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直覺│ 兒物 X 薰鮭魚 專欄 ep57
從沒想過讓孩子念貴族學校、也沒那個財力的我們,沒想到最後還是讓孩子進了傳說中的貴族學校。這就來說說我們如何在半天內讓月支出平均多一萬,卻很心甘情願。
住在一級戰區,這裡最不缺孩子,最搶的就是好學校,慶幸禍福相倚,疫情改變了一些家長的工作型態,很多熱門幼兒園釋出名額。為了方便,當然先往距離最近的幼兒園K詢問;面對面聽園長簡報,也通話了幾次,我卻始終不太放心,沒來由的、很矛盾的。
主因K在成立之初鬧過疑似虐童事件,在PTT上輸入關鍵字就能找到。理性上,我完全能諒解辦學不易,初期有些亂流,不該一竿子打翻一條船;感性上,當母親的一旦看過這些,不管它是真是假,很難不在意。我也如此坦白地告知園長,我絕對願意相信,但希望他們解答一些疑惑,包含孩子的生活細節、親師互動等,疫情期間無法入園參觀,我也沒當過父母,問題很多,不奇怪吧?希望他理解。
關於虐童事件,首先得到「那是不實」的回覆。我一直得不到充分的安全感,幾次跟園長對話,都讓我覺得在趕時間,遞上匯款帳號,很急著送走訪客,就連電話中也急著要掛電話,「好的好的,掰掰喔掰掰喔!」這類匆促的語氣。
於是,我內心的問號一直沒有被消除。直到付了註冊費,我也花兩個晚上認真寫完幼生健康狀況資料表,順道在契約上寫下我的問題,包含「如果未來不幸發生糾紛,我可以如何調閱監視錄影器?」、「校方行政人員或非老師的職員,會不會管理學生?」(會問這題是因他們疑似曾讓娃娃車司機顧孩子),希望他們回答,寄信給我也行,我還說:「不急,我只要知道一下就好。」
四天後,我接到園長來電,劈頭便「很有禮貌」說:「媽咪,我跟上級請示過了,我們可以全額退費給你!既然你不信任我們,我們不勉強~」我一頭霧水,從沒想過不讀或勉強啊?難道你們不該解決家長的疑惑嗎?難道只有我一個家長會提出問題嗎?他說,對,從沒遇過。「而且我之前都跟你講過了。」我更滿頭問號了,你講了什麼?所以現在是我錯了嗎?
那瞬間的我就像個害孩子即將沒學校念的麻煩精家長,連忙溫和解釋自己無意冒犯,只是想更放心,我講了一大堆,園長打斷問:「所以是不用我們退費,你們會來念就對了?」我先回了是,掛電話後覺得非常不妙。
短短一個小時內,我聯絡了附近三家幼兒園,問名額、探探園方的態度,在確定有S可以就讀後,致電K表示想退費。先生去拿回退費前,我囑咐他順道拿回有個資的表單,倘若無法拿回,也要確保他們銷燬。荒謬的是,園長聽聞此要求,又說從沒遇過,在先生面前徒手撕爛所有表單,賭氣般丟到垃圾桶。從沒接觸過園長的先生回來問:「他是精神有狀況嗎?怎麼怪怪的?」
我笑笑,無所謂了,自覺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揮別K,開啟與S的溝通,從第一通電話到現在參加過兩場家長說明會,每次結束都像被撫慰般,覺得他們好有耐心,讓我好安心。「這樣很好啊!這樣就好了!」先生總這樣說。沒錯,這樣就好了,我要的不過也是這樣而已。
與K接洽的那短短幾週,我的心都是充滿各種擔憂,可能是一種母親的直覺,也可能還沒找到竅門轉念孩子要上學這件事,還沒遇到有經驗又有耐心如S的人來跟我說:「我們都理解媽媽的擔心,不要怕,我們會陪你。」所謂的親師溝通,在參觀時就失敗了,又不允許家長問太多,有何溝通可言?
