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事」在日文為用餐之意,在新書《東京·時時刻刻》的這個章節裡我介紹了為什麼日本人吃飯前先喝味噌湯、過年不開火吃冷冰冰的年菜、新幹線上開罐喝啤酒的儀式、少了炸雞跟蛋糕就不叫聖誕節等等日常中對日本飲食文化習慣的觀察。
已經一年以上沒回台灣,想念的美食很多,水果絕對榜上有名。偶爾會很懷念在夜市買店家削好的一袋切片水果吃的日子啊!
----------------------------------
關於沒有飯後水果的日子:
自從有記憶以來,只要在家裡吃飯,飯後媽媽一定會端出水果到客廳給大家吃,每次陪她去傳統菜市場買蔬果時,看到她完全不手軟的卯起來挑水果我都很納悶,我們家眞的有吃那麼多份量嗎?
然而來到東京居住後,雖然白草莓,小玉西瓜、巨峰葡萄、富士蘋果,看起來都非常可口,但是那價格也是看了就先倒退一步。
而且其實日本的水果種類並沒有像水果王國台灣那麼豐富,我最愛吃的芭樂、蓮霧在日本因氣候關係難以種植,所以日本人一生沒吃過沒看過也很正常。
我和台灣同事們常常會帶香蕉與小番茄去公司當嘴饞的點心或早餐,到日本各地出差回來時,偶爾還會帶當地的特產水梨、蘋果、蜜柑分給大家,但卻從沒看過有日本同事帶過,甚至連果汁都沒在喝。由於實在太好奇,有一天我問先生:「你從小到大在家吃飯時,家裡會準備水果嗎?」他說很少,少到沒什麼印象。後來上網研究了一下,根據一份訪問全國400名20~40代男女性社會人士的問卷調查,發現每週吃不到一次水果的人高達50%以上,完全不吃的也有20%以上。而不吃水果的最大原因竟是「價格太貴」,其次為「覺得要切要削很麻煩」,再來是「本來就沒有吃的習慣」,這數據真實的令人點頭如搗蒜。
不過日本人其實並不討厭水果,甜點界繼厚鬆餅與生吐司之後,新寵兒變成水果三明治,斷面完美到令人捨不得咬下的水果三明治是日本網美們的最佳的上鏡道具。
在東京通常一份要價六百日幣以上,有的甚至高達千圓日幣。儘管如此大家還是願意買單,畢竟購買的理由是為了跟上流行,又能與朋友共享下午茶時光,看起來卡路里少比較沒罪惡感,還可以順便吃到水果啊。笑
-----------------------------------------------
以上文章摘取自《東京 時時刻刻》那些輕描淡寫的日本真實生活,疫情之下的第一手點滴記錄
5/20全台實體書店上市
5/22博客來上市(限量簽名版只有在博客來才有可能買到唷!)
🔎詳細書籍介紹:https://bit.ly/MihoTokyo
🔍電子書這週會陸續上架
⚠️日本地區預購明天最後一天⚠️
預購方式請看這篇(要看完整篇貼文啊):
https://fb.watch/5DwWrv0QCS/
👏歡迎閱讀完的讀者在博客來寫下書評
👏歡迎分享開箱照或拍限動@mihowang47 給我
#東京時時刻刻 #天氣變熱就更想吃水果了
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電子書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淺談防疫飲食兩三事】:適當的營養能提升免疫力,但不代表你可以挑戰病毒!因此,閱讀本文之前,仍必須強調:「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是別無取代的保護行為。新冠肺炎(COV19)的主要傳播途徑為飛沫傳染,因此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絕對」是最重要的防疫方法。健康吃、經常性運動可以增強免疫力,但我們不建議自視身體健康者就可不帶口罩,挑戰病毒。
在不幸受到病毒暴露的人中,有一些人可以即時殲滅所有的病毒,另一些人卻長期處於陽性狀況,也容易發展為重症。身體到底會殲滅病毒,還是擋不住病毒成為重症患者,就取決於身體的免疫力。
■身體免疫力和飲食息息相關
身體的建造原料就是食物,食物所含的各種營養素是維繫健康(包括細胞的健康)的要件,每一個細胞都健康,身體就健康。其中許多維生素、礦物質、抗發炎物質,都和抗病毒、提升免疫力有關。
■腸道健康是後天免疫力的關鍵
多數的免疫細胞都在腸道的淋巴組織中,腸道中的培氏斑塊(Peyer’s patch)連結腸道免疫和全身免疫系統;腸道菌在此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含益生菌(probiotics)的食物(如:未加熱的起士、優格、Miso、韓國泡菜等)、及含豐富益生質(prebiotics,促益生菌生長的成分)的食物(如: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寡糖、蜂蜜)對免疫調節也是非常重要。。
■用飲食改善慢性發炎的體質,避免陷入COVID-19重症的潛在高風險族群
目前的臨床證據指出高齡、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身體慢性代謝性發炎者,若感染新冠病毒,演變為重症風險相對較高。
因此,認識與適當增加攝取抗發炎食物攝取頻率,辨識與減少攝取促使代謝性發炎食物攝取頻率,則可以降低這類的風險。舉例來說:適當增加攝取頻率的抗發炎食物,例如:含有很多植物化學素(植物顏色物質)的食物(五彩繽紛的蔬果、茶),歐米茄-3高的食物(深海魚、亞麻油子、奇亞籽、核桃等)。
