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6日,舉行畢業典禮的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張哲生 攝)
昔日去逛光華橋下的光華商場時,常會經過臺北工專(北科大的前身)的新生南路側校舍,當時它的校門在新生南路上,現在在忠孝東路則出現一個更大的校門,校址為臺北市忠孝東路三段1號。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之校史:
1912年(明治45年)7月5日,日本臺灣總督府於臺北廳大加蚋堡大安庄(即北科大現址)設立民政局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隈本繁吉先生擔任所長,所內分設「木工」與「金工及電工」兩科,為臺灣工業教育之肇端。
1914年(大正3年)6月23日,民政局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改名為臺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
1918年(大正7年)7月18日,增設臺灣總督府工業學校五年制,並設機械、應化、土木三科,專收日籍學生。
1919年(大正9年)4月1日,臺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改名為臺灣公立臺北工業學校。
1921年(大正10年)4月1日,臺灣總督府工業學校改名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一工業學校,以日籍學生為對象;而原臺灣公立臺北工業學校,則更名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二工業學校,以臺籍學生為對象。二者在同一校舍上課。
1923年(大正12年)4月1日,臺北州立第一工業學校及臺北州立第二工業學校合併,改稱為臺北州立臺北工業學校,增設電氣科、建築科及應用化學科、機械科、土木科共五科。
1937年(昭和12年)4月1日,臺北州立臺北工業學校增設採礦科。
1939年(昭和14年)4月8日,臺灣總督府於本校另設工業技術練習生養成所,採夜間授課。
1945年(民國34年)12月31日,校名在二戰後更改為臺灣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分初級部、高級部,設機械、電機、土木、建築、化學、採礦六科。杜德三先生為第一任校長。
1946年(民國35年)1月,成立臺灣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附設一年制中級技術生養成所。同年9月1日,王石安先生接任校長。同年10月1日,簡卓堅先生接任校長。
1948年(民國37年)8月,奉令升格為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初設五年制機械、電機兩科。原臺灣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附設一年制中級技術生養成所改稱為臺灣省立臺北第一工業技術練習生養成所。同年11月1日,開學上課,此日定為校慶紀念日。同年12月,成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機械科附屬技工訓練班。
1949年(民國38年)7月25日,顧柏岩先生接任校長。同年8月,增設五年制化學及礦冶兩科,增設三年制電機科電力及電訊兩組,電訊組後併入電子科。同年10月,原臺灣省立臺北第一工業技術練習生養成所改稱為臺灣省立第一工業職業補習學校。
1950年(民國39年)9月,增設五年制土木工程科。
1951年(民國40年)9月,增設二專土木科。
1952年(民國41年),增設二專化學科。同年12月4日,宋希尚先生接任校長。
1953年(民國42年),二專停招,增設三專機械科、電機科、紡織科。同年5月11日,康代光先生接任校長。
1954年(民國43年)8月1日,增設三專土木工程科、化學工程科。
1957年(民國46年),原臺北工業專科學校機械科附屬技工訓練班改稱為臺北第一工業職業補習學校附屬技工訓練班。
1958年(民國47年)2月10日,張丹先生接任校長。
1961年(民國50年)7月7日,增設二專機械工程科及電子工程科。
1963年(民國52年)8月,增設二專電機工程科。
1965年(民國54年)2月18日,趙國華先生接任校長。同年8月1日,成立夜間部。
1966年(民國55年),增設三專工業工程科。增設二專工業工程科及工業設計科。同年8月,土木工程科工業設計組建築組併入工業設計科。
1967年(民國56年)6月13日,增設三專礦冶工程科及電子工程科。
1971年(民國60年)3月1日,成立電子計算機中心。同年8月1日,紡織工程科更名為纖維工程科。同年12月30日,唐智先生接任校長。
1972年(民國61年),增設二專電機科工業訓練組一班。成立空中高工補習學校,設機工、電工二科。成立臺灣省臺北工業專科學校附設建教合作中心。
1973年(民國62年)2月1日,與臺灣電信局合作,辦理電訊專科班。
1975年(民國64年),增設三專工業設計科。
1977年(民國66年)7月20日,奉准設立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專科進修補習學校,設機械、電機、化工、工業工程四科。
1979年(民國68年)8月1日,纖維工程科紡織組、化纖組分別更名為紡織工業科紡織工程組及紡織化學組。
1980年(民國69年)10月,頒發畢業證書編列第一號予俞石獅校友。
1981年(民國70年)7月,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改名為國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
1983年(民國72年),增設臺灣第一所二專核能工程科,為建教合作專科。
1984年(民國73年)12月31日,張文雄先生接任校長。
