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發了的好好抱抱email主題是:錢從那裡來。
會寫出這樣的抬頭和內容連自己都很驚訝,本來以為一年52封抱抱,都會是心靈世界的,因為清楚明白了所有的物質世界的名利和肉體有一天都會(突然)消失,沒有什麼好執著。
結果心裡就突然的出現了我必須要寫這個主題(宇宙超人指示)
昨天早上寫完發出後,似乎也明瞭了為何要我寫這個主題,或許可以因此讓我或需要明白錢為何會流進來給自己原因。
不是誰的運氣比較好,錢會流進來是因為啟動了最源頭的力量。
啟動了最源頭的力量,就可以打開金流水龍頭。
不過錢和任何物質能量都是一樣的,少了會渴會餓會不舒服,多了也會釀成災害甚至滅頂,你現在有多少的容量可以裝,就會有剛剛好的份量流入,你要做的就是打開讓金流流進來,打開就是我們說的「放鬆,讓小我放手」。
簡單來說,每個的人的內在是一切啟動的源頭。撥開小我雲霧,就變簡單起來。
信中(莫名其妙)寫了自己從21歲開始創業,23歲開始買房,每次要工作室就能買到,要店面就能買到,要新家就蓋了一棟樓,要學習和地球接軌想買進了森林美寶地,而且還同時備好剛剛好不多不少的現金讓我買⋯寫著寫著對這幾十年來錢怎麼來,有了(宇宙)新視角的觀察。
寫完很有感。預計下週可能如果沒意外的話,還會繼續再寫錢流的補充主題,因為這週雖然寫了很多,也根據重要性列出了重點,但寫完後還是發現有些實際行動上的細節需要補充才行,還有很多筆友紛紛回信想問引進金流的「水呼吸」要怎麼練習,我想這是下週馮云好好抱抱會寫這些。
如果你有關於金錢流不進來的問題也可以在這期間回email跟我說,或留言在這則下面,如果我知道怎解我一併在下週的馮云好好抱抱寫給你。
嗯⋯
本來想說寫個昨天寫信的開頭,今天的主題想寫的新家基地的建設心得,結果又寫了落落長⋯
最近心思真的都放在馮云好好抱抱上啊,粉絲團我承認有點冷落,我想是內心對臉書的演算機制的反感吧~雖然(學行銷那麼久了)知道寫什麼可以獲得比較多的按讚數,但似乎對大啊多啊廣啊市佔率啊⋯⋯對於追求這些主流價值的分數漸漸失去興趣。
以前的我可能會很沒安全感吧⋯⋯哈哈😄
不過現在知道了,也接受👉這些都是別人可以讓你一夕崩塌的努力呦~所以也就抱持著比較輕鬆的態度,有很好,沒有了也不會不行這樣。
所以有點重要很想分享的事情,都留在email和自己的電腦存檔裡,也的確計畫在一年52週後,會集結成實體書和電子書。
目前是這樣規劃著,不過明年到時候到底會怎麼樣?沒人知道。我想也說不定就這樣留在每一週和你的郵件夾裡。
#都好
#隨心就好
六月接收到森林新家基地起,(像我如此積極生活的人當然)每天都有一段不小的時光,會用來處理新家的規劃和設計。
有時候是在基地現場接受土地給的訊息,有時候是約各種工班設計師建築師來討論,也跑去木材行與石材行看各種建材好幾次,上週一抱著還沒痊癒的身體在雨中和ㄤ搬了二十塊石材磚當成練重訓,流了滿身汗,覺得很爽~哈,瘋子。
因為很愛買房裝潢房蓋房,算算也有十幾次設計裝潢的經驗了,連樓都蓋過了⋯但我發現自己這次變得好不一樣。
以前我和大部分台灣人一樣,喜歡儘量的擴張,儘量的大(但還好我喜歡陽台,大部分的人連陽台都蓋滿滿。)
現在的我卻想要儘量的將空間還給土地植物空氣花和水,儘量的減少對土地的干擾。
像是本來這塊地上就有引渡山泉水,不過完全沒有做淨化處理,我說的是用完的水淨化再還給河流呦,台灣人有幾個會這樣做呢?
