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彈丸之地,人鴿之間是否不能共存?
尖沙嘴天星碼頭對出空地近月成為打卡勝地,大型廣告牌前人來人往,繁忙時間更是水洩不通。然而這片空地重新變得熱鬧前,除偶有街頭表演,更是附近鴿子雀鳥的遊樂場,三三兩兩駐足聚集,待有人走近亦不會立刻飛走,稍稍讓開數步繼續啄食地上碎屑。廣告牌前不見鴿子的蹤影,唯抬頭還會看到它們高飛徘徊在附近建築的窗邊和碼頭上蓋等,一直走到附近人煙稀少的停車場才能看到十多隻鴿子聚集休息的場面。
雀鳥是香港常見動物之一,公園、街邊、樹上總會看到它們的蹤影,尤其是麻雀和灰身原鴿等。鴿子原非香港本地雀鳥,是當年賽鴿風氣盛行及和平鴿活動等而引進不少的外來品種。然而隨著城市發展及衛生意識提高,及1997年禽流感爆發後,政府多次修訂《廢物處置條例》,逐漸收窄飼養禽鳥的規定。直至2006年,再無任何人可以飼養任何鴿子,不少賽鴿因而放生戶外。
雀鳥放生戶外之際,可供棲息的樹木在城市發展下卻日漸減少,只好飛到冷氣機頂、露台等地方佇足停留,甚或下蛋排糞,引來附近居民的不滿及擔憂衛生。坊間不乏趕走雀鳥聚集的方法,如在窗台擺放大型雀鳥雕像、吊掛光碟折射光線等;而食環署和漁護署過去亦在不同地方設置防鳥網、鳥板、防鳥釘等,防止它們聚集。
中環街市一帶一向是鴿子聚集熱門地,更存在鴿子糞便積聚過多的衛生問題。過去食環署一度在街市附近天橋設置鳥刺,不少鴿子誤傷翅膀或被困於刺陣內需等待救援。鳥刺手法也引來愛護動物協會、香港救援鳩鴿及雀鳥及時任區議員批評,認為處理鴿子聚集或繁殖問題應秉持和平共存的原則。如今中環街市重開,成為城中文化熱點之一,吸引多人特意到訪,該區長存的鴿子問題又會如何處理?
本地藝術家Kazy Chan近日在海港城美術館舉辦個人展覽《番茄醬Ketchup》,其中一組作品以《鴿與我》為題,創作了23件鴿子在人們頭上休息的陶瓷雕塑,23人23鴿各有不同特色。作品靈感源自城市中的樹木越來越少,街頭鴿子的棲息地也驟減,最終要於各人的頭上休息。展覽中另有另外6幅作品以鴿子為主題,分別名為「鴿子與我」、「我與鴿子」、「鴿與我」等,啟發觀眾思考城市發展下人與鴿子的關係。
《番茄醬 Ketchup》 Kazy Chan個人展覽
展期:即日至9月26日
時間:上午11點至晚上10點
地點:海港城美術館 (香港海港城海洋中心二階207號舖)
免費入場
#白鴿 #exhibition #artexhibition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80的網紅鍾凱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RT TV TAIWAN新聞採訪) 2/18-3/8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動力空間 藝術家以瓦楞紙作為雕塑媒材,形塑出各式栩栩如生的動物,作品從長達3公尺的美洲豹一直到15公分的迷你鸚鵡螺、麻雀等生物,維妙維肖肌肉線條表現式的「寫實仿生」雕琢功力展現其中,令人驚艷。 就讀於東海大學美術系的鍾凱翔,大...
「手雕麻雀文化」的推薦目錄:
- 關於手雕麻雀文化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手雕麻雀文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手雕麻雀文化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手雕麻雀文化 在 鍾凱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手雕麻雀文化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手雕麻雀文化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手雕麻雀文化 在 【香港文化】你還記得小時候的手工麻雀牌嗎?國粹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手雕麻雀文化 在 #香港製造香港半世紀手工藝手雕麻雀(#土炮#麻雀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手雕麻雀文化 在 【手雕麻雀工藝Craftsmanship of Hand-carved Mahjong 】 上 ... 的評價
- 關於手雕麻雀文化 在 手雕麻雀- Explore 的評價
手雕麻雀文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黃金冒險號
開門見鮑和會所文化史
特首林鄭問:高官赴飯局,雖然敏感度確實不足,但不必苛責,而且在菜色方面,不能拒絕奢華美食,反問:是不是一見到鮑魚就要離開?
