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流斗霸》 導演的話 ════ #泰雅族大豹社謎團
⠀
高俊宏導演 : 「環繞大豹溪周遭的山野稜線,存在著大量的夯土、凹槽,壕溝與石砌的碉堡土裡面,埋有玻璃、酒瓶、刺鐵網的碎片,以及用來「#防蕃」的高壓電設備,這些破碎的地景遺跡與遺物,如同神秘的史前遺址一般,或者像一面摔破的帝國之鏡,密碼一般散落在,濃密的北臺灣森林裡。這是日本殖民初期,大豹社事件所殘存的隘勇線遺址。
⠀
泰雅語「#拉流斗霸」(llyong Topa),是漢文「#大豹溪共同體」的意思。百年前新北市三峽的大豹溪流域,泰雅族的大豹社生活在此。1903年到1907年,日本以國家的力量,推動隘勇線前進的策略,侵入了「拉流斗霸」,文獻以「滅亡」二字記載了當時的大豹社。
⠀
本片以半自傳式的角度,敘述近幾年來,個人在大豹溪的山野間上百次的山林踏查,尋找長達一百多公里,失落已久的大豹社事件隘勇線遺址。並且因為找遺址的緣故,意外地發現了大豹社事件倖存的「餘族」,走入他們在遙遠山區的部落。最後,回到當代樂園化、遊憩區化的大豹溪,見證山林濫墾、怪力亂神的現象。」
⠀
⠀
⠀
⠀
【#拉流斗霸】𝐋𝐥𝐲𝐨𝐧𝐠 𝐓𝐨𝐩𝐚
🈶公視+免費線上看👉👉 https://lihi1.cc/vlqhP (9/30-10/7)
📺公視13 台┃9/30 (四) 22:00┃紀錄觀點
🎬導演:高俊宏
⠀
⠀
📣 #贈書活動 📣
📕 抽導演的書 📕《拉流斗霸:尋找大豹社事件隘勇線與餘族》
👉👉https://reurl.cc/DZyXqR
▃▃▃▃▃▃▃▃▃▃▃▃▃▃▃⠀
⠀
▎【TIDF專訪】《拉流斗霸》導演高俊宏:
以漢人之姿,探詢山林與原住民族歷史記憶
https://reurl.cc/431qyV
⠀
⠀
#比霧社事件更早
#原住民滅社事件
#導演入山百回
#尋找大豹社事件隘勇線與餘族
#泰雅族 #台灣 #歷史 #志繼部落 #獅子頭山
#部落 #戰爭 #遺跡 #田野調查 #樟腦
┃節目資訊┃http://viewpoint.pts.org.tw/
┃#紀錄觀點┃ 首播 周四晚間十點 ┃重播 周五凌晨01:02
╔═══════════════╗
►設 紀錄觀點 為最愛!不再錯過好電影!
╚═══════════════╝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不記得前幾週 我們討論過CGTN 跟中方的媒體想要國際化爭取這個... 話語權 爭取話語權 那但是上週前幾週阿亮講說 可是因為你說的是他們的語言 但沒有用他們的文化說話 所以接受度比較低 但這個紐約時報特別出了一個報導 他說我稍微唸一下 因為Ben Smith的意思 現在中方的媒體宣傳 也不只...
「戰壕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戰壕意思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戰壕意思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戰壕意思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戰壕意思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戰壕意思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戰壕意思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戰壕意思 在 [討論] 沃邦與他的攻城理論- 看板Warfar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戰壕意思 在 大魚- 禮拜一晚上玩了crysis 我自己又偷偷玩ㄖcall of duty 還有 ... 的評價
- 關於戰壕意思 在 [問卦] 烏克蘭壕溝戰也太恐怖了吧 的評價
- 關於戰壕意思 在 [問卦] 烏克蘭壕溝戰也太恐怖了吧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戰壕意思 在 漢光DAY1!仿烏軍「挖戰壕」 後備進駐八里|TVBS新聞 的評價
- 關於戰壕意思 在 烏軍挖戰壕.使館有地窖烏俄開戰1年基輔備戰不敢鬆懈 - YouTube 的評價
戰壕意思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本周H&M,有不少引起我興趣的電影。
舊版的教科書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通常會提到坦能堡會戰。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此戰算是改變德國戰略的重要因素。
德國的位置在歐洲的中央地帶,這也奠定德國的先天戰略劣勢,那就是容易被夾擊,尤其一戰開打前,德國的敵對勢力─英法俄,分別位在德國的東西兩方。面對被夾擊的可能,德國高層想到的方法是:利用高機動力,先集中主力擊破一個方向的敵人,再利用時間差,調轉主力擊敗另一方面的敵人。
戰略既然決定,下一步是要決定對象,也就是要選擇先攻西線的英法?還是東線的俄國?由於德國的戰略是建立在快速移動上,當時鐵路密集度高的西線就成為目標,所以德國最終決定了「西攻東守」的配置,將主力調往西線(順帶一提,在此選擇下,德國後來又研究迅速攻破西線的戰略─施里芬計畫)。
正因為主力在西方,德國在東線的兵力顯得稀薄,這讓俄羅斯有可趁之機,而俄軍也的確發動了攻擊。但就在坦能堡戰役,德軍大破俄軍,加上西線戰場的攻勢被英法扛住,以至於形成僵持的壕溝戰,德國高層之後將戰略改成「東攻西守」,這也成為日後德國在一戰東線戰場獲勝的遠因。而負責坦能堡會戰的指揮官─興登堡、魯登道夫,後來更憑藉著戰攻,最終成為德國一戰後期的實際掌權者,興登堡更因為在一戰的威望,後來成為德國威瑪共和的總統(順帶一提,魯登道夫在威瑪共和時期雖然未能像興登堡一樣飛黃騰達,但在德國國內依舊擁有相當大的號召力,以至於他曾經聯合其他勢力發動政變,不過被輕易鎮壓,而魯登道夫聯合的勢力,正是希特勒的納粹黨)。
雖然我是熟悉坦能堡會戰的背景以及影響,但對於中間的過程我卻完全不了解,所以如果有部電影是講這場戰爭的歷程,我會非常有興趣想要觀看,並了解這場戰爭究竟為何會被大肆宣傳。
泳渡英吉利海峽......你在跟我開玩笑嗎?竟然真的有人能辦到這件事呀!
說到有名的游泳,我很容易想到毛澤東。老毛是位游泳健將,我有次看某部紀錄片,裡面提到老毛因為大躍進政策的失敗,被逼出了權力核心,而他決定發動文化大革命奪回權力。在文革初期,老毛為了造勢(並證明自己身體很健康),於是進行所謂的暢游長江。簡單來說,73歲的老毛在1小時左右的時間游了15公里。
聽起來很驚人是吧?但紀錄片中,有位老兄是這麼說:「那段長江,水流湍急,毛仰遊在水面上,他人又胖,浮起的大肚子可一路順流而下,一下就漂過好幾十里。」我翻譯他這段話的意思是:與其說毛澤東游了很長距離,不如說他是被水一路沖下去。
所以在河裡游泳,可以借助水流,但在海裡游泳......我實在太難想像,這到底需要多麼強大的體力?真想看看這件事情如何發生的呀?
