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從大人開始
】
打從一進門,V的眼睛從未自我身上離開。
我感受這股恐懼,只顧著和爸媽寒暄也不多看她,我請她脫鞋脫襪好進教室玩遊戲,V立刻用極小的聲音問我:「爸爸媽媽會一起進去嗎?」,我說當然會啊!爸爸媽媽跟你一起進去玩~~~
進入教室後媽媽填寫資料,我請V選擇想玩的玩具,她指著杯子蛋糕說想玩這個,於是我帶著她走軟墊到另一端拿蛋糕回來請爸爸媽媽吃。雖然她配合著也願意讓我牽著手走,但她的謹慎壓抑是我很少見的。
待媽媽填寫完後我們聊著V上學前的生活狀況。三歲前的V都是媽媽自己帶,家中還有爺奶一起同住,在家中很活潑聒噪的V從半年前開始有較明顯的情緒起伏、堅持度變高也變得更愛生氣大哭。弟弟目前五個月大,而媽媽在坐完月子回家一周後就讓V進入幼兒園小班。
我邊和爸媽聊天邊用餘光瞄著玩玩具的V,大約15分鐘後她突然抬頭哽咽問我「等一下就要回學校了嗎?」,我說:「你不想回學校是嗎?」,她的眼淚終於從眼眶流出來:「我要跟爸爸媽媽一起不要回學校」,媽媽見狀立刻安慰她沒有要回學校、等等帶她去吃飯,她才勉強止住眼淚繼續玩。一會兒後V打斷我跟媽媽的對話向我說「等一下真的要去吃飯媽不回學校嗎?」,媽媽再度保證不回學校要去吃飯,V才完成我的遊戲。
媽媽表示學校老師都說V在學校很安靜很乖,配合度很好,早上上學跟爸媽分開會小小哭一下但爸媽走後就好了。爸媽很納悶為何在家很外放的她在學校會有這樣表現,也對她的情緒起伏感到困擾。
其實,V同時承受著兩大幼兒階段的壓力事件:家有二寶+進幼兒園。從媽媽懷孕後期她便感受到媽媽的變化也感到不安,但年幼的她不會表達只好用情緒和行為來表現。而從未上過課學習和家人以外的人互動的V又比同學晚了兩周入學,這些巨大改變都讓她無所適從,即便在學校能克制自己配合活動,但心中的恐懼焦慮似乎已超過她所能承受,看著她噙著淚多次跟我確認不要回學校,真的好心疼這孩子…
每位孩子天生個性不同,會影響著孩子與他人和外界環境互動時的表現和行為。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孩子的行為卻忘了去思考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導致無法有效幫助孩子培養他需要的能力、給予他需要的協助。
雖然我們沒學過如何當爸媽,但我們可以靠自學、找方法來認識自己的孩子,因為要先認識孩子天生的模樣(氣質)才能找出孩子可能卡關的地方,也才能進一步用孩子需要的教養來教育孩子。
我們都聽過「因材施教」,這件事放在教養上很簡單卻不容易,唯一能確定的是,只要大人先改變,孩子也就能跟著改變。
#認識孩子有方法 https://lihi1.com/uSjuf
#育兒教養諮詢
#找出你的教養盲點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