這個問題,在文化語意學上,有無窮的論述空間。
「鮑魚」在香港粵語之中,近年有另一種隱喻的發展,正如香港人說「去完蘭桂坊食洋腸」。此種食物,超過了口腔期,而是昇級到另一種慾望層次。然而當女高官不知道怎樣用八達通、女法官不知道連登是什麼,自然很難理解鮑魚這種食物之多重敏感。
不錯,當詞𢑥如「亂世」、「抗爭」在一首歌中出現,中學校長會查禁一樣,在政治交流和經濟利益複雜交錯的酒色財氣的場合,若某國地產商設一個豪華飯局,招待掌管土地審批的一名官員,席間有一個穿緊身鮮紅低胸旗袍的公關小姐作陪,而她說小時候美國電影的偶像莎朗史東(Sharon Stone ),然後一盤鮑魚上桌,該小姐翹起腿、挨偎過來作服侍進食狀,主人家說:「試吓剛由澳洲運來的新鮮雙頭鮑喇。」一面露出曖昧的笑容時——-你不必是一名和尚,當也明白此一處境蘊含的豐富中西文化典故(cultural references ) ,放下餐巾,起身告辭。
所謂外交無小事,連中學舊生聚會和濶太麻雀十六圈後的飯局,往往都有政治,何況會所飯桌上萬一有鮑魚。
會所(Clubbing ) 是英治時代的風氣:英國人的Club,傳統上有以下First Class 機構:
1,首席自然是香港會:此會至今仍然維持由洋人主導把關嚴格審查會員文化品味,故其Garden Lounge 自助餐雖然近年加入了Pak Choi 和咕嚕肉之類,但至今未見包括鮑魚和魚翅,令人欣慰。
2,馬會:此Club 近年許多藍絲資深會員私下不滿,其中國市場化程度相當嚴重,有人指出:近年六化廊那一層喧嘩指數直升、淪為茶餐廳;泳池多年前發生高官與名流毆鬥;嘉樂樓則有星期六旺角彌敦道倫敦酒樓之熱鬧,而Derby 扒房除了安格斯、和牛的menu 不變,氣氛基本維持殖民地時代紳士之寧靜成績——三年前我在哪裏看見不遠處唐英年與兩個洋人朋友另桌共餐,我無意見到Henry 喝湯將盡時,蘭花手拈着碟邊向外、湯匙向外輕扚,我心想:還是舊上海英租界過來的唐翔千老先生家族會教子女。而Henry 看到我,也親民地手持紅酒向我遙say hello。
今日加上新翼的日本菜維持水準,所以雖然很多人對馬會有今不如殖民地的看法,我略帶偏見地俾番馬會credit 。
3,深水灣高爾夫球會:二十年前葉劉淑儀請我在那裏食過早餐,餐廳經理說「李生」剛打完高爾夫球走了。那天我第一次在檢拾跌在地上的餐巾時近距離瞥見Regina 穿涼鞋塗了寇丹的白玉足踝。我輕咳一聲,對女主人說:這裏的太陽雙蛋好新鮮,我好impressed。
4,皇家遊艇會:銅鑼灣那間,吉列島歷史超過一百年。旁邊海底隧道口入到有一個警官俱樂部。Understandably,兩間完全不同。
然後就是Class 2 的蘇浙同鄉會、上海總會、浙江會。傳統上這些會所的始創人包括邵逸夫、包玉星、徐季良、滬上才子沈葦窗,俱要求嚴格,其獅子頭、鰣魚、餛飩在七十年代據說保有舊上海德興舘和春風得意樓時蔣夫人、杜月笙、和汪兆銘欣賞過的水準,所以也令人尊敬。
這兩等華洋會所,殖民地時代,布政司或也會在Hong Kong Club 的Jackson Room 與怡和的凱瑟克進午餐,商討文華酒店外是否不應該建一條天橋、影響生意景觀,這種聚會不一定涉官商勾結,但related 的會員賓客,不會爆出強姦或企圖強姦案。
時至今日,灣仔這種地方也出現了國企高層和高官飯局的會所,名稱吉祥新穎,會所傢俬或有酸枝椅,牆壁往往掛的是百鳥歸巢的貝殼彩雕,有中藝公司風格。我不懷疑中國由西方引進會所文化的效率,畢竟北京的盤古大觀和天上人間,也是GDP增長下名會所的兩大亮點,官商在會所聯誼,討論如何改善民生,也是實現中國夢過程中的必然。
但畢竟中國政府也曾多番下令:官場開餐,要緊記四菜一湯。
所以火鍋若是滾魚蛋豬皮無所謂,官員一旦見到鮑魚,打鐵還需自身硬,對,Dear 行政長官:是應該表態離場的,即使鮑魚literally means 來自海洋。
手雕麻雀文化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生堅守一門技藝 全港唯一手雕麻雀女師傅 - Yan Law
打麻雀絕對是過年的必備節目,幾個親戚朋友圍坐一起打幾圈,一邊聊天,一邊吃賀年糕點就最開心!但大家有否留意到,我們以前常打的手雕麻雀,在很久之前、在不知不覺間,就已經變成了機雕麻雀?在時代巨輪的轉動下,這個曾經風靡一時的傳統技藝,如今卻無人問津,難怪現今全港只剩下三位手雕麻雀師傅!