我相信只要上過英語課的人,應該都學會馬丁路德的著名演講:I have a dream.(我學生時代還被抽到要朗誦這篇,這對外文能力超爛的我,簡直是恐怖加煎熬的記憶,以至於我太久沒回想,都快忘記當時發生什麼事了。)
我除了想看這著名的歷史場景,同時我想到另一件事。
其實馬丁路德金恩在當時的黑人運動中,只是其中一個流派,也是大眾通常下意識比較肯定的流派:非暴力不合作。
乍看之下,這很好呀,在法治內利用遊行、罷工之類的手段向政府爭取權益。但我想問個問題......真的能用這些方式讓政府釋出權益嗎?
以罷工而言,勞工跟資方請問誰能撐得比較久?我想大家心裡有數。遊行?我國那麼多次遊行到底有幾次是真的有重大突破或進展?
所以相對馬丁路德金恩,當時還有另一個流派,由麥爾坎X提倡的暴力抗爭(甚至這可以延伸到另一股勢力:結合社會主義的黑豹黨,說到黑豹黨,這段在我國基本冷門到聞所未聞的歷史,可以參考我前一陣子非常欣賞的電影「猶大與黑色彌賽亞」,另外在「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這部電影中,也有黑豹黨的部分片段)。
我這麼比喻:面對兩個向你抗議的人,一個是站在你門外呼口號抗議,另一個是直接衝進你家砸客廳,你比較重視誰?
當然,我想在觀感上,絕大部分人在絕大部分時候都非常反感暴力抗爭,因為他帶來的損害以及牽動的層面巨大的多,但不得不同意:他對所謂的當權者也有效的多。
事實上,晚期的金恩有感於非暴力方式的無效,開始向麥爾坎X的路線靠近;又非常值得玩味的,是麥爾坎X有感於暴力抗爭隊及效果有限,也開始向著金恩的路線靠攏。
相異的兩人,竟在日後相互吸引探索,而這兩人的結局卻如此相同:都死於暗殺。
馬丁路德金恩現在被塑造的很高大上,但其實,不可能用所謂的「聖母模式」成就一切。馬丁路德金恩一開始舉辦的遊行,其實參與人數很少,但他後來刻意把遊行辦在黑人的下班時間,這就形成一種人數倍增的假象,因為下班人潮在畫面上也被算出來了。甚至金恩會預先請記者準備拍攝,其中之一藥浴被拍攝的場面,就是有警察暴力執法,這樣就能用鮮血換到更大的宣傳版面。
我真是挺想看看,不同的電影對於金恩的描述為何。我不是說金恩是個小人,我只是想強調金恩不是個完人,正因不是完人,因為真實,我們這些後人才更容易和歷史人物產生連結感呀。
其他的電影我也都挺期待,除了一部,那就是這當中我唯一看過的一部:羅馬假期。
說沒有很期待,是因為我看過,所以劇情就部怎麼期待了。但其實這部電影要我重看,我絕對OK。原因......有奧黛麗赫本難道還不夠嗎?
對於本周電影,或是我分享的知識,大家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一起來聊天討論喔。也可以多多分享本篇文章,讓對歷史以及電影有興趣的同好有更多共鳴或討論的機會喔。
戰壕意思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知道嗎?【斯巴達的狗狗公主——史上首位在奧運「摘金*」的女性 】 和這紀錄現代人無法效法的各種理由 #本日冷知識1577 #文長注意
本則冷知識兼祝賀台灣舉重女神郭婞淳,無懸念破紀錄兼摘金,把奧運變成單機遊戲啦。
撒花 。:.゚ヽ(*´∀`)ノ゚.:。 撒花
2021 東京奧運有個重點數字——百分之 49——是史上最高的女性運動員參與比率。
回首 1896 年,在顧拜旦男爵(Pierre de Frédy, Baron de Coubertin, 1863-1937)的多年鼓吹之後,第一屆的現代奧運在雅典舉辦。時代風氣使然,當時女性運動員是徹底(被)缺席的。顧拜旦心目中的奧運會,是純粹由男子業餘運動員進行的友好競賽。猶如古希臘的奧林匹克賽事也是謝絕女子參加的。
古代奧運更是嚴禁已婚婦人在場觀戰,理由倒不難懂:希臘男子在田徑賽事中一貫是正面全裸的。奇怪的是未婚女子的待遇就完全不同,不僅可以旁觀男子賽事,甚至可能會在天后希拉(Hera)的慶典上,或與奧運會同步舉辦未婚女子版的運動競賽,可惜這類賽事(Heraean games)的具體記述甚少。
以上是想強調「古代奧林匹克」和「女性」這兩個詞有多互斥。順帶一提,古代奧運勝利不摘金,畢竟頒發金、銀、銅牌是現代發明,古代是頒發橄欖枝的桂冠,所以標題我加了引號。
但是酷妮絲卡公主(Cyniska of Sparta, 442-?)就是一位超犯規的存在,她是連續兩屆古代奧林匹克奧運會:396 年與 392 年的大贏家。
關於本文中提到古希臘的年代,都遵從偷懶原則,省略了「西元前」或 BC 字樣,各位請自己在腦中加負號。關於公主芳名,雖然拉丁拼法很引誘人念成賽妮絲卡,但考慮希臘文是拼成 Κυνίσκα,其中 υ (upsilon) 古音發 /u/,所以,酷妮絲卡。名字涵義是小狗狗♀源自希臘語 κύων 狗。又想到 cynic→犬儒也是同個字根。於是標題「狗狗公主」。
現代人無法效法酷妮絲卡的第一個理由是,她取勝的項目已經不存在了:飆四匹馬拉的雙輪戰車(chariot)賽。就是所謂的少女與戰車......其實不是,因為 396 年時她已 46 歲了。而且其實酷妮絲卡雖然未婚,卻仍是不能親自上場競技的,即使是公主也無法無視習俗。所以她鑽了一個漏洞。但並不是女扮男裝(酷拉皮卡也不是)。公主的奧運夢是這樣圓夢的:她出錢養馬、親自訓練馬匹,奧運時聘個男人上場駕駛但仍是以她的名義競賽。換句話說,古代奧運的馬術常常是騎手獲勝,但金主獲得榮耀。畢竟馬就像古代的超跑,超貴,貴到平民根本養不起,騎師騎雇主的馬就是常態了。 #我是今夜最稀有的品種
作家色諾芬(Xenophon of Athens, c. 430-354)更不客氣評論道,大多奧運競技如田徑靠的是男兒傑出的勇氣♂和技藝 → 多半是戰爭技能的衍伸,例如有一項是著全副重裝步兵的裝甲,約六公斤重在 1 stade ≒ 180 公尺的跑道上往返跑一趟,稱為 hoplitodromos (hoplite 重裝步兵, dromo 跑)。離題講一下,大型運動會場叫 stadium 就是因為古希臘田徑場通常寬 1 stade 左右,此一希臘古長度單位是跑道通常的長度。
色諾芬狂酸說,反觀和馬相關的競賽靠的根本是「恁爸有錢」。畢竟要入手優異的名馬、飼養、日復一日訓練都需一擲千金。超譯成現代術語就類似說,以大量投資墊高競爭者的入場門檻,就是用錢 KO 對手這樣。
又双離個題,在酷妮絲卡初次奪冠後過了十屆,356 年的奧運會上,馬其頓的菲利浦二世的馬贏了某馬術項目。傳說同一天適逢亞歷山大出生,被當成大吉之兆——幸好亞歷山大沒有因此被命名為 Hippodromniki 之類的,hippodrome 跑馬,nike 勝利。想他姐姐出生那天菲利浦國王恰在 Thessaly 打了勝仗,大喜之下就命名女兒 Thessaloniki 了 (也是現代希臘第二大城)。
