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肉隨砧板上的中港博奕 — 杜琪峯《毒戰》談了甚麼?】
之前蕭若元談香港電影不復光輝,不只引出游學修和高先電影的曾麗芬開腔回應,網民還發現杜琪峯在《無涯》這部講述自己電影生涯的紀錄片,也預先神回應了這個話題。蕭生說香港電影的製作規模,完全比不上中國;中國人拍一套戲,動輒就出動二百架車,很多人,很多部門。然而杜導在紀錄片卻坦言:「大陸現在有很多東西不正常,整個拍攝隊有幾百部車,我都不明白是幹甚麼的。」
杜導當然不是不明白中國的局外人,他自己都拍過合拍片,而且效果出色。例如 2013 年的《毒戰》,可能是整個合拍片年代香港人最厲害的一部。
通常別人說合拍片就要過審,就要修改劇本,很多事情拍不了講不了,就會失去港味,但杜導卻成功拍到自己的東西。《毒戰》表面上是歌頌中國禁毒公安,裡面的毒販其實都來自香港,所以整部套的主線,就是中國對抗「港毒」的故事。主線夠紅,又夠主旋律,但很多細節卻表現出其匠心獨運。
電影開始不久,飾演毒販的古天樂已經被飾演公安的孫紅雷拿下了,肉隨砧板上,還有甚麼戲唱?戲在這裡才開始。古天樂是中港販毒集團的頭領之一,他主動向公安投誠,揭示幾日後有大量冰毒交易,並且帶公安與兩面接頭人見面,望戴罪立功,換一個「死緩」。孫紅雷在提防之中開始與古天樂合作,過程中古天樂把某些高級情報隱藏起來,導致攻堅制毒工場的人員大量傷亡;公安開始發火,想怒打古天樂一頓直接扔監獄,古天樂又拋出更多情報:禁毒界人人知道的大名字「黎樹昌」其實是一個香港七人團隊,香港各大社團都暗暗參與其中,然後公安只能跟他繼續合作。古天樂設定了一個又一個議程,而公安破案心切,反而被他隔空擺弄。
雖然肉隨砧板上,但古天樂最後為自己成功找到逃生機會。在一間小學面前,古天樂拼個魚死網破,利用放學小學生的掩護、再出賣「港毒七人幫」,令其成為跟公安互耗火力的棋子。古天樂養的兩個啞巴「徒弟」,也在最終決戰的瞬間被其打死。所有人性都在決斷一刻釋放出來。如果不是孫紅雷臨死前鎖住自己和古天樂作為妨礙,古天樂是逃得了的。
故事結局以古天樂被捕判死刑打毒針為道德教訓,然而結局等於雙方全員戰死,沒人得到救贖,似乎喻示港中雙方最終必然兩敗俱傷。雖然互相欺騙而水融交乳,但最終還是會大動干戈,過程中沒有廢話,沒有煽情;槍林彈雨,各為其主,像武士片兩個決鬥的武士,生死各安天命,不呼天不搶地,甘願承受自身的業報。不管是毒販還是禁毒公安,各遵從自己的「道」。
片首杜導介紹孫紅雷的方式,是孫紅雷作為臥底抓住了另一個毒販,對方破口大罵,說孫出賣了自己,孫紅雷冷冷的回,我是警察,你是毒販,是抓你,不是出賣你,點出角色對自己職業倫理的捨身服從,但另一方面,香港毒販也是如此,不是「盜亦有道」,而是出賣多少人、過程死多少人,都要成全自己逃走的䲷雄之心。等於逃離所多瑪的時候,頭也不回,只能一直向前跑,稍有人性(回頭)都會變成鹽柱。雙方上下都在拼盡全力做好自己「本份」。
