橋跟上面撤退的平民一起炸了,順便燒殺擄掠,然後栽贓給北韓軍。
聯合國:「北韓你搞屁啊!為什麼要發動戰爭呢?」
金日成:「是你們先動手的!美國一直在幫助李承晚準備侵略韓國,我們只是採取必要的手段來保護我們的人民,順便促成國家的統一啦!」
美國沒辦法反駁,因為李承晚真的一天到晚在嗆要打爆北韓…
不過事情來了還是要處理,杜魯門總統隨即下令軍事介入,聯合國安理會也馬上派兵幫助南韓,三年的血戰就此開打。
-- -- -- -- -- -- -- -- -- --
聯合國迅速組織了一支部隊進入戰場,本來以為北韓看到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UNC)就會知所進退,停止進攻。
沒想到北韓軍超兇,UNC完全無法抵擋北韓的進攻,一路撤退,被逼退到最南邊的釜山。
但到了海邊,UNC就成立了防線,因為海邊有著大量的空母跟戰艦,北韓軍一接近海邊就會被聯合艦隊轟成智障。
而陸上則是有著源源不斷的支援與補給,例如熱騰騰的M-26潘興坦克,強大的火力終於有效阻止了北韓T-34坦克的進攻,這個「釜山環形防衛圈」總算是hold住了南韓的防線。
-- -- -- -- -- -- -- -- -- --
但守住歸守住,兵線卻推不出去。
戰況陷入膠著,司令麥克阿瑟決定發動一個大膽的反攻作戰,他要從首爾西邊的超不適合登陸的仁川港登陸,一口氣督進北韓軍的補給路線,幫釜山解圍、收復首爾。
由於這戰術實在太潮了,當時所有的專家都說「不可能的!這戰術太難,根本不可能成功 ಠ_ಠ」
這些專家嘴巴說不行,可是身體卻蠻行的,最後270艘軍艦近乎無損的把8萬人送上岸,仁川作戰大成功! ヽ(゚▽゚)ノ
麥克阿瑟一口氣收復首爾、切斷北韓軍補給線,UNC釜山部隊也突圍成功,戰局一個大逆轉,北韓軍被逼回38度線。
-- -- -- -- -- -- -- -- -- --
本來戰爭可以就此結束,但UN與美國的大頭們最後決定乘這機會一口氣解放北韓,幫助韓國完成統一。
大批UNC部隊越過38度線,向北方進攻!
此時的北韓軍海軍與空軍已經全軍覆沒,在制空權確保的情況下,UNC的飛機滿天飛來飛去,想炸誰就炸誰,整個北韓被炸到翻過來。
北韓的陸軍也只能一邊挨打一邊撤退,金日成眼看大勢已去,趕快找蘇聯老大史達林跟中國好朋友毛澤東討救兵。
金日成:「本陣告急!弟兄們請以火力掩護我 OAQ)」
毛澤東:「好,我以火力掩護你。」
史達林:「 ...」
金日成一看史達林不講話,就知道這下靠北了
「達林兄兒,不是說好要是聯合國那班混蛋要是越界的話兒,我出陸軍、你出空軍,咱們給他們好看嗎? OAQ)」 毛澤東很緊張的問史達林。
史達林:「可是......要是我蘇聯直接跟美國槓起來,第三次世界大戰就會開打,然後一定會變核子戰爭,這香菇一種,人類搞不好就要滅絕了」
毛澤東猶豫了一下,桌子一槌:「不行兒!當初我共產黨跟蔣介石打得昏天暗地的時候兒,日成老弟幫了我不少忙!加上我可不能讓達林兄領導的共產主義丟臉!」於是中國調派30萬人以志願軍的形式登入韓戰online。
UNC本來打得很爽,越打越順手,一路壓到鴨綠江邊,本來還以為可以一口氣殲滅北韓,結果此時北韓軍一個颯爽轉身,四面八方的中國軍隊就像冷冷的冰雨在臉上胡亂的拍,子彈跟砲彈在雪中混成一塊,UNC被殺的措手不及,趕緊撤退。
麥克阿瑟氣得跳腳「什麼!怎麼會有中國人來亂辣!!」
於是趕快加派大量空中支援。
空中支援卻都被神秘的戰鬥機打下來。
原來史達林終究還是放不下心,偷偷派了一票飛行員cosplay成中國人,開著最新的噴射戰鬥機「米格15」在鴨綠江上空巡邏,任何飛機只要進入這道「米格走廊」都會被痛打一頓,UNC除了美國的「F-86軍刀」以外,全部都只能挨打。
UNC就這樣在零下20度的寒冬中跟50萬中國軍作戰…
…等等,怎麼多了20萬?