扯太遠啦,浪子回頭。斯巴達的酷妮絲卡公主的功績,現代人無法效法也大概無須吹捧的第二個理由在於她的身分:她的父親 Archidamus 二世是斯巴達國王(雙王之一),她的哥哥也繼任父親,是為斯巴達國王 Agesilaus 二世。斯巴達的「雙王」理解成是戰時的兩名最高軍事領袖,且是斯巴達最顯赫家系才能擔任的。
時間軸大概是這樣:狗狗公主出生在伯羅奔尼薩戰爭(431-404)前不久,她的名字是紀念斯巴達國王的祖父的小名,而她的父王帶領斯巴達軍三次大肆攻擊了雅典,在公主獲得桂冠殊榮時,斯巴達已在這場古希臘的世界大戰中獲勝(而雅典幾乎全毀),那時她的王兄已繼位,為斯巴達的希臘霸主(hegemon)時期。她便繼承了過世父王的馬匹,且在王兄的大力資助下參賽。
酷妮絲卡能躋身古代奧運勝者之林的最後一個重要理由,就是斯巴達那古代罕見的奇葩社會型態。在斯巴達女性擁有很大的自主權,甚至自己名下擁有財產。斯巴達女人受到的教育程度也高,理由後述。最後不愧是斯巴達,戰死了無數男人,繼承了遺產的斯巴達的寡婦以富裕聞名。
話說日後,哲學家亞里斯多德(384-322)將會見證斯巴達從希臘的霸主衰退成一地方勢力,讓出其霸主地位給馬其頓。亞里斯多德評論說,斯巴達的衰退起因是它「淪為女性治國的地方」。只不過亞里斯多德有個特色:他說過的每句話幾乎都錯了——還真不容易——我們切莫聽他。例如他也曾斬釘截鐵說女人的牙齒比男人少 XD。
但亞氏這番攻擊也在在反映了斯巴達女子掌握權力之大、獨立性之高,在整個希臘世界都是異類存在,果然就被針對了。其他古希臘城邦中,婦女權利依附於男性家主,女性的預設角色是承擔家務與雜役,只比奴隸高一層級而已。不擁有私有財產,養馬什麼的更不用說了。
為何有這麼大差異?其實,斯巴達的社會有一項至高原則......你以為是「尚武」對吧?但其實有個法則比尚武更優先,那就是「徹底貫徹優生學」——生產出繁多又強壯的下一代是國民義務,這樣即使斯巴達在征戰中折損男丁,都能很快就生回來,生生不息繁榮昌盛才好當霸主。
出於這種優生考量,斯巴達人相信體質強健的女子對於生育壯丁也同等重要,於是產生了格言:「生男當然最好,但即使生女也要把她教養的和她的兄弟一樣強」。這樣到底算不算一種性別分工下的權力平均咧?也因此,斯巴達女性接受的教育包括了健體強身的各種運動、音樂舞蹈甚至騎乘,都由年長的女性教授,只差沒有軍事訓練而已(卡珊德拉表示)。斯巴達很可能有女子運動會,甚至可能讓年輕的男女在賽事上裸裎相見相互競技。又順帶一提,英語的健身房/體育館 gymnasium 這個字就來自希臘語的裸體 γυμνός (gumnos),不過奇怪的,德語 gymnasium 的意思是大學預科學校......不細說了XD
再加上,其實斯巴達男人在 30 歲之前是不能和妻子同居的,斯巴達男人從相當於我們小學的年紀就被要求集體生活,集體受軍事訓練,和同儕與師長養成親密♂無間的信任關係,如果早早成家生子,要總不在家的男人張羅家務事和養育後代......就無法,於是斯巴達女性需當家,並掙得了高度自主權。與之相對,理想的斯巴達女性美德完全在於能否養育出勇士。斯巴達的悍母民風在歷史的一頁展現了。希臘化時代的名將,國王皮洛士(Pyrrhus of Epirus, 306-272)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年揮軍試圖硬吃斯巴達,當兩軍在城下對峙,斯巴達女性一擁而出,連夜在兩軍之間挖了一條戰壕,還叫士兵男孩們今晚多休息,儲備體力以待拂曉決戰,多威猛的斯巴達媽媽。
最後來說壓軸的限制級內容,斯巴達社會型態的根本由來——其強悍勇武與其說是出於抵禦外敵,更是無時無刻不在防範身邊眾多的奴隸:黑勞士(Helots)的反叛。歷史之父希羅多德曾估計,每 1 個斯巴達公民或許對應到 7 個黑勞士奴隸,這種懸殊比例,表示斯巴達人隨時都要有以一砍十的自信。
斯巴達人始終使用一種非人的恐怖,在統御/蹂躪著這大量的他們眼中的人形牲畜,詳情不可描述。因此斯巴達人的男女分工才會如前述,貫徹優生考量,資源全用產兵,技能全點武力,斯巴達女人並不需紡織下田飼養,生產勞作由奴隸做,女人唯需要生養教育出男子,男子唯需要高效率的殺人。知道這些背景,再看《300 壯士》你或許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好了好了,太嚴肅了,換個話題。話說贏了古希臘奧林匹克的人「只會得到橄欖枝桂冠和榮譽」而沒有物質上的餽贈,究竟合不合實情呢?
顧拜旦男爵認為古希臘人純屬為榮譽、為愛而投入奧林匹克競賽,只是個一廂情願的曲解罷了。參與多半還是冀望拿些好處的,不管爭名還是牟利。較世俗的城邦常配發年金或給予冠軍終生免稅的待遇,換取一個光榮的代言權,把英雄寫進城邦的神話裡。有點像補習班拿高分榜首同學當招生號召,就會給一點意思意思的獎金那樣。也有有野心之士利用奧運的光環(或是說橄欖環)作為進入政界的入口。想,你都變成世界級名人了,以知名度做槓桿試著在世上做出些改變應該算是人之常情。
另一種政治操作就高調了:冠軍會被當成半神,即古希臘的英雄崇拜(hero cult)。斯巴達的酷妮絲卡,我們的狗狗公主就獲得這種待遇,即使在她過世後多年,在斯巴達對她的崇拜仍不停歇,激勵了更多斯巴達女子投入奧運。畢竟在希臘人心目中傑出的人 = 英雄 = 有神性。出了英雄的家系更是世世代代講話卡大聲。酷妮絲卡的王兄會大力支持她追求奧運夢,大概有著這種算盤,即使他們家世早就夠顯赫了,但能利用的政治資本就要利用......
行文至此,我的腦忽然嘖了一聲,說:「喂,科宅,奧運比賽大家開心就好。不需要追究這麼多喔」。好的大家,那我們下次再見,祝各位觀賽武運昌隆!
_
插圖:歐蘿拉·栖夜·莉絲·凱明公主。和本文關係是沒有。
參考資料:wikipedia - Cynisca ; wikipedia - Women in ancient Sparta。現代奧運的男女運動員人數比 Number of athletes at the Summer Olympics by gender 1896-2016
Published by Aaron O'Neill, Jul 15, 2020。
戰壕意思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不記得前幾週
我們討論過CGTN
跟中方的媒體想要國際化爭取這個...