當中有一段,古天樂臥自己的底,帶著公安的偷錄偷聽裝置進入自己旗下制毒工場。古天樂對啞巴家族說,自己的妻子在另一個製毒工場炸死了,然後大家真情流露一片悲憤,打算燒紙錢拜祭「師母」,但半夜三更找不到,只好燒真錢;另一邊廂公安在監視他們,其中幾個突然要離場趕往監視另一路的草鞋,一班公安怕同事身上不夠現金,就每人湊了一百幾十給要趕路的幾個。杜導將這兩段作蒙太奇剪接在一起,是一種超越道德界線的人間觀察。不管是兵還是賊,香港人還是中國人,都緊守著自己一套內部倫理:自己人有需要,幫得就幫。在兵賊生死對立之外,人性有相通一面。雙方非常不同,但也有差不多的一面。
本來差不多的人類,被捲進兩個對立的陣營,就只能順流而下,相鬥至死。人性因立場而煙滅、因立場而化繁為簡,世間本來如此。
「港毒七人幫」的設定,似乎有不少弦外之音。杜導自己好像有一個「黑社會宇宙」,《以和為貴》(2006)的 Jimmy 仔最後發現國家不想黑社會再內部選舉,要直接控制,只能跪在公安部長面前,喻示香港黑幫 / 民間社會被收編進國家體系。然而《毒戰》七人幫之中還是有各大幫會的代表成員。這一解讀下來,就是 Jimmy 仔那一跪,不代表融合就會成功。黑幫接受國家管治,但內部還是有很多陽奉陰違。黑社會得以進入中國發展,但也包括在中國各地製毒,用中國司機和國道散貨,跟中國的「大哥」們建立聯繫。港中雙方貌似融為一體,互相利用,但還是同床異夢,甚至造成危害。
公安的手伸向了和聯勝,但香港黑幫的手也伸進了中國。古天樂最後落網判死刑,戲中的中港販毒集團卻沒被完全消滅。七人幫在中國行事,都用一個中國人做代理人和假身,這裡就有一個俄羅斯娃娃的悖論。究竟七人幫後面還有沒有人?後面的後面有沒有人?
於是在執法者面前,展開了一個恐懼的羅網,香港也成為了一個逆反但具主體性的符號。執法機關永遠沒法知道自己是否已經找到了集團的源頭。
多年後香港爆發了反送中,為解釋香港提供了新的難題,事情鬧得如此火,是外國勢力煽動顏色革命?是本地富商資助?是外資銀行動員物資?是建制派自己也反對逃犯條例於是陽奉陰違?甚至連旁邊埠的富豪也要出聲明,說自己被指控資助反送中是子虛烏有。電影中古天樂最後一襲黑布蓋臉,被注視毒藥,但鏡頭之外的禁毒組卻可能不會展現歡容。七人幫和古天樂都是從香港跑到中國的人,他們的集團還隱藏在後面,那個江湖卻是一樣蒙著黑色的面紗。對於政權而言,Jimmy 仔抓不完,死了一次又一次還是再生,像幽靈一樣。
秦二世而亡,天下大亂,後來的知識份子陸賈總結教訓,寫成《新語》,裡面談到前朝政府「非不欲為治」,但就是太大力,太過依法治國。「事愈煩天下愈亂,法愈滋而奸愈熾,兵馬愈設而敵人愈多」。法律越嚴密,走法律罅的人就越聰明越暴烈。死亡循環,越多孫紅雷,就越多古天樂。警察有了蝙蝠俠,罪犯也請出小丑。香港人不懂得中國,中國也不懂得香港人,杜導卻懂得香港也懂得中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苗博雅,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林森錢櫃大火,第一線的消防人員出生入死負責搶救,相當辛勞。 但若市府的消防安檢制度真有發揮功能,或許無辜的消費者和消防人員就不需要身陷火場。 消防安檢制度有系統性的漏洞,不能只怪罪執行者,這點大家都知道。而有權力、有責任補起系統漏洞的,不是基層,而是市長和局長。 制度出問題,不能只由「政風處調...