1987年(民國76年),增設三專建築設計科。工業工程科更名為工業工程與管理科。二月,本校實習輔導室 成立校友聯絡中心。同年8月,工業設計科建築設計組獨立為建築設計科。
1988年(民國77年)7月31日,礦冶工程科更名為材料及資源工程科。
1989年(民國78年)8月1日,張天津先生接任校長。
1990年(民國79年)8月8日,奉教育部核准成立改制技術學院籌備規劃小組,並成立五個工作小組積極推動改制工作。
1991年(民國80年)6月,成立自動化科技中心,主要任務在整合本校機械、電機、電子及工工等各系有關自動化方面之人才設備。
1992年(民國81年)1月25日,教育部同意國立臺北工專以台北縣萬里鄉中萬里加投段及基隆市安樂區大武崙段等部份土地作為第二校區預定地。同年8月,增設光電科技中心。
1994年(民國83年)8月1日,國立臺北工專改制為國立臺北技術學院,設立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化學工程、材料及資源工程、土木工程、紡織工程、電子工程、工業工程、工業設計、建築設計等十個技術系。停招二專及三專,五專學制繼續招生。
1995年(民國84年)5月1日,成立校內第一個研究所-機電整合研究所。同年8月1日,校內共同學科成立七組教學研究會,設主任一人。同年8月,首次藉由遴選制度產生11位系主任。設置進修推廣部。
1996年(民國85年)9月29日,臺北縣萬里第二校區正式獲撥用。
1997年(民國86年)4月25日,國立臺北技術學院獲頒八十五年度服務貢獻、辦學績優、行政考核優良、師資考核優良及視導評鑑優良等五個獎項。
1997年(民國86年)8月1日,國立臺北技術學院更名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設立機電、工程、設計、管理四大學院,並增設電腦通訊與控制研究所、土木與防災技術研究所、生產系統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同時增設車輛工程技術系及冷凍空調技術系。同年11月1日,北科大首度校慶,副總統連戰先生蒞臨賀勉。
1998年(民國87年)7月,附設專科進修補習學校奉准升格改制為進修補習學院,為二技3年學制,改招專科畢業生修業學生。同年8月1日,停招五專。同年8月19日,增設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電力與能源技術研究所、材料及資源工程研究所、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
1999年(民國88年)7月,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設進修補習學院更名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設進修學院。同年7月15日,成立創新育成中心。同年8月1日,增設製造科技研究所、冷凍與低溫科技研究所、光電技術研究所、生化與程序工程研究所、有機高分子研究所、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增設經營管理系(二技)、應用英文系(二技)。
2000年(民國89年)2月,為提昇行政效率,加強服務品質,成立「ISO 9001品質驗證推動小組」,積極推動取得國際驗證工作。成立水環境研究中心。同年3月3日,迎千禧年共同宣言紀念碑於校內紅樓前揭幕,由張天津校長及各級主管和師生代表數百人參加,鐫刻嚴文方副校長題撰之千禧宣言碑文-「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我們曾經參與,從兩千年起,我們更要共同努力追求卓越。」同年8月1日,增設車輛工程研究所、資訊工程研究所、自動化科技研究所、環境規劃與管理研究所、創新設計研究所、化學工程研究所。增設工業工程技術系。
2001年(民國90年)5月15至18日,慶祝90週年校慶系列活動:一同走過從前校園影展暨座談活動,敬邀孫運璿資政、法務部長陳定南及台北市副市長歐晉德共同參與。同年8月1日,增設工程科技研究所博士班、二技資訊工程系、光電科技系。
2002年(民國91年),成立奈米矽元件研發中心。增設分子科學與工程系。
2003年(民國92年)8月1日,增設電機工程系博士班、電腦通訊與控制研究所博士班。同年12月19日,成立奈米光電磁材料技術研發中心。
2004年(民國93年)2月2日,李祖添先生接任校長。同年8月1日,設立四年制資訊工程系、光電工程系、經營管理系,二技學制停招。增設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博士班、光電工程系博士班。同年10月1日,甘比亞石油專班開學典禮,該班為北科大與西非甘比亞共和國合作而開設之四年制學士專班,亦為國內與西非建教合作之首創。
2005年(民國94年)2月1日,成立藝文中心。同年8月1日,增設資訊工程系博士班、工商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及電資碩士在職專班。
2006年(民國95年)8月1日,成立電資學院。成立校友聯絡中心。增設設計研究所博士班、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班、大學部四年制機電、電資、工程科技、創意設計等四學士班。
2007年(民國96年),成立北區技專校院教學資源中心。增設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博士班、有機高分子研究所博士班。同年9月,增設甘比亞電資專班。
2008年(民國97年)8月1日,增設應用英文系碩士班、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博士班、甘比亞土木專班。