話語權
爭取話語權
那但是上週前幾週阿亮講說
可是因為你說的是他們的語言
但沒有用他們的文化說話
所以接受度比較低
但這個紐約時報特別出了一個報導
他說我稍微唸一下
因為Ben Smith的意思
現在中方的媒體宣傳
也不只是用外語媒體還有包含的直接介入當地的媒體
他說中國政府的宣傳報紙中國日報
不但以英文發行還有塞爾維亞語Serbia
塞爾維亞語的版本
一個菲律賓的記者估計
菲律賓新聞專線中間超過一半的報導來自
中國國家新聞機構新華社
一個肯亞媒體集團從中國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
後來解僱了一位專欄作家
他寫的中國鎮壓維吾爾人的文章
秘魯的記者在社群媒體上
受到好鬥的中國政府官員的強烈批評
這是戰狼外交啊
你是要看CGTN在哪一國
肯亞跟祕魯他肯定影響的到
我覺得有部分歐洲國家他也影響的到
但你知道這篇報導的意思是
我們看起來好像是分別的事件
但其實背後有一個大戰略
就是中方想要用中國資金
中國的權力跟中國視角 發展媒體嘛
全世界的媒體後面
本來就這樣啊
就是像你上次講的啊
美國也做同樣的事
因為非洲大部分都是法國跟英國的殖民地
所以你要跟這些人溝通
那他們學中文沒那麼快
那很多人英文法文還是母語
所以他當然就是要透過這種東西來影響
南華早報就很典型
南華早報我是每天看
那他也會登
很中國論調的文章 有
也是用英文寫的 中國崛起論
可是他也會去邀很反中國的文章
可是他的報導基本上是 相對均衡
至少對事實的報導
我認為還是相對準確的啦
那如果中方已經用全球大戰略的角度
滲透進各個媒體
包含了投資包含資金包含了變成partner
那他們到底要做什麼
你說CGTN啊
CGTN已經是其中的一環
他當然想要影響各國的輿論這是必然的嘛
我跟你講他們在影響的都是那個最關鍵的議題
就攸關這個國家生死的問題
我舉個例子比如說
你說美國對日本的輿論有沒有影響
你表面上看沒有
但是實際上他從不同的高度下來吧
表面上看沒有
可是當田中角榮跑去跟中國建交的時候
就一面倒批他
那就是美方不高興 當然是啊
後來洛克希德案就出來了
就收賄那個案子
請問洛克希德案收賄這種證據誰會有
那其實坦白講都是CIA
當然是美國
不然洛克希德怎麼會突然公布一堆收據
所以我的意思說
那個都是在最關鍵的議題上
就是說你在親美親中這個議題上
我不能接受我就弄你啊就是這樣啊
項立剛有一個論點倒是真的
他說他不認為台積電會用非美國設備
中國當然希望他半導體要發展
就不只是半導體本身
他要連動很多周邊都發展起來
光刻機 對對對對
所以他就認為說
你搞一個基本是親美的企業來搞
然後半導體的設備製程軟體通通都是美國
中國現在就是希望全方位都用自己的體系
這個就好比華為決定要弄自己的軟體系統
對不對 對
他就認為台積電不可能站隊進來的啦
台積電最後中美都是要適應的啦
不然你怎麼活啊
這個就從台積電講到晶片
記不記得我們那時候討論中華經濟研究院
今年出了一個新的消息
BBC報導這個2020年
台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高達1367.4億美金
是台灣總出口值的43.8%
那比2019年同期也就是前年同期是只有951億美元
也增加了百分之14
出口最大的是電子零組件
兩岸的貿易半導體大概佔32%
那你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什麼面板
一大堆資訊什麼
全部加起來大概接近50
所以坦白講裡面還是很多傳產
還是有傳產 好多好多
工具機算不算 工具機算
精密機械也算 是嘛
那我們這樣講好了
但是台派呢就是貴黨裡面的一個主流說法就是說
主流個屁啦主流
那只是一種看法
對方這麼仰賴我佔了我百分之43.8
等一下我這是忍不住笑了
佔了百分之43.8
所以是中國需要我
是台灣出口到中國有43.8
然後他就說你看中國非買我們的半導體不可
你們發言人這樣講啊
我就跟你講43.8裡面有關半導體的部分只有32%
你如果要講說這個32%
中國真的是覺得台灣性價比高那是愛買
這是事實啊
尤其今年第一季跟四月非常明顯
所以我是跟你講說
我覺得中國也是很聰明啦
他在加大庫存
他是在深挖壕廣積糧 對對對對對
因為他就覺得他跟美國這種半導體不知道會打到哪裡
所以他今年第一季還有四月拼命從台灣進口
反正台灣的東西好用 先吃
他就先買再說所以我們四月就暴漲
我們的出口額暴漲
他主要就是在廣積糧
尤其是對高科技零組件的部分
因為他不知道美國會不會哪一天突然又開殺戒了嘛
突然認真的開殺戒
是啊是啊所以他總是要防一手
所以如果在這種情況之下
結果我們出口暴漲嘛對不對
可是出口暴漲人家就有去查那個內容
比如說四月 四月半導體真的是暴漲
可是大概就是佔總出口也是差不多5成左右
本來是32嘛
四月就暴漲成5成左右
我的意思是說
台灣當然目前有一些半導體有技術優勢
那中國大陸也急著囤積
所以拼命下訂單
可是台灣也不要以為
我們就只賣這個東西給中國大陸
其他東西還是真的需要中國願意跟你買的啦
現在民進黨怎麼辦呢
接下來如果要做什麼公投的宣講
可是一方面疫情一方面又黑道
然後黨內的年輕人幾乎都不支持四項公投都不支持
那不就全面要敗退了嗎
你到時候比如說我隨便講比如說藻礁
藻礁他一定會強調說台灣會缺電
然後如果不這樣我們被迫去搞核四
那焦點又回到核四了
又回到核四
因為這四個議題很明顯
對國民黨最有利的議題是萊豬 是
對民進黨最有利的是核四
但其實核四現在也沒想像中有利
當年靠民智未開在那邊唬爛
我是在講四個議題裡面 相對
相對對對對
所以民進黨一定是拼命抓著核四來打其他議題
那他是怎麼樣
那另外一個當然就是3Q那個有沒有併在一起
那以邏輯來看應該會併
那併在一起他就掛了
因為萊豬對他太不利了
我跟你講基進黨最孬種
你知道基進黨是怎麼說
基進黨說朱學恒表示
如果828投3Q就掛定
明明就是郭正亮講的你不敢寫郭正亮對不對
不敢寫郭正亮
你看小綠就是這麼可悲
就是連罵人都不敢寫大綠的
這個曾任不分區立法委員
媒體有寫出來啊
但他做的圖裡面就只寫朱學恒啊
是不是怪我囉
他大概覺得恨你的人比較多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戰壕意思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不記得前幾週
我們討論過CGTN
跟中方的媒體想要國際化爭取這個...