戴罪立功帶罪立功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盧斯達:肉隨砧板上的中港博奕 — 杜琪峯《毒戰》談了甚麼?】
之前蕭若元談香港電影不復光輝,不只引出游學修和高先電影的曾麗芬開腔回應,網民還發現杜琪峯在《無涯》這部講述自己電影生涯的紀錄片,也預先神回應了這個話題。蕭生說香港電影的製作規模,完全比不上中國;中國人拍一套戲,動輒就出動二百架車,很多人,很多部門。然而杜導在紀錄片卻坦言:「大陸現在有很多東西不正常,整個拍攝隊有幾百部車,我都不明白是幹甚麼的。」
杜導當然不是不明白中國的局外人,他自己都拍過合拍片,而且效果出色。例如 2013 年的《毒戰》,可能是整個合拍片年代香港人最厲害的一部。
通常別人說合拍片就要過審,就要修改劇本,很多事情拍不了講不了,就會失去港味,但杜導卻成功拍到自己的東西。《毒戰》表面上是歌頌中國禁毒公安,裡面的毒販其實都來自香港,所以整部套的主線,就是中國對抗「港毒」的故事。主線夠紅,又夠主旋律,但很多細節卻表現出其匠心獨運。
電影開始不久,飾演毒販的古天樂已經被飾演公安的孫紅雷拿下了,肉隨砧板上,還有甚麼戲唱?戲在這裡才開始。古天樂是中港販毒集團的頭領之一,他主動向公安投誠,揭示幾日後有大量冰毒交易,並且帶公安與兩面接頭人見面,望戴罪立功,換一個「死緩」。孫紅雷在提防之中開始與古天樂合作,過程中古天樂把某些高級情報隱藏起來,導致攻堅制毒工場的人員大量傷亡;公安開始發火,想怒打古天樂一頓直接扔監獄,古天樂又拋出更多情報:禁毒界人人知道的大名字「黎樹昌」其實是一個香港七人團隊,香港各大社團都暗暗參與其中,然後公安只能跟他繼續合作。古天樂設定了一個又一個議程,而公安破案心切,反而被他隔空擺弄。
雖然肉隨砧板上,但古天樂最後為自己成功找到逃生機會。在一間小學面前,古天樂拼個魚死網破,利用放學小學生的掩護、再出賣「港毒七人幫」,令其成為跟公安互耗火力的棋子。古天樂養的兩個啞巴「徒弟」,也在最終決戰的瞬間被其打死。所有人性都在決斷一刻釋放出來。如果不是孫紅雷臨死前鎖住自己和古天樂作為妨礙,古天樂是逃得了的。
故事結局以古天樂被捕判死刑打毒針為道德教訓,然而結局等於雙方全員戰死,沒人得到救贖,似乎喻示港中雙方最終必然兩敗俱傷。雖然互相欺騙而水融交乳,但最終還是會大動干戈,過程中沒有廢話,沒有煽情;槍林彈雨,各為其主,像武士片兩個決鬥的武士,生死各安天命,不呼天不搶地,甘願承受自身的業報。不管是毒販還是禁毒公安,各遵從自己的「道」。
片首杜導介紹孫紅雷的方式,是孫紅雷作為臥底抓住了另一個毒販,對方破口大罵,說孫出賣了自己,孫紅雷冷冷的回,我是警察,你是毒販,是抓你,不是出賣你,點出角色對自己職業倫理的捨身服從,但另一方面,香港毒販也是如此,不是「盜亦有道」,而是出賣多少人、過程死多少人,都要成全自己逃走的䲷雄之心。等於逃離所多瑪的時候,頭也不回,只能一直向前跑,稍有人性(回頭)都會變成鹽柱。雙方上下都在拼盡全力做好自己「本份」。
當中有一段,古天樂臥自己的底,帶著公安的偷錄偷聽裝置進入自己旗下制毒工場。古天樂對啞巴家族說,自己的妻子在另一個製毒工場炸死了,然後大家真情流露一片悲憤,打算燒紙錢拜祭「師母」,但半夜三更找不到,只好燒真錢;另一邊廂公安在監視他們,其中幾個突然要離場趕往監視另一路的草鞋,一班公安怕同事身上不夠現金,就每人湊了一百幾十給要趕路的幾個。杜導將這兩段作蒙太奇剪接在一起,是一種超越道德界線的人間觀察。不管是兵還是賊,香港人還是中國人,都緊守著自己一套內部倫理:自己人有需要,幫得就幫。在兵賊生死對立之外,人性有相通一面。雙方非常不同,但也有差不多的一面。