總之,峰迴路轉,S不便宜,可是截至目前為止,他們讓我們願意相信,一切都很值得,一切都會很好;也讓我們更願意相信孩子,絕對有能力適應、有能力長大。即使我內心有個小小的結,那就是他這一上學,等於就要開啟未來20年的求學路,怕是太早把他推入升學地獄,直到看到園方一句日記:「每天開心地玩,就是你們的功課。」我竟然落淚了。
媽媽的願望很大,曾想過把你帶在身邊一直到中大班,可是你長大好快,家裡滿足不了你,媽媽也需要多賺錢,上學未嘗不是個好選擇;媽媽的願望很小,只希望你玩得開心、吃飽睡好,其他的都不用去較量或感到壓力,玩到瘋掉也沒關係,你不該有壓力,你是心肝寶貝。謹以此文祝福我的豬寶下週開學順利,活力滿點,天天開心!
撰文、攝影:薰鮭魚
官網版:https://www.er-taiwan.com/blog/posts/%E5%85%92%E7%89%A9%EF%BD%98%E8%96%B0%E9%AE%AD%E9%AD%9A-ep57-%E6%AF%8D%E8%A6%AA%E7%9A%84%E7%9B%B4%E8%A6%BA
薰鮭魚│ 斜槓到不行的地方媽媽,育有一兒豬寶。正職網路媒體總編輯,兼差各類文字工作,偶爾韓貨連線,夢想開奶茶廳。專業是文字,專長是把小孩養得很大;例如身高PR97的豬寶,和家裡那隻體重上看16公斤的肥貓。生活有時很像鬧劇,可能老公太像諧星,薰鮭魚的採訪手記、豬寶的IG: zubaobaoyuan,歡迎光臨。
戰竿ptt 在 Stay Fit with M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回台灣的防疫分享被大量轉貼引來記者報導後,我知道一定會有超多酸民來罵😌 有人直接跑來留言說懶得嘴我這隻蝙蝠(黑人問號)我才知道被ptt特地轉出來酸了😆雖然說我情緒並沒有被影響,有些甚至讓我看了笑出來😂,但是看了一整串後有認真思考很多人對海外台灣人是不是有什麼誤會?所以我覺得可以用我自身情況為在美台灣人說幾句話,也希望可以讓很多人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背景與選擇。
第一是關於一般人最在意的健保跟稅的部分,我們全家在台灣繳的稅也不比一般家庭少,等於美國台灣兩邊都納稅,都是依照美國與台灣的相關法律與規定處理的。健保的部分,之前在美國唸書時沒有辦法頻繁回台灣就停了健保,如果回台灣短短一兩週有生病的話,都是自費處理,就算停留比較長時間被強制復保也都依照法規繳費,據我所知非常多台美人都是這樣,因為這些年我都在那些在美台灣人社團裡面了解資訊,並且大家都會討論怎麼做對台灣最好、最不浪費醫療資源,還有很多人也支持台灣健保改一改法規,讓我們不用被強制復保,復保使用健保會被人罵濫用台灣資源,不復保又會被健保局罰... 這一點我覺得真的很容易讓在海外的台灣人有點冤枉。(當然不包含像黃安那種真的是有意專程會回台灣用健保的那種心態...但我真的沒有遇過跟看過身邊有人是這樣的心態)
後來我個人近幾年因為在台灣有工作事務、計畫要處理,開始一年回台兩三次以上,就一直繳著健保費,而且在美國都習慣了除非大病才去看醫生的我們,回台灣幾乎都不會隨便去看醫生,就我知道很多台美人也都是這樣!因為待過國外才會格外珍惜台灣的醫療制度。
第二就是「想到教育、工作、生活」就去美國,「想到醫療、吃便當、繳稅治安」才回台灣,我覺得如果每個人都有選擇權的話,是不是會努力選擇讓自己能在適合自己的環境生活?像你可能覺得台北很貴負擔不起,就決定搬到新北市住之類的,你覺得學區不好,就想幫小孩換一個學校等等。而我回想當初立志要去美國發展的原因就是很簡單,在台灣念研究所的時候被教授阻擋出國唸書的機會、在台灣有一些情傷還有個人經歷的一些陰影與不好的回憶,而在台灣工作的姊姊在職場環境被打壓壓力大到掉頭髮... 所以我們拼了命的讀書、申請國外研究所,想要在全新的環境發展自己全新的人生;在異鄉畢業後工作很難找,求職路上也很艱辛,生活也過的很緊,辛苦了幾年才趨於穩定。不管在哪裡生活都會有它的難處,遇到挫折時也曾經想回台灣發展算了,但回想初衷就會覺得還能再多努力一點,非常多台美人也都是這樣!大家都是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努力做選擇,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這也能被酸呢?事情真的不是看表面就能這樣二分法、把人貼標籤的。
至於「想到醫療、便當、繳稅治安」才回到台灣這一點,就我認識的台美人,沒有看過有人為了醫療跟逃避美國的高稅額回台灣的,我知道的大家都是因為思念家人、想念家鄉回台的,便當就不好說了,畢竟台灣食物真的世界級美味啊,那你出國會不會想把那個國家好吃的美食都吃盡了才離開?