位於紅磡寶其利街的「金發麻雀」,由1962年開舖至今,幾乎有一甲子歷史了。從爸爸手上接棒的「湄姐」何秀湄,既是「金發麻雀」的第二代傳人,也是全港僅存的手雕麻雀師傅之一,甚至是唯一一位女師傅!在僅約三十呎的樓梯底空間,湄姐始終堅守著爸爸一生的心血,也守護著快將失傳的手雕麻雀工藝。
兩、三日雕一副麻雀:「搏晒老命了!」
要說湄姐的故事,就要從她5歲時說起。當年,她爸爸為創業在紅磡買了一間地舖,於是一家六口便搬到「金發」,過著前舖後居的生活。日頭爸媽做生意時,湄姐四兄弟姊妹就在大街上玩耍;吃過晚飯,要睡覺了,大人就在閣樓睡,小孩則一起睡在狹窄的床板。湄姐說:「這裏有很多令人懷緬的回憶,就算將來要重建或拆卸,我們都會回來尋根,始終在這裏留下很多腳毛……」她哈哈大笑起來,似是回想起一些難忘又有趣的童年趣事。
因為自小在店舖打躉,湄姐13歲就跟店裏的師傅正式學藝,日日用舊麻雀練雕功,練到十隻手指都受傷,方能練到不用起稿、就可以直接在空白的麻雀上雕出完美的字型。「熟能生巧嘛,最重要係,落手要快、狠、準!」望著湄姐雕麻雀時手起刀落,徒手就能雕出一隻漂亮的「二筒」,然後上色、剷油,再修飾,動作俐落有勁,編者不禁連連發出讚嘆聲!她卻謙稱這只是「民間小雜耍」,算不得甚麼!
不過,一副麻雀牌有144 隻,要全部手雕出來,始終是件費心神的事。「起碼要雕三、四日,如果精神狀態好的話,兩、三日都可以,搏晒老命了!」60多歲的湄姐,在旁人看來仍然腰身板直、中氣十足,也不用配戴老花眼鏡,但她自己身體自己知,「手腳早就不比以前協調,眼睛、耳朵都已經退化了。」所以湄姐現在每日開舖,只會雕30隻麻雀左右,當是「過過日神」,之後就會去買餸煮飯,生活簡單又自在。「年紀大嘛,做唔得耐㗎!」她如是說。
為麻雀奉獻一生
湄姐把一生都奉獻給麻雀,其認真和堅持的工作態度,為她帶來了不少慕名而來訂麻雀的知音人;但眼見昔日曾盛極一時的手藝瀕臨失傳,她覺得這一路走來,挺坎坷的。湄姐說:「我20、30歲的時候,行內還有40、50位師傅,當時卻完全沒有人懂得欣賞手雕麻雀這工藝。到後來機雕麻雀開始盛行,行業因而遭受重創;近年又有了電動麻雀枱,生意就更加難做下去,所以很多師傅都轉了行……」
正因為行業走向衰落,而保育是時代潮流,正好讓手雕麻雀重新走入眾人的視線,傳統手雕麻雀工藝更於2014年獲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果真物以罕為貴!「有很多外國人都會走來訂麻雀,但我只有一雙手,訂單再多也接不了,因為根本交不出貨。」甚麼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湄姐本人就是最佳示範。
如果有一天,湄姐再雕不了麻雀……
一個人的力量當然有限,不如開班授徒,也好為自己物色接班人?試過了!只可惜那些跑來學藝的年輕人,來過幾次就嫌辛苦,最後更消失不見人!還是自己最可靠?體力始終是最大限制。「試過有大學邀請我去開辦工作坊,但路途太遙遠了,行多兩次都腳軟。又試過有個大學生叫我去尖沙咀鐘樓附近做訪問,沒想到回來後就病了兩個星期,都不敢再試了……」湄姐說起往事來,似乎仍猶有餘悸。
手雕麻雀的式微已是不可逆轉的事實,問題不是沒有人願意珍惜、沒有人願意保育,而是我們已錯過了最好的時機。湄姐亦坦然接受命運,「要說可惜嗎?其實有很多『值得可惜的東西』都消失了。覺得無奈又如何?就以深水埗的古羅馬式蓄水池為例,當一些東西在『不知不覺』中消失,就有些東西在『不知不覺』中湧現到我們面前……」如此看來,「珍惜」本身就有限期,如果不在還可以觸及的時候及時珍惜,或者就再珍惜不了。
「今天還可以坐在這裏做倒好,要不然過兩天,湄姐身體不舒服的話,想做都難了。當然你們可以去找其他手雕麻雀師傅,畢竟走了一個湄姐,還有另外兩位師傅,但他們都已經不年輕了。」這話聽起來似是萬幸,卻不無唏噓。