本來差不多的人類,被捲進兩個對立的陣營,就只能順流而下,相鬥至死。人性因立場而煙滅、因立場而化繁為簡,世間本來如此。
「港毒七人幫」的設定,似乎有不少弦外之音。杜導自己好像有一個「黑社會宇宙」,《以和為貴》(2006)的 Jimmy 仔最後發現國家不想黑社會再內部選舉,要直接控制,只能跪在公安部長面前,喻示香港黑幫 / 民間社會被收編進國家體系。然而《毒戰》七人幫之中還是有各大幫會的代表成員。這一解讀下來,就是 Jimmy 仔那一跪,不代表融合就會成功。黑幫接受國家管治,但內部還是有很多陽奉陰違。黑社會得以進入中國發展,但也包括在中國各地製毒,用中國司機和國道散貨,跟中國的「大哥」們建立聯繫。港中雙方貌似融為一體,互相利用,但還是同床異夢,甚至造成危害。
公安的手伸向了和聯勝,但香港黑幫的手也伸進了中國。古天樂最後落網判死刑,戲中的中港販毒集團卻沒被完全消滅。七人幫在中國行事,都用一個中國人做代理人和假身,這裡就有一個俄羅斯娃娃的悖論。究竟七人幫後面還有沒有人?後面的後面有沒有人?
於是在執法者面前,展開了一個恐懼的羅網,香港也成為了一個逆反但具主體性的符號。執法機關永遠沒法知道自己是否已經找到了集團的源頭。
多年後香港爆發了反送中,為解釋香港提供了新的難題,事情鬧得如此火,是外國勢力煽動顏色革命?是本地富商資助?是外資銀行動員物資?是建制派自己也反對逃犯條例於是陽奉陰違?甚至連旁邊埠的富豪也要出聲明,說自己被指控資助反送中是子烏虛有。電影中古天樂最後一襲黑布蓋臉,被注視毒藥,但鏡頭之外的禁毒組卻可能不會展現歡容。七人幫和古天樂都是從香港跑到中國的人,他們的集團還隱藏在後面,那個江湖卻是一樣蒙著黑色的面紗。對於政權而言,Jimmy 仔抓不完,死了一次又一次還是再生,像幽靈一樣。
秦二世而亡,天下大亂,後來的知識份子陸賈總結教訓,寫成《新語》,裡面談到前朝政府「非不欲為治」,但就是太大力,太過依法治國。「事愈煩天下愈亂,法愈滋而奸愈熾,兵馬愈設而敵人愈多」。法律越嚴密,走法律罅的人就越聰明越暴烈。死亡循環,越多孫紅雷,就越多古天樂。警察有了蝙蝠俠,罪犯也請出小丑。香港人不懂得中國,中國也不懂得香港人,杜導卻懂得香港也懂得中國。
戴罪立功帶罪立功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國最強王朝為何而亡?|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這些爭論從明末到現在,一直沒有停止過。
關於大明究竟是亡於嘉靖還是亡於萬曆,關於崇禎是不是個好皇帝,關於袁崇煥是忠臣還是叛徒。
連那個只會幹木匠活的明熹宗朱由校也放下錛鑿斧鋸對袁崇煥大加讚賞。
從現在的史料來看,袁崇煥肯定不是叛徒,因為就是他取得了對後金戰爭的第一場重大勝利,也就是寧錦大捷。那場戰役中,駐守皮島的總兵毛文龍也是居功至偉,連袁崇煥也在上奏中說:「孰知毛文龍徑襲遼陽,旋兵相應,使非毛帥搗虛,錦寧又受敵矣! 毛帥雖被創兵折,然數年牽制之功,此為最烈!」要不是毛文龍在敵後襲擾,寧錦大捷可能就會變成寧錦大敗。
也就是說,戰事糜爛,內訌不止,大明不亡才怪。
可是後來袁崇煥殺了毛文龍,崇禎又殺了袁崇煥,好不容易出來個老漢孫承宗收拾殘局,又被朝中大臣掣肘,只好告老還鄉。已經放棄了最後一次機會,連返照的回光都沒出現,就那麼一命嗚呼了。
而拒絕李自成近乎投誠的議和,等於崇禎為首的大明朝廷,
袁崇煥為什麼要殺毛文龍?
