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記者說:『台灣人應該學瑞士』🇨🇭🇨🇭
但我想告訴全世界:『瑞士才應該學習台灣的民主素養!』
【1月11號🙆♂️!1個拉1個,只要帶身分證就能投票!🎉】
明天就是台灣關鍵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
剛好今年有機會感受台灣的選前氛圍,
也因此想要結合之前觀察過的公投氣氛及這次總統的選前氛圍,跟往年我參加過的瑞士公投選舉做比較,分享我的觀察心得。
近幾乎到了選舉,部分媒體會評論說台灣跟瑞士很像,
有評論說台灣的民主有點在學瑞士,我不同意,我反而覺得兩個國家選舉民主的精神非常不一樣,而且氣氛有很大的差異。
在瑞士,瑞士投票的參與率,很久沒超過一半,在上一次的45%就已經算高,其實我們歷年的公投投票率都大概是在40%,而且瑞士並沒有門檻,在瑞士真正對政治感興趣的人不多。
這禮拜看到很多朋友們很常在聊選舉,不管是咖啡店,教室,公園,甚至是捷運上及社群媒體,我的臉書幾乎無時無刻都有消息。不過,在瑞士我從來沒看過朋友在社群媒體分享政治的新聞,以我的同溫層來說,瑞士的年輕人對於政治感興趣是件非常稀有的事情。
大家的反應是,只要你開始聊選舉,就會被定位成一個無聊的人,這樣的情況在台灣完全相反。
第二個事情是成本。
在瑞士,真正去投票所投票的人很少,
早在公投三個禮拜前,選民就會收到所有候選人的信,而附上的另外一封信已經貼有郵票,只要把想投的人放進去並簽名,就能夠順利完成。
我們的民主制度是想要把投票動作的成本拉到零,增進行動的機會。
但是我發現在台灣很不一樣,當我聽到有一些學生從北部到屏東當天來回就為了投票,心裡很感動也很震撼。
我在想,如果瑞士政府沒有把投票的成本(時間和金錢)降到最低,基本上沒有人會願意投票。
第三個點是投票的複雜性。
朋友們都知道瑞士是直接民主的國家,
擁有將近200年的民主制度。
從2個大黨剛開始,很多黨開始分派,到後來每個黨的立場越來越複雜,所以選舉的時候會有相當多小黨,不過其實具有代表性在國會只有六個大黨,也因此,其實在瑞士你要了解每一個黨推行的政策和願景,有很高的門檻的時間成本。
第四點,台灣跟中國的關係是核心議題。
台灣在聊選舉的時候,言論的軸線總是最後回到中國與台灣的關係。
但是在瑞士每個人在意的議題相當分歧,而不會因為年齡或是其他社會標籤有顯著差異。比如:核能,年金,最低薪資。其實每一個人會因為關注的點不同選擇投不同的政黨。而在瑞士聊選舉主題比較多元。
第五點,瑞士人的立場比較委婉。
如果你問瑞士人想投什麼黨派,他基本上不會告訴你,也很難透過她的年紀,性別或是職業猜。瑞士人在調查很多瑞士人不想投什麼黨,其實沒有底的。有時候不是非黑即白。
不過,台灣人立場很明顯,
從我的經驗中,訪問過不同鄰居,朋友,學生,計程車司機,咖啡店老闆,甚至是室友。針對這次的選舉,大家都不避諱的大聲講出來立場。
第六點,台灣人政治立場比較兩極。
我的觀察是,在台灣的政治意識型態比較嚴重一點。好像比較少人會改變意見,很多時候是因為家庭的因素,也或者是因為一直以來都是投這個黨派,感覺在台灣沒有很多人因為看了辯論會而換了想投的候選人
(也可能是因為辯論會對辨別沒有幫助😂)。
我也觀察到,因為比較容易感受到互相看不起另外一邊的看法, 舉個例子,我在台中時,感受到台中年紀大的人對於某位候選人的說法聽起來反而是種仇恨, 也聽過不管對方陣營怎麼說,都是該候選人的問題。
第七點,代溝的差異。
在這次的選舉,基本上知道對方的年紀可以猜到政治立場。不過,在瑞士,反而很多保守黨都是年輕人,這可能跟不從族群在社群媒體使用習慣的不同以及臉書演算法的關係,促使同溫層的溝通始終在同溫層。
第八點,群眾壓力。
以這次的選舉來講,我觀察過周遭的朋友很會動員投票,這樣的社會同儕的影響確實也很有效,不過我在瑞士完全不會特別跟朋友討論起這樣的話題,對方如果說他沒有要去投票,我們可能就只是輕描淡寫過去。
小結論,我真心從這次的台灣選舉佩服台灣人的民主精神。就算瑞士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民主,但台灣能夠在短短將近三十年內培養出這麼高的民主素養,很讓人驚訝。
心理學告訴我們,用『選民』二字能夠讓人們意識到手中的『權力』,
我想告訴台灣朋友們,請珍惜自己手中可貴的『權利』,把自己的想法訴諸行動。
最後,台灣記者說:『台灣人應該學瑞士』
我反而想告訴瑞士記者:『但我覺得瑞士人反而應該學台灣!』
台灣我愛你💋💋!謝謝這一刻寶貴的一課。
#杰宇的法文邂逅
#身分證就能投票
#意識到自己選民的力量
👋👋謝謝Grace協助文字潤飾!