再來是關於「不想佔用醫療資源為何要回台灣生產?」我想說,我這次要回來生產才發現在台灣生產其實不比美國便宜呢,在美國我們有醫療保險,所以從產檢到生產完都不太花錢,這次要回台生產我們還特別準備了幾十萬才敢回來生。決定回來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疫情下兩個小孩不能上學,而我跟老公兩個人必須照顧新生兒、兩個幼兒、坐月子、工作,家人也都不能來美國幫忙我們,我知道這樣的情況下我有很高的機率會產後憂鬱(前兩胎就因為真的蠟燭多頭燒得了產後憂鬱一段時間),也擔心萬一我跟老公之中有任何人不小心確診了,那我們能有什麼備案嗎?想了很久真的沒有,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也能照顧到我們,才做出回台生產這個艱難的決定。
另外私心是真的很想要住看看台灣的月子中心,因為懷到第三胎了都沒有住過覺得飲恨,但月子中心完全自費,也沒有浪費到醫療資源啊🤷🏻♀️
第三,被酸「原地不動才是最安全的,為何又要回來?」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本來去年有很多要回台灣處理的工作事務與計畫全部都取消,因為堅信原地不動才是最安全的,本來想事隔一年應該疫情會好很多,今年八九月的時候有疫苗要出來的消息,當時也發現懷孕了,所以才會訂了隔年初的機票回台灣(只是沒想到回台前幾週疫情又變嚴重了)。在這樣的狀況要回台灣真的是很兩難,怕把病毒帶回來、怕家人承受風險、怕自己的安全等等,所以我們權衡之後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的做好萬全防護準備才敢回來,而我知道有非常非常多台美人也是這樣!就我加入台灣人海外自救會社團裡看到的,都是大家盡全力的在保護台灣,大家回台灣都有自己不得已的理由,就我看到的是,沒人想把台灣這塊世界淨土因為自己而被污染。
第四這位酸民說我們自己嚇自己,包裹消毒、在外面不能吃東西...那我想他一定沒有見識過小孩有多喜歡用嘴巴探索世界吧?我女兒過敏體質,一有灰塵或是天氣變化就會讓她鼻涕眼淚直流,就算沒有病毒,光包裹被丟進家裡帶來的灰塵就可以讓她眼睛腫起來了,現在又病毒肆虐疫情嚴重,聽到有人真的因為收包裹而被確診真的會很擔心啊!小心一點也能酸嗎😂😂😂
再來是關於穿防護衣的部分,這趟回台我們不穿防護衣就是因為不想要穿脫把病毒沾到身上反而風險大,這是海外自救會社團裡討論的結果,後來很多人回台都是穿兩件衣服,下機把外面那件脫掉然後全身好好消毒的做法。很多在海外的台灣人都認真討論要如何能在不帶給台灣負擔的情況下,又能回台灣處理自己的事(有人親人過世、有人有工作需求等等,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得已的理由啊,否則誰想要在這個艱難時刻冒險搭長途飛機呢?)