因為毛文龍的牽制,袁崇煥才在寧錦之戰中一戰成名,袁崇煥曾經很感激毛文龍,成就了自己「大明對戰後金(即滿清)第一功」。
說到底,就兩字:權利。
袁崇煥和毛文龍曾經十分默契地配合作戰,但是後來為什麼又勢成水火了呢?
他提出的「五年復遼」,既是「聊慰上意(忽悠崇禎)」,也是奮鬥目標。
袁崇煥進士出身,建功立業固然是他畢生的夢想,但是明末文人內鬥的習氣,袁崇煥也未能免俗,而最可能跟他分功勞的,就是同樣戰功赫赫的毛文龍。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或者說要自己「竟全功」,就容不得別人分權力或者分功勞,只考了個武舉人,是一刀一槍血海裡殺出來的「左都督平遼總兵官」。
而毛文龍從九歲就失去了父親,也沒唸過太多書,自然不會像袁崇煥那樣有充足的後方補給,所以他要想堅持下去,就只能靠一些非正常的手段。毛文龍的根據地,是自己在後金的後院自己打出來的,因為後金阻隔,毛文龍實際是孤軍奮戰在敵後,搶後金也搶海盜和海商(其實海上的盜和商也沒什麼區別),比如向過往的海船收保護費,比如搶掠。
但是進士出身的袁崇煥不可能理解毛文龍的艱難,也不會允許毛文龍與自己分庭抗禮(當時毛文龍比袁崇煥級別還高)。他上任之前,就已經決定:「毛文龍這個人,聽話就用,不聽話就殺。」但是既然是掌握了薊遼督師的大印,袁崇煥就要全軍上下「只有一個聲音」,而進士文官出身的袁崇煥要做武舉人出身的游擊司令毛文龍的思想工作,當然是雞與鴨講。
袁崇煥雖然給毛文龍定了十二條大罪,但是有十一條都是很扯淡的,因為那些事情明朝的文武官員都在做。有些乾脆就是子虛烏有,真正能殺人的,是那條「結交近侍(說他是閹黨)」——這四個字曾經讓嘉靖殺了內閣首輔夏言。
袁崇煥的證據是毛文龍曾經向魏忠賢行賄,並且給魏忠賢修了生祠。可是雖然大家不知道袁崇煥給沒給魏忠賢行賄,但是袁督師也給魏忠賢修過生祠,還在上奏中說:「廠臣魏忠賢功在社稷,海內之共見共聞,業已銘刻金石。」這倒不是袁崇煥和毛文龍品格低下,而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你不討好魏忠賢,就拿不到軍餉和武器。給魏忠賢修過生祠的袁崇煥用「給魏忠賢修生祠」的罪名殺了毛文龍,這就有點搞笑了,不過這也證明了一點:內訌栽贓,不是文官言官的專利,武將也會。
毛文龍被殺,那可真是「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孔有德、耿仲明(三藩裡耿精忠他爹)、尚可喜紛紛降清,成了清軍(或者叫後金軍)的炮兵締造者兼急先鋒,以至於後金能夠跟明軍展開炮戰,全是這三位出的力。
收拾殘局的孫承宗又被誰收拾了?
