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乾咳、喉嚨卡痰?擺脫慢性咽喉炎,帶你認識常見病因與治療方式
由於防疫常戴口罩的緣故,最近幾個月因感冒來到診所的民眾大幅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種症狀:每天有超過七成的病人說自己喉嚨緊繃、卡卡的,還有患者表示跑了好幾間院所依舊沒有改善,為此困擾不已。
先前我們談過慢性咽喉炎的病因之一,可能是胃酸逆流到咽喉造成,但也有一大部分族群的問題不在胃,而是其他疾病引起,這時就得發揮耳鼻喉科醫師如同柯南辦案一般、抽絲剝繭找答案的能力了。
✅鼻涕倒流
這一類病人在經過檢查後,可以看到咽喉部明顯卡著濃稠鼻涕的現象。人體分泌鼻水一天可達1000~2000cc,而且大多都會往喉嚨倒流,可是因呈現水狀所以往往能夠很順暢地流往喉嚨並和口水一起吞下,一般人並不會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但如果有鼻子過敏、感冒、鼻竇炎等情形時,清稀的鼻水就會變得黏稠,甚至產生帶著綠色或黃色的膿鼻涕,倒流時便容易卡黏在喉嚨部位,出現生痰等不適感。此外,現代人忙碌緊張、生活壓力大,若菸酒不離口或經常一天好幾杯咖啡又不注意補充水分時,水分流失太多也會引發黏膜乾燥,而使唾液等分泌物變得黏稠。
【治療與改善】針對過敏體質或過敏性鼻炎的人,臨床上會開立少許抗組織胺、黏液稀釋劑及類固醇鼻噴劑幫助緩解,要注意務必是在醫師指示下使用,以免使用不當反而造成黏膜乾燥的副作用出現。若已經有鼻竇炎的產生,則必須查明是細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分別施以不同的藥物治療。在日常保健上,定期利用溫鹽水沖洗鼻腔,將鼻內過濾出的髒污空氣微粒和黏稠鼻涕清出來,也能有效改善症狀。
✅扁桃腺結石
扁桃腺是長在我們嘴巴後面的兩塊肉,所謂「扁桃腺結石」並不是真的像小石頭那樣,而是食物殘渣和口腔內細菌構成的混合物,是跟牙結石一樣白白臭臭的小顆粒。當這些卡住的扁桃腺結石有發炎時,便會產生喉嚨卡卡刺刺的感覺。
【治療與改善】簡單來說,只要清除扁桃腺結石即可。然而,有些結石會藏在平常看不到的小隙縫或肉縫內,一開始經常不易察覺,必須經耳鼻喉科醫師仔細按壓檢視再加以移除。如果有反覆扁桃腺結石甚而導致扁桃腺化膿感染時,直接摘除扁桃腺也會是一個考慮選項。避免復發最好的方法,不外乎多補充水分、飲食清淡、勤漱口、飯後刷牙、注意口腔衛生等良好習慣的維持。
✅打鼾與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患者因為有構造上的異常,例如常見的鼻中膈彎曲、扁桃腺肥大、舌根肥大、下巴後縮等,或是肌肉張力因熟睡而鬆弛,使得上呼吸道被阻塞住,就會罹患「阻塞性睡眠中止症」,以致睡覺時便可能把胃酸等消化液從胃部經食道吸到喉嚨處,產生睡夢中的胃食道及咽喉逆流,而導致慢性咽喉炎現象。至於僅有單純打鼾現象但並未到達睡眠中止情形的族群,也會因為睡覺時經常以口呼吸,讓保護喉嚨的黏膜長期乾燥受損而感到不適。
【治療與改善】有一部分慢性咽喉炎病人會在早上起床時,感覺喉嚨特別不舒服,這時有可能是因為打鼾或睡眠中止症引起。在安排多功能睡眠檢查後若是確診,可透過手術治療來解決。
✅腫瘤
可能是喉部腫瘤、下咽腫瘤及甲狀腺腫瘤等疾病引起,尤其以甲狀腺腫瘤最為常見。甲狀腺位在脖子的前下側,若長出腫瘤便會壓迫到位於後方的氣管與食道等部位,造成喉嚨有異物感或疼痛。
【治療與改善】當身體出現不正常的腫大現象,未必就是惡性癌症,依據不同腫瘤與良性、惡性之分,專科醫師都會擬定相應的診治方式,建議病患可充分溝通並配合檢查與治療喔!