話語權
爭取話語權
那但是上週前幾週阿亮講說
可是因為你說的是他們的語言
但沒有用他們的文化說話
所以接受度比較低
但這個紐約時報特別出了一個報導
他說我稍微唸一下
因為Ben Smith的意思
現在中方的媒體宣傳
也不只是用外語媒體還有包含的直接介入當地的媒體
他說中國政府的宣傳報紙中國日報
不但以英文發行還有塞爾維亞語Serbia
塞爾維亞語的版本
一個菲律賓的記者估計
菲律賓新聞專線中間超過一半的報導來自
中國國家新聞機構新華社
一個肯亞媒體集團從中國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
後來解僱了一位專欄作家
他寫的中國鎮壓維吾爾人的文章
秘魯的記者在社群媒體上
受到好鬥的中國政府官員的強烈批評
這是戰狼外交啊
你是要看CGTN在哪一國
肯亞跟祕魯他肯定影響的到
我覺得有部分歐洲國家他也影響的到
但你知道這篇報導的意思是
我們看起來好像是分別的事件
但其實背後有一個大戰略
就是中方想要用中國資金
中國的權力跟中國視角 發展媒體嘛
全世界的媒體後面
本來就這樣啊
就是像你上次講的啊
美國也做同樣的事
因為非洲大部分都是法國跟英國的殖民地
所以你要跟這些人溝通
那他們學中文沒那麼快
那很多人英文法文還是母語
所以他當然就是要透過這種東西來影響
南華早報就很典型
南華早報我是每天看
那他也會登
很中國論調的文章 有
也是用英文寫的 中國崛起論
可是他也會去邀很反中國的文章
可是他的報導基本上是 相對均衡
至少對事實的報導
我認為還是相對準確的啦
那如果中方已經用全球大戰略的角度
滲透進各個媒體
包含了投資包含資金包含了變成partner
那他們到底要做什麼
你說CGTN啊
CGTN已經是其中的一環
他當然想要影響各國的輿論這是必然的嘛
我跟你講他們在影響的都是那個最關鍵的議題
就攸關這個國家生死的問題
我舉個例子比如說
你說美國對日本的輿論有沒有影響
你表面上看沒有
但是實際上他從不同的高度下來吧
表面上看沒有
可是當田中角榮跑去跟中國建交的時候
就一面倒批他
那就是美方不高興 當然是啊
後來洛克希德案就出來了
就收賄那個案子
請問洛克希德案收賄這種證據誰會有
那其實坦白講都是CIA
當然是美國
不然洛克希德怎麼會突然公布一堆收據
所以我的意思說
那個都是在最關鍵的議題上
就是說你在親美親中這個議題上
我不能接受我就弄你啊就是這樣啊
項立剛有一個論點倒是真的
他說他不認為台積電會用非美國設備
中國當然希望他半導體要發展
就不只是半導體本身
他要連動很多周邊都發展起來
光刻機 對對對對
所以他就認為說
你搞一個基本是親美的企業來搞
然後半導體的設備製程軟體通通都是美國
中國現在就是希望全方位都用自己的體系
這個就好比華為決定要弄自己的軟體系統
對不對 對
他就認為台積電不可能站隊進來的啦
台積電最後中美都是要適應的啦
不然你怎麼活啊
這個就從台積電講到晶片
記不記得我們那時候討論中華經濟研究院
今年出了一個新的消息
BBC報導這個2020年
台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高達1367.4億美金
是台灣總出口值的43.8%
那比2019年同期也就是前年同期是只有951億美元
也增加了百分之14
出國最大的是電子零組件
兩岸的貿易半導體大概佔32%
那你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什麼面板
一大堆資訊什麼
全部加起來大概接近50
所以坦白講裡面還是很多傳產
還是有傳產 好多好多
工具機算不算 工具機算
精密機械也算 是嘛
那我們這樣講好了
但是台派呢就是貴黨裡面的一個主流說法就是說
主流個屁啦主流
那只是一種看法
對方這麼仰賴我佔了我百分之43.8
等一下我這是忍不住笑了
佔了百分之43.8
所以是中國需要我
是台灣出口到中國有43.8
然後他就說你看中國非買我們的半導體不可
你們發言人這樣講啊
我就跟你講43.8裡面有關半導體的部分只有32%
你如果要講說這個32%
中國真的是覺得台灣性價比高那是愛買
這是事實啊
尤其今年第一季跟四月非常明顯
所以我是跟你講說
我覺得中國也是很聰明啦
他在加大庫存
他是在深挖壕廣積糧 對對對對對
因為他就覺得他跟美國這種半導體不知道會打到哪裡
所以他今年第一季還有四月拼命從台灣進口
反正台灣的東西好用 先吃
他就先買再說所以我們四月就暴漲
我們的出口額暴漲
他主要就是在廣積糧
尤其是對高科技零組件的部分
因為他不知道美國會不會哪一天突然又開殺戒了嘛
突然認真的開殺戒
是啊是啊所以他總是要防一手
所以如果在這種情況之下
結果我們出口暴漲嘛對不對
可是出口暴漲人家就有去查那個內容
比如說四月 四月半導體真的是暴漲
可是大概就是佔總出口也是差不多5成左右
本來是32嘛
四月就暴漲成5成左右
我的意思是說
台灣當然目前有一些半導體有技術優勢
那中國大陸也急著囤積
所以拼命下訂單
可是台灣也不要以為
我們就只賣這個東西給中國大陸
其他東西還是真的需要中國願意跟你買的啦
現在民進黨怎麼辦呢
接下來如果要做什麼公投的宣講
可是一方面疫情一方面又黑道
然後黨內的年輕人幾乎都不支持四項公投都不支持
那不就全面要敗退了嗎
你到時候比如說我隨便講比如說藻礁
藻礁他一定會強調說台灣會缺電
然後如果不這樣我們被迫去搞核四
那焦點又回到核四了
又回到核四
因為這四個議題很明顯
對國民黨最有利的議題是萊豬 是
對民進黨最有利的是核四
但其實核四現在也沒想像中有利
當年靠民智未開在那邊唬爛
我是在講四個議題裡面 相對
相對對對對
所以民進黨一定是拼命抓著核四來打其他議題
那他是怎麼樣
那另外一個當然就是3Q那個有沒有併在一起
那以邏輯來看應該會併
那併在一起他就掛了
因為萊豬對他太不利了
我跟你講基進黨最孬種
你知道基進黨是怎麼說
基進黨說朱學恒表示
如果828投3Q就掛定
明明就是郭正亮講的你不敢寫郭正亮對不對
不敢寫郭正亮
你看小綠就是這麼可悲
就是連罵人都不敢寫大綠的
這個曾任不分區立法委員
媒體有寫出來啊
但他做的圖裡面就只寫朱學恒啊
是不是怪我囉
他大概覺得恨你的人比較多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戰壕意思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經歷了寒假作業繳交第一天的無間道般的燒腦鬥智過程之後,因為躲了好幾天不想直播,但一堆人一直在問,我只好開啟預測模式了。根據邏輯和人世間的常理判斷,其實國民黨最近的紛擾已經結束啦。
首先,你仔細看看【韓先生來敲門】系列影片中的各種細節和預告片【謝謝一直都在,公益代替謝票】的片花,至少可以看出幾個特徵,第一個,大概是去年就拍好了,或者至少去年開始製作,因為片花裡面的場景和人物,大概至少有五到六個以上,第二個,如果是五到六個主題或是影片,包括了拍攝或交通時間,也就是前置和後製時間,一則影片短則兩周,時間久一點大概要到一個月到一個半月以上。
所以簡單來說,這個不可能是今年才開始做的。所以簡單來說,這跟今年的黨主席選舉或是趙少康要不要參選都是獨立事件。不是互相關聯的,黃暐瀚覺得他要出來選黨主席了,我覺得不會。不然下次找他賭雞排好了。
但你可能會問那做這個系列影片要幹嘛?很簡單,要疏導韓粉的支持力道和力量啊!
君不見因為一直等一個人等不到,有好幾個韓粉直播主開始分派分系鬥爭,甚至互告了?(別問我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或者誰對誰錯,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因為我根本搞不清楚)這樣的互相衝突和鬥爭對於支持群體來講並不是好事啊,你想想看不管你接下來要做甚麼事情,結果你底下的人等不及你出兵作戰,光是左手打右手就折損一堆人了,你當精神領袖的還不應該趕快出來呼籲一下,引導大家的方向?難道要開放大家繼續內鬥?又不是羅馬競技場!