2009年(民國98年),增設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研究所博士班。增設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碩士班、資訊與運籌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成 大 土木 研究 所 招生 在 清華金門教育中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清華大學目前正在金門同步招收第二屆「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學位班—全球化運籌組」、第三屆「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學位班乙組」,每班各錄取20名學生,將為金門培養40名高等教育人才,使金門成為台灣離島當中,擁有最多頂尖大學的學生;本次碩士班報名時間為108年12月13日上午10時起至108年12月23日下午5時止,一律網路報名。歡迎有意進修碩士學位者加入清華大學的行列。
以下兩班(金門) 同步招生中:
1.「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MBA)乙組(全球化運籌組)」金門班:
一律網路報名,紙本資料須於12/23前寄出唷!!(郵戳為憑)
簡章下載網址:https://reurl.cc/NaQ1d5
報名網址:http://admission.nthu.edu.tw/pagemix.aspx…
2.「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金門班🥰 :
報名簡章下載網址: https://reurl.cc/NaQ1d5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108年12月23日下午5時止。
若有任何問題,請洽詢: 陳小姐 082-312470 082-312460
#國立清華大學金門教育中心
成 大 土木 研究 所 招生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高雄大學的非典型科系?】
#大學時期我就是蚵粉
我是高雄大學畢業的學生、有人稱他蚵寮大學、也有魚塭大學,鄰近橋頭梓官與援中港,在推薦甄試的時候,我還一度跑錯到高第一科大,還好後來沒有誤事,對高雄市區長大的小孩來說是一個相當陌生的楠梓養殖漁業聚落。
我曾提到高雄市只有小港跟旗津沒有長住、而楠梓這段就是在我的大學時期,我當時剛搬到鳳山五甲騎鳳仁路要45分,走一心轉中華也要50分,所以雖然讀高雄的學校還是要住宿舍,也不常回家。
#高大非典型科系
高大的科系很特別、有些傳統的科系如法律、電機、資管,但更多「非典型科系」如化學是應用化學,數學是應用數學、美術有民族藝術等,更特別的是眾多「組合型科系」亞太工商管理學系、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政治法律學系、化學材料與工程學系等,新生入學的時候看到手冊、默默地覺得這學校的科系名稱怎麼都世界長的。
#大學除了研究也重視社會參與
其實在構築科系之前、要先講大學存在的目的,一方面作高度學術研究、另一方面在講就業與所謂社會合作如常聽到的產官學關係、或是大學的社團活動,所以舉資管系的例子,資料庫與行銷兩堂課在資與管合併之前,不會碰再一起,直到有個Wall mart行銷人員跑去學資料庫、從幾百萬張發票裡面發現「買啤酒的會買尿布」,進而發展促銷活動,一時轟動全美,促成所謂資管系大流行。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20年前高雄最多有六間「高雄」大學,都是術業有專攻的專科性大學、餐飲、海洋、師範、醫學、第一科、應用科等、但就是缺少一個綜合性大學,當時雖有中山在、但因校地問題、幾度傳出合併遷校使得擴充與發展受限,高雄大學的存在,就是為了補足大高雄地區就業與產業升級的重責大任。
#講施政不代表戰南北
從國土規劃高雄悲慘的60年不變來看、大學的設立直接影響了地區的發展、如先有清華交大、才有竹科,先有成大、才有南科,在爭取中央建設的時候、大學充分扮演人才的聚落與影響決策的角色,但也有個bug,因為爭取大學、也是由行政院核准;無奈從1980年代開始、高雄社會企業開始強調高雄綜合性大學重要性、在評估中山與樹德、實踐等現有大學後、終於在1997年核准高雄大學成立,並於2000年招生,但早已錯過陪重工業轉型的黃金時間、只能等他未來發生效果。
20年過去、高雄大學的師生一起努力、在新南向部分有了長足的發展、與高雄市政府的互動也逐步踏實、化材環工等科系漸漸地進入在地的產業,雖然還是很多人說同學不在高雄、但沒有高大、可能連大學都不會在高雄念。
#過去現在與未來
高雄有跑船的人、於是有了海科;有各行各業技職體系人才、於是有了現在的高科大;醫師、有了醫大;老師、有了師大;餐飲蓬勃、有了餐飲;未來的智慧城市也好、產業升級也好,高雄大學的存在、就是為了讓重工業城市的轉型、能夠更加平順快速一點。
社會的問題、不會換了總統或市長等官員就改變(除非本來那個沒在幹嘛),而是需要每一個人在不同領域上行動、進而產生改變,因為國土規劃政經產官學都在北部、過去這樣鼻子摸一摸、了解到歷史後,我聽到同學不在高雄,我都回覆說
「要把同學接回來」
「要把同學接回來」
「要把同學接回來」
我是高雄人、也是高大人、我高我驕傲。
附圖是2006年大專盃壘球冠軍、(球衣我現在還穿的下XD)、那時候還沒有運動競技系、高大棒球場的氣候、方位也很適合發展亞洲春訓基地、有機會再講。
成 大 土木 研究 所 招生 在 研究所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鴻圖大展! 歡迎交流研究生學習歷程、研究所入學考試、推甄題目、解答、正備取錄取分數、考取研究所心得及系所介紹討論等與研究所相關話題。 ... 國立成功大學 ... ... <看更多>
成 大 土木 研究 所 招生 在 110成大研究所招生試題/壓密速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110 成大研究所招生 試題/壓密速率+…#幸福教練# 土木 幸福硬梆幫#土壤力學#基礎工程#國考#經濟部國營事業考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