袁崇煥與毛文龍之間誰是誰非,爭論很大,但孫承宗有能力輓狂瀾於既倒,現在倒是一致公認的。
孫承宗卸職還鄉後,還堅持抗清,面對多鐸的勸降,依然選擇了從容就義,所以他是忠臣,這一點毋庸置疑。熟讀明史的人都知道,這個孫承宗是個高人,袁崇煥見了他也得叫聲老師,而且他的軍事才能也真的比袁崇煥要高明。孫承宗前面的戰功咱們就不說了,史書記載孫承宗坐鎮遼東四年期間「關門息警,中朝宴然」,但是兵部不給他兵,工部不給他刀槍。太監魏忠賢和不是閹黨的高第都聯手要搞掉他——反正遼東守住了,這功勞應該自己的嫡系來拿。
於是孫承宗只好回家。
袁崇煥被抓起來之後,寧錦前線一片混亂,崇禎又搬出孫承宗來鎮場子。孫老督師一出馬,馬上就安撫住了袁崇煥舊部,並且很容易就收復了被後金佔領的欒城、遷安、遵化、永平,後金四大貝勒的老大阿敏也差點丟命。
形勢一片大好不是小好,於是崇禎放心地殺掉了袁崇煥——有孫承宗在,你沒用了;於是朝中大臣開始踩孫承宗——戰局好轉,換我的人上去也能立功。於是孫承宗也被彈劾回家了,而彈劾他的「朝中大臣」是誰?一向獨斷專行的崇禎怎麼耳根子變軟了?有沒有答案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我們已經看到一個如日西山的王朝那種糾纏不清的內訌,和人性極端自私狹隘的醜陋。
孫承宗回家了,毛文龍的舊部叛逃了,袁崇煥的舊部祖大壽內無糧草外無救兵,也投降了。大明朝,沒救了。
崇禎為什麼要拒絕李自成伸出的橄欖枝?
雖然殺了袁崇煥,罷免了孫承宗,但是大明朝也還沒有到非亡不可的地步,因為大明朝還有個李自成。看到這裡有人要開罵了:大明不是李自成給滅掉的嗎?怎麼到你這兒又成了大明朝最後的希望?
筆者這裡要解釋一下,雖然這解釋在教科書的影響下未必有人信:李自成之所以要造反——這裡應該按規矩說起義,第一是為了吃飽飯,吃飽飯之後還能保住命,第二是能在保住命的基礎上當個大官。事實上李自成差一點就成功了,在攻陷北京之前,他先派出了使者,跟崇禎「講和」。
現在想來,李自成是有一些軍事頭腦的,瓦剌打過北京,沒打下來,灰頭土臉地敗了,皇太極也打過,連塊牆磚都沒摸著,也被「勤王」兵馬打跑了。這樣的金城湯池,自己也未必打得下來,就是打下來,損失慘重的自己也未必守得住——吳三桂正往這裡跑呢。
於是李自成向崇禎開出了價碼:你封我做西北王,再給我一百萬軍餉,在國內,我給你剿滅賊寇張獻忠(內遏群寇),然後我再去把皇太極幹掉(外剿清妖)。
崇禎動心了:這是送上門來求招安的宋江呀!可是朝中大臣一致反對:堂堂大明怎麼能跟流寇議和,簽訂城下之盟?
我們與李自成不共戴天,再說了,我們上哪找一百萬兩銀子給他?