這問題美軍一定更想問,而且之後會一直問,因為志願軍人一直加一直加,最後總數會增加到300萬…
毛澤東:「人多就是任性,懂?」
總之,UNC就這樣被尻回了38度線後面,首爾再度失守。
-- -- -- -- -- -- -- -- -- --
之後來到戰況的最後,也是最久的階段。
UNC再度失去首爾後,麥克阿瑟一直跳腳,吵著跟杜魯門說他要丟核彈,而且一要就是26顆。
杜魯門一邊幫忙準備核彈,一邊想「靠北,我要是真的批准,人類會不會滅亡啊?」
還好,本來慘烈的戰況突然變緩和了。
原來是中國軍隊不太想越過38度線打仗、北韓軍隊死傷慘重,還活著的也累了、蘇聯空軍因為是秘密參戰,所以不能飛超過平壤。
隨著戰事趨緩,UNC趕快反攻一波再度拿下首爾。
首爾表示「幹,第四次了,你們煩不煩啊? ヽ(#`Д´)ノ」
杜魯門也順便換掉麥克阿瑟,免得他一忍不住就射了。
-- -- -- -- -- -- -- -- -- --
接下來就開始長達兩年多的對峙,雙方在38度線左右你來我往,互不相讓,誰都沒辦法突破。
談判也如火如荼的在中間的板門店展開,但兩邊都沒打算妥協,完全沒有進展。
因為不論是蘇聯還是美國,雙方都想把對方釘在一個地方以免戰事擴大,所以這樣小規模而持續的雙方衝突,符合雙方利益,戰爭的結束遙遙無期。
除了互相指責的戰爭責任以外,戰俘的安置與遣返也是吵鬧不休的要點,吵了兩年後,談判突然出現了曙光…
原來是史達林掛了,新上任的赫魯雪夫政權還不太穩,不想生事,於是北韓、中國與美國決定簽下停戰協議,在各自佔領的最前線後退2公里,形成4公里的緩衝,成為非軍事區 (DMZ),大家先放下武器各過各的,問題以後再喬。
呃?北韓...中國...美國...?南韓勒?南韓沒有簽喔?
是的,李承晚打死不接受談判,不過沒人鳥他,反正南韓政府跟南韓軍從頭到尾都只有扯後腿。
就這樣,持續三年,造成軍民傷亡400萬的戰爭畫下了逗點,雙方的邊界也幾乎回到原點。
-- -- -- -- -- -- -- -- -- --
戰爭之後的南韓人民,被李承晚貪污腐敗的政府折磨12年後,總算是被人民推翻,而朴正熙率領的軍隊隨即政變奪權,開始一連串強硬的改革,配合美援與日本分工,南韓國力與經濟不斷的成長,被稱為漢江經濟奇蹟,今天雖然飽受軍事威脅與社會問題所擾,但絕對算是民主自由世界的強國之一。
(btw剛下台的朴槿惠就是朴正熙他女兒)
而北韓持續的實行高壓統治,將北韓孤立於世界之外,從金日成的統治轉到兒子金正日、再到孫子金正恩,大致上沒什麼結構上的改變,就算有,我們也不會知道。
中國從蘇聯那邊得到了大量經濟支援與技術上的支持,推動各項改革,並積極爭取國際地位,直到今天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
而蘇聯在赫魯雪夫上台後,持續跟美國搞對立,冷戰持續了40年,其中包含了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古巴飛彈危機…等等大大小小的衝突,還好兩邊都有一定程度的克制,讓第三次世界大戰沒有開打。
美國在韓戰期間,決定了「圍堵共產主義蔓延」的政策,並給予協助圍堵的國家大量金援與軍事援助,連帶扶持了許多親美政府跟帶動這些國家的發展。
中華民國在國共內戰失利而逃到台灣島,由於韓戰爆發,中國決定「抗美援朝」而不再追擊國民黨。聯合國也為了避免戰事擴大,將航空母艦隊開到台灣海峽中間,阻止毛澤東進犯台灣;也阻止了蔣介石反攻大陸,間接結束了國共內戰,大量的美援帶動了台灣經濟與工業,之後成就了台灣經濟奇蹟。
然而可惜的是,維持國共曖昧的對立符合美國利益,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兩者間的問題至今依舊沒有順利解決。
戰後盟軍與日本各種跟台灣有關的公約,也都因國共內戰造成雙方缺席而沒有結論,當時的國際也忙著處理韓戰(與冷戰),把《中華民國》《國民黨》與《台灣》的種種矛盾擱置、冷處理,放置到今天依然充滿了爭議與對立。
至於未來川普跟金正恩的愛恨情仇會怎麼發展?