你問我為何要這樣做,為什麼不呢?
用完了的水直接排回溪水中你不覺得很不負責很奇怪嗎?但大部分的人不會把建設基金花在這裡,會擴大自己的室內空間?到底住那麼大,打掃起來還很不方便這個原因是什麼⋯
洗澡洗菜用完後的中水再回歸溪水的時候先做前置的生態池與植物淨化再還給地球的設計,我是自然而然就想要這麼做,因為我覺得這樣才合理才負責。
不過這幾個月溝通下來,發現我和盧魚先生還真的(都是水瓶外星人),講完要的東西之後,聽懂的人還真少哈⋯
收到的幾個不同設計規劃,都還是儘量,用鋼材再建設新的(用不到的空間)⋯看到時我先是驚訝,但後來想想這不就是我們人類一直以來的方法嗎?
#剛剛好才好
#小我是故意的
把自己的生活所需退回剛剛好所需要的範圍,做剛剛好的生意,愛剛剛好不多不少的客人,讓每一個都能用心交心,都能好好的照顧到,生活在剛剛好的空間,土地剛剛好的不大不小。
學習謙卑,往後退。
把空間還給植物還給空氣還給風,還給水,是這次森林新家基地想要好好往前奔的設計規劃方向。
好像在拼圖,也像在迷宮中找路,好幾次忍不住拿起筆來自己塗鴉,沒人懂那就自己來⋯然後又出現好像有人可以協助⋯就試著努力溝通看看吧。
在很少人在走的路上奔跑著,但回頭看看,女導演女鐵人蓋小棟都市宅⋯我那一次不是這樣哈~
#跟著心跟著宇宙
#本然的自信
下面第一張圖從網路擷取,未來想做兩座這樣的樓梯,若是有認識或你自己有這種自然工法砌石整地高經驗質的,請私訊給我(下一階段工程,預計九月執行)
第二張圖是自己早上用鋼筆畫的哈⋯後門舒適好走的樓梯初步幻想圖~
我想把你留在昨天電子書 在 楊定一博士.全部生命系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 (1001) 是陪伴自己和家人的好日子。一樣地,楊定一博士會在他的早晚8:00靜坐,想要一起複習的朋友,可以採用這裡的進度來進行。
0824_1_D_早:練習與共修是一體兩面.我-我的靜坐
0824_2_N_晚:隨時停留在愛,是你這一生可以找到的最好的法門、最好的一切
0824_3_I_補充:主是喜樂,是歡喜,是愛
有些練習真的好簡單,就像《真原醫》39章這兩個小標題所點出來的。如果你做了,記得讚美自己又完成了一件小事。如果你遇到人,竟然為他找到了一個優點,也記得讚美自己。
「.讚美自己及完成的每個小事
.與人交談至少說一次謝謝,找一個優點」
《真原醫》39〈用行為改變行為〉
懂得再多,還是「做」吧~我們的諧振式呼吸 +30 之旅在0926已經展開了(還不知道怎麼做的朋友,繼續讀~)
如果今天才開始,請喊 +1,昨天開始的,喊+2,前天開始的喊+3,0926開始的喊 +6,用你的日期來計算……一起試試看喔❤
《重生:蛻變於呼吸間》用磬聲和鼓聲帶動一吸、一呼。吸氣時,輕輕細細地,吐氣時,慢慢緩緩地。把握這個「輕」的原則,給自己幾分鐘就可以做到一分鐘六次(吸吐各5秒)的諧振式呼吸。只要想到,就給自己一個空檔來進行,三分鐘很好,五分鐘更好,十分鐘那是再好不過。坐著可以做、躺著可以做、工作、閱讀、做家事、不急不徐的步行也可以一起進行~
聲音的協助,可以解除頭腦關注時間的負擔,讓練習更輕鬆。有音檔的朋友可以試試看,光是在背景播放這個步調,心情放鬆,身體好像會自己跟上這個節奏,自然而然達到諧振式呼吸喔~
《重生:蛻變於呼吸間》有一分鐘六次、五次、四次的磬聲和鼓聲音頻可以幫助你練習。用iPhone的朋友,如果你剛好有 Apple Music,可以搜尋「楊定一 重生」找到音頻來聽。想要保存音檔、方便離線收聽的話,可以到 iTunes或風潮線上課程購買。
==
★「唯識的每日靜心.音檔列表」清單 https://reurl.cc/MdbnZm
音檔還是要到風潮線上課程播放喔~
超過下載次數、需要開權限的朋友,請和風潮聯繫~
