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になったんだよな 君は」
「いつかフラッと現れてくれ」
這大概是去年最紅的幾句歌詞了吧
由創作歌手愛繆在2017年寫給DISH//的這首〈貓〉
相隔三年後,因為THE FIRST TAKE的機會而爆紅
其實這首歌是當初愛繆在看完北村匠海(DISH//主唱)
主演的電影《我想吃掉你的胰臟》後,受到啟發所寫出來的
為什麼愛繆會去看這部電影呢?DISH//又是怎麼認識愛繆的呢?
來看我的影片更加認識這首歌吧!
我想 吃 掉 你的 胰 臟 貓 在 CharMing的投幣式置物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年度CharMing日片回顧
照慣例,寫完年度十大後,依舊要花費大把時間整理、找圖、組圖,排名分類真正的年度日片回顧。其實今年為了「00年代日本電影」與「大林宣彥」的專題,加上疫情的影響,光是日本電影就看了至少233部,也算是終於有時間好好回顧過去的經典電影。
反倒是2020年上映的新電影,也因為疫情無法上映、無法出國參加東京影展的影響,觀影數量只剩97部(包含多部2019年的電影),雖然說今年不太喜歡的電影數,遠遠大於喜歡。
※以下排名均不分先後排序,且為個人喜好推薦
※2020年在台上映、2020年在日上映 、影展播映,加上十大共計97部
很想排進前十
— — — — — — —
《靠北少女》
《影裏》
《記得雨不記得你》
《知道天空有多藍的人》
《慾火烈愛》
《架空OL日記》
《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列車》
《愛戀花語》
《daughter》
《攀岩的小寺同學》
《午夜天鵝》
《愛在陰陽兩極擺》
《鹽谷時日》
《屍人莊殺人事件》
《劇場》
還算是好片等級,但名單就真的很長啊
— — — — — — —
《愛情人形》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
《鳴鳥不飛》
《小路與我的秘密驛站》
《尋找小魔女doremi》
《信用詐欺師公主篇》
《颱風家族》
《看不見的目擊者》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動畫》
《噓八百2》
《想再聽見你》
《愛與罪的兩端》
名單真的很長,但現在已處於不上不下的上
— — — — — — —
《犬鳴村》
《彌生三月》
《碧藍之海》
《母子情劫》
《海邊的異邦人》
《用甜酒漱口》
《交錯的想念》
《我們的七日戰爭》
《羊與狼的戀愛及殺人》
《時光沙漏》
不上不下的下,但就和你的炸雞要不要加檸檬一樣
— — — — — — —
《阿基米德大戰》
《福島50英雄》
《黑色校規》
《我是大哥大 劇場版》
《甘味家族》
《太陽之家》
《消失的星期三》
《前田建設夢幻營業部》
《宇宙中最明亮的屋頂》
《飆速宅男》
《阿寅回來了》
《假面病棟》
《踏影而行》
《魯邦三世the first》
《任俠學園》
《記憶屋》
《消失吧群青》
《愛在末路之境》
只要你喜歡就是好電影,應該吧
— — — — — — —
《goodbye》
《我的家住著趕不走的怪物》
《手塚治虫迷幻少女》
《hello world》
《性之劇毒》
《四月的你角宿星》
《肇事逃逸》
《嵐電》
《猛鬼大師收工沒》
《葬式的名人》
《大整形家》
《第二國度》
《輝夜姬想讓人告白~天才們的戀愛頭腦戰~》
《反正我就廢》
票房差真的不能怪宣傳
— — — — — — —
《原本以為只是手機掉了2》
《さくら》
《地獄少女》
《啟動女孩》
《幻想》
《美味午餐大作戰》
《午夜零時的吻》
《遺願清單》
《信號100》
電影可以難看,但為什麼可以這麼難看
— — — — — — —
《阿宅戀愛世界難》
《新解釋 三國志》
《系》
《在我和天空之間》
《賭博默示錄最終遊戲》
《空母伊吹》
《東京喰種2》
《在時間停止的時間相遇》
《惡之華》
我想 吃 掉 你的 胰 臟 貓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寫給那些曾經成為怪物的自己
——銀色快手讀住野夜《闇夜的怪物》