所以很簡單啦,如果韓粉還在一直喊等一個人,那這系列影片的意思就是去跟那個人做公益去,該當義工的當義工,該去支持買產品的買產品囉~~~但韓粉會不會做?我就不知道啦
而國民黨現在的狀況更清楚了,江啟臣既然已經說要連任成為一個造王者,那這個意思就是各位大哥不要廢話了小弟願當後勤補給士,幫各位築牆、積糧、挖壕,沒有要稱王,請各位大哥高抬貴手想互鬥以後再說,小弟這趴沒有要參與。2022年沒有,2024年也沒有(雖然說我很好奇每個月三千萬要哪裡冒出來),我小江江就是只想當個黨主席將來連任立委而已!
而趙少康呢,基本上他也就是要選2024的總統,目前看起來國民黨內沒有要為他破例開一個黨主席選舉的門,所以趙少康也講了,樂見江啟臣做一個好的造王者,那這樣還不明顯啊!明顯嘛!不過吳董說二月這期美麗島民調會把趙少康放進政治人物喜好度裡面去調查,是驢是馬溜一溜就知道啦哇哈哈~~~
明天再來講疫苗啦,今天東西太多了,實在講不完,尤其我被寒假作業耗盡內力......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戰壕意思 在 大魚- 禮拜一晚上玩了crysis 我自己又偷偷玩ㄖcall of duty 還有 ... 的推薦與評價
什麼遊戲都玩的意思. 10 年 檢舉. 王渙晰, profile picture ... 極地戰壕模擬市民刺客4 都不錯或世紀帝國新的. 10 年 檢舉. 林奕安, profile picture. ... <看更多>
戰壕意思 在 [問卦] 烏克蘭壕溝戰也太恐怖了吧 的推薦與評價
63 F →birdy590: 清戰壕是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共通點是很 ... 115 F 推khastw: 我意思就是即使上帝視角一堆人去投手榴彈 42.76.65.209 06/30 18:07. ... <看更多>
戰壕意思 在 [討論] 沃邦與他的攻城理論- 看板Warfar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圖文版:https://zhuanlan.zhihu.com/p/612369166?
前言
在17世紀上半,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在80年獨立戰爭期間磨練彼此的守城技藝與攻城技巧,
與之相比,法國人的風格是猛攻有餘而準備不足,當時人們稱正面的血腥進攻叫à la
française攻擊,意思就是像法國人一樣;塔萊蒙·德·雷奧(Tallement des Reaux)在
I621年評論道:「我們是如此無知,在聖讓·德安格利(Saint-Jean-d’anglely)被圍困
時,沒有人知道如何建造戰壕。」直到沃邦的出現才改變這一切。
當稜堡出現後,圍城平行法這個攻城戰術出現雛型;圍城部隊用兩個環形工事包圍了他們
的獵物;一個是向內,面對著被圍困的要塞,與要塞的邊平行;另一圈向外,保護進攻者免
受對方援軍的攻擊,一個包圍圈通常周長15~20英里。
在1572年的蒙斯,阿爾瓦第一次完整地使用了這種戰術,到了17世紀,人們開始有這樣的
認知,鏟子戰勝了刀劍,進攻部隊需要包圍要塞,切斷對方的援助和供給,然後才能開始
圍攻;在沃邦手上,圍城平行法變得更理論化、更系統化,且有紀律的執行。
圍城平行法
當代人雖認同沃邦在築城上的天分,但覺得沃邦最偉大的創新,來自他的攻城作戰;在攻
占馬斯垂克的幾年前,他曾寫了一個標題名為《Mémoire pour servir d
'instruction dans la conduite des sièges et dans la défense des places》的手
稿,闡述了自己對攻城作戰的見解。在他的構想哩,圍城平行法不只需要挖兩道戰壕,應
該是三道;第一道防守戰壕向外,保護進攻者免受對方援軍的攻擊,第二道進攻戰壕向內
,第三道戰壕離目標最近,使攻城部隊能用火炮近距離射擊城墻底部;沃邦強調多一份火
藥,少一份流血。
隨者離敵人越近,攻城部隊的火砲也要有更好的保護;布萊斯-德-蒙魯克(Blaise de
Monluc)描述了1554年錫耶納圍攻戰期間守軍的反擊,他說:「敵軍的第三砲打在籃堡的
底部,第四砲直接打在他們的大炮上,殺死了他們很多人;於是,所有人都逃到了他們大
炮後面的一間小房子。 」
三道戰壕彼此有交通壕連接,交通壕要鋸齒狀,免得里面的人員被一枚砲彈一鍋端;克萊
維斯的菲利普當時寫道:「你必須注意敵人的砲塔樓、砲台,你必須控制你的交通壕,使
敵人的槍炮都無法攻擊你。」每4公尺的地面上安排了大約3~4個人進行挖溝, 每個人最
多挖1公尺,每個人的溝與其他人相連,最後形成一條連續的戰壕。
攻擊方也要隨時注意守軍的反撲,當夜晚來臨,雖然夜色阻礙了守方對戰壕的狙擊,但夜
色
同樣也阻礙攻方偵察守方的軍事行動;比如1683年的維也納圍城戰,神羅軍就多次利用夜
色,
組織敢死隊沖向戰壕,把手榴彈扔進壕里,殺死里面的鄂圖曼人。
Arriére-Coin在法語的意思叫後角,其實就是戰壕里的藏兵處,這是布萊斯-德-蒙魯克
在
1558年圍攻蒂永維爾(Thionville)時的小發明:「我所做的是每隔20步做一個藏兵處,
有時向左,有時向右; 部分藏兵處的寬度甚至足以容納12或15名帶著火繩槍或長矛的士
兵
;當敵人跳進戰壕,士兵們能夠從背後攻擊他們。」
挖出來的土可變成戰壕的胸牆,或把土裝在籃子里變成籃堡,然後把籃堡排成牆;這樣可
以讓進攻方免受敵人火力的攻擊,並且架上火炮保護。為何進攻戰壕要兩個?沃邦的理念
是,兩個戰壕這樣比一個戰壕能容納更多的攻擊部隊與攻擊火炮,萬一第三道戰壕被守軍
奪走,還有第二道戰壕可繼續作戰,直到20世紀初,這一直是圍城的標準模式。
直到1672年的第三次英荷戰爭,法軍入侵荷蘭後,沃邦在馬斯特里赫特圍城戰中終於可以
實現他的理論,此戰,沃邦不是作為攻城顧問,而是以總指揮的身分參加。
馬斯垂克圍城戰
馬斯垂克位於荷蘭法蘭德斯地區的最東端,馬斯河貫穿其間;城防於1632年由奧蘭治
親王-弗雷德里克·亨利[註]所建造;在鐵路運輸興起以前,內河航運是主要的運輸手段
,馬斯特里赫特控制馬斯河的航運,是河上的戰略要塞城市之一。對荷蘭來說,馬斯垂
克可以拖住法軍的腳步,幫後方取得準備的時間,而且威廉三世還準備把當地做為攻佔
法國城市-沙勒羅瓦的基地,沙勒羅瓦可是法軍補給線的起點。
註:弗雷德里克·亨利,奧蘭治親王-沈默者威廉之幼子,拿騷的莫里斯的弟弟,在莫里斯
死後,繼承奧蘭治親王的頭銜,並出任荷蘭省、烏得勒支省、西蘭省、奧費賴塞爾省、格
爾德恩省、格羅寧根、德倫特的執政,成為共和國的聯省執政。
1645年至1672年,城市的防禦工事被忽視,年久失修,土方也受到侵蝕;1672年進行了臨
時的修繕,改善了一些情況,在薄弱處建造了木柵欄,增加了防禦力,還在通格倫
門外增加了一個月台。
守軍由雅克·德·法里奧指揮,他是一位流亡到荷蘭的法國胡格諾派信徒;由於局勢的嚴
重,1672年5月後,許多軍團從馬斯垂克被抽調到別處,1673年6月,要塞里剩下8個步
兵團、3個騎兵團、1個工兵連和1個擲彈兵連;後來守軍得到了西班牙人的增援,加入
了一個意大利步兵團和兩個西班牙騎兵團,一位指揮官曾在1671年指出,要成功防守此