https://www.facebook.com/spiritlandstv/
★需要全套作品的朋友,長庚生技有最好的優惠~
https://reurl.cc/zzMmy7
★海外朋友可以嘗試電子書,或者和長庚生技聯繫海外購書服務
https://reurl.cc/m9GedA
★需要電子書的朋友,主要的電書平台連結如下:
✓ KOBO https://reurl.cc/k07G5b
✓ Readmoo https://reurl.cc/q8OMdp
✓ Amazon https://reurl.cc/GroMVD
✓ 博客來 https://reurl.cc/pyWQDe
✓ PUBU https://reurl.cc/Z7rYn6
✓ google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author?id=楊定一
★需要諮詢運動、營養或身心平衡等項目的朋友,別忘了長庚生技的呂欣欣老師和同仁可以協助你,請到長庚生技的臉書專頁留話或私訊喔~
https://reurl.cc/N6pzjx
我想把你留在昨天電子書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跨能致勝》x2本
📚這是一本我2020年至今最喜歡的書,它有故事、有理論、有溫度,用廣闊的視角和獨到的觀點,帶人們領略「在這個越來越需要超級專業化的世界中,如何獲取和培養跨界能力、體驗多樣化、探索跨學科的領域?」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range-book/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我對《跨能致勝》這本書產生興趣,是因為艾爾文在這本書還沒翻譯成中文的時候,就在這支YouTube影片裡向大家推薦。當時我馬上去Audible有聲書找了英文版來聽,當下就已經很喜歡這本書。最近采實文化推出了它的中文版,讓我更毫不猶豫地收藏下來。
我之所以這麼喜歡這本書,是因為作者用許多精彩的案例故事,破解人們對「傳統成功方式」的迷思,強調另一種發展路線「跨領域、廣泛接觸、水平思考」,是這個時代裡更有競爭優勢的方法。這種能顛覆舊觀點,又帶來思考衝擊的書,最讓我為之著迷。
【這本書在說什麼?】
在讀這本書之前,如果你知道作者的背景和經歷,你可能會對書中的故事更有感覺。這本書的作者是大衛.艾波斯坦(David Epstein),他曾在知名雜誌《運動畫刊》擔任資深作家,曾經研究無數頂尖的運動員,試著理解為什麼有些運動員就是生來比別人優秀。
他在前一本書《運動基因:非凡競技能力背後的科學》,探討「基因」如何影響這些運動員的能力、動機、和持久力。他歸納成三個因素:「適合運動類型的體態」、「高耐受度和持久力的心理與生理條件」、「生活在特殊地理環境的優勢」。
最讓人玩味的是,在他研究這些「先天」基因帶來的影響的同時,也逐漸發現了原來還存在其他「後天」的因素,對人們的發展和成就,同樣會帶來決定性的影響。除了原本的運動領域之外,他延伸探討了音樂、文學、商業、科技等領域,歸納出一個嶄新的思維。
這就是他的新書《跨能致勝》要傳達的觀念:比起傳統認知的「盡早鎖定單一興趣、刻意練習、鑽研專業深度」,退一步來看,「廣泛經驗、多元涉獵、觸類旁通」也是另一種後天成功的關鍵要素。
【刻意練習不是「唯一」的成功之道】
作者從兩個體壇的故事,替這本書揭開序幕。
第一個男孩在七月大的時候,父親就給他一支推桿,十月大的時候就開始模仿高爾夫球揮桿姿勢。三歲時學會了沙坑救球的方法,八歲首次贏過父親。他長大後成為了高爾夫球界的傳奇,是「盡早開始刻意練習」的標準典範。