就像神話中的薛西弗斯因為觸怒天神受罰,必須每天辛苦推著沉重的巨石上山,再任由命運將自己一同推落深淵,如此反覆循環,直到他領悟了生命的真諦,才解開禁錮在他身上的封印。
讀完住野夜新作《闇夜的怪物》讓人豁然開朗,好像長年以來一直困惑不已的人生課題終於找到答案,無意識背著的某個沉重的石頭好像終於能夠從肩膀卸下了,從未有過如此輕鬆的解放感,這都要歸功於他書寫故事的魔力,明明輕描淡寫,你就是會忍不住糾結於主角們心中的那些無法排解的情緒,像是懸絲一般緊抓著你不放,好想知道他們之間到底怎麼了,發生了哪些事。
是什麼造成冷漠與疏離,為什麼白天的我們和夜晚的自己不一樣,我們是誰?為什麼在這裡?今後又要往何處去?每個人心中無法向別人述說的自己,又是怎麼回事?如此經典的哲學問題,作者細心藏在每段故事情節裡面,悄悄向我們的心發出強烈質問。
對主角阿達來說,上學帶給他的壓力很大,因為他是個不善於社交、處理人際關係的孩子,就和現在大多數的年輕人一樣,他時常感到厭世,甚至討厭自己,所有的情緒壓抑在心中,那些矛盾與衝突也找不到出口宣洩,一到了夜晚,就變成怪物。
<連自己也沒有意識到的善意與惡意>
青春期的孩子比任何時期都要來得敏感,身體遠比想像更快接收到他人發出的訊號,像是一種心靈頻率,它的傳輸速度比語言還快,透過肢體動作和集體意識在交換訊息,隱藏在空氣中。連自己也沒有意識到的善念或惡意,都會藉由心靈的敏感接收器快速判讀,做出最佳的行動和反應。
在校園班級的群體中,「同儕意識」的形成有助於社會化的學習,每個班級都是一個縮小的社會。校園霸凌行為的背景因素,是我們必須對某人的形象或行為貼上標籤,唯有為他人貼上標籤,我們才能真正地站在同一邊,成為「同儕」。這是隱藏在空氣中的潛規則,每個人都得遵守。
只要具有影響力的同學帶風向,其他同學就會選邊站,並開始仿效帶頭同學的作為。好的標籤和壞的標籤,影響力不同,導致的結果也不同。
所有發生的事皆起因於小小的善念或單純的惡意,說穿了似乎沒什麼,卻可能給一個人帶來一輩子無法抹滅的陰影。正因為覺得事不關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沒有人能真正置身事外,有人主動參與了言語或行為暴力,旁觀者則成了共犯。
住野夜前作《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是帶著詼諧明朗的青春物語,即便想要探討的主題很嚴肅。小說一開始就設下了結局,男主的小世界因為女主的介入慢慢動搖,本來毫無生機的靈魂漸漸注入活力,書寫著祕密的共病日記,彷彿推動著二人的劇本,將讀者的心牢牢抓緊,將懸疑的氣氛拿捏得恰到好處,教人也忍不住推理女主到底隱藏的秘密是什麼?
一來一往之間,看似角力的過程,卻也不免牽扯人心,愈接近事件的核心,那種強勁的後座力愈是讓人無法自拔,終於也掉進了情感的漩渦之中,好難過地流淚之後又覺得好舒暢。故事節奏是明快的,故事結尾充滿開放性的可能,讓人覺得痛苦只是暫時,人生總是希望無窮,不該被自己的想像所限制住。
<我們或多或少都默許了暴力的發生>
《闇夜的怪物》背景設定也在校園,氛圍卻完全不同,它以白天和黑夜為分界,用來描述日常與非現實之間,表相的行為與內心的構造之間,大腦能處理的理智行動與非理性的潛意識之間。以這種時間的二分法,去進行故事人物彼此關係的某種隱喻與表徵。
小說完全符合了所謂的「沉默螺旋理論」(Spiral of Silence),即個人的意見表述是一種社會心理過程,人做為社會的動物,總是力圖獲得群體的支持,以免陷入孤立的狀態,這是人本身的社會性格。如果看到有人遭受欺負,卻選擇無視並沉默,那麼,不表達意見的沉默一方,會助長施加暴力行為的態勢。
這種沉默的擴散是一個螺旋式的社會傳播過程,當它縮小在一個班級裡,微社會的生態系統,就會讓我們看見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都在行權他的權力。
住野夜以超現實的筆法,為故事添加了奇幻色彩,他運用阿達同學這個平凡的角色重新建構屬於當代個人脆弱心靈的神話。最精采的莫過於運用身體異化的「黑點」來強調那些外顯的武裝以及防禦的姿態,等於把心靈內部的矛盾、衝突以及無從宣洩的壓力具象化,讓讀者得以感同身受一個人究竟是如何變成怪物,又是如何從一個怪物變回了人類?
