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檢測你容易犯的錯誤】
近日有醫院發生替民眾施打「未稀釋的BNT疫苗原液」的事件,除了事後檢討改善流程外,我們也該了解自己可能會「犯錯」的類型。
看著文章中的圖像,就能分辨你是左腦還是右腦思考的人,了解你容易犯「細節」還是「全局」的錯誤,提早防患未然。
📸遠見IG分享好照片:http://bit.ly/2HvEoJk
👉掌握新知!加入遠見LINE好友:https://bit.ly/2xL03L4
🔔訂閱遠見雜誌YouTube,記得開啟小鈴鐺!http://bit.ly/2FcCknT
📰追蹤遠見Google news,給你最新資訊:https://bit.ly/3cOC6l5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3的網紅電扶梯走左邊 Jack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來賓:Audrey Liu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udreyliugulu FB: https://www.facebook.com/liu.audrey.96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audrey...
「我是內向還是外向」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我是內向還是外向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我是內向還是外向 在 DavidKo Learning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我是內向還是外向 在 月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我是內向還是外向 在 電扶梯走左邊 Jack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我是內向還是外向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我是內向還是外向 在 李黎哈哈LilyHah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我是內向還是外向 在 別誤會了!害羞不是內向!你到底是「內向」還是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我是內向還是外向 在 教育心理學國考教甄【複試自介】第1位輔考's post 的評價
我是內向還是外向 在 DavidKo Learning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非暴力溝通的筆記]
(1) 非暴力溝通 (Non Violent Communication, NVC) 不是學習一套溝通的話術
重點在創造彼此有品質的連結
通過同理心來自我同理, 和 同理他人.
你不一定要對每個人都用 NVC
(2) 溝通最重要的是你的意圖, 意圖不良, 即使用 NVC 溝通, 也是暴力溝通
(3) 學習 NVC 最難的地方在於改變習慣, 改變同理的想法, 這是最大的挑戰
(4) 你要先照顧好自己, 才能同理別人. 當你沒辦法照顧好自己, 就不要用 NVC 去照顧別人
(5) NVC 不是要你做出選擇, 自己和別人的需求都不能被犧牲.
(6) 對於一件事情, 你可能會不只有一種情緒. 不同人對相同的事情, 會有不同的情緒.
(7) 假感受: 你描述對方怎麼對待你. 但是這不是你的感受
(8) 當你遇到一件事情時, 你先提你看到的觀察 (fact), 再問他的感受, 再詢問他的需求
(9) 看事情不看對錯, 只看需求. 你會得不同的世界
(10) 先同理: 了解對方的感受和需求, 再說明你的需求, 最後才提出你的請求
(11) 請求不一定會對方接受, 對方可以拒絕. 否則你的請求就變成是命令
(12) 長頸鹿和胡狼
https://www.zendream13.com/3826338968405753548635328.html
https://lisakuang01.blogspot.com/2017/06/blog-post_47.html
(13) 聽到不中聽的話
先用長頸鹿內向的耳朵, 先問自己怎麼了, 先照顧好自己
在用長頸鹿外向的耳朵, 好奇對方的感受 和 需求
(14) 很多人上了某些課後, 會說這應該要讓我老闆, 我老婆, 或是我員工來上
但是 NVC 不需要, 只要你真的學會 NVC 後, 你改善好對話關係, 照顧好自己, 並且聽到他人背後的感受和需求, 事情就會被解決
(15) 刀子口, 豆腐心
你是真心接納, 還是不得不接納
你是不是真的照顧好自己
或許當下忍不住, 說出一些不好聽的話, 但是事後的對話很重要, 要去修復關係
(16) 你可以不用對每個人都用 NVC, 你可以有選擇, 你是有意識地選擇要不要用
(17) 30 天的感恩日誌, 走向長頸鹿
(18) 情感三階段
https://ppfocus.com/0/die0fbf7f.html
我是內向還是外向 在 月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作為高敏感族》
近日讀到「高敏感族」這個詞。有人說這是天賦,我卻有種總算找到何以自己如此煩的原因。
「高敏感族」的特點有很多,大家可以去看看。在我身上最明顯的是害怕衝突,容易感動和過份放大他人情緒。
就算錯不在自己,但只要身邊有人起衝突,我就想逃。逃不掉就選擇把嘴巴和耳朵關上,讓自己隱身。反正盡可能不想參與對駡。即使我理直氣壯,我也討厭這種場面。所以我在最生氣時,是一句話都不會再講的。
至於容易感動,在近幾年有變本加厲之勢。聽歌看戲哭不在話下,就算是身邊的人生活上的小事,我也試過感動到落淚。對着鍾愛的藝術,真的會定神陶醉得滿身起雞皮疙瘩,哪怕哭得一塌糊塗也是酣暢淋漓。大概是因為我真的覺得幸福快樂真的很難得,難來易去。所以當有人真心對我好,我自然就湧泉以報。
以上都可以是優點。但過份放大別人情緒是舊患了,放大後會逼自己回應是最大問題,也是正努力想改善的一點。特別是親近的人冷回訊息時,還是會多想,只是不敢再去討答案了。這是我斬斷細微神經的一步。到頭來依然想被了解,但更怕造成負擔。這也解釋得到我們不愛去多人的場合,因為如同拿着放大鏡去夜店玩一樣,太多的污穢會被放大。我們會很注意別人的一舉一動,同時無法不作回應。辛苦的是自己。
很多高敏感人士恬靜,我卻愛抒發不吐不快,但文字功力又未去到高深的化境。這就是為何我討厭自己的原因。其他人敏感卻選擇內化自己的小劇場,但我需要表達。或者這能與我寫作相輔相成,但現實中,這性格着實不討好。
社會偏愛外向的人,促使內向敏感的人想試圖改變,但往往弄巧反拙。我們不安時會被質疑,敏感時會被嫌棄,冷漠時會被指責。想好好做自己又無法完全喜歡這樣的自己。夠煩吧?