盡量避免攝取促使代謝性發炎反應的食物,例如:牛油、豬油、反式脂肪、油炸食物、加工肉類、甜飲料、糖油含量高的精製點心等。(資料來源: 【註1】)
■防疫就吃這些食物 補足打造抵抗力的「超級成分」
全球COVID-19(簡稱武漢肺炎)疫情仍沒有減緩的跡象。面對險峻的環境,身心健康更顯得彌足珍貴。強健的免疫力,是人體對抗病菌的後盾,而免疫力就來自於均衡食物的營養素。包括維生素C、E、A、薑黃等,都是提升免疫功能、增強抵抗力的超級成分。按照三餐適量攝取,身體的免疫系統自然就能充飽電。
要增強免疫力,需要「規律的運動」、「充足的睡眠」,還有「營養均衡的飲食」。低熱量的蔬菜,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等豐富的多種營養成分,讓身體的免疫功能在面對病毒和細菌時,自然而然就能發揮該有的防禦功效。
★維生素C:柑橘類和紅色甜椒
讓免疫系統維持正常運作的助力,首推維生素C。
★維生素E:葵花籽和杏仁
維生素E屬於脂溶性維生素,可增強免疫細胞功能,幫助身體架起防衛網,擋住病毒入侵。
★維生素A:甘藷和胡蘿蔔
這兩類根莖類食物,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可以幫助人體製造白血球,讓細胞更健康,增強免疫力。也有助於形成呼吸道黏膜,把有害物質趕出體外。
★硒:雞蛋、燕麥、蘆筍、巴西堅果
硒是身體的抗癌生力軍,當體內製造可抑制細胞癌化的麩胱甘肽(glutathione)時,會需要硒的催化。
★鋅:豆類和南瓜籽
如果缺少鋅,身體製造免疫細胞就會受阻,降低我們抵抗病菌的保護力。同時豆類還是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質。
★薑黃:咖哩
薑黃是抗發炎的代表性營養素,可增強免疫系統功能,以及體內的抗體反應。
★花青素:紫色葡萄、茄子
花青素屬於生物類黃酮的一種,抗氧化能力約為維他命E的50倍,可抑制神經發炎、細胞老化。
★維生素E和B6、銅和葉酸:核桃
核桃除了增強身體抗發炎,還能舒緩身心、提高抗壓力。
★大蒜素:大蒜
大蒜含有穀胱甘肽等抗氧化物質,能有效增強免疫細胞的功能。
(資料來源:【註2】)
■【我的健康我負責 飲食四撇步:吃出抵抗力】
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民眾除積極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措施,國民健康署特別整理4撇步,民眾只需透過簡單方式,就能透過飲食提升自身抵抗力,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1.每餐用餐時先吃蔬菜:民眾可於用餐時,先將足量的蔬菜夾至碗中,建立吃足蔬菜的好習慣,並建議至少要有1道深綠色蔬菜。
2.菜肉相伴取代大肉塊:家中備餐或自助餐夾菜可選擇如番茄炒蛋、芥藍肉絲、豆干芹菜等菜色,避免選擇控肉、排骨等大塊肉類。
3.多點一份燙青菜:若正餐選用麵食或炒飯類,不易攝取足夠的青菜,應額外點一份燙青菜或青菜湯增加蔬菜量。
4.讓水果隨手可得:可以固定於客廳或餐廳桌上固定放些方便食用的水果,如橘子、香蕉等,若於餐間肚子餓時,即可取用,不但有助於一天達到應攝取之建議量,更可取代吃零食的習慣。(資料來源: 【註3】)
■【發表於 BMJ 的學術文章- COVID-19: is there a role for immunonutri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over 65? 】告訴我們: 這篇文章特別針對呼吸道病毒,討論「免疫營養學」(immunonutrition)目前的證據。
依目前證據,維他命C、D、和鋅在預防肺炎和呼吸道感染(維他命C和D)及增強免疫力(鋅)較有說服力。但在劑量、產生效果的時間,及其與其他營養素間的交互作用,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英國研究建議(Public Health England),每日應攝取10µg維他命D (註:台灣可建議多曬太陽);攝取維他命C含量高之食物,如青花菜(60mg/100g)、黑莓(130mg/100g)、強化營養之早餐麥片(最高134mg/100g)及柳橙(37-52mg/100g)(註:應依台灣食品營養成分表作調整);及鋅含量高之食物,如罐頭蟹(5.7mg/100g))、小豆罐頭(~2.3mg/100g)及水煮蛋(1.3mg/100g) (註:應依台灣食品營養成分表作調整)。
同時應注意每日容許攝取量,以避免過度攝取造成之毒性:維他命D之每日容許攝取量為50µg(註:因生理機制在維他命D足夠時會阻斷維他命D的合成,曬太陽不須擔心維他命D過高的問題;但是要注意過度曝曬皮膚癌的問題。台灣的地理環境,正午陽光的曝曬約10 min維他命D即已足夠,若是清晨及黃昏的陽光,曝曬時間須酌量增加),鋅25mg,維他命C為1g。(「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莊淑鈞博士 摘要整理)