這不免讓人想到《神隱少女》裡自我膨脹、欲望被無限放大的無臉男,以及最近才剛上映的《猛毒》暗黑反派英雄角色,他們是如此驚人的相似,又扣連了卡夫卡代表作《蛻變》的母題。
一個人究竟是如何變成怪物?
又如何從一個怪物變回了人類?
如果人變成巨大的甲蟲,那麼,溝通將是無效且悲觀的,個人的存在意義也將因此消解,住野夜筆下,現代社會無法言喻的荒謬異境是非常動畫色彩的風格,我們可以跟隨主角感受空氣和風,空間的感覺和身體變異的尺寸比例與他內心的世界彼此相互參照,毫不違和。
<心、魂、身,住野夜完整的個人神話體系>
小說讀到最後,打從內心教人湧起一種神奇的治癒力,彷彿跟著主角心情起伏的過程中,自我內心某部分堅硬的外殼也變得柔軟而透明,不再是冰冷防禦的牆壁,而是能夠誠實的述說,坦率的接納自我,也接納別人。
這與他的第二部作品《又做了,相同的夢》在許多地方都相互呼應,那是一篇溫和暖心的成人童話,以低年級的小女孩視角去觀看成人世界的虛偽與真實,裝在女孩身體裡的,是個想法和行動都很成熟的大人,她周遭的大人卻因為諸多煩惱和現實條件形成的框,顯得不由自主,每個人都不曉得在幹嘛。
沒有朋友的小女孩,在她的學校與住家之間創造出自己的小世界,那裡有著不能明確被定義的朋友,角色們彼此相互依賴取暖,又提供了思考和情感所需的答案。既然人生是無法確知的奇幻旅程,不如重新定義它的意義,用自己的方式讓生活過得美好而豐盛。
這不是苦中作樂,也不是一廂情願,這是行使自由的選擇權。
每個人在追求的幸福到底是什麼?其實可以自己定義,不需要被動等其他人定義,與《又做了,相同的夢》的活潑開朗不同,《闇夜的怪物》相對陰暗暴力,就好像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光明面和陰影面,互為表裡,缺一不可。有了正反面,人生才完整,內心的情感才會豐富,個性更為立體鮮明。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探討活著的意義為何,是以心理層面的辯證為主軸的故事;《又做了,相同的夢》從孩子的視角探討成人世界追尋的幸福是什麼,則是精神層面的梳理與延伸,類似「靈魂」安放的所在,一種心靈的寄託和信仰的開端。而《闇夜的怪物》則以身體變異來表述內心活動的各種迷惘與不安,是探討人際關係和同儕壓力的故事。
這三部作品分別以心、魂、身的三重結構彼此扣連,成為住野夜完整的個人神話體系,它們各自獨立,各有風格和特色,但放在一起討論又互相註解,彼此辯證,成為一個完整的循環。
無論是學生時代還是職場,筆者始終是無法融入群體,與他人格格不入的獨立個體,被當作怪咖是家常便飯的事。可我怎麼也無法理解自己的存在為何像個怪物,當一個容易被人理解的普通人對我來說,是何等奢侈的想法,好不容易那些年終於熬過去了,我也不知不覺成為年輕時討厭的大人。
「我們在這人生中真正害怕的,不是恐怖本身。恐怖確實在那裡——以各種形式出現,有時候壓倒我們的存在。但最可怕的是,背對著那恐怖,閉起眼睛。結果我們把自己內心最重要的東西,讓渡給了什麼。」村上春樹《萊辛頓的幽靈》中的這段話,做為討厭的大人,曾經變成怪物的自我,讀完住野夜在內心深處注入暖流的文學作品,重新找回人性的溫度與成熟的智慧。
文 / 銀色快手 一天有25小時的人
2018-11-12 原載於博客來OKAPI 作家筆記
我不是個健康的人,喜歡聽有病的音樂。喜歡背單字、番茄汁、魔法與催眠,貓奴一枚,著有《解憂書店:出租大叔的人生借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