「投票率算法」的推薦目錄:
投票率算法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記者說:『台灣人應該學瑞士』🇨🇭🇨🇭
但我想告訴全世界:『瑞士才應該學習台灣的民主素養!』
【1月11號🙆♂️!1個拉1個,只要帶身分證就能投票!🎉】
明天就是台灣關鍵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
剛好今年有機會感受台灣的選前氛圍,
也因此想要結合之前觀察過的公投氣氛及這次總統的選前氛圍,跟往年我參加過的瑞士公投選舉做比較,分享我的觀察心得。
近幾乎到了選舉,部分媒體會評論說台灣跟瑞士很像,
有評論說台灣的民主有點在學瑞士,我不同意,我反而覺得兩個國家選舉民主的精神非常不一樣,而且氣氛有很大的差異。
在瑞士,瑞士投票的參與率,很久沒超過一半,在上一次的45%就已經算高,其實我們歷年的公投投票率都大概是在40%,而且瑞士並沒有門檻,在瑞士真正對政治感興趣的人不多。
這禮拜看到很多朋友們很常在聊選舉,不管是咖啡店,教室,公園,甚至是捷運上及社群媒體,我的臉書幾乎無時無刻都有消息。不過,在瑞士我從來沒看過朋友在社群媒體分享政治的新聞,以我的同溫層來說,瑞士的年輕人對於政治感興趣是件非常稀有的事情。
大家的反應是,只要你開始聊選舉,就會被定位成一個無聊的人,這樣的情況在台灣完全相反。
第二個事情是成本。
在瑞士,真正去投票所投票的人很少,
早在公投三個禮拜前,選民就會收到所有候選人的信,而附上的另外一封信已經貼有郵票,只要把想投的人放進去並簽名,就能夠順利完成。
我們的民主制度是想要把投票動作的成本拉到零,增進行動的機會。
但是我發現在台灣很不一樣,當我聽到有一些學生從北部到屏東當天來回就為了投票,心裡很感動也很震撼。
我在想,如果瑞士政府沒有把投票的成本(時間和金錢)降到最低,基本上沒有人會願意投票。
第三個點是投票的複雜性。
朋友們都知道瑞士是直接民主的國家,
擁有將近200年的民主制度。
從2個大黨剛開始,很多黨開始分派,到後來每個黨的立場越來越複雜,所以選舉的時候會有相當多小黨,不過其實具有代表性在國會只有六個大黨,也因此,其實在瑞士你要了解每一個黨推行的政策和願景,有很高的門檻的時間成本。
第四點,台灣跟中國的關係是核心議題。
台灣在聊選舉的時候,言論的軸線總是最後回到中國與台灣的關係。
但是在瑞士每個人在意的議題相當分歧,而不會因為年齡或是其他社會標籤有顯著差異。比如:核能,年金,最低薪資。其實每一個人會因為關注的點不同選擇投不同的政黨。而在瑞士聊選舉主題比較多元。
第五點,瑞士人的立場比較委婉。
如果你問瑞士人想投什麼黨派,他基本上不會告訴你,也很難透過她的年紀,性別或是職業猜。瑞士人在調查很多瑞士人不想投什麼黨,其實沒有底的。有時候不是非黑即白。
不過,台灣人立場很明顯,
從我的經驗中,訪問過不同鄰居,朋友,學生,計程車司機,咖啡店老闆,甚至是室友。針對這次的選舉,大家都不避諱的大聲講出來立場。
第六點,台灣人政治立場比較兩極。
我的觀察是,在台灣的政治意識型態比較嚴重一點。好像比較少人會改變意見,很多時候是因為家庭的因素,也或者是因為一直以來都是投這個黨派,感覺在台灣沒有很多人因為看了辯論會而換了想投的候選人
(也可能是因為辯論會對辨別沒有幫助😂)。
我也觀察到,因為比較容易感受到互相看不起另外一邊的看法, 舉個例子,我在台中時,感受到台中年紀大的人對於某位候選人的說法聽起來反而是種仇恨, 也聽過不管對方陣營怎麼說,都是該候選人的問題。