台灣揪~竟能否置身事外?
讓我們看下去…
成立 北洋艦隊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補上禮拜的偷懶進度
內容勘誤:當年日軍登陸的地點為今日新北市的貢寮
#歷史上的今天 1895-JUNE-07 日軍佔領臺灣 / 乙未戰爭
我們在歷史課本上知道,中日甲午戰爭後,臺灣因為《馬關條約》被清廷割讓,日本接收台灣;但後續的「臺灣民主國」或是「乙未戰爭」,則鮮少被人提及,但這卻是與臺灣息息相關的故事。
▶ PODCAST收聽讓耳朵懷孕的聲音: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bfgpg2tsidy0873b2ermu7l
1894年,中日雙方因朝鮮問題爆發甲午戰爭;這是清朝推行「洋務運動」的總驗收,同時也是日本推行「明治維新」後的期末考。清朝的北洋艦隊在甲午戰爭期間重創,最後被迫簽下《馬關條約》;事實上,《馬關條約》在正式完成簽訂之前,中日雙方不斷交涉談判,清廷重臣李鴻章在割讓台灣澎湖與台澎附屬各島嶼的條件上爭論不休,甚至還為了條約內容的談判在日本挨了刺客一槍,相當狼狽。
直到1895年4月17日,中日兩國代表在日本下關的春帆樓正式簽署了《馬關條約》。完成簽約後,日本政府派出第一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海軍大將,在基隆外海與清朝官員交接,清廷則派出李經方辦理「交割」事宜,並命令臺灣巡撫唐景崧回京,所有在臺灣的文武官員內渡。但就在澎湖被日軍佔領的消息傳回臺灣本島後,臺灣地方仕紳開始與唐景崧等人籌組「臺灣民主國」,並推舉唐景崧就任總統,丘逢甲擔任義勇軍統領,準備與前來接收臺灣的日軍決戰,並等待清廷支持。此時,因為是甲午戰爭後一年,是為「乙未戰爭」
「乙未戰爭」就在5月29日日軍登陸新竹澳底後爆發,並花了十天的時間,在6月7日進入台北城,宣布日本開始殖民台灣。諷刺的是,「臺灣民主國」在5月15日成立,唐景崧卻在日軍登陸不久後在6月6日喬裝成老婦,潛逃至廈門;唐景崧潛逃後,民主國內部指揮系統大亂,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繼續在台灣中南部地區領導反抗勢力;直到同年10月底,劉永福陣前潛逃,日軍進入台南城,日本才認定「臺灣民主國」勢力滅亡,反抗勢力轉為地區性零星的游擊戰,乙未戰爭才告一段落。
這場戰爭在軍方死傷統計上,臺灣民主國與日軍方大約1500人死亡;但在這段期間受害的一般平民百姓,據估計有十萬人以上。「乙未戰爭」也象徵著清廷統治臺灣約200年間,一直無法有效建立起完整的管理機制,在割讓臺灣之後更放任臺灣自組組織武裝反抗,讓日本接收台灣的旅程變成征服的戰場。這也讓日本方在事後認識到必須從民政機關強力控制臺灣民眾,引進更為現代化的政府制度,以推動殖民統治工作,才有了後續日本建立警察制度,以有效建立起完整的殖民政權。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歷史上的今天 #甲午戰爭 #乙未戰爭 #日本 #清朝 #臺灣 #賽德克巴萊 #黑旗軍 #台灣民主國 #唐景崧 #李鴻章 #劉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