這位酸民身為住在美國的台灣人,卻有「台灣美國兩邊跑,就等於好處用盡」的思想框架與標籤,我覺得很可惜,也很容易誤會其他人,真的不必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很多人在國外的台灣人都盡自己的力量在保護台灣、愛台灣,很多人在美國也會自己發起一些遊行挺台灣,讓台灣的聲音在國外被聽見,當台灣有嚴重國際議題的時候,也會自發性的辦白宮連署活動等為台灣發聲等等,這些時候台灣媒體就會報導台灣之光,但我們因為想念家人回台灣就被罵成過街老鼠...。
我知道可能又會有一些酸民想要繼續戰下去,我想說的是我發這篇不是想戰,單純想為我們住在海外的台灣人說點話,並不是住在台灣、待在台灣才有愛台灣的資格,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愛台灣。我有時候會想,如果有一個美國人因為喜歡英國文化而靠自己努力定居在英國,那他回美國看家人或決定暫時回家一段時間的時候,也會被酸說兩邊好處用盡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優點缺點,真的不必放大這些然後幫人貼標籤,我心中的台灣是很可愛又溫暖的,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與選擇,在不了解之前可以先了解之後再發言會比較妥當。
我想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只能透過媒體接收資訊,認定在海外的台灣人都過的很爽,有事情才逃回台灣,我想確實也有這樣的人,但真的不是每一個人都這樣。ptt裡留言真的很難聽😂 有人說最好出門被撞死啊、在美國找有錢老公、不就給人x而已🤷🏻♀️ 全家確診都不可憐等等這種話真的是有點過分了,還有人說我高調找記者來報導我回台為了賺業配😂😂 到底是怎麼幻想的啦~ 我抵台後時差累都累死了,一醒來收到超多報社跟記者私訊問能不能轉發這篇讓大家知道台灣防疫做的很好,我心想可以幫助其他想回來的人做準備也無妨,這樣能被酸成有目的性🤦🏻♀️
但我知道這些人可能內心有對自己生活感到不平衡的地方,所以用這樣帶攻擊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可以理解,說明這些是想要多少表達我們在海外台灣人的心聲,有時候真的不必幫自己不認識的人貼標籤,這樣是否自己內心也能柔軟、舒服一點?
戰竿ptt 在 陳佩琪Pegg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比起《櫻桃小丸子》, 另一部我喜歡的卡通《名偵探柯南》得到的批評更是不惶多讓,有人批說一部卡通怎麼死了這麼多人,劇情中太過鉅細靡遺的殺人或自殺手法會被有心人拿來模仿等等,不過我認為卡通終歸就是卡通,裡頭出現的抽菸酗酒畫面,應不至會引起模仿效應,但若是自殺手法或畫面,的確應該加註警語,也要注意不可把自殺方式太過詳細描述。
現在媒體都很自律,只要有「自殺」兩字就會在旁加註警語,不知是記者職業本能還是電腦設定的關係,凡是新聞中有「死」或「自殺」字眼的,就會跳出警語,去年選舉前曾看到一則新聞,我把它原封不動的copy下來 :
『〈XX網報導〉如果民進黨打極端化策略,還會幫柯P催票。原本年輕人投票意願低,但若一再辱罵柯,年輕人可能會為力挺柯出來投票,外溢效果會影響新北年輕選民,逼他們不投蘇貞昌。年輕人仇恨民進黨,可能也會導致雙北議員選戰大敗。民進黨現在是明知前面是懸崖,還是往前走,死定了!
★請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諮詢專線:0800-788995(24小時)
生命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哈哈 ,這位記者真是幽默啊!