第七點,代溝的差異。
在這次的選舉,基本上知道對方的年紀可以猜到政治立場。不過,在瑞士,反而很多保守黨都是年輕人,這可能跟不從族群在社群媒體使用習慣的不同以及臉書演算法的關係,促使同溫層的溝通始終在同溫層。
第八點,群眾壓力。
以這次的選舉來講,我觀察過周遭的朋友很會動員投票,這樣的社會同儕的影響確實也很有效,不過我在瑞士完全不會特別跟朋友討論起這樣的話題,對方如果說他沒有要去投票,我們可能就只是輕描淡寫過去。
小結論,我真心從這次的台灣選舉佩服台灣人的民主精神。就算瑞士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民主,但台灣能夠在短短將近三十年內培養出這麼高的民主素養,很讓人驚訝。
心理學告訴我們,用『選民』二字能夠讓人們意識到手中的『權力』,
我想告訴台灣朋友們,請珍惜自己手中可貴的『權利』,把自己的想法訴諸行動。
最後,台灣記者說:『台灣人應該學瑞士』
我反而想告訴瑞士記者:『但我覺得瑞士人反而應該學台灣!』
台灣我愛你💋💋!謝謝這一刻寶貴的一課。
#杰宇的法文邂逅
#身分證就能投票
#意識到自己選民的力量
👋👋謝謝Grace協助文字潤飾!
投票率算法 在 王大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剛剛看了博恩的影片,目前已來到到611萬次觀看,蔡英文不增,反退到411萬次。也就來到濕兒兩天前預測的甜美200萬次差異。
稍早前,濕兒200萬票怎算出的:
剛剛有人質疑我的韓贏200萬票如何得來?
我引用一位網友今早提供的算法,我覺得神極了,在此分享。
迄今博恩夜夜秀的觀看次數,韓為602萬次、蔡為413萬,宋為96萬。三者加起來,約莫為1200萬次觀看數。
台灣今年的可投票人數為1900萬;濕兒抓投票率為68趴。也約莫1200萬票,兩者相當。
來了,韓的602萬次觀看數,減去蔡的413萬,大概就是200萬。我認為與那些神秘民調公司相比,網路上的數字,更具意義。
畢竟目前離11日還有三天,可能在11日,韓導的博恩觀看數就來到613萬次,讓濕兒的預測,來到完美ending。
https://www.facebook.com/191122434245686/photos/a.493130444044882/2896339747057261/?type=3&theater
投票率算法 在 大樓開會投票,是以戶數算票??還是以坪數來算票?? 的推薦與評價
okdnsfht wrote:舉例失敗~~你買了25...(恕刪)請google看一下新聞,這是可以的也有門牌和獨立水喔!!台北市建築管理處主任秘書高文婷表示,北市因為房價高、學區住宅與 ... ... <看更多>
投票率算法 在 該如何計算互動率?判斷FB、IG互動率的兩公式,一次告訴你 的推薦與評價
那到底觸及率多少算合理範圍?要怎麼計算觸及率呢? 本篇會拆成Facebook 和Instagram 來看,到底儲存、分享該不該算進 ... ... <看更多>
投票率算法 在 投票率計算方式- एक्सप्लोर करें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交通大學學生聯合會、學生議會第42、43會期學生代表選舉公告】. 1. 管理學院學生代表: 參選一名應選六名. 一號: 呂家興25票廢票: 0得票率:37.9%. 當選: 呂家興. ... <看更多>