最煩的是,我已經慣了這樣糾結地生活。高敏感人士最怕的不是有人突然的指駡,而是有人突然的喜歡。因為面對前者是煩厭,後者是不安。我們真的很難相信自己會有人喜歡。好吧,我快要掐死自己了,就這樣吧。
#久違的長文 #高敏感族 #配歌的話就配hebe的魔鬼中的天使
**********
《古.惑I》小說義賣進行中,歡迎大家dm查詢。
我是內向還是外向 在 電扶梯走左邊 Jack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來賓:Audrey Liu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udreyliugulu
FB: https://www.facebook.com/liu.audrey.96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audrey-liu-96892868/
- 把工作當成真命天子,27歲就當上 P&G Marketing Director |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r career. becoming marketing director at age 27
- What is marketing? Marketing 不只是廣告銷售,更是影響人們生活的一個方式 | Marketing changes peoples' lives
- 其實從小孩、童心的角度檢視自己,是認識自己很好的方法 | Learn about yourself from your childhood
- 內向者的力量:兼具內向者的想法,和開啟外向模式的力量 |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 不快樂不是你的錯,但只有你有責任讓自己快樂 | Unhappiness is not your fault, but your responsibility
📚 Books Mentioned:
- The Existentialist Cafe 存在主義咖啡館
- The Happiness Project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
- Quiet 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
我們每集都會辦抽書活動,記得 follow 我們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leftsideescalator.jacky/
FB: https://www.facebook.com/LeftSideEscalator.Jacky/
***
(00:01:22) 三個字形容自己 | Describe yourself in 3 words
(00:03:07) 認為 Marketing 是自己的真愛 | Marketing is her true love
(00:06:22) 上海的 Marketing 調研故事 | Marketing research story in Shanghai
(00:09:38) Marketing更深的意義 | The essence of marketing
(00:12:29) 大學做四個實習 多方嘗試找尋目標 | 4 internships in college, trying various things
(00:14:11) 其實你喜歡做什麼小時候就知道 | Learning from your childhood
(00:17:08) 如何27歲就成為行銷總監 | Becoming director at 27
(00:18:58) 人事管理的哲學 | People management philosophy
(00:21:36) 主管就像是當一面鏡子 | Manager is like a mirror
(00:23:51) 當上主管的第一課 | First lesson of being a manager
(00:25:17) 情境領導模式 因材施教 | Situational leadership
(00:27:29) 帶領團隊的核心理念 | Core values of leadership
(00:31:12) 理想規劃的一週 | Ideal week
(00:34:19) 內向的領導者更有力量 | Introverted leadership
(00:39:01) 時間管理:GTD信奉者 | Time management, GTD
(00:40:21) 總監下班之後去打工 | Working side jobs for fun
(00:42:14) 制定自己的快樂計畫 | Managing your own happiness
(00:43:59) 管理並檢視自己的快樂 | Reflect on your own happiness
(00:45:32) 享受當下和達成目標的平衡 | Balance between being present and achieving your goals
(00:49:07) 對快樂的定 | Definition of happiness
(00:51:06) 完整的快樂架構 | Structure of happiness
(00:55:22) 存在主義的真諦 | Existentialism
(00:58:52) 即使是宿命論之下 還是要努力 | Determinism
(01:01:48) 只有你有責任讓自己快樂 | You are responsible for your happiness
(01:04:25) 因為不快樂而決定離開P&G | Leaving P&G
(01:08:09) 跳進田裡吃泥巴 | Eating mud in the farm
(01:10:56) 決定到Teach for Taiwan工作 | moving to Teach for Taiwa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yNnmrMFVws/hqdefault.jpg)