第二個男孩則大不相同。他在兒時跟父親打壁球,還學了滑雪,拳擊、游泳和滑板。他漸漸地愛上球類運動,籃球、手球、網球和桌球,只要有球都行。他最後在足球和網球之間選擇了網球,在十四歲時進入瑞士國家網球中心接受訓練。他成了網球界的傳奇,也是「跨能致勝」的典範。
第一個男孩的故事,符合我們認識的常理,盡早開始栽培孩子,讓他贏在起跑點,透過高強度的刻意練習,成為領先眾人的專業好手。第二個故事則不太容易歸納,看似走了許多曲折的彎路,在各方面都涉獵過後,才在較晚的時候選擇自己的天命。
作者認為:某些專業領域的確需要第一個男孩這樣及早起步、專心致志的人,但是我們也需要更多向第二個男孩一樣,廣泛涉略、經驗多元、觀點多樣的跨領域人才。
不知道你猜到了沒有?第一個男孩名叫老虎.伍茲。第二個男孩名叫羅傑.費德勒。
【1.創造力和三分鐘熱度的關係】
這本書的主題和內容乍看之下,是在和《刻意練習》跟《恆毅力》唱反調,但其實並不是這樣。作者給我們一個更宏觀的視野,人生應該是多元且豐富的,他鼓勵我們「先接觸各種方法,之後再鎖定目標,系統性學習,大量投入練習」。最具有創造力的跨能人才,往往是先廣泛、再深入。
人生的前期階段,尤其是學齡前到上學後,這段時間應該開放孩子探索,鼓勵多方嘗試,從廣泛的學習中尋找自己真正的興趣。尤其現在數位科技當道的年代,所有的資訊流通非常快,讓這種學習的方法有了飛躍式的成長。
以前強調一個人要在某個領域非常專精,那是因為資訊和知識或許流通度不夠高,跨出了自己領域之外,要吸收到優質跟精煉過的知識,是很不容易的。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知識唾手可得,諸如紙本和電子書、線上課程、優質媒體,資訊越來越流通。
我很喜歡的《心流》這本書的作者米哈里曾經說過:「最具創造力的人,能看到各領域之間被其他人所忽視的連結。」因此,掌握到箇中學習訣竅的人,就能像海綿一樣快速吸取各種知識,刺激腦內思考,建構出跨領域的思維。
如果你的興趣很廣泛,就利用這種三分鐘熱度的動力「多推自己一把」。對學日文有興趣?與其隨便學學,不如設定目標考過N5初級檢定。不要只停留在蜻蜓點水式的涉略,這不足以讓你體會各項興趣是否適合自己,也無法培養出足夠的洞見。行動才是關鍵,創造力是透過行動而催發。
人是透過實際行動發覺可行性,例如不斷嘗試新鮮事物、建立嶄新網絡、尋覓全新典範。
【2.別擔心晚起步,該擔心的是停滯不前】
如果你在求學階段或職場環境中,總是感覺到一股「落後別人的焦慮」,你可以讀這本書瞭解如何化解這股焦躁。作者提到一句《大器可以晚成》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你要跟昨天的自己比,而不是比你年輕的那些、跟你人生軌跡完全不同的人比。」
作者舉網球傳奇費德勒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故事為例,說明起步晚並非劣勢,反而造就他們最後的成功。他們從經驗中,變得更懂這一條路是否符合自己。你該關注的是「當下」的自己,是否在選擇的路上盡了全力?關鍵不是避免落後,而是避免自己停滯不前。
此外,作者引用《黑馬思維》書中的看法,探討跨能人才善於「關注短期計畫,放棄長期計畫」的討論,也讓我有所衝擊。在我讀過的經典商管書《與成功有約》裡面,我始終無法忘懷「以終為始」這個以終點計畫為起跑點的概念。
然而,作者卻鼓勵我們放棄長期計畫?我仔細思考這兩種觀點的矛盾之後,有了不同的體悟。的確,在這個越趨快速的年代,現在連十年後的工作和生活型態都難以想像,我們更無法準確預測、也無法完美規劃自己的人生終點。
因此,我認為這裡的「終」,指的是一種「價值觀」的終點,例如誠信、正直、助人,這種不會隨時間而改變的特質。關於短期計畫,則是在依循自己價值觀的前提下,努力把握當下「最好」的機會做出最大的努力。別擔心晚起步,待擔心的是走在偏離終點的路。