原文:經濟通
#文化 #生活 #娛樂
手雕麻雀文化 在 鍾凱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ART TV TAIWAN新聞採訪)
2/18-3/8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動力空間
藝術家以瓦楞紙作為雕塑媒材,形塑出各式栩栩如生的動物,作品從長達3公尺的美洲豹一直到15公分的迷你鸚鵡螺、麻雀等生物,維妙維肖肌肉線條表現式的「寫實仿生」雕琢功力展現其中,令人驚艷。
就讀於東海大學美術系的鍾凱翔,大一時就以「紙板神手」稱號走紅,曾於2014年以紙板做成實體大小的鋼鐵人照片在臉書上大量流傳,甚至被鋼鐵人本尊小勞勃道尼主動分享在個人臉書上,並受到了美國電影特效道具聖地─史坦溫斯頓學校(Stan Winston School)的青睞,時常以「來自台灣的鍾凱翔作品」為題分享他的創作,作品從國外紅回台灣,獲得了廣大的迴響。
自小受到熱愛大自然的父親影響,讓他對於自然界生物形體結構有著深刻的印象,以自身對動物的愛及保育為主題進行創作,結合超現實結構的人身獸首表現形式,表達人類欲望對動物生存權威脅的議題,希望喚起社會對保育意識的重視。
手雕麻雀文化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紅磡舊區裏,有一幢老舊的唐樓,樓梯口有一間細小的店舖,屹立超過四十年。這小店名「金發麻雀」,專門售賣和為客人修理手雕麻雀。這間店是家族生意,這一代的店主叫湄姐,她是香港僅存的手雕麻雀女師傅。湄姐由十三歲起入行,至今工作超過四十年。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手雕麻雀文化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手雕麻雀行業曾是艷陽,到今天已近黃昏。入行四十五年的何秀湄仍堅持用雕刻刀揮寫麻雀工藝史,用指力、眼力、心力撐住盛載四代人情感的小店。她沒有雕牌多過你洗牌的老師傅架勢,只有遊戲人間的從容自在。即使我提出要找紋身師傅Dust Wu跟她交流,擺明車馬搞搞震,她仍一口答應,還說:「我都想學吓嘢。」義氣巾幗,我最like。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as.appledaily.com/
手雕麻雀文化 在 #香港製造香港半世紀手工藝手雕麻雀(#土炮#麻雀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麻雀便是新作,也是香港 手雕麻雀 師對時代變遷的回應。 媚姐無奈道香港僅餘三位 手雕麻雀 師,國粹或難以保留。儘管 手雕麻雀 貴為非物質 文化 遺產,因沒人 ... ... <看更多>
手雕麻雀文化 在 【手雕麻雀工藝Craftsmanship of Hand-carved Mahjong 】 上 ... 的推薦與評價
手雕麻雀 以紅、藍、綠三色為主,上色前在刻有圖紋的表面塗上一層滑石粉,以便之後鏟掉多餘的顏料。師傅會先以天拿水稀釋顏料,這能讓顏料更快乾。 ... <看更多>
手雕麻雀文化 在 【香港文化】你還記得小時候的手工麻雀牌嗎?國粹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 文化 】你還記得小時候的手工麻雀牌嗎?國粹麻雀背後手藝如今在倒數 ... 【後繼無人】半世紀 手雕麻雀 技藝失傳老師傅景叔拒收徒弟:學懂後都不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