城,最少需要8000人;但此時守軍只有5000名步兵外加1200名騎兵,法軍則有24000名
步兵、16000名騎兵,還有58門火砲。
1673年6月5日,第一批法國軍隊抵達馬斯垂克,向馬斯河西岸推進;6月6日,來自圖
倫的部隊出現在東岸的維赫克郊區外;6月7日,法軍在城市的北部開始建造兩座船橋,讓
兩支部隊可以相連;同時,七千名農民開始挖掘壕溝和築墻。盡管預期的援軍沒來,荷蘭
軍當天進行了一次突擊,隨後在6月9日進行了第二次,殺死了一些法國兵。
6月10日,路易十四到達,6月11日,國王與他的兄弟奧爾良公爵菲利普一世會合,並在城
西南的沃爾德村紮營,在一個能容納四百人的巨大帳篷里,法國人要求法里奧投降,但他
拒絕了。
6月13日,法國人開始已經在城市西側準備大量的木材和建材,現在沃邦開始要選擇進攻
的地點;要塞的北部有一條又深又寬的護城河,直接與馬斯河相連,而南部則被傑克爾河
覆蓋,在那挖戰壕,會被河水會淹沒,因此,唯一的方向只能越過高大的巖石山脊,向西
面進攻;1632年,弗雷德里克·亨利從西班牙人奪下此地時,也是同一個攻擊方向。
向西進有個小缺點,就是這邊的巖石是比較硬的泥灰巖所組成,由於沃邦喜歡挖比較深的
壕溝,多多少少會帶來一些麻煩,不過這些都可以克服。
6月14日,環繞要塞的壕溝基本已經完成,雖然因為地形的原因,壕溝的包圍不是很完整
,但沃邦並不是很在意,因為那不是很重要。沃邦決定選擇要塞的西門-通格倫門,作為
攻擊的重點。
通格倫門的南面只有一條幹涸的護城河,門外有個三角台,三角台之外,又建了一個月台
;雖然通格倫門北邊有一個突出的角台,南面有一個名叫Groene Halve Maan的半月台保
護,但沃邦仍認為這個門是馬斯垂克的弱點,因為三角台後面的幕牆並不是稜堡的泥
土厚實夯牆,而是名叫Tongerse Kat的中世紀城墻;城牆上雖然有一個的騎士台,但這樣
的工事,還是無法保護這道門的;傑克水閘入口的附近,曾經有個五角台,當年建造
通格倫門外的月台,因為缺乏土方,所以把這個五角台給拆了;事後沃邦批評到:「如果
那個五角台還在,他不會選擇通格倫門來進攻,因為防禦火力會太猛烈。」
6月16日,法軍築起三個砲陣地,一個在城鎮西南方的聖彼得山的北坡,因為這是俯瞰要
塞
的理想位置,兩個砲陣地面向通格倫門,頭6個小時,法軍發射了3000發炮彈。
在黑暗的掩護下,法軍的工作以穩定的速度進行,6月17日深夜,第一條平行壕完成,6月
19日~20日,第二條平行壕也OK了,法里奧能想過突擊法軍的平行壕,但平行壕長度太長
,且被大砲所保護。法軍的火炮打碎了圍墻,壓制了Tongerse Kat上的大炮,並在主墻
上制造了一些小缺口;城市居民引起了很大的緊張,因為按照傳統,一旦城市的城墻被攻
破,士兵就有權對其進行掠奪。
6月23日夜里,第三條平行壕完成了,向前延伸的突擊壕到達了最遠的地方,距離要塞大
約
只有160米,守軍想要用火槍壓制,但該突擊壕在火繩槍有效射程之外;大約2500名部隊
集
結,準備攻打格倫門。
6月24日晚上17:00,五聲炮響,法軍開始進攻;蒙特布倫侯爵(Marquis de Montbrun)
指揮對月台的主要進攻;蒙塔爾伯爵-查爾斯.德.蒙索爾寧(Charles de Montsaulnin)
則率領部隊佯攻南邊的半月台Groene Halve Maan;蒙茅斯公爵率領50名英國志願者和一
個由達達尼昂中尉[註]領導的皇家騎兵連,佯攻北邊的角台。
註:夏爾.達達尼昂,達太安伯爵,路易十四的劍客隊隊長,戰死於1673年的馬斯特垂克圍
城戰。
路易十四曾試圖勸說蒙茅斯公爵不要參戰,擔心他的死亡會惡化與英國的關系,但路易十
四還是不得不同意;沃邦下令蒙塔爾伯爵與蒙茅斯公爵只能佯攻,但蒙茅斯公爵試圖攀登
角台,結果被打退了,損失慘重,傷亡人數超過100人;爭奪點在壕前的人工峭壁與半月
台(Groene Halve Maen),法軍遭受許多損失,特別是在他們的軍官。
格倫門前的月台被法軍占領,很快被荷軍反擊奪回,然後再次法軍被占領;傍晚時分,法
國工兵通過一條通信戰壕將月台與第三條平行壕連接起來。
稜堡的部分防禦措施是在西邊泥灰巖台地下挖出的永久性隧道,在1645年後,這些隧道已
經部分坍塌,但在圍城戰之前,守軍對隧道進行了一些倉促的修覆;6月25日清晨,法國
軍隊攻入隧道,荷蘭人引爆一枚地雷,炸死了大約50名攻擊者;守軍立即發動進攻,第二
次奪回了月台。
作為回應,英國人和法國人再次發動進攻,蒙茅斯公爵從左邊繞過月台,達達尼昂從右邊
繞過,第二火槍手連則從正面發動進攻;經過一段混亂的戰鬥,荷蘭守軍被逐退,但有幾
名英國軍官被殺,其他人受傷;達達尼昂在通過第一道防線的缺口時被一顆子彈擊中頭部
,受到了致命傷,最後重傷死亡。
在部署的三百名火槍手中,有八十多人被打死、五十多人受重傷,為了紀念他們,後來在
這個地方建立的一個三角堡,被稱為 "火槍手之路"。
這段時間,沃邦失去了信心,他原本以為駐軍的士氣低落,沒想到他們如此頑強;他寫信
給法國戰爭部長François-Michel le Tellier, Marquis de Louvois,如果荷蘭人第三
次成功奪回月台,他可能被迫放棄圍城。
6月26日,法軍改變作法,先削弱角台和半月台(Groene Halve Maen)的火力,然後才對格
倫門進行突擊;法軍把炮位被安排在半月台和角台之間,拼命進行短距離的炮擊。
6月27日,路易十四站在聖彼得山的北坡上,觀察了圍城戰幾個小時;法國工程
師在角台下挖了一條隧道,在28日引爆了地雷;意大利守軍驚慌失措,聽任城墻被攻破。
最後他們終於集結起來,用手榴彈進行反擊,但土牆還是落入法國人的手。
盡管法國人做好突擊的準備,但最後的突擊命令並沒有下達;法國人俘虜了幾名荷軍工程
師,他們透露了埋有地雷的隧道位置;在進攻者能夠滲透隧道之前,守軍在角樓下又引爆
了五顆地雷;6月28日,一個居民代表團要求法里奧投降。
6月29日,一名法軍號手再次要求荷軍投降,但法里奧拒絕;隨後,法軍火炮加強了對內
城和防禦工事的轟炸;位於聖彼得山北坡的火炮將火力集中在城墻的西南角,城墻倒塌在
半月台Groene Halve Maan旁的護城河。6月29日夜,荷軍遺棄三角台,6月30日晚上,荷
軍再遺棄了半月台Groene Halve Maan。
守軍的處境已無可救藥,民眾再次向法里奧施加壓力,要求他不要再繼續打了;民眾提醒
他,1579年6月29日的馬斯特里赫特圍城戰,帕爾馬公爵-亞歷山大·法爾內塞洗劫這座城
市,在三天內謀殺了一千名居民,他們懇求法里奧投降,避免屠城事件的重演。
6月30日清晨,法里奧向法軍送去一個消息,說他準備談判;經過兩個小時的談判,他以
相對有利的條件交出了這座城市,在居民彩旗的揮舞下,剩下的3118名守軍光榮的前往荷
蘭的占領區-赫托根博斯。
3個月,不用;1個月,不用;15天,只要15天;沃邦用15天與2300人的代價拿下歐洲人當
時心中難以攻破的堅城-馬斯垂克,沃邦的名聲響徹整個歐洲。
中西攻城術的不同
在投石機的時代,中國與歐洲就是走上不同的思路;歐洲使用的是巨型的配重式投石機,
優點是可以發射數百公斤的石彈,但缺點就是射速很慢,而且無法移動。但中國使用的是
人類投石機,最大的石彈就幾十斤,其好處是發射速度快;比如1147年里斯本圍城戰,
100名十字軍英國士兵輪番操作2門人力拋石機,10小時共發射了5000發石彈,差不多是每
7秒1發,雙方為何會有這樣的選擇?
