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電影我是誰》⠀
⠀
我有介紹自己的困難,一直以來都這樣。⠀
⠀
認識新朋友的時候,說“你好,我是欣怡。”後,一般上別人會有幾種反應。有些人會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哦,我知道你是誰。”,有些人會用著在哪裡見過我的疑惑眼光看我,有些人會等著我介紹自己多一些。⠀
⠀
特別是認識國外的朋友,我更想再多說些什麼來介紹自己。⠀
⠀
“我是個藝人?”怪。⠀
“我做脫口秀的。”不好笑。⠀
“我寫字。I write for living。”嗯,哪裡不對。⠀
⠀
我知道這是我的障礙,也許其他人會很輕鬆就把介紹的動作做完。當然,這只是形式上的事,我知道自己無須多慮。⠀
⠀
雖說如此,我有時候不禁也想:⠀
⠀
“除了工作之外,我是誰?”⠀
⠀
關於身分認知,我們可以通過很多層面去說明。最表面的,在社會架構上,我們的身分,就是某人的孩子、朋友、情人、同事、親人。在功能上,我們是某間公司的市場行銷、是某所學校的老師、是個自由業者。⠀
⠀
這些社會賦予我們的名堂,看起來重要,但也不是最重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隨時會變,工作也隨時可以換。最重要的,最核心的,也是最難搞的,就是所謂的“存在價值”,自己的“存在意義”。⠀
⠀
“我該如何存在?” #老師音樂放一下⠀
⠀
這真的很難搞。比如,“我不了解我自己。”是我每隔三五天就會收到的問題。不了解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自己現在處在什麼階段、這麼忙為了什麼等等,其實歸根究底,這個不了解,最主要的還是不了解自己的存在。⠀
⠀
所以,這個“存在”也被套上很多比較淺顯易懂的華麗外衣,比如“夢想”、“成功”、“幸福”等等。簡單來說,這都是證明自己存在的方法。我追求夢想,所以我存在;我為了我的事業焦頭爛額,所以我存在;我為了我愛的人奉獻自由,所以我存在。⠀
⠀
我們誕生後、青春了、努力過、老去最後死去,到底這個過程有什麼意義,這其實是一項自定義的設置,只是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越來越少和自己對話,外界的干擾越來越多,人越來越需要別人的認同而不是自己的。⠀
⠀
曾經一位朋友對我說:“我為了讓我的爸媽安心,所以XXXX。”我很直接問他:⠀
⠀
“那等到你的爸媽不在了之後,你為了什麼繼續?”⠀
⠀
我的目的當然也不是詛咒安娣安哥短命,只是我知道,如果你為你的人生所做的決定,是建立在他人的認同上,那是很危險的。⠀
⠀
首先,你的情緒會很危險。因為只要一天別人不認同你,你就一天不會快樂。你的人生版圖也會很危險,因為給你意見的人,不會為你的人生負責,即使那是你的父母。你的一輩子都會很危險,因為你會不斷地和自己打架、懷疑、憤怒、憂慮。⠀
⠀
我真的覺得“不輕易被別人影響”是這個年代每個人都要修的功課,特別是社交媒體氾濫之後。看到別人的生活,怎麼都好像過得比自己好?旅遊、名牌、身分、地位,要堅定心志,回答自己為了什麼存在的這道命題,就難上加難了。⠀
⠀
以前笛卡兒只說了一句“我思故我在”,眾人就已經拍爛手掌。現在,我必須要是月入多少、房子多大、車子多好、老婆多美,才會得到別人羨慕的眼光,才可以證明自己存在。⠀
⠀
找一天,找一個機會,安靜下來,把手機關上,不看insta不刷臉書。寫下“10件你做起來最開心的事”,沒有10件就5件3件,哪怕只有1件,那也是你的存在。⠀
⠀
同時也要不斷地批判自己的選擇,真的嗎?是去法國旅行讓我快樂還是和閨蜜去旅行就很快樂?十克拉婚戒讓我快樂還是和心愛的人結婚才是快樂?你的選擇必須撇除外界給你的評價、朋友的眼光、任何“門面”的價值。⠀
⠀
對自己可以嚴厲一點,特別是在這個時候。⠀
⠀
說穿了,到底誰可以陪伴自己走到最後呢?⠀
⠀
自己。⠀
⠀
#手痒又写⠀
#大過年的寫什麼存在哲學⠀
#嘖嘖嘖⠀
#麻煩的中女⠀
#所以最後的題目和成龍有關⠀
#總算有了點新年氣氛⠀
#鬆一口氣⠀
@dreams_dnc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