✅喉嚨敏感, 自律神經失調
個性容易緊張焦慮、比較敏感的人,通常也會逐漸轉化成身體上的不舒服,其中喉嚨緊緊卡卡就是一個頗為典型的症狀。這一類因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的「自律神經失調」的病人,通常還會伴隨其他不適,症狀可能從頭到腳都有,但做了種種檢查後卻發現沒什麼異常。
【治療與改善】在做完所有理學檢查確定沒有特殊問題之後,有時會需要身心科醫師的介入,視狀況服用有助安定身心的藥物。生活上可藉由多補充營養、均衡飲食、多運動,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來排解壓力和情緒,才能從根本改善。
其他諸如接受過放射或化學治療、患有乾燥症、喉嚨長帶狀皰疹,或者因年紀而有黏膜退化導致口水鼻水減少的老年人,都可能有喉嚨卡卡、乾癢或刺痛等症狀。
🤔🤔🤔是喉嚨痛還是脖子痛?清楚自述部位有助診斷
正因為慢性咽喉炎的病因多元,若未能小心辨識就會出現病人彎彎繞繞一大圈,卻還不明所以的狀況。所以當病人說自己喉嚨有異物感或感覺疼痛時,我都會再追問是哪裡不舒服,對方往往一頭霧水:「就......喉嚨痛啊!」
其實喉嚨有分上、中、下段,根據位置不同,致病原因也不一樣。比方說:
1.喉嚨上段不適,通常和扁桃腺及其周圍的淋巴組織有
關,像是扁桃腺有結石或慢性發炎現象,或是扁桃腺後
方莖突骨過長致使吞嚥出現略為刺痛的「老鷹症候
群」。
2.中段感覺不適,可能是黏膜比較乾燥,例如罹患乾燥症
的人;或是胃酸逆流至咽喉造成。
3.喉嚨下方較不舒服,有可能也是胃食道逆流所致。而頸
部有腫瘤或心理壓力過大,或者是老師、業務、歌手等
需要頻繁嗓子的族群也會在咽喉中下段出現緊繃感。
另外,還有一些人是肇因於甲狀腺發炎而出現頸部疼痛,卻以為自己是喉嚨痛,因為沒講清楚也未前往具專業設備的耳鼻喉科診所就醫,以致被誤判為喉嚨發炎,吃了兩個禮拜的藥也不見好轉。為幫助醫師做出正確判斷,提醒患者可以更明確指出不適部位,並清楚說明什麼情況下會感到不舒服,像是「吞嚥食物時會痛」、「早上起床後特別明顯」、「總是覺得有一口痰卡在喉嚨清不出來」等等。當然,透過醫師用手觸診或借助鼻內視鏡、頭頸部超音波等檢查,都能幫助釐清病情。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提醒您〕
如果有喉嚨不適情形,建議大家還是要找專業的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做全面的檢查與評估,在某些必要狀況下,也會和腸胃科、身心科等相關專科醫師一同會診。
扁桃腺腫瘤良性 在 兒科女醫艾蜜莉-歐淑娟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朋友脖子上摸到一顆軟軟的,是腫瘤嗎?】
門診常遇到的問題之一
爸媽會擔心,在孩子的頸部摸到一顆腫起來的「東西」,怕是「拍咪阿」(壞東西)帶來我們兒科醫生的診間檢查。
#百分之99的情況都是良性的
這些其實是 #腫大的淋巴結,是免疫系統工作的正常表現,不是「壞東西」不用太擔心喔~
有時候是一顆
有時候好幾顆
幾個月大的嬰兒就會有
幼稚園小朋友也可能有
#淋巴結是什麼呢?
每個人體內都有免疫系統,淋巴結是其中的一環。
淋巴結裡有淋巴球,是免疫細胞的一種,就像免疫碉堡的前哨站裡,有哨兵駐守一樣。
外敵(病菌)入侵時,
哨兵(淋巴球)迅速增兵(增生)。
哨兵(淋巴球)的作用
就是殺死敵人(摧毀病菌)。
這時候因為淋巴球增加,
所以淋巴結腫大。
#淋巴結分佈區域很廣
🔹後頸部/枕部
小貝比較常在後頸部~耳後摸到這樣一顆一顆小小的、軟軟的、會滑動的淋巴結
🔹耳後~頸部淺層
大一點的孩子蠻容易在胸鎖乳突肌(轉頭時會變明顯的那束肌肉)這附近摸到淋巴結的,感冒時尤其明顯。
🔹腮腺扁桃體區
腮腺炎、扁桃腺發炎時容易腫大,通常是病毒感染(症狀就像感冒一樣),偶爾會遇到細菌感染的情形,治療就會好。
🔹下巴
比較少遇到,但歐醫師也遇到過一個孩子在下巴有一顆軟軟的、大約1公分的淋巴結,轉診超音波檢查後發現沒事,觀察到後來就消退了。
但位在頸部中線的腫塊還有另一種可能叫做「先天性甲狀舌骨囊腫」,是良性的,通常不用治療,可以不用太擔心。
PS:全身還有其他很多地方都有淋巴結,今天先略過不提。
#什麼時候該就醫檢查?
有些情形是那不到1%的「拍咪阿」,會有徵兆。
🔹惡性腫瘤會伴隨有其他症狀
真正的「壞東西」常常會伴隨一些症狀,例如:
腫塊迅速變大
不明原因發燒
體重快速減輕
夜間睡眠盜汗
臉色異常蒼白
活動力極度低
如果真的是白血病、淋巴癌來的腫瘤,比較容易出現在「鎖骨上緣」。
🔹腫塊變得又紅又腫又熱摸會痛
如果哨兵(淋巴球)跟敵人(病菌)作戰失敗,敵人佔山為王,這時候可能會有發燒、疲倦不舒服、疼痛等症狀。
如果淋巴結腫大又痛,伴隨生病的症狀,就該就醫治療喔!(如果化膿就會需要抗生素治療)
🔹腫塊摸起來觸感硬硬的、不能滑動
通常良性的淋巴結腫大摸起來是軟軟有彈性的、QQ的,如果變成硬梆梆的、像跟皮膚黏在一起不會滑動的,可能代表裡面的細胞是惡性的,可能是癌症。
🔹超過1.5公分以上的腫塊
建議安排以下檢查,釐清這個到底是正常的還是有問題。
超音波檢查
抽血檢驗(必要時)
細針抽吸細胞學檢驗(必要時)
電腦斷層(必要時)
#小孩頸部腫塊 #頸部腫瘤 #兒科門診日常 #淋巴結 #免疫力
影片:感謝門診家長(美麗辣媽)同意錄影作為衛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