我想這樣的選擇,其重要的是城防的不同;中式的城牆太厚了,動則幾公尺厚的夯土,就
算幾百公斤的石彈,打上去也是不會垮,既然無法毀牆,那投石機的任務就只好-殺人,
提高開火效率,能殺傷更多的敵人。但歐洲的城堡是不一樣的;歐洲城堡的城牆是石造的
,厚度往往不到2公尺,只要在底部開上一個洞,石牆本身的重量就能把自己壓垮,所以
用配重式投石機發射的幾百公斤石彈,是有機會能擊垮城堡城牆的。
當進入火炮時代,大明軍事家把投石機的思路延續到攻城火炮身上,既然火炮也無法弄垮
城牆,那火炮的任務就只好殺人;而且大明還有喜歡築土台、木架,把炮吊上去,向下發
射的怪習慣。
1366年徐達圍攻張士誠於姑蘇,圍城方就是:「四面築長圍困之,又架木塔,與城中浮屠
對,築臺三層,下瞰城中,名曰『敵樓』;每層施弓弩、火銃於上,又設『襄陽礮』以擊
之,城中震恐。」這里的襄陽礮並不是回回炮,而是鐵鑄的火砲。
在萬曆二十年(1590 年)的寧夏之役中,監軍梅國楨積極勸說將領們用砲;說道:「此城
之破,必仗大砲,大砲得據高而下擊之,則無敵矣。」還鼓吹要築土木臺用砲,「終不出
築臺一策,大砲可上也」;後來木料不夠,木匠不夠,梅國楨只好把炮吊上城東現有的土
臺、城西外的土塔寺。
這樣居高下擊的習慣到海外作戰時還是不變;1593年的蔚山城之戰,明軍都攻到城下了,
但因為操作火炮仰射的能力差,附近又沒更高的地勢,明軍慣用的火炮下擊無法發揮,攻
城作戰功敗垂成;遊擊陳寅:「上年(1597年)蔚山之役也,至十二月二十三日,騎兵先到
,攻破蔚山外柵;翌日俺領步兵,共破內木柵三重,~略~,城堅,攻之未易下,~略~,欲
以大碗撞破,而城高勢仰,不得施技。 」島山之役也是一樣的情況「城在山上,地勢高
峻,大砲高放,則越過於城者,其高二十餘丈,雖屢放,萬無得中之理矣。」
那大明火炮的攻擊對象大抵是那些呢?我想應該還是人為主,城垛上的防守器械為輔吧;
1600年的播州之役,總督其役的李化龍強調火炮要「裝至近囤山頭打去,令其上人人莫斃
其命。 」
為何大明在操作火炮上這樣喜歡臨高下擊?我想可能是砲手與軍官缺乏基本的三角函數計
算能力,與測量砲仰俯角的工具(砲表、銃規、測距儀),所以對曲射命中沒有把握,只好
臨高下擊,透過直描打擊城垛上的人員或城防武器;用遠距離的曲射命中位置更高的城防
工事,或使用迫砲讓砲彈以高仰角曲射越過城牆,擊中城內目標,大明砲手可沒有把握。
所以,在紅夷重砲傳入中國以前,為何大明的火炮大抵是輕炮?我想可能是火炮如果太大
太重,那就無法吊上土台了,無法吊上土台,自然也無法臨高下擊了;所以那些洪武銅砲
為何有砲耳,與其說是能調整仰俯角,不如說方便吊砲吧。
這也是歐洲軍事家與大明軍事家在攻城戰的不同抉擇,大明軍事家以殺人為主,摧毀城防
為輔;喜逐高台,居高下擊;而歐洲同行優先摧毀敵人砲臺,弱化敵人火力,殺人只是為
輔。革命副導師口中的:「火砲摧毀了城堡。」此話只適用於歐洲,可不適用於中國呢。
;副導師的軍事歷史研究水平,就臭棋簍子
後記
因為過去攻城如此之難,某些大明軍事家只好臨場發揮,挖空心思想些旁門
左道破城,但吃瓜群眾不懂,以為那些奇謀巧計才識中國攻城戰中的常態;
這樣的想法影響了無數文藝創作, 所以才讓讓人生出這樣的印象:「洋人
在攻城上是力攻法,屬於是工程學的一環;參謀坐在桌上,翻開地圖,堆
起沙盤,整日在那計算需要挖多少壕溝、使用多少砲彈、士兵要消耗多少
糧草、我們需要花多少天,敵人的牆才會被我們打塌下來。
而中國人在攻城上是智取;攻守兩方有如棋手對弈,你沖我擋、你飛我斷、
你叫吃我打劫;雙方你來我往,用盡各種招數。」
三國演義對中國人影響太深,在三國演義的影響下,吃瓜群眾覺得戰爭是
一場又一場的詭計,啥分兵偷城、討敵罵陣、斷糧誘敵、內應開門,如果
正面攻擊一座城,往往被人覺得是智力低下的表現,因為聰明人都用騙的。
參考資料與出處: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ege_of_Maastricht_(1673)
https://www.syler.com/SiegeWarfare/digging2/advancedbatteries.html
從砲到砲
Giant of the Grand Siècle THE FRENCH ARMY, 1610-1715
https://www.syler.com/SiegeWarfare/digging2/dig2fort.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76.152.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678328414.A.820.html
※ 編輯: helldog (114.136.174.100 臺灣), 03/09/2023 16:32:12
※ 編輯: helldog (114.136.174.100 臺灣), 03/10/2023 12:57:48
※ 編輯: helldog (223.136.102.217 臺灣), 03/16/2023 09:59:4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