我自認寫作功力不差, 自從2014年開始用臉書幫先生打選戰後, 功力更是大增, 只是還輸某些記者一大截…
《柯文哲臉書讚數激增!專家揭密 全球粉專「買讚」行情曝光》
嗯!操作的不錯, 前後兩句都對, 巧妙地將他們連結在一起, 達到污人不帶髒字的效果。
《 被譏假掰演戲 ,陳佩琪罕見刪文道歉》
徐縣長罵我是事實, 我因「不是苗栗縣民」而刪文道歉也是事實,記者巧妙的把「不是苗栗縣民」刪除,再將前後兩句連再一起做成標題, 污人效果更是倍增, 而且還可躲避被告的疑慮, 算是蠻高竿的操作手法。
不久前在臉書寫到一段話:
《經過去年一場操弄台灣價值的地方選舉,我才瞭解到政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不管中央或地方選舉,要贏很簡單,只要操作「反中、保台」,然後再強調只有自己有能力守護台灣,最後再使出一招,把和自己不同顏色的人通通抹成紅的,這樣要贏就十拿九穩了。》
文章出來後,引起多家媒體報導引用,只是沒人討論內容是否事實,後來是有注意到某家報社寫了一則較異類的新聞標題:《柯文哲失言後陳佩琪首發言!反而因這席話被網友噓爆..》,這席話就是上面寫的那一段,自己也去PTT上看網民到底是噓我什麼?說我說的和事實不符?還是其他?若是不符,那不符的地方在哪裡?總要有一些論述基礎,才能服人,好讓我改進啊,下面節錄一些PTT網民的留言:
『〝煩不煩〞,〝 越說越令人討厭〞 ,〝有夠醜陋的嘴臉 〞,〝鬼扯〞, 〝噁心 〞,〝老婆又出來救援了〞… 』
看到這些,我也真不知道要如何去回應,比較有討論價值的就是這句 :「既然這麼好用, 你也揀去用啊!」
是的,好用為什麼不揀來用呢?
記得先生曾說台灣有兩百萬人在對岸求學、就業, 他們是我們的同胞,有些甚至是我們周遭的親朋好友,他們也要吃飯、求學、就業,操作反中、仇中,對這些人好嗎?
先生是地方首長,理論上對統獨、兩岸、外交、國防無權置喙,他常說他是以一個政治人物的立場表達對對岸的一種善意,希望在對岸就學就業的人能平安順遂,常有人罵他說:「都不罵(嗆)對方一句, 是舔共下跪的行為」, 我不是政治人物, 但看到這種言論,真是滿腔疑惑, 試問罵人誰不會啊? 特別是我們這種結過婚, 有另一半做練習對象的人, 罵人功力鐵定不差, 但罵人真的有用(有好處)嗎? 還是只是操弄議題, 讓自己撿到槍, 選舉時選票變多而已?
罵人真的有用嗎? 罵兩句, 陸客就來了? 罵三句, 邦交國就不會斷了? 罵四句, 軍艦軍機就不敢再來了?
真的,要是嗆聲、罵人對一般民眾有好處,那我也跟著嗆,跟著罵…
真的想問,以嗆人、罵人為溝通手段,還要大家跟著一起做,試問如此升高衝突的目的是什麼?
前不久臉書寫到:「拿到先生整本博士論文後,第一時間就翻到最〝後面〞的那頁致謝函 …」可見我是一個沒寫過博士論文的人,記憶才會如此錯亂。
最近博士論文議題吵得沸沸揚揚,又把先生的博士論文拿出來看,第一頁是寫題目、臨床指導老師、基礎指導老師、研究生姓名、學號和發表日期,第二頁是寫「博士論文考試委員會審查合格, 並與予口試通過」這幾個字,接續有五個考試委員和兩個指導教授親簽, 最後是研究所所長(賴明陽教授)再次親簽並押日期,第三頁才是致謝函,先生感謝老師的指導、感謝同事的合作,最後也把我這個老婆感謝進去,雖然是擺在最後一個,但有記得感謝就好。今天回過頭來看這一段,腦中也不斷浮現那段時日自己持家的辛苦,看到他寫這一段,還是感覺很療癒, PO出來和大家分享…
《我的太太陳佩琪醫師,不但負擔家庭的經濟,家裏的一切一切都是她在處理, 才能使我在台大醫院全力工作, 無後顧之憂。「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偉大的女性」,我不敢自認是成功的男人, 但太太倒一定是偉大的女性, 謝謝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