👉📋 COVID-19: is there a role for immunonutri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over 65?(2020/04/16)+中文摘要轉譯
( 完整摘要,詳:https://bit.ly/35ZEVNJ )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健康體位生活網」-【淺談防疫飲食兩三事】(作者: 潘文涵 合聘研究員 / 國家衛生研究院 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 : https://bit.ly/2WzqICX
∎【註2】: (康健雜誌) - 防疫就吃這些食物 補足打造抵抗力的「超級成分」: https://bit.ly/3cbDNsR
∎【註3】: (國民健康署)【我的健康我負責 飲食四撇步:吃出抵抗力】: https://bit.ly/2A7qzz8
➤➤照片
∎(國民健康署)【我的健康我負責 飲食四撇步:吃出抵抗力】: https://bit.ly/2A7qzz8
∎(康健雜誌) - 防疫就吃這些食物 補足打造抵抗力的「超級成分」: https://bit.ly/3cbDNsR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forum.nhri.org.tw/forum/category/con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武漢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Wuhan coronavirus #新興傳染病 #2019COVID19 #2019COVID19News
#防疫飲食 #潘文涵 #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 #免疫力 #腸道健康 #慢性發炎體質 #抗發炎食物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疾病管制署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 食用玩家-食藥署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電子書 在 見域 Citilen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選舉結束了,最大輸家應該是雞......我們來吃牛肉火鍋吧!
最近你也像小編一樣,被請雞排、某候選人大啖汕頭沙茶火鍋的新聞洗版嗎?新竹也有好吃到令人想翹班的汕頭火鍋哦!不用坐高鐵去高雄,現在訂位,自己請自己吃一頓尾牙吧!不可錯過的三大理由:
1️⃣一人吃不尷尬,一群人吃也熱鬧:
西市汕頭館本店位在西門街,城隍廟旁市場內,開業至今傳承三代,有近七十年的歷史,以沙茶牛肉火鍋聞名。現在在不遠的北大路與竹北也都有分店,口味略有差異,不同的店面型態和氣氛滿足了不同的用餐需求,讓食客視情況選擇。如果你需要多人聚餐、寬敞明亮的空間,那北大店可能是較好的選擇;如果你不介意市場旁嘈雜熱絡的氣氛,西市汕頭館的西安街總店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2️⃣多重鮮甜好滋味的獨門湯頭:
市場內本店經典的半筋半肉原汁鍋底,以牛肉、蘿蔔、番茄、沙茶醬為基礎,湯頭清甜又嚐得到沙茶的鹹鮮滋味。除了白菜、豆腐等等與沙茶鍋最為搭調的配菜,手工牛肉丸和魚餃獨到的多汁口感,也讓他們成為顧客到訪必點的火鍋料。
3️⃣繁複新奇的口感,來一盤牛拼盤最知道:
西市汕頭館的手工切片的牛肉厚薄適中,在滾開的沙茶鍋中涮三秒撈起,便能維持在最恰到好處的粉嫩熟度,軟滑又不失口感,與老店獨門的沙茶沾醬相得益彰。除了肉片,同樣新鮮的牛心、牛肝、牛肚各有巧妙。牛肚只要下鍋涮煮兩秒,多一分或少一分都會變得難以咀嚼,失去它難得的彈牙爽脆;肝和心的口感一個軟嫩、一個紮實有嚼勁,帶著比肉片更深沉繁厚的滋味,讓人舉箸在牛拼盤之間猶疑,拿不定主意。
🔸西市汕頭館(總店)
地址:新竹市西安街70號
電話:03-524-4430
🔸西市汕頭館(北大店)
地址:新竹市北區北大路106號
電話:03-534-0065
▍本篇文章出自《貢丸湯》Vol.16 〈#新竹夜生活〉,想知道更多新竹美食看這裡!
去哪買|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pse.is/DHSBU
📖TAAZE讀冊生活:https://pse.is/DGF4B
📖上下游新聞市集:https://pse.is/DRJLB
📖各地獨立書店:http://pse.ee/MAPS9
📖域室 CitiSelect:新竹市長安街6號(14:00-20:00)
📖讀冊電子雜誌:https://pse.is/DHBB2
📖Readmoo讀墨電子書:https://pse.is/DHB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