我是內向還是外向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幾年後,南深圳市長可以振振有詞說:一切已經步上正軌、人心回歸,「一國兩制」空前成功。但這是真實嗎?正如哈維爾說:「因為當權者作了自己的謊言的俘虜,就不得不把一切都顛倒黑白。它篡改歷史,歪曲現實,虛構未來;它捏造統計數據;它假裝不存在一個無孔不入和無法無天的警察機器;它假裝尊重人權,從不迫害任何人;它假裝什麼都不怕;它假裝從不弄虛作假。人們毋須相信這一切神話。但他們不得不裝成篤信不疑的樣子,至少對一切都默許、忍受,隨波逐流。這樣,每個人都只能在謊言中求生。人們不必去接受謊言,他們承受在謊言中和與謊言為伍的生活,這就夠了。就是這樣,人們確認了這個制度,完善這個制度,製造了這個制度,(變成了)這個制度。」
然而,「活在真實中」,依然是可能的,大前提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知道甚麼是真實,也要對真實的理念堅持。在日常生活,我們知道窗外的南深圳是虛假的,但回到家中、或任何能安全控制的地方,那就是回到香港。不少自由派中國人,在大陸也是這樣生活的,例如早前訪問了來自上海的《端傳媒》前總編輯張潔平,她建議香港人從最微小的日常生活堅持,從一個一個人的真切交流和支援開始,三個人的棋社、光復街道委員會、堅持衣食住行的不妥協、對下一代在家中訴說真相,然後像Timothy Snyder《論暴政》一書所言,一個眼神、一個笑容,都是同路人的暗號。
同一道理,到了網上,我們也要知道那不再反映民情,正如你不會相信微信世界是真實。主流的滅聲、數十億的維穩費、BOT製造的假帳戶、小粉紅和五毛,加上網絡演算法對分化、放負、FOMO(Fear Of Missing Out)的鼓勵,都指向一個很簡單的結論:我們必須突破演算法控制,才能「活在真實中」。不要追求容易被操控的點擊、浪費時間去被引戰,堅持說自己的話,聚焦目標群組,總有能突破同溫層、不被演算法操控的社交媒體存在。然後人人如此,才能由下而上、水滴石穿。
要保全香港人的元氣,一如昔日東歐面對共產政權,必須多條路並行,絕非非此即彼。對某些以人為本的工作而言,留在香港的貢獻始終較大;但對傳播思想、影響教育、傳承香港人身份一類角色而言,卻只有離開香港才能暢所欲言、無牽掛的傳承,這正是兄弟爬山。唯有海外香港人構成足夠critical mass,互相支援,加上以香港人身份認同的外向型、價值觀和大熔爐特色(不要忘記內地出生的梁天琦、羅冠聰和印裔Jeffrey Andrews都是真香港人),在日常生活多engage當地人、結成共同體、避免內向型的「唐人街化」,身在海外,也會出現一個個小香港。
「阿斯嘉不是地方,而是人」:無論我們身在何方、在網上還是網下,只要繼續「活在真實中」,總能渡過黑暗的時光。
⏺全文:https://www.patreon.com/posts/48992255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imonshe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ensimon
ℹ️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Twitter: https://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https://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pt1FqIpQ7U/hqdefault.jpg)
我是內向還是外向 在 李黎哈哈LilyHah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林安泰診所podcast
你覺得你自己是外向的人,還是內向的人呢?這集會用12個特徵,來判斷你比較偏向哪邊喔!不過其實我覺得每個人一定都包含這個兩個面向,只是多跟少而已,所以有一個名詞叫做外向型內向人,就是在講述既外向又內向的人,至於他是怎樣的一個特徵呢?就繼續聽下去咯!
Music by Chinsaku - Blossom - https://thmatc.co/?l=558B53CD
▷▶︎ More 林安泰診所Podcast
----------------------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ily.hahahahana/
▪︎ Email: [email protected]
(人生有問題?感情有障礙?留學怎麼辦?工作好辛苦?都歡迎來信告訴我們,讓林安泰診所將提供你一張絕無僅有的處方簽)
▷▶︎ About 林安泰診所Podcast
---------------------
兩位歐洲留學生-李黎、哈哈
與在台灣打拚生活的貧男賽賽
分享各自生活與社會的大小事,試圖緩解文化衝擊,療癒身心。
歡迎與我們一起,幹話100,掛號200,就在林安泰診所
▷▶︎ Here 林安泰診所Podcast
---------------------
▪︎ Firstory上面可以找到各個平台喔!https://open.firstory.me/user/linantai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6OFfILexVY/hqdefault.jpg)
我是內向還是外向 在 教育心理學國考教甄【複試自介】第1位輔考's post 的推薦與評價
... 內向還是外向,你可以做個測驗。若敘述符合你的狀況就回答「是」,若不符合你的狀況就回答「否」 1. 我比較喜歡一對一的對話多過團體活動。 2. 我喜歡用寫作表達自己。 3. ... <看更多>
我是內向還是外向 在 別誤會了!害羞不是內向!你到底是「內向」還是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之前在社交恐懼症的影片裡也有講到「 內向 」和「社交恐懼」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嘛! 「 內向 」有它更多深入的解釋,而「 外向 」的人群裡也不代表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