你該比較的是今日與昨日的自己,而非那些與你截然不同的年輕人。
【3.這個世界不缺專才,更有價值的是…】
你從書中會讀到許多跨領域、多元涉略的好處,但是具體而言,套用到我們自己身上的「好處」是什麼?在我自己反芻這本書的過程中,想起一個作者沒有特別著墨,我卻認為非常值得一提的關鍵字:「稀缺性」。跨領域的具體好處,就是提高自己的稀缺性。
舉個例子:一個化學老師除了鑽研自己的專業之外,如果還具備高超的演說技巧,就成了化學名嘴。若具備寫作技巧,就成了化學名嘴兼作家。如果還具備一些網路數位技能,就成了網紅型化學名嘴作家。隨著不同領域的拓展,他會成為非常稀少的人才。
也就是說,當你在某一個領域超越50%的人並沒什麼了不起,但是當你在兩個領域都超越了50%的人,你就成了綜合這兩個領域前25%的人。以此類推,當你在五個領域都超越一半人的成就,你就能成為前1.6%的領頭羊(50%^5=1.6%)。
對一般人而言,最困難的地方是「動手開始」和「堅持達到初步成果」。但當你瞭解到在不同領域「勝過一半的人」與「稀缺性」帶來的具體優勢時,這股克服挑戰的動力就會越顯強大。只要投入適當的心力,再踏出舒適圈一些,要勝過50%的人並非難事。
因此,若你很掙扎於成為前1%的專家,不如換個角度想想,運用跨領域的思維方式,去達成另一種類型的前1%。「跨能」帶來的是無比強大的「乘法效應」,具體表現就是你在這個社會上的「稀缺性」,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獨特的「價值」。
重點是明白「放棄」到底屬是於失敗的半途而廢,還是成功的另闢蹊徑。
【後記:跨能致勝的最佳武器——閱讀】
在整本書中,作者討論了許多跨能人才的精彩經歷,那麼,回到我們本身,又該如何改變自己呢?你或許會想,我明天就換工作好了?我明天就開始學別的東西好了?這當然是一種方式,但我認為廣泛地「閱讀」,是很常被忽略的重點之一。
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以多元思維模型聞名的查理.蒙格,曾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書中說過,當你開始學習三個以上跨學科的領域,就能進一步刺激思緒、建構多元的思維。蒙格先生學習跨學科領域的方法?就是廣泛地閱讀。
在公共衛生領域富有盛名的卡薩瓦德博士曾說:「每天都要讀一點自己專業領域之外的書。而大多入數人會說:『我沒有時間讀那些書。』我說:『不,你有時間,而且這件事重要多了。』你的世界會變得更遼闊,或許在某個時機點,你就能將這些看似不相關的事情連結起來。」
閱讀可以讓你短時間吸收別人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歷練精華,培養不同角度的視野。我們沒辦法活過一百遍,但你可以讀過一百本書。如同作者所說:「最成功的策略是能把乍看不同的各種情況連結起來,看見深層結構的相似之處。」
閱讀,是你最好的跨能起點。
【抽獎辦法】感謝 采實文化
1、抽出「2本」《跨能致勝》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是認為通才和專才,何者具有優勢?為什麼?例如:「我認為通才具有優勢,因為懂得整合不同領域的資源」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8/11(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8/13(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