於是崇禎殺了議和的中間人,而那些「與李自成不共戴天」的「正人君子」、「貞節大臣」,卻爭先恐後地開城迎接李自成去了。這裡面有兵部尚書張縉彥、成國公朱純臣。拿不出錢的大臣們,被李自成搜出來七八千萬兩銀子。原來不是沒錢,那要看是給誰,怎麼給。
不管明朝曾經如何強大,但是總逃不掉滅亡的命運,這裡面有崇禎的狂妄自大、獨斷專行、狐疑寡恩。也有滿朝文武道德淪喪、極端自私、掣肘傾軋,更有陽奉陰違、口蜜腹劍、兩面三刀,瘋狂內訌,王朝末日,大抵如此。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戴罪立功帶罪立功 在 苗博雅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林森錢櫃大火,第一線的消防人員出生入死負責搶救,相當辛勞。
但若市府的消防安檢制度真有發揮功能,或許無辜的消費者和消防人員就不需要身陷火場。
消防安檢制度有系統性的漏洞,不能只怪罪執行者,這點大家都知道。而有權力、有責任補起系統漏洞的,不是基層,而是市長和局長。
制度出問題,不能只由「政風處調查行政責任」來解決,更不能只有把基層申誡記過了事。
既然當了市長、做了政務官,就要有改變制度的肩膀。沒辦法改變制度問題,就是欠缺當首長的能力。
從林森錢櫃大火,可以看出三個消防安檢制度的問題:
1⃣️聯合稽查「無專技人員配合」,導致重要的消防安檢「突擊變預告」。
2⃣️消防局沒有補齊員額,人力不足。
3⃣️「偵測危機」和「解決危機」的部門沒有分離。
以下分別說明:
1⃣️ 現行的定期消防安檢制度,分「代檢」「複查」兩階段:業者自行聘請民間公司對所有消防設備做安檢,再由消防局做民間公司安檢結果的複查。
市府的消防安檢分兩種:有預告的大檢(代檢複查)、和突擊的聯合稽查。
像偷關設備這種「動態違法」,代檢複查無法解決,必須要靠突襲檢查來破解。
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樣疑惑:為什麼歷次突襲檢查,從來沒有一次抓到林森錢櫃偷關設備?
原因是:現行的突襲檢查,因為小組沒有專技人員(消防設備士)隨行,所以針對一些重要消防設備,無法當場檢查,必須「交由轄區中隊複查」。
所以情況就會變成:
業者違法偷關設備>突襲檢查>沒帶專技人員,無法檢查被偷關的設備>交由轄區中隊複查>業者知道即將有中隊來複查,先把設備打開>複查合格>業者又違法偷關
沒有專技人員隨行,導致「突襲檢查變預告」。對於違法的業者而言,突襲檢查根本沒有嚇阻力。
2⃣️ 歷年來,市議會通過的消防局預算員額數年年增加,但缺額數也是連年增加,缺額人力永遠補不滿。
就以消防局內的「火災預防科」為例。負責全台北市消防安檢的火災預防科,預算員額14人,實際只有10人,其餘30人皆為「支援人員」。負責處理全台北市火災預防相關行政處分裁罰的科員,只有1位。
像這樣人力不足,難免在消防安檢實務上出現因陋就簡的慣習,無法做到市民所期待毋枉毋縱的仔細檢查。
3⃣️ 負責檢查的部門,也要負責後續的裁罰、輔導、改善。抓到越多違規,業務量就越重。這樣的制度會導致因循成習的制度性怠惰。
以上三個問題,都不是基層人員或事務官可以改變的。必須由政務官扛起責任。
我有以下四點主張:
1.制度問題,由政務官負起政治責任解決。不能讓基層獨自扛責
2.突襲消防檢查,須有專技人員配合,當場切實檢查設備,以減少業者私自關閉消防設備之僥倖心態。並全程錄影,以利事後釐清真相。
3.消防局長應提出補齊消防局員額的具體計畫與期程,減輕基層負擔
4.研議將消防安全檢查與後續追蹤輔導、開罰交由局內不同單位負責,落實「偵測危機與解決危機」分離,減少制度性怠惰。
消防局長的去留,是柯文哲市長的政治決定,我無權干涉,也不會干涉。
我在意的,是市民的安全。如果消防局長繼續留任,他必須要負起改變制度的責任,向市民戴罪立功。
----
更多問政影片,請訂閱阿苗的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c/苗博雅tw
加入苗議員Line好友
👉 https://lin.ee/fIqp8Sm
陳情意見信箱
📪 tcc10717@tcc.gov.tw
陳情服務電話
☎️ (02)2729-7708 #7046
#苗博雅問政報告
#第三勢力第一選擇
#我認真問政
#你幫忙分享
#大安文山苗博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MCljyCB8M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